教育发展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特稿、决策参考、专题、论坛、视点、国际比较、记者视线、热点等。
  •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
  • 国际刊号:1008-3855
  • 国内刊号:31-1772/G4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4-591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79
  • 综合影响因子:1.566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教育发展研究 2013年第20期杂志 文档列表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决策参考

标准化运动中我们的选择

摘要:摘要:近几年来,基于“标准”的教学改革开始在我国流行。从某种角度讲,这种改革实质上是美国“标准运动”的延续。尽管“标准运动”是美国当前教育的主流,但对其的批判也从未停息过。对于“标准运动”,我们必须加以理性思考,不能盲目跟风。
1-5

生涯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可或缺的支点

摘要:摘要: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排斥(或边缘化)与职业有关的内容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这导致了毕业生升学选择盲目、就业竞争力差等现实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应试教育之风。这需要我们以生涯教育为支点改革基础教育课程,从而一方面满足经济发展对更高职业素质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够做出明智的生涯选择,同时提高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效率。
6-11

薄弱学校委托管理:动因、价值与深化策略——基于社会资本的视角

摘要:摘要:“管、办、评”相分离的学校委托管理既是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制度创新,也是当下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实践模式。探索薄弱学校委托管理,是基于委托管理制度的本质和薄弱学校发展的资源境遇而做出的合理选择。其价值在于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与调整、实现人力资源的开发与整合、促进管理制度的生成与创新。薄弱学校委托管理的价值呈现与过程深化,需要着力于实现学校内部社会资本的集聚内生、加强学校外部社会资本的拓展外生,以及促进学校内外部社会资本的互动融合。
12-17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视点

论教学合法化危机

摘要:摘要:运用语言游戏方法,阐述信息社会中的教学知识状况,认为信息化引发知识性能改变而导致教学合法化危机。实现教学合法化的途径包括解构教学性能,通过误构催生新规则。
18-21

生活道德教育的回归与重建

摘要:摘要: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和百年前的生活教育相比,近十年来的生活道德教育可以视为在更高的历史阶段中国教育的又一次自我确认和选择,其意义当然也超出了教育的范畴,具有更大程度的解放思想、尊重现实、启示未来、推动现代化进程的价值。生活道德教育的未来在于文化自觉和重建社会,二者关系密切,不仅从根本上关系到生活道德教育的前途,而且也是中国社会转型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22-26

论语文生活——基于现象学还原的视角

摘要:摘要:语文生活作为语文课程汲取营养的母体而饱有的丰富性自不待言。而从研究语文学科到关注语文生活,只是语文工作者们扩大视野,回归“语文本身”的第一步。从现象学还原的角度来看,还需要再一次的现象学还原。通过这种方法,将附丽于语文生活之上的僵化的“道”与“文”“还原”掉。只有这样,才能得出“纯粹”的语文生活特质,包括“先验性”、“审美性”、“丰富性”与“智慧性”等。这种“纯粹”的语文生活及其特质才应是现代语文课程核心的价值与意义之来源。
27-35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学生评价研究

基于学习进程的形成性评价:难为与可为

摘要:摘要:本研究始于一个基本问题,即如何走出基于学习进程的形成性评价之困境。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本文通过论述学习进程与形成性评价的适用性,指出专家主导研制的学习进程如何限制了形成性评价的推广,进而指出,要走出该困境,必须把学习进程的研制主体从专家转向教师,并从相关知识观与认识论角度解释、支持这种转向的合理性。
41-45

学业报告卡:意义阐释、内容逻辑和质量保障——基于美国伊利诺伊州学业报告卡的研究

摘要:摘要:学业报告卡对外应满足公众对教育的问责需求,对内应能为学生学〉-7改进提供依据。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学业报告卡在美实行较早,也较为完善。通过对该学业报告卡的分析,指出其信息公开和双重问责的意义阐释、标准驱动和证据文化的内容逻辑、政府协同治理、市场技术支持、社会共同参与三管齐下的质量保障特征,并从鼓励信息公开、注重诊断指引功能以及规范内容标准、促进研制的专业化四个方面为我国学业报告卡的完善提出了研究借鉴。
46-52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学校改进与伙伴协作

US伙伴协作中的隔阂与差异

摘要:摘要:作为不同类型实践之间差异与碰撞的表征,隔阂的持续存在并非否定伙伴协作所追求的贯通功能,而是恰好印证了沟通交流的重要价值。立场与态度的差别可以归结为社会劳动分工的附属产品,它既是一种场域所规定了的“文化规则”,也是人们的生活策略。常识、解释框架和意向性结构的差异以及视角转换,挑战既定的思维习惯,提供变革的契机,又隐含着交往的障碍,潜藏着抑制对话的种种可能。伙伴协作无法挑战并撼动学校日常生活背后的互动协作体系,但它注定又是目前最有可能撬动整个互动体系的互动形式。时间位差可以证明伙伴协作对双方经验互补的内在合理性,是对自身时间缺憾的弥补与完善,寓含着人类对时间完整感的不懈追求。但这种协作又无法逾越自然设定的时间界限,只能铭刻于有限的时间片断之上。
53-56

B—U—S合作背景下“其他学习经历”活动对学生自我认同的影响

摘要:摘要:香港新课程改革将“其他学习经历”与“核心科目”、“选修科目”并列为新高中的三大课程。然而,对于主要招收基层家庭背景学生的学校而言,学校缺乏足够的资源丰富学生的“其他学习经历”。2011年,一项由商业机构与大学、中学合作开展的“学校起动计划”(w计划)在香港开始实施,旨在推动十所发展条件稍逊的中学进行全面改进。在为期六年的合作过程中,学校获得额外的资源(包括资金、社会资源以及专业资源)以丰富学生的“其他学习经历”。本研究采用问卷、访谈以及文件分析等方法,对两所参与w计划的学校进行个案研究,试图探讨在商业机构一大学一学校(B—U—S)合作背景下为学生提供的“其他学习经历”活动对学生自我认同四个范畴的影响。
57-63

战略合作伙伴学校联盟:大中小学合作模式的创新

摘要:摘要:当前大中小学合作存在合作层面单一、合作维度有限、合作持续时间短等问题,其原因在于这些合作存在无共同目的、无协调行动、无健全的合作机构和确实的制度保障等问题。本文基于大中小学合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战略合作伙伴学校联盟(简称SPUSs)的构想。
64-67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教师发展

互助协同的教师专业发展及其实现

摘要:摘要:互助协同的教师专业发展以承认教师个体专业性不尽完美的合理存在为前提,追寻“群体超越”的专业发展动力,践行“差异互补”的专业发展理念,强调“多元协商”的专业发展路径,其主要特点表现为合作性、介入性、实践性和对话性。具备“深度”与“广度”共同促发的专业参与是实现互助协同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前提,保持“竞争”与“合作”双向并重的专业张力是实现互助协同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融合“书斋”与“田野”交互成长的专业模式是实现互助协同教师专业发展的合理模式,兼顾“个性”、“群性”与“共性”相互参照的育养机制是实现互动协同教师专业发展的适切维度。
68-73

在知识共享网络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摘要:现代教师的专业发展从本质而言是基于社会参与网络中的一种知识共享过程。知识共享是作为知识的拥有者和知识需求者的教师在专业发展的共同关注下,通过各种交换形式和传播途径,与其他教师进行知识共同分享的动态过程。从本质上而言,教师知识共享网络是一种社会参与网络,教师的知识共享行为是网络中的社会行动。教师知识的“嵌入性”特点、知识共享的阶段性特征、以抽象性信任为基础的网络的关系性维度以及以教师社会行动为网络的结构性维度共同构成了教师共享网络,并决定其运行的效率。然而,教师共享网络的形成并不是没有障碍的,其组成和运行需要一定的条件作为保障。
74-79

推动“实践-反思”范式深化教师教育研究——“首届‘实践-反思教育质性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

摘要:摘要:随着国家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教师教育的发展,更新教师教育研究的思路和方式,提高教师教育研究者的能力,已成为我国当前教师教育研究改革的重点。2013年9月1日,“首届‘实践一反思教育质性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召开。“实践一反思教育质性研究”的范式采用贴近实践的质性研究方法开展教育研究,以“求真”和“求善”为双重目的。会议就该范式的理论建构与行动等主题展开了讨论,重点关注对该范式的理解、研究内容及其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等,并展望了推进该范式的发展以深化教师教育研究的前景。
80-84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南校

摘要:浦江灵隽,浦东独秀:求学东昌,成才南校。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南校是一所公办初级中学,位于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学校前身为华师大东昌附中初中部。自一九九七年建校以来,学校一直拥有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始终秉承“让学校成为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一方乐土”办学理念,是学生求知成长的乐园,教师尽展才华的殿堂。
F0002-F0002

徐州市铜山区实验小学

F0003-F0004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时评

政府应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环境

摘要: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素质教育”这一概念的提出,到90年代末期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正式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芙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再到近几年提出“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面向新世纪的素质教育工程”,素质教育喊了多年,为什么一直没有得到落实?相反,为什么应试教育愈演愈烈?我认为,各级政府应该承担主要的责任。在管理教育的过程中,在“推进”素质教肓的过程中,政府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越位、错位、缺位问题。
I0001-I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