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特稿、决策参考、专题、论坛、视点、国际比较、记者视线、热点等。
  •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
  • 国际刊号:1008-3855
  • 国内刊号:31-1772/G4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4-591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79
  • 综合影响因子:1.566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教育发展研究 2012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构建现代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之解读

摘要:为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2011年10月我国颁布了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政策。本文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政策的制定背景、政策目标以及政策实践三个方面对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政策进行解读,以期政策执行者及受政策影响的目标人群能够对该政策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同,并激起政策执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7-11

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框架

摘要: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是《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横向上,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实践与体验三大目标领域相互支撑,共同勾勒出职前教师教育的核心范畴,展现了职前教师教育的关键专业特征;纵向上,按幼儿园、小学、中学职前教师教育三个不同学段来设计,目标框架中的基本要求反映在三个阶段中既有共性又有差异。
12-16

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与学分设置

摘要:在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教师教育实际,《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构建了一种模块化、选择性和实践性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和集规范性、灵活性和平衡性于一体的学分设置体系。课程结构与学分设置是教师教育机构开展教育教学的依据。
17-20

关于在职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建议

摘要:《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对在职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加以规范是应当的,也是必要的。考虑到在职教师的学习特征,《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把在职与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问题分开处理。鉴于在职教师教育形态多样、目的迥异,《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着眼于广大教师共同面对的若干专业发展任务,建构了一个涵盖加深专业理解、解决实际问题和提升自身经验三个维度,并列举相应主题或模块的在职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框架,供教师教育机构和教师教育者开设课程选择使用。完善在职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尚需突破发展教师什么素质不明以及面向特定教师群体的教育课程培育滞后两大难题。
21-24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决策参考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问题及改进

摘要:目前,我国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还存在着部分评价指标不合理、评价标准不统一、评价方案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以下改进措施:建立以促进教育机会平等为前提的评价体系;形成评价方案与课程教学相整合的评价模式;以"价值观形成性评价"取代"成果表现性评价";将"表现性标准"与"完成性标准"相结合。
25-29

地方政府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制度供给逻辑

摘要:在国家"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政策框架下,地方政府应通过"本地化"的制度供给,对普通高中教育改革进行引导。由地方政府供给的制度可分为促进相关主体合作、赋予微观主体改革权力、为相关主体提供激励等类型。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制度供给目前存在着价值冲突、职责有限性、改革项目"局部试点"属性等约束条件。在具体行动中,地方政府应注重提高制度供给的"适应效率",重视解构现存的不符合多样化发展目标的制度,增强制度供给的协调性。
30-35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教学研究

“课例研究”:本土经验及多种形态(下)

摘要:在我国的"课例研究"推进中,明显存在以日本"授业研究"为标杆的倾向。本土经验或被遗弃、或被遮蔽,本土强有力的"课例研究"被自我边缘化。我国"课例研究"具有多种形态,如"课例"作为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课例"作为研究对象"、课例"作为所研究问题的载体、作为研修内容或研修方式的"课例研究"等。发掘、弘扬本土经验,尤其是从本土经验中提炼针对本土教育教学问题的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4-49

论“教”与“学”的五种关系范型

摘要:就"教"与"学"的关系而言,当前大致存在着"少教多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合一"、"教学相长"五种范型。其中",少教多学"主要表征为一种批判"多教少学"的有效教学理念";先学后教"主要表征为一种突破"先教后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定教"主要表征为一种反驳"以教定学"的教学活动逻辑;"教学合一"主要表征为一种针对"教学分离"的教学协同意识";教学相长"主要表征为一种超越"教学互损"的教师职业境界。探讨这五种关系范型的理论价值在于构建一个关于中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认知框架。
50-56

师生相互认知作用下教与学地位转化的形态

摘要:现有教与学支配地位的研究多持主客体对立或复合主体论观点,后现代主义则认为教学活动中师生是以主体间性关系存在的。从主体间性出发,探究师生相互间的认知及其调控活动,形成对教学活动中支配地位变化的理论认识,更为迫近复杂多变的教学实际。中国道教的太极演化图可以用来形象地表征师生主体间的认知作用,展示教与学支配地位阶段转化的理论形态。应用这一理论认识成果,可以探究出师生之间在学段教学、学科教学、单元教学和课堂教学中,教与学支配地位演化的实践形态。
57-61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科教学知识:缘起、演化、结构模型及其教育意蕴

摘要: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是学科教学知识(PCK)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技术知识(TK)、教法知识(PK)和内容知识(CK)是TPACK结构模型中的基础成分;学科教学知识(PCK)、技术支持下的内容知识(TCK)、技术支持下的教学知识(TPK)和技术支持下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是TPACK结构模型中的互动成份。TPACK框架在理论上、在教师教育、在教学实践上等诸方面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提供了新思路,将有助于我们推动学科教学知识发展,将为学科教育的信息化提供有力的教学知识基础。
62-68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广角

美国绩效标准本位教师教育课程理念与实践探析

摘要:美国绩效标准本位教师教育课程理念与实践的变革体现为四个维度:教师观,强调教师是从事复杂工作的专业者;知识观,认为教学知识是复杂的情景化知识;教学观,倡导教学要基于情境,以学生为中心展开;评价观,主张教学评价要注重个体发展和整体质量。美国教师教育相关院校和机构依据上述理念,基于自身特点选择并调适相应的教师教育标准,对教师的职责、教学理论及评价方式等进行多方面改革探索,实践中改革者在各维度所做的改变和尝试可为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优化和教师教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提供启示。
69-73

让每一个学生享受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小班化“组元”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摘要:本文从小班化教育的局限性出发,揭示了小班化"组元"教学改革的背景意义、主要内涵和基本特征,阐述了小班化"组元"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运行模式及实践成效,并针对"组元"教学改革中发现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反思。
74-78

融合教育课程:内涵、缘由及策略

摘要:随迁农民工子女的社会融合教育是一个热点话题。要使学校的融合教育更富有成效,应重视课程问题。学校应调查并根据随迁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需求、社会生活需要来确定融合教育课程目标、构建融合教育内容,根据随迁农民工子女的特点在课程实施时贯彻渗透性、活动性、合作性原则,并根据随迁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合的指标体系来评价融合教育的效果。
79-82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信息平台

2011年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论文指数排名

摘要:"2011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论文指数排名"及《研究报告》,于2012年3月27日在《光明日报》网、《中国新闻出版报》网、中国人民大学网、书报资料中心网等媒体。此次排名有全文转载、转载率和综合指数三个维度。在"教育学"学科转载学术论文转载量(率)排名中,
83-84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摄影报道

江苏省南京市夫子庙小学

摘要:南京市夫子庙小学是一所百年名校,坐落在景色旖旎的秦淮风光带中心。于1907年就夫子庙学宫而建,校园古朴清幽,是全国唯一一所以“夫子”命名的学校。
F0004-F0004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时评

我们需要“适合学生的教学”

摘要:让教学适合学生正在成为当代教育的追求,初看起来,这像是因材施教的古老思想在今天新的表达形式,实际上却是教育者在人本主义价值观深入人心的时代中发出的目的性的和本体性这呼唤。我们今天之所以追求“适合学生的教学”,说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符合教育时代精神的,对“适合学生的教学”的呼唤、寻求和创造,实际上表达了时代对教育发展的呼唤。
I0001-I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