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学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小学教学研究杂志 省级期刊

Teaching Research for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 21-1396/G4 国内刊号
  • 1674-5728 国际刊号
  • 0.27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中小学教学研究是沈阳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0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辽宁省教育厅主管的学术期刊。中小学教学研究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阅读教学、学科教学、教学设计、复习与考试、写作指导、作业设计、能力培养、云端教学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6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小学教学研究杂志卷首语
心存希望,就能创造奇迹1-1

摘要:曾千方百计从同事那儿要来一盆倒挂金钟,经我精心呵护,它茁壮成长,花儿也曾朵朵开,赢得同事不少的赞赏和羡慕。“五一”长假过后,倒挂金钟花凋叶枯,没有了一丝儿活气。我顿足捶胸,懊悔不迭。绝望之余,我又不甘心它的逝去,就每天更殷勤地为它浇水施肥,串办公室收集奶袋,用水冲之为它补充营养,希望它能起死回生。同事们大笑我的迂,要为我拔苗去痛。

中小学教学研究杂志课程改革研究
农村综合实践活动开发的问题及对策4-5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和难点。现已由“文本”走向“实施”。其强调学生的实践体验、动手探究,强调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建构,对改变农村课程结构,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具有独特的意义。但是在农村,综合实践活动在设计和开发上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困难。因此深度透析农村综合实践活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指导策略,将对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走出困境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历史课探究活动的主要类型6-6

摘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历史学科最显著的变化之一就是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向注重探究式学习转变,而这里的探究学习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对自然、社会现象或文字材料的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并对这种解释进行交流、检验与评价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也是学生探究活动的过程。为适应学生这种学习方式的变化,教师可以把历史学科的课堂探究活动设计成以下几种类型:

中小学教学研究杂志教育论坛
学《吆喝》,还是学“吆喝”?7-7

摘要:《吆喝》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用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作家萧乾把老北京走街串巷的小贩招徕顾客的各种叫卖声,用平易的语言,井井有条地进行了介绍。在缓缓追忆的语调中流露出了愉悦的情感,在近似噪声的“吆喝”中发现了生活中的美。在一次“初中语文特色课堂教学”大赛上,一位参加复赛的教师执教了这篇课文。教师先借助媒体,用音像播放了小贩的各种叫卖声,这些叫卖声此起彼伙,引得学生笑声阵阵。接着播放了候宝林说的相声《卖布头》,大师吆喝的各种声腔神态更是引得学生哄堂大笑。在学生兴趣盎然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吆喝”,捡最感兴趣的学着模仿,大声的吆喝吆喝,课堂上又是一阵热热闹闹。第三个环节是“尽情的吆喝”,看谁吆喝得最棒最有特色。

课眼·章法·真味——新课程下语文课艺术元素的再思考8-9

摘要:处于语文教学第一线的人其实都明白,当前的语文课改早已陷入重重误区:或为了体现所谓的“自主、合作、探究”而虚设环节,只图课堂热闹,不管实际效果;或为了体现所渭的“开放性”、“人文性”而忽视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把语文课上成准思想课,甚至准生物课、地理课;或因为其衷一是,教改无措,而将越来越厚的教学参考书奉若圣典,照本宣科,让语文课实现了最可怕的“回归”;或因为终究逃脱不了考试,惧怕只认考试成绩说话的“教学质量”排名,而把每篇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只当作“阅读理解训练”的资料,把语文课上成了答题指导课……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科学教师角色的改变9-10

摘要:课程改革是社会和时代的必然趋势,而牧师角色转变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本文从由知识的“权威者”转向信息平台的“搭建者”;由“居高临下者”转向“平等的首席”;由过程的“实践者”转向结果的“反思者”;由传统的“教书匠”转向“研究型学者”;由课程资源的“依赖者”转向“开发者”;由台上“演员”角色转向后台“导演”六个方面进行阐述,目的是唤起广大科学教师角色的转变,促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新课标下历史问题探究的“五化”与“五误”11-12

摘要:新课标下历史问题探究教学要求教材内容问题化、问题设计最优化、探究氛围和谐化、探究过程科学化、探究结论开放化。要避免五个误区: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进行问题探究、把问题探究作为目的、轻视教师的作用、重形式轻主体思维、对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随意进行探究。

提高学习活动有效性的思考13-14

摘要: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经历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本身有着多方面的意义。它是以学生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是数学化实践的一部分,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一种富有挑战性的“再创造”。它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既可以使所有学生共同参与活动,每个学生又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认知水平、个性倾向,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究,既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又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浅谈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活动化”与“活动内容化”14-15

摘要:自思想品德新课程走进课堂以来,活动就成为承载教学的平台,因而,活动自然也就成为教师教学预案设计的主线和实施教学的依托。这里所说的活动即教学活动,它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只强调外在刺激对教学的决定意义,也不像有的教师所误认为的,以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单纯地去开展活动的活动课。思想品德新课程的教学活动是指“使内容的呈现与活动设计融为一体,即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其中,活动为内容的展开带来了活力,而内容又为活动的生成注入了生机。所以,在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活动和内容始终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

中小学教学研究杂志学科教学
物理隐含条件的渗透方式与应用16-16

摘要:所谓“隐含”条件是相对于“显现”条件而言,“隐蔽性”是其最大特点。正因为如此,解题往往容易忽略,造成运用知识的“盲点”和“难点”,最终无法解题,或解题错误。分析和运用“隐含”条件解决问题,是高考应试能力体现的一大亮点。

循“发展”之序,扬“自主”之帆——循序作文教学研究阶段性推广报告17-18

摘要:2003年11月,为进一步提高我校作文教学质量,经县教科室推荐,省教科所批准,我校被发展为“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一一循序、自主、开放性作文教学研究重点实验基地”,我们证式参与了“循序、自主作文教学法”的研究实验。目前,这一改革实验已经初见成效。

新课改 新实践 新体会——我这样教《(论语)十则》19-19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用)》中明确要求:“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何把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新型学习方式具体运用到初中文言文教学之中,这是我们应该探讨的—个问题。现简述我教学生学习《(论语)十则》的做法,以求同仁赐教。

有心插柳柳成荫——浅谈数学动态生成课堂的构建20-21

摘要:辩证地看待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利用科学策略构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动态生成课堂,一是设计弹性教案,二是重塑师生关系。三是尊重学生生成,四是不断反思研究。

在探究中感悟 在交流中提高——“二项式定理”的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22-23

摘要: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高中数学学习应提倡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等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教师指导下的“再创造”。下面就“二项式定理”(第一课时)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

化学习题设计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24-25

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也是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从设计“陷阱题”、“障碍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设计“多种解法题”、“层层变式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设计“开放题”、“探究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设计“评价题”、“反思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设计“综合题”、“渗透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等五个方面谈了一些自己肤浅的看法和做法。

初中思想品德“活动”教学初探26-27

摘要:对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的“活动”,众多教师在操作中有较多困惑。笔者结合我市这两年的新课程教学实践,就如何搞好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活动”教学谈些粗浅看法。

谈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有效途径27-28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生应当“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然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小学生听说读写诸多能力中,最差的要数“说”的能力。有些学生不能抓住要害传情达意,有些学生语言罗嗦,缺乏层次性,有些学生说话时缺乏相应的态势语言……那怎样使学生从想说、爱说到会说、善说,真正做到“能说会道”,我认为应充分利用多种渠道,有意识、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依托文本,搭建语言实践平台——从《槐乡五月》谈语言训练的实效性29-30

摘要:如今的语文课堂,书声琅琅替代了往日的繁琐分析。课堂的教学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自主、合作、探究成了课堂教学形式的主流,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语文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然而,几年的实践过去,为何我们的孩子说话、作文还是词汇贫乏,废话连篇,为何孩子们还难于冲破“作文难”的沉闷与压抑。究其原因,由于对新课标理解的偏颇,语文教学的“本”被不同程度地遗忘了,陷入了重感悟轻训练,重人义轻工具的误区,缺少对语言文字的扎实训练。由此我在语文教学中,始终把语言训练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一直没有放弃。下面结合执教《槐乡五月》一课的教学实践片断,谈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