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汇总十篇

时间:2022-03-16 23:58:33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篇(1)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内部控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市场经济下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然而目前中小企业在内部会计控制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一、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特点及需求

1.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特点

中小企业具有的特点决定了其内部会计控制的特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主的态度决定了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否受到重视以及重视程度高低。第二,针对重要项目的内部会计控制而言,中小企业具有相对简单的组织结构,与大型企业相比,其管理系统并不是非常复杂,因此其内部控制主要以保护会计信息可靠性与资产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为目标。由此可得,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主要是对重要项目实施程序及相关人员的控制,如现金、应收账款、采购、资产管理、投融资等等。第三,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方法以交叉审核为主。中小企业的用人规模较小,基于职责划分与相互牵制的内部控制要求采用的内部会计控制手法为交叉审核。这一手法的基本原则为:甲核对乙完成的工作,而乙则对甲完成的另一项工作进行审核。如以一来,中小企业就在较小用人规模的情况下,实现了个人工作的相互交叉核对,进而使错误与舞弊的行为得以有效控制。

2.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需求

为确保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得以提高,促使资产保值与增值,完善内部会计控制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为此,根据中小企业存在的不足,作为企业所有者应提高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关注度,并且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需求应非常迫切,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出来。第一,中小企业管理体系的系统性与科学性有待提高,并且其员工整体水平不高,因此,为使企业生产与管理的正常运行得以维护,实现对企业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中小企业对一套行之有效的、保证系统的需求尤为迫切。而内部会计控制恰好就能跟满足这方面的需求。第二,与其他企业相比,高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建设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更加重要,且存在更大的潜在动因。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其所有权与经营权是分离开来的,在经营管理中企业所有者难以作为人格化的主体参与其中,大部分情况下经营者的最大利益是内部会计控制的首要服务对象。而有的大企业投资比较分散,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中没有所有者的参与,也存在内部会计控制是以满足经营者需要的情况。总而言之,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经营权与所有权并没有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为同一主体,因此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经营者可以从所有者的角度出发,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完善中以所有者为服务对象,实现所有者的最大利益,可见其具有的渴望与动因是最大的。

二、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1.管理者缺乏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

管理人员缺乏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正确认识,内部会计控制意识薄弱是目前中小企业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特点决定了经营权与所有权高度集中,领导层下达的指令往往具有较高的执行力度与执行效率,因此管理人员则认为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在中小企业中没有实际意义。再者,受限于资金问题,中小企业的用人规模并不大,往往会为了减少人工成本而舍去内部会计控制岗位的建设,因此,有的管理人员认为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是不可行的。此外,有的企业管理者在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与理解上走进了误区,将会计控制视作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性控制,进而造成企业会计控制不完整。另外,有的管理人员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以领导下达的指令为行动导向,难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且有人为了谋取局部或私人利益,采取违规手段,这使得会计控制的刚性与严肃性丧失,难以发挥有效作用。

2.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总体环境不佳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所处的总体环境并不理想,使得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存在很大的难度。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缺乏完善的治理结构与规范的运作模式。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其中治理结构不完善是十分突出的一个问题。由于经营权与所有权高度集中,中小企业存在“领导说了算”的情况,因此在内部治理与运作上可能存在领导人员的主观意识,难以保证其客观性与合理性,进而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第二,企业人员整体水平不高,激励与约束机制匮乏,企业员工责任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难以主动参与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当中。第三,企业文化建设不到位。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却忽视了这一点,在文化建设方面不到位,难以形成企业独自的特点,内部会计控制无法根据企业自身发展情况进行。

3.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不完善

现阶段,尽管有的中小企业已经开始进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但总体而言,其科学性与连贯性仍然有待提高,会计控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有的企业无法打破传统思维模式,采用的经营管理方法仍然停留在事后控制方面,没有重视事前预防的重要性,相关防范与约束机制建设缺失,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没有做好违纪违规行为的预防,而是以事后惩罚与处理为主,这就难以控制内部控制成本,并且也无法取得显著的效果,最终导致会计内部控制的效力丧失。此外,有的企业在对资产的管理控制方面停留在有形资产上,而没有高度重视人员素质、数据信息等无形资产的控制,进而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难以全面发挥会计控制的作用。

4.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体系不健全

有效的监督管理是保证企业内部会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然而就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监督体系的建设而言,其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对于外部监督,尽管我国已建立起以政府监督与社会监督为主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然而中小企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其难以适应这一庞大的监督体系,难以起到良好的监督效果。就内部监督而言,出于节约成本的目的,许多中小企业对内部审计部门的建设意愿并不强烈,甚至根本就没有设置内部审计部门。随着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就算有的企业进行了内审机构与制度建设,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内审机构的独立性比较差,其应有的职能并不能得到有效发挥。此外,由于目前许多企业的内审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偏低,难以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相适应,使得企业内部监督管理的力度并不高,许多监督管理流于形式,缺乏实际意义,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果。

5.组织机构的设置不合理

受限于资金问题,中小企业的用人规模往往不大,而企业人数较少就会存在有的工作无法进行分工,一个人同时承担多项工作的情况。因此,在实施管理办法时就存在很大难度。从而在岗位设置方面就存在牵制性缺失的问题。再加上中小企业的组织机构中,纵向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是其设置重点,而横向间的协调的重视程度却有待提升,使得难以实现同级各部门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就会计机构而言,有的中小企业完全社区了会计机构的设置,由一人来承担会计、出纳的工作,或者企业将所有会计工作委托由于会计事务所。此外,一些企业就算进行了会计机构的设置,但缺乏层次性,没有明确与落实岗位责任制度,内部管理制度与会计监督制度的有效性难以保证。会计机构的设置流于形式,缺乏实际意义,导致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会计管理工作的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三、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的成因

1.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受成本效益的制约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在各个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在用人规模方面,中小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其员工人数较少。而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建设中,为保障内部控制的效果,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与职能,必须保证会计从业人员的数量与质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人力成本。中小企业本身用人规模就小,为了实现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还要在内部控制中安排专门的人员,这是有些企业管理人员不愿意做的。再加上中小企业的资金比较欠缺,受成本效益的制约,使得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人员配置十分紧缺,由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承担内控工作的情况时有发生,难以保障内部会计工作质量,无法使其发挥应用的作用。

2.企业组织内部串通舞弊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得企业组织内部人员的行为的不到有效约束,进而串通舞弊的情况时有发生。具体表现如下:第一,企业内部组织超出自身权限进行业务处理;第二,在授予或办理业务时违反职务分离原则;第三,不遵守业务流程控制;第四,不遵守相关管理原则;第五,不遵守内部控制有关规章制度。这些问题使得企业内部控制难以起到实质性作用,进而引发一系列问题,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发展。

3.管理人员

从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中小企业的性质与特点决定了其内部控制活动的有效性完全缺失,企业管理人员不按照程序,的情况比比皆是。即使有相关政策与程序的设置以实现对管理人员的约束,但起到的实际效果十分不理想。在决策中往往都是“领导说了算”,根本没有任何程序性的规定来规范相关人员的行为。这就使得中小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形同虚设,进而引发一系列问题。

四、完善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策略

1.加强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

目前,企业领导并没有对内部会计控制有足够认识,忽略了其对企业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无法实现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与完善。为此,必须加强管理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从思想上引起企业所有者对内部会计控制建设的高度重视,以推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与完善,进而达到有效控制。同时,企业管理人员应到带头作用,积极引导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到内部会计工作的建设当中,这样可以提高员工素质以及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知水平,同时也能加快企业内控建设,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与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建立起良好的组织机构

企业应明确经营目的,建立起良好的组织机构,以适应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发展要求。企业组织结构良好的表现为能够实现科学有效规划、执行、控制以及监督作用。企业经营效果和控制水平与企业组织机构建设程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企业必须对自身经营与发展特点进行细致的分析,根据管理幅度的不同,进行不同管理层次的划分以及不同组织机构的设计。并且要保证这一组织机构能够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不会对企业正常业务与信息交流造成影响,同时又能够起到实质性作用,使企业各项活动得到有效的监督。企业应对会计工作的特点进行充分考虑,合理设置岗位,对岗位进行协调,使岗位职责得以明确,还要加强工作规程与流程的制定,确保其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使会计工作效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进而确保会计风险得到有效防范与控制。

3.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为了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企业管理人员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摆脱传统经营管理方式的牵制与影响,并加强自我防范与约束机制的建设,将企业内部控制重心由事后控制转向事前控制。在实际工作中,应加强会计控制效力,对违规违纪行为应予以严肃处理。此外,除了有形资产的管理与控制,还应加强对无形资产的控制,如提高人员整体素质,保护数据信息的真实性等。此外,还要建立激励与考核机制,提高员工积极性。

4.加强监督工作

政府应加强外部监督,提高外部监督效果,企业要积极借助这些外部主体,加强对自身的监控。而企业也要加强内部控制监督。为实现这一目的,就要对内部审计监控进行进一步强化,设置单独的内部审计机构,扩大审计范围。

5.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

作为开展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主体,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决定了会计工作的质量。为此,企业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养,提高其业务水平与道德素养。应为员工提供定期培训,促使其掌握先进的知识与技能,同时还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起责任意识与法律意识,如此才能使会计人员得到全面提升,为会计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五、结语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深入研究,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据此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使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任博.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对策[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1(5):128-132.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篇(2)

中小企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已是无可质疑的,已构成国民生产总值的有力支撑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中小企业凭借数量众多、经营方式灵活、创新意识强等独特的自身优势,在拓宽就业渠道、增添竞争活力、推动制度变革与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关于中小企业的成长期短及在市场经济中面临残酷竞争时有些弱不禁风、不堪一击的问题,究其原因有很多。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中小企业在规范的市场环境和现代企业制度中,缺少设计合理、运作规范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尤其是不能从战略的角度审视其内控的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就很难持久、健康地运营,至于其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更是一纸空谈。

一、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有长期战略的眼光

阿里巴巴的马云提出“要做102年的企业”,这就是最实在的长期战略规划。中小企业实施“鼠目寸光”的短期战略,可以说是很难有所发展,甚至是有直接生存危机的。战略管理就是重大的、带全局性的谋划,战略管理是决定企业长期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行动,是企业在保持与环境的动态平衡中实现其宗旨的管理过程。

(一)从战略出发有助于促进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网络化的形成,信息传递程度的增加,使得国内中小企业面临着科技革命、网络革命、信息革命的重大挑战。同时,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深化企业改革的进程中,还将面对多元化的产权关系和多样化的人文环境。所有这些外部环境的种种变化,都需要我们对以往的管理和企业的长远发展进行重新定位,这些从根本上体现了对中小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必然性。

战略管理注重对企业未来总体方面的谋划,着眼于机会与趋势,而不是针对企业的个别困难与问题。它着重于企业的长期业绩与前途,而不是眼前的短期利润,其立足点是谋求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二)从战略出发有利于中小企业的科学发展

现代企业管理面对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特别是管理人本化、信息化、知识化、民主化和高效化等深刻变化和创新理念,促使现代企业的发展总体上已从传统企业走向新型企业,从“硬件时代”走向“软件时代”,从经验决策走向科学决策,从传统管理走向现代管理。要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不仅需要制定正确的企业战略,科学地实施战略管理,及时把握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同时也需要优化内部资源的配置,从而取得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与协调,实现企业的新发展。

战略管理也是企业领导者在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条件分析、预测的基础上,通过制定企业战略并付诸实施,从而保障企业生存和长期稳定发展的过程。它强调对企业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及趋势的把握,强调企业的长远利益,着眼于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其目的是寻求企业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战略管理寻求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的协调,通过对外部环境因素的分析,对环境变化的预测,辨明机遇和威胁,并通过调整、优化等措施,寻求在未来时期企业与环境的协调。

(三)从战略出发有利于中小企业的资源整合

战略管理就是围绕战略目标有重点地配置资源,创造良好的战略实施环境。最主要的是培育战略支持型文化,倡导结果导向与追求卓越的精神,保证薪酬制度与战略业绩的紧密结合;制定有助于战略实施的政策和程序,建立内部控制机制以保证战略方向不偏离预定目标,发挥战略管理的领导作用,营造支持战略管理的组织氛围,适时进行战略调整。战略管理就是从长远的角度去认识、理解、解决中小企业问题,并持续贯穿整个企业的过程,而不是只强调阶段性的战略规划、战略目标等。

二、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有健全的内部控制规范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确切地讲,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呈现出企业负责人等管理层本身的内部控制意识淡薄、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和不规范、缺乏长远的风险评估制度、控制政策不健全和监督机制不完善以及信息沟通渠道不畅等主要问题。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不健全,直接导致了其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更无从谈起对中小企业的长远规划。

在日常管理工作及内控制度的执行中,许多中小企业往往只片面关注经营效益,忽视对岗位设置、人员任用、会计账证、资产管理等企业基础工作的检查考核,不仅没有对基础性工作查疏补漏的意识,更是缺乏行之有效的内部激励机制对基础性工作实行奖优罚劣。由此引发企业基础管理不完善、经济业务不规范、会计核算不完整、资产运营效益低下等一系列不良现象的普遍存在。这些现象不仅为违法舞弊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给企业造成财产损失,而且严重影响着企业整体效益的提升和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亟待内部控制规范的建立

我国的内控制发展较晚,而且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被动和适应经济发展需求而生的,有明显的滞后性。2008年7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提高企业内部控制与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规范将内部控制的作用深化,范围扩大至“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高度,直接体现和渗透了战略管理的思想。

对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观点,笔者比较赞同和丽芬(2008)把内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和丽芬指出内部会计控制是与会计工作和信息直接相关的控制;而内部管理控制是与经营管理工作直接相关的控制,会计控制始终是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也是管理控制的基础,管理控制与会计控制的互动结合,能最终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

三、战略视角下内部控制的对策研究

(一)必须站在战略管理的高度制定内控制度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就是要确保企业的基本目标:生存和发展。生存是前提,站在战略管理的高度就是要在考虑企业未来发展,对企业未来规划的前提下,如何保证企业的根本生存。其具体的目标为:财产物资的完整,会计信息的准确透明,生产经营的健康良性发展。

战略管理,就是在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企业的发展领域是朝行业上游发展,还是朝下游发展;是在原范围内发展,还是跨领域经营。其次要确定发展策略,是扩张还是收缩或是维持;还包括价格策略,是锁定高端客户高端定价,还是面向大众低端定价或是以独特产品或服务差异定价,必须要站在战略管理的角度,不是高高挂起、目空一切。以此为依据,中小企业在制定内控制度时,才能有宏观的把握、方向的指引、全局的考虑,能更有效地规范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必须考虑战略管理的相关原则制定内控制度

建立中小企业内控制度,其中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战略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在层次上应当涵盖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企业全体员工,在对象上要覆盖企业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在流程上应当渗透到决策、执行、监督和反馈等各个环节,从全局角度出发。

为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和在执行过程中的日趋完善,中小企业必须定期对其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以便观察制度的执行程度和执行效果,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不断采取措施修正或调整有关偏差,促使企业的内部控制更加合理有效。通过对企业管理基础性工作的检查考核,建立相应的长效激励机制,并将两者结合起来,促进企业完善基础管理,不断促成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三)内控制度的制定要“有主有次,重点突出”

内控制度的建立绝不能成为高高挂起的“看客”,是要有主要内容和次要组成之分的,而且对重点内容要有所突出。对于中小企业的内控制度,会计控制是核心和重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应从最基础层面的内部牵制、会计控制做起,建立与之相关的货币资金控制制度、应收账款控制制度、成本费用控制制度等,另外,在会计控制基础上,建立组织结构的设计以及管理制度的设计,包括生产质量控制和人力资源控制等的全面控制。当然在“有主有次,重点突出”的基本原则下,要与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结合在一起,把长期战略目标作为旗帜、方向,指引企业的发展。内控制度约束和规范着企业的发展,可以说从战略角度对内控制度的制定,更大程度地促进中小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四)建立内控制度长效持续的监督机制

要考虑对内控制度的长效持续监督机制——内部审计。内部审计直接对中小企业高管层负责并由其聘任,工作的重点要突出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作出分析、评价和提出具体的管理建议,而不能流于形式。内部审计的目标就是要促进和提高中小企业的发展运行机制,功能多样化,业务拓展化,手段多样化。

(五)内控制度不是死制度,要“与时俱进”有发展

现在企业的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初期或萌芽期可能离不开“英雄时代”、“英雄人物”,这些创业者在某一方面一定有过人之处,但终究不能作为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可靠依据,要靠制度,靠体制。建立中小企业的内控制度,不是为了某个人或某一具体团体私利,而要从长远战略角度出发,全局性考虑其体制、制度,而且要“与时俱进”,随着经济的发展,有更新、有发展,不能落在企业发展的后面,成为累赘和包袱。内控制度要随着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变化作出灵活调整,要始终能指引、规范企业的发展。

(六)注重内控制度的信息化手段

现代社会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建构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与顺畅的信息沟通系统,已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内控制度不可或缺的内容。它将有助于中小企业及时把握其自身的运营状况和组织结构中所发生的各种情况,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适时、全面和准确的各种信息,并使之快速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沟通、反馈,从而大幅度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效率。在信息交流平台与信息沟通系统的建构中,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是整个管理信息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自身建设及其与其他信息系统的沟通交互,不仅有利于中小企业组织处理会计业务、提供财务管理和决策信息,亦可辅助企业管理者实施控制,增进中小企业内部的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篇(3)

一、内部控制的基本含义

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中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及作用决定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内部控制的定义,国际通用的是1992年COSO委员会提出的“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我国市场经济实行的时间比较短,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但内部控制的作用在现代企业的作用不容忽视,内部控制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数据资料和会计记录的准确性、真实性

会计信息质量满足相关性、真实性、及时性等特征要求,能够为决策提供可靠的历史依据,提高企业管理者的决策质量。

(二)能够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防止资产被盗用、浪费和无效率的使用。

(三)保证企业各项业务活动能够满足和国家各项政策、法令、法律的要求

内部控制制度严格规定了处理各种业务所需要的凭证和程序,管理部门能够及时了解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执行国家政策和规章制度的情况,通过授权批准程序使管理者控制和指导完成企业的业务活动。

三、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严重不足

中小企业管理者大多把内部控制看作是一些文件或是一种制度,对内部控制的目标和方法不明确;也有人认为中小企业因为没有产生两权分离的条件,所以就不会存在问题,不需要进行内部控制;或者认为中小企业受财力、人力和物力的限制比较严重,内部控制会增加企业的运作成本。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关键控制点上往往缺乏应有的控制

中小企业经营活动单一,经营规模较小,人员配置往往一人身兼数职。机构设置模糊,从而造成横向和纵向职位之间缺乏牵制性,各项制度缺乏柔性,使得制度执行不到位。不少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较为简单,甚至没有,都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发展。

(三)内部控制制度制定过程中缺乏风险意识

中小企业在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时,往往忽略风险可能带来的影响,由于风险管理的信息量非常大,需要借助数据库和相关管理软件进行集成管理,构建企业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成本高,企业往往对其进行忽略。

(四)中小企业会计系统建设滞后

目前企业中信息流通不畅,导致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政策,使企业不能及时发现会计记录的失误,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四、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加强中小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

企业管理者是企业的领航者,企业管理者的思想高度,决定了企业的高度,加强企业内部文化的宣传,为全面实施内部控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关键点的内部控制

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所有的业务经营活动进行内部控制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只要加强关键点的控制,在节省企业经营成本的同时,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要考虑风险因素

风险控制是企业内部评估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实现风险决策的基础。中小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小企业经营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很快,加剧了中小企业经营风险。然而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缺少风险评估机制,公司风险管理组织框架建设也不够健全,企业董事会中常设机构中也缺少风险评估委员;有些中小企业即便设风险评估委员会,也由于风险管理成本过高,使得企业的风险评估机构形同虚设,难以保证企业的风险识别、评估、监督和控制机制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四)加强企业内部的会计制度建设

中小企业中会计与出纳经常是一个人兼任,导致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会计目录出现错误时不能及时发现。同时企业内部审计缺乏认真的执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评估时经常借助于外部的审计机构。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篇(4)

一、基本概述

(一)概念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以及纠正错误和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和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内部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加强企业管理、合理分权;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广义地讲,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系统,包括为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事业单位对经济活动进行科学管理而普遍采用的一种控制机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存在企业经营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有一定的内部控制制度与之相适应。

(二)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内容是随着企业对内强化管理,对外满足社会需要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过程:一上个世纪40年代前的内部牵制;二是4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的内部控制;即内部控制的初步形成,以职务分离、帐户核对为主要内容的内部牵制,逐渐演变成由组织结构、职务分离、业务程序、处理手续等因素构成的控制系统。三是70年代以来的内部控制。

(三)基本结构

1.事前防范

首先,企业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内控规章制度,包括《企业财务管理办法》、《企业预算管理暂行办法》、《资金计划管理办法》、《企业资金授权审批管理办法》等一些与资金管理相关的制度。

在企业的资金管理过程中,要合理设置职能部门,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各司其职,建立财务控制和职能分离体系。充分考虑不兼容职务和相互分离的制衡要求。各部门、各岗位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格局。

另外企业还应当建立严格的审批手续,授权批准制度,以减少某些不必要的开支。明确审批人对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资金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

2.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主要体现在保障货币资金安全性、完整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资金安全性控制。其范围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应收应付票据的控制。主要方法有:账实盘点控制、库存限额控制、实物隔离控制等。

3.事后监督

在每个会计期间或每项重大经济活动完成之后,内部审计监督部门都应按照有效的监督程序,审计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各职能部门也要将本部门在该会计期间或该项经济活动之后的资金变动状况的信息及时地反馈到资金管理部门,及时发现资金的筹集与需求量是否一致,资金结构、比例是否与计划或预算相符,产品的赊销是否严格遵守信用政策,存货的控制是否与指标的一致,人、财、物的使用是否与计划或预算相符,产品的生产是否根据计划或预算合理安排等。

这样既保证了资金管理目标的适当性和科学性,也可根据反馈的实际信息,随时采取调整措施,以保证资金的管理更为科学、合理、有效。同时,将各部门的资金管理状况与部门的业绩指标挂钩,做到资金管理的责、权、利相结合,调动资金管理部门和职工的积极性,更好地进行资金管理。

(四)发展阶段

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随着外部竞争的加剧和内部强化管理的需要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纵观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大致上经历了以下六个阶段:

l.内部牵制阶段

2.内部控制制度阶段

1936年,美国颁布了《独立公共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首次定义了内部控制:“内部稽核与控制制度是指为保证公司现金和其他资产的安全,检查账簿记录的准确性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此后美国审计程序委员会又经过了多次修改。1973年在美国审计程序公告55号中,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定义作了如下解释:“内部控制制度有两类: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包括且不限于组织结构的计划,以及关于管理部门对事项核准的决策步骤上的程序与记录。会计控制制度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以及与财产保护和财务会计记录可靠性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措施。”

3.会计控制管理控制阶段

(1)内部会计控制(2)内部管理控制

4.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5.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

1992年9月,COSO委员会提出了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该框架指出“内部控制是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影响,为经营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1996年底美国审计委员会认可了COSO的研究成果,并修改相应的审计公告内容。

6.风险管理框架阶段

2004年cos0委员会《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认为“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订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该主体的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该框架拓展了内部控制,更有力、更广泛地关注于企业风险管理这一更加宽泛的领域。风险管理框架包括了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

二、目前中小企业存在的内部控制问题

中小企业一般指资产规模不大,人员不多,管理幅度相对较小的企业。在具体的管理中授权方面要么过大,要么过小,甚至有一部分以家族式管理为主。该类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大小不一,组织结构多采用直线制或直线职能制――对于业务活动简单、稳定的小企业,一般采用直线制结构进行垂直管理,不设专门的职能机构,是一种最简单的集中式管理。对于中型企业,一般采用直线职能制结构进行管理,即以直线制为基础在厂长(经理)的领导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厂长(经理)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做到管理工作专门化。这样,既能保证统一领导,又可以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弥补了领导在专业知识和能力方面的不足,协助领导做出决策。但是,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目前,多数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全面,没有覆盖企业中所有部门和人员,没有渗透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业务操作系统。尤其在财务部门,小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极为严重。如不少企业常规票据、印章分管制度,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均未建立,甚至一些小企业连正规的财会部门也没有建立,会计、出纳及财务审核一切工作均由一个人包办。原始凭证的取得和填制本身就不合法,以此为依据编制的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的财务报表及进行的一系列财务分析等也就毫无意义。一些企业为了达到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人为捏造会计数据、设置“小金库”、乱摊成本,隐瞒收入,虚报利润、恶意偷逃税款,为国家的宏观控制制造了相当的麻烦。究其原因,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

1、与领导有关,领导本身就缺乏法制观念;

2、与组织结构有关:

3、与制度体系有关。从而使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牵制,往往会造成管理脱节,产生漏洞。

(二)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为了加强财务领域及其他领域的监督,我国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这些体系对大型企业的监管非常到位,当然这也和大企业法制观念较强不无关系。但由于监管体系中的工作人员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加上有些监管工作人员本身素质不高,收受贿赂,暗中也为中小企业接受监管不到位起到了一定作用。所以,这些外部监管体系对中小企业监督效果不尽如人意。有的中小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却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种种监管形同虚设。一些企业的业务经办人员、财会人员甚至管理人员利用监督不力的漏洞,大肆侵吞公款,利用虚假发票非法占有企业资金。造成企业成本、费用的虚增,让企业背上了一些不必要的负担。

(三)内控制度行为主体素质较低。近年来,中小企业财会部门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思想教育工作跟不上,有些家族式企业甚至让根本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混进财务工作人员队伍,由于这一部分人员普遍素质及业务能力低下,连正常的会计业务都处理不好,错弊百出,更谈不上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运用了,加上一些中小企业领导本人对会计法规、会计制度及会计准则均一窍不通,业务处理上独断专行,主观意识强、法律意识淡薄,客观上给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起到了羁绊作用,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必然会在财会部门中形成漏洞,一些思想觉悟不高的人员势必会利用这些漏洞,挤占、挪用甚至贪污企业的资产,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使本来在资金方面就捉襟见肘的中小企业在资金面上更加紧张。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各个部门及工作人员在业务运作中形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种动态机制,是具有控制职能的各种方式、措施及程序的总称,它决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企业的规章制度或内部管理。由于中小企业领导和员工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上存在偏差,普遍重视程度不够,从而会造成企业的管理出现混乱,对企业资产的安全及完整和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三、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解决方法

我国中小企业数目众多,规模大小不一,业务性质特点各不相同,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科学、完整并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中小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点,形成纵横联系的分工、协调、制约和监督机制,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规章化、制度化;减少违法、违纪现象,防止贪污、舞弊行为的发生,使企业走上健康、持续、高速的发展道路。具体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重点建设: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人是管理创新的根本和灵魂,企业制定经营目标、设置核算机制以及企业中具体业务的运作,都必须依靠具体的工作人员来完成。如果一个企业中员工素质较高,那么即使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制定的不是十分完善,员工也会去主动适应和调整,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反之,如果一个企业中员工素质不高,总是想法设法钻管理上的漏洞,那么再完备的法规也不好防范这些员工。所以,如何全面提高企业中员工的素质,成为一个企业领导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强调以人为本,要求企业内部控制要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依靠提高人的综合素质、道德水准和法规意识,充分发挥控制者和被控制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内部控制的最佳效果。内部控制的成败,取决于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和行为,而企业领导者的内部控制意识和行为是关键。企业领导者应注重内部控制,经过系统化的进人机制和培训机制,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促进整个企业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组织规划控制机制。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限必须得到授权,每项经济业务在运行中尽量经过不同的部门并保证相关部门之间进行相互监督,一项经济业务不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不相容职务一定要由不同的人来分担等。

(2)实行预算控制。企业的经济业务一般情况下必须由工作人员编制预算,并报经领导批准后方可执行,企业编制的预算必须体现其经营管理目标,并明确责权,在执行后,需将执行结果与原预算相核对,严重偏离预算的应查明原因并追究当事人责任。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篇(5)

一、我国中小型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1)中小企业文化发展与内部控制要求不协调。很多中小企业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特有文化,没有很好地将企业制度与文化、习惯、行为标准很好的结合起来。事实证明,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作支撑,只要发生一小点的变故,企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企业特有文化的形成有赖于员工素质的提高,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员工的培训。现实情况是员工培训已经陷入了困境,如企业效益不佳,没有足够的教育资金对员工进行培训,企业内部管理力度不够,内部激励机制不够完善。(2)对内部控制了解不够,从业人员专业性低。对于企业而言,最重要的内部控制因素就是人。中小型企业经营活动单一,且经营规模小,人员配置往往不够明确,一人身兼两职甚至身兼数职的情况较为普遍,导致从业人员专业性普遍偏低。(3)内部审计职能逐渐被弱化。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制度并不完善,不能正确评价财务会计信息及各级管理部门的绩效。企业最高层往往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使内部审计机构发挥职能,同时各级管理部门也更加有恃无恐,趁机钻了内部控制的空子。(4)资产管理及利用不科学。中小型企业因内部控制制度未得到足够重视,在资产管理及利用上暴露出诸多问题:一是对现金管理不当,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二是存货管理不善,造成资金呆滞或浪费;三是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收回困难。

二、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形成的原因

(1)企业的内部控制尚未与不断变化的外部经济环境相适应。我国传统的内部控制管理过多地局限于生产领域,以降低各种生产成本作为内部控制管理的主要手段,忽视对生产的后续过程发生的内部控制费用的控制。企业如果再单纯地以降低产品生产成本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全部内容,将会使企业无法立足于市场。有些企业的管理者还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仍然依靠传统的方式对内部控制进行管理,这种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化内部控制管理的要求了。(2)中小企业管理者管理不善,经营理念未转变,市场观念淡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中小企业管理者并未适应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树立市场竞争观念,仍然存在着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等、靠、要”思想,没有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主体,使内部控制管理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3)短期行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制约条件。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的流动性较强,使企业行为明显出现阶段性。他们往往只注重“政绩工程”,为突出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他们很少关心企业的后续发展。后任的管理者在内部控制管理的改进工作中便会遇到诸多麻烦,甚至在许多情况下,后任的管理者为了完成指标或达到其它目的,只得继续“步其后尘”,形成恶性循环。

三、如何解决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建立科学的资产安全完整体系。一是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核定库存现金限额、做到日清日结、严防白条抵库;二是加强对存货的管理,尽可能压缩过时的存货物资,以科学的方法来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三是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企业定期核定应收账款,制定相应的应收账款催收制度,防止发生坏账,对已经取得确凿证据后确认的死账、呆账,进行妥善安稳的会计处理。(2)加强内部审计控制同时企业负责人应自觉接受监督。内部审计机构应直接对企业最高领导层负责,其组成人员应该由企业最高层直接聘任,且对各级管理层的财务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评价。内部审计机构的企业领导必须自觉接受内控制度的制约,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从而为员工起到标榜作用,力求使内控制度在企业内部随时发挥作用。(3)加强内部控制制度教育及全体员工道德修养。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建立在共同的伦理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只有当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都有相同的目标,内部控制才能更有实效。企业应定期对职工进行内控知识的教育和业务素质培训,使每一个企业员工都要有企业再小都应在内部控制制度的约束下开展经营活动的观念,知道自己在企业内的一言一行都要受到内部控制制度的牵制和约束。

总而言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是繁复错杂的,无论何种组织结构,都有其优点和不足。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发展和进步的命脉,只有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情况,采取灵活机动的方式,建立适当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才能使中小企业得以健康快速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篇(6)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1-0011-01

相信任何一个组织都期待能在有条不紊、高效高能的环境下展开工作以实现目标,然而往往事与愿违的是,组织的目标及领导者个人的理想追求会受到各类因素影响,因此要在组织内部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组织目标实现。

通过陈园老师本学期的引领与教诲,在对“控制”的认识不断深化之余,笔者浅析当今经济大环境下中小企业体系下内部控制缺失的现状并提出对策,力图为具有蓬勃生命力的中小企业尽自己绵薄之力。

一、问题综述

内部控制制度,指一个单位为保证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运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而制定和实施的程序和措施。

二、当前问题现状及原因分析

1.控制环境基础薄弱。(1)中小企业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由于内部控制并不能直接产生价值,间接效益也需较长运行周期,因而多数中小企业将精力主抓生产与营销环节。(2)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发展尚不完备,同级各部门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因此协调性相对较差。(3)中小企业制度不健全。未成文的内控制度屡见不鲜,即虽已制定相应内控制度,却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制度的落实上常常打了折扣,顾此失彼现象严重。(4)整体素质较低下,缺乏知识全面、素质高的人才。国家激励政策和经济大环境的滋养,我国很多门槛较低的中小企业中,员工整体素质较低。(5)对企业文化建设没有足够的重视。大多数中小企业虽提出了自己的经营理念和宗旨却对中小企业文化内容以及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的作用知之甚少。

2.中小企业内控部门责权不对称,内部控制和监督不力。(1)内审部门形同虚设。内部审计能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而当下的中小企业中普遍达不到其控制作用。(2)组建的非自愿性、非独立性。众所周知,我国现行的内部审计带有浓厚的命令色彩,而这种机构难以受到中小企业重视。

3.内部控制应用中,电算化普及程度的影响。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会计领域中“电算化”迅猛发展,中小企业会建立电算化会计系统,然而内部控制电算化使会计信息在处理过程中连续出现错误的风险加大。

三、问题解决方案研究

1.提高内控意识,培养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及相关领导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培训,培养良好的内部意识。

2.夯实基础工作,切忌眼高手低“攀虚高”。基础工作的薄弱严重制约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部门预算的实施效果。

3.完善部门预算管理,适当结合绩效考量。要实行既有的部门预算、零基预算,还要适当引入绩效预算模式。部门预算的各项收支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标准编制。

4.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工作的效果,需要有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应切实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制度体系,并不定期地进行检查。

5.强化企业内审、外部监督力度。对于企业自身而言,强化内部审计不仅要保持其与被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还要确保内部审计人员独立行使职权。对于国家,要充分发挥财政部门或社会中介机构的权威性和监督作用。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篇(7)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企业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

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少、人员少等因素,内部机构的设置不尽合理,稍微大的企业划分的部门要多,较小型企业设置的部门相对较少,并且由于人员不足和专业人才的缺乏,很多企业往往“一才多用”,比如会计兼职出纳,甚至还做审计工作;采购人员又是销售人员等,这样一来,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实施起来就相对困难,岗位之间也缺乏牵制性和有效监督。中小型企业机构设置的不合理同时还导致部门之间“家长式”管理模式更加严重,因为企业本身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分离,使权力更加集中在管理层手里,而下属部门无法发挥作用,最终导致人才流失。

(二)企业内部管理层、执行层人员缺乏职业素质

一些企业的管理层还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真正作用,对内部控制缺乏合理的理解,有些人甚至盲目地认为加强内部控制就是加强人员管理,没有一个合理的制度和方法。据有关调查,我国约占40%的管理人员缺乏风险规避意识,比如在供应管理、客户管理等方面。在某种程度上,由于管理层的凌驾控制,再加上执行人员缺乏专业培训教育,从而增加了公司内部经营风险,最终影响到企业的盈利与发展。

(三)企业内部之间、内部与外部之间缺乏信息沟通交流

很多企业部门之间缺乏主动沟通交流,导致对其他业务活动生疏,影响企业运营的流畅性,这种封闭式的模式会致使某些环节出现管理风险。此外,管理层和下属执行人员沟通较少,有些管理人员与下属串通舞弊,无视内部控制制度。这种以利益为先的做法使得内部控制失去作用。

企业内部与外部投资者、债权人间缺乏沟通,影响企业扩大资金规模,降低企业的信任度。企业内部与客户、供应商缺乏交流,致使企业缺乏对市场的了解,对公司的采购数量、质量都会有不良影响,并且没有真正地做到对客户负责,销售产品时对客户的承诺实施不到位等。企业本身与其子公司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放松了对子公司的业务控制,对子公司的重大交易事项、重大投资项目管理松懈,未对其进行定时有效的内部审计等,这些都是企业缺乏信息交流导致的后果。

(四)企业对内部审计、监督工作落实不到位

很多中小企业,特别是规模较小的企业,内部根本没设置审计机构,这些权力都分散在各个管理层手中,却没有真正的落实到位。有些企业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但是由于审计机构设置不健全,组织不科学、不合理,或者是审计人员不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再加上职责分工不清等因素,导致内部审计缺乏真实性和独立性。在审计和监督过程中对弄虚作假、、明知故犯的行为没有及时给予纠正,对管理层、执行层的这些行为没有更好地完善审计制度加以监督。在公司的审计机构中还存在未经授权审批就开展各项活动,因为得不到上级支持而失效的现象,审计人员未对重大审计问题提出质疑,未进行深入调查,使得业务风险变大,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降低了经营质量。

(五)企业缺乏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识

目前很多中小型企业为追求企业利润忽视了对企业文化的建设,促使企业内部矛盾日趋恶化,加大了员工的抵触和反抗心理。例如,在管理层与执行层之间出现行贿,采购人员从供货商那里获得一定的优惠却未真实汇报,销售人员故意抬高价格销售给顾客从中取得差价等这些不和谐的现象都不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由于管理层没有做好带头作用,没有合理的实施计划,致使企业内部人员缺乏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没有良好的管理理念,企业缺乏凝聚力,在某些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经营业务,成为企业获取更高利润的绊脚石。

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发展的建议

(一)合理设置企业的组织机构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规模大小、资金多少、人员多少等情况合理规划组织机构,将权力分散到各个部门,制定严格的职工考核制度,加强部门人员的责任考核,让部门将各自的经济业务落实到位,定时向上级管理人员汇报工作。在经济业务活动中,组织机构都应经过授权,如采购员的采购计划要经过采购经理的批准,销售员的销售计划要经过销售经理的批准等,做到相互控制。由于企业的人数不多,应该重视对人员分工与合作,避免人才流失,同时各个部门要做好岗位监督,这样才能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企业价值。

(二)着力提高企业内部管理层、执行层的职业素质

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要实行内部控制,其次管理层要知道怎样实施内部控制,关键控制点在哪些方面,由谁来实施,最后要达到的效果等,对员工要实行奖惩制度和严格的考核,公平对待每位员工,激励政策与惩戒方法要结合。管理层要对每位员工的业绩、上下班时间、出勤率、请假情况进行考核,定时进行职工专业技能培训,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也有利于开展内部控制,有利于每个部门对业绩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控制。

(三)加强企业内部、外部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

企业内部各个部门间应该有一个和谐的氛围,打破封闭式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利于沟通交流和业务活动的流畅性。对管理层要实行考核制度,规避管理层和执行层之间串通舞弊,促进管理层和执行层之间的信息沟通。上级人员多与下级人员沟通,不仅有利于管理人员对业务活动的了解,减少内部控制矛盾,还能深入关心下属人员。

企业与投资者、债权人之间要有经常往来联系,彼此了解,使对方了解公司的运营情况,为资金的长期运转打下基础。企业的采购部门、营销部门要时常做市场调查,及时反馈市场的采购、销售情况,为企业的采购和营销计划做准备。企业对待往来多的供应商可以实行优待政策,为企业长期的合作打下基础。企业对待顾客要守信用,要有责任心,不仅在销售时要做到让顾客满意,在售后也要实现对顾客的承诺,做到让顾客放心。对企业的子公司,更不能放松内控管理,公司可以组织专员不定时对其进行内部监督,审查其重大交易事项是否符合正常营运范围、是否经过审批,管理人员是否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对其进行控制监督,管理人员是否各司其职、是否存在利益关系,公司的财务报表是否与其经营活动相符,是否存在错报、漏报等现象。做好母子公司间的信息沟通,可以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良好开展,为企业长久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落实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工作

为了更好地规避公司经营和管理风险,使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工作发挥作用,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性质、规模和治理结构设置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对于已经设置了审计机构的企业,应配备一定数量有执业资格、有经验的审计人员,并且分清职责权限,按照内控的要求对公司内部的一切经营活动和在职人员实行内部审计监督。同时还要定时对审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与业务技能培训,加强职业素质培训,提高审计质量。在审计监督过程中,发现有弄虚作假、、违反制度的行为,要马上制止,并且按照错误大小给予相应处罚;对于业绩突出职工要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这样有利于加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有利于内部控制独立性、有效性的发展。在审计时对发现的问题要经过上级的授权审批,并且得到上级领导的支持,然后针对在审计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收集审计证据,抓住需要控制的关键点,减少经营活动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五)抓好企业文化建设,树立良好形象

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要做好企业的文化建设,有利于塑造企业良好的形象。在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严厉打击收礼、弄虚作假、私设小金库等追求个人利益的不正当现象,将职工日常工作表现按照绩效考核标准进行考核,对不利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腐败现象坚决打击;若职工表现良好,能给企业文化建设营造好风气,便给予相应的奖励。管理层多参与职工的活动,有利于企业内部的团结,多以平易近人的态度与大家融合在一起,这不仅能有效地控制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还能为企业塑造良好的声誉。此外,企业的文化建设要不断创新,创新观念、组织机构、经营战略、技术改革等,只有在创新中才能谋求更大的发展,让企业变得更强。企业文化是被全体员工认同的企业价值观,企业文化应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企业文化只有在不断创新中发展,才能得到员工的普遍认同、主动参与,才能进一步促进企业的良性、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篇(8)

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重大,职能上重监督、轻服务,独立性不够,作用和性质在理解上不准确。只有转变内部审计的职能,建立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培养高质量的内部审计人才,提高审计质量,认真开展内部审计自身有效性评估,才能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提供可靠的保障。

一、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1)评价和鉴证的作用通过企业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遵循性、健全性的评估和评价,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方案;审查评价企业的财务收支,寻找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优化资源配置,消化不利因素,增强市场竞争力;对联营的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进行审计,保障企业根本利益;对任期内企业负责人和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加强内部监督机制。

(2)监督作用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增加经济效益;促进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正确处理;促进经济责任制的履行和完善。

(3)控制作用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真实、及时、正确、合理合法的反应事实,披露经济活动中资料中的错误和舞弊行为;制止违规违纪现象,保护企业财产和利益;配合监察部门,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

二、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与问题

(1)内部审计缺位现象严重中小企业机构设置简单,人员较少,有些企业往往不单独设计内部审理部门,内部审计人员缺乏必要的审计知识,不少内部审计人员是由财会部门调入或者由财会人员兼任,有些企业管理者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内部审计缺位严重,很难发挥内部审计应有的作用。

(2)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不够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内部控制机构隶属于财务部门,或者与监察部门、纪检部门结合在一起;我国原有的审计制度规定如果内部审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时发现有重大问题,可以向被审计单位的上级内部审计机构反映,导致多数内部审计偏向于其利益有关的一方,很难保持甚至失去客观性和独立性。

(3)企业环境对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产生的影响内部审计人员切身利益直接受所在单位控制,所在单位可以掌控内部审计人员执纪执法的程度,使内部审计形同虚设,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只能取决于单位领导的自律程度。

(4)内部审计职能重监督,轻服务有些企业对内部审计实现风险防范作用、企业发展的作用认识不足,有些企业在正式文件中,强调“监督”的多,提倡“服务”的少,强调“事后监督”的多,提倡“事前、事中监督、服务”的少,这种过分强调事后监督的思想严重阻碍了内部审计的发展。

三、改善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现状与问题的措施

(1)建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有无可替代的影响,内部审计机构应高于其他职能部门,接受监事会的指导,并对董事会负责,实现超然独立,有利于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的作用。中小企业应彻底改变内部审计机构于财务、纪检等部门合并设置的现象。

(2)健全企业治理结构中小企业应充分重视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基础上的应有职能,对本企业及子企业的财务预决算、资产质量、财务收支、经营绩效、内控机制、项目建设或有关经济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效益性进行有效评价和监督。通过审计发现问题并改进,起到防止、发现和纠正问题的作用,从而实现公司治理结构的修复和自我完善。

(3)切实转变内部审计的职能,从查错防弊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随着内部控制的建立,为了能够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方位评价和监督,内部审计应加强事前预防和事中监督,及时发现管理中的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防范风险、完善制度、加强管理,确保资金合理有效的使用和各项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篇(9)

我国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环境弱化及自身弱化的双重问题。西部地区所特有的人文环境造成这一地区的中小企业往往被忽略及不重视,更谈不上其内部控制的外部环境厚待。从中小企业自身来讲,由于业主“粗放式”生长环境的影响,形成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极度短视与粗放。借助于身处西部的优势,通过实地走访观察、委托调查、与企业主交流等隐蔽形式,笔者进行了十余年的探索,逐步形成了较为客观、系统的认知。下文以长期以来积累的认识初步探析西部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

一、我国西部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西部中小企业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快速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显露出一系列弊端,引发了相关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内部控制方面。

(一)缺乏内部控制建立的环境氛围

1.地方政府监督部门、社会审查机构管理粗放,对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审查力度不够、监管松懈,对存在的问题不能进行及时的发现和解决,造成大部分中小企业形成国家不重视或不要求设置内部监督部门的错觉。2.认为在企业内部设置监督等部门只适合大型国有企业,中小企业的资金本来就不充沛,设置内部监督这种没有任何收益的部门就是浪费,所以没有必要设置相应部门。3.认为设置内部监督部门会分化管理者手中的权力,弱化管理者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和财务决策。

(二)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风险防范评估是企业对危险的规避能力评价,是施行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和内容。我国西部中小企业一般只有在面对风险时,才会被动寻求相应的解决策略,没有提前进行风险防范的意识。存在的风险包括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1.经营方面(1)存活时间过短。即企业不能持续经营,市场上的占有率、竞争力和抵抗力都较弱,中小企业破产、倒闭的现象比较频繁。(2)缺乏品牌意识。企业存在可塑性风险,好多中小企业都是仿造其他人的产品,山寨、高仿、假货层出不穷,没有自己的特点,没有可塑性,因而不能引导市场。(3)员工流动性较大。企业存在人员风险,中小企业员工的招聘、离职反复,浪费了大量的资源。2.财务方面(1)资金和产权结构不合理。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占比不稳定,往往是初始阶段权益资本占优,但在正式经营阶段又过分依赖外部短期的债务资金。(2)赊销资金占总销售收入的比例过高。往往基于打开市场的考虑,对赊销业务基本没有进行限定,造成赊销资金很难收回,极易形成坏账,容易使企业的资金链发生断裂,加速企业的破产、倒闭。

(三)会计系统不完整

我国西部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会计控制系统存在很多的问题,表现为:1.缺乏明确细致的会计工作管理规范。各项交易往来中,财会人员的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方式方法没有进行明确的限定,甚至一些不相容岗位之间没能形成分离、制约。2.没有建立与《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相适应的会计政策。一切会计工作仅是为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以尽可能向税务机关少缴纳税费为原则。3.财务会计软件和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使用缺乏安全保障,企业的财会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有限,容易造成信息泄露。4.中小企业内部的财务负责人普遍由管理者直接指派,对企业的财会工作进行过多的人为干预。(四)信息化程度较低1.办公系统信息化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水平较高,但整体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却比较低。2.信息网络的应用比较低下,对于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涉猎较少,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对新型市场的认识、开发不足。3.企业内部信息的传递、交流、沟通的渠道单一,主要以传递命令、通知、文件和召开会议的形式为主,造成员工的工作效率不高。(五)规模不同的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参差不齐由于中小企业又可以被细化为中型、小型和微型企业,所以,造成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需求存在差异,内部控制机构的设置也不完善,对内部控制的认知面临参差不齐的局面。1.从家庭小作坊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小微企业,沿袭的是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权限高度集中,企业的拥有者总揽大权,管理权与经营权不进行划分,不存在设置企业内部控制的观念。2.民营小企业由于运营资金不足的原因,企业的管理者在组织结构的设置方面比较简单、不完整,只针对企业的采购、财会部门实行控制活动,对于作用不大的部门不进行设置,结果造成企业内部控制组织构造的不完整,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意识肤浅。3.规模较大的中型企业,部门岗位的结构设置较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表面看起来较完善,但在实行的过程中,内部监督部门形同虚设,没有发挥相应的职责,对国家的规章制度置之不理,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够。

二、完善我国西部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设想

(一)营造企业重视内部控制的良好氛围

我国西部中小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重中之重是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应颁布适于其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法令规则,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要求中小企业严格执行法令,让内部控制得到强制性的设立监管,从而营造一种企业重视内部控制的良好氛围。从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的不同发展特点出发,建立详细具体、不同种类的内部控制规范准则,寻找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对权责具体划分,规范监管秩序。同时,通过培训企业主,使其树立并强化内部控制意识,还可加强政府相关机构对企业的监督力度。

(二)培养并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理念

因为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隶属于经营管理体系。所以,要消灭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参差不齐的问题,需要提升中小企业整体对于企业内部管理的认识。1.从中小企业管理层的管理理念着手,管理层要改变之前的管理方式,学习新型的科学管理知识,转化管理模式,改变管理权限高度集中的局面,将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开来,增强管理者的整体素质。2.注重对员工内控意识的培养,增强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知和了解,明确自己的权限和责任。高素质的员工会推进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同时,以实质性的激励机制,引发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和热爱。3.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从创建就开始的精神理念的沉淀和积累,益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内部环境。

(三)制定风险预防措施

1.对经营风险而言(1)要对人力资源进行规范管理。增强战略意识,在通过签署劳动合同来“捆绑”员工的同时,更要从员工的角度设想,给予员工相应的保障、激励机制,让员工能够爱岗敬业。(2)要立足于现在的市场环境,对商品市场的前景进行预测,对企业产品进行合理、适时地规划,使产量与销售措施对接。同时,对于新兴的电子商务市场也要努力学习、开发。(3)要提高技术革新能力。企业要从创办伊始就树立创造品牌意识、提高消费者的关注度,让企业处于引领市场的地步。2.对财务风险而言(1)改善资本结构。使企业的负债资本比例处于安全合理的范围,同时,要提高企业的信誉度,努力改善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企业的待遇。(2)制定严格的收账管理制度。定时对赊销业务进行审核清算,避免坏账过多,减轻企业的负担。

(四)加强会计系统控制

西部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控制活动即会计控制系统。针对企业会计系统不完整的问题,首先,要做到制度先行,加强制度建设。应根据国家颁布的会计行业的法律法规,在企业内部制订合法、合理的财会管理规范准则和会计监督制度,明确财会人员的权责、相互之间的牵制制度,同时,依照制度在企业内部设置财务部门,配备具备资质的会计工作人员。其次,要对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的填制有明确的规范和要求,要求企业的会计资料要真实完整并合理避税。最后,要有正规的财务主管,尽可能避免亲属担任该职务以降低道德风险。

(五)加强信息流动与沟通

西部中小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还要以完善的信息沟通系统作为保证。所以,中小企业需要拥有流畅的信息沟通系统。首先,要改进办公方式,尽可能实现系统化办公,扩展企业的信息来源渠道,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然后,加强中小企业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双向沟通,确保企业的员工明确自己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责权,便于员工在工作时阻碍的减少,经营者经营目的也更易实现。其次,注重与客户之间的沟通。借鉴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做法,积极开展售后服务,定期的对消费者进行回访和电话咨询,寻求企业产品的不足和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期望。最后,要打破西部地区特有的执拗习惯,努力与竞争对手开展沟通。“互联网+”理念的提出,更为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的信息沟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将企业商务与互联网相结合,在为企业减少运营成本的同时,也打开了新的市场,各企业应当积极拥抱这一新生事物。

(六)结合外部监管,加强内部监督

在企业内部监督有名无实的情况下,企业要依赖于外部监管。外部监管主要是指来自于国家相关监管部门、中介机构以及社会舆论的监管。针对西部中小企业缺少内部监督的问题,应加强政府监管部门的力度,实行切实有效地审查。对有能力设置监督机构的中小企业,结合该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督促进行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夯实企业内部管理的控制监督作用,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的目的;对于规模过小、没有必要设立内部监督机构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聘请独立的第三方,即注册会计师担任该企业的内部审查职责,对该企业的关键岗位定期进行稽查,不定期的组织专业人员对该企业进行审查。当然,地方政府审查部门也应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积极进行不定期抽查,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内控问题,协助进行改进,发挥政府监督的最大效率。同时,中小企业主应清醒认识到监管外化的被动与自身内化积极控制的重大差别,加强内部监督,谋求长远发展。总之,西部地区中小企业要健康生存、发展提升,就必定要提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提高集体素质,强化企业内部的自我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杨雄胜.内部控制范畴定义探索.会计研究,2011(08).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篇(10)

当前,我国部分企业还存在着重效益、轻管理的现象,特别是中小企业,竞争压力大,实现经济效益任务重,部分企业并不重视内部控制建设。部分中小企业本来就是逐步成长发展而来,因此在管理中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部分企业管理者将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混为一谈,认为内部控制就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可以替代内部控制的职能。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者素质不高,特别是财会知识和内部控制相关知识不够,对内部控制不够重视和关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更无所谈起。

(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部分中小企业管理人员还存在内部控制认识不足,知识不全面等现象,特别是管理人员内部控制意识不强,部分管理人员内部控制缺乏财会相关知识,内部控制知识不足,没有相关的内部控制实践经验还普遍存在。部分中小企业管理人员虽然具备相关的内部控制专业知识,但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工作和管理过程中,即使发现内部控制漏洞也不会主动改进,更有甚者利用相关漏洞进行牟利,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造成较大的影响。

(三)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不完善

部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还不完善,企业除基本的管理制度如人事管理、财务核算办法等制度已建立完善外,还缺乏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和科学的业务流程。部分中小企业仅在企业成立之初制订了相关的零散制度,或者仅有业务操作流程,没有书面的管理制度。部分企业虽然制订了相关管理制度,但内部控制分布在相关的管理制度中,没有建成体系。部分企业虽然制订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实际业务和管理实际不适应,在实际生产经营中难以实施,部分中小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内部控制执行效果难以保证。

(四)评价监督机制缺失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监督机制对于保证内部控制效果尤为重要,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受成本、效益制约,在评价监督机制方面还不完善。部分中小企业没有对内部控制进行持续的监督,没有对内部控制制度和执行效果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和考核,监督评价不力。部分中小企业在设置监督评价机构时,受成本限制,未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等专门机构,部分企业机构人员设置不科学合理,监督评价工作独立性不强。

二、加强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完善

(一)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环境

中小企业管理不完善的现状,使得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环境迫在眉睫。企业管理者应主动完善自身财会相关知识和内部控制相关理念,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在企业内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促进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高财务会计部门人员的专业素质。应通过企业文化建设等方式,促进企业全体人员树立内部控制理念,使其认识到内部控制与每位员工息息相关,只有强化内部控制管理,各个岗位、各个环节均遵循内部控制制度,实现内部控制目标,才能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在设置组织机构和层级方面,中小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按照内部控制要求,根据不同的管理范围划分各个管理层次,设立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层级决策机制。

(二)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应强化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的内部控制知识和职业道德水平,提高综合素质。应帮助管理人员树立内部控制意识,加强内部控制专业知识和财务会计知识的培训,强化理论知识学习。应强化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提高内部控制知识水平。应帮助中小企业管理人员不断总结和学习内部控制实践经验,强化分析判断能力,提高中小企业管理者在建设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方面的能力。加强职业道德培训,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增加其工主动性,在工作中一旦发现内部控制漏洞,及时向上级报告,并结合工作和管理实际,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制度执行。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应不断健全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完善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包括内部控制制度相关内容,应建立与企业业务和经济活动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强化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措施,确保内部控制执行效果。应建立各项岗位制度,明确岗位责任。中小企业由于人手较少,因此在岗位设置方面可以适当设置兼职。但是应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确保不相容职务的相互制约。应完善企业各项业务流程,对于各项业务关键点应加以重点控制,特别是容易发生风险或者一旦出现问题影响较大的内部控制关键点,应重点关注。应制订申请审批权限制度,明确规定与财务会计相关的授权范围限定,明确审批流程和责任,确保企业各层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均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应强化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制度,建立预测和防范风险的机制体系,防范各类风险,采取有效措施将风险对中小企业的影响降到最低。

(四)建立评价监督机制

应加强中小企业对于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认识,强化中小企业内部评价监督机制,特别是强化内部审计等监督机制。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科学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人员,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或者专门的内部审计人员,保证内部审计机构或人员的工作独立性,以确保中小企业内部监督工作的客观性和独立性,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事前和事中监督作用,使得内部审计工作成为企业日常性的工作,并贯穿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始终。应强化各个部门的评价和考核机制,对于内部控制制度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和处理措施,确保内部控制制度随着企业发展不断更新完善,确保内部控制执行效果。

上一篇: 除四害工作计划 下一篇: 住院医师培训个人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