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16 16:03:43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篇(1)

    产业集群内成员间的互动关系体现在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过程中,主要包括集群知识溢出和相互学习。学习效应和知识扩散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基础[10]。核心企业处于集群创新网络中的知识集散点位置,能有效吸收集群内外的知识,并通过知识溢出带动中小企业的成长[11]和产业集群整体创新能力的提高。魏江和魏勇从三个层次上分析了集群创新过程中的学习行为,包括集群内部成员之间的学习活动;集群公共服务机构、集群机构向集群成员企业提供技术知识和信息支持;集群网络向集群核心网络之间的知识流入等[12]。Car-bonara指出,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具有不同的学习机制,相比其他形式的产业集群,核心企业主导下产业集群较多采用“以研发为基础的学习”和“互动学习”[13]。综上所述,现有文献从不同角度对核心企业主导下的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展开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大致遵循集群的结构-行为-创新绩效的分析逻辑,揭示了协同创新网络和创新行为的一些规律,但是已有研究得出的结论忽略了集群产业差异带来的影响。传统产业集群和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有着自身的规律,两者之间的产业差异特性对产业的技术创新提出不同的要求,从而影响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网络的发展。Carrincazeaux等学者认为技术的复杂程度与产业的集聚程度正相关[14]。根据知识溢出的思想,高技术产业集群之所以形成是因为高技术产业具有的较高技术含量的知识不便于远距离传播,产业在区域内的集聚有利于加快知识的溢出,从而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的步伐。

    2案例研究的设计

    2.1研究方法由于本文研究的目的是要发现传统产业集群和高技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网络的差异以及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所在,需要收集这两类产业集群的典型案例进行比较,因此采用多案例研究法,以提炼出更具说服力的理论观点。由于缺乏可供借鉴的关于这两种类型集群协同创新的比较研究,因此不预先形成假设,而是尝试开展探索性案例研究[15],主要采用分析归纳法,通过比较每个案例间的异同,找到一个与所有案例的数据相匹配的理论框架,并得出相关推论。

    2.2案例比较的MSI框架如前所言,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是指相关的各主体在创新活动过程中通过有效的分工合作,形成相应的网络结构,产生彼此间的联系和互动行为,从而形成创新的集聚效应。因此,要认识协同创新,必然要关注协同创新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网络主体成员、网络结构和主体成员间的互动行为方式。网络主体成员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活动发生的前提条件,网络结构则是形成协同创新的基础,而互动行为体现了协同创新是如何开展的。由此,本文提出网络主体成员(Mem-bers)、网络结构(Structure)、互动行为(Interaction)三个维度的框架(简称MSI框架)来对传统产业集群和高技术产业集群进行比较。

    2.3案例选择和数据收集根据Eisenhardt的观点,多案例研究的案例数目最好为4~10个[16],本文采用4个案例,其中传统产业集群和高技术产业集群各2个,即张江生物制药和中关村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作为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典型案例,柳市低压电器产业集群和顺德家电产业集群作为传统产业集群的典型案例。选择上述案例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选取的案例具有典型性,并且属于同一类型产业集群的两个案例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二是选取的案例成立已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三是案例选择兼顾了信息的可获得性,以便收集到更为丰富的信息。

    3基于MSI框架的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典型案例剖析

    3.1网络主体成员(Members)产业集群内的协同创新无法离开集群中的主体成员的参与,这些主体成员即是协同创新的行动者,包括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各类研发和创新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等。张江生物制药产业集群、北京中关村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柳市低压电器产业集群、顺德家电产业集群中都有着规模大、影响力强的核心企业,在核心企业的周围又分布着数量众多的中小配套企业。集群内和周围聚集着数量不等的各类研发和服务机构等网络主体成员。高技术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在网络主体成员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集群中的公共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数量上

    3.2网络结构(Structure)本文分析的产业集群是由规模大、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为核心,与其他中小企业、各类机构形成的基于产业价值链分工的生产协作和创新网络。不同的产业集群网络结构反映了核心企业与其他网络主体成员在产业链上的分工状况。对于高技术产业集群,张江生物制药产业集群和北京中关村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已形成完整的产业价值链。集群中的核心企业掌握关键技术,倾向于将临床试验、软件开发等产业价值链前端业务外包给中小高科技企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更多集中在产业价值链的上游,从事产业价值链前期的研发阶段,集群内的许多公共服务平台、研发测评中心同时为这些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柳市低压电器产业集群和顺德家电产业集群也已经形成了包括研发、设计、零配件制造、装配等环节在内的产业价值链。集群中的核心企业专注于研发设计、核心零配件的生产、销售等环节,而将产业价值链的零配件生产制造环节外包给集群中的中小企业。这种外包特点使得大量中小企业向产业链下游聚集,尤其是向零配件生产制造环节聚集。通过上述的案例比较,发现高技术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结构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业价值链不同环节上所聚集的企业与公共科研机构、高校的数量有所差异。如图1所示,高技术产业集群中的主体大量聚集在产业价值链的上游,聚集在下游的成员数量有限,其网络结构犹如一柄撑开的雨伞。而传统产业集群中,位于产业价值链上游的主体较少,大部分企业都分布在产业价值链的下游环节,而价值链末端的销售环节则又为少数几个核心企业所把持,传统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呈陀螺状。二是两类集群的组织化程度不同。传统产业集群分工明确,合作伙伴相对固定,信息集成能力较差;而知识密集型的产业集群组织松散,体现的是虚拟运作特征,具有强大的信息集成能力[17]。在柳市低压电器产业集群中,核心企业对中小企业有着较强的控制力,企业之间的交易关系又是长期和稳定的,中小企业都有相对固定的交易对象,这种长期和较为稳定的交易关系体现的不仅仅是完全纯粹的市场交易关系[18]。而在高技术产业集群中,核心企业会根据自己以及客户的需求,在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中灵活选择合作伙伴,企业间合作的关系变化较大。

    3.3互动行为(Interaction)

    3.3.1纵向联系产业集群内的纵向联系是指集群中的核心企业与处于不同产业价值链环节上的中小配套企业之间的互动联系。由表2可知,4个产业集群的纵向联系都十分紧密,由于企业间的外包关系、集群内人才流动、员工间的非正式交流等都加强了核心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企业间的技术学习和创新活动的开展。在核心企业的带动下,产业集群中价值链各个环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两类产业集群的纵向联系有所不同。高技术产业集群的纵向联系中单向学习和双向学习并存,而传统产业集群中的纵向联系以单向学习为主。高技术产业集群中的中小科技企业有能力承接核心企业委托的研发项目,核心企业与中小企业在研发合作过程中相互交流和学习,优势互补,知识和技术在两者之间双向流动。而传统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明显不足,缺乏创新所需的资金和人才,在创新过程中始终由核心企业带着走,以中小企业吸取核心企业知识的单向技术学习为主。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篇(2)

一、案例的启示

案例1:微软OpenGL开发小组坚持认为世界上没有比OpenGL更适合Windows系统的图形引擎,于是激发了内部的战争,“动物男孩三人组”秘密开发DirectX引擎。战争最终以更多的内部的部门采用更快更简单的DirectX而不是OpenGL,并使OpenGL组最终转变成为DirectX组而告终。案例2:微软组建了上千人的NetDoc队伍,目的是要击败自己的Office,结果历经三年,Office如期了OfficeXP,而NetDoc还没来得及就被解散。建立在NetDoc上的其他的各项应用,也随之被解散或合并。案例1说明:技术创新竞争有内部与外部之分,而且DirectX组的技术开发过程的特点就是一个内部小组独立创新、内部竞争、内部选择的过程。案例2告诉我们:企业可以自主实施技术创新内部竞争策略。

上述案例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微软、因特尔、苹果、3M等公司均存在着大量的类似的内部技术创新竞争现象。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不确定性使得许多精心设计的商业计划变得毫无意义,为了规避风险,许多企业在R&D部门中同时采用不同的技术进行开发,鼓励部门间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工作等方法,为企业提供由于市场、技术迅猛变化所需要的柔性。英特尔公司双小组制项目攻关,在进行项目攻关时同时成立两个小组分别来攻克同一个项目,比如摩尔在探索处理器存储技术最佳方案时,决定使用MOS和双极两种途径实现,于是成立了MOS技术和双极技术两个技术开发组分头攻关。

国外有学者针对高科技企业的这种内部激烈的技术创新竞争现象,提出了“内部达尔主义”概念,如迈克尔・德拉蒙德在《微软帝国叛逆》中指称的“微软帝国的达尔文主义”;王建硕在《微软的过去和Google的宿命》一文中指出:“微软内部的达尔文主义,从Windows95时代到现在,从来都没有改变过”。企业技术创新“内部达尔文主义”是指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尤其指技术领先型企业)在基于市场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技术预见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倾向于独立创新、并根据内部有计划或无意识的竞争和选择、从诸多同功能效用的研发项目中确定目标技术的过程和现象。微软产品创新开发模式:同步+固化,就很好地诠释了内部达尔文主义的要义:同步意味着内部竞争,固化意味着内部选择。本文仅仅基于高技术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竞争的案例,力图在理论上回答技术创新内部达尔文主义的本质特征,这有助于优秀企业在激烈外部技术创新竞争条件下从内部采取更有效的竞争行动。

二、企业技术创新内部达尔文主义的本质

“企业技术创新内部达尔文主义”是企业技术创新竞争的必然结果,更是企业实施技术创新领先战略竞争的必然结果,其本质就是外部技术创新竞争与选择的企业内部化。

熊彼特早就预言了技术创新内部进化:“如果竞争性的经济被巨大的联合组织的增长所打破……,那么……新组合的实现必然会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变成同一经济实体的内部事情”。企业技术创新竞争是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核心思想,在《经济发展理论》中,熊彼特即提出了企业之间通过技术创新开展竞争的思想;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中,熊彼特进一步揭示技术创新竞争的性质和特征。他精辟地指出,技术创新竞争与其他类型的竞争相比,“犹如炮击和徒手攻门间的竞争”。实业家时刻感受到竞争的严峻,这种紧迫感来源于他们对外部创新竞争的高度动态性的本质特征的把握,创新竞争无时不在,企业就一刻不能停止对外部创新竞争的应战。然后,从“应战”逐渐升级为“迎战”、“挑战、“卫冕战”,内部达尔文主义顺应着这种高层次高基准的企业技术创新竞争的不断升级而逐渐从外部走向内部,由低级走向高级的。

技术创新战略的竞争是技术创新竞争的关键。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是指企业在正确地分析自身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所作出的技术创新总体目标部署,以及为实现创新目标而作出的谋划和根本对策。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类型有三:领先型、尾随型、模仿型。一般情况下,企业都倾向于把追随技术领先者作为低成本的途径,而把技术领先看作是实现差别优势的一个车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E・B・Roberts教授在1999年末对全球技术战略管理标杆进行研究,在北美、西欧、日本等所有研发投入超过$1亿的公司中,日本有74%、欧洲有84%、北美有79%的企业采用了技术领先战略。俗话说:三类企业卖产品、二类企业卖技术、一类企业卖标准;同样地,三类企业比产品技术、二类企业比技术创新、一类企业比技术创新战略。技术创新战略的竞争之所以是技术创新竞争的关键,是因为技术创新竞争已经难以在技术创新活动本身比高低,关键在于比谁更具有洞察力,谁更理解技术和市场走势,谁的技术创新战略更合适。

Intel就是实施技术创新领先战略并且获得巨大成功的企业典范。在“RISC和CISC构架之争” 的较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RISC即精简指令系统计算,CISC指复杂指令系统计算,这是两种计算机和处理器的设计方式。Intel的芯片是以CISC为基础的,故RISC新技术会威胁其核心业务,Intel怎么办?进退维谷之间公司只能“两面下注”,建立了两支相互竞争的队伍:486组和i860组,两个研究小组几乎同时进行,他们既相互较劲又相互学习。i860于1989年2月正式推出,它成了回击SUN公司攻势的秘密武器;486于1989年4月在全球同步,它迎接了Motorola公司的挑战且卫冕成功。其战略竞争的高妙之处有二:一是486 架构的原始构想高妙,它的微处理器的整数单元采用RISC核心以加速处理单一指令,其他部分保留CISC原样以处理复杂指令并保持与过去兼容,可以说是一念之间改变了思维模式和竞争模式,获得科技创新;二是冲刺i860排除RISC的威胁,为将公司内部资源和市场注意力集中到X86架构上排除了障碍,让X86形成更高产量、更好性能、更快速度,这样才能以逸待劳不必担心竞争者的挑战。

三、企业技术创新内部达尔文主义的特征

1.技术创新主体上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表现在:(1)技术创新主体往往是技术领先型企业。实施“内部达尔文主义”需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和领先的技术为后盾,卓越的人才、创新冒险的精神为驱动,这些只有领先型企业才具备。领先型企业沿着研究――开发――工程管理的轨迹前进,力求采用最新技术以领先于市场,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占据技术发展的制高点。(2)内部技术创新主体多采用项目攻关的“双(多)小组制”,这些小组可以是正式组织,也可以是非正式组织。英特尔公司双小组制项目攻关的做法属于前者,两小组的友谊竞赛取得辉煌战果;前文案例中的“动物男孩组”属于后者,成功的背后伴随着部门间矛盾的冲突、随意决策导致重复投资和低效益、精英人才的流失,为技术创新管理提出了棘手的管理课题。(3)小组核心成员多为内企业家型。美国学者吉福德・平肖第三在《创新者与企业革命》中提出了“内企业家”一词,指那些在现行公司体制内,富有想象力,有胆识,敢冒个人风险来促成新事物出现的管理者。内企业家是现代大公司的产物,处于公司最高管理层与基层的中间结合部,是连接上面与下面的过渡层,因而在企业创新中居于关键部位。

2.独立创新倾向性。技术领先型企业往往具备独立创新的潜能和现实基础,他们拥有较多的知识经验和智慧、较强的智力资本、快速经济的创新源――领先用户,重视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和动态调整,掌握了独立开发所需要的能力和资源,可完全控制研发过程及回报。 A-U模型表明企业“过渡创新”依赖于在常规创新阶段所积累的知识和技能,领先型企业很少依赖广泛的创新互动网络,为从创新中获取更大的回报,公司都充分激发内部能力,促进内部知识流动,力求把新一代产品推向规范化市场。独立创新不仅是一种可能,更是领先型企业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要求,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领先型企业具有自发的独立创新的动力源。个体原动力是内部达尔文主义产生的微观基础;技术创新系统内部竞争协同力是技术自主发展的前进驱动器和创新系统自组织进化的内在源泉,当系统趋近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往往就意味着内部达尔文主义的阶段性胜利;创新组织保障,如微软创新人员15%、Google20%自由支配的时间就是内部达尔文主义强有力的支持。

3.创新的内部“”选择性。竞争产生的多样性是其技术进化的内在根据,选择是技术进化的外在条件,人们根据技术的功用最大化原则来选择。选择是英国技术哲学家约翰?齐曼在1993年的《技术创新进化论》中最先提出的。内部“”选择与共相选择的不同点在于:(1)选择模式不同。内部选择主要不是依赖社会需求拉力模式,而依赖于技术推力的作用模式。技术内部矛盾运动是技术进化的直接动力,是内因,社会需求是外因,社会需求只有通过技术自身的内部矛盾运动才能发挥作用。(2)选择判据不同。共相选择认为技术选择的判据有三种:技术自身的判据、社会选择的判据、现有环境资源的物向判据。埃吕尔(JEllul)指出:现代技术具有自我增长和自我选择的特征,内部选择则更侧重于技术自身判据。(3)选择所处环节不同。内部选择所处环节尚处于构思实验设计试制阶段,尚不涉及到社会市场经济选择,即使有,往往也是企业想象地模拟外部选择,由企业内部专家模拟或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如:供应商、消费者、不同社会职责的政府官员等;即使真有顾客的参与,那也不过是极少数领先用户,这种社会市场经济选择也是片面的不完全的。(4)选择环境不同。环境选择包括经济市场的客观选择,也包括系统各成员的价值判断、喜好倾向等主观选择。内部选择的环境往往仅仅指企业内部环境,它是单一的主观的环境。

4.内部技术创新的强竞争性。内部竞争之必要性体现在:它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外部竞争的加强机制,它也是高端技术企业在全球持续领先的必然要求。一方面,内部竞争促进了多样性的涌现并提高了对环境的普适性。技术创新战略制定中“混沌规律”也指向这种随机多样性,强调计划制定的随机性,强调时间差和快速反应。另一方面,技术与技术之间的竞争是技术生态系进化的内部动力,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竞争的作用是通过技术本身的功能、效益、效率、方法上的竞争达到优胜劣汰,实现内部达尔文主义的。它首先以企业技术预见确定技术创新的大方向,然后以不同技术范式或技术轨道之间的竞技优选具体的目标技术。企业技术预见是企业技术预测与自身运营状况以及战略发展规划的融合,它更加强调需求导向,强调相关利益主体的参与,强调预见结果的决策支持作用,强调对预见结果的跟踪和监控。其目标是确定未来技术创新的方向,企业可从战略的高度有效预测行业关键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制定有效的战略规划,降低企业新技术开发风险,提高新产品市场成功率。目标技术的最终确定则依赖于不同技术范式或技术轨道之间的竞技。

参考文献:

[1]约翰・齐曼:技术创新进化论[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10

[2]夏保华:《技术创新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3]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出版社,1997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篇(3)

中图分类号:TH-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b)-0093-03

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对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高端数控技术应用的需求大大刺激了机电工业的发展,作为工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机电一体化学科在五年制高职学校的教学中日渐重要。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机电一体化要求学生掌握机电理论知识,同时要掌握较强的工业产品设计、电机技术应用、PLC编程应用、气液动技术等操作能力,就现在来看,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方法偏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学生工业产品设计CAD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而在机电专业应用企业工业案例项目教学法,在传授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时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工业产品设计CAD等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真正的机电专业技术,并将其合理地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和企业生产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1 目前的工业案例项目教学现状

(1)筛选一线企业工业案例项目的要求较高。工业案例项目教学法的必备充分条件是“企业项目选择”,工业案例项目教学一般都是以操作实践为导向的或是以项目任务为引领的,它既是一种课程模式,也是一种项目教学方法[2]。所以,教学工业案例项目的选择要有较高技术严格的要求,工业案例项目的选择方面不一定是要制造和设计出一整套的企业实际产品。对于一个五年制高职学生来说,相对简单的工业案例项目更有利于教和学。因此,在整个工业案例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工业案例项目的筛选与编写要与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和职业技能能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通过工作步骤分析而来源于企业的工业案例教学项目,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业案例项目教学的功能,但实践中往往不可能从企业中照搬企业工业零件项目,应该挑选适合该学校和地区的工业案例。

(2)工业案例项目教学跨度大,课时安排量偏少[1]。工业案例项目教学法不仅要求技术知识内容的具体化,而且还要求学生分析企业项目能力的提高。在工业案例项目学习过程中,学习步骤成为每个人组织实施的操作实践内容,注重的是完成工业案例项目的步骤和过程。教学内容需要经过项目合适度、技能操作示范、教学情景设置、学生独立学习探索、调查、研究分析、计划项目、相互讨论、相互激辩等各环节,教学课时数明显减少。

(3)工业案例项目实施过程的环节缺乏教学内容关联性,缺乏案例的综合性,使得工业案例项目与单一技术工种技能实训没有很大的区别。现有五年制高职学校的多数教师,企业专业技术经验、自身技能能力不足,教师长期处于缺少企业锻炼,缺少工匠精神,很少能再抽出时间和精力实施工业案例项目教学,很多学校并没有减少专业教师重复的理论教学任务,缺少适当的下企业的激励机制,工业案例项目教学准备环节缺乏企业规范化,使得信息化工业案例项目教学缺失和淡化。很多五年制高职学校的工业案例项目教学实践中为学生提供的企业资料和解决手段不够或者缺乏广泛性,也缺少与工业案例项目教学相吻合的信息化教材。

(4)工业案例项目评定环节未建立项目教学的信息化探索,并且缺少学生所做的工业案例项目成果收集及展示,没法实现工业产品手板的制造和3D打印产品,不善于积累教学经验和沉淀教学资源。另外,还有学生自主的问题。由于五年制高职学校学生长期在业务教育阶段老师督促式教学习惯环境中成长起来,相当多的学生已失去勇于探索、自学分析、独立能力,习惯于强加式教学,一旦展开工业案例项目化的企业项目教学,会出现学生无法适应企业化的管理模式、项目空洞化的感觉。

2 解决思路和方法

(1)五年制高职学校应该细致化、规范化、信息化、深入化工业案例项目教学,以保证技能实践的质量。规范化措施包括:开展参观不同企业、调研分析企业性质、企业工业案例分析和梳理、挑选、整合;深入化措施包括:项目教学方面的学习经验探讨、总结、交流研讨活动,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业案例教学水平;制定开展工业案例项目教学方面的学习文件;信息化措施包括:做成网络云课程、微视频教学、在线课程等。

(2)灵活对待工业案例项目教学法。工业案例项目教学应该紧密围绕企业一线工业案例项目,然后展开教学内容活动。因此采取的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多样化组合应用。传统讲授教学与工业案例项目教学的关系应该是相互调节、相互融入。在工业案例项目教学实施中,不能缺少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很难理解的知识,一个人难掌握的技能可以在无相连项目教学之前讲授,然后使用工业案例项目训练来加强前面的难点知识和技能关键点。

(3)科学的设计工业案例项目是保障和前提条件,在实施的项目中,教师必须加强选择和管理。技能教学项目要有机地结合学生,选择适合的训练案例教材内容和机电专业知识,实施过程尽可能细小化,便于学生快速理解吸收,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喜好,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兴趣。

(4)工业案例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可行的新型技能教学模式,为五年制高职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创建了一种新的载体,其优点明显。现如今,应认真分析总结再探索、认清工业案例项目教学法的本质需求和技能要求,唯其如此,工业案例项目教学法才能在五年制高职学校专业课教学中逐渐发展信息化课程,发挥出其应有的教学实效。

3 工业产品设计CAD案例库在机电教学应用

工业产品设计CAD作为机电专业的基础专业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企业项目实践性,这就要求学生要具有相当高的空间想象力、建模思路和创新思维能力。工业案例项目教学法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企业一线案例为载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协作,这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技能动手能力,为培养学生成为综合型的专业高能力人才和深入企业工作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1)工业案例项目计划的合理制定是项目教学法中的重要环节,不可忽视。教师可以先拿出一些企业工业产品设计CAD、一线具有企业特性的箱体零件进行举例,讲述其中的关键技术、组合结构、设计思路、设计基础、建模步骤,然后各项目小组抽取工业案例箱体零件图纸,并制定工业案例项目名称,然后对所取零件图纸的特点、零件草图的选择、技术要求、零件工作草图、建模实体特征、编辑特征的绘制等诸多方面进行讨论和分析、激辩,准备好项目工作所需的软件规范、手册等必要工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分发一下参考资料和技术标准,如可更改方案、参数化尺寸驱动和相关国家技术要求的选择以及产品材质外观的使用等,以供学生参考。

(2)工业案例项目计划的实施是工业案例项目教学法中的关键,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参考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设计能力和整体素质为重点内容,工业案例项目教学将学生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每组4~6人[3]。教师结合学校信息化设备教学、个人企业工作专业水平、学生个性差异和兴趣点等具体的实际情况,制定企业工业产品设计CAD项目实施流程和任务书,学生们按照工业案例项目内容和流程进行分析讨论,设计推理项目,创新制作尝试,各个项目小组要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做出零件设计大概草图,在项目实施进行中,项目团队之间也可以相互探讨、比赛、辩论、交流,或者向指导教师询问,由访问工程师教师或企业工程师进行解答。工I产品设计CAD案例项目结束后,教师要对每个小组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利用3D打印机制作手板零件,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工业案例项目成果,促进团队之间的学习和交流,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也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工业案例CAD设计的重要性,进而加强了他们的工匠素质和企业员工般的觉悟水平。

(3)工业产品设计CAD课程在培养学生CAD三维设计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外观创造和绘图能力的培养,在工业产品设计CAD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产品建模能力产生了积极影响。工业产品设计CAD具有较强的设计理论性,同时要具备设计条理性,在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中,枯燥无味的CAD理论讲解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共鸣,如果运用工业案例项目教学法能够让学生通过动手试探设计鼠标操作,增强鼠标项目学习的兴趣和创新性,在很大的程度上加深了对CAD三维设计理论知识的理解。

因此,产品设计CAD案例项目教学法将学生分成工业案例项目小组的方式,与企业项目运行机制吻合,便于学生之间的锻炼合作,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调能力,能够让学生比较有兴趣、积极主动地分析和善于、勇于解决企业相关技术问题,而且在展示项目成果的过程中,项目学生间可以相互比赛、学习,提高了他们的机电专业能力,为学生整体企业就业素质的提升打下牢固的就业基础。

4 结语

近年来,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推动下,机电一体化在中国制造业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创新的工业产品、个性化的家居产品、虚拟现实的机电产品的出现,使得工业产品设计CAD越来越职业化,工业产品设计CAD作为五年制高职教育中一门理论性和企业案例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学科,重点培养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动手技术能力、创新思维设计和3D打印手板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设计、灵活控制能力,传统的课堂教授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和满足工业产品设计CAD的发展需要,而工业产品设计CAD案例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给学生提供了与企业工作环境相符的实际操作的空间,对于提高和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创新发明,使其成为专业型工匠人才起到了十分有益的作用,同时为他们以后深入、快速融入企业的技术提供了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篇(4)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企业科技档案往往多是企业内部在生产实验和科研开发,其中很大一部分属于小改小革,因此其作用长期以来很容易被人们所忽视。久而久之,科技档案的管理也因此常常演变成仅仅是档案的归拢与存放,许多存在着价值的档案因此最终被人淡忘,科技档案故而有“尘封的故纸堆”之称。

本文仅就国有企业档案管理对构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影响与作用进行初步的探讨。

1企业科技档案管理的目的与意义

就其本质而言,科技档案管理包括在自然科学研究、生产技术、基本建设等活动中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图纸、图表、文字材料、照片、音像资料等科技文件材料。

1.1企业科技档案管理的表现形式。按照档案管理的基本规程,首先收集工作,即把企业在生产、科研中形成的各类文件(包括实验过程、试验数据和实验报告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结论或者已发表的文章等等)收集起来,其形式既有收集、整理的上交文件,也有指定上交文件,还有生产工人、技术人员的主动提交文件。这项工作有利于使各类生产、科研活动的成果以书面的方式加以保存,为实现科学管理打下基础。

1.2及时归纳整理是有效进行科技档案管理的基础。档案整理,顾名思义是将集中起来的科技档案按其形成规律和内容、形式特点,进行科学分类、系统排列和基本编目,实现库藏科技档案的科学组织和系统化。

1.3科技档案的鉴定是未来科技活动的动力和诱因。科技档案鉴定工作是通过对科技档案完整、准确、系统的质量和保存价值的鉴别分析,决定其保管等级的科学划分及筛选存毁。

1.4良好的保管措施是未来科技档案再次激活的保障。保管工作是以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措施保护科技档案的完整和安全。保证科技档案在质量上的准确,维护库藏科技档案的科学序列,为最大限度地延长科技档案的自然寿命和保证科技档案的有效利用提供了条件,并通过有效的监督确保延长科技档案的生命周期。

1.5科学的统计为科技档案未来发挥最大价值提供了科学依据。统计工作是通过统计数字的积累和分析,掌握库藏科技档案的数量和质量,以及科技档案管理和利用工作的基本状况,既是保护科技档案对其实行监督的基本手段,也为科学地组织和管理科技档案提供了数字依据。

2科技档案管理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2.1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高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建立有效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保证。而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2.2科技档案管理在企业是一项技术性基础工作,为企业生产与科研开发活动提供技术支撑条件,同时也为企业的组织管理工作提供信息参考依据,是生产技术管理、科研、设计管理等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2.3科技档案管理为企业实施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实现企业产业升级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许多企业在构建企业技术创体系过程中取得的成效表明,利用好科技档案,将使企业更加有效的整合企业的创新资源,进一步赢得丰硕的创新成果。

3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对构建区域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产生衍射作用。

科技档案管理不仅对档案所在企业的技术创新产生良好的促进影响和作用,同时也对区域性共性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产生衍射作用。许多地方的政府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区域内行业的共性特点,纷纷建立起区域内的同行业技术创新协同机构,有的发动同行业企业组成创新战略联盟,为区域内行业创建更多的创新机会和创新成果的应用,形成了良好的协同创新机制。以吉林省为例,即在国务院1999年召开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后,率先建立了省内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并依托这一体系逐渐形成了吉林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机制,而这一机制的形成,企业科技档案管理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4 国企科技档案管理内在价值

4.1国企科技档案是企业多年技术经验的总结与沉淀。

作为“国家队”,国企责无旁贷的承担起了技术进步的时代重任,国有企业的技术进步成为时代进步的一个典型缩影。而以企业科技经验的总结为主形成的企业科技档案不可忽视的成为企业一笔巨大的宝贵财富即知识产权(这个知识产权包含了国家授权的发明专利和企业的特有技术包括技术机密和工艺秘密及工艺配方等)。作为企业的知识产权,科技档案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企业的技术资产,是国有企业宝贵的也是重要的企业财富。

4.2强化企业科技档案管理为国企增效显著。以吉林通化矿业集团公司为例,作为大型国企的吉煤集团下属企业,通化矿业集团把科技档案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一个知识产权矿藏,始终在企业综合档案管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通矿集团科技档案管理积极改善科技档案的归档率,遏制了归档率下降的势头,有力地提高了科技档案管理水平,强化了科技档案管理能力,使企业科技档案管理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成为通矿集团构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项目资源数据库。

4.3科技档案管理质量促进企业生产科研的结合,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2008年,从科技档案管理中尝到甜头的通化矿业集团继续强化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其八宝矿改扩建工程的成功,在将煤炭年产量提高到300万吨的良好经济形势下,同时兴建了洗煤厂、煤矸石发电和粉煤灰砖厂,形成了集煤炭开采、洗煤加工、煤矸石发电、粉煤灰制砖为一体的闭合式循环经济产业发展链条,实现污染零排放和资源的再利用,真正做到资源充分利用。八宝煤炭循环工业园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到22.2亿元,每年上缴税金3亿元,企业可实现利润3.5亿元。在这个项目实施中,科技档案发挥了的重要作用。

结语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在国有企业的推进,企业对科技档案需求日益增多,要求也越来越高,科技档案工作者只有加强科技档案管理,及时调整档案工作方向,踏准企业发展的节拍,想企业所想,做企业所做,将科技档案工作融入企业的发展之中,抓好重要领域的档案工作,切实增强与企业发展的互动能力,紧密配合,与企业发展形成合力,才能发挥科技档案资源的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与企业的和谐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档案法[Z].1987年.

[2]企业档案管理办法.国家档案局、国家经委、国家计委[Z].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篇(5)

论文摘要:不论遇到了多好的环境,我们都应该告诉自己:这只是追求创业成功的外因。而外因始终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但不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必须尽可能地营造和追求适宜于我们的最佳环境。作为创业者,我们内心都充满着必胜的欲望,尽管创业失败的比例居高不下。于是,环境和创业,创业同创业者,成功与失败,就永远在这种博奕中相持着前进,输赢永远都有。提供一个这样的关于环境的专题,提供那么多在对环境的整合选择中成了赢家的案例,期望给读者一些启迪,如此而已。 论文关键词:行政管理 行政环境 国家政策对于每一个地方而言都是一样的,只是执行的力度不一。创业者需要衡量的是你所中意地方的不同政策,包括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税收政策、融资政策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外贸等政策。 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效率,创业者也应该把行政管理环境作为重要的创业考察因素。 案例1:企业离不开政策扶持的大环境 案例说明 温州科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9月,是中国温州第一家留学生企业,公司主要致力于通信网络测试系统的研发和销售。目前,科赛技术已通过“双软认证”,主要产品 “Connsis-DTS xDSL自动测试系统” 已获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立项。 案例分析 2001年9月13日,4位年轻创业者在温州向位于开发区内的温州留学人员创业园介绍他们的“X―DSL自动测试系统”项目。当天下午,他们就在工商部门办理了公司名称预登记手续,成为创业园首家入驻的留学生创业企业。 科赛公司的成长得到了温州市、开发区、创业园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除了给予200平方米的免费创业用房外,创业园孵化器专项资金无偿资助科赛公司50万元,用于“X-DSL自动测试系统”项目的后期研发。 案例启示 政策法规环境,主要是指与创业者创业及企业发展相关的政策规定与制度安排,包括对创业者及其企业的优惠政策和当地政府的法规制度两个方面。政府的创业政策是指激励创业的政策,包括对创业活动和成长企业的规定、就业的规定、环境和安全的规定、企业组织形式的规定、税收的规定等。各地政府所支持的行业都会根据地方情况有所侧重,或者会对某些行业实施优惠政策。 政府的支持因素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水平、税收和租金的水平、创业扶持措施限制大企业的垄断,以及对行业准入、市场准入的管理等。 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上海市政府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上海市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简称“十八条”)、《促进小企业发展的决定》、《促进张江高科技园区发展的若干规定》、《鼓励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规定》等。 北京市出台《北京市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一系类优惠政策,以推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促进创业事业的发展。 为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圳出台了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政策。新规定进一步放宽了对民营经济实体经营范围的限制:申办私营企业,股东为自然人的,不再要求提交暂住证,申办个体工商户,不再因户籍原因核发临时营业执照,一律核发正式营业执照;允许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分期缴付;进一步放宽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名称登记...... 案例2:行政管理环境包含着效率与公平 案例说明 天津市普辰电子工程有限公司是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的高科技民营企业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篇(6)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Acquisitive Learning, Non-R&D Innovation Behavior and OEM Brand Upgrading

――Based on Exploratory Case Study of Samsung Electronics

YANG Gui-ju, LI Bin

( School of Business,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237, China; )

Abstract: The studies of OEM brand upgrading have been always focused on R&D Innovation, which neglected the fact that most local OEMs are litimited by fund, technology and talents, they can not invest in R&D continuously. So most local OEMs still can not build the core competition advantage of brand upgrading.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brand upgrading process of OEM based on the exploratory study of Samsung electronics.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OEM could play Non-R&D Innovation to upgrad. We also find that acquisitive learning is the driving force of Non-R&D Innova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ve capacity moderate the relationship of acquisitive learning and Non-R&D innovation in OEM.

Key words: Acquisitive Learning; Non-R&D Innovation ; OEM; Brand Upgrading

引言

我国有着大量处在产业链底端的代工企业,它们虽然具有低成本优势,但其利润率很低,且代工产品多为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缺少自主的产品品牌,生产成长空间有限[1]。因此,借由品牌升级实现我国本土代工企业的发展早已成为共识。

本土代工企业的品牌升级一直是产学研界关注的焦点,但传统的关于代工企业品牌升级的研究,一直关注于研发创新下的核心能力构建[2][3],而忽视了大部分本土代工企业存在资金、技术与人才的限制,难以进行持续的研发投入,从而长期停留在代工业务领域,最终导致公司很难建立起品牌升级的核心竞争优势。事实上,研发并不是创新的唯一途径,许多导致创新的活动并非基于研发[4]。Arundel等在对欧洲15个国家的创新调查分析后显示,很大一部分实施创新活动企业没有实施研发活动[5]。因为中小型企业难以进行持续的研发活动,更依赖于非研发创新[6]。尽管我国绝大部分的本土代工企业属于中小型企业,但是,目前还少有学者关注非研发创新活动对代工企业品牌升级的促进作用。

因此,针对现有研究的缺口,本文拟从非研发创新视角探讨代工企业的品牌升级问题。同时,由于非研发创新依赖于对外部知识和资源的获取[6],而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获得式学习是其获取外部知识和资源的首选[7]。所以,本文希望通过对三星电子的探索性案例研究,深入分析其成功实现品牌升级的过程,探讨非研发创新行为对代工企业品牌升级的影响以及获得式学习对非研发创新行为的驱动作用,以此为缺乏研发创新能力的本土代工企业提供信心和指导,同时也为代工企业品牌升级的理论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1.理论回顾

1.1获得式学习研究回顾

获得式学习(AcquisitiveLearning)是企业获取外部资源的有效途径。从知识的来源来看,组织学习主要有两种类型:获得式学习和实践式学习[7]。获得式学习发生于企业从其外部环境中获得已经存在的知识时,是一个从外部获取已有的知识并将其内在化的过程[7]。Zhao等指出获得式学习的基础是外部资源,在获得式学习过程中,企业从外部公共资源及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网络获取外部市场环境和技术的相关知识[8]。李雪灵等也认为获得式学习侧重的是企业对外部知识资源的获取,企业可以以较小的成本获取自身所需要的知识,其对企业自身资源、能力和经验的要求不高[9]。

Oliver等认为中小型企业的创新依赖于对外部知识的获取,以弥补企业内部创新能力的不足[10]。通过从外部获取他人的知识和经验,企业能扩大自身的知识广度和深度,突破既有资产、能力和人员的限制[9]。获得式学习可以以较低的成本从外部环境中迅速获取企业自身所需的知识和技术,缩短企业的学习周期[11]。因此,获得式学习是中小型企业的首选。由于资源、能力的限制,以及较弱的风险承担能力,代工企业更需要利用获得式学习方式,及时从外部获取资源并利用。

1.2非研发创新研究回顾

非研发创新是指企业研发创新之外的创新活动[5],相对于研发创新,非研发创新更依赖于来自其他公司的知识扩散,尤其是获取的产品和工艺中内嵌的知识[5]。所以获取外部知识资源是非研发创新的主要驱动力之一[5][10]。

非研发创新活动更适合中小企业的创新[6]。这对于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缺乏资金、技术和人才的代工企业突破自身限制寻找创新机会,最终实现品牌升级具有重要意义。Barge区分了四种非研发活动:技术预测、设计、先进制造技术的采用和员工培训[12]。Arundel等总结出几种典型的非研发的创新活动,包括技术采用、产品和流程微小的修改、反求工程、模仿创新,以及现有知识的创新组合应用[5]。郑刚等提出技术与知识采用,改良模仿,营销创新活动和组织创新四种非研发创新行为[4]。

非研发活动是企业取得创新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非研发创新能产生与研发创新相同的创新绩效[5][6]。Arundel等调查研究发现不进行内部研发的创新型企业和进行内部研发的企业在经济效益上并无明显差别[5]。Rammer等也研究得出非研发创新企业和研发创新企业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效益差别[6]。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非研发创新活动主要依赖于对外部知识和资源的获取,对企业自身的资源和能力的要求不高。所以代工企业要想突破资金、技术与人才的限制,实现品牌升级,可以通过获得式学习获取外部知识和资源来实施非研发创新活动。据此,本研究基于探索性案例研究,分析代工企业可以通过实施哪些非研发创新行为来实现品牌升级,以及如何通过获得式学习等途径获取非研发创新所需的知识与信息。

2.研究方法

(1)目标案例的选择

本文选择三星电子作为目标案例是基于以下几点:(1)三星电子的历史背景与我国本土代工企业相似,它也是以为欧美品牌做代工生产起步。(2)三星用16年的时间创造了三星奇迹,品牌价值得到极大提升。三星令人震惊的转型速度和成果,具有典型性。(3)数据资料的可获得性。本文研究团队对三星品牌升级过程的研究始于2007年,之后一直持续关注。并且2010年,本文第一作者的EMBA学生来自三星上海分公司,这让研究团队有机会更加近距离接触三星,获取第一手资料。

(2)数据和资料获取

本研究为了提高研究信度和效度,综合利用了不同来源的资料。其中,一手资料主要来自于参与式的观察,以及对企业内部相关负责人的访谈。本文研究团队先后和三星上海分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多次的座谈、访问,并对每次的访谈进行录音、整理,形成研究所需的素材。二手资料主要来自于新闻报道、公开网络资料、相关书籍以及研究论文等。多层次多数据源的资料收集方法所形成的三角验证以及在资料的反复比较和核对增强了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本文采用扎根理论的主轴编码和开放编码对资料进行分析,形成构念以及构念之间的关系与理论架构。

3.案例分析与理论建立

3.1三星电子品牌升级路径

三星电子创立于1969年,从最初为国际品牌代工,到升级为国际一流品牌,其成长历程为:(1)1969~1992:以低成本战略打入市场。(2)1993~1998:企业进入转型阶段。(3)1998年至今:以高端品牌形象迈向国际市场。

3.2资料分析和理论建立

本段分析资料,如表1所示。

表1三星电子品牌升级资料证据总结

1969~1992 1993~1998 1998年至今 II级归纳 I级归纳

①收购富川半导体;②引进英特尔的技术。

①从Micron获取设计;②从Zytrex购买设计; ①获得索尼记忆棒技术。②收购CSR的技术。

获得技术 获得式学习

进入存储器领域之初,用6个月收集信息。 在当地设立研究所,获取消费和市场信息; ①设计人员被派往国外学习设计理念。 获得信息

①拆解东芝等竞争者产品,并应用其技术。 ①应用美光半导体技术和C―MOS技术。 ①应用高通公司的技术;②应用CSR的技术。

破解和应用先进技术 非研发创新行为

成立创新设计实验室和全球设计网络。 star系列手机独特的设计取得巨大成功。 独特的功能和外观设计

模仿东芝录像机,开发出新机种。 模仿东芝笔记本,开发出更薄的笔记本电脑。 ①模仿苹果并改良;②Note巨屏手机的成功。

相似但有新价值的产品

集成英特尔和硅谷半导体技术开发存储器。 掌控全产业链,集成每个环节进行创新。 集成50纳米和20纳米技术,制造存储器芯片。 产品集成创新

学习并最终掌握黑白电视机的必要技术。 聘用美国电子工程博士和工程师,转化技术。 派遣工程师到供应商处培训,转化外来技术。 转化能力

在Interbrand的“最佳全球品牌价值排行榜”中,三星2008年第21名,2011年第17名,2013年第8名,2014年第7名,成为价值上升最快的国际品牌之一。 品牌升级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1)非研发创新行为与品牌升级

上述案例证据资料显示,三星电子在品牌升级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非研发创新行为。下面,分别对三星电子的非研发创新行为与品牌升级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

①破解和应用先进技术与品牌升级

三星通过综合技术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对外部技术长期进行跟踪梳理,经常通过支付专利费引入外部技术,直接跳过基础研发阶段[13]。其后再进行不断的深入钻研,以最短的时间缩短与技术领先者间的差距。三星的半导体技术从美光科技取得,液晶显示器芯片技术从美国国家半导体授权,手机的CDMA技术则与高通光电科技合作开发。三星能够善用别人的技术当基础,然后加码投资开发出自己的核心技术,最终在这些领域成为龙头老大。可见,三星跳过基础研发阶段,通过破解和应用先进技术,直接促进了产品创新,提升了品牌价值。根据上述案例资料证据,可得如下命题:

命题1:引进和破解先进技术推动了代工企业的品牌升级。

②独特的功能和外观设计与品牌升级

三星的应用设计能力,被业界与学界公认是三星取胜市场的关键能力之一,有别于技术创新,产品功能设计、外观设计的与众不同,是三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事实上,三星认为,产品设计是品牌灵魂的重要载体,尹钟龙曾深切地体会到:“独具匠心的设计是我们与竞争对手产品最大的不同,也是我们的优势所在。”例如,在产品设计中,三星始终秉承“惊奇、简约、亲和力”的设计原则,三星“star”系列手机就是凭借着友善、独特的用户界面,半年中竟然实现全球超过1000万部的销售量,是iphone前半年的销量的7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三星独特并极具魅力的产品优势。根据上述案例资料证据,可得如下命题:

命题2:独特的功能和外观设计推动了代工企业的品牌升级。

③推出相似但有新价值的产品与品牌升级

三星的产品创新是建立在“快速的模仿”上。一面追随市场领先者的技术,一面利用企业资源稍微改良技术,再快速地将技术商品化,抢先占领下一代的市场。三星从没停止过学习和模仿,它能做到复制后再超越[14]。当市场上出现一个很受欢迎的产品时,三星可以很快地推出相似但有新价值的产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Galaxy系列手机的成功销售,使三星手机一度成为市场份额第一的手机品牌。三星在模仿苹果的同时,对产品进行了改良,充分适应了市场需求,逐渐开始赶超苹果。根据上述案例资料证据,可得如下命题:

命题3:推出相似但有新价值的产品推动了代工企业的品牌升级。

④产品集成创新与品牌升级

三星电子的成功得益于其对现有的技术、知识和资源的创新性集成。由于掌控了全产业链,三星可以集成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进行产品创新。例如,三星电子具有优异的上下游垂直整合体系,通过对技术和解决方案的创新性集成,使三星电子能推出具有全新的功能与品质的产品,并能迅速集成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例如,三星S4手机就是集成创新的成果,它的处理器、显示屏、电源管理等占到总材料成本63%的关键零部件都由三星自身供应,使得设计最终产品的软硬件工程师能够提前进行规划和创新,装配生产线的工作也能更有效率,从而尽快地将成熟产品推向市场[15]。根据上述案例资料证据,可得如下命题:

命题4:产品集成创新推动了代工企业的品牌升级。

(2)获得式学习与非研发创新行为

案例资料证据显示,三星电子的获得式学习是其实施一系列非研发创新行为的重要驱动力。获得技术和信息是获得式学习的核心[8][9]。下面分别对三星电子的获得式学习与非研发创新行为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

①获得式学习与破解和应用先进技术

三星通过与拥有新技术的企业开展合作,学习、获取先进的技术、知识和信息并采用。三星和美国康宁公司的合作始于1973年。当时所缺乏的生产电视的专业玻璃技术正是全球最大的光纤生产商康宁公司的强项。通过合作,三星获得了生产电视的专业玻璃技术,并应用于产品生产中。三星还与竞争对手展开互惠合作,进行学习。例如,2003年8月,三星电子与索尼正式签署技术合作备忘录,三星电子在2003年下半年获得了索尼的记忆棒技术,并将此项技术应用于三星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根据上述案例资料证据,可得如下命题:

命题5:获得式学习推动了代工企业破解和应用先进技术。

②获得式学习与独特的功能和外观设计

三星为了获取最新的市场信息,将设计研究所全部设在当地,专门从事当地市场的研究。一方面,选定有代表性的消费者群体,针对其市场特点进行设计;另一方面,分析各地差别需求,获取最新的消费需求和市场信息,然后据此来进行设计创新。例如,三星将手机消费群体分了六大类,针对这六种不同群体,三星提供在价格、成本和外观等方面不同设计的产品,赢得了广泛的市场。

为了获取产品设计技术,三星还设立了三星创新设计实验室,设计人员可以在这里师从来自美国顶级的设计学院的专家学习设计。三星从外部获得了大量独特的产品设计创意和技术,在2000年以后,连续获得美国工业协会年度工业设计大奖。根据上述案例资料证据,可得如下命题:

命题6:获得式学习推动了代工企业的独特的功能和外观设计。

③获得式学习与推出相似但有新价值的产品

三星电子一直在内部对竞争对手产品进行拆解,学习、获取竞争对手的技术和信息。例如,东芝就曾经是三星学习的对象。三星在对东芝的产品进行拆解后,开发出零件数与东芝不相上下,并且在市场上获得好评的新机种。

苹果也曾是三星学习的对象,2010年三星成为苹果的代工生产商,使三星有机会学习到了苹果的新技术和理念。后来三星从单纯的学习模仿,转变为自主创新,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例如,三星通过推出各种新产品实现了很多创新,而苹果却在这些领域表现得异常谨慎。最典型的例子就是Note巨屏手机的成功。根据上述案例资料证据,可得如下命题: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篇(7)

选择进入扩张期的中小型创新企业,改善股本结构。使企业在产品技术结构、企业经营结构、资本运营结构三个层面上优化,促其迅速发展。

选择已进入稳定成熟期的高科技企业,进行优化重组整合,实施高效率的运营管理,培育辅导上市资本运作,使企业整体效益大幅提升。建立各种类型的创新科技孵化器及创

业基地。

没有严格的行业领域限制。主要投资于成长性好、具有市场竞争力和较大潜在市场的项目。

投资地域:广东省内

投资规模:单笔投资额度在人民币1000-3000万元左右

采用股权投资方式,可分为两大类:股权比例较小的参股投资项目,主要适用于已具备一定的规模的成长期或成熟期企业,投资目的以资产保值、增值、获取稳定收益为主;股权比例较高的控股投资项目,主要适用于初创型的高新技术企业,投资目的以高成长性、高回报,以出售转让股权获取高额收益为主。

投资案例:广东鸿图科技、广西玉林玉柴工程机械、深圳市格林美高新技术、深圳市唯特偶化工开发实业、广州秀珀化工有限公司

松禾资本(深圳市松禾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投资方向:高成长创新型企业

投资方式:以普通股股权投资为主,辅之以优先股、可转换债券、认股权证等形式。

重点关注领域:移动互联网、生命科学、绿色经济、新制造新服务投资案例:深圳市同洲电子、荣信电力电子、A8音乐集团、深圳市齐心文具、西陇化工

鼎辉投资(上海鼎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直接投资:鼎辉目前投资集中于中医药产业、房地产、金融服务业和绿色环保产业。

委托投资管理:鼎辉接受客户和合作者的投资,以基金模式投资于公司已成型

的项目。

理财服务:鼎辉理财是专注于为家庭/个人顾客提供理财规划咨询的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接受机构客户的金融产品发行委托,为其推广和销售金融产品。 融资服务:服务包括融资顾问、财务规划、融资培训,为中小企业提供全面的融资解决方案。

投资案例:三林世博家园、中国长白山药谷产业园、中国资金网、宁波国家高新区金融服务集团

博润投资(上海博润投资有限公司 )

投资策略:博润投资重点关注新能源、消费品、服务业、IT、信息系统、文化娱乐、新型制造业等领域的拥有一流品牌的领先企业,覆盖成熟期、Pre-IPO阶段,

投资规模从几百万元到几千万元不等。

投资案例:兴业太阳能、武汉力源信息

弘信资本(上海弘信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投资策略:没有设定行业限制,但对消费品、医疗器械和制药、装备尤其是其中的关键零部件等行业的投资机会有特殊偏好。

投资对象是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未上市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我们不谋求对所投资企业的控股地位,原则上,我们对单个企业的投资以30%的股权比例为上限。我们将在投后通过增值服务,为所投资企业价值的提升和上市目标的达成提供重要帮助。

要求目标企业:管理团队拥有优秀的品德、踏实的作风、较强的业务能力并富有创业激情;所处行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拥有较大的市场容量;产品和/或经营方面拥有明显、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具备两年以上经营记录、具有一定的业务规模并已经开始盈利等。

投资案例:奈瑞儿塑身美颜连锁、广州昊志机电、郑州新开普电子、海南中化联合制药

德同资本(德同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投资策略:德同资本针对消费、科技、传统行业和能源/清洁能源领域里的不同阶段进行投资,着重搜寻有巨大市场机遇,优秀管理团队和清晰运营模式的高成长公司。

投资案例:重庆川仪、华丽环保、百泰传媒集团、妈妈说、乐淘

弘毅投资(弘毅投资(北京)有限公司)

投资策略:弘毅投资是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成员企业中专事股权投资及管理业务的公司。弘毅投资专注于中国市场以“增值服务,价值创造”为核心理念,重点关注规模大、成长空间广阔的行业。2003年1月至今,弘毅投资已先后在建材、医药、装备制造、消费品、新能源、新材料、商业连锁、文化传媒、金融服务等多个行业进行了投资。

投资案例:、科宝博洛尼、石家庄制药、神州数码、中软国际

诚信创投(广州诚信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投资领域及方向:符合国家重点鼓励发展产业政策的行业,主要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和环保产业等方面。

投资案例:智光电气、国星光电、香雪制药、东材科技、北京高盟经纬中国

投资方向:经纬中国关注对于高科技、媒体、通讯(TMT)、无线、医疗健康以及消费者服务和清洁能源领域内的早期或扩张期企业的投资机会。

投资案例:陌陌、世纪互联、安居客、金山网络、博纳影业集团

联创策源(联创策源投资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投资策略:联创策源专注于投资早期的高科技企业和成长型的企业。强调优秀的创业团队、先进的技术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

投资案例:豆瓣、凡客诚品、钻石小鸟、世纪佳缘点石投资(深圳市点石投资管理

有限公司)

投资风格:点石投资主要投资方向为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领域。

投资案例:杭州真趣网络、上海移云信息科技、深圳深讯和科技金沙江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篇(8)

教育作为一个循环系统,包括宏观、中观、微观不同层次。处于这个系统宏观层次的是培养目标,中观层次的是课程与教材,微观层次的是教学方法。

所谓基于产学合作的项目式案例教学模式,就是以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为出发点,教师与学生以案例、项目、任务、活动或者情景和模拟为中心,在各类教学场所,以各种形式和方法展开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以期强化师生间(教与学)的交流、沟通和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相应教学目标的一个完整的教学范式。这种教学范式是职业教育动态教学模式中的一种。笔者认为,实行这种教学模式最为关键的是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为什么采用项目式案例教学模式对中职学生更加有益?案例(即问题)从哪里来?有了问题要怎么解决?

一、研究背景

在本研究中主要的实践团队是浙江省职业学校中唯一的“首席工人创新工作室”,主要以象山县技工学校3位首席工人为主导,抱团组合专业骨干教师,带领学生团队,以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为目的,跟踪先进技术,开展专业技术传授、技术交流和技术攻关活动,解决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生产发展中的技术瓶颈,并以此逐步培养一批技术过硬的高技能人才。

在传统的中职教育课堂教学模式中,由于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过分强调教师“教”的作用,教师往往把学生看作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认为将正确的结论从头至尾灌输给学生就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而新课程理论认为:“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然而,不难发现的是,技工学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如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学习效率不高、技校毕业生持续发展动力不足、教改行动迟缓等问题。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的认知过程,是学生个体将外在的知识观念转化为内部精神财富的过程,一旦离开了学生自身积极、主动的内化过程,任何教师的主观注入或灌输都是徒劳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共识。近年来,教师们都在尝试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探索如何利用各种教育教学手段,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笔者认为,探讨适应技校生特点,符合技校生学习规律的教学模式很有必要,“基于产学合作项目式案例教学模式”是值得尝试的教学模式。

二、案例的收集

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案例的选择要强调真实性、生动性以及针对性。笔者主要从以下三个途径收集到贴近生产一线实际的案例。

1.企业“送进来”

学校利用人才和技术优势,组建“首席工人创新工作室”,引导师生就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升级中碰到的产品技术问题对症下药,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工作室通过热线接受企业的求助,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推广、项目研发等服务,意在进一步发挥首席工人工作室高技能人才的引领作用,最大限度地将广大专业教师吸引和动员到各项技术的创新攻关活动和个人素质的提升中来,并以帮助企业进行“小发明”“小创新”“小课题”为起点,促进小微企业的转型发展。如象山新港汽配有限公司自行设计的夹具在圆锥体基座材料上遇到打孔误差大、效率低的问题,请求工作室帮助企业进行夹具的工艺改进。在此基础上,就提出了“如何改进工艺以消除误差又确保质量”的问题。

2.教师“沉下去”

在接受小微企业上门求诊的同时,学校还积极组织带领青年骨干专业教师和学生,深入企业的生产一线,为企业“把脉”。学校坚持贯彻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常态化、制度化。

一方面,严格要求专业教师在平常时间下企业的频率达到每个月3次以上,暑假期间至少10次以上。另一方面,学校修订了《象山县技工学校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草案)》,要求专业课教师结合具体专业到企业参加实践活动,采取顶岗作业、工作实习、合作研发等形式,并结合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本专业发展动态及实际应用情况,充分了解相应的业务流程、岗位素质、知识技能要求,积极参与项目实践与研发,努力提高自身技能素质。

如专业教师在下某企业锻炼期间,与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参与XK箱式开关站这一实践项目,发现由于其箱体尺寸是设定好的,无法装入两个PT,在实际使用中存在如果断路器多,PT的功率就无法满足电路需求的现象。这就产生了两个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会不会又有新的问题出现,届时又该如何解决?

3.学生“想出来”

实践为重、需求为主的办学理念,让学校形成了自主探索的学习氛围。这使许多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如鱼得水,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支援投入到创新实践中去。理实一体化的教育方式更加让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能有心地从企业中征集或在实习中发现困惑难题,更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学生在象山奥通汽车维修有限公司实习时,发现维修师傅在安装变速器输入轴密封圈时一次成功率很低,返修率高,费时、费力、费资源,因此提出了“是否可以设计一项创新作品保证在安装密封圈的时候省力、省时、安装质量又好”的问题。

实际课堂中,教师只要抛出以上这些案例(问题),就会立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学生会主动开始思考并讨论。用案例辅助理解运用,摆脱单纯的理论讲解,结合已知拓展知识应用,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师能更好地把握学生学习的状况。

三、解决问题的实践探索

产学合作过程中学校要求首席工人创新工作室结合专业、对接企业,采用小团体、小课题、探究式的教学方式,细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提出问题结合课堂协作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深入思考和大胆参与的能力,实现教师身份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学生身份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自主探索者转变。

以XK箱式开关站为例,由于开关站的箱体容量既定,如果断路器多,PT的功率就无法满足电路的需求。在实际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首席工人创新工作室组织专业骨干教师和学生团队以此作为小课题分团队进行探究式讨论,师生团队最终得出以下“三步法”解决了企业XK箱式开关站在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大大提升了项目的品质。

第一步考虑采用太阳能电板供电,只要选择合适的太阳能电板,其功率可以达到比PT高得多。以此产生了第一个新的问题:由于太阳能电板产生的是24V的直流电,如何把直流电变成交流电?

第二步要解决的是增加一个逆变器(把24V直流电转变成220V的交流电)。考虑到太阳能电板只有在晴天才能正常工作,一旦出现阴天就无法满足要求的问题,该怎么处理?

第三步工作就是再加入一个UPS即为不间断电源,可以在太阳能供电停止时,采用蓄电池供电。

再如,在安装变速箱拨叉轴的过程中,自锁装置中的钢球在压簧的作用下,有很大一部分高出深孔上面,导致拨叉轴很难装入。我们对“既然安装拨叉轴那么困难,可不可以用一些专业的辅助工具来进行安装”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第一,在安装拨叉轴时是不是只要克服压簧的弹力将钢球压入深孔中就可以了?

第二,钢球是圆的,在形状规则的轨道中具有自行导向作用,是不是可以设计一个安装辅助装置?

第三,有什么办法可以在安装时不那么费力,钢珠不容易弹出来,特别在左右方向上能够对钢珠起着导向作用?

第四,怎样让钢珠的定位能够准确和稳定?

一石激起千层浪。让笔者没想到的是,当老师抛出案例再提出思考后,学生立刻讨论得很激烈,最后达成几点共识,设计出了变速器轴导航器并申请了国家新型实用性专利。这样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案例教学与探究、讨论相结合,完成了教学目标,并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学有所用。

四、思考

在案例教学中,及时、恰当地进行学习评价是非常必要的。现行的学习评价把评价价值定位在甄别功能上,是以“选拔”为目的的“筛子”式的评价。这对中职学生是不合适的,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不利的。笔者认为,学校追求的评价标准既要体现学生的基本要求,也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实际以及发展的不同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为此,在案例教学模式中,笔者注重案例教学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在下阶段,我们将着重研究相适应的学生评价方式,完善案例教学模式,提升学校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

品质。

参考文献:

[1]王玉兵,赵在民.自主学习特点及其教育环境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03(1).

[2]陈艳莲.对现代职教教学方法理论基础的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7).

[3]罗文广,蓝红莉,马兆敏,陈文辉.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有效性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2).

[4]王炳章.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3).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篇(9)

0引言

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国资委要求国有企业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电力企业技术研究、技术建标及技术应用紧密融合,属于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高度依赖型企业,通过知识的运用提高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是最终实现组织经济效益最大化、技术技能创新发展、员工人身安全的关键。浙江电力在专业案例库开发的过程中,创新提出规模化敏捷的知识管理思路并率先实践,对于传统大型国有企业解决知识管理工作实施效率低、隐形知识有效利用难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规模化敏捷理论

敏捷(Agile)是2001年由17位资深软件领域专家们一起发起的针对软件开发工作价值观的倡议。作为一种软件开发理念,敏捷开发相比较于传统的软件开发模式,更强调程序员团队与业务专家之间的紧密协作、面对面的沟通(认为比书面的文档更有效)、频繁交付新的软件版本、紧凑而自我组织型的团队、能够很好地适应需求变化的代码编写和团队组织方法,被认为是能够更好应对快速变化的需求的一种软件开发能力。很明显的,敏捷开发模式的特点决定了其天然的适用于较小规模的团队,针对于大型组织、复杂系统开发需求及项目前期需要系统性规划的场景,规模化敏捷孕育而生。规模化敏捷(ScaledAgile)即在敏捷开发的基础上,专门考虑到了团队规模、系统复杂程度及项目规划要求而产生的理论。目前广泛应用的规模化敏捷开发方法论为DeanLeffingwell的基于大规模的敏捷框架(ScaledAgileFramework,“SAFe”)。SAFe从团队(Team)、计划(Program)和投资组合(Portfolio)三个层面清晰定义了一个可扩展的敏捷框架模型,它适用于大型团队的合作开发,可以帮助提高团队之间的协作性,降低团队管理的复杂性。面向企业的SAFe近年来,随着IT及互联网企业的崛起,互联网企业所运用的方法论也冲击、影响了传统的管理理论。原本属于软件开发领域的规模化敏捷理论被传统企业所吸收借鉴,希望能够增强自身适应性,变得更加效率灵活,以应对市场环境动荡、客户需求多变、初创公司调整及运营成本压缩等各类挑战,但愿景虽好,成真不易。

2大型国企规知识管理的实践现状

2.1大型国企知识管理的前沿实践

知识管理(KM,KnowledgeManagement)是网络新经济时代的新兴管理思潮与方法,借助于当今社会的信息化特征和创新引领氛围,大型国企普遍认同知识管理理念,非常希望能够通过知识管理活动,形成个人经验累积与组织知识互为循环的组织智慧资本。目前众多大型国企都在持续开展知识管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辽宁移动)通过实施运维知识管理体系,率先在国内做到了全面运维社会化,不仅显著地降低了成本,而且明显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辽宁移动运维知识管理体系分为九大模块:网人博志、我们的圈子、运维新创享、求知移动人、竞争情报系统、希客、共享运维、智能标签、A宝。每位员工都可以运用,每位员工都可以成为作者,通过激励体系实现共享最大化,实现了知识的推送和关联,任何知识都非独立存在,形成了辽宁移动运维知识网络。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航天一院)开发了基于知识社区系统的知识管理体系,充分利用以往的知识和经验辅助专业技术体系建设、促进新型号研制和新领域探索,有效支撑了航天一院的持续健康发展。航天一院知识社区系统实现了对知识库文档的与共享,支持技术人员对经验、心得、创意等各种技术话题的交流讨论,实现了系统化的知识资产量化管理和组织知识资源积分的可度量可对比,有效促进了组织个人之间的知识共享和利用。

2.2大型国企知识管理面临的难点

长期以来,大型国企在各类知识管理理论的指导下不断践行知识管理,在知识积累及运用中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纵观大型国企的知识管理现状,普遍存在重任务下达、轻知识规划,重信息系统、轻组织实施的现象,这造成了国企在知识管理中面临着以下三方面的难点和问题。一是企业知识结构不清晰,导致积累的知识不系统,难以有效应用。由于缺少站在企业全局的总体规划,缺少知识体系、知识分类、知识来源、知识内容及知识应用等方面的规划,导致知识管理成为简单的经验案例收集提炼工作,积累的知识没有和业务支撑、岗位任职需求及人员技能提升相结合。导致企业花费了大气力,但收获到一堆价值不大的文档。二是各专业难以形成协同,导致从应用的层面看知识提取片面化,需要进一步的整合提炼。以电力企业为例,业扩报装直接面对用户,属于应用实施层面,但其业务的开展需要规划、调控、运检等专业的协同支撑,如果单纯按照专业区划进行知识管理任务安排,各专业都将形成经验竖井,不进行整合难以对业务层面提供深入支撑。三是知识管理碎片化非专业,导致企业知识库专业全但深度差,内容多但可读性应用性差。从国企现状看,运用知识管理平台鼓励员工进行知识分享和下达任务要求岗位员工兼职开展经验总结案例提炼工作是两个最主要的途径,企业知识库有内容就行,而暂未考虑知识量积累的碎片化或集中爆发、内容输出非标准化对于知识应用的影响。总的来说,大型国企知识管理仍处于初级阶段,为知识管理而知识管理,在实施组织、知识挖掘应用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浙江电力知识管理规模化敏捷模式研究

3.1浙江电力知识管理规模化敏捷模型

为圆满完成2018年专业案例库开发工作,浙江电力专门针对以往知识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难点和问题进行了梳理,研究了国内外企业知识管理的最佳实践,借鉴规模化敏捷开发理论,形成了浙江电力特有的知识管理规模化敏捷模型,并用于指导2018年知识管理实践工作。敏捷理论的特征是小团队与客户形成协同整体、开发迭代(需求-原型-需求)、自适应(即在不断的迭代磨合中形成适用产品),敏捷理论面临的问题是难以规模化———因为大型项目、复杂需求带来的多团队沟通成本规模化增长直接导致了迭代和自适应的无效化。规模化敏捷即通过投资组合、计划、团队三个层面的协同解决沟通问题,以支撑多团队复杂化需求下的快速迭代开发和自适应。基于此理论,浙江电力结合知识管理要求,创新构建了国网负责总体规划、省公司培训中心负责协调计划、各专业专家及外协机构负责具体实施,敏捷化看板支撑的知识管理模型,通过组织优化和方法优化解决了传统大型国企在知识管理中无整体规划、专业协同难及知识管理非专业化的难题。从投资组合层面看,国网技术学院以全局视角规划案例开发的专业范围和案例开发的知识规范要求(包括案例类型、案例内容结构、行文规范、数量要求等),解决的是业务需求与内部知识挖掘提炼对接、优势专业力量与知识管理需求匹配、知识管理成果价值保障的问题,确保了国网知识管理成本资源投入价值最大化。从开发计划层面看,省级公司与省级技术培训中心组织专业资源解读国网开发需求、协同多专业力量共同承担跨专业知识模块、分配各专业专家对应的开发能力项目,解决的是专业分工与知识结构的对接、专业细分与知识应用的矛盾、多专业协同带来的重复化开发问题,确保在国网需求(开发专业范围)下多专业专家能够融合拓展,知识提炼专业深度与应用指导价值并重。从实施团队层面看,形成了知识开发主管负责任务分配及进度计划、专家团队负责经验总结及经验提炼、外协单位负责知识规范性的三角协同团队,以任务看板为支撑工具,解决的是兼职任务与知识管理专业性要求不符、碎片化共享深度不足、知识提炼内容规范性差的问题,确保规模化的知识管理活动在实施层面确保质量、快速推进。

3.2浙江电力专业案例库开发实践过程

浙江电力2018年专业案例库开发投资组合层面工作由国网技术学院完成,开发计划及具体实施团队层面由浙江电力完成。浙江电力技培中心负责总体任务推进,整个任务从需求拓展到最终规范性审核共分为七个阶段,参与人员包括各专业部门专家及外协单位,共开发专业案例约75万字。3.2.1开发需求拓展以各专业专家为主体,解读国网案例开发需求和专业范围,由省技培中心开发主管主持、引导专家探讨各专业在应用层面的连接性,结合岗位能力项关联资源数据库,从应用场景考虑专业案例中知识点的关联和延展,鼓励相关专业在国网开发需求和专业范围的基础上,合并、拓展开发需求点,最终形成专业性与业务性并重、开发专家跨专业协作、有利于最终应用指导的开发需求拓展表。3.2.2案例开发计划在开发主管的引领下,以国网专业案例开发任务完成时间为基点,与各专业部门领导、专业专家商量任务排期,确保在不影响正常工作任务的情况下,确定各专业专家任务数量、集中开发日程及自行开发日程。形成案例开发任务清单任务表。3.2.3知识规范培训本次任务引入外协单位负责案例开发的知识规范性,整体的知识规范性由开发前培训、开发中支撑、开发后审核三个环节确保。案例开发任务后,外协单位对各专业开发专业实施了案例提炼知识规范性培训,确保各位专业对案例开发的目的、结构、内容及格式等要求理解一致。在培训期间,开发专家编写了各自负责的案例大纲,经审核确保将开发的案例内容有价值。3.2.4案例小样开发+规范性审核在任务前期实施案例小样开发和审核,一方面让开发专家直接体验了专业案例开发工作的难易及规范性要求,更好的把握后续大量的案例开发工作推进安排;另一方面能够让外协单位了解开发专家在知识规范性方面的掌握程度,以便于更好支撑后续主要工作;另外开发主管结合案例小样开发及审核时间,更为明确如何监督推进任务确保按时完成。3.2.5总体案例开发+最终审核基于小样开发经验,在知识管理协同案板的支撑下,案例开发任务调整、案例开发内容调整、案例开发不规范整改项点、案例开发进度由主管开发方、专业专家方及外协单位案三方即时共享、密切合作、协同推进,总体案例开发任务于三个月内顺利完成。

3.3浙江电力专业案例库开发敏捷特征

浙江电力2018年专业案例开发工作基于创新设计、浙江电力独有的知识管理规模化敏捷模型,从项目策划、计划编制、案例开发到规范审核全过程都体现了规模化敏捷的特征。3.3.1迭代化整个案例开发经历了三次迭代过程,一是在需求拓展和计划制定时各专业专家对案例开发任务进行了评估,并编写了案例大纲;二是根据案例大纲明确的内容框架进行了部分案例的小样编制;三是通过小样编制的过程熟悉了案例知识提炼的规范性要求,全部案例顺利得到编制。由于三次迭代,浙江电力专业案例库开发实现了计划明确、内容明确、规范明确,不仅加快了速度,也减少了计划变更和案例质量不过关带来的浪费。3.3.2自适应由于本次专业案例开发工作事前对知识提炼进行了规范性要求,各专业专家对案例开发要求并不熟悉。培训中心专门安排了外协机构进行开发前的知识规范性培训;在开发过程中,外协机构随时支撑,解答开发专家的疑问;每个阶段开发后,外协机构对案例实施了规范性审核,出具不规范项点要求专家修改。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程序,保证开发专业不断逼近规范性目标,形成了案例开发的自适应机制。3.3.3协同化通过知识管理看板的支撑,开发主管、开发专家和外协单位均共享知识数据库、任务开发清单、案例大纲、进度计划表和不规范项目点信息,控制流、执行流和审核流信息确保一致,共同推进分散在浙江全省各地市的13个任务团队分工协同,按期按量完成专业案例开发任务。

4浙江电力知识管理规模化敏捷实践创新

浙江电力借鉴常用于软件工程领域的规模化敏捷理论,结合知识管理理论和大型国企知识管理现状问题,针对性地设计了知识管理的规模化敏捷模式,在管理思路、组织实施及应用工具三方面都实现了创新,有效促进了大型国企知识管理落地实施能力的提升,为大型国企,特别是电力企业未来工作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实践案例和指导意义。基于专业案例开发的浙江电力知识管理敏捷实践首次引入了迭代、自适应的敏捷开发理论,同时参考了从投资组织、计划和团队三方面协同的规模化敏捷框架,创新思路形成了适合于大型国企多层次管理、多专业参与、大范围铺开的知识管理实践理论模型。浙江电力知识管理敏捷实践明确定位了开发主管、开发专家及外协审核方,在知识管理实践中创新实现了知识管理、知识提炼、知识审核三角色区分、内外部协同的组织实施方式,解决了大型国企内部兼职开发碎片化、质量差的问题。在专业案例开发的实践过程中,浙江电力创新引入了支撑多方面协同的知识管理看板工具,借助互联网手段和工具,实现了知识管理实践中管理信息流、任务信息流和审核信息流的三方共享,有效完成了异地、多团队、规范化、大规模知识管理任务。

5结语

目前,针对大型国企的知识管理研究较少,这与知识管理对于大型国企的重要意义不相匹配。本研究的贡献是提出了一种可借鉴的知识管理创新思路,能够有效解决一些国企在知识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当然,作为对规模化敏捷理论与大型国企知识管理实践相结合的探索研究,本文还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首先,规模化敏捷理论框架与知识管理理论的融合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以更好支撑隐形知识显性化;其次,本研究以浙江电力专业案例开发为研究对象,在样本量上存在一定局限性,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弥补;第三,对于多样化的管理要求是否会对采用的知识管理模式带来影响缺乏探讨,难以明确知识管理规模化敏捷方法论所使用的管理环境,这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补充完善。

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篇(10)

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有关负责人透露,全国今年上半年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超过1万多家,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导致超过2000万工人解聘。有人称中小企业遭遇“寒冬”。

在广东省召开的“第二届广东中小企业经济论坛暨2008年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经济论坛”会上,经济学家把中小企业倒闭的原因归结为“融资难、成本攀升、人民币升值”。是的,这三个原因目前对中小企业影响确实很大,但这仅仅是外部因素,中小企业不可能改变经济环境,如何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只有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抗市场冲击能力相对较弱,在新的复杂环境下,既要应对国内大企业、跨国公司和同行之间的市场竞争,又要应对复杂的经济环境,它们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面对严峻的经济环境,中小企业不但要生存,而且还要发展壮大,这就必须要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并非某项单一的能力,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它既可以表现在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技术上,也可以表现在生产经营、营销和财务上。对于占大多数的生产型中小企业来说,新产品的研发,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技术的自主创新无疑是核心内容,起着骨干的作用。

同志在党的十七提出:我国目前“生产能力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产业分工和转移越来越依赖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的高低,广大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正成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目前,全世界90%以上的发明专利都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里,跨国公司凭借技术优势,牢牢占据了产业链的高端,形成了对世界市场特别是高技术产品高度垄断,从中获取大量超额利润。而我国由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许多企业的核心技术和装备基本上依赖进口,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一些产业领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对外技术依赖。国内中小企业大都处于产业链低端,赚取的只是劳务加工费,以知识产权为标志的高附加值,高利润则被外商获取,同时还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承担巨大的生态代价。比如我国DVD生产企业出口一台DVD,由于解码芯片、机芯等核心元器件靠国外进口,交给外国企业的专利费是18美元,成本是13美元,企业只能赚取一美元的利润;一台售价79美元的MP3,国外要拿走45美元的专利费,制造成本要32.5美元,我们辛辛苦苦干活的企业获得的纯利润只有1.5元。创新能力弱,导致我国企业生产产品技术含量低;产品的附加值低,导致我们只能处于经济链条中的未端,“双低”使得我们只能靠数量和价格与别人竞争,从而使得我们中小企业在“融资难,成本攀升,人民币升值”的严峻的经济形势下纷纷倒闭。如果企业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产学研又结合不好,使本土的创新成果不能很好转换,企业就不得不依赖国外引进,而且越是高新技术设备就越依靠进口。有关专家统计,韩国和日本对技术的引进与消化吸收创新的费用比例是1:10,而我国则是10:1。就是说,人家拿1块钱引进,10块钱用于自主创新,而我们刚好相反。10:1导致的不仅仅是多花钱买技术,关键是要重复多花钱。

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自主核心技术,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大多数中小企业对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和创新的技术严重不足,以致出现了无休止的“引进、引进、再引进”,有的甚至陷入“引进一落伍一再引进一再陷入”的恶性循环。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与现实已反复证明,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拥有大批的专有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在国际产业分工和全球经济格局中占据战略制高点,才能牢牢把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把握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主动权。

我们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生力军作用,创造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支持其做大做强并参与国际竞争。采取多种措施,鼓励中小企业自动承担起自主创新的主体这一角色,紧紧抓住当前有利机遇,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广大中小企业,要千方百计突破资金和人才这两大软肋的限制,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资金是企业创新的一大瓶颈,特别是对于实力比较弱小的中小企业。很多企业有这样的观点:国外企业研发投入动辄数亿美元,我们企业的销售收入还没人家的研发经费多,怎么和人家拼研发?言外之意,拼不过干脆放弃。这是一种悲观和保守的论调,国内也有不少经济实力并不很强的企业,在自主创新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们的观点是:不做,永远也不可能突破,最终形成的是恶性循环。自主创新要先从点滴做起。我们虽然资金的绝对最小,但是只要“不撒胡椒面”,把有限的资金集中于某一点,寻求点上突破,并非一点优势都没有。海信公司在电机机芯片上的突破就是成功的例子。论集成电路,海信与别人比没有优势,但是把有限的资金集中在电视机芯片上发力,就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说,资金对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如何使用。同时,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都进行原始创新是做不到的。创新应当是分层次、有分工的,有的企业有能力进行原始创新,更多的企业只能进行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因此,大多数企业需要借势登高,实现产学研合作,通过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获取具有先进实用技术的项目成果,及时有效解决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面临的难题,从而促进产学研的结合,促进项目、人才和资本的结合。

上一篇: 档案管理的内容 下一篇: 文化常识汇总分析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