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22 09:33:1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篇(1)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1技术创新的含义

20世纪30年代,熊彼特开创技术创新理论,多年以来经过众多学者的补充和丰富,技术创新理论体系日渐完善。技术创新是新产品或新技术的科技成果转化,通过改进或创造新事物,进行技术活动以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技术创新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产品创新,每个企业都希望通过技术创新来达到产品创新以占有市场优势并最终获得利益。

2国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

2.1美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美国的中小企业约占整个国家企业数目的99%美国技术创新的主力军,是其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来源。在美国人的发明创新中,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可知,中小型企业在美国的技术创新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美国的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撑。

2.2日本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中小型企业的技术创新在日本同样受到国家政府的密切关注。为了给技术创新提供一个优越的环境,保证其能长久顺利的持续发展,拟定出了一些相关的保障法律,例如《中小企业技术法》,它提供给日本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一个保障体系较为完善的环境,并快速推动日本经济的腾飞。

2.3德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德国经济来源的最重要部分来自于中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数量占德国企业总数的99.5%。中小企业已经是支持整个德国经济的主力部队。德国企业经济的提高主要依靠于中小型企业的技术创新带来的成果,因此德国对其技术创新及相关政策等方面极度关注。与大型企业的组织结构运作体系及生产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相比,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管理体系是相对比较突出的。

3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也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8%,在确保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提高就业率、活跃市场、牵动地区发展、实现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等诸多方面都发挥巨大的作用。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表现如下:

(1)资金短缺,融资困难

首先,中小企业由于注册资金规模较小,日常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已使企业抓襟见肘,没有更多的资金用来技术创新。同时由于资本实力相对较弱,市场知名度不高,筹资难度明显高于大企业,不易获得国家银行的支持,加上企业的财务制度不是很健全,从而影响了信贷业务的进行。

(2)企业缺乏技术创新意识

中小企业在资金的投入看中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一些企业只注重现有的生产组织、生产规模的扩大,加上技术创新的投入与产出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担心投资风险,轻视技术创新,对应用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缺乏应有的勇气和激情。

(3)企业高素质技术创新人才不足

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资源,对于企业的生产力水平和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多数中小企业管理者的素质难以与时俱进,对建立现代管理制度不够重视,一方面缺乏自主研发的激励机制,那些有能力的人才即使引进了,也大多不会留下来,另一方面又怕培育的人才被人挖走,很多企业不肯花本钱培育人才。高端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使得中小企业难以形成有水平的技术创新。

(4)市场环境和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在企业技术创新中,工商、税务、财政、科技与业务主管部门协调不够,企业的技术创新融资渠道不畅比较突出,一些社会化的科技体系尚不健全,现有的服务机构不多,不够规范,未能满足企业对技术信息、人才流动、市场能力分析、管理咨询等技术创新方面的实际需求,还没有形成关心科技进步,支持技术创新的社会氛围。这些市场环境和服务体系的不完善给中小企业的竞争机制和创新交易带来了很多的影响。

4加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几点对策

(1)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融资条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技术创新能否持续发展。它可以解决技术创新的经费困难的问题,保证其拥有充足的资金提供给技术创新。为了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开拓资金的来源,国家相关机构应该创建一个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资助机构,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和信用担保体系,提供技术创新在资金上的帮助。

(2)组织中小企业搞联合创新

中小企业因为资金、人才的欠缺,对于企业的技术应用创新,特别是针对行业的共性、关键性技术,单靠单个企业单打独斗搞技术创新,投入的资金技术是很有限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联合创新的形式,通过与行业内企业或高校进行联合技术创新。通过合作,对现有的创新资源的进行分工,开展技术合作,共享知识产权,共同推进产业发展核心技术的突破,实现产业内部进行技术转移及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运用,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3)加强对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

技术创新人才拥有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保障,是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第一资源。由于中小型企业自身在资源和资金上的不足,对于中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明显不足,针对此种现状,中小型企业可以通过和先进企业创新型人才的交流合作的方式,加强技术交流,以优带新,提升本企业技术人才的创新水平。

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篇(2)

Keyword :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Government Products innovation Serve innovation The craft innovat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urrent situation   Gree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企业是现代社会的细胞,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而占企业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则是这一主体中最活跃、最富有活力的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技术创新成果,而且,中小企业文化及其培育出来的企业家精神和风险意识,已经成为现代文明和市场经济的精髓,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中小企业,就没有市场经济。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作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一个国家维持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和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这一大背景下。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及其技术创新活动。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概述

    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之一,在技术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还可能远远超出一般人的预料。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不仅在数量上占有相当的份额,而且其创新的水平和影响也并不亚于大企业,中小企业创造了许多被认为是当代最重要的工业创新成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大企业既有相似之处,也有独特之处,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其技术创新过程中面临着许多不利因素。

(1)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类型

由于中小企业所处行业、技术水平、规模、发展环境以及企业体制等呈现无限的多样性,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技术也必然表现出不同的类型,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新的类型也将更加丰富多彩。

u       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是指中小企业在产品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对其自身生产或经营的产品所从事的改进、提高或发明的创新活动。它可分为重要创新和渐进创新两类。一般说来,重要创新对企业的发展影响较大,渐进创新对企业的影响有小有大,但前者往往比较难以实现,投入也大;后者较易做到。

u       服务创新

服务创新是近些年服务业,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兴起的结果,它既包括新构思、新设想转变成新的或者改进的服务,又包括改变现有的组织机构推出新的服务,目前兴起的网络服务是服务创新的成功例证。由于服务创新投入较小,而且市场需求变化快,因而是最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技术创新类型之一。

u       工艺创新

    工艺创新是指研究和采用新的或有重大改进的生产方法,从而改进现有产品的生产或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由于工艺创新对开发新产品、改进原有产品以及提高原有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产品创新,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工艺创新是渐进的,投入大小和难度都比较适合中小企业的特点,因而也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

    产品(服务)创新和工艺创新之间常常互相影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并与中小企业的直接经营活动密切相关,因而具有较大的普遍性,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

(2)研究与开发

中小企业研究与开发活动可以分为自身的研究开发和合作研究开发两种类型。其中自身的研究开发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对企业的要求比较高,只局限于一些基础(包括人力资源和资金支持等)较好的企业,但提高自身的研究与开发能力应该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努力方向;合作研究开发包括中小企业与大学、研究开发机构以及大企业等的合作,对于缺乏信息、人才、技术等的中小企业来说,合作研究开发活动更加合适和普遍。统计资料显示,在依靠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帮忙,以及利用各种公共资源方面,中小企业表现出更大的效率和热情。另外,积极参与政府的研究与开发活动也是一种越来越普遍的形式。比如近些年欧盟中小企业政策的核心就是引导更多的中小企业参与到欧盟的研究与开发计划的框架之中。今后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中小企业将越来越多地参与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活动。

二、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和影响

尽管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程度与方式还有很多争论,但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考虑到中小企业在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面对的种种不利的因素,政府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1)政府扶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中小企业在现代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处于不平等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而且市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调节存在着明显的缺陷,种种都迫切需要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植。现在很多国家政府都已经把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作为维持本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

府扶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原则

由于国情不同,各国政府所采取的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也各不相同。但无论如何,各国政府采取的扶植措施都应遵循下述一些基本原则。

u       政策性扶持为主的原则

u       公平与公证的原则

u       公开原则

u       分类指导的原则

u       直接支持方式和间接支持方式相结合的原则

(2)       政府扶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式

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是多种多样的,范围也是相当广泛,加之国情不同,因而,各国政府扶植中小企业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但各国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植方式大致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u       法律规范

u       组织管理

u       政策指导

u       财税经融支持

u       提供信息、技术、人才培训等服务

u       实施具体的科技计划

三、中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中国是一个中小企业众多的国家,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数的99%以上,且大多数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中乡镇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的迅猛发展,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同时,他们对于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统计研究表明,技术创新对中国中小企业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研究所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一项调查分析显示,在所调查的1051家企业中(其中大企业229个,中小企业797个),通过技术创新,有93.2%的企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增加了产品品种,有96.7%的企业提高了经济效益,96%的企业扩大了市场,91.5%的企业提高了产品的质量,88%的企业提高了产量,77%的企业降低了材料消耗,69.4%的企业降低了能耗。不久前,由农业部、国家科委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共同进行的乡镇企业技术创新调研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4530家企业中,70.7%的企业有技术创新活动,34.4%的企业从事了研究与开发活动,22%的企业有研究活动与开发机构。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经费住处主要用于购买机器设备,占技术创新总支出的73.4%,用于购买技术的费用仅占9.3%。调研结果还表明,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是市场需求,创新的主要目标是开拓新市场;在影响创新活动的主要因素中,列前三位的是资金缺乏、技术人才短缺的市场信息不足。

四、新事物-----绿色技术创新

绿色技术创新起步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得到人们的认同和推行。绿色技术创新是既要社会经济发展又要保护环境不受污染的产物。对绿色技术的研究经历了末端工艺、无废工艺、废物最少化、清洁技术、污染预防五个阶段。E.Brawn和D.Wield于1994年提出了绿色技术的概念,概括地说,绿色技术是指能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和节约原材料与能源使用的技术、工艺或者产品的总称。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绿色产品创新,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及使用之后不危害或少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以及可回收利用和再生的产品。另一类是绿色工艺创新,指能减少废气污染物的生产和排放,降低工业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以及降低成本、物耗的工艺技术。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但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只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化解这个危机。作为可持续发展主体的企业在充分认识到减少环境污染、节约原材料和能源使用的重要性后,应及时把绿色技术创新提到日程上来,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尽管中小企业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目前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更深入的研究有待更多的研究者的努力,从而使技术创新理论不断深化,是之成为中小企业更好地发展的武器。最后,我引用萨缪尔森(Samuelson,P.A.)的一句话来结束本文:“创新与市场力量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许多大厂商对研究与创新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使得那些相册地摧毁大厂商的人或宣称大就是绝对的坏的人举棋不定。同时,小企业或个人也做出了某些最有革命性的突破。为了促进迅速的创新,一个国家应该允许各种不同的方法与组织并存。”

刘东 杜占元:《中小企业与技术创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6月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篇(3)

1.1.1中试机构建设缓慢,成果转化瓶颈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中试机构建设、人才培养、设备配备、能源和原材料供给、科技服务保障等建设步伐缓慢,措施不力,政策落实不到位,结果致使作为成果转化之核心机制的中间试验活动发展缓慢,仍为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成果转化瓶颈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1.1.2条块分割、机构庞杂、产学研脱节到1996年,河南省县属以上的科研机构仍有300个之多。过多的科研机构游离于企业之外,不利于产学研的结合,科研经费、科研力量不能集中使用,造成了科技投入的普遍浪费,致使很多基础性、关键性和普遍性的生产技术问题不能解决,直接制约了技术创新的速度和进程。以部门和行业为核心的隶属关系的羁绊,给科技系统结构上的优化组合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设置了层层障碍,使科研单位与企业的一体化遇到了无法克服的体制困难。

1.1.3落后技术、传统技术多相当一部分属于淘汰和限制技术。技术水平低,直接造成产品档次低、质量差、消耗浪费严重,污染环境。以乡镇企业为例,1996年以来该省先后被关停五小”乡镇企业达17300多家。

1.1.4适用技术少,专利技术和高新技术更少在该省效益尚可的中小企业中,基本上属于适用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新兴和高技术所占比例甚小。

1.1.5技术装备水平落后该省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中小工业企业平均每户固定资产仅为41万元,工艺技术设备水平也比较落后,一些乡镇中小企业基本上仍属于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

1.1.6无力进行技术改造、技术开发和创新技术改造资金严重不足,投资增幅逐年回落,由八五”时期年均递增341%下降到九五”时期的年均17%,1997年又降到9%,以上虽然是一个省的情况,但据此推算,其他各省中小企业的情况也不乐观,甚至更为悲观。此外,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技术开发费和折旧提取比例都在一个很低的水平,甚至一部分企业根本就不提取,处于只能吃剩饭”的境地,也就难以谈及技术开发和创新。

1.2企业素质和企业经济实力影响技术创新

我国中小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国有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陷于困境,设备老化,冗员过多,大多处于亏损状态。非国有中小企业以乡镇企业为主体,高科技企业比重较小,从全国范围看,地区分布上也不平衡,东南部较发达,内地相对落后。但总体上以家庭企业”和亲友企业”为主流。在工程技术人员数量、素质、层次上与大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些技术人员常常忙于日常技术性工作,很难独立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同时由于经济实力影响,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用于技术创新的费用还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占销售收入15%的水平,从而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据我们对河南省南阳市的调查,该市乡镇企业中专学历的技术人员和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职工人数的比例只有142%和975%,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职工却高达69%,技术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也只有1%左右,不利于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

1.3政府政策、市场环境等因素也制约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由于我国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因素,以前国家的技术改造投资几乎都集中在大中型国有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不够重视。使一些有潜力、发展快、技术含量高的中小企业不能健康地成长,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3.1资金投入不足以河南省为例,八五”期间,河南省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累计10598亿元,加上1996年累计也不超过14208亿元,实际使用总量累计分别是9463亿元和12603亿元。主要用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三项费用八五”期间累计只有499亿元,加上1996年累计也不过699亿元。这种投入的绝对数量是很小的。

1.3.2扶持企业技术开发与创新的政策力度不够1993年财税体制改革,取消了新产品减免税政策,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企业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加上对中小企业而言,新产品开发风险很大,缺乏资金支持,致使近几年来,全省新产品的开发一直呈下滑趋势。近两年来,该省财政用于直接扶持企业技术开发的资金仅为700万元,占省科技三项费用的1/10,而其他兄弟省市,此项资金都占科技三项费用的30%以上,有的达到50%以上,而且在银行信贷、税收等方面对于企业技术开发和新产品研制给予优惠政策。在此情况下,该省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将受到极大影响。此外,由于技术创新存在着市场、技术、制造等不确定性所造成的风险。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高投入、高风险,需要政府和企业自身的重视,才能顺利地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2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初探技术创新是一项与市场密切相关的活动,企业必须在市场机制的激励下从事创新。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必须与国家创新体系相结合,探索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

2.1模仿创新战略针对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力量薄弱、实验和设备手段相对落后的实际,为推动技术创新,首先应采取模仿创新战略。模仿创新战略是具有模仿创新能力的企业的战略选择。模仿创新并不完全照搬照抄袭别人的技术,它同样要投入一定的研究开发力量,以对率先者的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因而模仿创新并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一种渐进性的创新行为。由于模仿创新不仅可以使吸收开发的针对性大大增强,这就回避了研究开发竞争所带来的风险,从这个意义上与自主创新战略上相比,模仿创新战略是一种风险较低的战略。日本在这方面做得较有典型性。日本大多数中小企业不是照搬别人的技术,而是对引进技术不断进行研究改进和创新。日本中小企业在技术引进和开发过程中,首先是从研究开发某项专门技术开始,进而确立企业的主导技术。然后,根据经济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以主导技术为核心,吸收其他技术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领域,实现企业的多角化经营。这样,当某一种产品滞销,就可以马上转产,使企业具有分散风险、适应环境变化的内在调节能力。

2.2联合创新战略中小企业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结成较为紧密的联系,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开发市场,从而有利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采用联合竞争战略的中小企业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金和技术力量,弱弱联合,优势互补,克服单个企业无法克服的困难和危机,取得规模经济效益。我国中小企业可采取以行业为依托的联合模式和区域联合创新模式等形式。(1)以行业为依托的联合创新是利用本行业的资料、人才、技术等优势,组成技术开发小组,以合同形式明确规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项目开发。这种模式一般适于开发产品(或项目)使用范围行业性强或某方面的技术人才集中在某一部门。如煤炭行业、化工行业、医药行业等。在有关行业产品技术开发上,与本行业相关的高等院校、研究所等联合开发可以取长补短,降低创新风险。如三明制药厂和福建医学院联合开发的蛇酶注射液项目,金陵制药厂与江苏省中医学院合作开发的治疗脑血栓的中药脉络宁等都属国内首创,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区域联合创新是由地方科委、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自愿参加。地方科委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协调企业、科研院所、金融部门为某一项目成立专门的技术开发小组,以合同形式明确规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要实现的目标。这种技术创新模式往往以推动区域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为目标。如由江苏省科委、扬州水箱厂、扬州有机化工厂、南京理工大学等联合完成的国家863”项目和CIMS工程,就属国内首创。该项目的完成不仅提高了合作企业的竞争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江苏省企业的科技进步。

2.3与大企业合作创新战略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利用分工协作的优势,与大企业合作,一方面发挥自身创新机制灵活、市场反应快的优势,另一方面可利用大企业的科技、设备、资金等优势,快速开发新产品、新技术。

这是根据中小企业力量单薄、产品单一的特点而制定的一种经营战略。大企业为了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必然要摆脱大而全”的生产体制的桎梏,求助于社会分工与协作,这在客观上增加了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依赖性,为中小企业长期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和生存空间,所以称这种相互信赖关系为生存互补战略。中小企业在决定自己的生产方向时,不是着力于开发新产品,而是接受一个或几个大企业的长期固定的定货,与大企业建立紧密的分工协作关系。如日本的松下电器公司,与它协作的中小企业约有1200多家,所需的零部件70%~80%都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所以说中小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中小企业之间所建立的相互信赖、共同发展的关系。

中小企业在实施这种战略的同时,还必须解决好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1)与大企业的协作条件。作为大企业的加工承包单位或委托加工单位,在决定价格、交货期、质量、支付条件等协作条件时,一方面需要承包企业注意谈判策略的采用,以一种对等的关系来确定协作条件,另一方面还要求承包企业不断增强自身的实力,以争取主动。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篇(4)

一、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

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注入了活力。激烈的竞争环境虽然给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定威胁,但是也激发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意识,迫使其注重研究和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

当前,国际分工正呈现出由垂直转向水平的新特点,一个国家或地区已不再一味地追求完整地占领一个产业,而是根据自身的综合实力和比较优势尽力抢占一个产业的高技术和具有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同时把相对低一些的技术和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留给或主动转移给其他国家或地区,从而形成新的分工体系,即水平型的国际分工。随着国际产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大量的国际产业资本、生产能力和先进适用技术逐渐转移并聚集到我国,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东部沿海地区形成了世界性的加工制造业集群区,而且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其科技含量较高的高端产品的生产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国,从而使我国这个“世界工厂”逐步呈现向高科技中心转变的趋势。在此条件下,我国中小企业将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参与国际竞争,中小企业的合作伙伴也不再局限于国内周边地区的同行业,而是为数众多的国外或外地区的现代化企业。这些企业拥有先进技术、先进产品和先进工艺,我国中小企业可以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逐步发展成为国内次级的国际生产与技术研发基地。

中小企业人员少、规模小,并且一般没有独立的研发机构,一般是通过技术引进方式,或者企业和高校、科研单位共同进行开发等方式进行技术创新。在投资项目选择上,中小企业一般着眼于现在而非将来,选择投资小、见效快的技术创新。

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中中小企业大量涌现,由于生存和发展的紧迫性,决定了企业更加重视技术创新。大量的实践表明,众多的新发明、新技术、新产品最初都是来自中小企业。与此同时,由于中小企业机制灵活、应变能力强、思想束缚少于大企业的特点,因此在技术创新中表现出比大企业更高的效率。我国中小企业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始终扮演着加快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力量的角色,成为推动我国科研事业发展和国家科技创新的生力军。

二、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困难

技术创新是决定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动力。尤其是在当代,在全球信息化、网络化、经济一体化这样的大趋势下,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不创新就落后、不创新就会被淘汰,能否创新和创新能力的强弱就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虽然中小企业机制灵活的特点决定了其创新的更高效率,但是其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却面临了很多的问题与挑战。

1、资金短缺,融资困难。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良好的资本市场和金融环境,是实现科学技术蓬勃发展、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和保障。企业自主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大量的资料显示,资金不足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最大障碍。在我国,虽然近几年政策支持自主创新,但是主要的受惠对象还是大型国有企业。中小企业由于其规模小、资信程度低、抗风险能力差等原因,使得银行对其贷款面临的风险较大,因此中小企业很难从商业银行得到贷款。而且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属县(市)工业企业和乡镇企业,90%的技术开发资金是由企业自己来承担,同时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要承担更多的投资风险和其他不平等竞争待遇,这些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极为不利。

2、中小企业缺乏技术创新意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中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员十分缺乏,一些企业领导人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长期重视外延式扩大再生产,也有一些领导人比较重视急功近利式的短期行为,他们愿意依靠政府帮助、优惠政策来扩大生产规模,而不愿意改造和创新,认为创新的风险太大、投资太大,投资回报率不高,这是导致他们对技术创新不够重视的深层次原因;另外,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对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企业技术创新的有利环境尚未形成。

3、技术创新人才缺乏。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本质上来说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创新人才的竞争。由于技术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大批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类人才。因此,是否具备创新人才成为决定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否实现的最重要制约因素之一。由于受树大好乘凉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优秀的技术人才不愿意去中小企业工作。与此同时,与大型国有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差、工资水平低、研发资金短缺、社会地位及其发展都不及大型国有企业,使得他们很难引进人才。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的科技人员70%都集中在高校、科研院以及大型企业等,而在中小企业的技术人员比重却非常小。

4、信息获取渠道缺乏,信息滞后。信息是技术创新的关键,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只有及时掌握准确、可靠的科技信息,才能了解和洞察国内外同行业的最新技术动态和方向,做出及时、快速的反应。我国提供科技信息的中介行业还没有得到发展,信息中介市场还处于萌芽阶段,然而中小企业如果自己投入资金建设一套获取信息的渠道,成本又太高,投入与产出比较低。因此,目前我国的中小型企业不能及时获得企业相关的技术创新信息,尤其是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如果缺乏市场信息,企业就不能寻找创新机会,更不能保证创新成果的市场前景。

三、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策略研究

根据中小企业实施技术创新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种阻碍,解决措施如下:

1、完善金融政策,拓宽融资渠道。为推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改善与中小企业相关的财政政策。如,为中小企业提供特别贷款,政府每年从财政支出中抽取相当份额的资金,作为对中小企业提供的长期无息贷款;在税收方面,对开展技术创新的中小企业,制定有利的税收政策,对进行技术创新的中小企业,根据创新项目的性质、资金数量,实行税收减免、降低税率等方法。

开拓多种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加大直接融资力度。直接融资是指拥有暂时闲置资金的单位(包括企业、机构和个人)与资金短缺需要补充资金的单位,相互之间直接进行协议,或者在金融市场上前者购买后者发行的有价证券,将货币资金提供给所需要补充资金的单位使用,从而完成资金融通的过程。与间接融资比较,直接融资具有有效配置社会资源、改善企业资产负债结构等优势。对于有发展后劲的中小企业,证券管理部门应降低标准,让这些中小企业直接进入证券市场筹资,积极推动中小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推荐上市。

2、寻找既有战略眼光和创新精神,又有组织管理才能的企业家。企业家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决策者,他们的创新意识直接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技术创新不只是需要加大投入、健全机构,还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它要求企业内部在功能上形成各个创新环节首尾衔接、彼此约束、相互促进和联动体系,以保证技术创新的有效实施。这就需要企业家从整体上去规划,从而实现运筹帷幄。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篇(5)

由于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人们往往习惯视大为强、喜大嫌小,使我国多数中小企业处于一种难于成长的维持状态,缺乏把中小企业孵化成长为大企业的机制和外部环境。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所面临的问题较为突出。

一是技术创新人才短缺。在我国,大量民间资金集中于银行与大批人员待业和失业共生的现象表明,我国并不缺乏基本的生产要素,而是缺乏成熟的市场主体,即能够发现投资机会,善于将各种生产要素组合为有效投入和产出的人才。有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科技人员只有38%在企业,其中绝大多数又集中在大企业,真正在中小企业从事技术创新的就更少;在我国企业中,每百名职工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大型企业为10.46人,小型企业仅2.96人。同时,我国中小企业的从业人员主要来源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新增劳动力,缺乏创新意识和专业技术背景,缺乏工作所必需的技能训练,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存在着技术人才短缺问题。另外,中小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远不如大企业,现有科技人员流失也比较严重,大大制约了企业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展开,导致中小企业技术开发能力薄弱,创新活力、实力与潜力不足。

二是技术创新的发展机制有待加强。从国内外的中小企业发展过程看,中小企业的健康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良好的不断推出创新产品的内部环境。除少数高新技术企业外,大多数中小企业是依靠资源优势和原始资本积累以及采取技术引进和技术模仿方式发展起来的,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对外部技术依赖性过大,缺乏稳定的技术源,很难在技术上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从而为技术创新带来一定的难度。

三是法人治理结构的制衡机制尚待完善。据调查,我国90%的中小企业中最大的股东是董事长或董事长兼总经理,85%的中小企业创办人是现在的企业负责人,其中60%的中小企业创办人是董事长或董事长兼总经理,30%的中层管理人员来自家族成员,这说明中小企业最高决策权力比较集中于企业的最初创办人手中。因此,尽管大多数中小企业基本上摆脱了传统体制的束缚,但家族式经营管理特征明显,对企业创始人依赖性强,法人治理结构的制衡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职业经理人尚未正式登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四是资金来源不足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中小企业一般自有创业资本少,经营风险大,信用程度较差,一旦技术开发失败则少有回旋的余地。而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中小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风险投资和股票债券等还没有建立或完善起来,中小企业市场融资非常困难,融资成本比大企业高,很多中小企业难以从资本市场或金融机构获得技术创新所需要的资金,无法很快进入技术创新领域,因此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容易碰到资本实力短缺的瓶颈制约。此外,中小企业从政府获得的技术创新活动资金也极为有限,致使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现象,成为制约技术创新的突出问题。

五是有利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完善。而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状况来看,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还很不完善。另外,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证明,各类中介服务机构是市场机制运行最重要的主体之一,它们独立于政府与企业之外,通过运用专门的知识和智力提供特定的服务。而我国中介机构数量少,专业化水平低,彼此独立,协同程度低,且行为不规范,服务功能单一。此外,中小企业之间协作联系薄弱,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应有的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交流,没有建立起相应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技术与营销网络,中小企业间的交易费用高,增加了技术创新的成本。

加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建议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一个国家维持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和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形成较为完善配套的政策环境,构建有助于激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力的制度基础。

一是加强政策扶持力度,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创造必要条件。各级政府推出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具体政策措施,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完善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其主要目标为:1、扩大中小企业的技术来源。一方面鼓励大企业以分包等方式对中小企业的技术转移和扩散;另一方面要发挥外部机构的作用,包括大学、科研院所和国外技术引进等。应根据中小企业的需要,制定有关政策和激励机制,调动专业科研机构和大企业为中小企业开发项目和转让技术的积极性,特别是发挥受各级政府资助的研究开发机构的作用。2、调动中小企业创新和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另外,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法的执行力度,调动各方面的创新积极性,明确创新者在企业中的利益,允许创新者以技术入股等各种形式获取收益,进一步明确国家研究院所向企业转让技术的责任及相应的激励机制,促进科研成果向中小企业转移。

二是建立、健全中小企业金融支撑体系。融资难、贷款难是长期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在推动和实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工程过程中,要注重协助企业解决资金困难等实际问题,建立以政府为主导、银行参与、企业化运作为主要形式的面向中小企业的投融资担保服务体系。中小金融机构是中小企业金融支撑的主力军,包括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及由城市信用社联合组建的城市商业银行。因此,各级政府要积极支持中小金融机构的改革和发展,建立、健全中小型金融机构体系。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篇(6)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从事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程度的提高,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约65%的专利是中小企业发明的,75%以上的技术创新由中小企业完成,80%以上的新产品由中小企业开发。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仍然不高,无论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还是从创新投入、创新成果及创新效益来看,都还处于较低的水平。研究开发投入、科技人员比例等指标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也低于国内大型企业的水平。目前,制约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技术人才短缺

技术人才是现代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在技术创新飞速发展的今天,科技人才的作用尤为重要。但中小企业中缺乏技术人才却是我国极为普遍的现象。我国中小企业的从业人员主要来自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新增劳动力,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大部分人缺乏工作所需的技能训练。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不仅数量不足,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也相对较低。更为严重的是,迄今为止,大部分中小企业对于各类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仍然缺乏吸引力,与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和大型国有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人才竞争上仍然明显处于劣势。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发展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排序中第1位的就是缺乏技术人才,这已经成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瓶颈。

1.2资金短缺

资金短缺常常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障碍。从外部融资环境来看,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中小企业都感到困难重重,主要原因有:①资金获取来源过于单一,融资渠道越来越少。由于直接融资方式对资金使用者要求较高,限制较多,而且我国资本市场也没有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安排,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障碍大,从而转向间接融资。国家信息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有65.7%的中小企业资金来源主要依赖各种金融机构。但目前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银行向大型化、城市化发展,适合于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越来越少;②银行信贷政策偏重于大企业。随着国有银行的逐步向商业银行过渡,为降低不良的资产比例、加强与实力雄厚的外资银行竞争,各银行纷纷推出各自的信贷政策。当前银行信贷主要向个人贷款和建设项目集中,对工业贷款减少。且在对工业贷款的份额中,90%的新增贷款投向数量不足5%的AA级大型企业。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银行普遍认为大多数是流动资金贷款,规模小且分散,工作量大,融资服务成本高且收益少,加上信用担保机制及其体系的不健全,因此,当前银行的信贷政策并没有向中小企业倾斜;③企业自有资金用于技术创新比例不高。自有资金大部分用于流动资金,企业有心进行技术创新,但苦于资金不足,不可能有一个长远的创新规划,也不可能大规模地进行技术改造等活动。

1.3信息资源短缺

外部信息是企业认识技术和市场机会的重要基础。大企业一般较易获得图书馆和信息机构的服务,信息渠道也较多。中小企业由于资金不足、人才不足,搜集外部信息的广泛性、准确性和及时性较差,导致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信息来源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的集思广义和各种建议,往往不能有效地抓住机会。

2解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

2.1拓展中小企业创新模式

一是跟踪型技术创新模式。跟踪型技术创新模式是指中小企业要关注并及时跟踪核心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最快的速度模仿,开发出与之相类似的新产品,借助领先企业的市场开拓成果,以较低的开发成分分享一定的市场份额。这种技术创新模式适用于有一定的研发能力,但资金不足,又不愿承担创业风险的中小企业。实行这种创新战略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和对市场信息的及时把握,努力在产品的差异上做文章,加以改进和完善,并加大售后服务和广告投入,从而分得较好的市场份额。实施跟踪型技术创新应该是在学习基础上的二次创新,是在前人肩膀上再向上走一步的创造性活动;二是合作型技术创新模式。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技术创新的物质基础条件和技术能力都比较薄弱,完全以自身的力量来开展创新活动,短期内很难提高创新的技术水平,而通过与其他机构的合作来共同推进技术创新则是一种十分明智的选择。合作战略可以是纵向合作—中小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进行合作,通过产学研究的紧密结合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也可以是横向合作—产品及规模均较为接近的中小企业共同出资组建研究中心,共同承担风险,获得利益。合作型技术创新模式是中小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创新有效性和效率的重要手段。

2.2走科技进步之路

高新技术决定着经济发展命运和企业竞争能力。拥有一项专利,就拥有一片发展的天空;拥有一项核心技术,就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占领市场高地,就必须占领技术高地和人才高地。宁晋晶龙集团开始是一个几十个人的小作坊,后来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单晶硅生产基地,靠得就是高科技。中小企业要舍得花钱买一流设备,舍得花钱引进一流人才,积极采用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新工艺,坚持科技强企,走出一条从制造到创造之路,努力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领域,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强势。

2.3走科学发展之路

中小企业发展要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在生产经营中不能只顾当前,不顾长远;不能只要企业效益,不要社会效益;不能再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老路了。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创新能力,千方百计节能降耗,千方百计节约用地,千方百计节约用水,千方百计保护环境,积极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和安全生产,走出一条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道路

2.4大力推进人力资源的开发

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努力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科技优势,对于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是构建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汇集并不断壮大企业的人才队伍,进而最大限度发挥其智力潜能,关键在于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激励机制从总体上包括物质激励,也包括精神激励;既包括正激励,也包括负激励。其中物质激励应是激励机制的基本内涵;二是优化人才汇集环境。在企业内部,应通过各种方式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包括张扬个性、不求全责备、尽力满足人才的多层次需求;充分放权、授权,委以重任,予以实现个人价值的发展空间;倡导和营造创造性、自主性、人情化的企业,形成宽松和谐、奋进的独特的文化力,产生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进而迸发出巨大的创造力和竞争力;三是大力加强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中介服务机构是知识技术流动传递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有效地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为知识技术的供求提供一个适宜的场所。最近几年来,我国政府推出了加强科研成果转化的一系列措施,以建设技术创新的支撑服务体系。

2.5走外向型发展之路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篇(7)

一、前言

中小企业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因此,很多学者开始对中小企业的文化创新与技术创新进行研究,企业的文化创新与技术创新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为了中小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必须对中小企业的文化创新和技术创新进行分析与研究,找出创新途径。

二、中小企业文化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首先,技术创新对文化创新有着决定的作用,中小企业通过不断地努力创造出更加先进的技术成果,其他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开始引进这些技术成果,这样以来,加速了企业文化的传播。技术创新之后本企业内部文化也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小到员工的心理价值观,大到整个公司的文化内涵都会发生变化。

其次,文化创新对技术创新具有反作用,技术创新是通过技术人员和决策人员共同努力在公司的整体氛围下产生的,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对技术创新有着重要的影响。企业文化的创新会使企业内部制度发生一定的变化,使新的文化制度满足技术创新的要求,从而促进技术创新。

三、中小企业文化创新与技术创新对策

(一)企业文化创新促进技术创新

首先,企业必须重视企业文化创新,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领导层应该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企业文化创新与发展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着直接的联系,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能够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因此,企业必须进行文化创新,为企业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促使员工更加积极努力工作,勇于创新,用文化创新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

其次,中小企业文化创新应该立足于企业的发展情况,通过对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找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体现的精深,创造出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通过文化创新优化企业管理机构,增加企业的凝聚力,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一个优越的环境。

最后,应该让中小企业的所有员工都能享受到企业文化的创新成果。领导人员应该积极主动地举办各种活动让企业的所有员工都了解到企业文化的创新成果,引导员工将企业文化落到实处,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并积极听取员工的意见,促使员工之间相互学习,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二)技术创新实现企业文化创新

首先,中小企业由于受到自身综合实力的限制,在技术创新时需要依靠外界的支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企业一般会与同行或者其他科研机构进行联合,这就需要企业在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也促使企业寻求外界帮助的同时强化企业实力,使员工勇于创新。使员工的工作态度和思想观念发生变化,促进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变革,推动企业发展与进步。

其次,企业应该重视对员工的培养,重视人才的力量。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资金和发展机遇的限制,整体员工素质偏低,技术人员本来就很少,技术研究人员更加稀少。一般情况下企业为了获取短期的经济效益,对科技研发的投入较少,科技研发人员的待遇得不到保障,导致科技研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领导应该从长远的观点看待科技创新工作,提高科技研发人员的待遇,同时企业还可以从外界引进优秀的人才进行科技创新,在企业内部成立自己的科研队伍,形成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企业文化创新。

最后,中小企业应建立健全的技术创新体系。中小企业应建立起足够支撑技术创新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为保证技术创新的顺利开展,建成稳固和完备的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通过创新企业领导制度、管理体系和组织结构等,建立起相应的技术创新实施规章、保证技术创新成果的专利制度、规范技术创新过程和技术创新主体行为的研究开发管理制度以及技术创新的风险投资制度等,从而保障技术创新的各项环节能够顺利进行,最终实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实现还应制定明确的奖励制度,并保证奖励制度的贯彻和落实,从而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实现是企业人员尤其是技术研发人员创造力的充分体现,缺少他们的创造力,技术创新是难以实现的,因此要想充分调动企业人员尤其是技术研发人员的创造力,需要制定公平合理的奖励制度,形成有助于实现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使企业人员尤其是技术研发人员能够真正从中获得鼓舞和奖励。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发展和进步,必须进行文化创新和技术创新,将两者进行结合。一方面,企业领导者应该重视企业文化创新工作,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文化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阻碍,为技术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企业领导应该正确认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科技创新一般来说投入较大,而且周期长,这就需要企业领导者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待科技研发问题,加强企业员工培训,同时引进外来优秀人员,提高科技研发人员的待遇,加大支持,为企业文化创新奠定基础。鉴于文化创新与技术创新中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本文研究这个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篇(8)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一直是各国政府和理论界关注的重点。特别是美国硅谷大量高新技术小公司的成功实践以及由此带来的高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更是引起了人们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强烈兴趣。也因“硅谷”成功企业集群的示范效应,企业集群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此同时,理论界提出企业集群的自主创新能力才是提升其竞争力的重要动力。科技型中小企业本身就具有天然的、不可替代的技术创新优势,从而可以带动整个企业集群的自主创新,以此成为国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主体,而且还成为推动产业升级、提高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基本力量。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概念及特征

1、概念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以高新技术及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转化和销售经营为主体业务的中小企业,但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具体界定,各个国家有很大区别。1999年5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出明确界定:一是企业已在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登记注册,具备企业法人资格,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职工人数原则上不超过500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二是企业应当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服务业务;企业负责人应当具有较强的创新意思、较高的市场开拓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企业每年用于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不低于销售额的3%,直接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应占职工总数的10%以上。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概括为:由有科技人员领办或创办,实行“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科技成果产业化以及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活动的企业。

2、特征

(1)从事的行业及领域的特殊性

科技型中小企业以高新技术及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己任。其技术领域主要有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生物工程、新能源、环保技术等。例如,中关村科技型企业产业结构的比重为:电子信息占63.3%;光机电一体化占12%;新材料、新能源及环境科学占10.6%;新药物、生命科学及生物工程占10.7%;其他3.4%。

(2)从业人员的特殊性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由科技人员自主创办或领办,并以科技人员为主体实行运作的。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超过30%,在一些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地区,科技人员超过50%。据对北京1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统计,从业人员21万人,其中科技人员13万,占61.5%。

(3)规模一般趋向小型化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从业人员少则几人或几十人就可以经营运作,但大多数在100人左右,规模较大的也在500人以下,这也使科技兴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具有相当的灵活性,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4)拥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科技型中小企业没有规模经济和资金雄厚的优势,较弱的自身实力和激烈竞争的市场决定了它们必须不断通过各种方式经行创新,并及时将这些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维持其生存和发展。事实证明,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机制和创新效率方面有着其他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因而已成为我国科研成果转换和科技创新实现的主要载体。

(5)特有的机制特征

在发展实践中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运行机制体系:创造物质财富、讲求精神文明的动力机制;坚持自主开发、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技术创新机制;政企分开、独立自主的决策机制;技工贸相结合、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机制;同效益效率挂钩、按贡献大小分配的分配制度;自我积累、自我约束的行为机制;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等。

二、企业集群理论发展概述及其积极作用

最初的产业集群经济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他以分工的角度给中小企业集群下的定义,即中小企业集群是由一群具有分工性质的中小企业为了完成某种产品的生产联合而形成的群体。马歇尔从“外部经济”的角度对中小企业集群问题进行了探讨,他通过对英国一些传统工业的企业集群现象的考察,发现了外部规模经济与企业集群之间的密切关系,得出企业集群是基于外部规模经济而形成的这一理论。区域经济学家韦伯把集聚因素引入中小企业集群的定义。他在《工业区位论》一书中把区位因素同为区域因素和集聚因素。在高级集聚阶段,各个企业通过相互联系的组织而形成的地方工业化就是企业集群。威廉姆森从生产组织形式的角度给中小企业集群做了如下定义:中小企业集群是基于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众多中小企业集合起来的组织,这种组织机构是介于纯市场和科层组织之间的中间性组织。它比市场稳定,比科层组织灵活。以波特为代表的战略管理学派对企业集群的研究和应用做出了很大贡献。他在《国家竞争优势》中对企业集群做了以下定义:即在某一特定区域下的一个特别领域,存在着一群相互关联的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按波特的观点,产业集群是产业发达国家的核心特征。它不仅包括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和其他实体,而且还经常向下延伸到销售渠道和客户,以及一些辅机构、职业培训机构,当然也包括政府及相关联机构提供的一些基础性设施。

我国企业集群的实践先于理论探讨。到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包括江浙、福建和广东)出现了大量的中小企业集群。针对这些企业集群现象,国内经济学者结合我国的实际,分别从区域经济发展、非正式制度、制度变迁、企业和企业家网络、企业创新、历史传统以及政府政策等视角切入,较为深入地进行了企业集群生成、发展和演变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其中,仇保兴对中小企业集群给出了较为全面和具体的定义:由一群彼此独立但相互之间又存在着专业化分工和协作这么一种特定关系的中小企业组成;这些中小企业在地域上的结合可以有效地获取外部资源、销售产品和劳务、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尽快积累,同时为了谋求企业间的关系能长期维持而及时解决成员间的不一致和环境的不确定性而相互适应;集群中存在企业间的互补与竞争关系;中小企业间以“信任和承诺”等人文因素来维持集群的运行,并使其在面对外来竞争者时,拥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世界各地方兴未艾,集群化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特征,集群化对中小企业发展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第一,众多企业集中于特定的区域使得企业之间实现了资源共享。企业集群内单个企业的资金、人才和技术等创新资源极为有限,难于取得技术突破,即使有所进展也往往在开拓市场方面受到自身能力和资源的限制。但从集群整体看,各个企业拥有的资源具有一定的互补性,通过创新网络形成专业分工,无异于将其他企业的技术专长嫁接到自己的核心能力上,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核心专长。

第二,聚集可以产生广泛的市场化,批量购买和销售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集群内各个企业基于相同的产业结合一起,促使他们以整个集群为单位对原材料供应商形成影响,同时也可以集中开发市场。

第三,信息的溢出可以聚集企业的生产效率高于单个的分散的企业,特别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知识在该地区的溢出。在集群中,用户、供应商、竞争对手和其他配套的相关企业相互靠近,很容易获得有关上游供应商、同行竞争对手、下游客户的相关信息,可以更好的洞察市场需求、产业发展趋势、新市场开拓情况以及技术演变和革新的信息等。

第四,集群内企业间合作竞争的协同性提高了企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企业集群强化了企业间的关联性,关联性的强化会产生二重放大效应,一方面会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另一方面也增强企业间的合作,使同行业之间形成是对手又是朋友的局面。

三、集聚化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特征分析

近年来,在中小企业集群中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很快,这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在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上呈现处独特的优势,为中小企业集群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独特的推动作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特征具体表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依靠相对规模小、专业化程度高和组织结构简单使研发及自主创新产品或技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较强的竞争力,以及它涉足的技术领域很广从而体现了创新的广泛性;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较快适应市场及用户需求变化,以较高的效率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研发,并提品或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发及自主创新往往更多地采取合作和模仿模式,具有较大的外生性;科技型中小企业十分重视研发及自主创新活动,以增强其竞争优势,本身既是研发及自主创新成果的创造者,又是需求者。那么,相对于单个科技型中小企业,集聚化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优势通常表现为以下方面。

第一,有利于形成区域创新网络。依靠单一企业难以形成强大的创新力量,而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中聚集着若干高技术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政府机构、中介服务组织等各种组织。这些组织彼此间相互依赖、相互合作、互通有无、同舟共济,就形成了一个跨组织合作创新网络。如硅谷的成功就是依赖于群内各种组织就技术创新活动展开相互学习与合作而形成的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区域技术创新网络。

第二,容易获得创新资源。如果企业能够比竞争对手较快地获得创新资源,就能够取得竞争优势。创新资源包括人才、资金、技术和信息等方面。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聚集了大量相互补充的各种人才,企业很容易就近找到所需人才,而不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群内企业间建立了长期信任和合作的关系,这种氛围也有利于企业间筹措资金。而且人员之间、组织之间的广泛经常的接触还有利于企业获得有关产品市场、销售渠道、技术活动等方面的信息。

第三,组织之间相互协作、共享成果。集群经济条件下企业技术创新通常不是由某一企业单打独斗来完成的,而是依靠多方参与、群体攻关、资源整合完成的。这不仅包括集群内的企业,也包括高校、科研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等非生产部门和单位。集群技术创新的动力来自集群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共同需要,创新成果受益于参与的各方,因而具有多赢共享性。因此,集群成员的利益趋于一致,使集群区的企业和各种非企业组织产生一种社区共荣意识。

第四,群内组织之间的竞合相携性。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在激烈的竞争面前,能否取得优势,避免淘汰出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能否正确处理竞争和合作的关系。竞争能够产生创新的动力,合作同样是创新不可缺少的因素,合作能力越强,创新的机会也就越多,创新成功的几率就越大。

四、集聚化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策略

1、政府加以正确引导和扶持,创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

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税收、金融等政策或法律,构造一个有效的持久的创新激励环境,矫正市场在企业创新过程中的缺陷,使创新者能更公平地享有创新收益;选择一些机制灵活、产品附加值高、有发展后劲的企业重点扶持,促使其成为有较强创新实力的企业。

2、建立完善的“产学研”相结合机制

美国硅谷信息产业集群就是以斯坦福大学为创新源,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得到斯坦福大学在技术人才上的支持,从而使硅谷成为美国经济最活跃、创新最积极的地区。为此,我国政府应鼓励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以各种形式直接参与集群创新活动,鼓励大学教师、研究生到公司兼职,有名的教授兼任公司顾问或者董事会成员,鼓励这些人才积极创业并予以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的支持和优惠。

3、完善集群内服务体系

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不是孤立地发展的,必须有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各种规范的咨询和中介服务机构、创业服务中心和教育培训体系。这些服务机构为群内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创造一个良好的服务体系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更具有迫切性和现实性。

4、完善融资手段,拓宽融资渠道

建立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使那些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产品经济附加值高且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的企业,可以以较低的筹资成本获取创新资金。在融资渠道上,还应积极拓展中小企业的融资形式,如提供融资租赁、放宽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条件促使其上市以及降低债券发行额度使一些优秀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发行企业债券。

5、加强集群内部与外部的联系

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不仅需要群内企业间就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发展进行相互沟通、交流和联系,而且还需要与集群外部的组织或群体加强联系,从而吸收外部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如果集群只在内部相互联系,由于这种经常的交往和合作,就会形成企业间的强联系,而这种强联系会形成“技术锁定”,阻碍技术创新,排斥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和开发。

【参考文献】

[1] 邵继勇:中小企业集群与经济发展[M].科学出版社,2007.

[2] 李亦亮:企业集群发展的框架分析[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3] 陈雪梅:中小企业集群的理论与实践[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4] 惠宁: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其新发展[J].管理世界,2005(11).

[5] 朱杏珍:论市场型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的构建[J].商业时代,2007(25).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篇(9)

首先,企业必须重视企业文化创新,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领导层应该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企业文化创新与发展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着直接的联系,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能够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因此,企业必须进行文化创新,为企业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促使员工更加积极努力工作,勇于创新,用文化创新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其次,中小企业文化创新应该立足于企业的发展情况,通过对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找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体现的精深,创造出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通过文化创新优化企业管理机构,增加企业的凝聚力,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一个优越的环境。最后,应该让中小企业的所有员工都能享受到企业文化的创新成果。领导人员应该积极主动地举办各种活动让企业的所有员工都了解到企业文化的创新成果,引导员工将企业文化落到实处,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并积极听取员工的意见,促使员工之间相互学习,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二)技术创新实现企业文化创新

首先,中小企业由于受到自身综合实力的限制,在技术创新时需要依靠外界的支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企业一般会与同行或者其他科研机构进行联合,这就需要企业在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也促使企业寻求外界帮助的同时强化企业实力,使员工勇于创新。使员工的工作态度和思想观念发生变化,促进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变革,推动企业发展与进步。其次,企业应该重视对员工的培养,重视人才的力量。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资金和发展机遇的限制,整体员工素质偏低,技术人员本来就很少,技术研究人员更加稀少。一般情况下企业为了获取短期的经济效益,对科技研发的投入较少,科技研发人员的待遇得不到保障,导致科技研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领导应该从长远的观点看待科技创新工作,提高科技研发人员的待遇,同时企业还可以从外界引进优秀的人才进行科技创新,在企业内部成立自己的科研队伍,形成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企业文化创新。最后,中小企业应建立健全的技术创新体系。中小企业应建立起足够支撑技术创新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为保证技术创新的顺利开展,建成稳固和完备的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通过创新企业领导制度、管理体系和组织结构等,建立起相应的技术创新实施规章、保证技术创新成果的专利制度、规范技术创新过程和技术创新主体行为的研究开发管理制度以及技术创新的风险投资制度等,从而保障技术创新的各项环节能够顺利进行,最终实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实现还应制定明确的奖励制度,并保证奖励制度的贯彻和落实,从而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实现是企业人员尤其是技术研发人员创造力的充分体现,缺少他们的创造力,技术创新是难以实现的,因此要想充分调动企业人员尤其是技术研发人员的创造力,需要制定公平合理的奖励制度,形成有助于实现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使企业人员尤其是技术研发人员能够真正从中获得鼓舞和奖励。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篇(10)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深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竞争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加强技术创新。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充满活力的一支重要力量,其技术创新的水平和效率,尤其是发挥专利制度在其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已成为企业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课题。

一、专利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专利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成果表现形式,已日益受到中小企业的重视。将技术创新与专利策略紧密地结合起来,以专利手段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加速企业新产品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运用专利武器,攻城掠地或积极防御,已成为很多中小企业广泛采用的手段之一。

专利制度对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企业技术创新注入新的动力。专利权作为一种法律制度,其法律目标是激励创新、维护公平竞争、促进科技进步等,只有取得专利保护,企业的技术优势才能很快转化为产品竞争优势、市场优势,进而才能获得丰厚的利润。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成果的保护,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持续开展注入了动力。

2.为企业降低技术创新成本。专利信息的充分利用,既可以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和侵犯他人专利,又可以了解和把握国内外最新技术创新水平和动向,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的创新起点和效率,有效缩短技术创新周期,大大节约技术创新成本。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充分利用专利文献提供的技术情报,可以缩短 60%的科研周期,节约 40%的科研经费。

3.可提升中小企业整体创新实力,增加与竞争对手的谈判筹码。专利权的获得,将使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在世界公认的创新体系中得以确认和保护,从而与竞争对手在专利交叉许可、专利实施、转让,以及资产重组、收购、兼并等活动中取得重要的话语权,并取得有关谈判的主动权。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专利管理的主要问题

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专利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有效的专利管理机构和管理办法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资金、人力资本的制约,通常没有设置专门的专利管理部门,而是由人事、技术或行政管理等部门的人员兼职,多数中小企业没有建立起专利管理制度;未与职工签订专利保护协议或条款;未将专利工作纳入职工的绩效考核指标之中。

2.不善于利用专利信息,不重视专利的价值评估

许多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缺乏对专利文献重要性的了解,也缺乏掌握专利信息的手段,从而易出现低水平重复研究或触发专利侵权或被侵权现象,降低了创新的效率和质量,严重削弱了企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联合攻关或合作开发等创新活动中,部分企业也会出现因为不注重对自己专利技术的合理评估和保护而造成企业无形资产的白白流失,甚至出现被合作方索取高额专利实施或使用费的现象。

3.企业专利使用效率低下

许多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虽然获得了一些专利成果,但是却缺乏对专利有效利用的意识和办法,造成专利使用效率低下,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重申请,轻实施。一些中小企业出于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需要或为了取得其它政策优惠而积极申请专利,一旦短期目标实现,专利的实施便遥遥无期,从而造成专利资源的浪费。

(2)视野狭窄,顾此失彼。一些中小企业缺乏国际视野,虽然专利实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只申请确了中国专利,而忽视了国外专利的申请,结果自己的专利在国外被侵权,却无法取得法律保护,造成专利效益流失,也造成国外市场的丧失。

(3)缺乏长远规划,造成专利权的丧失。一些中小企业由于缺乏长远专利战略或企业财力所限,因不愿交纳专利年费或转让不出去等原因,中途放弃了不该放弃的专利,从而造成了专利效益的流失。

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专利策略的运用

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风险相对较大,有效的专利策略是中小企业规避创新风险,获取技术创新价值的有效途径。 企业专利策略按企业市场竞争地位及主动性划分,可分为进攻型专利策略、防御型专利策略。对于具有较强技术创新实力,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通常采取进攻型专利策略;而技术创新实力较弱,在行业中不具有垄断优势的企业,通常采取防御型专利策略。

由于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专利申请量很少,在专利竞争中地位微弱。专利策略的运用总体上应以防御为主,以积蓄力量,改善竞争被动地位。工作的重心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如何防止侵犯他人专利权;二是如何防止自身专利权被侵犯。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中小企业应建立自己的专利管理体系,在日常经营中提高专利保护意识,综合运用适应中小企业特点的多种策略防止被侵权与侵权情况的发生。

1.联盟策略

我国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还存在技术创新力量薄弱,科技投入不足等问题。完全依靠企业自身的技术力量开发专利技术,往往有时力不从心。由于势单力薄,有的企业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原本属于自己的市场被别人利用专利或相关产品分割或抢占。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必须跳出固步自封的狭隘观念,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企业间联合或产学研合作,与拥有专利的同类企业以及大学和科研机构结成专利联盟,重视与大学、科研机构开展专利技术的有偿转让、互惠许可、交叉许可甚至联合办企业,从而通过强强联合,壮大自身实力,抢占市场先机,赢得竞争主动权。

2.市场导向策略

中小企业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把握技术创新的方向,始终坚持以市场导向的原则,从专利的实效性出发,在专利产品开发过程中始终把可制造性作为重点关注的问题,例如,考虑制造的可实现性(含毛坯选择、机械加工工艺、可装配性等);加工的经济性问题(成本与费用);开发周期与效率以及质量问题,在开发过程中,及时淘汰缺乏可制造性的设想或工艺,修正技术创新的方向,同时也缩短了开发周期,节省了开发成本。这种专利的市场化策略将有效地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效率,通过与市场的“无缝对接”,减少创新产品进入市场的壁垒,加快专利创新产品上市进程,从而为企业尽快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创造条件。

3.全过程管理策略

为保证专利市场化策略的成功实施,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应加强对专利的全过程管理,从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立项、产品开发到市场推广,建立基于专利目标管理的绩效考核平台,结合中小企业的业务运作体系,对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控制流程进行分解,优化专利开发和利用过程,从而提高专利管理的绩效水平。通过全过程的专利管理策略,把申请专利、利用专利和保护专利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并借助专利产权交易等策略实现企业资本扩张与市场垄断,将专利管理与利用转化为对中小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动力源泉。

4.引进策略

中小企业应适时根据企业技术开发的能力及经济性的原则,对超出企业自身技术创新水平,或出于专利战略储备的考虑,或为了加快市场开拓的步伐,对一些成熟的专利技术及时引进,化为己有,能够让企业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佳的效益。在专利引进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中小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实施的可能性,重点考虑能较好地适应小批量和多品种生产的专利技术。如果是出于专利战略储备的考虑,则应重点关注引进专利与企业技术创新方向的契合度,或防止竞争对手通过占有这些专利阻滞企业发展的可能性。

5.迂回策略

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许多技术领域已被竞争对手的基本专利占领或封锁,如果竞争对手的专利权十分牢固,且对本企业发展构成制约和威胁,则可以采用迂回策略,实行绕过障碍专利策略。主要的方法有开发不抵触的技术、使用替代技术,或积极开发专利技术,通过吸收、改进竞争对手的基本专利来取得技术创新,并对基本专利进行包围,限制竞争对手的发展,再利用交叉许可的规则,取得对基本专利的使用权。这样做可以避免相互间的侵权,从而减少竞争成本。日本就曾成功地运用了该策略,改进了不少美国专利,使其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并少走了很多弯路。

除了以上专利策略外,中小企业还可在研究开发工作开始前采取专利检索策略以提高创新效率;在竞争者对本企业构成威胁时,采取排除妨碍策略,利用竞争对手专利上的漏洞、缺陷或不符合专利条件的情况,申请对方专利撤销或无效,以达到以攻为守的目的;为阻止竞争对手申请、获得专利,可采取专利公开策略,公开一些技术信息来破坏专利申请的新颖性,以保护自身的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由于篇幅所限,不一一例举,中小企业可结合企业技术创新的不同阶段,针对性地采取适合自己的专利策略加以有效运用,以提高技术创新效率,保护技术创新成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应结合企业自身特点,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充分发挥专利制度在促进技术进步,保护创新成果方面的法律效力,采取以守为攻的专利策略有效地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和创新成果,并通过建立企业专利技术管理能力,建立技术壁垒,促进创新的持续性。相信中小企业在以技术创新为途径的新的竞争理念引导下,合理选择与自身企业相适应的专利策略,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一定能够伴随着胜利逐步成长壮大。

参考文献:

[1]冯晓青:企业知识产权战略[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2

[2]华鹰:企业专利战略研究[J].学术交流, 2001, (5)

上一篇: 九一八历史意义 下一篇: 多媒体专业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