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化论坛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教育文化论坛杂志 省级期刊

Tribune of Education Culture

  • 52-5031/G4 国内刊号
  • 1674-7615 国际刊号
  • 0.46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教育文化论坛是贵州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9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贵州大学主管的学术期刊。教育文化论坛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理论与学术、高等教育、教育史论、中小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扶贫、职业教育、编辑与出版、基础教育、高等教育_“学科与专业”专题、教育史论_“欧美教育”专题

教育文化论坛 2017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教育文化论坛杂志理论探索
新时期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思考1-5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应在充分吸收相关学科的内容上,逐步走出一条属于自身的发展路径。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手段方面,应注意吸收现实生活内容和历史资源,运用喜闻乐见的一些传播手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

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在高校人文教育中的地位6-10

摘要:由于受到影视与网络媒介、教育制度、就业危机、立志教育、人文教育课程设置中德育教育等方面的影响,当前中国高校学生普遍缺少对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的阅读。然而,高校对大学生的人文教育,离不开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灌输,而四大名著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人文教育汲取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通俗生动的文本。大学生在阅读四大名著的过程中,要赋予四大名著正确理想的树立、高尚人格的形成、不惧艰险精神的培育、高尚爱情精神的培育、团队合作作风的形成等时代精神。通过引导大学生阅读四大名著,将对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形成和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王阳明“知行合一”说对道德教育的启示意义11-16

摘要: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是针对明朝中期社会风气败坏,道德水准低下,特别是官员阶层贪污腐败,虚伪欺诈的情形而提出的,对当时不知而妄行与空想而不行两种不良倾向对症下药。其宗旨是针对道德实践中先知后行、知而不行的弊病而发的,其用意是在于强调道德的实践性。王阳明“知行合一”在道德教育的意义有两点:首先是人人心存善念,其内涵为澄清道德意念与纯化道德动机;其次是人人践行善行,其内涵为以“道德认知”引导“道德实践”和以“道德实践”扩充“道德认知”。

略论民国学人“书院精神”与“新式教育”融合思想17-22

摘要:民国学人主张融书院精神于新式教育之中,在中国教育转型过程中充分发挥传统因素的某些积极作用,以此来弥补学校教育之弊,实现学术风气自由、民族文化重建等价值诉求。新式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然而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在中国教育近代转型过程中,如何处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之间的关系,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因此,民国学人有关此方面的思想主张,至今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民国时期新疆民族教育述论23-29

摘要:自晚清起步的新疆民族教育,到民国时期得以曲折发展。尤其在1933-1944年间,新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无论在办学数量,还是各民族学生入学率等方面,伴随教育投入的阶段性增长,以及师资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改善,均得以提高。然而,民族教育受新疆特殊的地理、历史社会和政局等因素的影响,其发展充满了曲折、矛盾、冲突与调试,这折射出中国民族教育近代化的曲折面相,其中的经验与教训,亦值得后人深思。

构建中国·东盟旅游文化国际新闻传播话体系的意义与对策30-32

摘要:我国各大主流媒体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中,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向世界全方位地讲述中国故事,为“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交流搭建了有效传播平台。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纵深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尤其是东盟各国的旅游文化国际传播面临新的问题,进一步整合和优化中国·东盟旅游文化国际传播的内容和方式,创新传播话语体系,实现与东盟国家命运共同体形成的传播愿景,已显得尤为重要。

闽台现代职业教育深度合作机制探析33-36

摘要: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业已成为福建省政府层面的重大教育战略,列入十三五发展规划,闽台职业教育合作是福建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优势和利好。目前,要实现闽台现代职业教育深度合作,就必须创新两岸合作办学机制扩大闽台项目招生规模,积极推动闽台高校学历(职业证照)的互认,加大台湾师资的引进力度并联合创建闽台师资联合培养中心,打造闽台高校合作交流的常态品牌平台,以及台湾教育主管部门要研判职教院校闽合作的相关政策等方面加快建设长效机制。

新课改背景下基础教育课程内容调查研究37-41

摘要:课程内容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中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山西省大同、忻州、吕梁、运城四个地区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校本课程与课外校外活动课程开设次数从小学到高中逐级下降的趋势,现行教材与学生实际联系程度不高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从课程内容选择、组织与实施三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教育文化论坛杂志教师与学生
如何构建高效的教师培训体系42-45

摘要:基层教师的职后培训是基础教育事业良性发展的推动力。缺乏公平性的教师培训场域关系、形式单一的教师培训产品供给机制、反馈机制缺乏的单向信息传递机制直接导致我国教师培训实际培训质量差、培训效率低下,构建高效的教师培训体系迫在眉睫。增加农村教师参训名额,依据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进行受训教师、培训组织机构的选择,结合实际需求进行适当的权利分配、采用教师自主选学机制、充分利用市场竞争的激励作用丰富培训产品供给机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系统性的交互式教师培训信息化管理平台,转变观念,构建高效、科学的教师培训体系,为我国基础教育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教师培训价值的“失真”与回归——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师培训的思考46-49

摘要:当前教师培训以学科逻辑组建培训内容结构,忽视了培训对象真实需求,也脱离其知识背景,造成了教师培训的价值“失真”,影响了培训的有效性;回归教师培训的真正价值,必须遵循教师工作的逻辑结构,把他们工作中的“问题”作为培训的突破口,同时也作为培训内容,建立问题连续体课程模块,在动态生成的问题解决中渐次构建知识,并建立相应地“教育问题解决”的服务体系,保障问题链的有序衔接,推动培训对象专业素养提高。

文化视阈下的中小学减负失效问题研究50-53

摘要:中小学减负问题不仅是老问题,更是热点问题,虽然中小学减负口号喊得很响亮,政策条文也定得很多,但减负过程中依然有减负失效现象存在,具体表现为减负政策的失效、减负根源的失效。从文化的历时性分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对中小学减负失效问题均有较大影响。从文化的分类来讲,可从与既定人群相符的信念、价值和制度等无形文化着手对中小学减负失效问题进行探究,以此为中小学减负提供有效建议。

厦门市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运行现状的调查研究54-57

摘要:为探索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的运行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等方法对厦门市6家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的建设、管理以及运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在管理模式、开放时间、服务项目与场馆设置以及公益性建设方面有较大的差异性。其中在制度建设、场馆设置及开放项目及安全保障措施等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建议:加强政策支持与多方交流共建,实行多样化的管理模式及增加自身造血功能,增加人员编制,增加场地场馆的使用面积,增加安全保障措施等方式,完善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促进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作用。

教育文化论坛杂志比较教育
社会公正与教育公平之争——印度政府弱势群体保留政策研究58-63

摘要:表列种姓与表列部落是印度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他们长期深受各种压迫、排斥、歧视和迫害,成为印度政府重点保护和帮扶的对象。为解决弱势群体社会公正问题,印度政府专门为其制定了教育配额保留政策,希望通过教育配额保留政策补偿过去社会对弱势群体的不公;而印度弱势群体的复杂多样性使政府执行保留政策遇到很多阻力,这种区别对待政策引发其他高种姓民众和学生的不断抗议和反对,认为不顾学业成绩高低的录取政策带来了新的不公平,同时也固化了阶级分层。保留政策的推行使政府陷入了两难困境,争议不断、冲突不断。虽然,弱势群体通过政府的保留政策和自身的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但要有能力并平等地与其他社会阶层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英美高校创业教育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启示64-67

摘要:英美两国的高校创业教育起步较早,并且都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从政府及社会对创业教育的支持、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教育师资和创业教育组织机构等几方面对英美两国高校创业教育进行分析,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中加高等教育的比较和思考68-71

摘要:天才的培养,需要成长的土壤,教育文化的土壤关系着人才资源的强盛。在全球化激烈的竞争中,怎样利用自身优势,借鉴他国的成功经验,改善本国的教育体制和文化,把教育做成培养人才、培育创新意识、推动国家前进的强劲动力,是每一个中国人应该直面的问题。由于存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及教育理念,中国和加拿大在人才培养的思路、机制和方法上存在着许多差异,导致中、加人才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特点也各不相同。文章重点对中、加两国高等教育的文化差异、教育理念及教学模式三方面进行对比与思考,从而提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思路。

教育文化论坛杂志教学教改
文学史教学新探:“三位一体”教学法刍议72-75

摘要:文学史“三位一体”教学法包括讲、读、写:“讲”是勾勒史的轮廓、展示文学进程的主线,其功用在于开阔视野;“读”既是对史的深入体会与验证,同时也是审美能力的培养;“写”则是练习对文本说话,对视野和审美能力的落实。此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主体性,其核心是启发式教学与自主学习。

基于“双创”背景下民族地区高校文科专业实践教学研究76-82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为了顺应时展要求,不断释放中国民众的创造力,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新思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对高校文科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在“双创”背景下的民族地区高校文科也应该注重营造实践的教学环境,这既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对高校科研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保障,同时更为培养具有创造力和创新性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基础。文章主要以吉首大学大文科实训中心为例,探讨开展民族地区高校文科专业实践平台发展的主要内容、建设模式、主要运行机制以及实施的进程等。通过吉首大学的文科实践环境发展模式对整个民族地区的高校文科专业实践环境展开了思考。最终得出的结论是高校文科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作用和价值:有利于文科专业高等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有利于高校文科课程发展的教改创新。

能源系统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83-85

摘要:《能源系统工程》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笔者作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师,根据这几年本课程的教学实践,通过分析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由此对本课程的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一些改革的设想和措施,以期使《能源系统工程》课程能更适应教学的实际情况,更符合课程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更满足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