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化论坛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教育文化论坛杂志 省级期刊

Tribune of Education Culture

  • 52-5031/G4 国内刊号
  • 1674-7615 国际刊号
  • 0.46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教育文化论坛是贵州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9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贵州大学主管的学术期刊。教育文化论坛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理论与学术、高等教育、教育史论、中小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扶贫、职业教育、编辑与出版、基础教育、高等教育_“学科与专业”专题、教育史论_“欧美教育”专题

教育文化论坛 2011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教育文化论坛杂志各家论坛
人类教育文化的生成与发展前景1-7

摘要:文章从人与自然互动的场域这一侧面,探讨人类教育文化的生成与发展前景,认为:人与自然的矛盾运动是人类教育活动的基本动力。“自然·文化·人”多向互动与教育文化发展中的冲突,需要提升并充实“和谐教育”的理念,使科学与人文共融,进而走向实践智慧的人生之路,让知识与智慧相互嵌入,科学与艺术结成深层的伴侣。最终达到生命、人生和生态文明美的境界。

教育伦理学本土化重构试探:台湾观点8-15

摘要:本论文从台湾观点出发,尝试提出对教育伦理学本土化重构的可行方向,建构重心主要放在教师伦理方面,希望彰显中华文化、教育专业、教师人格三者的主体性。讨论先从基本问题的厘清着手,对教育伦理学的教育与伦理两大面向,以及西方知识与中土学问两层进路加以分判。其次即依西方进路勾勒教育伦理学的内容,从而提示朝本土化转向的话语之可能。最后则铺陈出三大主体性要求:以“中体西用”彰显中华文化的主体性、以“专业伦理”呈现教育专业的主体性、以“中隐之道”落实教师人格的主体性。传统教师原本地位崇高,一般人也懂得尊师重道;如今身处西式学校体制中,教师仅为科层组织的一员,仿佛无足轻重。本土化教育伦理希望激发教师自我觉醒,作出生涯存在抉择;以专长贯澈个人志业,同时以“中隐”对抗社会宰制。

教育文化论坛杂志理论探索
爱因斯坦教育思想与我国高考改革16-20

摘要:爱因斯坦的教育思想包含了教育目的观、教育内容观、教育与文化的关系观、教育与环境观、教师观、教育方法观、教育评价观等内容。在今天高考改革过程中,他的教育思想对我有重大启示价值,启迪着从高考改革的价值观、高考改革目标、高考改革的内容、高考改革的信息化、高考改革的理论研究等方面去研究如何进行改革。

胡适与罗尔纲之间的师徒教育21-28

摘要:罗尔编先生的一本《师门五年记》让我们看到这段师徒之间的生活、学习与一些心情的交流。这与中国传统书院下的师徒关系明显不同,而胡适讲究的就是科学精神来做学问,所以他的考证方法就是严格的“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他从罗尔钢的个性看到“不苟且”,也帮助罗尔纲引领到用不苟且的态度来做人与做学问。胡适与罗尔纲的师徒教育,丰富的不只是教育内容,更重要是教育精神的传承。本文注意到胡适与罗尔纲所建构的师徒教育模式.再对比西方与美国的师徒教育制座.以供荤幂塞老与讨论.

从“无善无恶”看心学与佛学交融的可能与限度29-33

摘要:王阳明的“无善无恶”之说在后世引起了极大争论,批评者讥其“源于佛老”。本文通过分析王阳明“无善无恶”学说的提出及其思想内涵,并与佛教特别是禅学的“无善无恶”说进行比较,指出王阳明之“无善无恶”论与佛学确有共通之处,二者均认同本体界无善无恶,现象界有善有恶,均强调形上虚寂本体与形下现实生命的贯通。然心学之“无善无恶”论的理论依据为儒学传统之体用论,与佛教之缘起论迥然有异。就阳明心学的思想实质来看,是援释入儒而以儒为宗,心学与佛学是在保持各自差异基础上的交融。

治理视角下高校住房制度改革的发展与举措34-38

摘要: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高校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方式、原则和形式,并将我国高校住房制度改革历程划分为提出、探索及建设、过渡、加速发展与转型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高校住房制度矛盾逐渐由计划与市场的制度冲突转变为管理与治理的冲突;改革的政策工具经历由行政指令到产权界定、货币工具到金融工具、信息管理工具到多维的治理工具的综合运用;我国高校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由住房商品化向追求住房及相关资源的合理利用为目标,以“善治”的原则为指导,开掘改革的多元动力,拓宽改革的多层模式,运用治理理念进行我国高校的住房制度改革工具的创新,推动改革的不断发展。

解决高校青年教职工住房途径的探析——后房改时代解决教工住房的出路39-42

摘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是学校未来的顶梁柱,他们是一批学历高、专业性强、思维活跃、敢于尝试、有上进心的有为青年,这支年轻的教师队伍对高校学科的发展、教学科研的不断向前推进具有潜在的、不可代替的作用,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青年教师来校工作基本上都到了婚育年龄,在高房价时代,解决好他们的住房问题非常重要。解决好教师住房问题,是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建设高水平、稳定的师资队伍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浅述了后房改时代(住房货币化时代),高等学校青年教师住房的困境,提出了解决高校青年教师住房的几种途径,希望其能对稳定高校教师队伍,增强学校的凝聚力,促进学校事业的不断发展起到了启示性的作用。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新时期大学生德育新探——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视角43-47

摘要:将中华民族之优秀传统文化纳入高校德育,可以提高德育质量,实现高校教育的人文本质回归。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对新形势下的高校德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应积极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体系,并融入高校德育教育系统,实现高校德育教育与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互动共赢。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研究48-52

摘要:教育的人文关怀,实际就是关注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情感。在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引导学生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完善自我人格,是培养21世纪人才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必由之路。

学校社会工作视野下的高校学生多元管理模式探讨53-55

摘要:针对高校传统学生管理模式的弊端,从学校社会工作角度出发,本文提出了创建新时期多元学生管理模式的新思路,剖析了四种不同类型的学生管理模式,并以构建高校贫困生扶助体系为例论述了其操作性和可行性。

论根亲文化的价值效应——以河南固始县为例56-59

摘要:“根亲文化”是由根亲而发生、发展的一种追族索缘、血脉相继的文化现象。固始和闽、台关系源远流长,是闽台与中原无法割舍的重要纽带。作好“固始寻根”这篇大文章,在固始建立闽台寻根基地,挖掘“固始寻根”的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价值效应,不仅对于信阳以及大别山老区建设和发展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对于加速中原地区改革开放的步伐,打造中原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实现两岸文化的融合与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从《溪蛮丛笑》看侗族文化与生态环境的适应历程60-65

摘要:长期以来,不少学者认为:是人类超额利用生物资源才诱发为今天的全局性生态危机。要彻底根治现代的生态灾变,必须彻底停止对相关地区的开发利用。当代生态灾变确实与人类社会的超额利用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关联性,但上述结论的表述失于笼统和含混。因为当代生态灾变的成因不是一个单纯的使用量问题。它还与利用方式、利用渠道和利用对象密切相关。而人类对所处生态系统的利用方式与内容恰好是相关民族文化规约下的产物。若不澄清民族文化与所处自然生态系统的耦合演替关系,单纯的降低使用量,同样无法收到救治生态灾变的实效。本文仅《溪蛮丛笑》所载侗族文化及生态的演替为例,揭示民族文化与相关自然生态系统间的错综复杂关系,希望从中找到救治生态灾变的最佳途径与方法。

京族文化传承的呼唤与京语教育的回应66-70

摘要:民族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民族语言的教育。京族文化传承的困境和任务呼唤京语教育的实施。作为回应,应在传承京族文化的目标下,发展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通识型和研究型并行的京语教育,培养更多能掌握京语的京族文化传承人。

日本汉字文化71-75

摘要:日本民族在吸收我国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国字和和制汉语,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成为表记日语的重要手段,与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连,反映了日本人的精神生活和民族性格,折射出日本汉字文化。

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融合路径——日本“学社融合”的经验与启示76-78

摘要:“学社融合”是日本在其终身学习发展过程中摸索出的一项切实可行的策略。本文通过总结其“学社融合”的实践经验,提出对我国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融合发展的帮助和启示。

贵州留学日本学生与贵州辛亥革命79-83

摘要:20世纪10年代留学日本的贵州学生直接将各种新学思想源源传入贵州,重视政治学理的阐述与政治体制的分析,触及民权、三权分立、共和制度、联邦体制等核心理念,推开了贵州新一轮新学传播热潮。贵州留学生大都在孙中山与梁启超间做出选择,受粱启超影响尤其显著。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两种观念,也由留学生传递回省,两种思想的碰撞从此在贵州拉开了序幕。留学日本的贵州学生为贵州辛亥革命提供了思想资源和干部准备。

教育文化论坛杂志学术争鸣
国内近年来关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研究的综述89-93

摘要:本文依据研究内容和取向的不同,从特定地域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总体状况、流动人口子女城市融入和身份认同情况、打工子弟学校的讨论、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权益和教育公平问题、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和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各种可行性政策等六个方面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关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研究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后研究应该着重发展的领域。

基于任务教学法的英语听力研究述评94-97

摘要:听力是一项基本的语言技能,在外语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英语听力教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本文基于现阶段英语听力教学现状的总结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任务教学法的功能介绍,特征分析,理论探索以及实际运用,对于中国听力教学研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探索,以期对中国英语听力教学,英语学习者提高听力水平以及二语习得能力有一定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