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管理杂志社
分享到:

高校教育管理杂志

《高校教育管理》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9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教师教育与人力资源管理、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研究、教学组织与教学改革等。
  •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江苏大学
  • 国际刊号:1673-8381
  • 国内刊号:32-1774/G4
  • 出版地方:江苏
  • 邮发代号:28-176
  • 创刊时间:1979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3.48
  • 综合影响因子:2.198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高校教育管理 2015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教育国际化要注重提高质量

摘要:我国教育国际化进程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阶段,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最为重要的是科学审视我国教育国际化现状。在推进国际化进程中要以更宽广的视野认识中国教育国际化问题,因此,中外合作办学要更加注重提高质量;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要迈出新步伐;我国高等教育自身的国际性要进一步提高。
1-4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简介

摘要:江苏大学京江学院(招生代码1845)是1999年成立的公有民办二级学院,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为由江苏大学和江苏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举办的独立学院。学院办学规模定为10 000人,全部为四年制本科层次。学院依托母体江苏大学,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现有41个专业及方向,涵盖理、工、文、经、管、医六大学科门类,各类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
2-2

新蓝海

摘要:在移动"互联网+"传统产业变革的时代,学术期刊迎来了开创未知创新领域的新蓝海,即以移动互联网新媒体为代表的APP平台传播。作为一本处在转型期中的传统学术期刊,本刊看到了移动互联网和传统互联网的区别,根据高等教育发展形式,紧紧抓住内容资源,
5-5

德国双元制大学创新驱动产学研合作之路——巴登-符腾堡州州立双元制大学总校长盖尔斯德费尔教授访谈录

摘要:巴登-符腾堡州州立双元制大学(DHBW)是德国著名的校企合作双元制大学。20世纪70年代德国双元制大学随着经济社会对高技术人才需求的增长应运而生,巴登-符腾堡州是欧洲最具创新活力的地区,在创新驱动产学研合作中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双元概念意味着大学受教育者兼具学校学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身份;在大学三年教育中,学校和企业密切协作,每三个月交替提供专业理论指导和企业培训实习。双元制教学模式造就了一批批具有宽厚知识基础和卓越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5-8

我国新一轮高校综合改革的发展趋势——基于国内五所高校综合改革方案的分析

摘要:新一轮高校综合改革较好地体现了高校自主办学的特点。文章通过对所选取五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综合改革方案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高校综合改革主要聚焦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人事制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科科研管理机制改革、资源配置改革等关键领域,并且各领域已经基本形成明确的改革方向和价值取向;同时各高校在改革策略上充分立足实际,这些为其他的高校开展综合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9-17

大学综合改革:内涵、特征及实践路径

摘要:大学综合改革内涵主要包括大学治理结构与体系的完善,资源配置体制机制的改革,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落实,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等要素,具有系统性和多元性、整体性和关联性、探索性和协同性、指向性和应用性、长期性和阶段性等特征。大学综合改革需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推进:以章程建设为基础,构建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以市场方式为手段,优化大学资源配置;以依法治教为关键,规范大学办学行为;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此外,文章还提出大学综合改革要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参与,并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18-23

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考试招生制度——基于《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反思

摘要:2014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具有许多亮点和突破点,但仍有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首先,不能仅以历史实践的总结、国际经验的借鉴和社会舆论的期许作为改革的依据,而要跳出传统改革的思维框框,对高考改革进行系统的战略设计;其次,应以对教育方针的准确理解为前提,以严谨、客观的科学研究为基础,以改革集权性的高考体制为突破口,以高校和考生双向多元的自主选择为目标,致力于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最后,应加快立法进程,强化社会监督,简政放权,标本兼治,逐步实现考试社会化、学校招生自主化、学生选择多样化,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考试招生制度。
24-2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考加分政策的内容分析

摘要:我国高考加分政策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高考加分政策实施主体和实施对象、实施目的、实施方式以及怎样保障高考加分的政策规范。以教育政策三要素为标准,高考加分政策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目标规范前后不一致、对加分许可权归属规范的不明确、对加分对象和加分分值规定得较模糊以及对加分政策的措施规范得不够合理。只有进一步明确我国高考加分政策的目标、加分许可权的归属以及使加分政策措施统一、配套,才能使我国高考加分政策的内容得到完善。
30-35

深化高校自主招生制度改革:逻辑、障碍与路径

摘要:历经十余年的实践检验,高校自主招生制度改革自全面开展试点以来政策效应已经逐步凸显,但既往改革仍未走出"唯分取人""一考定终身"的招考怪圈,招考中的科学性、公平性以及高校的自主性等仍饱受责难和诟病。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而思想观念的守旧与分化、行政权力的错位与缺位、既有制度的惯性与不完善性、招考成本的高投入与低效用等现象成为启动新一轮改革的障碍。为推进和健全高校自主招生制度,从目标愿景、行政环境、法律法规、高校建设、社会环境几个方面着手成为当务之急。
36-40

美国对中低收入家庭的大学生助学政策研究

摘要:目前美国高校学费及各种费用飞涨,导致中低收入的家庭已经难以支付学生上大学的费用,为此很多家庭要背负巨额的债务。而今天的美国经济与市场需求,要求人们不仅要具有高中文凭,还要有高等教育的经历。文章在回顾美国历史上针对高等教育所制定积极助学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近年来美国联邦政府在助学政策上的新举措,探讨美国目前如何解决中低收入家庭学生上大学难的出路问题。
41-45

美国法院在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中的作用

摘要:在美国,有大量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这一点就足以说明美国在国际上所取得的成就并非令人满意,甚至是相对落后的。研究认为,向低收入地区的教育提供适当的资源,向他们提供更多、更全面和他们所急需的帮助,对于贫困家庭出身的学生来说意义重大,对于他们接受未来学业上的挑战也极为重要。而在这其中,美国的法院能够为解决教育公平问题而发挥积极而有效的作用。
46-50

台湾地区私立高校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摘要:我国台湾地区私立高等教育发展起步并不算早,但无论是其外延发展还是内涵建设,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从考察调研的五所私立高校看,台湾地区私立高校改革发展的经验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非营利性办学、经费来源多元化、注重寻求办学特色、重视学术研究、重视师资力量建设、坚持市场导向办学。学习和借鉴台湾地区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经验,对推动当前大陆地区民办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51-56

澳门高等教育与城市之间的互动共生关系研究

摘要:澳门的高等教育与城市之间存在着同源共生、间歇共生以及多元共生的关系,这种共生关系是澳门高校与城市中的教会、政府、产业和社团在开埠时中世纪学院与城市基于宗教的结缘、过渡期间现代高等教育与城市勃兴以及回归后现代高等教育与城市共荣等不同时期的互动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57-62

大学跨学科研究团队机会主义的治理

摘要:协同创新强调的着力点就是开展跨学科研究。因此,大学跨学科研究团队参与协同创新具备先天优势。然而,在大学跨学科研究团队中,机会主义行为严重影响了团队稳定性和研究绩效,有必要针对团队机会主义的种种行为表现寻找其产生逻辑,通过协同创新实现团队机会主义治理。
63-66

高校虚拟跨学科组织:研究缘起、内涵及建构

摘要:高校虚拟跨学科组织是在网络信息技术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组织形式,它对破解高校实体跨学科组织系统结构中存在的合作成员选择与交流困境、集权过大、人员流动不畅及平台建设薄弱等诸多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能够在核心能力、虚拟团队、扁平化管理结构、开放边界吸收组织成员及网络技术平台建设方面凸显其组织结构优势。
67-73

高校教师专业认同的内部结构模型研究

摘要:文章选取12所外语类院校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等方法,在实证中检验和修正高校教师专业认同内部结构模型。研究结果显示:教师专业认同的五个次级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满意感、效能感、行为倾向)共同构成教师专业认同,通过各个次级认同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形成教师的专业认同。
74-83

基于“教育二重世界”的教师教育课程反思与建构

摘要:教育世界可以分为教育科学世界和教育生活世界,教师教育课程是构筑与完善"准教师"教育二重世界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唯科学主义的课程价值取向,窒息了教师教育世界的人文性;知识本位的课程内容取向,抹杀了教师教育世界的丰富性;功利主义的课程功能取向,遗忘了教师教育世界的意义性。基于教育二重世界重建的视角反思教师教育课程,主张在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视域融合的前提下,打通学科壁垒,开设经典导读类必修课程;整合学科课程,开设教育类综合课程;优化课程的价值序列,开设主题类活动课程,以期构建交叉、综合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84-88

对高等教育职业性的再认识

摘要:职业性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属性之一,是指高等教育以培养学生从事有关专业应用性、技术性和实际工作的能力为目标,推动知识向生产力转化的属性。高等教育职业性的内涵在不断丰富与更新之中。高等教育的职业性主要通过专业教育来实现,通过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想、掌握理论的框架来使得学生获得自我教育的能力;在帮助学生进入职业领域时,还须力求学生能对构成各种职业基础的一般的科学原理保持基本的认识与思考;职业领域的新主题也应及时体现在学校课程中并促使课程不断向更"职业"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高等教育才能真正彰显其"职业性"。
8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