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管理杂志社
分享到:

高校教育管理杂志

《高校教育管理》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9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教师教育与人力资源管理、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研究、教学组织与教学改革等。
  •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江苏大学
  • 国际刊号:1673-8381
  • 国内刊号:32-1774/G4
  • 出版地方:江苏
  • 邮发代号:28-176
  • 创刊时间:1979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3.48
  • 综合影响因子:2.198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高校教育管理 2015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高校教育管理杂志校长访谈

博雅教育与领导力培养——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院士访谈录

摘要:作者对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院士进行了专访,杨院士认为,博雅教育具有"博"、"雅"、"学生中心"、"鼓励质疑的小班教学"和"丰富的第二课堂"五个要素;在天赋特质的基础上,个体要有追求,要受到好的人生观教育,遇到好的老师,才能更好地成才和培育出领导力;一流大学的标准在于学校能够改变学生的人生,并且能够给予教师足够的自由空间;培育学生广阔国际视野,关键在于给予他们足够的国际化机会,培育学生厚重的传统文化底蕴和爱国心,应在教育中重视中国元素,基础在于构建亲人般的"校—生"关系。
1-5
高校教育管理杂志专家论坛

求真育人:大学不变的宗旨

摘要:"求真育人"是大学不变的宗旨。没有"求真育人",大学就没有存在的理由。正因为如此,自古以来,大学以知识的化身、正义的力量、精神的家园之神圣形象,令人向往也让人崇拜。然而,当大学的脚步由神坛踏入世俗社会,大学的神秘面纱就已经被悄悄地掀开。大学也从神圣的学术殿堂静静地步入大众生活世界。从此,大学不再神秘而神圣,大学正在被世俗生活功利化。大学也因此陷入迷茫彷徨之中,大学教育的"技艺层面"得到最大化的表达,而"价值层面"则越来越被遮蔽。但是,无论多么迷茫彷徨,大学都要正视自己并回答大学怎么了?大学将走向何方?只要坚守"求真育人"的宗旨,大学就能走出迷茫彷徨。
6-9
高校教育管理杂志协同创新

高等教育协同创新:理论建构与演进

摘要:协同创新理念的兴起与经济全球化、知识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企业组织应用比较广泛,逐渐扩散到其他机构,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基于协同学理论的协同创新理念,从创新的概念发展出发,应更加注重突破主体间的壁垒,在人才、资本、信息与技术上进行合作。而西方高等教育领域在应用协同创新理念方面,取得了很重要的成就,不管是在合作平台建构、组织结构设计、运行机制建立、经费资源提供方面,都存在着共同的因素,对于其他国家的协作创新发展提供了优秀的实践经验与借鉴模式。在我国推进协同创新的进程中,需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已开展的协同创新实践,在心理层面上去除约束,在制度设计上去除障碍,提供相应的政策保障,继续进行完善与改进。
16-21

论大学与企业协同创新中政府的作用——基于日本大学与企业创新体制的演变

摘要:随着大学与企业协同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凸现,理解如何使知识在创新过程中跨组织间有效流动至关重要。而企业和大学分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体系,这就迫切要求政府在促进企业和大学协同创新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对日本"知的集群"项目的个案分析,着重指出政府在其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并分析其如何使大学与企业在创新活动中达到优势互补、有效协同,具体总结为以下三点:协同创新平台的建立促成长期联盟和战略领域的集群协作等网状关系的形成;通过完善研究设施体系和提供优惠措施大大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来提高企业参与协同创新的积极性,协调、链接大学和企业在协同创新体系中的关系;利用政府政策的引导和财政投入来平衡好大学知识创造这一根本任务与大学科研成果的商业化取向间的关系,同时,也要充分给予企业表达技术需求的机会,承认其在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22-29
高校教育管理杂志大学文化建设

论自爱

摘要:从京师大学堂首任总监督张亨嘉的就职典礼对学生的训词"为国求学,努力自爱"的解读出发,对中国大学的办学宗旨与西方大学的差异,以及高等教育阶段学生学习与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差异作了分析。文章还从"为国"与"自爱"两个概念的关系出发阐明了教育的个性与社会性和人性与工具性之间的关系;从自珍、自主、自律、自知和自由五个层面对"自爱"做了详细阐释,说明"自爱"所追求的就是独立人格的自我实现。这也符合高等教育目标——追求马克思所说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30-46

素质教育20年发展成果回顾与前瞻

摘要:素质教育概念提出20年来,中国素质教育改革与发展历经实践的检验,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新时期,应全面梳理大学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推进大学教育综合改革。文章提出应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融合,促进教育与养成相结合等基本观点,同时指出构建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有效推进大学教育综合改革关键在于动员各方积极性,全员育人。
47-51
高校教育管理杂志慕课研究

美国高校MOOCs的特点、争议与思考

摘要:美国高校MOOCs建设在国际上居于领先地位。其特点主要表现如下:多元差异的教学思想、自由灵活的学习方式、全面深入的数据支持、人机交互的评价方式和校企合作的运营模式。美国高校MOOCs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在于:厘清认识,充分把握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积极应对,着力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与平台;着眼未来,积极构建教育信息化视域下的我国高等教育新形态。
52-57

德国高校MOOCs教育利弊得失的经验与启示

摘要:MOOCs可追溯至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德国的MOOCs课程体系建设主要从2011年开始发展。与MOOCs在美国的发展模式相比,MOOCs在德国的发展有其自身特点,主要是以招优宣传为目的的推广模式,多层次、多类型体系建设,前瞻务实的课程内容,但是也存在如学员参与、技术运营、高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期望从德国的经验与教训中得到一些启示。
58-63

从赋权理论看MOOCs教学的本质

摘要:从赋权理论的角度来看,MOOCs教学本质上是一种指向于学习者的“技术赋权”系统,其通过教学关系的“泛民主化”赋予学习者以学习主动权,通过教学内容的“反本质化”赋予学习者以知识建构权,通过教学过程的“去中心化”赋予学习者以过程参与权。在MOOCs教学所引领的“技术赋权”进程中,大学教学范式将发生从依附到主动的教学关系转型、从封闭到开放的教学内容转型、从垂直到扁平的教学过程转型。
64-68
高校教育管理杂志大学治理

美国加州大学治理结构管窥——基于《加州大学董事会章程与常规》文本解读

摘要:合理的治理结构是加州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通过解读《加州大学董事会章程与常规》可以发现,法人地位的确立是加州大学获得自主地位并同政府建立合理关系的前提;作为加州大学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在构成上呈现以外部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多元化特征,在权力运行上则实行集体决策模式;在整个大学权力运作上,反映着民主协商和权力制约的原则;同时,作为学术组织,加州大学在学术事务管理上凸显基层自治,并通过制度建设来保障学术自由,从而推动学术权利实现和学术发展。
69-72

契约视角下知识交易属性与大学组织特征的关系

摘要:大学组织通过知识契约安排将各利益相关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知识交易属性决定了知识契约形式,进而影响着各方行为。校方与各主体间的知识契约关系使大学组织具有控制松散性、二元权力结构、信任协作机制、组织边界模糊、协同创新等特征。大学的组织特征能够有效地抑制知识契约履约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双边机会主义、要挟和协调成本过高等问题,组织治理更加依赖于信任、声誉和文化等非正式制度。适用不同知识交易属性的网络治理机制为大学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73-79

教育评估中介管理机构探索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教育评估中介机构存在诸多管理弊端,在分析借鉴国外教育评估中介机构的运行模式及特点的基础上,以上海市为例,提出了设置教育评估中介管理机构的必要性,并建议教育评估中介管理机构应隶属于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定位为行业协会,形成教育部门指导、学校内部自评、社会第三方负责及国际权威评估机构参与的教育评估实践。
80-83
高校教育管理杂志探索争鸣

高等教育研究的学科文化哲思

摘要:学科文化是学科发展成熟的标志,借助学科文化相关理论,分别从知识、学者和学科三个方面考察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工作,既有检验其学科建设进展的功能,也有推动其学科健全发展的作用。通过完善高等教育学知识体系、建立其学者群体行动理性以及呼吁其"一级学科"行动情境,将有助于早日实现高等教育研究学科化。
84-89

关于“211工程”“985工程”存废之争的思考

摘要:通过对"211工程""985工程"存废之争的梳理可以发现,此次争论爆发的根源在于"211工程""985工程"的弊端日益凸显,即贫富分化、阶层固化、同质化等现象日趋严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深入发展与地方高校力量的不断增强,"211工程""985工程"存在的意义值得反思。后"211工程""985工程"时代,建设一流学科专业而非一流大学,引入动态竞争机制,推动绩效拨款模式改革,将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未来方向。
90-93
高校教育管理杂志职业教育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有利于提升职业教育层次

摘要:我国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转型,标志着中国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体系从此正式开始形成。目前职业教育主要集中在大、中专层面,层次结构上移势在必行。从职业教育层次结构的内生性看,低积淀的高职教育无法担当此任;从外生性看,地方本科高校有较为深厚的教育积淀和较为完整的层次结构体系,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与职业教育具有同质性。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与中、高职相衔接,无疑是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体系快速形成的最佳路径。
94-97

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地方政策比较分析与建议

摘要:由地方政策推动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路径正在形成并逐步清晰,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在逐渐消解。但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依然存在,尚有不少由路径依赖所导致的矛盾和不衔接。构建分类管理制度的目的是健全高等教育公共性的法治化保障机制,通过规则重构在结构上引导民办高校的多元化发展。
98-104
高校教育管理杂志教师教育

国家教师资格统一考试对职前教师教育的影响

摘要:从不同角度看,国家教师资格统一考试对我国职前教师教育有不同影响,这使我国教师质量前景不明。从考试必要性角度看,统考强化了教学职业的专业性;从考试内容角度看,统考有利于提高教师质量。而从考试对象、内容和结果角度看,统考有可能损害教师教育的独特性,导致其边缘化;从考试配套制度角度看,统考使教师教育面临解制主义风险。在此背景下,应在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与教师教育体系双向互动中建构教师质量:尝试给予部分师范院校和专业以一定的考试自主权;实行强制性教师教育;建立多层级的教师资格证书和考试系统。
105-109

大学教师流动与学术职业发展——基于对中世纪大学的考察

摘要:选取中世纪原型大学、衍生型大学诞生和发展过程作为教师流动的考察载体,在对流动频率、方向、影响因素等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发现,流动是学术职业生而具有的天然基因,大学教师流动在学术职业形成、学术规范建立、学术自由获得、学术职业吸引力提升等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同时,大学发展具有惊人的历史一致性,中世纪大学教师流动的基本特征延续至今,有关大学教师流动的相关政策举措不应回避对于教师流动的历史过程分析。
1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