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3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高等教育经济与政策、高等教育管理、学科与专业建设、院校发展研究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中国高教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全国重点大学理工科教改协作组
  • 国际刊号:1001-4233
  • 国内刊号:42-1026/G4
  • 出版地方:湖北
  • 邮发代号:38-106
  • 创刊时间:1983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8.51
  • 综合影响因子:4.364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5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院士论坛

我国工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机制与路径探讨——中国工程院杨华勇院士访谈录

摘要:访谈人物简介杨华勇,机械工程学科流体传动与控制领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任浙江大学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1-5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工程教育前沿

深入推进科教结合协同育人

摘要:2012年8月,教育部联合中国科学院启动实施"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大力推进科技与教育协同育人,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科研与人才培养结合,努力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本文重点阐述了"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的实施进展与成效,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6-9

工程教育认证与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

摘要:工程教育认证的产生和发展与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对这种联系的分析研究对加强和促进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和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别从工程教育认证与教育教学理念改变、工程人才培养标准化、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制订、工程专业培养标准、工程教育质量持续改进、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以及工科教师队伍建设等七个方面讨论工程教育认证与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之间的关系,以为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尤其是为后者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
10-19

借鉴法国模式,开拓工科基础课教学新思路

摘要: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的迈进急需高等工科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学院借鉴法国工程师精英教育体系与教育模式,创立了独特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本文以该学院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为例,阐述这种创新性的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在合格工程人才培养中的独特性和可行性,为我国高等工科教育基础课程教学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提供新的改革思路。
20-28

工程教育必须重视基础性协同创新能力建设——基于高校实施“基础研究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的实践分析

摘要:高校作为创新能力建设的主力军之一,需要采取措施,实施人才战略,统筹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等环节,更加主动有效地服务于经济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升级。本文通过高校实施"基础研究青年人才支持计划"的实践分析,对该计划出台的背景、计划内容,支持对象以及实施的初步成效进行了梳理,探讨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有针对性地创新选拔评价制度,营造宽松的研究氛围,支持基础研究,搭建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
29-33

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国家首批14家协同创新中心案例综述

摘要:协同创新中心组建的根本在于体制机制改革,而改革的主旨在于激发创新活力。紧紧围绕各校学科、人才、平台优势与合作基础,首批14家协同创新中心整体面貌各具特色;同时,在体制机制创新和协同方向的选择上具有一致性,改革措施基本上是原有工作基础的凝练和提升。从整体上看,人才培养职能在协同创新中的地位没有充分体现出来,面向行业产业和面向区域两类中心的企业参与特征相对明显。协同创新中心从根本上体现"汇聚资源,激发活力"旨趣,体现"开放式创新"的内在诉求,目的是实现创新过程的"大开大合"模式。
34-38

思政理论课融入创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

摘要:思政课程融入创业人才培养,可以解决创业教育的学科渗透、教育普及性和实践性问题,而对思政课程而言,两者的结合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科学性和实效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具体改革思路应当包括教学内容侧重点的调整、教学方法的创新及教学评价机制的重建等三大部分。
44-47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专题研究

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特征探究——基于分类的视角

摘要:本文基于学科专业领域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分类理论与实践,借鉴其分类理念与方法,针对我国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实践及理论研究中的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专业学位人才培养项目分类标准和类型,以期揭示不同类型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本质特征,完善对专业学位的理性认识,从而推动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的分类指导与创新。
56-61

论高等教育的适切性——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分歧与融合研究

摘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争涉及高等教育的适切性问题。通识教育重视内在适切性,强调高等教育要切合学生的内在需要,培养人的理智和理性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首要目的。专业教育重视外在适切性,强调高等教育要切合社会需求,培养职业能力和谋生技能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对立实质上反映了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内在紧张。理性主义者主张,反思性知识构成的理性空间是自足的,人的行动只有在与理性空间的关联中才能得到理解;经验主义则认为,社会实践是在先的,人的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有可能形成和被理解。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争的根本出路在于:超越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知识和行动两分思维方式,将理性行动者作为解决问题的基础,从而开创一条通过专业教育实现通识教育目的之路径。
62-69

工科学生学习投入的国际比较研究——以A大学为例

摘要:本研究在CCSS调查的基础上,根据NSSE最新的十项标准分析框架——高阶学习、反思与整合学习、学习策略、数量推理、合作性学习、与多元人群的讨论、生师互动、有效教学实践、互动质量、支持性环境,对A大学工科学生的学习投入进行研究,并和美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学生数据常模进行对比,力图分析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中学生投入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为基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提供更深入和细致的分析视角,从学生学习的角度为我国工程教育未来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70-76

工程师学习需求特征及其对继续工程教育的影响

摘要:本文利用对北京、西安、成都等六个城市电力行业的3家国有企业、2家科研机构、2家外商独资和1家中外合资企业的近千名工程师的调查数据,用定量分析方法和工具分析了不同性别、年龄、职称、教育背景的工程师群体学习需求的差异性,并运用需求层次等相关理论进一步分析了工程师的学习需求特征以及继续工程教育与工程师职业发展之间的相关性,期望为高等院校、企业、以及培训机构更好地满足工程师的学习需求、完善客户服务提供实证依据并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77-82

引领高等教育与教师发展——国际教育发展联盟的发展与启示

摘要:国际教育发展联盟是一个以引领世界高等教育与教师专业化发展为使命的专业协会,经历20年的发展历程,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组织。本文通过对国际教育发展联盟的组织定位与发展目标,所具有的国际性、公益性和专业性的组织特征、组织运作方式与活动内容等的梳理和评析,探究我国高校教师发展专门机构建设中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思路。
83-88

积极情绪对工程学生创新能力影响研究

摘要:创新能力是优秀工程学生的基本素质,是其成为卓越工程师的重要基础,而情绪对创新能力有显著影响。本文运用理论分析与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探讨了工程学生创新能力构成要素及积极情绪对其影响作用。结果显示:工程学生创新能力=创新知识+创新思维+创新人格;积极情绪对工程学生创新能力有正向影响和预测作用。建议高校工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要秉承"创新"的理念,运用"积极情绪"的力量,构建基于积极情绪的工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从心理学的角度为工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有价值的分析与研究。
94-99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高等教育管理

工科毕业生去哪里了?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提升和我国产业的转型,关于"逃离工科"的报道日益多了起来。本文通过一项全国调查数据,对工科毕业生是否从事工程技术职业进行了实证分析,弥补了国内相关研究的缺乏。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总体而言,我国的确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工科专业人才外流的现象。但是欣慰的是这种现象并没有愈演愈烈,相反有显著更多的年轻的工科毕业生选择了从事工程技术领域的工作。实证结果还显示平均工资最高的金融行业的确在吸引工科毕业生"逃离工科",但是那些平均工资很高的工程技术相关行业同样在吸引工科毕业生的加盟。鉴于上述实证发现,本研究认为防止工科专业人才的外流,最重要的不是打压其他行业的工资,而是大力发展工程技术相关的行业,用事业吸引年轻才俊的加入。
100-104

“本科生学习与发展调查”的系统开发及其组织实施——基于华中科技大学的实践

摘要:基于汀托的院校行动模型以及中外高校的相关实践,华中科技大学院校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本校相关单位自主开发了本科生学习与发展调查问卷与网上问卷填报系统,并于2014年5月对全校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作为我国高校自主研发学生学习效果测评工具与大规模在线施测的初步尝试,是院校研究本土化实践的积极探索,其过程与结果既可为本校的本科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也可为其他高校提供借鉴。
105-109

“三维一体”高校本科教学内部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如何保障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成为大家广泛关注的议题。本文基于全面质量管理和教学发展观核心理念,在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日常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原则的指导下,从人才培养关键环节、质量受评对象、质量评价主体三个维度出发,试图构建"三维一体"高校本科教学内部质量监控体系,并以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质量信息反馈、教学质量改进三大体系保障机制运行。
115-120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外国高等教育研究

如何迎接专业认证——对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认证历程的考察

摘要:随着我国中入《华盛顿协议》,我们工程教育认证对工程教育质量保证的实际有效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囿于诸多因素的制约,专业认证在促进专业建设和改进方面的效果尚不明显,甚至出现了"要求的高标准——实际的低水平——结果的高通过率"的尴尬局面。高校及其专业如何顺势而为,把认证与专业建设和改进有机结合,从而达到保证教育质量的目的?通过对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应对ABET的三次认证历程的考察发现:坚持规划在本科教育中的统领作用,将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全过程,注重项目驱动的课程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外部评估的数据为专业建设所用,等等,是伍斯特带给我们的启示。
121-127

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资本化机制探析——以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为例

摘要:研究以全过程知识管理为视角,深入剖析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的知识资本转化实践,探索基于利益相关者协同网络进行全周期知识产品深加工实现价值增值的"KAUST模式"。构建以"智力资本——知识管理——政策环境——价值创造"为基础的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资本化过程模型以及揭示知识成果价值增值的"黑箱"机制,以期为提升我国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促进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新的思路。
128-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