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探讨3篇

时间:2022-12-23 17:51:55

摘要:教师开展专题阅读教学,促进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以动态化过程为评价着力点,优化整本书阅读评价,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因此,教师要不断优化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高中语文教学探讨3篇

高中语文教学探讨篇1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契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能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促成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通过不同方法提高阅读水平,形成对中华文化的深刻认识,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乡土中国》是介绍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的经典著作,本文就这本书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展开探讨。

一、《乡土中国》简介

《乡土中国》是由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创作的一部社会学著作,主要研究中国的乡土社会。全书分十四章,包含乡土社会的人文信息、社会结构、权力分配、道德体系、礼法、血缘地缘等内容。费孝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中国基层社会的特征,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样态,探讨了差序格局、家族等内容。全书从中国农村社区、文化、家族制度、道德、权力、社会变迁等诸多方面进行剖析,还原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和本质。

二、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意义

(一)突破单篇选文的困境

高中语文教材普遍择取单篇短章作为教学素材,虽然方便教学,但难以激发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兴趣[1]。教师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突破传统语文阅读单篇选文的困境,选择学生易于阅读的著作,彰显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理念,指导学生合理分配时间,提高整本书阅读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阅读素养、学习任务群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关注点,教师指导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言语经验,强化对语言规律的把握,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根据真实语言环境展开阅读交流,能够夯实语言基础,提升语言应用能力。

(三)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整本书阅读教学营造出浓厚的阅读氛围,使学生能科学利用课内外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的阅读方式相应地发生了改变,呈现出碎片化、功利化、娱乐化的特点,这非常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而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在班级范围内组织不同形式的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阅读体会,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整本书阅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而且可以从多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教师向学生推荐的书籍大多为文化典籍,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今后发展能产生积极的影响。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提高阅读水平。

三、《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一)以任务单搭建阅读学习支架,提高阅读效率

任务单是指明阅读任务而带有指令性的文本内容,可以使学生达成每一阶段的阅读和学习目标。学习支架指教师帮助学生搭建起的学习框架,可以让学生掌握、建构、内化阅读技能,使之对阅读进行合理调节。高中语文教师应以任务单为抓手,为学生搭建阅读学习支架,提高其整本书阅读效率[2]。《乡土中国》是一本经典的学术著作,作者费孝通学贯中西,扎根中国乡土十几载,经过大量社会实践与调研,用社会学的方法撰写出了十四篇论文,深入分析乡土社会。笔者在教学时设计了以下任务单:(1)写作背景分析:根据作者简介及序言,分析整本书的写作背景。(2)写作目的研究:分析费孝通在序言中的所讲内容,思考其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特点的意义目的。(3)主要内容介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章进行介绍。将这三个阅读任务作为学习支架,能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师还可以在整本书阅读教学时设计速读、批读、重读任务单,由浅入深地推进《乡土中国》的整本书阅读。

(二)以小组合作创设阅读共同体,优化阅读氛围

高中语文教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创设阅读共同体,实现有效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优化阅读氛围。合作学习能激发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教师以小组合作创设阅读共同体,能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入阅读,在合作中运用现有知识经验,解决整本书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促进学生个人能力提升[3]。教师可以根据《乡土中国》整本书结构设计小组合作任务,创设整本书阅读共同体,以促进小组成员积极配合,踊跃参与,发挥个人才能完成合作任务,营造热烈的阅读氛围。笔者在每个小组中分配学习能力优秀且阅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担任“讲述者”,其他学生担任“朗读者”,并将小组人数控制在六人以内,确定“讲述者”担任小组长,制定整本书阅读合作学习规章制度,构建团结协作的阅读共同体,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促进各个小组的学生在共同体中合作交流,共同进步。笔者在整本书的各个阅读阶段设置“精读、细读、略读、批注读”等任务,为学生的小组合作阅读提供依据,让“讲述者”和“朗读者”相互配合,利用所学语文知识分析费孝通从多个方面分析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和特点,优化阅读氛围。《乡土本色》一章是全书的总论,笔者在设置任务时,围绕本章设置了不同的问题,引发小组内的热烈探讨,并为学生提供了整本书阅读交流成果展示平台,创办“《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沙龙”。笔者在阅读沙龙中起引导作用,让学生分析整本书的“乡土性”元素,使学生了解“乡下人离不了泥土、不流动性、熟人社会”是中国农村社会的基本特点,《乡土中国》的第一章是基础,后面的内容都源于这一章的“乡土性”。

(三)以专题阅读促进思辨性阅读表达,提升阅读素养

专题阅读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强调拓展学习资源,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素养。教师要以专题阅读促进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表达,在专题活动中培养学生筛选资料、整合信息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题阅读与整本书阅读相辅相成,《乡土中国》中可供教师设计专题阅读的论文有《无为政治》《长老统治》和《名实的分离》等,这几篇论文讲述了四种权力,笔者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设计了“权力”专题阅读活动,让学生分析乡土中国的权力结构,鼓励学生进行思辨性表达。费孝通认为社会权力主要分为以下四种形式:1.横暴权力。在社会冲突中发生。2.同意权力。在社会合作中发生。3.长老权力。在社会继替中发生。4.时势权力。在社会变迁中发生。以上四种权力可以作为专题阅读的四个方面,激发学生思辨性阅读表达的兴趣。笔者指导学生确定选题,从三篇论文中选定研究点,收集相关资料,筛选有关权力的信息,感知费孝通在文本中融入的个人思想。笔者在专题阅读中为学生设置了研读任务,通过研究型阅读、写作、交流活动,让学生分析乡土中国的权力结构,并分别加以阐述,培养其优秀的学术意识,进一步促进其思辨性阅读表达能力的提升。在专题阅读下,学生能拥有思辨性阅读表达的机会,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整本书阅读中,了解费孝通关于四种权力的看法,进而成长为具有思辨意识和阅读表达能力的学术研究者。

(四)以动态化过程为评价着力点,培养阅读习惯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整本书阅读效果所作出的价值判断。坚持以动态化过程为评价着力点,探索科学的评价方法,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应当以培养阅读习惯为目的,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重视阅读结果,利用动态评价方法,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调整自我阅读行为,助力其形成良好阅读习惯[4]。在《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笔者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情感体验等,对十四篇论文阅读情况进行点评,运用动态化过程评价剖析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对学生提出全新的阅读要求,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差序格局》阅读评价为例,笔者从家、国、天下三者的伦常关系入手,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判断学生的阅读进度和效果。笔者引导学生分析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决定的次序关系,让学生探讨家、国、天下三者的伦常关系在社会学上的意义,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其找出需要了解的内容,根据学生获取信息的流畅度,判断阅读质量。此外,笔者还设计了一系列动态化过程评价指标:流畅地阅读《差序格局》;对比分析西洋社会有如捆柴的“团体格局”和中国独特的“差序格局”,提出自己的观点;分析所读内容在书中与其它部分之间的关系;将自己对“差序格局”的看法表达出来;明辨善恶是非。整本书阅读动态化评价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着力点,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成果,指导学生优化整本书阅读计划,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结语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突破了传统阅读教学单篇选文的局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在班级范围内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运用任务单搭建学习支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创设阅读共同体,能提高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效率,优化阅读氛围。教师开展专题阅读教学,促进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以动态化过程为评价着力点,优化整本书阅读评价,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因此,教师要不断优化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赵碧宇 单位:杭州天目外国语学校

高中语文教学探讨篇2

一、群文阅读教学对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

所谓的群文阅读,就是指在课堂上,采用“1+X”的模式,以一篇文章为基点,同时选取与之有某些关联的文章,作比较阅读,或选取几篇相关的文章,进行横向的拓展。如此,既可以突破传统单篇阅读的就局限,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也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锻炼。同时,群文阅读的方式更能凸现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走进文本、探究文本、深入解读文本,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品读鉴赏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关注度和社会责任感。二、核心素养视角下语文群文阅读的相关教学策略1.以教材为主线,其余为辅助补充群文阅读改变了以往的单篇教学模式,让学生能接触到更多的文学作品,但也正因为如此,教学中容易发生教学重点不突出,多个篇目平均用力甚至是重心偏移的情况。笔者以为,在开展群文阅读之前,教师必须先作充分的准备,对所学篇目的主次之分了然于心,否则,就常常会因抓不到重点而泛泛而谈,导致教学难以深入,学生的思考难以深入,其所形成的也仅仅是表面的繁荣,而于学生知识能力的提升、思维的训练而言恐怕并无多大益处。因此,虽为群文阅读教学,但一定要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群文阅读教学的展开,不是撇开教材另起炉灶,而是在全面把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教材,以教材为主线、为依托,深挖细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品鉴能力,以其他篇目为辅助,起到补充、深化、拓展的作用。如文言篇目,它在教学中占了很大比重,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为文言文中常包含很多典故,字词的用法、文章的章法、内容也常常会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所以很适合用于展开群文阅读教学,但我们始终要以教材上的文言篇目为主体。这首先是因为教材所具有的典范性,其次,语言的建构与知识水平的提升始终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和重点。以经典的教材篇目为学习之本,无疑会让学生找到更准确的模范和方向,再辅之以其他篇目展开群文阅读,对学生语言构建及知识应用水平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

二、合理选择阅读内容,形成有机关联

在实践中,教师要深入研究和分析教材的内容,从教与学的角度出发,寻找适合的,与课内文本形成有机关联的阅读材料,并将其应用到课堂上,从而使阅读活动更好地进行。在选择群文阅读的篇目时,教师可从写作背景、文章内容、写作手法、文章体裁等多个方面入手,筛选出可供群文阅读的对象。通过阅读相同或相似主题下的几个篇章,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写作风格以及文章的思想内容、作者在文中所体现的精神内涵。同时,用相同或相似主题的文学作品来进行群文阅读教学,不仅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也能让学生更容易展开对作品的比较和品鉴,因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审美鉴赏能力。例如,在学习《祝福》的过程中,作者以祥林嫂的悲剧生活为例,反映了中国的社会问题与矛盾。教师们可以补充鲁迅的相关作品,如《<呐喊>自序》、《阿Q正传》等或同样表现旧社会备受侮辱和压迫的底层民众的作品,或展现鲁迅先生创作动机的文章,来辅助学生理解祥林嫂的形象特点、社会意义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而在诗歌鉴赏教学中,将一组在思想感情,或表现手法,或形象特征方面产生关联的作品放在一起展开群文阅读教学,也常常能收到不错的效果。例如学习杜甫的《登高》,可以将杜甫的《望岳》、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放在一起,让学生了解登高望远之时古人常常表达的感情有哪些。在学习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也可将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李白的《子夜秋歌》、曹操的《短歌行》等放一起作群文阅读,让学生深入了解“月”这一意象所带来的意境美、情感美和哲思之美。群文阅读方法的运用,既加深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也能有效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品鉴能力。

三.多种教学方式并举,提升学生思维水平

1.分层教学的运用分层教学不仅可以使教师制订出更具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而且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群文阅读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这也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设置不同层级的同学,以满足不同同学的学习需求。对于水平较低的同学,可以着眼于字词、文意的理解,帮助他们降低学习的门槛,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则可以进行适当的拔高训练,在解决了基本的问题的前提下,着重于阅读、品鉴、表达能力的提升。比如在对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纪念》展开群文阅读时,基础较差的同学应侧重引导他们去掌握字词,理解文中富有深意的句子。而学有余力的同学则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去比较两篇文章在内容、写法上的异同。以分层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群文阅读,让基础差的同学不至于撑得太饱、消化不良,学有余力的同学也不会饿着,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有所得益。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群文阅读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既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因此,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发展和改进这种教学方式,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展开群文阅读,多措并举,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作者:蔡曲凤

高中语文教学探讨篇3

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过程中,对学习和生活都形成了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语文教师要加强课堂内外的阅读指导,探索正确认识世界的方法,培养想象力,学生也对这样的教学方式充满了期待。它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达到课堂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在课外学习中也能受益,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高阅读指导的效果,实现课内外阅读整合学习目的的教育目的。

一、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目前,高中语文阅读辅导工作普遍低效,教师与学生没有引起足够的周重视,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是:

1、课堂阅读不能反映学生的主观感受

因为上课时间的限制,许多语文教师都采用教化指导法,在分析教材时,会把对报告的独家解读或参考指南中给出的“标准答案”传递给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通过自己的思考就轻松的得到了标准答案,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丧失了个人理解,整体的阅读指导效率不高。

2、课外阅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高中学生的学习任务和时间限制很大,教师的指导压力也很大,所以他们投入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课堂辅导。这样的话,高中学生课后很少进行有效的阅读。最主要的原因是,高中生一方面缺少时间,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指导,整体的阅读指导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二、有效教学视角下高中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教学策略

1、以学生为本的概念优化课堂阅读教学

阅读的过程实质上是体验与感知的过程。每一个人的生活经历、认知水平、理解能力都不相同,因此阅读报道所获得的见解也不同。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抛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以促进学生个体发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比如,教师可以采用集体指导法。它可以有效地强调学生的主导地位,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的指导对提高阅读理解指导的效率十分重要。比如,在分析《纪念刘和珍君》一文时,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①报道开头写著「中华民国」,是什麽意思?同学们对中华民国的历史有什么理解,思考并讨论。②作者在文章中说:“我已经觉得是有必要写些东西了。”怎么理解这个句子的“是”?③刘和珍君是一个怎样的年轻人,您想对他说什么?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后,教师可以将整个班分成几个小组,每组的学生都会讨论这些问题,教师在分组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一些问题,比如组员的构成要平均化,分组要合理有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想不断碰撞,在互相讨论中进行阅读,扩大了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2、加强课外阅读教学的基础性和实效性

课本知识有限,难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语文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做好阅读指导,而且要注意并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第一,语文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的阅读能力、兴趣、学习压力、认知水平等因素、身体发展规律,从而为学生提供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从作者个人的教育经历来看,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学生喜欢历史,教师可向学生推荐一些历史经典书籍,如有喜欢散文的学生,教师可向学生推荐散文类书籍,教学应该以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主导,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从兴趣入手,通过兴趣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其次,教师在课外、阅读前、阅读书本或网络目录下的心理地图作调查,学生要对对这本书的内容有总体了解,以便在开始阅读的时候有一个大致的方向,使文章内容更容易理解,使阅读变得更加高效。教学生课程外的读书方法有必要详细而恰当。这能节省阅读时间,提高阅读质量和效率。

3、丰富课内外阅读衔接的途径

首先,阅读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容积十分大的事情,任何人都不可能将全世界的读物都阅读完。在高中的学习阶段,为了将课内外的阅读进行一个很好地衔接,教師有必要丰富课内外阅读衔接的途径,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量。首先,教师应要求学生每天都要进行相关的文章阅读。比如,利用课前的三分钟让学生阅读一篇短文、一则成语故事,从而将学生的兴趣充分被激发出来。有时三分钟的阅读时间对于一篇完整的文章来说有些少,那具有悬念的故事情节或是结局,教师就可以将其留在下一个三分钟进行,这样学生的好奇心才会一直保留下去,学生对于阅读的好感也会大大增加。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将教学时间进行分类,专门留出一节课进行阅读。这样的阅读课程不仅会让学生系统地学习有关阅读的知识,比如阅读方法、阅读技巧等,还能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被激发出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创作的激情。对于欣赏类的阅读材料来说,教师可以挑选课外活动的时间进行。在文学领域中,经常会有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于这类文章,要学会对其进行赏析,感受作者的写作技巧,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掌握相关的写作方法,从而让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得到增强。总之,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高效的阅读指导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实现阅读教学的最佳效果,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阅读理解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应加强课堂阅读反映、课外阅读指导、文化经典的探究,将课外阅读与课堂阅读进行有效整合,有效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整体语文素养。

作者:姚龙雪

上一篇: 语文教学改革论文3篇 下一篇: 哲学思维论文3篇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