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思维论文3篇

时间:2022-12-26 09:33:06

摘要:面对海量的数字信息,泛滥的是情绪,稀缺的是真相;多的是浮躁,少的是思考。超越了传统编辑的范畴,数字编辑体现了交叉学科的特点,既要有丰富的知识结构和储备,又要掌握前沿的技术手段,更要具备审时度势的哲学思维,善于运用底线思维、逆向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提升审核把关能力和正向引导能力,加快数字内容供给侧改革的进程,为构建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哲学思维论文3篇

哲学思维论文篇1

思政教育属于典型的社会性、实践性活动,为实现其根本价值回归,势必需要有哲学思维的指导———以哲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优化思政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对思政教育实效性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也让思政教育主客体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当前,既要以辩证、科学的哲学思维指导思政教育实践,又要通过哲学思维对思政教育进行追本溯源。原因在于,思政教育是由众多要素彼此联系、相互作用而成的复杂系统;哲学属于理论思维的范畴,被视为进行学科研究和实践(包括思政教育)的逻辑起点,在思政教育体系中出现的很多主要概念、关键理念、重要主张等,都与哲学概念、哲学思维方法直接相关。更为重要的是,哲学思维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武器,通过哲学批判和反思,可以澄清当今时代的阶级冲突、虚假意识,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人类社会共同进步提供科学依据。文章针对“引领思政教育的哲学思维”展开探讨,并在实践层面对思政教育进行哲学考量。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引领思政教育的学理支撑

包括主客体、介体、内容、方法等在内的思政教育基本要素,是构成教育实践活动的要件。在学理上,这些要素能够有效推动思政教育学科发展和教育实践活动展开。在哲学思维引领下,思政教育作为意识形态学科,通过与哲学的联系,不断革新教育思想、开阔教育视野;在哲学性质和哲学基础上,深入讨论思政教育的关键议题,对深化认识思政教育规律、促进思政教育实践发展大有裨益。“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思政教育的理论基础,以实践哲学的思维方式,引导思政教育,让教育对象以“在者”身份,塑造理智的生活目标;“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是思政教育的哲学根源,以哲学思维引领思政教育,能够促进教育对象把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统一起来,对激发其自觉意识具有重要意义;“人的本质理论”是思政教育的思想源泉,坚持思政教育的哲学引领,可以让教育对象的尊严、个性诉求等得到尊重,等等。

1.“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政教育的理论基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能为制定思政教育方针、目标、任务,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这是因为“人的全面发展”要以“全面发展教育”为前提。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眼中,“全面发展教育”以思政教育为前提。无论是思政教育的目标设定还是任务设置,都“殊途同归”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以“人的全面发展”哲学思想为基础开展思政教育,既是制定教育方针的依据,又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依托。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是思政教育的哲学根源在思政教育活动中,一个重要内容是依据教育目标、教育任务,针对教育对象及其道德情况构建“教育框架”。“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是推进思政教育活动的关键要素。作为社会意识或者上层建筑,思政教育受社会物质条件的决定或制约,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能为树立思政教育地位、彰显其作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3.人的本质理论是思政教育的思想源泉在思政教育存在、发展过程中,哲学思维始终是思想基础和理论根基。只有在哲学思维的指导下开展思政教育,才能让教育实践更顺利、有效。在这一问题上,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通过深刻解读“人的本质理论”,确认“人的本质”并非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以此为思想源泉开展思政教育,对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较大帮助。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引领思政教育的实践要求

哲学既是“文明的活的灵魂”,也是文化形态的生存土壤。以哲学视角思考思政教育问题,不但可以提升教育活动的辩证性、概括性、发展性和超经验性,而且可以在实践层面上让教育对象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形成强烈的理论自觉。特别是在深化思政教育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更要深入认识哲学思维的实践效用、充分重视和提升教学实践的价值、充分考量社会实践对思政教育的影响,体现哲学思维引领思政教育的实践要求,巩固思政教育存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引导思政教育实践向前发展。

1.哲学思维的实践效用在功能层面,思政教育能够在观念上引导和促进人们的思想改造、行动自觉、主动实践。在实践哲学的宏观理论图景下开展思政教育,需要通过确立学科理论知识和生活实践的联系,让教育客体深入认识哲学思维的实践效用,并在人类整体文明的实践中,建立对哲学思维的共识结构,以便在辩证视角对思政教育的差异性进行反思。

2.重视和提升教育实践的价值在哲学思维引领下,思政教育既要在国家意识形态下考量教育活动,也要将其作为一类“对象性活动”,在促成人和社会和谐发展中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形成科学、正确的认识,并在充分重视和提升教育实践的价值中最大限度规避可能在教育认识、教育行动方面可能出现的偏差,帮助人们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不断完善认识和教育的路径。

3.考量社会实践对思政教育的影响按照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思维逻辑,人要在自我肯定、自我否定中循环往复,唯有如此,才能以真实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塑自身的思想与心灵。因此,在思政教育实践活动中既要做“人”的思想工作,又要充分考量社会实践对思政教育的影响,在契合唯物史观、唯物辩证法的哲学思维中,寻找思政教育的理论基础与存在根基,防止社会环境对思政教育造成不利影响。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引领思政教育实践的路径

在哲学维度上对思政教育实践及其合法性、合理性进行考察,既可以在理论上提高对思政教育的认识,更加准确地把握思政教育的理念内核,还可以发现思政教育中可能遭遇的困境、寻找问题的本质。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始终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确保思政教育内容更加透彻;在坚持对立统一、把握适度原则的同时,致力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通过统筹兼顾,优化思政教育的外部环境,让思政教育真正成为哲学发挥作用的“阵地”,增强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

1.坚持实践第一原则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观点、基本观点。在思政教育中,以哲学思维为引领,需要始终坚持“实践第一”原则,保持和提升教育内容的透彻性。在现实维度上,不断强化思政教育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以“实践第一”为原则,以“实事求是”为出发点,让思政教育始终以社会实践为内容来源。以实践为检验标准,提升思政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为了让思政教育能够经受住社会实践的考验和社会舆论的检验,就要通过科学方法准确把握教育对象的学习诉求和困惑所在,以提升思政教育内容的透彻性。

2.坚持对立统一与把握适度原则为了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除了要选择和优化教育方法、载体、手段外,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原则,结合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规律,重点要把握适度原则,强化思政教育个体性、社会性之间的统一,并结合教育对象成长成才的需要,在哲学思维和思政教育间保持平衡状态。在思政教育实践中,以哲学思维为引领,既要在思想上重视实践的作用,又不能“矫枉过正”,需要在“恰到好处”中增强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影响力。

3.统筹兼顾原则思政教育是特殊领域内的具体科学,要在事物发展一般规律的指导下体现其价值性。其间,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并保持思政教育内容的透彻性、坚持对立统一和把握适度原则,又要统筹兼顾和全面优化思政教育的外部环境。优化社会环境,全面激发哲学思维对思政教育的引领功能,坚决维护教育权威、体现党的主张;加强网络环境建设,不断提升思政教育吸引力,让思政教育占领网络阵地,更好地把握思政教育话语权。在民族复兴的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正在彰显其文化软实力价值。此时,需要以哲学思维为引领,发挥其认识功能、批判功能、建构功能,科学指导思政教育实践活动并进行反思,以在解释世界、改造世界中切实提升思政教育实效。

作者:徐源

哲学思维论文篇2

一、善于运用战略思维,前瞻引领建设发展

战略思维能力,就是善于观察大势、谋划全局,正确把握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和前进方向,进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高级指挥员而言,战略思维体现在能够科学分析判断形势,制定正确的战略决策;对于初中级指挥员而言,则体现在能全面正确领会上级意图,因时因势提出合理化建议,创造性完成作战和训练任务。保持战略定力。面对强军兴军的时代课题、转型发展的历史使命、复杂严峻的当面形势,必须深入学习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自觉把听党指挥、对党忠诚印刻在脑子里。在观察和思考问题时,要站在战略、全局、时代和历史的高度,正确处理“维权与维稳、原则与灵活、敢战与慎战、局部与体系”四种关系,始终保持强大的战略定力,自觉做到认识大局、服从大局、维护大局,坚决把听党指挥落实到每一次军事行动中。统筹战略全局。紧紧扭住部队转型发展“牛鼻子”,科学把握各个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抓重要领域、重要任务、重要试点,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全面深入系统研究本部队、本单位、本系统建设的阶段性特点,切实把建设基础和发展现状搞清楚,把影响和制约战斗力建设的重难点问题研究透。规划战略发展。着眼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密切关注国际风云变幻和周边安全形势,科学分析未来发展趋势,预见战略实施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前瞻谋划应对预案。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思考和应对部队建设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切实提高统筹处理好全局与局部、长远与眼前、国内与国外等关系的能力。

二、善于运用系统思维,严密组织备战打仗

系统思维能力,就是坚持以系统论为基本模式,从整体与要素、要素与要素、整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中,科学把握事物整体的能力。备战打仗工作,既是全时段多维度的动态过程,也是多频段宽领域的系统工程,不仅有“1+1>2”的合力优势,更有“100-1=0”的忧患警醒。只有树立系统思维,抓实抓紧实战化训练,才能提高部队整体作战效能。实战化训练必须贯穿全时段。习主席在开训动员令中,要求全军部队“确保全时待战,随时能战。”现代战争已经进入“发现即摧毁”的秒杀时代,爆发时机更加突然、战争节奏急剧加快,对部队平战转换要求更高。能否做到全时待战,随时能战,直接决定最终的胜负。实战化训练不是一个阶段、一个时期的任务,而是全时段、全领域、全过程,必须不断强化官兵的战备观念,时刻准备上一线、打头阵,确保遇有情况能够快速高效稳妥处置。实战化训练必须覆盖全员额。木桶原理告诉我们,单兵实战能力直接影响部队的整体实战水平。大规模、高技术、强对抗的高端战争,打击能力、穿透能力空前增强,前方后方都是主战场,各个作战单元和要素都需全面融入。必须牢固树立“战斗队”“战斗员”思想,坚决摒弃练兵备战重下轻上、重兵轻官、重基层轻机关、重指挥轻技术等各种弊端,以“马上上战场”的紧迫感和“必须打得赢”的责任感,不断掀起全员额实战练兵热潮。实战化训练必须辐射全要素。现代战争中,战场空间全域多维、作战要素高度联动,不能搞“单打一”“一招鲜”。要突出技术难题破解,集智攻破机载雷达、干扰吊舱、全向告警器等瓶颈难题。要突出训练课目融合,稳步推进“实景化”演练、小体系“合练”模式融合,以积分、晋级、竞赛、考核方式带动实战能力向更高层次迈进。要突出难度强度,推动使命课题“练极限提下限”,不断提升训练效费比、含战量。

三、善于运用辩证思维,科学研究强敌对手

辩证思维,就是承认矛盾、发现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洞察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看清形势、把握大势、适应趋势、发挥优势的能力。备战打仗工作,是普遍联系、动态发展的,必须科学把握战争与和平的关系,持续深化作战对手研究,从已知的推断未知的,从纷繁表象推测判断敌情的发展变化,准确把握敌力敌性敌形敌势。用辩证的观点分析战争。现代战争中,不再是单纯的军事力量对抗,而是政治、经济、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全面系统对抗。特别是现代作战与传统作战相比,在质和量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分析强敌对手时,运用科学的方法手段至关重要。要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准确研判作战环境对敌对己的利与弊,善于分析影响和制约战争胜负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解决主要矛盾中寻求破敌之道。用发展的观点研究对手。信息化时代,各国军队作战思想不断创新、战术战法不断出新、体制编制不断革新、武器装备不断更新,只有摸准对手的脉搏,善于从其发展过程中把握规律,从最新情况中洞察对手发展的思路,通过熟知对手的昨天,推测对手的明天,预判对手可能采取的行动。着眼强敌对手的优势和弊端,有针对性地让部队练就对手想不到的“妙招”、练精对手练不到的“高招”、练成点到对手“死穴”的“绝招”。用联系的观点锤炼本领。战场上的敌情,是由多维度多要素组成的。不仅要研究对手的单一兵种、单一武器力量,还要研究各个作战单元之间的联合训练。注重用好拿敌练兵平台,常态化组织实兵对抗以及实兵对抗下突防突击、模拟攻击训练,精准分析研判每一批次对抗的输赢得失、战术运用。

四、善于运用创新思维,着力提升发展质效

创新思维能力,就是着眼现实问题因时因地制宜、知难奋勇而进、敢于开拓创新的能力。抓备战打仗工作,如果没有创新,不但不能提高部队战斗力,而且会在世界军事竞争中形成新落差。只有突出“创”和“新”,敢于“破”和“立”,以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才能实现战斗力质的跃升。创新指导理念。思想领域的创新突破,能够促进战斗力新增长点的产生。推进备战打仗工作,要有全新的目标定位,敢于把建设标准,放到当今世界军事博弈的大棋局中来把握。要站在理论研究的最前沿,以新大纲、实景化、积分制训练为契机,大胆探索新的作战理论样式,不断解放和发展战斗力。要以抢抓机遇、夺占先机的前瞻眼光,抢占制高点、突破障碍点、找准着力点,切实打破制约束缚战斗力提升的瓶颈难题。改变思维定势。军事领域是竞争和对抗最激烈的领域,也是最具创新活力、最需创新精神的领域。思想观念的滞后,不仅会削弱战斗力建设,更会影响整个国防和军队的建设。推进备战打仗工作,必须改变机械化战争的思维定势,树立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的思想观念;必须改变维护传统安全的思维定势,树立维护国家综合安全和战略利益拓展的思想观念;必须改变单一军种作战的思维定势,树立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思想观念。优化制度机制。坚持用规章制度全方位、全流程规范训练保障、行业建设管理中的各个环节,统筹推进软硬件建设,确保各项秩序规范高效、精准到位。坚持战斗力唯一标准,加强作战筹划、兵力运用、指挥协同等问题的研究攻关,扎实推进指挥控制、侦察预警、网络信息、作战力量、国防动员、综合保障等体系建设和制度优化,进一步健全完善运转顺畅、反应快捷的指挥机构和保障体制。

五、善于运用底线思维,夯实部队安全根基

底线思维能力,就是凡事都从最坏处着想,立足最复杂局面,拿出万全之策,争取最好结果的能力。底线思维在军事斗争中体现明显,在军队建设中运用普遍,在备战打仗中作用突出。抓备战打仗工作,分析风险是为了规避风险,暴露短板是为了消除短板。要穷尽一切可能,斩断事故链条,最大限度消除隐患,确保安全。审时度势,紧绷备战打仗之弦。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安全需求的综合性、全域性、外向性特征更加突出,必须认清我国由大向强发展关键阶段的时与势,时刻绷紧备战打仗这根弦。要有枕戈待旦的战备意识,要有“假如今夜战争爆发”的思想准备,不断强化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打仗意识,时刻保持战略清醒,时刻保持临战姿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真想打仗的事情、真谋打仗的问题、真抓打仗的准备。未雨绸缪,强化作战需求牵引。当今世界,信息化战争加速演变,智能化战争初见端倪,战争形态不断向信息化深度演进和智能化快速发展。推进新时代备战打仗工作,必须着眼打赢信息化战争、智能化战争的新要求,坚持以作战需求为根本牵引,深刻洞悉新的战争制胜机理,推进战斗力建设加快转型、整体重塑、跨越发展,使作战指挥更加高效、战斗行动更加迅速、战场保障更加有力。防微杜渐,化解重大安全风险。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始终把握训练质量安全核心,狠抓程序规范、标准卡控、技术支撑、信息运用,严格全程动态监控,严格训练秩序规范,做到精心计划、精细准备、精准实施、精益保障。必须运用底线思维加强科学预判,前瞻研判可能的战争风险,防止各种风险聚合碰头、叠加放大,确保一旦有事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

作者:92095部队政治委员

哲学思维论文篇3

一、数字编辑需要坚持底线思维

信息技术和数字媒体的蓬勃发展,对数字编辑提出了全新要求。相对于传统编辑,数字编辑在编辑理念、编辑载体、编辑内容、编辑手段等方面发生了全新的改变,包括网络新闻编辑、网络文学编辑、数字知识编辑、新媒体广告文案编辑等新的编辑岗位形式,面对新任务、新技术、新领域,需要以全新的思维方式和编辑思想去迎接新的数字化浪潮。数字编辑需要坚持底线思维,提高政治鉴别力,始终守土有责。当前,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化、媒体格局深刻变化,这对守好意识形态阵地提出了全新要求。只有增强风险意识、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才能避免出现意识形态事件和舆论风险。对于数字编辑来说,一是坚守政治底线,确保政治方向的正确。比如,面对一项政策的出台、一个事件的发生,网络上会出现大V以及网友的不同评论。数字编辑具有内容信息的选择权,在实际工作中会对观点进行凝练,将自身价值观融入其中。如果数字编辑在取舍、选择中出现偏差,就很有可能将读者带偏方向、落入陷阱。这就要求数字编辑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提高对世情、国情、民情、舆情的深刻把握能力,才能科学选编内容,助力各方形成共识。尤其是对不同的观点、多元的思潮要保持精准辨析能力,确保方向正确。二是坚守道德底线,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比如,当前存在“有偿删帖”等网络“黑公关”,因为利益驱使,导致歪曲事实真相,错误引导受众;又如,在战争、地震、空难等突发事件的信息披露中,如何保护当事人以及相关家属的隐私权、避免细节过度暴光等,这都需要坚守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和职业操守。三是坚守法治底线。近年来,在新闻出版领域,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刑法》中明确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数字编辑作为“把关人”更要知法守法,不碰红线、守土尽责。

二、数字编辑需要善用辩证思维

数字编辑只有善用辩证思维,才能跳出“塔西佗陷阱”,引导科学认知。黑格尔说过,哲学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反思”,哲学的反思是对各门科学的现成知识进行反思。充斥在我们面前大量的音视频、图文,有很多吸引感官的所谓“爆款”。这些“感官材料”的背后包含虚假、暴力,甚至是错误意识形态的传播。这就需要“把关人”跳出传统的思维定势,善用辩证思维。比如,一位心理学者就“街头的小贩刺伤了城管”这个话题向学生提问:小贩为什么刺伤城管?谁更值得同情?学生们几乎不约而同地回答:是城管查抄了小贩的摊铺,小贩更值得同情。原因在于学生们会用自己的经验和预期来“脑补”缺失的信息,存在思维方式的“路径依赖”。这也从心理学层面解读了舆论场上的“塔西佗陷阱”。当前,充斥在舆论场上的各种评论不乏大量的经验判断,通过网络传播形成放大效应。作为数字编辑,需要通过验证、反思去呈现真实,善用正反互观、一分为二的辩证思考。又如,当前正值各地疫情防控时期,一则“老人癌症晚期就医被小区工作人员索取‘待死证明’”的消息引起关注。据官方通告,事件真相与网传出入较大,通报称“初步诊断为肝囊肿”而并非急危重症,“待死证明”也存在误读。少数自媒体为博取眼球,不顾事实原委,掐头去尾、以偏概全,制造耸人听闻的标题。这就需要发挥数字编辑“把关人”的作用,善于去伪存真,从系统和全局的角度进行思考和把关。

三、数字编辑需要坚持系统思维

数字编辑只有坚持系统思维,才能跳出局部看整体,跳出事件看全局。面对成千上万条数字信息,如何选择、编辑,这需要科学的辨识力和统筹力,科学运用系统思维至关重要。坚持系统思维就需要从大局着眼、全局出发,善于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进行前瞻性思考,善于把握事物发展的整体趋势,不是单纯呈现事实,而是从事件本身透视事件之间的联系,通过演绎、归纳、提炼信息,形成正确认识并形成推进社会进步的思想力量。这也给我们以启示,大量快餐式信息为了吸引眼球,往往使人们陷入“信息茧房”,停留于事件的表象,而真正有深度、有思想的数字内容常常被淹没,这就需要编辑以更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系统的思维方式去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去发现和传播。通过跳出单一线索,从历史演进、时代背景、因果关系、发展趋势等多角度进行思考辨析,以全局和系统的角度给事实更多的展现空间,让受众看到事情的全貌。这也有利于改变当前“信息茧房”的算法困境,体现“编辑选优”逻辑的生命力。四、数字编辑需要坚持创新思维数字编辑只有坚持创新思维,才能与技术共进,强化审核效力。当前,基于PGC、OGC、UGC等多种数字内容的生产模式,面对图文、视频、广告、评论等数字内容等不同样式,数字内容的海量性、价值的差异性以及内容审核难易程度的区别,对数字编辑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作为数字内容的组织者、加工者、审核者、者,数字编辑承担着重要的“把关人”职责,同时也体现出区别于传统编辑的“数字技术”与“技术思维”特征。目前,数字编辑队伍不断壮大,担负着重要的时代使命。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加入这一队伍,成为数字编辑的中坚力量。值得关注的是,当前的数字编辑队伍还有“机器人”的加入。随着信息挖掘分析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出现了“机器人审核”,它们比人工更快、更迅速地进行信息集纳、分析,甚至在聚合数据、观点的基础上可以生成带有趋势分析的报告;同时,通过建立“敏感词库”筛查维度,“机器人”可以迅速查找出内容风险并进行屏蔽处理。“机器人”成为数字编辑的重要补充力量,但总体上,“机器人”还无法替代人工。比如,一篇文章可能不存在“敏感词”,但它的逻辑链条存在意识形态问题,需要通过人的思考作出判断。目前对“敏感词”的设定是人工动态设定,需要不断地调整完善。此外,通过用符号、字母替代“敏感词”的情况,也需要人工升级排查逻辑。比如,针对一些平台企业通过图片组合检测接口算法、昵称文本算法等新算法,从原来单一审核流程向多重审核流程过渡,有效提升了内容安全的审核效率。由此,面对海量的数字内容,数字编辑需要时刻保持创新思维,保持对技术的敏感,在关键时刻发挥以快制快、以快制胜的“把关人”作用。面对海量的数字信息,泛滥的是情绪,稀缺的是真相;多的是浮躁,少的是思考。超越了传统编辑的范畴,数字编辑体现了交叉学科的特点,既要有丰富的知识结构和储备,又要掌握前沿的技术手段,更要具备审时度势的哲学思维,善于运用底线思维、逆向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提升审核把关能力和正向引导能力,加快数字内容供给侧改革的进程,为构建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作者:冯蕾

上一篇: 高中语文教学探讨3篇 下一篇: 小学足球教学思考3篇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