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功能

时间:2022-03-11 03:44:59

摘要: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应接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社会思想品德教育以及科学的思想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及热爱美的情趣,发展出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并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是时代使命的重托,也是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文本就针对于中职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功能做出初步的探究。

中职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功能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质的学科,也是进行其他学科学习的工具。语文构建了受教育者最基本的学习潜质,是接收所有知识的根基。它帮助人们理解字句、交流思想、丰富文化底蕴、改善行为习惯、养育品格、塑造个性、提升修养、框定道德。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而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教育占据着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什么是美育?美育对于语文教学的功能是什么?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良好地渗透美育?是本文需要探讨的话题。

一.什么是美育

什么是美育?所谓的“美育”也就是审美教育,通常又被称作美感教育或者情感教育。它是培养受教育者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学生在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在我国,美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及培养学生的心灵美、行为美所服务。[1]通过相关的美育教育,学生的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它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高度,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高尚的情操;它让学生接收的知识面得以拓展,提升学生的智识水平;它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塑造健康的心理与行为状态,增强体育运动的效率与质量;它让学生认知到劳动的重要性,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进行劳动活动的创造与进行。“美育”的概念虽然是在建立“美学”学科体系的基础上由席勒所提出的,但是美育实践与美育意识在我国古已有之。在我国古代文明的开端西周社会中,便已经有了“制礼作乐”的说法。礼是伦理关系的规范、仪式,乐是包括诗、歌、舞在内的综合体艺术,礼乐结合,既是治理国家的法律、制度,又是进行教育的方式。而春秋时期的孔子提出“六艺”,实际上也就是美育课程的雏形。我国的美育思想从数千年之前就开始萌生,并在历史的进程与演变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美育传统。

二.美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功能

语文教学贯穿于从启蒙到发展深化的整个教育体系之中,语文教学所需要培养的是具备综合语文素养的人才,他们能够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的需要。而美育的素养是语文综合素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因此,美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就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美育素养是一种认识美、爱好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的素养,通过美育教育,中职学生个性化的、独特的审美视角得以建立。他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生活感悟,从自身的角度打开认识美、发现美的眼睛来看待这个世界。美育让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看到积极的、正面的事件角度,这就能够逐渐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良性的价值观,对于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后,美育教育让中职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思想情感得到充分陶冶,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提升了审美的能力:语文课堂上通过美的环境的构建让学生体悟到良好的情感,并引发出他们对于美好事物的渴望以及对于光明未来的憧憬。而良好情感的产生又为追求美好提供了基础和条件;通过培养良好的情感让学生对于正面的、积极的善意产生情感上乃至于内心深处的共鸣,让学生认识到善举的意义并让他们时刻抱持着乐善好施的心态,从身边的生活小事一点一滴地做起,成为一个温暖而善良的人;培养出学生对信念恪守的忠诚与情感,自我尊重、诚恳待人的心境;让学生变得更加热情和真挚。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输送温度,回报温暖,也就能得到他人更加真诚的回馈;激发出学生向着既定的方面和目标不断努力的意志力与不竭的、执着的动力。[2]把美育教学贯穿于中职的语文教育过程中,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美育教育的引导应当是一个顺应时展潮流,并且追寻最新的动态热点的过程。因为在不同的时代社会背景下,对于审美的观念以及需求也是各不相同的。中职教师应该结合当下的生活实际经验,构建出更具备时代特色的美育体系,并且充分结合语文知识运用到课堂上来。新鲜的、有创意性的观念往往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出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社会对于每个人的素质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中职学校的性质就在于为社会培养更具备专业素质的人才。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来进行审美意识的构建,又通过这种构建来加深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育。在此过程中,中职学生的语文水准以及审美能力都同时得到了提升。中职学生受到生活经验、认知水准以及学习基础等多种综合因素的影响,在接受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会或多或少的产生一些障碍。而在语文课程中加入美育教学的培养,就能更好的提升学生对于文本的感知能力,阅读以及理解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实现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应在把握课堂内容与基本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重视美育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影响力,从而把美育教学渗透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三.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措施

1.提升对于阅读与朗读的重视

在中职语文教学课堂中进行美育教育的第一步就是引导学生的阅读。语文基础素质根基的夯实与学生的阅读能力息息相关,并且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与课下运用语文的能力。语文教学的过程与阅读是分不开的,通过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最直观地感受教材内容中所蕴含的美学,获取文本在语言运用与情感表达上的美感。而丰富多彩的阅读材料能够从生活的方方面面来展现出各不相同的美感。这种美感可以是对于祖国大好河山、壮丽风光的描绘与赞美;这种美感可以是对季节流转、万物变化的感慨;这种美感可以是对于逝去亲人的思念与缅怀;这种美感可以是对一个家族百年兴衰的喟叹与唏嘘。从不同的阅读文本中,学生们可以触摸到历史与时代的脉络,见微知著,形成语文学习的感性思维,从而能够全方位地感知教材的内容。而除开阅读之外,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样应该得到重视。朗读有利于集中学生对于文本的注意力,激发对于文学学习的兴趣,进而对文本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学生能通过反复的朗读来逐步挖掘语文课程文本中所蕴含的美感,并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美学认知角度,提高对于语文文本的审美能力。语文除了教授给学生固定的文学知识与写作技巧外,还包含着丰富的文化艺术成分。语文教材选编了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颇具代表性的篇目。让学生在学习它们中所具有的语文知识的同时,还在字里行间细细体悟到文字文学的艺术美感。中职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品读。例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反复朗诵课文。在唇齿之间让先生幽静生动的文字静静流淌,并自己发挥想象力来进入文本所构建的场景,来达到一个身临其境的效果。朗读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文字的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的能力,并且在优美字词句段的熏陶中提高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增强语文课堂学习的效率。中职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对于阅读与朗读的重视,也就是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以更好的与写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达到语文素养的提升。[1]

2.在中职语文课堂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语文的教学过程也是一个对学生进行道德品格教育的过程。课文的选取往往具备着丰富的人文性与强烈的情感性。因而在中职语文教学的课堂实践中,中职语文教师更应该把握住这一特性,让学生们体悟到爱国主义的情绪。尤其是在当今的和平时代中,中职学生对于国家的概念以及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往往理解不深,甚至态度淡漠。而在国家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对于国家的热爱与情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中职语文教师需要把握实际,在课堂上对学生们加以熏陶。例如在学习中国近代过程中所诞生的爱国主义文章时,教师就应该首先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作者情感所产生的时代背景,然后深入文章,仔细剖析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文字来表露出爱国情绪的。在接纳与感悟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思考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这种爱国精神是否仍然适用?而怎样做才是热爱国家的体现?让学生结合自身感悟与生活经验思考问题,把爱国主义教育的培养渗透进语文课堂中去。

3.培养学生的鉴赏力以及创造力

在中职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渗透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以及创造能力。这两种素质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更充分地掌握教材文本内容,并且获取语文课本中的美感。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也就意味着丰富多彩的人生与丰富多彩的情感,而任何一篇文学作品中都寄寓着写作者的思想情感,展现着他们提笔时或回忆中的生活状态与人生缩影。情感的表达是在吸收一定的人生经历后所输出的一种感性的过程。而除了直抒胸臆的形式之外,更多情感的表达是通过字里行间不动声色的对于事物或人物的描摹而展现出来的。这种作品里,美是隐蔽而不易发觉的。而这种情况下,学生鉴赏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们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对于情感的认知能力,从而真正体会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美感。进而把这种体悟运用到实践中来,进行个性化的美感的创造。

参考文献

[1]邱瑾.关于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实践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5(28):62-63.

[2]曹亚娟.中职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功能[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6):75.

作者:田方

上一篇: 小学语文兴趣教学研究 下一篇: 影视音乐对音乐教学的作用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