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学生工作思考

时间:2022-12-20 09:34:41

摘要:本文试从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学生工作过程诊改的维度,阐述其实施意义,提出实施的策略参考,剖析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学生工作思考

2015年底,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要求所有独立设置高职院校建立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三年来,诊改成为了“后示范”时期高职教育界最炙热的“网红词”之一。众所周知,以生为本是高职院校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脚点。二级学院学生工作过程诊改对于引导高职院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1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学生工作过程诊改的实施意义

1.1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学生工作两级管理内部治理。深化两级管理改革将有效解决高职院校发展的内生动力和组织的高效运行。但流于形式、权责边界混淆等现实问题成为两级管理改革的“诟病”。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学生工作过程诊改,有利于进一步明晰校院两级学生工作条口的权力和责任清单,在人力、财力、物力等诸多方面实现管理重心下移、“简政放权”。有利于进一步实现顶层设计与底层冲动的有机互动,改进和优化学生工作的内部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从而加快推动高职院校实现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

1.2有利于进一步激发二级学院学生工作发展活力。二级学院是高职院校最基本、最重要的“办学单元”。想要激发二级学院的自主发展活力,需要真正地“解放”二级学院,让其拥有更多的发展话语权和办学自主权。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学生工作过程诊改,有利于进一步规范二级学院学生工作,让其定期开展自我“体检”,对标找差,在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进一步激发二级学院学生工作的改革创新,促使其形成文化自觉,加快塑造质量精神,不断打造学生工作“一院一品”,乃至“一院多品”,从而实现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

1.3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质量。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学生工作过程诊改,其核心就是服务于学生成长、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在校园质量文化环境的影响下,形成质量意识,使学生成为质量生成、质量保证的主体,激发其自主性和自觉性。有利于进一步建立健全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全面发展质量管理体系,促成校园质量形态和组织形态的“嬗变”,提高学生工作管理服务质量和水平。

2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学生工作过程诊改的实施策略

2.1二级学院学生工作过程诊改的实施原则。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学生工作过程诊改是手段,目的是促进学生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高效化,提升管理服务质量和水平,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诊改方案的架构应着重突出“五个结合”:以人为本与从实际出发相结合;过程诊断与结果评估相结合;坚持标准与注重特色相结合;网络诊改与现场整改相结合;改进问题与推广经验相结合。

2.2二级学院学生工作过程诊改的实施方法。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学生工作过程诊改是一个由诊断信息反馈、存在问题归纳、产生原因分析、解决对策提出等内容组成的有机系统。诊改主要采取两种方法:日常工作诊改和集中工作诊改。日常诊改按照月度进行,集中诊改按照学期进行,并最终将诊断成绩纳入二级学院学生工作的年终绩效考核。

2.3二级学院学生工作过程诊改的主要内容。根据《高等职业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提出的诊断项目参考表,二级学院学生工作过程诊改遵循“体系设计→体系运行→体系成效”基本思路。诊改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诊断指标(权重)、过程诊断要素描述、过程诊断手段与载体、得分等四个部分。诊断指标(权重)包括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组织领导、学生教育管理、安全教育工作、共青团工作、就业工作等。二级指标包括:领导重视、队伍建设、学生工作创新与研究等若干子项。过程诊断要素描述需细分为若干个具体条目。过程诊断手段与载体包括:查阅记录、查看平台、电话抽查等多种途径和方式。诊改指标体系还应赋予每个指标、子项、条目等对应的分值,有利于实际操作层面的量化打分。

3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学生工作过程诊改存在问题

3.1质量意识不强是二级学院学生工作过程诊改的“软肋”。长期以来,我国教育领域的改革一直都是自上而下进行。二级学院学生工作过程诊改,需要打破这种传统的、既有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要求二级学院学生工作诊改重在培养、塑造自我质量保证的主体意识,落实主体责任,从计划制定、执行、评价、反馈等方面不断改革,促使质量得以螺旋式提升。据了解,很多高职院校的师生尚不具备这种主观意识和能动性。正是由于师生缺乏这种主观自觉,导致诊改的内生动力不足、质量意识不强,成为当下二级学院学生工作过程诊改的“软肋”。

3.2信息平台建设滞后是二级学院学生工作过程诊改的“瓶颈”。受办学资金等条件制约,目前国内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尽管大多数高职院校上线运行OA办公系统、学籍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等,但这些系统均独立运行,呈现出“信息孤岛”的共性,数据采集、共享不到位,办事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不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以及实施调控和改进。信息平台的作用贯穿于二级学院学生工作过程诊改的全过程,信息平台建设滞后,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评价和反馈等将不能及时、有效解决,这些将直接影响诊改的进度和效率,成为二级学院学生工作过程诊改的“瓶颈”。

3.3第三方参与不够是二级学院学生工作过程诊改的“缺失”。用人单位和高职院校是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最至关重要的两个利益相关方。当下,用人单位参与高职院校的活动更多的是专业设置、开发和动态修订,冠名班、订单班学生联合教育培养,接收学生顶岗实习、就业等。在国家教育领域深化“管办评分离”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当承担起诊改质量的主体责任,同时也要发挥用人单位的作用,积极开展第三方人才质量评价。因此,第三方参与不够就成为二级学院学生工作过程诊改评价机制设计和建设上存在的缺失。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Z].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

[2]陈向平,袁洪志.高职院校学生发展诊断与改进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4):27~30,35.

[3]强伟纲,王鑫芳,姜敏凤.高职院校内部学生层面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诊改机制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8(02):1~5.

[4]郭广军,方建超,龙育才.新时代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的对策建议[J].教育与职业,2018(09):5~12.

作者:徐筱明 单位: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上一篇: 商务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下一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思考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