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研究

时间:2022-10-17 09:20:20

摘要:针对我国“双创型”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在深刻认识创新创业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上,明确计算机软件技术“双创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导向,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全新教育教学模式。同时,基于计算机软件技术“双创型”人才的特征,实践教育和第二课堂教育应在人才培养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双创型”人才质量评价和考核方式也应随之改革。最后,需要建设高水平的具有“双创型”特征的教师队伍来与之相配套。

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研究

1、引言

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探索与研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理念,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具有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双重意义:在理论上,创新创业教育是近几年才在中国频繁出现的,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较少,且大多数探索都比较零散。因此对其进行系统研究,有助于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理论,并能为改革传统的教育理念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在实践上,通过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创业实践、第二课堂、考核方式、师资结构等方面进行研究,可为各高职院校各专业进行教学方面的系统改革提供思路与方法,同时,研究创新创业教育,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互联网+”和两化深度融合的新目标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在更大的范围、更细的行业、更广的领域、更高的层次、更深的应用、更多的智能方面实现彼此交融。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发展,需要大量具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掌握计算机软件专业最新前沿技术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本文在分析目前我国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增进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为目标的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2、目前的研究现状与不足

据全面查询相关资料,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方面的研究还很少,仅有的研究大多局限于探索本科院校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方面的研究还很匮乏,且不成体系,缺乏普适性[1-6]。深入研究创新创业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制定符合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实际情况的(特别是符合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实际情况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

3、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技术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培养融创新与创业为一体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双创型”人才是当今高等职业计算机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本文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例来探讨“双创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1)优化培养目标,明确“双创型”人才的目标导向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在企业从事计算机软件技术工作,需要这类人才掌握最新的软件设计/开发技术、系统维护技术、具体应用领域的领域知识等,并创造性的运用这些新技术结合用户或企业需要设计新的软件产品或运用新技术提供最新的信息化服务。所以,软件技术专业的“双创型”人才需要在“懂技术、善学习”的基础上具备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服务创新的能力,并能捕捉创业机会实现创新成果的潜在应用价值。

(2)优化培养模式,建立“双创型”人才培养机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种类型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的需要,建立由学校培养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相结合的全新培养模式[2]。加强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的基础能力教育,如数据库技术,程序设计基础,网页设计基础,网络技术基础等。同时尊重学生的选择、兴趣和爱好,扩大学生的学习选择权和自主权,有针对性的开展专业方向教育,如可开设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新技术、移动应用开发、商用网站开发等专业方向,供学生自主选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培养学生的双创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创新教学方法,完善以教师为导、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完善以教师为导、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的讲解和编排适应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来精选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的组织;线下,改进传统的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线上,运用MOOC教学理念,针对适合线上教学的知识点,制作微课视频和其他线上资源。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做到“线下”和“线上”有机结合、优势互补。课程设计理念如图1所示。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论来精选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内容的组织。使得学生在学校学习也能获得与在企业实践一样的实际工作技能的学习和训练。通过分析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应用需求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要求,以从真实项目抽象出来的案例为载体,构建学习情境,图2为根据工作过程需求构建学习情境的说明。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的设计理念,将传统的“灌输型”教学改为“引导型”教学,使学生融入教学的全过程,加强参与性和主动性。进而通过知识传授与创新、实践相结合,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达到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性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式转变。

(4)强化实践教育,建立融校内模拟与校外实践于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育,是培养计算机软件技术学生“双创”能力的重要环节。考虑到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培养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工作在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开发、建设与管理的第一线,因此学生的实践教育对于高职院校培养软件技术专业的“双创型”人才尤为重要[3,5]。应以专业认知实践、专业应用实践、毕业综合实践三个逐层递进的阶梯来系统性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力求做到坚持实践教学三年不间断,把实践教学贯穿到高职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来。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对高职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根据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和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加强新兴技术的实践教学,如大数据管理与维护实战、大数据显示技术实战、IOS/Android应用开发实战、人工智能新技术实战、数据挖掘实战等。增加实践教学内容的多源性、综合性、原创性、实用性、创新性,确保学生在实训教学环节中得到充分的IT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训练,以增强学生创造性完成实训的能力。为达到校内实践教学的实战性,可在校内设立一体化的、综合性、设计性实训教学平台和校内学生创新创业实习的模拟实践基地,如大数据开发实训室、网站开发实训室、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实训室、ERP实验教学平台、网络维护实训室,引入软件行业类的知名企业(如广东达内科技、广东泰迪科技、广州恒电科技等公司)进校园,使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在一个仿真的环境中,开展模拟实践教学活动。

(5)强化第二课堂,建立“双创型”人才培养第二通道由于“第二课堂”较少受到时间和场地的限制的影响,也更加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运用能力,因此是“双创”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应以学科竞赛、技能竞赛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积极组织学生组建IT新技术社团组织(如:企业网站开发、移动应用开发、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新技术应用等专业兴趣社团。)。同时,以“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泰迪杯”数据挖掘大赛为载体,定期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广泛参与,使学生更多、更早地参与到软件工程实践、软件产品开发等工作实际中去,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以“攀登计划”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为载体,引领学生参与老师、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的创新性研究项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4]。

(6)改革考核方式,建立科学的“双创型”人才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对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的考核内容和方式的改革要强化实战项目式考核,鼓励学生运用新技术,开发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创新性强)可实际推广运用的(可创业的)软件系统或系统原型(如:APP、商务网站、数据挖掘真实企业案例等)。

(7)优化师资结构,通过内培外引建立一支“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的“双创型”师资队伍对于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师,特别是一些实践类课程的教师,应鼓励教师到本地区的软件公司、行业企业等进行社会实践或挂职锻炼;对一些讲授前沿新技术的老师,应该鼓励参加省级以上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软件新技术培训。对有条件的教师,允许其进行社会兼职或创业实践。另外,考虑到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务必强调教师的实践制度建设,新引进的转任教师要求必须拥有3-5年左右的软件开发经验,并以此作为双师型师资的必备条件。所有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教师必须近3年内累计下企业锻炼半年,以加强老师们对企业用人需求的深入了解和对IT新技术的及时掌握。加强与企业家的合作,充分吸收、利用社会创业资源,特别是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更可以聘请大中型软件公司的技术总监、大中型企业的IT部主管担任学校兼职教授,或不定期地到学校进行演讲、开办讲座,使“双创型”师资队伍多元化。

4、结语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双创型”人才培养的不足。接着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例,在实际教学中、校园生活中采取哪些有效措施,真正的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提出高职院校可在深刻认识创新创业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上,明确计算机软件技术“双创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导向,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模式。同时注重实践教育和第二课堂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改革“双创型”人才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和考核方式。最后提出建设一支具有“双创型”特征的教师队伍来与之相配套。

参考文献:

[1]李颖.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论坛.2016(05):134-135.

[2]王江涛,刘海琴.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1):24-27.

[3]谢瑞杰.基于创新创业能力的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6(12):186-189.

[4]刘永彬,欧阳纯萍等.“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教学刊.2016(14):15-16.

[5]唐永军.创新创业理念下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122-123.

[6]胡耀民,丘美玲等.技能竞赛对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的作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4):161-163.

作者简介:李改(1981-),男(汉族),湖北省荆州市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数据库、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等。

上一篇: 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策略探讨 下一篇: 高职校园环境建设与学生的关系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