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杂志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8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本刊特稿、理论经纬、学术时空、国际交流、实践研究、终身教育、技术应用等。
  • 主管单位:四川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 国际刊号:1009-5195
  • 国内刊号:51-1580/G4
  • 出版地方:四川
  • 邮发代号:62-181
  • 创刊时间:1988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5.46
  • 综合影响因子:2.121
期刊级别: CSSCI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5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杂志本刊特稿

全球视野下美国K-12混合与在线教育的现状与未来——与K-12在线教育国际联盟副主席艾雷森·鲍威尔博士的学术对话

摘要:混合与在线教育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引发K-12教育系统的变革,认识国际K-12混合与在线教育的推进现状并把握其未来发展趋势,对于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美国K-12在线教育国际联盟副主席艾雷森·鲍威尔博士围绕K-12混合与在线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重点探讨了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模式、市场机制、资助模式、教师发展培训等普遍性和根本性问题。在美国及全球多个国家,K-12混合与在线教育在教育市场中利用竞争优势满足了受教育者的需求,提高了教育服务的活力和质量;基于绩效表现评估的资助模式是国际K-12混合与在线教育的一个有益尝试;混合教育更容易被大多数学生所采纳,而全日制在线教育则更受有特殊需求的学习者青睐;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教师培训以及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等问题是影响K-12混合与在线教育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3-11

提取式学习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对有意义学习的影响——来自《科学》的文献

摘要:一直以来,心理学界和教育学界暗含着一条基本假设:学习主要发生在对知识和经验进行编码的阶段;提取只能测量先前学习经验的产出,但本身并不能产生学习。然而,美国普渡大学Karpicke博士自2008年以来,在世界顶级杂志《科学》上相继发表的有关记忆提取的数篇文章揭示,提取并非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中性事件,而是会对学习产生重要影响的相关事件,每一次提取动作都会改变记忆和重构知识。提取式学习的基本观点是:提取是理解学习和促进学习的关键过程,提取练习能产生有意义的学习,知识提取是由线索驱动的目标搜索过程。Karpicke等人关于提取练习和基于概念图的精制化学习对有意义学习影响的对比实验显示,与基于概念图的精加工相比,提取式学习能够产生更持久的记忆保持和更好的学习迁移。这一研究结果引发了与Novak团队Mintzes教授的学术争论,撼动了数年来概念图式的精加工策略在当代教育中的中心地位,引发了学界对提取式学习的极大兴趣。在线教育由于具有时空分离、师生互动较少、反馈和干预滞后等先天不足,尤其需要注重引导学习者练习和运用提取策略;设计多元化的提取式学习活动;通过境脉更新,促进知识重构和知识迁移;实现精制学习与提取式学习的有机统一。
12-21

MPOC:大规模私有在线课程的设计与运营

摘要:从MOOC发展的动态来看,Coursera、中国大学MOOC、清华学堂在线等都在向SPOC转型,试图通过(在线课程)内容授权和在线课堂(Online Classroom)租赁的方式,寻找盈利模式。以SPOC为基础的MPOC(Massive Private Online Course),通过培养合格的网络辅导教师以及同时开设多个"班"的方式,实现大规模私有在线网络教学,很可能代表了MOOC未来的发展方向。MPOC与MOOC/SPOC,从在线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活动设计来看,可以共享同一个网络课程设计方案,差异主要体现在运营阶段的班额、收费、师资配备等方面。MPOC课程设计要以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等为出发点,注重教学内容的表达,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使课程设计方案落实到教学实施的行为层面。北京大学MPOC课程从2006-2014年,不仅在"班"和"课"的层面上,建立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持续教学对话,还在教育机构(学院、大学等办学机构)的层面上,形成了虚拟教育组织和虚拟教学团队。这个成功探索,使"虚拟教育组织"和虚拟教学团队的领导和管理,成为网络教育下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
22-32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杂志理论经纬

教育批判:困境缘由与范式转换

摘要:教育批判意指对教育思想、言论或行为的理性否定,包括教育实践批判与教育知识批判。教育实践批判最终指向某种教育活动,旨在否定和变革不合理的教育行为;教育知识批判则指向某种错误的思想、言论与概念体系,力图在教育思想观念领域纠偏查错。两者都是在由某种确证依据和理论逻辑构成的批判方式下展开的,具有本质性联系。当前教育批判陷入了困境,表现为教育实践批判异化为自大与私利的争端,教育知识批判则因人们各安其论而日益稀疏。教育批判的困境缘于其"外在-经验"批判范式,这种批判范式使教育批判陷入认识与伦理的双重困境。超越困境可尝试转向"内在-超验"批判。"内在-超验"批判以"教育理想"为批判基础。教育理想既不能通过教育实践"做出来",也无法通过表述、论证"说出来",但可在教育艺术作品非现实地"做"与"说"中逐渐形成。
33-38

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概念、内涵与理论模型

摘要:传统的学校信息化领导力研究主要聚焦于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方面。然而根据团体动力学和分布式领导理论,"领导"不再是个体领导者单向的、静态的、线性的活动,而是组织内不同成员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环境条件,动态地分享领导角色。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是学校决策和教学任务的执行者和实施者,也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主力军。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是学校信息化领导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自觉运用信息化思想和技能,通过教育教学、教学管理、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信息文化等活动来影响学生、同事和校长以便促进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和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的能力和过程。它由信息技术能力、信息化教学领导力、信息化专业发展领导力和学校信息化文化领导力四个方面构成。这四个构成部分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影响,通过在信息化教学活动、信息化专业发展活动和学校信息化环境规划和建设活动中发挥作用来促进学校信息化发展,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39-45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时空

网络教育资源为什么存在“数字废墟”——中国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之难点剖析

摘要:所谓"数字废墟"现象,是指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存在的资源利用率低、使用效果不佳的状况。目前我国网络资源建设的模式,既无计划,也不了解市场的真正需求。地区和学校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导致资源分布极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十分严重。从教育本身来说,网络教育资源利用率低的深层原因,一是我国大部分教学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需要学生过多地使用网络和数字资源;二是网络信息太多且信息更新快,导致学生兴趣和注意力的快速转移。因此,需要国家和省一级教育部门进行顶层设计,围绕核心性课程,建设少而精的配套教育资源。网络时代应大力建设适合网络尤其是手机播放的微课或微视频,建设适合个性化个别化教学需求的教学资源,构建个性化知识体系。
46-53

香港教育“立交桥”:资历架构的新进展——学分累积与转移(CAT)政策和原则分析

摘要:香港地区的资历架构历经十余年的建设已经逐渐走向成熟,2014年7月又正式推出了《香港资历架构学分累积与转移:政策及原则》文件,文件阐明香港高校建立的学分转移制度及程序应有透明度、公平和灵活易用,学分转移的决定应有学术依据,以学习成果为基础等基本原则。制定学分转移政策,具有可以减少重复学习及促进学习者在不同行业、资历级别和类别之间的流动为目标的基本价值。资历架构下的认可资历有级别、资历名衔及学分的特点。资历学分认定主体为高校、培训机构和非本地教育提供者。各类学分认定主体分别采用"固定比率"和按照"学习成果"的算法等评定办法。香港资历架构新进展的政策,对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建设的启示:香港资历构架建设可作为内地"学分银行"建设的路线图加以参考,香港资历架构学分累积与转移政策可为解决内地"学分银行"实施在技术性和操作性上的问题提供帮助。
54-61

3D技术教育应用创新透视

摘要:3D技术是虚拟现实、实时仿真和交互三维设计结合产生的关键技术,包括3D显示技术、3D虚拟现实技术和3D打印技术。目前3D技术已成为桌面技术(3D显示技术和3D虚拟现实技术为桌面显示技术,3D打印技术为桌面制造技术),正逐渐在知识创新、深度学习、虚拟实验、技能训练等方面彰显优势,为教育应用创新提供新环境、新平台、新资源、新工具和新范式。然而由于产品价格较为昂贵,后续的保养、管理及维修等费用也较高,3D技术教育应用在顶层设计、技术支持、教育资源、测评标准、应用领域、人才培养等方面仍面临较多困难。3D技术教育应用是一个教育生态系统,是依托3D技术、资源、工具、平台、产品、人才和课程,构建教学资源、教学媒体和教学产品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教育系统,需要进行理论、技术与应用的协同推进,从生态发展、产业推进、深度融合视角开展研究。在落实《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之际,应将"3D技术教育应用创新"作为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构建3D教育应用生态系统环境,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以此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62-71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杂志实践研究

区域智慧教育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及关键问题探讨

摘要:智慧教育是信息技术与教育发展高度融合而产生的新型教育模式,是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方向。区域智慧教育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作为一项大型信息化系统工程,是当前各地推进区域智慧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较之传统教育信息化平台,智慧教育综合服务平台具有高度的整合性、智能性、数据化、灵活性等特点。科学推进区域智慧教育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在建设思路上,应处理好统筹规划与分布实施、应用需求与升级创新、上下联通与开放拓展的关系;在体系架构上,智慧教育综合服务平台由基础层、数据层、公共服务层、应用层、门户层及用户层构成;在关键问题上,应重点解决应用系统间无缝集成、平台智慧性提升、平台建设有序推进以及系统应用的可持续发展四大问题。
72-81

基于五星教学原理的微课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当前微课教学实践逐步走向深入,但存在只注重内容的呈现形式、忽视教学原理指导下的教学设计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微课资源使用的教学效能。另外,虽然多数高校教师都认为微课教学设计的方法和策略具有重要价值,但又难以找到可供参考和借鉴的教学设计模式,因此有必要从当代教学原理的根基中探寻微课的教学设计模式。当代著名的教学设计理论家梅瑞尔教授提出的"五星教学原理",以聚焦解决问题为宗旨,强调将知识技能的掌握置于解决不同问题的情境中,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激活旧知、示证新知、尝试应用和融会贯通的环节,旨在实现有效率的优质教学。这一教学原理为微课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和教学法指导。基于五星教学原理的微课教学设计模式应围绕具有任务特征的中心问题展开,通过激活旧知、示证新知、尝试应用、总结归纳、融会贯通5个阶段来组织微课教学。以《数据结构》中"队列的应用"为案例的实践证明:这种微课教学模式具有较好的教学性、效用性和通用性,可以为微课建设者提供设计开发的规范参考。
82-89

高校信息技术能力与办学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摘要:大量信息技术(IT)投资和应用所引发的"生产率悖论"问题的出现,使人们逐渐认识到IT本身并不一定能给组织带来更好的绩效。资源观理论认为,IT资源与IT能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提高IT能力,才是发挥信息技术战略价值的关键所在。从能力视角对IT能力进行定义,可以将其分为技术性IT能力和管理性IT能力。技术性IT能力包括硬件兼容能力、软件模块化能力、网络连接能力和IT人员技术能力四个子维度;管理性IT能力包括管理能力、关系协调能力和战略匹配能力三个子维度。以工信部所属7所高校为样本,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高校IT能力与办学绩效关系的理论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高校IT能力由技术性IT能力和管理性IT能力构成,管理性IT能力较技术性IT能力更显著、正向地直接影响高校的办学绩效;同时,管理性IT能力对技术性IT能力也产生了正向影响。
90-97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杂志技术应用

基于九因子模型的新手教师TPACK知识结构分析

摘要:教师所具有的TPACK知识反映其胜任课堂信息化教学的程度。先前关于TPACK的研究多是基于传统七因子模型,且已有研究表明,TPACK与教师的教学年限、教育信念、设计意向相关。在传统TPACK七因子模型基础上,加入建构主义教学信念和教师设计创新素质两个积极因素形成的TPACK九因子结构假设模型,经数据验证后表明:该模型适用于职业生涯初期阶段的新手教师;新手教师TPACK知识处于较低水平,与职前教师不存在显著差异,且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新手教师建构主义信念和设计创新素质均对其TPACK知识的发展具有预测作用,该作用效果与普通在职教师一致;但新手教师PCK知识显著优于职前教师,且新手教师PCK对TPACK的发展存在负向预测关系,而职前教师和普通在职教师的PCK对TPACK不存在显著预测关系。新手教师可以通过强化PK、TPK和TCK的知识变化来促进TPACK的发展。
98-105

MOOC视频制作平民化方法的探索与评价

摘要:对于MOOC平台提供的课程而言,视频既是学习者学习的核心内容,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核心环节,而且优质的教学视频能够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这就对MOOC视频的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MOOC视频的制作方式主要有演播室录制式、录屏式、课堂实录式和可汗学院式等类型。由于不同学科适宜采取的视频形式不同,以及教师对视频形式的偏好各异,因此在选择最佳视频制作方案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北京大学作为我国MOOC实践的先行者,在实践过程中摸索出一种平民化的MOOC视频制作方法,重点从配置环境个人化和制作流程简单化两个方面进行了设计和实践。以"人群与网络"课程视频的制作为例,探索了一种异步录屏的视频制作方法,这种视频制作方法有利于缓解教师面对镜头的心理压力,提高教师镜头的可用率和后期编辑合成的效果;在时间成本方面更有利于节约制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10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