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杂志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8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本刊特稿、理论经纬、学术时空、国际交流、实践研究、终身教育、技术应用等。
  • 主管单位:四川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 国际刊号:1009-5195
  • 国内刊号:51-1580/G4
  • 出版地方:四川
  • 邮发代号:62-181
  • 创刊时间:1988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5.46
  • 综合影响因子:2.121
期刊级别: CSSCI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3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杂志本刊特稿

开放课程的探索与思考——从学习者、决策者到建设者

摘要:近年来,开放课程越来越受到互联网时代学习者的追捧,越来越多的人体验在网上自由选择心仪的开放课程并满怀期待地享受全新的学习形式。斯坦福大学课程开放的历史悠久,通过“斯坦福在线”提供课程开放服务,在提供优质教育体验方面保持领先地位。研究者通过体验和探讨斯坦福大学的开放课程,从“学习者”、“决策者”和“建设者”三个视角分析开放课程运动的经验,试图探索开放课程运动发展的基本规律:从“学习者”角度对开放课程需要解决学习动机、学习孤独感和在线学习能否成为主流学习形式的顾虑问题,这不仅涉及增强在线学习信心,更涉及到信息化时代在线学习的地位和发展。从大学“决策者”角度首先应确定开放课程的价值在于推进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共识,这个共识孕育了一场知识价值观的深刻变革。全球近200所高等教育机构投身开放教育大潮,正是对开放课程运动精神的肯定,并形成诸如培养学习者数字化学习能力、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通过学分制与传统教育接轨等经验。因此,从“建设者”角度来说,在项目规划阶段,就应考虑项目所涉及的技术障碍、队伍建设和平台建设等方面问题。尽管目前开放课程运动的发展方向仍具有不确定性,中国的一流大学也应该参与其中,甚至创建中国的MOOC平台。
3-10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杂志理论经纬

教育学的坏理论研究之一:教育学的核心概念体系

摘要:任何理论都离不开概念,否则无法超越常识和直观经验。但在理论世界中,并非所有的名词都是概念。概念既要有内涵、又要有外延。一个名词是否是概念只在于它的界定是否指明了独特内涵,而与它所采用的句法格式无关。凡是只罗列外延的,都不是概念;凡是利用已有术语或概念进行构词法组合就能说明含义的或陈述文本等效于构词法解释的,也都不是概念。据说教育学已经获得了独立的学科地位,标志就是拥有了独立的核心概念体系。核心概念体系是支撑教育学理论的基本骨架,其质量是教育学理论质量的关键。然而通过阅读和分析教育学文献发现,教育学糟糕的核心概念体系存在四个方面的缺陷:用术语冒充概念、在科学的语境下构造伪概念、习惯于概念泛化以及构造虚假的概念分类体系。我们不能苛求一门发展中的学科理论所使用的术语必须全是概念,但是如果最基本术语都不是概念的话,那就是大问题了。可以肯定,教育学对绝大多数概念都处于熟知而非真知的状态,教育学中的“概念”体系只是一种理论幻象,教育、教育目的、教学结构、教学方式等几个概念支撑不了教育学。
11-18

教学设计与课堂临场控制哪个更重要

摘要:很多教师都会说,临场更重要。这对于他们来说,或许是正确的。很多教师的设计行动与临场控制行动对于他们的教学质量来说,临场控制更为重要。但是我们一定要搞清楚,何种设计行动与何种临场控制相比呢?粗线条的设计、高教育素养的临场控制,哪个更重要?答案显而易见。什么时候设计的质量能够与临场控制的影响力相当了,相应的设计理论才会成为真正的专业知识。
18-18

从教育中能收获什么

摘要:无论我们学习什么科目,受教育活动都是一种生活,它塑造着孩子们的人格。如果收获不了分数,但仍可以收获健康的人格。当对分数的关注度太大时,人格发展必然受到阻碍。中考、高考使得孩子们面对未来充满了恐惧,而这种恐惧是人为制造的。很多孩子没有收获分数,却收获了病态人格——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习得性的恐惧,害怕拼搏、害怕失败、害怕他人批评,用放纵来弥补失去的娱乐,
18-18

多媒体教学设计原则在数字化学习中的实践

摘要:梅耶的多媒体学习研究是由基本假设、学习科学、教学科学和应用领域构成的严谨科学体系,是一门扎根于理论的循证科学,其最终落脚点在于指导教学实践,促进和优化教学。数字化学习是多媒体学习科学研究重要的实验场和应用领域,梅耶及其同事紧紧抓住数字化学习的内涵,提出了基于信息获取的接受学习、基于反应强化的训练学习和基于知识建构的引导发现学习三种层次递进的学习方式。在这三种数字化学习的实践中,多媒体原则、一致性原则、接近原则、人性化原则、分段原则和前训原则具有普遍适用性。而辅助性示例原则和训练原则则非常适用于以程序性知识为焦点的训练型数字化学习。在以问题解决为焦点的引导发现型学习中,游戏与仿真型学习和网络在线协作学习最能体现问题解决的本质。
19-27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时空

远程教学交互研究的新视角:结构主义

摘要:结构主义作为现代西方的一种哲学思潮和方法论,对教育研究以及教育研究方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在远程教育研究中,教学交互研究是构建远程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和关键。结构主义的核心观点和方法论特质,为研究教学交互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和较为系统的方法论。根据结构主义的观点.教学交互结构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教学交互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规律和原则以及相对稳定的结构形式,有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之分,深层次结构起决定作用。结构分析法主张从人类能力、思维结构、社会结构和情感结构四个相互作用的维度出发,综合考虑共时性以及历时性两条线索,探寻教学交互的深层次结构。这样不仅可以对已有研究有比较深入的认识,而且可以让教学交互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但是要真正把握深层次的结构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28-33

基于数字博物馆的历史文化探究教学——以西湖文化数字博物馆为例

摘要:探究学习是一种课程形态,也是一种主动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倡导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数字博物馆的在线展览具有跨学科性质,博物馆学、信息技术和教育学等学科领域知识是在线展览设计的重要维度。根据认知灵活性理论,在历史教学或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自主学习中,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数字博物馆及其他网络资源,通过对信息资源的综合分析,最终得到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方案。基于数字博物馆探究学习的评价体系,具有评价主体多元性、评价过程全程性、评价内容丰富性、评价方式多样性的特征。在西湖文化数字博物馆探究教学的实践中,给我们的反恩:一是如果将教学目标停留在技术与资源本身,即便学生信息素养有所提高,但教育目标还是难以实现,这种本末倒置的行为不利于学生成长;二是强调利用数字博物馆资料,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但决不能排斥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三是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深层次整合的关键在于对教学做出结构性调整,这种整合性课程形态,能够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时空环境。
34-42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杂志教师教育

教师培训专业化现状及发展路线图——从“国培计划”的实践误区说起

摘要:我国的标志性培训工程——“国培计划”,虽然构建了严密的管理网络,形成了基本的管理规范,并在教师能力提升方面取得了成效,但它在培训资源方面偏重“专家引领”,在培训实施方面偏重“非学术创新”,在管理服务方面偏重“重视程度示范”,在学习支持方面偏重“让学习发生”,在培训评价方面偏重“满意度评价”等,这些实践误区影响了培训工作的综合效益,凸显出加强教师培训内涵建设的必要性。“培训专业化”是加强教师培训内涵建设的重要手段。我国培训专业化的发展路径当前主要是基于经验的,这不足以从本质上提升培训质量,而应以研究与培养环境建设、标准体系建设、支持和评价体系建设为路径,重点关注和解决各个环节中的“瓶颈”问题,科学、系统地提升从业机构与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准,最终使“培训”这一行业转变成为具有高度完整性和竞争力的专业。这正是基于“冰山模型”的教师培训专业化的研究与发展路线图。
43-50

让标准照进现实--国内外教师教育技术相关标准实施的比较

摘要:要保证优质的教育技术标准能够发挥其特有的功能,仅靠文本形态的标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特定的形式、途径和过程,使标准在教学实践中被理解、应用和执行,这就是“标准实施”。当前我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实施面临的最大瓶颈是如何将标准实施从教师的认识和初步体验层面推进到课堂实践层面,使标准真正转换为教师在课堂里的常态行为。美国的教师教育技术标准(NETS—T2008)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教师教育信息能力框架(ICT—CFT)是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两个标准。它们的实施模式、过程及策略为破解我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实施困境提供了思路,尤其应该借鉴的是与这些标准相关的考核认证的操作模式、项目实践的实体建模及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这些环节为教育技术标准向课堂实践延伸,促进学校层面的变革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51-59

从简单迁移到系统重构——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师培训管理研究与实践

摘要:信息技术是助推教师培训变革的核心要素。当前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师培训管理主要是基于软件的功能再造以及工具组合这种“简单迁移”的信息化方式开展的。受制于现有工具的设计局限,教师培训管理中各个环节的数据很难实现关联互动,无法满足当前培训发展对管理工作所提出的需求,信息化支持的教师培训管理亟需进行“系统重构”。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师培训管理框架包括过程管理、资源管理、评估管理、团队沟通管理四个方面,体现了教师培训管理的深层内涵——即从被动适应到主动追求。采用“护航型”管理模式、丰富资源的分类框架、强化信息数据的挖掘、展开多维度分析等,这是信息技术支持教师培训管理深层次的作为空间,也体现了其应用价值。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学习分析技术在培训管理中的应用前景值得期待。
60-68

第18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将于2014年5月在沪召开

摘要:本刊讯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TheGlobalChineseConferenceonComputersinEdu—cation,简称GCCCE)是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学会主办的国际学术会议,旨在汇聚世界各地教育政策制定者、学者、教育工作者、校长及一线教师,分享有关ICT教育应用的实践方法及成功经验,以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促进教育创新。GCCCE大会已成功举办17届,曾先后在广州、香港、澳门、新加坡、中坜、北京、南京、夏威夷、兰辛、台北、垦丁、杭州等地举办,
68-68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杂志实践研究

面向成人学习者的远程高等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模式

摘要: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蓝本,是课程开发的基础。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是系统层面的教学设计,需要科学、系统的方法。然而,由于目前远程教育领域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方法的缺失,导致了实践中“重视课程开发、忽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以及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时简单、随意的现象。远程高等教育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培养对象为成人在职远程学习者。因此,针对远程高等教育、面向成人远程学习者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方法必须以成人远程学习者为中心,并坚持以“社会实践需求为主、能力为本,兼顾学科与学生需求”的开发理念。DECDA开发模式是针对远程教育特别是学历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提出的一个完整流程和一套系统的方法,包括职业分析,学习者分析,实践能力需求分析,课程体系规划,以及实施、评价与修订5个阶段,不仅紧密贴近社会实践需求,还兼顾成人远程学习者的特点和学科需求,可以为我国远程教育机构开发有用、有效的专业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方法指导。实践应用的案例也证明,DECDA模式开发流程和方法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69-75

基于城乡差异的大学生成长与CQA平台关系调查

摘要:基于社区的在线问答平台(CQA)在大学生课堂内外的学习和实践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不断扩大的城乡贫富差距使城市大学生和农村大学生已经异化为不同的群体,而这些群体对于CQA的态度和接受度是否存在差异还缺少相应的研究。已有一些调查文献证明CQA系统对大学生自身成长具有积极的效应。这种效应在城乡大学生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农村学生对于CQA平台的态度和认知与城市学生相比有哪些不同?一项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和自我决定理论的问卷对此进行了调查。在偏最小二乘的结构方程模型的数据分析下发现:相比于城市学生,农村学生从CQA的改进中所获得的收益较少;而相比于有用性,CQA在易用性方面的改进对学生的能力成长有着更为显著地效果,尽管目前系统在易用性上的表现还差强人意。
76-83

2013年教育技术国际论坛将在武汉举办

摘要:本刊讯教育技术国际论坛(ETIF)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办的国际性学术会议,已连续举办了11届,是海内外教育技术专家学者思想碰撞、学术研讨、实践切磋、信息共享的重要平台。
83-83

数字化考试现状分析与关键技术设计

摘要:数字化考试是无纸化考试的延伸和扩展。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考试中的应用,无纸化考试成为近年来考试改革的主要取向。传统的纸质考试在现代远程教育实践中表现出诸多不适应,尤其表现为内容设计和考试方式无法适应和满足远程学习者的现实需求。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远程教育考试实践经验的日渐积累,数字化考试凭借其能够满足大规模统一考试、跨越时空限制、满足“随学随考”、保密性好、考试成本较低等优势,成为当前远程教育考试改革的主要取向和有潜力的选择。为了推进远程教育考试改革的进程,我国的数字化考试应依据考试学的原理与理念来设计考试平台系统,遵循互通数据库系统、注重考试科学性、融合信息技术、推进教学评一体化、实施多元化评价、发展模块化组合等6项原则,重点处理好数字化考试与教学、教务管理、质量评估、毕业审核四者之间的关系,解决考试信息功效、信息技术与考试融合、人本化设计等关键技术,从而真正实现数字化考试满足远程学习者个性化需求的本质目的,以及实现数据信息的高度共享和深度挖掘。
84-90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杂志技术应用

协作学习交互分析方法之反思

摘要:当今教育理念已经从关注个体知识建构转向关注群体知识建构。协作学习作为一种群体建构的方式,已经成为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一种主要学习方式。交互是协作学习的基本活动单元,也是理解协作学习本质的关键。交互分析是探究协作学习规律、把握协作学习过程变化的核心,也是诊断学习者对教学目标掌握程度的依据。交互分析研究的重心已经从交互的各种影响因素转移到小组交互过程的研究。但目前关于交互过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的交互模式、成员关系、交互行为特征等方面,还存在对交互过程的分析粒度过粗、视交互为静态的过程、以及缺乏客观、有效的分析方法和工具等问题。目前已有的9种协作学习交互分析方法大多从言语行为的视角对交互过程进行分析,在划分分析单元、确定客观且可重用的编码体系,以及保证分析方法的信效度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基于信息流的协作学习交互分析方法着眼于整体,注重过程,并用新的效标即信息流所映射的目标知识网络图的总激活量来预测交互效果,信效度较高,可能成为一种有前景的交互分析方法。
91-99

基于智能Agent的远程学习者情感与认知识别模型——眼动追踪与表情识别技术支持下的耦合

摘要:情感与认知状态的准确识别是实现远程学习者与教学Agent有效互动的基础。只有有效识别出学习者的情感与认知状态,教学Agent在改变学习者行为态度、帮助学习者获取和理解知识、支持学习者认知发展方面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现有的教学Agent普遍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缺乏情感交互性,容易使远程学习者产生厌倦情绪;二是认知推断功能薄弱,对学习效果的促进作用不稳定。这主要是由于Agent对学习者状态的识别不够充分造成的。已有的学习者状态识别方法虽然在学习者情绪状态的识别方面各有优势,但却无法同时检测学习者的视域、学习情绪与认知状态。学习者的眼动追踪数据是判断学习者实时状态的重要指标,也是学习者与Agent进行情感交互的重要依据。结合表情识别和眼动追踪技术构建的基于智能Agent的远程学习者情感与认知识别模型,将眼动追踪与表情监控达代识别、情感与认知识别过程相耦合,以提高远程学习者状态的识别准确率,改进Agent对学习者的情感和认知支持,为智能教学Agent与远程学习者交互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00-105

自适应学习系统中双向适应交互评价实证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学习方式。以实现网络个性化学习为目标的自适应学习。系统成为提高网络学习质量的重要研究课题。然而目前大多数自适应学习系统仅具有单向适应能力,即实现了系统根据用户特性适应性向学习者呈现学习资源、过程和策略的功能。尽管这种功能有助于解决学习者认知超载和网络迷航问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习效率,但学习者在此系统中是一种被动学习,不利于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也不利于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还容易使学习者产生惰性。因此,应该充分考虑学习者和系统之间的主客体关系,在自适应学习系统中建立双向适应交互,即用户主动选择资源的适应性交互和系统主动推送资源的自适应交互。双向适应交互最为关键的是用户模型,而认知风格是用户模型中影响学习者个体差异的一个重要元素。从学习效率和使用感受两个层面实证评价双向适应交互性,以及认知风格对其的影响发现:采用自适应学习方式,学习者具有更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绩效;但认知风格会影响到自适应学习和适应性学习的绩效。
10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