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管理杂志社
分享到: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1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热点研究、教育政策、教育发展战略规划、院校改革与发展、教育督导与评价、教育法制建设等。
  • 主管单位:辽宁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辽宁教育研究院
  • 国际刊号:1674-5485
  • 国内刊号:21-1570/G4
  • 出版地方:辽宁
  • 邮发代号:8-581
  • 创刊时间:1981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22
  • 综合影响因子:0.665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现代教育管理 2014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专题

关于我国大学制度若干价值问题的探讨

摘要:规制与自由的矛盾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面对的重要关系范畴之一。百余年来我国大学制度的这一矛盾关系呈现出鲜明的特殊性,不仅表现在价值矛盾本身、价值矛盾的协调方面,也表现在价值矛盾的消解模式方面。这些价值特殊性无疑成为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必须加以关照的基本要求。
1-5

高校去行政化的制度分析:新制度主义的视角

摘要:从经济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的角度来看,高校行政化是因组织同形、强制同形、文化-认知同形、规范同形、利益驱动等原因而生成的,高校“去行政化”改革有必要协调高校内外部环境中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通过建立学术化组织场域、实施教育家办学、重塑大学精神、建立健全大学章程,对高校进行制度上的救赎,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6-10

制度人视角下现代大学制度的类型与冲突

摘要:从制度人假设看来,大学是人们由对于知识活动的相似信念而构成的组织,大学人因对于知识制度的归属而能够集聚于一处。在现代大学的知识制度之下还有三个主要的分支制度——教育制度、学术制度和官僚制度——作为不同群体的依凭。由此看来,现代大学内部所存在的冲突便是由信念相左而导致的制度冲突。
11-15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院校改革与发展

知识生产视域下大学服务社会模式变迁

摘要:服务是大学历史发展的主题,现代大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服务社会,这也是大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大学作为智力资本的源泉,服务社会主要通过知识生产方式,知识生产是大学服务社会的逻辑起点。古代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知识生产呈现出整体性发展、学科发展、跨学科和问题解决为中心等特征。大学服务社会的模式随着知识生产变化而变迁,古代社会通过传授知识服务贵族和神,工业社会通过科学研究服务世俗社会,信息社会大学与产业界关系日益密切,展现出合作服务新模式。
16-21

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依据:内在逻辑的追问

摘要: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兼具教育属性和管理属性,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基本职能。在此前提下,可建立起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内在逻辑的四维框架,即以人才培养为逻辑起点,由“人才培养的载体——知识逻辑、人才培养的社会应用——市场逻辑、人才培养的本质回归——人的发展逻辑、人才培养规定性的话语博弈——权力逻辑”共同构成的一个有结构的规则体系。现代大学制度下的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必须要超越极端的“一元”逻辑和简单的“多元”混合逻辑而走向有机的多元“制衡”逻辑。
22-27

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辽宁省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状况的调查

摘要: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组织网络发展良好,专兼职科研队伍持续壮大,教师教育科研素养全面提升,教育科研制度建设日益完善,教育科研活动积极开展的良好局面基本形成;但同时发现,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在网络覆盖、区域发展、成果推广、活动成效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要想上一个新台阶,应进一步健全教育科研网络运行机制、加强专家引领和专业支持、创新教育科研培训机制、搭建教育科研网络平台、完善教育科研制度建设。
28-32

我国中小学领导体制的发展与推进

摘要:我国中小学领导体制经历了由初步探索到相对成熟的一个渐进过程。现行的校长负责制是一种比较合理的领导体制,它初步构建了学校组织管理的权力制衡关系,保证了党支部的监督权力和教职工的民主管理权力得以发挥,但仍存在一定的行政化,着重“内改”,忽视“外改”等不足。推进我国中小学领导体制改革可以通过强化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制相结合、加强民主监督以及正确处理党政群的关系等路径实现。
33-36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教育督导与评价

应用型高校“虚拟企业”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的建构与探索

摘要:当前应用型高校仍然广泛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和“以考代评”的学习评价模式,在信管专业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通过设计以项目任务实践为主线的“虚拟企业”教学模式和以能力评价为核心的“团队式”多样化学习评价体系,创新教学范式和学习评价模式,引导和激励学生提高理论水平、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进而在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中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学习习惯和实践积极性。
37-41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评教指标体系构建

摘要:以教师为中心是当前高校学评教陷入困境的理念根源。欲走出这一困境就应当构建起以学生为中心的学评教指标体系。新体系的构建应遵循学生主体性、发展性、全面性和易评性原则,在发展性评价视域下,通过引入课程评价等新增环节,实现学评教指标体系质的转变。
42-45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体育课程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提高高校学生素质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高校体育课程的现状不容乐观,学生身体素质多年持续下降。通过建立以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工作基础、课程教学状态、课外体育活动、课程教学效果、其他体育工作等五项一级指标,及在此基础上的17项二级指标和各观测点的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质量评价体系,能够有效地评价高校体育课程质量的优劣并进一步指导高校改进体育工作状况,从而达到保障高校体育课程质量的目的。
46-50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教学管理

大学教学学术发展的制度环境及其治理途径

摘要:教学学术是一种传播知识的学术。我国大学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专业学术、轻教学学术”等学术规则。究其众多原因,制度环境是关键性因素。我国大学教学学术发展的制度环境具有自主性与制约性并存、制度过剩与制度真空、制度空间与观念空间不一致性等问题及特征。对大学教学学术发展制度环境的治理,须从国家层面到大学内部层面进行制度设计,构建多样化的教学学术培育制度,建立教学学术交流与共享制度和完善教学学术价值认可制度。
51-55

组织合法性理论视阈下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合法性——以D大学为例

摘要:教学管理制度作为凸现组织正规性的重要手段,是获得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等认可的外部合法性的重要依据。但是高校内部对制度执行不彻底或者不执行等表现又凸现了制度内在合法性的危机。对这一矛盾以组织合法性理论中对合法性的分析逻辑为视角进行阐述具有适切性。合法性危机的解决从组织建设层面看,可以从管理者的建制理念、制度目标的选择、制度传递途径的多元化以及学校共享文化的建设等方面来综合考虑。
56-60

大学生学科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途径

摘要:大学生学科竞赛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具有常规教学不可及的特殊的创新教育功能,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和提高教育质量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学科竞赛的特点以及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可以从完善组织机构、建立激励机制、完善硬件建设、建立创新基地、加强队伍建设、注重梯队培养、建立联动机制、深化教学改革等方面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61-65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师资管理

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大学教师是一种学术职业,学术晋升是大学教师学术能力得到学术共同体认可的重要标志。目前,学术界对于大学教师职业晋升的影响因素特别是个人因素方面的定量研究相对较少。利用T大学的教师晋升数据,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个人因素与制度因素如何影响大学教师的职业发展。研究发现:教师职业晋升速度存在性别、年龄、学科等方面的差异。
66-69

教学学术与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在高等教育领域已然成为被关注的焦点。而教学学术的研究则为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维度。在教学学术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下可以有效推进教师的职业专业化、平衡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的矛盾关系、完善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体系和外部评价环境。在基于教学学术的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生成中应该着力于教学学术理念与教师角色、评价与激励制度、教师专业发展策略以及教师教学学术研究等方面的建设,可以促进教师教学学术水平的改善并且有效地提高大学的高等教育质量。
70-74

初任教师专业发展困境及改善策略

摘要:大多数初任教师都面临教育观念和角色认知以及人际交往和反思与重建等诸多困境,严重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造成这些困境的因素主要表现在教育观念薄弱以及缺乏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对教师角色的认知能力和自我反思与评价能力。初任教师要改变这种困境需要社会、教育组织和教师群体的共同参与,必须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为他们提供专业发展的平台,提高他们的角色认知,增强他们反思与自我评价意识。
75-77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职业教育

产权视域下的校企合作——市场机制的失效和政府的有限介入

摘要:教育的不断变革让市场机制走进了职业教育。由于校企双方具有不同的利润期许以及所有制角色的不同,造成了市场机制在合作中的失效。政府需用市场经济的思维推动双方的双赢合作,实现积极有效介入。
78-81

校企合作利益主体之间的权责关系及角色定位

摘要:校企合作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消除校企合作面临的困境,需要厘清各利益主体在校企合作中的权责关系。研究表明,各利益主体之间的权责关系决定了其在校企合作中不同的角色定位。其中,政府是主导者,行业是指导者,企业和职业院校是直接参与者。实现校企合作的功能,关键是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的利益共同体。
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