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石油学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地质勘探、油田开发、石油工程、综合信息、综述、学术论坛、来稿选登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学会
  • 国际刊号:0253-2697
  • 国内刊号:11-2128/TE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0-110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4.08
  • 综合影响因子:3.756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石油学报 2016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分带及缝洞结构特征

摘要:塔河油田是中国发现的储量最大的碳酸盐岩油田,其岩溶储层埋藏深度大、储集空间复杂.通过古今岩溶地质考察,查明了塔北隆起奥陶系岩溶层序中古地貌与岩溶分带及缝洞系统;通过不同岩溶带缝洞成因分析,提出表层岩溶带由地表河、落水洞等缝洞组成,渗流岩溶带缝洞由驻水洞和渗流井组成,径流岩溶带缝洞由厅堂洞、干流洞、支流洞和末梢洞组成;通过岩溶期地表河与地下河沉积、埋藏期垮塌、钙华及热液化学充填作用分析,查明了岩溶缝洞充填特征与缝洞单元的形成.研究结果表明,缝洞系统是由流水溶蚀碳酸盐岩所形成,其始于岩溶高地或岩溶斜坡的落水洞,终于岩溶洼地地下河出水口;一旦缝洞系统部分地被地下河沉积、垮塌和化学充填后,可以形成一个或多个缝洞单元.通过缝洞结构和充填特征分析,认为岩溶期古地貌、潜水面升降和埋藏期的断层活动控制了缝洞单元的形成.研究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和地质资料建立缝洞类型和充填物类型识别方法,统一了不同成因类型缝洞的描述术语,为油田开发地质模型的建立提供了详尽的依据.
289-298

塔中北斜坡鹰山组深埋岩溶型储层刻画及分布规律

摘要: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鹰山组岩溶型储层已发现丰富的油气,大面积的三维地震及垂向高分辨率成像测井资料为揭示本区深埋岩溶结构及其分布规律提供了基础.成像测井揭示出该区4种与岩溶有关的特征,分别为:溶孔、溶蚀扩大缝、溶洞充填物及溶洞垮塌角砾岩.对于三维地震记录,受其分辨率制约,无法从一个溶洞系统中分辨出单个洞穴,而是作为一个复合体整体上表现为串珠或“羊排”状强振幅异常.利用分频技术来刻画溶洞复合体的空间展布形态并对其体积进行半定量的估计,另外,基于成像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的特点,并用岩心资料进行标定,从不同尺度上刻画研究区岩溶结构及其在不同深度上的分布.结果表明岩溶型储层明显受控于NW一SE向逆冲断裂,区域上则受控于所处古地貌的位置.
299-310

库车坳陷东秋里塔格构造带隐伏构造定量化计算

摘要:库车坳陷膏盐层下伏是油气富集区,由于盐层遮蔽作用,盐下地震反射信息模糊,构造解释存在争议.依据临界楔理论测量克拉苏、迪那构造带盐下逆冲构造楔顶面坡度角α和底部滑脱层倾角β,线性拟合盐下构造楔回归直线,求解岩性强度和底部滑脱断层摩擦强度.东秋里塔格构造带与克拉苏、迪那构造带相邻,构造特征和变形机制一致,岩性强度和底部滑脱层强度参数相近.东秋里塔格构造带盐下逆冲构造楔顶面坡度角α为6°,底部滑脱面倾角β为7°,推断东秋里塔格背斜盐下发育低缓逆冲断层,逆冲断层沿中生界底部滑移.依据沉积楔构造缩短量计算方法,迪那构造带中生界缩短6.5km,迪那背斜吸收全部缩短量,东秋里塔格构造带中生界缩短9km,东秋里塔格背斜吸收6km,剩余3km需要断层吸收,预测东秋里塔格背斜下伏发育小规模逆冲断层.
311-317

沉积有机质微生物降解与生物气源岩识别--以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第四系为

摘要:生物气的主要组分甲烷是不同微生物菌群协同降解复杂有机质的终端产物,研究生物气生成过程中微生物对沉积有机质降解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柴达木盆地东部生物气气源层识别具有重要意义.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涩北一号气区第四系沉积物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研究发现,一些泥岩层内饱和烃组分遭受微生物降解,使部分正构烷烃和无环类异戊二烯烷烃消失,色谱不可分辨的复杂有机混合物显著升高.微生物降解作用明显的泥岩,降解参数升高,可溶有机质含量与烃转化率也显著升高,反映第四系部分泥岩层中高的可溶有机质含量与烃含量,是微生物活动和降解原始沉积有机质的产物.在微生物降解作用明显的泥岩中,检测到了丰富的产甲烷菌特殊生物标志化合物2,6,10,15,19-五甲基二十烷等,表明降解程度高的泥岩中,不仅厌氧降解细菌活动强烈,产甲烷菌活动也很强烈,是生物气的优质烃源岩.因此可以得出:可溶有机质含量,特别是其中烃含量以及微生物降解参数,是评价生物气气源岩的重要依据.
318-327

鄂尔多斯盆地苏东地区马家沟组五段5亚段白云岩成因

摘要:以岩石结构分析为基础,结合白云石有序度、微量元素、碳氧同位素等地球化学和包裹体测温与盐度测试,对鄂尔多斯盆地苏东地区马家沟组五段5亚段白云岩成因进行了研究,识别出准同生白云岩和埋藏白云岩2种成因类型.其中具备储集意义的为成岩期交代成因的埋藏白云岩,其岩性主要为颗粒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准同生白云岩具有鸟眼、石膏或石膏假晶结构,盐度较高(24.43wt%NaCl);阴极发光呈较暗的棕红色或玫瑰红色,有序度平均0.75,以高Sr、Na为特征;其形成的盐度和温度与微晶灰岩基本一致,形成于高盐度环境和地表条件下(包裹体校正温度26.5℃).埋藏白云岩常保持原始颗粒灰岩的残余粒屑结构,在较纯的白云岩中晶间孔发育,有序度较高(0.88~0.93),Sr含量低;白云岩形成的温度较高(校正温度81.9℃).微晶灰岩、准同生白云岩和埋藏白云岩均具有较高的盐度,表明白云石化流体为海水或与海水有关的海源流体.根据岩石学特征和各种地化指标,结合研究区古地理背景,建立了苏东地区马家沟组五段5亚段准同生白云石化和埋藏白云石化模式.
328-338

川西北低成熟沥青产气特征及生烃动力学应用

摘要:选择川西北矿山梁地区低成熟沥青,采用封闭金管高压釜体系,以20℃/h和2℃/h的升温速率进行生烃热模拟实验,分析了气体产物组分、产率和烃类气体碳同位素组成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沥青具有较强的产气潜力,是一种重要的生气有机母质;甲烷、乙烷和丙烷气体的碳同位素值分别为-50.85‰~-37.53‰、-37.93‰~-13.75‰和-37.10‰~-6.45‰.低演化阶段出现δ13C2〉δ13C3,之后,不同碳数烃类气体碳同位素组成关系为δ13C1〈δ13C2〈δ13C3.沥青热模拟甲烷最终碳同位素值为-37.53‰,轻于川中威远地区震旦系-寒武系常规天然气(-32.3‰~-34.7‰)和页岩气(-35.1‰~-37.3‰)的甲烷碳同位素值.川中威远地区常规天然气可能为具较重甲烷碳同位素的干酪根裂解气与具较轻甲烷碳同位素的原油裂解气的混合气.而页岩气中则可能富含更多的原油裂解气,干酪根裂解气相对较少.将生烃动力学结果应用到川中高科1井可见,早一中侏罗世,寒武系烃源岩进入主生油期,生成原油排出,部分进入到震旦系继续生气,侏罗纪进入主生气期及其在早白垩世后期进入生气末期,气态烃转化率达94%,比残留在寒武系中的沥青多约20%.
339-347

湖相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发育模式--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深凹带戴南组为例

摘要: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深凹带戴南组一段一戴南组二段五亚段为研究对象,以岩心精细观察和岩石薄片镜下鉴定为主要手段,结合测录井资料解释等描述重力流沉积特征和岩相特征,综合考虑沉积特征、形成过程、支撑机理及沉积机理等因素划分重力流类型,根据古构造和古地理背景、重力流类型和转化特征综合分析建立重力流发育与转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高邮凹陷深凹带戴南组主要发育碎屑流、浊流和液化流3种沉积物重力流和滑动滑塌这一重要的斜坡沉积物重力流触发机制;其中以碎屑流最为常见,根据其沉积物粒度构成特征划分为砾质碎屑流、砂质碎屑流和泥质碎屑流,根据其物质来源划分为外源型碎屑流和内源型碎屑流.识别出8种重力流沉积岩相和4类重力流沉积典型岩相组合.建立了不同物源条件下的重力流发育与转化模式,包括断阶带物源方向的双断阶混源型、多断阶混源型和斜坡带物源方向的内源型模式.断阶带重力流来自物源老山,以砾质碎屑流、砂质碎屑流、泥质碎屑流、浊流为主,所属沉积相类型包括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和湖底扇;斜坡带重力流物源为三角洲前缘沉积物,以滑动滑塌、液化流、砂质碎屑流、浊流为主,形成风暴浪基面之上的事件沉积体和深湖区的湖底扇.
348-359

下刚果盆地碳酸盐岩盐筏体沉积规律

摘要:基于盐筏活动过程中对古地貌和局部可容空间的影响,产生了对上覆碳酸盐岩沉积相带和地层展布样式的控制作用这一认识,通过对下刚果盆地A区块内碳酸盐岩盐筏体钻井岩相、沉积相与地震相特征分析,对盐筏体内部碳酸盐岩沉积规律进行了总结.研究结果表明:①区块盐筏体内共发育A型、B型和C型3类地震相,从盐筏活动初期至晚期,盐筏体内部地震相垂向上呈现C型-B型-A型演化序列.②C型地震相表现出不规则状杂乱反射、弱振幅、连续性较差的特征,为盐筏活动初期产物,主要为泥灰岩非储层相;A型地震相具有席状、强振幅、中-高频率、连续反射特征,为盐筏活动晚期产物,沉积稳定分布,以颗粒滩与砂质碎屑滩为特征,二者均是盐筏活动程度较弱背景下的沉积产物;B型地震相在盐筏强烈活动中形成,由蠕虫状、中等振幅、中-高频率、断续状的B1型地震相、层状、中等振幅、低频、连续反射的B2型地震相以及席状、中-弱振幅、中-高频率、连续反射的B3型地震相三者组合而成.③横向上表现出B1型-B2型-B3型-C型演化过程,由盐隆高部位向低部位依次呈现高能颗粒滩相向滩间海相转变的过程.④周期性“滑脱沉积”作用下,形成盐筏体内以B型地震相为代表的帚状地层展布样式;根据盐隆高部位位置变化,盐筏体内常形成“原地顶隆型”和“偏移旋转型”2种沉积形态,主要体现在高能颗粒滩相带的空间叠置与迁移方向差异.碳酸盐岩盐筏体作为被动大陆边缘含盐盆地构造沉积演化阶段产物,其发育特征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盐筏体的形成过程不仅是储层建造的过程,而且常形成良好的油气运聚系统,具有重要的石油地质意义.
360-370

随钻电磁波电阻率测井联合反演方法及其应用

摘要:针对海上油气田高正压差井筒条件下随钻测井电阻率受钻井液低侵影响的问题,提出了随钻电磁波电阻率测井联合反演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视电阻率曲线分离程度的反演初始值选取方案,通过反演可以获得原始地层电阻率和钻井液侵入深度.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初始值选取精度满足工程应用需求,地层真电阻率和钻井液侵入深度参数反演相对误差小于0.5%.时间推移测井资料分别反演所得地层真电阻率一致,表明该方法稳定可靠.对中国南海西部东方区块随钻测井资料开展电阻率反演应用研究,结合反演成果开展了钻井液侵入规律统计,得到了钻井液侵入深度与地层孔隙度、渗透率、钻井液柱压力、钻井液浸泡时间及地层电性变化等参数的统计关系,其对钻井液侵入预测与评价具有参考价值.该电阻率联合反演方法可推广应用于其他海域随钻电磁波电阻率测井,对储层评价与储量计算具有重要意义.
371-381

砂岩岩石核磁共振T2谱定量表征

摘要:基于统计学中的正态分布模型和地质混合经验分布模型,应用图解法和矩法2种数学算法,对核磁共振犜2谱进行定量表征研究,提取出核磁共振犜2谱反映自身孔隙结构及流体赋存状态信息的16项特征变量.在此基础上,结合压汞孔喉分布资料分析了核磁共振定量参数的岩石物理意义,验证了核磁共振定量参数表征储层微观孔隙结构方法的可靠性.在核磁共振定量表征参数相关性分析基础上,优选参数进行储层渗透率和束缚水饱和度求取,与实际岩心分析资料对比,新模型计算效果良好.进一步结合地区储层产能特征,利用核磁共振犜2谱定量表征参数对储层进行分类综合评价,在冀东油田某井区的实际应用效果表明,核磁共振犜2谱定量参数在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储层渗透率及束缚水饱和度计算、储层综合分类等方面均具有良好的评价效果.
382-391

CO2对原油烃组分膨胀效应的主控因素

摘要:通过对中国不同油区原油进行组分组成分析,选取了11种具有代表性的烃组分,分别与CO2组成二元体系进行PVT实验.所选取的原油烃组分碳原子数为C6-C16,分子结构为直链烷烃、单环/双环环烷烃和单环/双环芳烃.通过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原油烃组分中溶解的CO2可使体系发生一定程度的体积膨胀,且其膨胀幅度主要受原油组分自身性质、CO2摩尔含量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压力的影响不大.进一步提出原油组分自身性质的影响可用摩尔密度来表征,膨胀系数与对应条件下原油组分的摩尔密度为严格递增直线关系;膨胀系数随CO2摩尔含量的增加迅速增大,呈现凹型递增曲线;温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CO2摩尔含量较高的体系,温度越高,体积膨胀幅度越大.
392-398

钻井液密度窗口随钻预测理论及其工程应用

摘要:将岩石力学方法与地震勘探理论相结合,通过考察地震记录、岩石物理参数与孔隙压力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了利用地震数据直接反演孔隙压力的模型.根据岩石力学参数地质统计特性,实钻过程中充分利用录井、钻井等实时信息,通过随机反演方法随钻预测钻头前方待钻地层的孔隙压力.依据孔隙压力反演结果进一步求取地应力、岩石强度、坍塌压力与破裂压力,通过对预测参数的综合分析,最终实现对待钻井段的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进行随钻预测.该方法在川东北HB探区的2口深探井进行了工程应用,现场应用情况表明该方法预测精度较高、实时操作简捷、计算过程稳定,具备良好的随钻适用性.
399-405

页岩气水平井压裂对井筒完整性的影响

摘要:以弹塑性力学为基础,借助复变函数与应力场分解,对页岩气压裂过程中水平段套管-水泥环-地层系统的力学行为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接触面上位移连续条件得到了系统各接触表面的受力表达式;以Drucker-Prager岩土屈服条件为破坏准则,得到了水泥环达到屈服时的最大套管内压力,并讨论了套管及水泥环参数变化对系统受力行为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水泥环内表面比套管更容易达到屈服极限,水泥环厚度对水泥环内壁受力影响较小;增加套管壁厚,有利于保护井筒的完整性;套管内径和水泥环弹性模量对水泥环内壁受力影响较大,套管内径和水泥弹性模量越小,则水泥环越安全.研究结果对于页岩气压裂过程中井筒完整性设计控制具有-定的参考价值.
406-414

《石油学报》征稿简则

摘要:《石油学报》主要刊载石油和天然气地质勘探、油气田开发技术与工艺、石油与天然气钻井、海洋油气工程、油气储运、石油矿场机械以及相关分支学科、交叉学科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的创新性成果和高水平论文.主要设立3大固定专栏,即地质勘探、油田开发和石油工程,同时不定期开设学术论坛、综述、特约来稿等专栏.
417-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