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生产技术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07 03:01:30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篇(1)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C-

0057-02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用人要求相距甚远,主要的问题在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核心是知识本位,没有形成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对此,各高职院校纷纷从对应的职业岗位能力出发,实施项目化教学、一体化教学,务求实现学生的能力培养,让培养出来的学生更符合企业的能力需求。

一体化教学的核心是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将理论和实践作为一个整体来实施。对于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专业课一体化教学而言,主要的方式有“教学做一体化”和“厂校一体化”;一体化实施的重点是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和应用理论。这种授课方式势必不能在常规的教室进行,而单纯的实训室也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因此建设符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一体化教室是一体化教学顺利实施的根本保障。

一、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人才的能力分析

经过对石油化工行业职业岗位群和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研究,确定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学生应具备以下职业能力:

具有常减压、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加氢精制、聚烯烃等石油化工生产系统操作和常用设备维护能力;具有控制石油化工生产单元操作能力;具有石油产品质量检验能力;具有现场化工仪表和控制仪表初步使用能力;具有泵、换热器等石油化工典型设备的选型能力;具有初步识图和制图能力;具有环保意识和安全生产控制能力;具有终身学习能力。

由此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学生培养要围绕以上能力来进行,主要通过化工单元操作技术、石油生产技术、有机化工工艺学、化学反应工程、油品分析等专业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来实现。因此建设的一体化教室必须能满足以上能力的培养要求。

二、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室建设指导思想

一体化教学以实践为主,理论以够用为度,以实际生产或模拟实际生产的任务为教学载体,力求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的一体化教学最好的方式是“厂校一体化”,但是由于石油化工行业的特殊性,在安全和准入方面有严格的规定,使得石油化工类专业的学生即使去到企业中学习,由于上岗证和安全的问题,学生只能看而无法亲自动手操作,这样就无法实现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石油化工类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主要在校内一体化教室中完成,一体化教室建设必须保证有相应的设备支持,同时要有相应的软件来实现企业职业岗位氛围的模拟,让学生提前感受和适应企业的管理要求。

一体化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在学习环境上要求能够开展情景教学,团队讨论协作、会话、展示和实践操作等活动。一体化教室必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最终使学生达到“做中学,学中做”。

三、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室的构建

(一)安全教育功能区

“安全生产”是企业生产的前提,尤其是石油化工行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最终形成安全生产的意识和习惯是一体化教学必须实现的目标。在构建一体化教室时,设立安全生产教育区,通过安全图片展示、视频播放、学生互动、对实训场所进行安全分析和学习一体化教室安全管理守则等方式,对初次进入一体化教室的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忽视安全的严重后果。同时在整个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严格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强调安全问题,对违反安全生产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扣分甚至停止其使用一体化教室的资格,将安全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最终使学生形成安全生产意识。

(二)团队活动功能区

团队活动功能区主要提供便于团队开展讨论的桌子,可以展示的白板和投影仪,教学所用的模型、催化裂化的生产线模型,主要为非操作性活动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在团队活动功能区主要可以完成一体化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团队讨论、协作、决策、展示等活动;教师可以在此区域进行指导、评价考核、归纳总结等活动。

(三)实践设备区

根据专业能力培养要求,设备主要有流体输送、传热、精馏、吸收、间歇反应器、石油的常减压精馏、管路拆装、乙苯脱氢制苯乙烯等化工单元操作技术和石油生产工艺的实训设备。在每个设备旁配备操作规程、安全要求、设备流程图等,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设备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可以满足专业岗位能力中对实际设备的认识、操作、简单维护、生产工艺的认识和操作等能力的培养。同时在使用这些实训设备时,要融入流程图的读识、操作原理、影响因素分析、故障分析处理等内容的学习,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四)仿真操作区

仿真操作区有50台电脑,安装了化工单元操作仿真、催化裂化工艺仿真、乙醛氧化制醋酸工艺仿真、乙烯热区分离工艺仿真、聚氯乙烯工艺仿真、合成氨工艺仿真等石油化工类仿真软件。主要解决学生无法在工厂实际操作、而学校又无法提供设备等问题。通过仿真软件的使用,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石油化工典型生产工艺的流程、操作和要求、工艺参数的控制调节、故障分析处理。最终实现学生对石油化工生产中的典型工艺的认识、操作、故障分析处理、开停车操作能力的培养。

(五)“6S”管理,模拟职业氛围

规范化管理是任何一个场所能正常运转的根本所在。“6S”源于企业的“5S”管理,内容包括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TKETSU)、素养(SHITSUKE)五个项目,后又延伸出安全(SAFETY)项目,则成为“6S”管理。其主旨是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机器、物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管理。在一体化教室的管理中,实施与企业管理类似的“6S”管理,能保证一体化教室正常运转,并为学生素质的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学生进入一体化教室时,进行“6S”管理教育,要求学生严格按照管理要求进行活动。实施“6S”管理主要可以培养学生遵守规定、执行规范的意识;增强责任意识,养成认真工作的习惯;让学生主动创造和维护一个整齐、清洁、方便、安全的工作环境;让学生讲文明,懂礼仪,提升自身素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要求,缩小学校与企业管理的差距,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准员工。

在整个一体化教室中布置贴近工厂实际的安全生产标语,张贴校企合作企业的照片、企业文化等材料,力求营造浓厚的实际生产氛围,实现对学生进行职业文化熏陶。

一体化教学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有效手段,一体化教室是一体化教学顺利实施的保障。在一体化教室构建中必须体现实践活动是核心功能,理论学习是通过实践为载体进行的,因此要体现出实践活动的特征。一体化教室要为“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特征提供相应的活动场所和硬件支持。一体化教室除了理论和实践功能之外,还要承载职业意识培养、学生素质培养的软件功能,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一体化教学的特点,培养职业综合素质高、符合企业需求的现代职业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春.浅谈高职做学交替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设计[J].职教论坛,2010(23)

[2]李丹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0(13)

[3]肖海清.职业教育“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3)

[4]徐素鹏.“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程改革实践[J]. 广州化工,2012(7)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篇(2)

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是生产农药、氯碱、精细化工产品的企业。其控股的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新型仿生农药--拟除虫菊酯生产基地,已于XX年4月成功上市。集团公司建有工程设计院、化工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产品开发与技术转化能力强,拥有自备热电厂,公用设施配套齐全,装置设备先进,内部管理严谨,产品质量优良,厂区环境整洁。XX年通过iso9001(XX版)质量体系认证,XX年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12月前身为江苏扬农化工集团公司菊酯分厂,主营除虫菊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唯一以拟除虫菊酯杀虫剂为主导产品的上市公司。

目前公司拥有国内规模最大、配套最全的菊酯产业链,产品应用涵盖农用、卫生两个领域,形成了三大系列、30多个品种的产品群,其国内卫生杀虫剂,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新型仿生农药--拟除虫菊酯生产基地市场占有率达到70%,全球销量排名第二,产品远销东南亚、欧洲、中东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已于XX.

农药产品系列:高效、低毒、安全的新农药三氯杀螨醇、丰源(吡虫啉)、天菊(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啶虫脒、巨剪(苯黄隆)、抑杀净(氟铃脲)、农美(氟啶脲)、喜盖(10.8%高效氟吡甲禾灵)等;

基础化工产品系列:对、邻、间二氯苯、2,5-二氯硝基苯、3,4一二氯硝基苯、2,4,5-三氯硝基苯、对、邻、shixi.exam8/间硝基氯化苯、氯化苯、环己烷、甲基环己烷、乙基环己烷、工业三氯苯、1,2,4-三氯苯、1,2,3-三氯苯、双氧水、烧碱、盐酸、液氯等。

现已形成以菊酯为特色、农药为主导、氯碱为基础的产品精细化、多元化格局。

未来3~5年内,扬农化工将以做大做强菊酯产品、振兴民族菊酯工业为目标,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型农药,推动我国农药产业结构的升级,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一是加快高效新品种的开发,延伸新型仿生农药产业链。二是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开发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精细化学品,形成涵盖化工、医药、农药等多个领域的产品群,申报发明专利10项以上。到2011年,力争实现公司农药生产规模国内第一,卫生类菊酯销售总量全球第一,企业研发费用率达到8%。三是加快新型工业化改造步伐,实现废水零排放,成为结构合理、技术领先、效益显着、成长良好、国际知名的现代化综合农药化工企业。

二.实习目的、岗位任务及实习内容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篇(3)

中图分类号:G424.1

高聚物生产技术课程属于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开设于大二下学期,64学时,其中理论40学时、实验24学时。课时少、任务重、内容难加之高职高专学生基础薄弱,学生学习兴致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实验、成绩考核等方面讨论高聚物生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一、 精选教学内容

精选教学内容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关键作用。教学内容选取应考虑高职教学的特点,突出“实际、实用、实践”的“三实”原则[1,3]。教学内容选取应以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为依据,结合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岗位群进行调研分析,精选出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高聚物生产技术》(侯文顺主编)一共有十二章节,大致可划分为高聚物反应的合成基础、成型加工基础和合成工艺三部分内容。高职高专学生基础薄弱,理解反应原理、反应历程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比较困难,学生毕业后从事高分子化学研究的很少,因此将第二章至第五章合成基础理论内容直接跳过,选取必备的知识点放在后面章节作为补充教学内容即可。例如,“乙烯高压聚合生产聚乙烯的生产工艺”的聚合原理涉及自由基聚合反应机理。首先补充知识点:什么是自由基聚合反应?自由基聚合反应有什么样的特点?其反应机理是什么?补充必备知识点后再讲授高压法制备聚乙烯的生产工艺。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教学内容选取还应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按照认知螺旋上升的规律,不断拓展和深化学习内容[2]。该课程属于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与先修课程联系比较紧密,例如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等。重复知识略讲或不讲,侧重放在知识面的拓展、加深,避免简单机械性的重复。例如利用蒸气压的变化、沸点升降、凝固点的变化测高聚物的摩尔质量,其原理是溶液的依数性。这部分内容是化学热力学理想稀溶液依数性的教学内容。讲这部分内容时,其原理可以不讲,重点放在用其它方法测高聚物的摩尔质量。例如:用气相渗透压法测数均相对分子质量、端基滴定法测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光散射法测重均相对分子质量、黏度法测黏均相对分子质量[1,3]。

二、 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手段

根据新课程理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须转换角色,革新教学模式。本学院采取分小组的模式,根据教学内容提前分配好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学习,最后一起分享学习成果。例如,学习“聚乙烯树脂及塑料”这部分教学内容时,提前分好小组,每组有负责人,分学习任务,分别负责搜集聚乙烯的发展历程、趣闻轶事、用途、生产工艺流程等资料并学习。上课时先让学生讲解所学内容,教师做适当补充或解释。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科技的日新月异不仅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也让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教学内容呈现形式有了多样化的可能,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传统板书结合现代化的科技技术,课堂内容承载着更多信息,更加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利用实物,如橡胶、塑料、纤维等实物介绍三大合成材料的用途、特点。利用网络资源,制作的课件有图、有声音、有视频,课件总体上趋于形象化、生动化。利用仿真软件,使晦涩、难理解的反应机理变得简单易懂,也可以进行仿真模拟实验。例如用仿真软件可进行“聚氯乙烯的生产工艺流程”的模拟,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体会其生产过程。

三、重视实验

化学实验室化学理论的源泉,是化工工程技术的基础[4]。在化学专业的学习中,必须重视化学实验实践活动,重视在实践中训练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只有亲临实验的实践活动,才能掌握、积累、深化、提升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5]。

实验项目的选择应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选择尽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验产品的项目。例如:有机玻璃的制备。通过实验室操作制备得到有机玻璃体会本体聚合的特点和有机玻璃的工艺流程比仅在理论课上讲授的效果要好得多。实验项目的选择还应和理论教学内容相对应。理论课上讲授了乳液聚合的相关知识,就可以多考虑这方面的实验项目。例如苯乙烯的乳液聚合、醋酸乙烯酯的乳液聚合[6]等。

结合本学院的实验条件,开设了6个实验项目。教师必须重视实验教学,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执行。抽查预习情况,重视实验操作,密切关注实验现象,必要时给予技术性指导,实验结束后交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若根据现有实验室条件无法开设的实验项目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运用化工仿真软件,可进行模拟实验。应用网络视频资源,可将本学院无法开设的实验下载,进行观赏、剖析。

四、 改革成绩考核模式

本学院高聚物生产技术课程成绩考核采用“理论课成绩占60%,实验课成绩占40%”的模式,其中理论成绩=平时表现*10%+作业*10%+期中测验*10%+卷面成绩*70%,实验成绩=实验表现*20%+实验报告*20%+实验考核项目*60%。改革后的成绩考核模式促使学生认真对待平时考勤、作业、实验报告,增加了对实验的重视程度,对提高教学质量起了推动作用。

五、 教学改革成果

笔者将改革后的教学成果应用在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2010级、2011级和2012级学生的教学,根据反馈回来的信息分析,学生普遍反应高聚物生产技术课程内容生动、贴切实际,学习劲头较足,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3]侯文顺主编,杨宗伟主审《高聚物生产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2]钟启泉,崔允主编《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91.3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篇(4)

关键词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技能大赛;有效街接

基金项目:延安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研究项目“延安职院‘授人以渔’使命的思想内涵及创新实践研究”(项目编号:YZK201301)

作者简介:刘月梅,女,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11-0004-04

截止2014年,教育部门主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有98个项目,赛项设置面向职业院校已开设的量大面广的主要专业(群),并体现专业核心技能,强调与产业结构升级和高新技术发展同步。[1]三网融合(4G网络)、云安全、智能家居、水环境监测与治理等赛项的举办,体现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结合的办赛理念。[2]赛项内容紧密对接行业标准和技能规范,体现相关职业岗位或岗位群专业核心能力与核心知识、产业前沿技术,涵盖丰富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点,这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

职业院校如何将人才培养与技能大赛有效街接,真正做到“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以赛促学”,最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是我们每一位职业院校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以石油化生产技术专业为例,探讨如何以技能大赛为契机,构建与技能大赛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全力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

(一)以赛促教,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

在带领学生参赛的过程中,通过指导学生参赛、研读评分标准,教师能了解到专业领域最新技术和行业企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岗位技能要求,从而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改革的方向,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加强了教师与企业和同行的学习、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教师实践技能的提高,同时也带动整个专业团队建设,锻炼了教师队伍。

化工类赛项包括化工生产技术、精细化工生产技术、化工仪表自动化、化工生产设备维修和工业分析检验,其中,化工生产技术属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余4个赛项内容也是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这些赛项的内容和评分标准都具有一定的教学导向作用,加速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课程标准制定的提升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步伐。

(二)以赛促改,深化专业教学改革

技能大赛是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是检验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它引领指导教师在吃透大赛赛程和技术规范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实践教学内容,以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内容的实用性,提高专业技能训练的完整性和针对性。[3]化工生产技术赛项核心内容是化工工艺实操和仿真操作,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大赛参赛项目,以此为载体创设相关学习情境,设计教学活动,进而在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重组、行动导向教学实施等教学改革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三)以赛促建,引领实训基地建设

技能大赛中所使用的设备以及操作和评价的衡量指标全部以企业为标准,这就要求参赛学校与企业合作,改善原有实训条件,促进实训项目标准化、实训内容企业化,拓展实训基地的功能,促进实训基地的资源共享。[4]依据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化工实训基地一般包括基础化学实训室、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室、化工仿真实训室、化工产品分析实训室等。其中,化工单元操作主要设备包括精馏操作、吸收-解析、流化床、流体输送、离心分离、过滤、反应釜、DCS操作等,这与专业技能大赛相对应,并符合企业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

(四)以赛促学,激励学生成长成才

技能大赛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而且涵养了学生的意志和品格,更培养了学生团体协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技能大赛获奖学生会更多地受到企业的青睐,就业质量明显提高。[5]目前,各类化工企业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尤其是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技能大赛吸引着更多的学生投入到其中,并在大赛中不断的学习成长,在提高自己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人才培养与技能大赛有效街接的探索与实践

(一)构建与技能大赛相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

职业院校应借鉴技能大赛中化工类赛项评比标准及相关行业标准、职业标准与技术规范,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可行的专业技能培养目标,通过分析石油化工职业岗位群所应具备的岗位能力,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按照职业技能发展的规律,与合作企业共同构建基于石油化工生产过程和生产任务的课程体系,创新“任务引导、能力递进”工学结合教学模式。[6]

(二)课堂教学改革

1.理实一体化教学。通过“教学做一体”的改革与创新把学校变成了企业,把课堂变成了车间,真正做到了“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的一体化设计,教室、实训室与施工现场的一体化配置,理论、实训、实习的一体化结合,知识、技能与职业素质的一体化培养”。[7]在日常教育教学始终与技能大赛相衔接,并建立起长效机制。在日常的课堂和实训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时刻按照技能大赛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把每一堂课当作真实的比赛,当作真正的工作场所。

2.小班化教学。受专业技能实训场地、工具及指导教师等因素的制约,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通常也是采用班级授课制。[8]但在技能大赛中,通常指导教师都是对几名参赛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这种教学方式能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快速提高。化工类课程尤其是一些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化工设备维修、管路拆装、化工工艺实操等也应采用小班化教学,分组学习和实训。

3.强化过程考核。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的考核与评价,一直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科学和相对客观公平的体系。[9]职业学校可以借鉴技能大赛的评比考核标准,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强化过程评价和实践环节的考核,并建立起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

(三)实践教学改革

技能大赛的目的是强化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因此,职业院校应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在实践教学中应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学生的专业技能贴近生产实际和企业要求。[10]为确保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应形成“校内专业基本技能实训+校内专业综合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实践教学体系,校内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及能工巧匠共同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11],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发出适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四)技能大赛与学生成长相结合

让技能大赛应贯彻学生大学三年的学习,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训练中深入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寻找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成长;[12]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技能和才华,增强学习的信心,增进同学间的合作与友谊,磨练意志品质。

三、结语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13],这是教育部对新时期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提出的要求,职业院校只有将人才培养与技能大赛有效衔接,才能真正对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与技能大赛有效衔接的探索与实践可以为职业院校专业和课程改革提供借鉴和思路。

参考文献:

[1]钱金萍,钱大庆.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与技能大赛有效衔接的研究综述[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1(5):48-50.

[2]廖春蓝.基于技能大赛的高职玩具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4(6):126-129.

[3]谢海燕.职业技能大赛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113-115.

[4]钱金萍.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与实践教学的内涵、特质比较[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42-43,60.

[5]钱大庆,钱金萍.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与技能大赛有机街接的价值意义[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65-67,77.

[6]薛新巧.以地方职业技能大赛为载体,构建高职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共享型实训基地[J].职业教育,2013(10·下):60-63.

[7]凌霞.职业技能大赛促进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J].现代商贸工业,2014(8):132-133.

[8]丁震,邵泽东.职业教育发展与技能大赛制度化——以烹饪专业技能大赛对教学改革的作用为例[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64-66.

[9]凌璟.与技能竞赛相对合的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实践性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56-57.

[10]张兰.构建与技能大赛及职业标准相街接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J].江苏教育研究,2013(9):26-30.

[11]白术波,王彦伟.一体化模块式教学在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09(S1):486.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篇(5)

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推动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充分发挥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作用,是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加强自动化控制,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与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而且有助于降低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成本,为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对于石油化工的需求日益旺盛,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规模日渐增大,很多新材料、新技术、新经验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得到运用。自动化控制技术,以其独特的控制算法和控制方案,使得从原料的加工到成品产出的化工过程都纳入自动化控制系统,并且按照预定程序自动运行,大大提高了石油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要高度重视石油化工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运用与发展,不断提高石油化工行业自动化控制水平。

1 石油化工自动化控制的关键技术

由于石油化工行业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生产安全一直是石油化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而运用自动化控制技术,有助于推动和维护石油化工行业的生产安全,已经成为当前石油化工生产的关键环节。因此,应该从安全生产的高度审视石油化工行业的自动化控制,重视做好石油化工行业生产过程中的检查与监控等工作,准确掌握石油化工生产状况,及时发现生产中潜在的隐患与问题,以顺利实现石油化工的安全生产目标。在石油化工自动化控制管理中,很多关键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1 自动化检测与修复技术

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自动化检测与修复技术有助于提高石油化工生产的准确性、安全性与可靠性,对于石油化工生产设备的安全运行性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化检测以及修复技术不仅能够对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自动进行检测并做出记录,而且对于某些问题甚至可以自动进行修复,这样不仅有助于工程技术人员快速及时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维修以及排除故障,而且降低了一些故障对石油化工整个生产过程的影响,有助于提高石油化工行业的生产效率。

1.2 监测模型分析技术

监控模型分析技术是石油化工自动化控制的关键性技术之一,对于全面把握石油化工生产运行状况,及时准确诊断故障,提升石油化工生产的可靠性等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监控模型,预先对石油化工生产过程有一个全面而具体的掌握,就可以确保整个石油化工生产链条的安全与可靠运行。通过对石油化工生产运行状况的监测与分析,不仅可以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故障或隐患,而且有助于消除石油化工行业的安全风险与质量问题,推动整个石油化工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3 实时仪表监控技术

在当前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仪表监控技术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也是化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借助于中心处理器以及其他相关软件,通过仪表显示的数据与信息,生产管理者以及技术人员可以清晰了解石油化工生产状况,实现对石油化工生产风险的有效控制。随着计算机处理器性能的逐步提高、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实时仪表监控技术已经在石油化工生产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地运用,为顺利实现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2 石油化工自动化控制仪表及其功能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对于石油化工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石油化工行业发展迅猛。我们应该看到,由于石油化工的生产工艺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特点,因此,石油化工生产过程必须要严格控制各项技术参数,确保其处在最佳运行状态,以保证石油化工的生产安全。同时,为了有效提高石油化工行业的生产效率、减轻人工劳动强度,防范安全风险,必须要重视对石油化工进行信息化管理。在这种情况下,自动化控制仪表被广泛运用于石油化工行业中。

自动化控制仪表由于其具有计算存储能力强大、数据控制处理精确、适应性越来越强等特点,在石油化工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石油化工自动化控制仪表日益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这就大大提升了石油化工企业自动检测仪表的使用水平,在提高石油化工产品的质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选用先进的仪表自动化控制作为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装置,不仅确保了生产运作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而且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及收益,在降低运作成本的同时实现了石油化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近年来,石油化工企业的仪表控制技术日渐完善,在加强石油化工自动化控制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总之,自动化检测与分析作为石油化工行业自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石油化工企业自动控制系统的安全运行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因此,为了确保自动化控制仪表的正常运行,石油化工行业必须高度重视相关技术的应用,进一步规范操作流程,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动化仪表控制的积极作用。

3 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控制策略

近年来,我国很多石油化工企业根据产品生产过程的需要,重视发挥电动仪表、数字仪表、气动仪表等仪表在生产中的积极作用,自动化仪表的运用以及控制作用的有效发挥,为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石油化工生产中,必须要重视并充分发挥自动化仪表的控制作用。

3.1 通过计算机的快速重复测量,提升自动化仪表控制的精确程度

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自动化控制仪表的功能主要是通过采用现代化微电脑芯片以及其他综合性技术,不仅有效降低了仪表设备的空间体积,而且改善了仪表仪器的运行操作效能和控制效果,大大提高自动化仪表控制的精确程度。首先,把编程功能引入到石油化工自动化控制仪表中,这样就使各类计算机软件与仪表仪器融合起来,通过在控制电路中合理应用接口芯片,使得仪表仪器能够实现更加复杂的功能性控制。其次,由于软件编程并不复杂,通过用存储控制类程序取代传统的顺序性控制,可以有效实现替代常规逻辑电路的综合发展。最后,石油化工生产中的自动化控制仪表具有显著的记忆功能和丰富的计算功能。只要在通电状态下,仪表仪器中的随机存储器就可以实现对运行状态的综合记忆,实现对信息的保存,有效处理较高精度的计算,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石油化工生产自动化仪表运行过程中的硬件负担,而且丰富了仪表的处理功能,优化完善其工作程序,提高仪表自动化控制的精度。

3.2 通过对有关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提升自动化仪表控制的高效操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要进一步深化自动化控制仪表的功能,不仅要提升其控制的精准度,而且要实现对其的高效操作。因此,要充分发挥自动化仪表中微型计算机的中心控制作用,通过把各类功能丰富的软件内嵌于计算机系统中,使其能够在完成快速重复测量的基础上,合理计算出平均数值,这样不仅有助于自动化控制仪表排除一些偶然性误差,提高自动化控制仪表的精准程度,实现自动化仪表控制的高效操作。随着计算机中心控制系统在石油化工行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我们应当重视发挥其应用价值,通过实施合理的现场调机考核,注重对有关数据的收集与处理,从而充分发挥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优势功能,使得自动化仪表控制的操作更加高效。这就需要根据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状况以及有关控制要求等合理选用计算机系统,包括计算机硬件运行速度、存储情况及设备参数标准等。在选用设备的过程中,应当根据要求购置专用机和大容量计算机系统,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功能,在节约系统投资建设成本的同时,提高对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能力,提升仪表控制的可靠及高效操作性。

3.3 通过深化仪表的误差修正功能,加强对生产实践的有效控制

自动化仪表控制被广泛运用于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有助于发挥对生产实践进行管控的作用。在自动化仪表系统实现与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各工艺参数的有效搭接之后,应当充分利用完备的计算机系统对化工生产中的各类优势数据、资料以及工艺参数等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逐步建立起科学统一的数据模型。在此基础上,要继续深化自动化控制仪表对测量值误差等的实时修正功能,借助于具有误差修正功能的微处理器,使其依据一定的数据模型,及时修正各种误差,排除干扰性因素,以有效提高仪表控制的精密度,加强对石油化工生产过程的有效控制。例如,在石油化工生产中,可以充分利用自动化控制仪表对复杂化学混合物采取色层分离方式,准确测量产品中所包含的化学成分及含量等,为自动化仪表控制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社会对于石油化工产品的需求日益完善,加之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石油化工企业不断引进各种生产技术及仪器设备,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生产能力及产品质量。采用自动化控制技术,不仅有助于提高石油化工行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而且有助于提高化工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这种背景下,自动化仪表控制被引入到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中,并充分发挥出重要的管控作用。因此,要重视提升石油化工企业的自动化控制水平,提高石油化工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李旭辉,申轶华.化工生产中自动化控制仪表探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11).

[2]樊苏生.初探化工自动化控制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7).

[3]唐勇.石油化工自动化控制历程和技术应用前景[J].科技创新与运用,2014(28).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篇(6)

2模拟自动化技术应用的流程

一方面,石油化工产业的炼油及后续利用过程非常复杂,石油化工自动化技术的直接应用具有一定的风险性,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另一方面,石油化工自动化技术应用本身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为了保证石油化工技术的有效应用,应用之前最好进行流程模拟。所谓流程模拟,是指对石油化工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过程加以模拟,即建立能够反映石油化工生产过程的模型。进行流程模拟,在石油化工产业正式综合运用自动化技术进行生产之前首先将生产的工艺原理与整个系统化炼油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可以为自动化技术的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提高石油化工生产过程的结构优化能力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综合考虑各项因素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篇(7)

中图分类号T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7-0023-02

石油是由各种烃(碳氢化合物)类(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等)组成的复杂混和物,含有少量硫、氮、氧等有机化合物和微量金属。通过对原油进行蒸馏时分离出的具有一定馏程(沸点范围)的组分,如液化气、汽油、煤油、柴油等馏分。从减压蒸馏得到的称减压馏分。蒸馏塔底剩余的则称为渣油。馏分只是在沸点范围上类似,还不是石油产品,需要进一步加工炼制才能成为满足规格要求的石油产品。

1 主要石油炼制(炼油)工艺

把原油或石油馏分加工(或精制)成目的产品的方法(过程)。生产燃料产品的现代石油炼制工艺大体可分为三大类:原油(常减压)蒸馏。通过常压和减压蒸馏,把原油中固有的各种不同沸点范围的组分分离成各种馏分。炼油厂以原油蒸馏的处理能力作为加工规模(如500万t/年)。二次加工。从原油中直接得到的轻馏分是有限的,大量的重馏分和渣油需要进一步加工,以得到更多的轻质油品。二次加工工艺包括催化裂化、加氢裂化、重整、焦化等,是以化学反应为主的加工过程。油品精制和提高质量的有关工艺。包括加氢精制、脱硫醇等。

2 常见的石油产品

大体可分为3类:液体燃料。如液化石油气(LPG)、车用汽油、喷气燃料(航空煤油)、车用柴油、燃料重油等。油。如汽油机油、柴油机油、航空发动机油、船用发动机油等发动机油和齿轮油、液压油、汽轮机油、电器用油、压缩机油、金属加工用油等工业用油。通常是以矿物或合成基础油加上各种添加剂调配制成。固体石油产品。如沥青、石油焦、石蜡等。

3 主要炼制工艺分析

3.1(流化)催化裂化艺

在分子筛或硅酸铝催化剂的存在下,使重质油(减压馏分油或掺渣油)进行裂化反应,转化成汽油、柴油和液化气等轻质产品的过程。工业催化裂化装置可分为固定床、移动床和流化床3种类型。流化催化裂化(FCC),上指裂化反应和催化剂再生分别呈流化状态进行,根据反应器流化状态特点,又可分为床层和提升管两种。1965年建成投产的抚顺石油二厂60万t/年流化催化裂化装置是我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工业装置。

3.2催化重整

“重整”是指对分子结构进行重新整理和排列。催化重整是在含铂催化剂存在下,将汽油馏分中的正构烷烃和环烷烃,转化为芳香烃和异构烷烃,得到高辛烷值汽油和苯类产品。现代重整工艺主要分固定床半再生和移动床连续再生两种类型。1965年我国第一套自力更生建设的10万吨/年催化重整工业装置在大庆建成投产。

3.3 延迟焦化

焦化是使减压渣油、二次加工尾油等重质油进行深度热裂化和缩合反应的过程,其特点是除了生成气体、汽油、柴油、蜡油,还要生成石油焦(可制成电极或作冶炼工业燃料)。延迟焦化是指先在加热炉中加热,然后再延迟到焦炭塔中生焦,从而实现大规模连续生产。1963年我国第一套30万t/年延迟焦化生产装置在抚顺建成投产。

3.4催化裂解技术

在比催化裂化温度高而比蒸汽裂解低得多的操作条件下,利用择形催化反应将重质原料油选择性裂化成低碳烯烃(丙烯为主)的新工艺。这一新工艺是1990年国内自主开发成功的,已在安庆、荆门、大庆等地工业应用,并出口到泰国,曾获国家发明一等奖。 在我国的石油炼制领域,一种以重质原料生产丙烯等产品的催化裂解技术(简称DCC技术)广受重视。石油石化专家们认为,采用CPP工艺技术是以重质原料发展石油化工的有效途径和创新办法,对于传统采用蒸汽裂解技术炼化的有效补充。经过20多年的生产实践,我国已经在国内建成了7套大型工业生产装置,部分成套技术还出口到国外,技术已经处于成熟稳定期,在石油石化行业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4 炼油催化剂

催化剂是指加到化学反应系统中,能改变反应速度和方向,而本身的组成和质量在反应后又不起化学变化的物质。催化剂在炼油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更新较快的核心技术。主要有催化裂化催化剂、催化重整催化剂、加氢现裂化催化剂、加氢精制催化剂和其他催化剂。催化剂是中国石油化工研究院和中科院历经多年的探索研究成功的,具有特色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炼油技术。催化剂技术的成功实验和推广,使我国的基础油生产技术一下突破了多年的束缚,跃居国际先进水平,不仅如此,我国的石油炼制加氢催化剂在装备制造和技术研发方面都走进了世界先进行列。

5 技术展望

在石油炼制技术不断发展推广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知道,我国国内的炼油技术仍然缺乏支持更高排放标准的清洁油品生产技术、含酸原油加工技术、重油深加工技术等等等许多不足,存在着技术水平依然偏低等不足,针对石油炼化产业的技术需要,我国石油石化行业也将劣质原油/重油加工新技术、清洁燃料生产技术以及高档油基础油异构脱蜡成套技术、炼油清洁生产技术列为当前重点开发的技术品种,希望通过开发这些关键和基础性、技术,实现核心技术的内涵性发展,真正为炼油技术的突破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6结论

对于石油炼制行业,以及清洁燃料生产技术等等,今后将针对国家油品质量的升级安排进行统一部署,不断开发出具有更高排放水平的汽柴油生产技术,特别是对汽柴油深度脱硫工艺和催化剂、汽油高辛烷值组分生产系列技术、新一代汽柴油添加剂等等技术,并对汽、柴油等炼油成品与内燃机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实现炼制成本的下降与炼制标准的提升。

参考文献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篇(8)

1.2输油管道仪表自动化技术单一。目前大多数的石油化工企业多采用单一的仪表自控系统,这使得石油化工企业在进行输油过程中极易形成孤岛式的自动化控制和信息管理格局。随着石油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增强石油化工企业的竞争优势,及时、准确地为丰富石油化工企业的输油管道仪表自动化技术进行决策服务十分重要。否则不能使石油化工的经营决策转变为生产操作成果。此外,输油管道仪表自动化技术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和信息综合系统的应用开发不能得到有效协调,传统的DCS会使炼油化工企业的输油效率较低。

1.3输油管道仪表自动化技术操作不规范。现代石油化工企业的操作要求越来越高,输油管道仪表自动化技术的管理信息量也越来越大。由于现代炼油化工企业主要采用仪表自动化设备直接控制输油管道的生产装置的运行状态,而技术操作人员在对仪表自动化技术进行操作过程中往往不按照科学的操作规范,尤其是忽视了对输油管道仪表自动化设备的维修工作,使得石油化工企业在进行输油过程中经常出现自动化仪表设备使用寿命短,输油效率低,维修检测输油管道仪表自动化设备的成本高、仪表自动化设备的投入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等问题,给石油运输带来了损失性的滞后被动维修,不利于提高石油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完善仪表自动化技术在输油管道的发展策略

2.1加强对输油管道技术人员的定期培训。为了加强对输油管道技术人员的定期培训工作,石油化工企业应当加强专业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对燃气管道技术人员、石油和天然气长输管道技术人员、石油和天然气集输管道技术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工作,加强技术操作人员之间的技术交流工作和技术探讨工作。这样不仅有利于提升石油化工行业的经济效益,还有利于提高我国石油化工企业仪表自动化的应用水平,使其适应石油化工工业发展的需要。同时还应当加强与石油化工仪表自控系统技术发展较快的国际石油化工企业的技术交流和合作,尤其要突出发展输油管道仪表自动化技术在先进输油管道控制技术的实用化、仪表数字化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综合技术等方面的创新。

2.2建立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的仪表自控系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建立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的仪表自控系统,石油化工企业必须完善与天然气的生产配合工作,通过相互提供原料与半成品,达到最大化地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现阶段,应当摒弃运作结构传统单一的自动化控制技术,推进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系统化的新型运作模式,强化自动化仪表的控制技术和数据统计技术,促进石油化工输油管道自动化仪表各项功能的健康、持久、稳定发展。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篇(9)

近年来我国科研技术水平逐步提高,石油工程信息化需求逐步扩展,将新型科研成果逐步应用于现代科技中,实现石油工程技术水平的进一步应用发展,促进石油开发和应用技术的逐步发展,推进我国石油开发工程水平逐步达到国际化水平。

1石油工程信息化需求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研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国石油工程逐步向着专业化、科技化范围发展,推进我国石油工程的进一步发展。结合国际石油应用发展趋势,我国石油工程信息化需求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数据挖掘和整理采用智能化手段,石油企业主要采用整齐化一的管理手段,实际操作与远程控制相结合等多重数字化管理手段促进我国石油工程的创新与发展。

2当前我国石油工程信息化需求主要体现

2.1信息资源数据化需求

石油工程信息化需求首先体现在石油资源数据化需求。互联网应用范围进一步广泛,石油工程中石油开采,石油化验,石油提取等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程度进一步加深,数据资源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传统的数据信息资源管理主要采用人工数据统计与计算机数据相结合手段进行数据库管理,随着石油工程开发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传统石油信息统计办法已经无法满足逐步扩展的数据管理,需要对石油工程数据资源信息化需求程度进一步提高。

2.2生产技术信息化需求

其次,石油作为我国自然资源开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源应用改革中应用的资源类型之一,并且石油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展,传统、单一的石油提取生产技术手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资源应用的趋势,加强石油工程生产技术信息化需求能够促进我国石油工程的升级转型,提高石油利用率,降低资源应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实现石油应用工程生产管理信息化,独立化发展。

2.3工程管理信息化需求

再次,石油工程管理信息化需求是由石油工程资源管理中数据信息资源管理,生产需求等决定的。当前我国石油工程管理主要采用KU网络管理系统,但石油工程管理的之间的联系性不强,石油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管理远程化管理程度还需要进一步开发和研究。

2.4石油应用的信息化需求

最后,我国石油应用管理的信息化管理主要分为石油基础设施管理和使用应用管理。石油基础设施应用管理中,石油开发管理中二级以上的石油应用开发管理已经形成完备的石油应用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系统基础性逐步增强,但二级以下石油应用基础设施管理建设的网络体系还不够明确,需要进一步加强石油信息化需求;使用管理信息化水平主要体现在石油信息资源管理中,大型石油企业的石油提取,石油应用管理水平已经出具规模,但中小型的石油资源管理水平还有待提升,增强石油应用信息化需求。

3加强石油工程信息化需求的建设策略

3.1数据信息整理,实现石油资源管理的信息化

加强石油工程信息化需求的建设策略主要体现在其一,数据信息整理应用程度进一步提高,实现石油资源管理信息化。实现石油工程信息收集整理的途径主要包括石油勘探初期数据信息资源的整理,即对数据开采中石油开采技术,石油开采中相关石油检测数据等上报;石油工程勘探中各部分工程管理中数据信息资源的管理应用,即石油工程运行过程中各部分石油检测部分实现对石油开采过程中数据详细数据信息资源的管理应用,实现石油工程发展中不同阶段的数据信息资源的整合运行,为数据资源的应用管理提高了信息资源作保障。

3.2更新生产技术,促进生产技术科学化

其二,更新生产技术,促进石油生产技术科学化。准便石油开采,勘测开采过程中相关技术水平的深入应用,加强石油开采中自动化开采手段的进一步应用,打破传统石油检测,石油提取,石油转化等单一的石油成产技术手段,推进我国石油工程中生产手段的提高与进一步应用,实现石油工程技术水平的创新发展,促进我国石油工程中软件应用程度,软件开发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3.3石油工程管理流程信息化

发展其三,石油工程管理流程信息化发展,结合我国石油工程中中应用的KU网络技术实施石油资源管理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将远程操作,远程技术管理与KU网络技术手段结合在一起,推进石油工程各部分管理逐步实现独立化管理,同时各部分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实现石油工程管理的综合性发展,加强石油管理的信息化需求发展,促进石油产业的转型发展,提高我国石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篇(10)

前言

石油化工在世界大范围开采和应用,促进了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可是很多国家和地区只是侧重于石油化工的开发和利用,忽略了其对环境的影响。一般的含油污水中的石油类主要由浮油、分散油、乳化油、肢体溶解物质和悬浮固体等一系列物质构成,其中的有害成分较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对于周围的生物和环境具有较大的伤害性,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严重的石油化工废水排放会给人们的生活造成困扰,影响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国家或地区的平衡发展。因此,在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石油工业废水排放技术的应用,保障生活生产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石油化工废水的特点

石油化工企业是以石油或天然气为主要原料,通过不同的生产工艺过程、加工方法,生产各种石油产品、有机化工原料、化学纤维及化肥的工业。各种成分的物料在这里加工、储存、装卸、输送。一旦发生火灾,导致容器和管道破裂,物料就会泄漏出来,石油化工废水排出来的时候,河流及农田就会被污染。石油废水的排放石油从地底下开采出来后,就会经过脱水等处理后就会进入到集输管线中,之后才能送到炼油厂或者是油库中,还要在油库中进行再次的脱水以及脱盐处理等措施,但是当原油中含水量小于或等于某种数据时,之后才能今日到减压的装置中去,这其中就会产生一些重油和渣油。。每次的深加工都会产生一些石油化工的废水,这些废水的处理是进行安全生a工作的重点,因此在加工的过程中,都要把石油化工的废水运用比较实用的技术进行处理,也同时在处理过程中也要提高处理的能力及技术。

石油化工废水的基本特点:污染的水源扩散的特别的快。由于石油化工废水只有在再次加工的过程中才可以应用,因而其用水量与石油化工加工时实际用水量有关,而石油化工的加工实际用水量也与石油的加工数量有关。当加工的石油比较少时,产生的石油化工废水量就比较少。当石油加工比较大量时,石油加工过程中实际用水量就大,产生的石油废水也就多;当石油严重需要时,企业内石油加工设施不能满足石油量的需求时,需要动用企业外部石油加工设施,此时产生的石废水就特别的多。污水中污染物组分复杂。石油化工企业产品种类繁多、化工装置千差万别。不同的化工装置、不同的工艺流程、石油化工发生的不同位置的泄漏时,石油化工废水中污染物的组分都会不同。物料泄漏量不同,石油化工中污染物的浓度也会有很大差异。时候化工具有区别于其它形式污水的特点,但是无论何种形式的污水,它都存在着收集与处理的问题。

二、石油化工废水处理工艺简析

从石油化工废水的产生过程来看,其产生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一,石油化工废水只有在再次加工时才会产生;其二,石油化工废水只有在物料泄漏并混入正常的无污染水时才会产生。所以,石油化工废水如果不采取措施加以收集及处理,就会流入到下水道中,也就会进入到河流和湖泊中,这样就会使地下水和地表水都会遭到污染。

首先,石油化工废水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污染,对环境的破坏和生态平衡的危害影响特别的大。根据石油化工企业的环保法规,石油化工企业应该做到废水的清除及分流的处理措施,也就是说石油化工废水应该从没有受污染的水中分流出来,所以石油化工废水的收集与处理是很重要的,不能因为对石油的需要,就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意识。特别是加工过程中含有有毒物质的企业,也更应该注意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其次,针对石油化工废水的一些特点,在将其送入污水处理厂之前,也应该十分的注意,石油化工废水在被送入到污水处理厂之前,必须进行废水的检测工作,查看被污染的程度。石油化工的废水池也是有一定的容积量的,如果石油化工废水能够被回收利用时,必须考虑回收利用。这样才能使生态环境不会被污染。

另外,含油污水的产量大,涉及的范围广,如石油的开采,石油的炼制、和石油的化工、油品的储运。邮轮事故、轮船航运、车辆清洗、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过程中都会产生石油化工的废水。在当今现代,有一些油水的分离技术。这样就可以使石油化工的废水能过滤在利用。比如重力分类法、空气悬浮法、过滤法、超声波法等技术。油水分离技术是当前处理含油污水的关键技术之一,上述方法各有不同的范围,应根据不同种类油的性质和不同的水质要求,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以上各种处理单元在含油废水处理中并不是单一出现的,因为废水中的油粒多数同时存在集中状态,很少以单一状态存在,所以含油废水处理采用多级处理工艺,经多单元操作分别处理后方能达到排放或回用标准。

三、结束语

石油化工工程的的设计中应该多考虑些废水的收集及处理问题,建立石油化工企业废水处理厂及过滤重复在利用,发展适合石油化工废水特点的新的处理工艺和技术,如用空气悬浮法等处理石油化工废水具有很高的效率。因此应该重视石油化工的废水处理及回收在利用,这样才能保护我国的生态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勇. 浅析石油化工废水处理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6):115-116.

[2]巩强. 当代煤化工废水处理工艺现状与发展前景探求[J].化工管理,2016,(19):129.

[3]郭辉,陈雯,黄国兵,邢领航. 水电工程砂石系统生产废水处理工艺优化研究[J].人民长江,2016,(08):68-72.

[4]成波,王红萍.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废水处理工艺研究进展[J].工业用水与废水,2016,(01):5-8.

[5]杨杰,任江,梁克郢,熊鹏儒. 石化装置烟气脱硫废水处理工艺比较和选择[J].宁波化工,

2016,(01):37-41.

[6]孙理密,唐震,朱丽,刘珊珊. 典型石化废水处理工艺优化研究[J]. 工业水处理,2016,(01):

106-108.

作者简介:

上一篇: 健康教育半年工作总结 下一篇: 教育技术学毕业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