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业概论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11-30 12:27:10

石油工业概论论文

石油工业概论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1-0163-02

一、《石油工程概论》教学模式的现状

这门课程是石油专业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最重要的课程,它涵盖了石油开采过程中的各项专业技术[1]。例如:对石油资源勘探、定位、开发、钻取、石油加工提纯等各项专业技术和概念。它具有很大的难点和特殊性,要求石油专业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地理知识,而且要求学会利用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对石油资源进行定位。与此同时,石油开发需要对机械自动化、机械运转等工学知识有一个深刻地了解,这就对学生要求上产生很大的一种挑战。并且,石油学校为了让学生修到规定的学分,不得不让每一门课程进行压缩。这种形势下,造成我们《石油工程概论》安排的学时较少,在安排规定的学时下对掌握这门专业技术知识造成很大程度的困难。因而,需要我们创新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对当前《石油工程概论》进行改革,让学生在达到学校规定学分的基础之上,能够对这门课程有全面系统的把握,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提升。

二、MOOC教学模型的展现出来的特色和优势

MOOC是英文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缩写,它表示的意义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堂[2]。这种教学模式是运用计算机技术的方便性和快捷性,通过网络知识的全面性和扩展性,使教育教学工作产生很大益处。MOOC教学模型具有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特色和优势。它首先将先进的专业知识进行总结整合,让学生学习到的内容更为宽广和丰富,并且可以解决地域、教学设施的制约,只要有网络的地方都可以与外面世界联系到一起,从而学习到最先进的专业知识。其次,获取成本更为低廉,更容易获取想要的知识和内容。当前,我们知识的获取都是需要花费资金来获得的,而这些费用相对而言比较昂贵,让一些学习的人群望而生畏,不利于知识的传播和学习。

三、将MOOC教育运用到《石油工程概论》中会产生的问题

(一)大量的石油专业人才投入到知识学习,对MOOC教育教师产生挑战

当今,石油产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吸收大量人员的就业。因而,学习石油专业的人才众多,对于知识的需求较高,对MOOC教育教师产生很大程度的挑战[3]。石油专业需要掌握的知识比较复杂多变,不同石油领域对于知识的要求会产生不同。例如:石油勘探专业就需要MOOC教育能够讲解很多关于地理信息技术和遥感技术等先进技术,同时需要给学习者传授如何准确定位石油资源的位置好,并且探测清楚该地区石油的储备;石油开采专业就需要讲解石油开采专业知识,就如何解决不同土层来进行石油开采,针对开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如何顺利进行下去需要我们对策;对于石油机械化操作上,就要求讲解机械化操作的设备和操作技术,让学生学习到最为专业的操作流程。这些石油专业的需求,加大MOOC教育教学老师的负担,让他们需要针对不同的专业需求获得最为完善的专业知识资料和专业视频,这种情况对于MOOC教育产生很大的挑战。

(二)MOOC教育如何解决《石油工程概论》中学生社会实践的问题

《石油工程概论》是一门既要注重专业文化知识学习的课程,又需要石油专业学生投入到石油勘测、开采等社会实践过程的教育。石油专业学生需要深入到社会实践当中去,认真学习石油专业相关的社会操作实践,让学生能够在实践当中牢牢掌握石油相关的专业知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够胜任野外石油开采的各项任务。由于MOOC教育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进行专业知识传授的教育,教师与听课学生缺乏面对面的互动。教师不能够真正去了解学生在学习后的收获,只能通过对一些专业文化知识掌握程度来判断学生的听课效率。但是,对于专业文化知识掌握程度和社会当中运用情况明显存在着差异,这就会造成MOOC教育在学生社会实践上的存在一些问题,造成在《石油工程概论》中一些专业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出现了学生“眼高手低”的尴尬局面。

四、如何更好将MOOC教育运用到《石油工程概论》教学当中的对策

(一)大力拓展MOOC教育的教师学生互动能力,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

石油工业概论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b)-0187-01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是针对石油高校中一些非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设置的一门拓宽学生专业知识的课程,涉及的专业可以是经济、建工、机械、化工、自动化等,这些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就业岗位有可能进入石油企业,接触石油领域,为了提高人才的综合性,特此开设了这门课程。

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石油地质、测井、钻井、完井、油田开发、采油工艺、提高采收率原理、油田地面生产系统、油气储运与石油加工等方面,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为重点[1],涉及的学科有地质工程、石油工程、储运工程、石油化工等,知识点零散,教学难度大。

针对课程设置的内容,既要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又要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结合学校现有教学资源,通过实践教学,以生动的图画、设备展示、生产模拟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理解力,提高教学质量。

1 提高教学效果研究

1.1?优化教学内容

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是一门涉及学科领域较为广泛的技术基础课,是加强非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对石油行业相关知识深入了解的有效途径。课程的设立目的是为学生今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时能具有良好的石油工程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起到技术支持的作用。在教学环节,就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对象专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完成专业知识的衔接。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教学环节中对油田开发动态分析理论进行重点介绍,油田开发指标的计算都借助计算机相关软件和设备完成,有了计算原理和思路,对计算手段的认识和调整都会有针对性,这有助于学生在实际工作环节中的能力培养。

1.2?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如果采用板书、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在教室完成石油工程概论课程的讲解,就会让学生觉得陌生、难以理解。如何把埋藏在地层深处的石油找到、采到地面、进行加工,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得见、摸得到的东西,是学生最为直观的想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目标,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石油高校的石油工程、地质勘探、储运、化工这些专业都属于学校的主干专业,它们的实验室、展示厅都非常有专业特色,既有实物模型、又有流程模拟、还有现场施工图片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课程教学环节中的手段,通过教学相关单位的协调,安排参观时间,针对授课学生特点组织安排学生参观内容。

以我校为例,除了实验室,还有校园内矗立的井架、抽油机这些实物作为讲解对象,安排学生来到实物面前,针对抽油机上的各个部件形状,了解它们的结构特点,运转的原理,以直观的感悟了解相关知识。

此外,可以模拟实际案例,调动学生探知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财务会计专业的学生为例,在编制开发方案时要完成经济指标评价,通过模拟计算,让学生深入了解开发过程中成本支出与技术指标、收益的关系,确定开发方案。

实践教学的实质,就是让学生从空洞的讲解中跳出来,让自己明确石油是怎样的液体?油井是怎么打的?采油是如何完成的?石油炼制环节用到的设备都有什么?有了这些基本认知,在讲解相关理论知识的时候就不再摸不着头脑,感觉学习乏味。

如何保证实践教学能进入课程,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深入了解学校的教学资源,制定教学计划,通过教务相关人员进行协调,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保证学生进入实验室参观等环节的畅通。

2 结语

石油工业概论论文篇(3)

石油工程的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在很大程度程度上给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着影响。基于这样的原因,石油企业必须要以石油工程的具体状况当作主要根据,来开展费用管理、概预算编制,严格控制石油工程的活动成本,最终使工程经济效益得到切实提高[1]。然而,就现阶段来说,我国的石油工程费用管理、概预算编制中仍旧存在诸多问题,严重限制着石油工程的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这些问题的重视。

1石油工程费用管理与概预算编制中的问题

1.1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的执行力度不够

虽然现阶段我国已经制定了一些新的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执行的相关规定,但是,部分偏远地区仍旧采用原来的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这样的方式已经不符合当今时代下正在迅速发展中的石油工程发展规律。目前,新的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尚未得到贯彻执行,从而导致企业经济效益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1.2缺乏对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与费用管理的正确认识

在当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我国一些石油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忽视了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也没有建立健全的、完善的石油工程费用管理制度。即使部分石油企业构建了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建立了石油工程费用管理制度,然而,由于领导、员工缺乏对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与费用管理的正确认识,而导致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石油工程费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未发挥出其真正的作用,造成理论概预算与实际概预算、理论费用与实际费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石油工程难以得到顺利开展。

1.3造价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不够

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石油工程费用管理相对来说难度不大、较为简单,基于这样的原因,石油企业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专业技能要求普遍较低。然而,实际上,石油工程概预算人员、石油工程费用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业务能力以及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概预算编制的质量与成效以及费用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2]。所以说,石油工程概预算人员、石油工程费用管理人员也是影响石油企业经济发展情况的一大重要因素,必须要提高石油工程概预算人员、石油工程费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业务能力以及专业水平。

2加强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与费用管理的措施

2.1建立健全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与费用管理制度,并做到严格执行

建立健全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与费用管理制度,加大对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与费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严格根据相关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与费用管理制度开展实际工作,加强企业领导人、造价管理人员对概预算编制与费用管理的正确认识,转变企业领导人、造价管理人员陈旧的观念与思想,加强企业领导人、造价管理人员的正确认识与思想水平,从而有利于在根本上解决当前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使造价管理的信息数据更加明确。

2.2提升造价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水平

石油工程概预算人员、石油工程费用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业务能力以及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概预算编制的质量与成效以及费用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基于这样的原因,必须加强对造价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以加强造价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水平。与此同时,建立网络信息管理平台,有利于实现各个部门间的交流、造价管理、资金协调,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造价人员的计算机技术水平[3]。总而言之,石油企业必须重视提高造价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业务能力以及专业水平,并对其进行合理分配、合理调整。

2.3强化监督管理系统

针对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石油工程费用管理,建立健全的、完善的监督管理系统,有利于确保工程财务管理的顺利开展。强化费用管理与概预算编制的监督管理系统,也是石油企业实现对各部门资金活动、造价管理工作有效监督的一大重要举措。与此同时,强化费用管理与概预算编制的监督管理系统,当造价管理数据存在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利用监督管理系统进行查询、分析,以便于及时找出原因、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可以避免严重问题的出现。2.4加强日常管理石油企业应当以员工的实际情况为根据,合理地为员工安排最合适的工作岗位,以实现岗位、员工之间的高度匹配,为石油工程费用管理、概预算编制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石油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逐渐规范化。

3结语

综上所述,就现阶段来说,我国的石油工程费用管理、概预算编制中仍旧存在诸多问题,必须采取建立健全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与费用管理制度、提升造价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水平、强化监督管理系统以及加强日常管理等措施,及时予以解决。

参考文献:

[1]张春艳.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及费用管理的几点思考[J].品牌(下半月),2015,12:156.

石油工业概论论文篇(4)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石油作为当今主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既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但又是现实的重要污染源。解决好我国的石油安全问题,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中国是一个石油消费大国,也是环境问题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能源环境问题已严重影响着中国居民的生活质量,并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应当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机制,实现发展方式从简单满足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为目标,转向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上重视环境效益的目标,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的能源安全观。可持续发展的石油安全观应包括两方面内容:确保石油经济合理的持续供应和高效使用;减少与石油生产、使用相关的环境污染。

石油企业承担着国内石油的供给、生产、销售及引导消费的职能,因此,必然肩负着保证国家石油安全的历史使命。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强弱势必影响石油的供给与使用效率,也必然影响石油安全的保证能力和环境保护能力。本文在分析了当前我国石油安全形势的前提下,给出了新的石油安全概念;借助价值链理论提出了石油安全链分析方法;结合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分析了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石油安全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能力安全观”。

二、石油安全概念的拓展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出现,石油安全概念的内涵也不断拓展。从以能够在数量和价格上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石油供应为主要内容的石油安全概念,逐渐演化为考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石油安全概念。例如,崔新健把石油安全的概念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定义为:石油安全主要是指一国拥有主权、或实际可控制、或实际可获得的石油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能够保障该国经济当前的需要、参与国际竞争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李树芳、潘懋探讨了石油安全保障概念的三个发展阶段,认为现阶段的石油安全概念已经发展到了关注石油的不可再生性和资源有限性,考虑可持续发展的石油安全保障阶段。

石油作为支持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物资,石油安全供给是经济可持续发展最基本的前提;同时,石油作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能源约束,它的使用效率和消费安全与环境问题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实现石油安全供给、环境保护及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和谐是石油安全概念的主要内容。笔者认为:石油安全是指能够保证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石油供给和使用能力。该概念强调在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石油供给和使用能力,其终极目标是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三、石油安全的相关理论

1.传统的石油安全观。传统的石油安全理论是建立在仅关注石油供给安全概念下的安全观,主要有2种:一是“储量安全观”,认为有了储备和储量就能保证石油安全;另一种是“资本安全观”,认为依靠资本运营,通过在石油市场上购买石油,可以获得石油安全保证。但是,通常本国内的石油储量是自然天赋,在现有的科技条件下,在短期内单纯依靠增加储量获得石油安全是不现实的。而储备是应急措施,不能保证长期的石油安全。对于“资本安全观”,石油市场一向风云变换,晴雨无常,所以,单纯依靠石油市场,也不能保证长期的石油安全。因此,从供给角度来看,二者对保证石油安全具有一定作用。但是,从保证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石油安全角度来看,显然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2.石油企业与石油安全。国内的石油生产,由国家控股的几大石油企业集团主导。由于勘探权的登记制度,我国只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延长石油被授予原油勘探开发权。这种开采业的垄断经营,决定了石油企业肩负着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使命。同时,我国的石油企业集团多为上下游、内外贸、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企业。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石油公司掌握着国内绝大多数的炼油厂,它们控制着国内成品油供应的主渠道,拥有近80%的市场零售份额。所以,几大石油企业集团经营业绩的好坏,其整合资源、开拓市场能力的大小,核心竞争能力的强弱,与国家的石油安全息息相关。

3.相关的竞争力理论。主要就价值链理论和核心竞争力理论进行介绍。

价值链理论:价值链理论是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的,他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定义为一条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价值增值活动组成的链条。价值链由价值活动构成,而价值活动又可以分为主要增值活动和辅助增值活动。价值链管理就是找出企业价值链上的关键环节,分析其主要驱动因素,通过合理的控制这些驱动因素,从而影响该环节的成本和收益,最终使整条价值链得到最大增值,同时总成本得到大幅度降低。

核心竞争力理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1990年由美国企业战略管理专家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尔(GaryHamel)提出的,是指企业组织中的积累性知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该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核心竞争力的较量,核心竞争力已日益成为企业追求的战略目标,成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四、从“价值链”到“安全链”:新的“能力安全观”

1.基于价值链的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石油企业是集油气开采、炼化、销售以及辅助性服务等为一体、具有完整的纵向一体化产业链条的企业。结合石油企业的特点,我们给出石油企业的价值链,见图1:

价值链中价值活动的核心是创造企业利润,这也正是业务资源和知识资源整合的目的所在。整合业务资源和知识资源的能力即为核心竞争力,由上图我们发现,石油企业的价值增值活动贯穿整个产业链条,在每个价值活动中都可进行业务资源和知识资源的整合,创造出企业核心竞争力。借助石油企业价值链,我们可以发现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为资源因素、能力因素和环境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反过来,石油企业具备了较强的核心竞争能力后,再以这些影响因素为媒介,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工作效率,最终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石油安全保障。

转贴于

2.基于安全链的石油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石油安全问题是个系统问题,要综合考虑,不能片面,其解决途径贯穿石油生产的各个环节。借助石油企业价值链,我们给出石油安全链(见图2)。石油安全链是将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定义为一条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价值增值活动组成的链条,而石油安全保障活动贯穿于整个链条的各个环节。安全链由安全保障活动构成,安全保障活动又可以分为主要安全保障活动和辅助安全保障活动。

从石油安全链中我们可以看出,石油安全贯穿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安全链管理就是在企业安全链上的关键环节,分析其影响石油安全的因素,通过合理控制这些影响因素,从而影响该环节的生产和消费,最终在整条安全链上保证石油最大限度的供给和最有效率的使用。我们按照石油安全链的各个环节,逐一分析如下:

(1)上游开采部分。上游油气开采是石油企业生产的基础。由于油气资源是在千万年乃至上亿年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形成和富集起来的,它深埋于地下,而且区域分布不均衡。我国目前石油资源有限,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大量的依赖进口。因而,石油企业在上游开采部分的安全保障能力就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获得资源的能力,包括国内现有储藏的勘探开发能力及开拓国外石油市场、整合国际石油资源的能力。其次是创造效益能力。在现有科技水平下,油气勘探、开采的不确定性很高,进而造成油气生产成本也很高。如果石油企业在油气开采方面拥有资源和技术优势,在有利的外部环境下,其油气生产成本会大大降低,从而为企业创造超额利润。这样不但能为中下游企业提供生产原料的保证,更给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利润空间。最后是海外经营能力,包括适应当地文化,获取国际人才,熟悉海外市场。上述三种能力的提高有赖于企业整合资源能力的提高和技术与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即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2)中游炼化部分。石油企业是典型的规模效益型企业,影响炼化企业的安全保障能力的因素为:首先是企业规模。炼厂规模大、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规模优势,易于与上游的原油供应和化工企业一体化。其装置结构易匹配合理,生产方案易于优化。这样一方面,企业可以选择各种不同品质的原油,无形中扩大了原料的来源,既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又相当于增加了原油的供给,有利于保证石油安全。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可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相当于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原油的供给,同时,也降低了废气、废料和废水的生产环节的排放量,有利于保护环境。总之,石油企业中游炼化部分安全保障能力的提高,最终表现为原油使用效率的提高和生产过程更加环保,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增强,这些都有赖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

(3)下游销售部分。下游(销售)部分是企业与外部经济系统联系的重要环节。石油产品的销售一方面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石油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它也是保证石油企业正常生产的有效需求的关键。下游(销售)部分的安全保障能力:首先是保证石油有效供给的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的企业,能够有效降低库存,加快产品周转,相当于增加了石油供给。其次是市场占有能力。如果企业销售网络完善,产品品种齐全,无疑会保证供给效率。企业的效益直接与市场占有率相关,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通常意味着能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也是企业拥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外部表现。企业只有满足了客户的需求,才能完成产品的销售,进入下一个生产循环,才能更好地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服务。

(4)辅助服务部分。石油企业的辅助部门是指研究与开发以及与油气开发和炼化、销售相关的服务性部门。影响石油企业的辅助部门安全保障能力的因素主要是研究与开发的能力,因为,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能力直接决定企业的创新能力。无论是开发资源还是节约资源,都必须重视科技创新,广泛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和工艺。我国油气资源勘探程度不高,探明储量中只有20%-30%可转化为有经济价值的商业储量,并且其中70%都是复杂性的非常规油田。因此,提高勘探储量要依靠地质理论、勘探技术创新;提高采收率要运用先进的开采手段。此外,科技创新还有利于调整产品结构,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等。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的主要表现,是增强企业效益和保障石油安全的主要手段。

总之,石油安全链上各个环节安全保障能力的提高,都有赖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反映了企业生产能力与效率,决定了石油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石油安全供给和安全使用的保障。

五、结论

由上述分析发现,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石油安全密切相关。石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反映了企业生产能力与效率,因此不仅对于提高国内石油产量至关重要,更重要的是决定了其跨国投资控制境外石油资源的能力。石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决定了中国石油产业的持续发展能力,是中国石油企业与跨国石油公司竞争的前提,是石油安全供给和安全使用的保障。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贯穿于企业生产和价值创造的各个环节。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表现为企业的各种能力,正是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能力,决定了安全链各环节的安全保障能力,进而决定了整条石油安全链的石油安全保障能力。由此我们得出新的“能力安全观”:通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石油安全保证程度是长久的、全面的和现实可控的途径,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真正的石油安全在于不断增强石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崔新健.中国石油安全的战略抉择分析[J].财经研究,2004,(5).

[2]李树芳,潘懋.石油安全保障概念的经济学诠释[J].经济师,2004,(5).

[3]葛家理,胡机豪,张宏民.我国石油经济安全与监测预警复杂战略系统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2,(1).

[4]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4).

石油工业概论论文篇(5)

 

如何立足石油企业院校特点,不断吸纳以大庆精神为内核的优秀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石油企业院校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当前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教育部《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1]中第七项专门论述“积极推动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主张“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引进和融合优秀企业文化,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跨越。”

一、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辨析

(一)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概念

校园文化的概念有很多种,有广义的理解,有狭义的理解,这里我们把校园文化的概念界定为:“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2]按照这个概念,我们也可把校园文化理解为学校文化。

关于企业文化的概念也有很多种,像校园文化的概念一样,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我们倾向于把企业文化的概念界定为“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3]。

(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异同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是从属于社会主流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因此两种文化有很多的共同之处,但也有很多不同之处。

1.相同点:一是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是以人为着眼点,都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文化、组织文化;二是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有大致相同的结构.都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次论文网站,学校精神和企业精神分别是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核心。三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在学校和企业内部分别所起的作用基本相同,都有导向作用、规范作用、凝集作用等。

2.不同点:一是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学校的最高目标是如何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要,因此学校追求的最大目标是社会效益。而企业文化是一种经营文化,企业追求的最高目标和最终目的,是在为社会提供良好服务的同时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二是校园文化包含着既有明显差异又有机统一的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教风是教师文化的内核,学风则是学生文化的核心,教风和学风的有机统一构成校风。企业文化则没有这样明显的区分。三是校园文化对社会有很强的辐射作用,但企业文化的辐射作用要弱得多。

二、以大庆精神为内核的石油企业文化之把握

我国石油企业文化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文化根脉。这个文化根脉,既包含它所体现的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所固有和传承下来的、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又包含它所体现的近现代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波澜壮阔实践中所缔造、所形成、所发展了的优秀革命传统文化根脉。“大庆精神脱胎于革命战争年代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具有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和爱国主义特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而上述这两个“包含”,也可叫两个文化根脉,又是不可分割地紧密地融为一体的。“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正是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之上所产生、所发展起来的。这同中国人民世代传承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是一脉相传的。

企业文化的灵魂就是企业精神,它成功体现了一个企业的追求、企业员工的精神风貌和企业的文化。大庆精神代表了中国石油工业的优良传统作风,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她是石油的,又是民族的。2008年,李长春同志指出,“铁人精神”充分体现了创业、创新、爱国、奉献的崇高精神,是大庆石油工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要大力弘扬“铁人精神”,并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4]“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 “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是其精神内核,“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等优良传统作风的是其内涵实质。

三、以大庆精神为内核的石油企业院校校园文化之实践

(一)川庆公司培训中心(学校)的定位及奋斗历程

我国职业教育法规定,国家鼓励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川庆公司培训中心 (学校)正是这样一所直接服务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论文网站,隶属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的石油企业培训及石油企业院校。学校占地193亩,建筑面积52720平方米,建有设施现代、环境优越、同期能容纳400名学员吃、住、教的职工培训区和功能齐全、设施配套,同期能容纳2000名在校学生的学历教育区。

近年来,中心(学校)重点抓了下列几项工作:

一是准确定位,不断创新发展思路。确定了“两足鼎立,有所侧重;依托石油,服务川渝”的工作思路。二是紧贴企业,大力发展培训事业。大力树立培训品牌,积极搭建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体系。三是保证质量,平稳发展职业教育。按照“稳定规模,提高质量”的要求,狠抓学生职业技能的增强,平稳推进招生和就业推荐工作。三是落实责任,全力保证安全环保。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持续深入开展“安全环保基础年”活动。

五是固本强基,持续强化基础管理。深入推进“五型”班组创建活动。六是提升实力,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基础建设走在了集团公司教培基地的前列。七是以人为本,发展成果惠及员工。深入推进师生关爱工程,环境更加和谐。

当前,中心(学校)清醒地认识到,若想贴近企业发展,乘势而为,就必须对公司发展战略深刻解读。制定出学校紧贴公司战略的学校发展之策。

(二)川庆公司及公司“十二五”发展总体思路

川庆公司隶属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于2008年2月25日由原四川石油管理局与长庆石油勘探局的钻探及相关工程技术服务业务整合组建而成。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地质研究、地震勘探、钻井工程、井下作业、测井射孔、录井、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土建工程、油气田开发等,具有油气工程技术服务完整的业务链,可为国内外油气田提供一体化工程技术服务。在国内主要服务于西南油气田、长庆油田、塔里木油田,施工队伍分布于川、渝、陕、甘、宁、蒙、新等7个省市区。国际市场集中在土库曼斯坦、巴基斯坦和厄瓜多尔。

川庆公司“十二五”发展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保障油气为使命,以提升竞争力为根本,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论文网站,大力实施持续、安全、国际化战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政治文化优势,不断增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建设一流的综合性油气工程公司。

(三)中心(学校)因应而生的“十二五”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川庆公司发展战略,以解放思想为前提,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重点,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根本,紧贴企业发展需要,打造教育培训品牌,大力实施“3521”发展战略,更加注重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更加注重教育培训机制创新,更加注重教育培训实效,着力推进管理创新,质量提升和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政治文化优势,不断增强培训中心 石油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建设行业一流的教培基地,实现川庆公司”十二五”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四)中心(学校)以大庆精神为内核的“知行合一”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

文化为精神之物,具有很强的传承性,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它需要积累,需要积淀。文化的发展有继承、有创新,构建石油企业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必须继承学校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展现校园文化底蕴。

1.旗帜鲜明地树立石油企业文化核心理念。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核心的石油企业精神已经成为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心(学校)按照《川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及时制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规划。

2.将人才培养目标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石油精神蕴含端正的人生态度,在思想上拼搏进取,在生活上艰苦奋斗,不贪图享乐,在心理态度上永远保持乐观。奉献的工作态度、高尚的道德追求、高洁的人生操守、高雅的生活情趣,这些恰恰都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目标的必选项。

3.建立有利于石油企业文化特色的学校管理领导体制。规划、指导全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论文网站,由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和精神文明办公室统一实施创建工作,协调各部门,力争做到齐抓共管。

4.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凸显石油行业标识。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载体,我们将“传承石油文化,发扬大庆精神、培养当代铁人”体现在校园文化的各个方面。树立“三老四严”等企业文化宣贯内容展示牌。在学历教学区建设石油企业文化长廊,通过图片,数字以及讲解员培训上岗解说,物质上支撑精神文明的推进。

5.有效利用多种载体,组织好石油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特色创建活动。利用四川石油学校网站,持续有效地宣传石油企业文化。

6.积极主动融入石油企业文化生活中。2007年组织师生积极参与西南油气田的川西片区“青春川油、激情川油”歌咏比赛,荣获团体一等奖。举办“气田之花飘油香”大型文艺晚会。

7.积极进行石油HSE管理体系宣贯。将中国石油安全文化深入每个学生的心中。

坚持校园文化的石油特色,弘扬和传承大庆精神,是石油企业院校校园文化恪守不渝的光荣传统。石油企业院校校贴近现实,贴近生产一线,数十年如一日地唱响大庆精神和石油工业优良传统的主旋律,通过对石油人才的培养,通过对科学技术难题的攻关,不断为中国石油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EB/OL]. http://law.51labour.com/lawshow-92616.html.

[2]张德,吴剑平.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魏杰.企业与文化塑造[M]. 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4]李长春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EB/OL]. 新华网

石油工业概论论文篇(6)

关键词: 石油企业;环境责任;激励机制;博弈论

Key words: petroleum enterprise;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incentive mechanism;game theory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7-0003-03

0 引言

20世纪60年代,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企业环境责任(CER)作为企业社会责任(CSR)的一部分首先在美国被提出。尽管迄今学术界对企业环境责任的概念没有得到一个普遍认可的界定,但其本质涵义基本一致。一般将企业的环境责任定义为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应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节能减排,实施清洁生产,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并主动承担污染治理的责任,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石油企业作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近年来的飞速发展为繁荣社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由于石油企业自身特点,在给社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产生大量污染物。如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和治理,将会对自然生态环境等造成更大的危害。2013年5月27日,由能源基金会和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联合主办的“立法治理雾霾——聚焦大气法修订”主题论坛在北京召开,强化企业排污监管等与石油化工企业密切相关的要素成为本次论坛的热议话题,也是大气法修订的主要内容。可见约束石油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博弈论的思想构建石油企业与地方政府环保监管部门的博弈模型,通过寻找博弈均衡解对石油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状况进行分析,并运用委托人-人理论对石油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激励机制进行设计研究。

1 石油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博弈分析

1.1 博弈模型的基本假设及模型构建

1.1.1 基本假设

①假设一:博弈的参加者(Players)

假设该博弈的参与者为石油企业和地方政府环保监管部门。并假定该博弈的参与者都是理性经济人,其策略选择都是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②假设二:博弈各方的可选策略(Strategies)

石油企业有两种策略选择:“承担”企业的环境责任,就要把污染控制在环保部门限定的标准范围之内,并积极采用各种环保净化技术降低排污量,避免超标污染的产生;“不承担”企业环境责任,则会把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超标污染物直接排放,给自然、生态环境及公众生活带来极大危害。

地方政府环境监管部门也有两种策略选择:“监查”即对石油企业排污状况进行监查;“不监查”即对石油企业排污状况不予监查。实际中,由于对石油企业排污状况监管成本高昂,监管部门出于对成本控制的考虑,并不会对石油企业排污状况进行实时监督,只能采取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对企业排污状况进行监管。

③假设三:博弈的次序(Orders)

由于石油企业与地方政府环保部门在做出策略选择时,虽然时间上不一定真正一致,但他们在做出选择之前并不知道对方的策略选择,因此该博弈次序可看做是同时进行的。

④假设四:博弈的得益(Payoffs)

假设政府环保部门的“监管”成本为A,在环保部门“监管”的情况下,石油企业“不承担”环境责任将被处以罚金B。石油企业“承担”环境责任主动治污支出费用为C。在监管缺失的情况下,若石油企业不承担环境责任造成较大环境污染,那么政府环保部门声誉受损为D单位。其中A,B,C,D>0。并假定参加博弈者对各方得益及策略集合都是了解的。

1.1.2 模型构建

依据上述假设建立完全信息状况下的静态博弈模型,假定石油企业“不承担”环境责任的概率为(0

博弈的收益矩阵如表1,在收益数据中第一个代表石油企业的收益,第二个代表地方政府的收益,这是一个非对称的非零和博弈。

1.2 博弈均衡分析及求解

①确定石油企业选择“不承担”与“承担”两种策略的概率分布。图1横轴表示石油企业选择“不承担”环境责任的概率为θ,它分布在0与1之间,“承担”的概率则等于1-θ。纵轴反应对应于石油企业“不承担”环境责任的不同概率,政府环保部门选择“不监管”的期望得益。图1中从A到-D连线的纵坐标就是在横坐标对应的石油企业选择“不承担”环境责任的概率下,政府环保部门选择“不监管”的期望得益。该线与横轴的交点θ*就是石油企业选择不承担环境责任概率的最佳水平,选择承担的最佳概率为1-θ*。可见,当石油企业选择“不承担”环境责任的概率大于θ*时,此时政府环保部门选择“不监管”的期望得益小于0。此时环保部门会选择监管。反之,当石油企业“不承担”环境责任的概率小于θ*时,则环保部门“不监管”的期望得益大于0,环保部门倾向于不予监管。

②确定环保部门采取“不监管”与“监管”的混合策略的概率分布。图2中的η*和1-η*是环保部门的最佳概率选择。

在石油企业与地方政府环保部门的博弈中,石油企业分别以概率θ*和1-θ*随机选择“不承担”与“承担”,环保部门分别以η*和1-η*选择“不监管”与“监管”时,双方都不能通过改变策略或概率改善自己的期望得益,从而构成混合策略纳什均衡,也是该博弈的唯一的纳什均衡。

1.3 小结

在对上述博弈问题求解中可知,中央政府想要治理石油企业不承担环境责任现状,可采取如下方法:

①加重对不承担环境责任的石油企业处罚力度。对石油企业的非法排污加重处罚,使得B增大,在图2中相当于-B向下移动到-B′。如果环保部门混合策略中的概率分布不变,此时石油企业不承担环境责任的期望得益变为负值,因此石油企业会主动承担起环境责任。但在长期中,石油企业不承担环境责任状况减轻会使得环保部门将不监管的概率提高到η*',达到新的均衡。因此,中央政府加重对石油企业环境责任缺失的处罚力度只能在短期内奏效,并不能在长期中保证石油企业主动承担环境责任。

②对地方政府环保部门监管缺失追究责任。通过对环保部门监管缺失追究责任从而使得D增大到D′。此时,如果石油企业“不承担”环境责任的概率不变,那么环保部门“不监管”的期望得益变为负值,从而会选择加大对石油企业的监管力度。但同样地环保部门选择加大监管力度使得石油企业“不承担”环境责任的概率减少,从θ*下降到θ*′,此时环保部门又会恢复混合策略,达到新的混合策略均衡。同样,追究环保部门责任也只能在短期内起到激励环保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促进石油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

作用。

2 石油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激励机制设计

通过上述对石油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博弈分析,可知无论是加重对石油企业环境责任缺失处罚力度还是对环保部门进一步施加压力,都无法在长期内确保石油企业主动承担环境责任。且由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所限,对石油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状况实施全程监控会使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给国民经济带来极大负担。因此需要对约束石油企业主动承担环境责任的激励机制进行进一步分析研究。下面通过尝试建立委托人—人模型对石油企业主动承担环境责任的激励机制进行设计。

2.1 基本假设及模型构建

2.1.1 基本假设

①假设一:假定中央政府为委托人,石油企业为人。②假设二:石油企业在自身污染治理过程中采取各种污染净化技术,但由于技术水平受限或自然风险因素等问题的存在导致其努力成果不确定,且中央政府对其努力水平也无法监督。③假设三:在中央政府与石油企业的委托人—人问题中,R是石油企业主动承担环境责任节能减排给全社会带来的福利(该项福利看做是石油企业承担环境责任情况下中央政府获得的收益)。e是石油企业的努力水平。R不仅取决于石油企业的努力,也与自然风险因素等有关。因此,R是e的随机函数R=R(e)=8e+f,其中f是均值为0的随机扰动项。此外,我们还考虑石油企业有正值的机会成本,也就是不接受该委托的利益(不承担环境责任从而节约的治理成本)X=1。并假设石油企业努力的负效用是努力水平单调递增的凸函数为C=C(e)=e2。

2.1.2 模型构建

由于中央政府无法掌握石油企业的实际努力状况,只能根据其治理污染量进行奖惩,设中央政府对石油企业的治污奖惩计算公式W=A+B[R(e)]=A+B(8e+f),其中A和B都是常参数(A表示中央政府按企业法定排污标准给予治污企业的固定扶持资金;B(8e+f)表示中央政府按治污成效给予排污企业的补贴),于是得到中央政府与石油企业的收益函数U1与U2,其中:

U1=R(e)-W(e)=8e+f-A-B(8e+f)=8(1-B)e+(1-B)f-A,因为f是均值为零的随机变量,因此中央政府的期望得益为8(1-B)e-A。

U2=W(e)-C(e)=A+B(8e+f)-e2,期望得益为A+8Be-e2。

2.2 该博弈的激励机制设计

2.2.1 参与约束

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是经济行为,制约和规范经济行为的最有效的手段是经济手段。在环境管理问题中,要使经济手段有效发挥作用,也就是要运用经济手段使石油企业接受承担企业环境责任的任务、认真开展防污治污工作,那么首先要保证其承担环境责任的期望收益不小于接受该任务的机会成本(非法排污节约下来的环境污染治理费用)。综合上述假设知,石油企业的参与约束条件为:

W(e)-C(e)?叟X 即A+B(8e+f)-e2?叟1

假定石油企业是风险中性的,那么只要期望净利益A+B(8e+f)-e2=1,石油企业就愿意承担其环境责任。我们假定石油企业已接受了这项工作,那么由于石油企业的期望得益:

U2=A+8Be-e2,

对e求一阶导数得最大值e*=4B,符合石油企业的最大利益。

这意味着石油企业符合自身利益的最佳努力水平取决于按治污量取得的补贴B。

当B=0时,e*=0,知此时石油企业没有努力治污的愿望;当B较大时,石油企业的努力愿望e*也随之增大。

2.2.2 激励相容约束

在满足参与约束的条件下,石油企业愿意承担环保责任但努力水平不一定是e*,因为石油企业选择e*的出发点是符合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要使接受环保责任的企业自觉选择e*,e*也必须符合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即对其它任何努力水平e,都有:

W[R(e*)]-C(e*)?叟W[R(e)]-C(e)

这就是该模型的激励相容约束。满足激励相容约束条件意味着人的利益与委托人的利益完全一致,人的行为就会符合委托人的最大利益。

中央政府的选择必须满足石油企业参与约束条件的下限:A+B(8e+f)=e2+1

于是中央政府的期望收益U1=8e-e2-1,仍然是最大值问题,对e求一阶导数得e**=4,从而知e**=4时,中央政府的最大收益max U1=15,即e**=4时符合中央政府最大利益的最佳环保企业努力水平。令e*=e**=4,代入环保企业的最优选择e*=4B,可得B=1。

再将e*=e**=4代入参与约束A+B(8e+f)=e2+1中,得A+B(32+f)=17。两边求数学期望得:A+32B=17,代入B=1,解得A=-15。也就是说,中央政府的最优激励政策计算公式W=A+B[R(e)]=-15+R(e)。该公式的意义是中央政府不但不需给予石油企业污染防治鼓励资金,反而要向石油企业征收15单位的企业环保责任风险基金。然后根据接受环保责任的石油企业治理污染的努力成果给予绩效财政补贴。上述的策略组合即为本博弈唯一的子博弈完美纳什

均衡。

2.3 小结

由本博弈的纳什均衡解可知,中央政府如果按照上述参与约束与激励相容约束对石油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激励机制进行设计,那么当石油企业是风险中性时,就愿意承担环保责任,积极开展节能减排,防污治污工作。且在均衡条件下,所有的不确定性风险实际上均由石油企业

承担。

3 结论与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一个风险中性的石油企业在接受承担环保责任状况下收益的好坏会成为其它企业是否选择该策略的依据。因此中央政府可在某个主动承担环保责任的石油企业中试行,征收企业环保责任风险抵押金,然后根据其承担环境责任状况采取不同激励措施(环保技术帮扶,提高环保企业声誉,给予绩效财政补贴等),只要该企业在从事节能减排,积极开展环保净化技术工作等方面取得的收益大于其支付的企业环保责任风险基金,那么企业就愿意履行环境责任。

参考文献:

石油工业概论论文篇(7)

对于石油工程来说,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均属于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效率与效果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石油工程的经济效益。因此,石油企业必须在仔细研究石油工程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合理开展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有效控制工程成本,最终才能实现石油工程经济效益的提高。

1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及费用管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1.1缺乏认识

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入、完善的背景下,石油行业中市场环境日趋复杂、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石油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与考验。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我国部分石油企业不够重视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尚未建立完善的、科学的费用管理制度。与此同时,在一些已经建立了概预算编制办法、费用管理制度的石油企业,因为领导、管理人员缺乏对费用管理、概预算编制的正确认识与重视,从而导致概预算编制办法、费用管理制度的真正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展,甚至是形同虚设,造成理论概预算、理论费用与实际概预算、实际费用存在很大差距,最终导致石油工程难以顺利开展。

1.2执行力度不够

就现阶段来说,我国针对石油工程领域,已经制定了一些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的相关规定。然而,由于我国在这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一些偏远地区依然沿用以往的概预算编制方法,不符合石油工程在当今时代下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的发展规律[1]。

1.3人员综合素质较差

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是石油工程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但有的却产生了“较为简单、难度较低”的模糊认识,因此,一些石油企业就降低了对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的要求。但实际上,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的高低,对费用管理水平、概预算编制水平产生着直接的影响。这也就意味着,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人员也对石油企业的发展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必须提高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2概预算编制及费用管理的思路

2.1加强日常管理

为了推动概预算编制及费用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石油企业必须加强日常管理,根据员工的具体情况,将每一位员工安排到最适合的岗位,实现员工、岗位的高度匹配性,从而为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良好的帮助,促进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2]。

2.2健全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制度,并认真执行

通过建立完善的、科学的概预算编制方法、费用管理制度,并对概预算编制方法、费用管理制度进行认真执行,切实落实,严格遵循概预算编制方法、费用管理制度的要求,来实际开展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转变企业领导、管理人员落后的思想观念,提高企业领导、管理人员对石油工程费用管理、概预算编制的认识与重视,便可以解决石油工程费用管理、概预算编制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也能有效提高财务管理数据的准确性。

2.3加强监督管理体系

针对石油工程现阶段费用管理、概预算编制的实际发展情况,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体系,从而能够为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3]。与此同时,加强监督管理体系,也是实现石油企业对各部门财务管理工作、资金活动等的有效监督的措施。除此之外,通过加强监督管理体系,在财务管理数据发生问题的时候,便能利用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的监督管理体系进行查询,并可以开展分析,这就可以及时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以便于问题的有效解决,从而能够避免严重损失的出现。

2.4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的高低,给费用管理水平、概预算编制水平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因此,为了推动概预算编制及费用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石油企业必须提高对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的要求,并要加强培训,以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综合素质。除此之外,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石油工程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加强对各种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做到与时俱进,以便于更好地适应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的发展要求。

3结语

综上所述,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现阶段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阻碍着石油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面对这些问题,必须给予充分关注、高度重视,并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才能推动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谈娜.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与费用管理[J].化工管理,2017,(06):74.

石油工业概论论文篇(8)

一、石油储运安全管理介绍和现状述评

石油储运安全管理对油库也有重大意义,油库火灾发生的主观原因是思想不重视,制度执行不严,管理不善和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石油储运安全管理对于石油企业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加强石油企业的安全管理措施的制定,防止工作人员对石油储运的安全管理概念的不清晰,而且对保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也有重要作用,因此石油储运安全管理不仅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而且一直是理论界讨论的热点。石油企业倒闭,石油企业运营产生问题都应该从石油储运安全管理上找到相关起因。无论是表现良好的石油企业还是绩效很差的石油企业都应该时时刻刻注意石油储运安全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维持石油企业长久的竞争优势和发展。石油储运安全管理强调的是一系列的过程,其目标是石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为了实现石油企业良好的运营,构建良好可靠的管理系统所涉及的种种活动的集合。客观原因大都是技术、设备上的物性因素。石油储运安全管理大体包括以下因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这五个方面构成了石油企业储运安全管理的全部主体。

二、石油储运安全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很多大型的石油企业突然倒闭,暴露了石油储运安全管理过程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石油企业缺乏监督管理的动力,石油企业相关管理人员观念落后,石油企业监督管理部门和运行部门独立性较差而造成的石油企业石油的易燃易爆性、静电荷集聚性和热膨胀性存在的后果。

1.监督管理动力的缺乏是石油储运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

石油储运安全管理顾名思义,既是对石油企业自身进行监督管理,因此这个过程存在很多的阻力,没有任何个人或石油企业倾向对自身进行监督管理,即使采取了某种措施监督和管理,很多时候这些行为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很少将这些措施落到实处。一方面,石油企业高层管理者不愿意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控制制度,来约束自身和管理人员的行为。另一方面,石油企业也淡漠企业管理的因素,认为石油储运安全管理没有什么实际价值,但是为了石油企业长期持续的健康发展,健全的石油储运安全管理制度不可或缺。很多情况下,石油储运安全管理的实施过程本质上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才实行的。

2.观念落后是石油储运安全管理的另一个主要问题

很多基层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人头脑中,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石油储运安全管理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由于很多一线工人和基层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很多人甚至没有听到石油储运安全管理这个概念,也不了解石油储运安全管理所涉及的过程及目标,因此即使制定完善的石油储运安全管理制度,也很难付诸实施,将石油储运安全管理的监督管理制度落到实处。有的管理者甚至认为石油储运安全管理是对企业发展的一种制约和束缚,会加大企业的工作负担。观念上的偏差在石油储运安全管理过程中表现出来,有的企业甚至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实施管理, 这种心态不可能使得石油安全管理的积极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三、石油储运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针对石油储运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大型石油企业采取一系列措施,对于长庆油田来讲,采取化学清洗作业安全管理制定的相关措施,以及储运石油方案与计划书的编制和清洗作业方案的制定,包括施工安全措施,应急方案,组织机构和审批意见,以及长庆油田的填写报告。

1.管理机制和清晰的绩效评估体系是石油储运安全管理的保证

良好的企业规范制度是一个企业有序运营的根本保证。不仅对于企业如此,对于任何社会单位的有序运行也是如此。如果企业有健全的管理制度,针对石油储运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大型石油企业采取一系列措施,对于长庆油田来讲,采取化学清洗作业安全管理制定的相关措施,以及储运石油方案与计划书的编制和清洗作业方案的制定,包括施工安全措施,应急方案,组织机构和审批意见,以及填写报告。绩效评估包括很多方面,对于企业来讲,可以有财务绩效,员工工作绩效,产品绩效,虽然不同的绩效衡量企业运营的不同方面,但是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公正与实用。如果任何绩效考评标准不能够体现公正与实用,那么也不会取得良好的石油储运安全管理结果。例如,对于财务绩效如果失去了公正,那么投资者会依赖错误的信息,这样对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决策造成很大影响,员工的薪酬绩效评价若失去实用和公正,会导致员工消极工作,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企业内控的效果。因此企业在构建绩效评价体系时,必须时刻体现体系的公正和实用性,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石油储运安全管理结果。

2.良好的组织氛围是石油储运安全管理的根本保证

现阶段,企业文化的研究一直是石油企业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如何构建良好的石油企业文化,对于员工的工作环境和企业的正常运行都有重要的影响。很多学者认为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文化是一种无形却充满力量的影响力,它对组成整个企业的成员起到约束凝聚、以及协调组织的作用,石油企业文化可以凝聚一个企业的集体力量,推动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财富无法创造出绚烂的文化,然而一个企业凝聚的文化却可以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巨大财富,一个企业建立独特的文化理念,那么这个独特的文化理念无形中就会为企业带来很多积极的影响,企业最终获得生产经营丰收的硕果。组建企业石油储运安全管理模式,必须具有超前的风险意识,才能使企业的文化理念在迅速发展的社会中逐渐成长并完善。

四、总结

通过对石油储运安全管理过程的详细描述,发现石油储运安全管理主要存在很多问题。石油储运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无需多言,只有切实制定健全的石油储运安全管理制度,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石油工业概论论文篇(9)

“地质学基础”是当前石油类高校地球物理勘探类和油气田开发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及今后从事工作打下良好的地质基础。近年来随着学科自身的发展、招生规模的扩大,“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本文将结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勘查技术与工程和石油工程专业“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的实践和经验,探讨在新形势下促进石油类高校“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1 石油类高校“地质学基础”课程概况

石油类高校勘查技术与工程和石油工程和海洋与船舶工程专业,属石油物探和开发类专业,都属地球科学范畴,都需要具备基本的地质学知识,因此都将“地质学基础”作为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由于仅开设这一门地质类课程,“地质学基础”课程课时安排相对较多,如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地质学基础”学时为72学时(包括22学时实验课)。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设有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室教学和野外地质实习教学。

2 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1)师资不足。石油类高校中除石油物探和开发类专业“地质学基础”,还有一门面向地质类专业开设的类似课程“地球科学概论”,两门课程都是相应专业的基础课。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两门课程主要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地质系普通地质学教学组9名教师承担,每年面向全校10个专业,46个班,约1400名学生开课,教学任务繁重,师资配备明显不足。

(2)教材建设滞后。当前,仅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西南石油大学采用了5年内的新版教材,其它石油类高校采用的教材普遍较老,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采用教材是1995年由石玉章主编的《地质学基础》。教材知识老化,无法体现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和趋势,势必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3)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内容老化。由于教材普遍老化,当前石油类高校“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也有待更新。比如,“地槽-地台学说”已被“板块构造学说”取代作为经典的大地构造理论,但当前的教学内容还未进行更新。教学内容的设置还存在系统性不强的问题,比如在第一章“地球概述”中,讲了矿物和岩石的概念,并进行了概述,而在第三章“矿物 岩浆岩与变质岩”中,这些内容又重复讲述。

在教学方法上,课堂教学由于学生多,师资有限,当前的教学形式基本上还是“填鸭式”教学(李剑平,2008),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一言堂,互动式教学内容不多,学生参与较少,被动地接受知识。

(4)实践教学内容过于强调石油特色。实践教学是本课程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本课程的特色。地质学是覆盖面很广的一门学科,包括岩石、地层、构造、化石、河流、湖泊和海洋地貌及其地质作用,水库选址,地质灾害等方方面面。但当前,石油类高校地质实习集中于地层和构造方面,过于强调石油特色,专业性太强,覆盖面不足,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技能的培养。

3 问题思考与解决途径

前文从师资、教材建设、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4个方面分析了“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近两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中,石油类高校学生总体表现欠佳,这凸显了“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教材建设应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互相促进。知识体系构建应具有系统性,比如岩石是地质作用的产物,应当将地质作用及其产物作为整体进行讲述,可以将“岩浆作用与岩浆岩”、“变质作用与变质岩”、“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作为3个专题进行介绍。在课堂教学形式方面,应当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地质学基础内容多,可将一些容易理解的知识点作为学生自学内容,比如关于地球的基本常识、地震、火山作用、风和冰川的地质作用等内容,学生通过自学还是很容易掌握的,节省出来的课时可以组织课堂讨论或演讲比赛,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地质学现象其实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校园里面到处可见到各类岩石的石材,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平时所学的地质学知识应用的身边地质现象的观察上面,形成开放性、设计性的实践教学模式(张琴等,2011),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在地质学认识实习方面,应当对当前实习内容进行改革,增加实习点及实习内容的覆盖面,在教学方法上应当引入探究式和互动式教学模式(王冠民等,2008)。野外是地质学天然的实验室,只有让学生充分参与到野外实习,才能让他们深切体会到学习地质学的乐趣,培养他们对地质学的兴趣。尤其是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对学生实行宽口径教育,培养他们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拓宽就业门路显得尤为重要。

地质学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的改革仅依靠教学组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学校、学院、系、教学组、教师、学生的共同参与。在学校、院系层面可以考虑增加普通地质学教学组的师资队伍,让更多教师参与到地质学基础的课堂教学当中,减小上课班级规模,鼓励教师主动参与教学改革。在教学组层面上,应该更多地组织教学研讨,深入探讨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师层面上,教师应该自觉地关注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在学生层面上,学生也应当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课堂的主动参与者,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主动去学习,学习地质学的思想、知识、方法和技能。

参考文献

石油工业概论论文篇(10)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供需矛盾越来越凸显,石油资源的短缺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石油企业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生产,其投资项目包括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炼制、集输、石油化工等,对自然资源依赖性强。由于行业生产的特殊性,石油企业投资具有工程量大、投资额度高、建设周期长、技术难度高、涉及企业多、投资风险大、回收期长的特点。石油行业是一个资金投入巨大的行业,石油企业项目的投资决策往往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搞好石油企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十分重要。可行性研究是指运用综合的经济分析技术(包括技术科学、社会学、经济学及系统工程等)对拟建工程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可能性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进行全面、系统、综合的分析与论证,以便进行正确决策的研究活动。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行业发展规划的要求,是基本建设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保证投资项目以最小的投资换取最佳经济效果的科学方法,可行性研究在项目投资决策和项目运作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赢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做好投资项目论证评估

目前,投资项目论证评估依然存在着项目可研报告深度不够、报告调查研究不足、不能满足决策需要的现象,投资项目的决策依赖于项目的前期论证评估工作。凡是予以立项的投资项目必须做好项目前期论证评估。项目论证评估是指通过前期对拟建投资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技术经济分析和论证评估,从而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工作阶段。在投资决策之前必须重视石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方案的论证评估,从项目设计、工程施工、技术要求、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等各个方面进行调查、预测、计算、分析和论证,以石油投资方案为基础,制定不同的投资方案,采用现代分析方法,计算投资项目的净效益,权衡投资项目的利弊得失。制定多套项目可行方案进行选优,对不同的投资方案进行比选,分析选定方案的经济性、合理性,从众多方案中筛选出技术上先进可靠、经济上合理有效的最佳方案。为保证项目评估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必须建立项目专家评审制度,根据被评估项目的性质,从相关专家组中抽选一定数量的专家,组成该项目的评审组,对项目的前期论证情况进行评审把关,对于投资效益不明显的项目坚决不予通过,对方案选择不合理的项目,必须重新进行方案调整,直到方案最优方可通过。项目论证评估阶段是确定项目是否进行投资决策的依据,是决定项目是否建设的重要阶段。该阶段所确定的投资金额是控制项目建设的基础和限额,也是有效控制设计施工阶段投资规模和投资额度的前提和保证,通过投资项目论证评估规避投资风险,可达到控制项目投资费用和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二、重视投资项目估算

投资估算是可行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从投资项目的投资程序上看,主要有项目论证评估阶段、设计施工阶段和竣工结算阶段,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与投资控制密切相关。在项目论证评估阶段所确定的投资估算是设计施工阶段概算投资控制的依据。投资估算是项目论证评估阶段的重要步骤。投资估算是指在整个投资决策中,依据现有的资料和一定的方法,对建设项目的投资额进行估计的过程。投资估算额作为建设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对工程设计概算起控制作用,设计概算不得突破批准的投资估算,应控制在投资估算额以内,以达到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的目的,从而取得最大投资效益。我国现行的建设项目投资估算方法有很多,根据项目特点、性质的不同,主要分为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生产能力指数法、比例估算法、系数估算法、指标估算法和分类估算法,以上这些估算方法的使用条件、范围以及估算的精度各不相同,如何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些估算编制方法就显得至关重要。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要准确地估算项目投资,一般采用准确度较高的指标估算法和分类估算法,但在这两种估算法中存在着同一行业、不同地区在定额水平、费用标准差别较大,各地区材料价格、材料品种选用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为了提高准确度和使用方便,可以将估算编制方法稍作改进:在指标估算法中将单价指标变为主要工程量指标,根据这些指标乘以本地区的综合单价,得出被估算工程单项工程主要工程量投资,再根据相应的系数进行调整,得出所估算工程所需的投资。

三、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投资业主和国家审批机关提供评价结果的主要依据以及确定对此项目是否进行投资和如何进行投资的决策性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概况、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市场预测、项目建设选择及建设条件论证、项目规划方案、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建设周期及工程进度安排、项目外部配套建设、环境保护、节水、节能、经济、社会效益、结论等。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投资项目审批和项目投资决策的依据,其结论是预测和判断一个项目技术可行性、竞争能力、获益能力的依据,石油企业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所附的内容,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勘探、地形、矿物资源、水质等所有的分析论证资料,是检验工程质量和整个工程寿命期内追查事故责任的依据。此外,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厂址、生产工艺流程、设备选型、详细的经济技术方案等已确定的原则一经批准,则成为详图设计的主要依据。在石油企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环境保护已成为一项重要内容,经审查可行性研究报告符合政府部门的规定或经济立法,对污染处理得当,方能取得有关部门的许可。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是具有资质的单位编写,达到规定的深度和广度,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和长远发展目标,进行全面的分析论证,做到多方案比较,特别要做好项目的经济评价。投资单位必须委托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由政府相关部门制定适合的可行性研究工作监理制度和实施措施,委托监理单位对可行性研究工作进行全程监理,要求不符合规范的工作环节重新进行,不符合标准的报告重新编制。

四、加强投资项目风险防范

石油企业投资各个环节应当充分考虑到可能遭遇的风险,制定出详细的预防和处理风险的具体措施,将风险的发生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低。油田企业具有投资规模大、回收期长和投资风险大的特点,油田企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具有特殊性,因此,在决策前的可行性研究中应充分体现石油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应当加强风险论证控制投资风险,对拟建投资项目应充分考虑各种风险,通常包括勘探风险、投资环境风险、工程建设风险、市场风险和不可抗力的风险等。在进行项目经济评价时,应分别就各种可能的风险因素对财务评价指标的影响作出不确定性分析和风险分析,找出敏感性因素,正确揭示项目的市场风险和主要因素的风险等级程度,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对策措施。可选用或综合运用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或决策树分析等数学方法,进行模式化定量处理,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应将项目可行性研究和技术经济分析作为立项的前提条件,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研究单位完成此项工作。建立石油建设项目投资风险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体系,运用多因素递阶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及其大小进行量化分析,实现了对石油建设项目投资风险大小程度的科学评价与判断。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判断,形成投资项目的综合评价报告,可作为决策者科学决策的依据。为了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决策水平,使投资项目能够达到预定目标,明确油田企业生产发展的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规划的需要,应合理选定项目,确定所建项目的规模、建设标准、建设地点和周边环境因素的影响,并对相关内容进行多方案比较,最终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建设方案。

五、结语

综上所述,石油资源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已经成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物质,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石油资源已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资源。我国各油田为了提高或稳住石油产量,纷纷加大对石油勘探开发的投资力度,石油天然气工程投资越来越大,从几亿元到十几亿元,甚至几十亿元的投资项目也屡见不鲜。石油作为一种有巨额利润的不可再生资源,石油企业项目往往投资工程量大,投资额度高,投资风险大,因此,石油企业投资必须做好投资项目论证评估,实行投资项目估算,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重视投资项目风险防范,加强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判断,提高投资项目决策的科学合理性,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决策水平,使投资项目能够达到预定目标,保证投资项目以最小的投资换取最佳的经济效果,规避投资风险,提高石油企业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福生:投资项目可行性方案研究论证的新构想[J].价值工程,2010(28).

[2] 武新社:浅议可行性研究在项目建设中的作用[J].魅力中国,2010(9).

上一篇: 教师传帮带工作总结 下一篇: 企业心得体会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