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 32-1751/TS 国内刊号
  • 1673-1689 国际刊号
  • 0.6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是江南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2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综述、研究论文、科技信息、消息热点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7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杂志专题综述
食品有害物苯并(α)芘及其诱导细胞死亡的研究进展561-568

摘要:苯并(α)芘(Benzo-a-pyrene,BaP)是一种常见的油脂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有害产物,由于其致癌、致畸、广分布的特点,近年来备受学者关注。作者综述了近些年国内外对BaP损伤机体细胞的作用机制,总结为其主要通过诱导细胞DNA损伤、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自噬性损伤及炎症反应损害机体损伤。细胞焦亡是一种依赖半胱天冬酶-1并伴有大量炎症因子释放的细胞死亡方式。但苯并(α)芘对细胞焦亡作用的影响还不确定,有待进一步研究论证。深入揭示食品有害物质苯并(α)芘的毒性机制对其危害干预和构建全面有效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杂志研究论文
核心多糖结构变异对大肠杆菌自凝集特性的影响569-575

摘要:以大肠杆菌K-12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野生型W3110及脂多糖分子核心多糖结构变异菌株的自凝集特性,对细胞膜上核心多糖结构与细菌自凝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核心多糖的结构变异会增加大肠杆菌的自凝集能力,在4℃下静置12 h,突变菌株自凝集率较野生型菌株提高近3倍。以核心多糖缺失突变菌株ΔwaaC和外核心糖缺失突变菌株ΔwaaG为研究对象,进行菌株自凝集动力曲线测定。结果表明,在静置2 h后,菌株自凝集率均可达80%以上。通过对不同温度和不同菌液浓度下菌株自凝集特性的分析,温度与菌株的自凝集特性无明显相关性,而较高的菌液浓度能够提高菌株的自凝集能力。为分析突变菌株自凝集形成机制,以野生型W3110为对照,对突变菌株自转运蛋白编码基因flu进行RT-PCR分析,突变菌株中flu基因的转录水平增加2~4倍。同时,利用表达质粒pWSK29构建自转运蛋白质表达载体,通过诱导表达,确定自转运蛋白质在大肠杆菌W3110自凝集中的作用。

优化鸡粪微生态分解及添加降解液促进微藻过量合成生物油脂576-582

摘要:以小球藻(Chlorella protothecoides)为出发菌株,优化鸡粪微生态分解及添加降解液促进微藻细胞生长和胞内油脂合成。通过控制溶解氧(DO)优化鸡粪微生态分解,获得高氮和低氮两种降解液。微藻培养过程分为细胞生长(0~120 h)和油脂合成(120~200 h)两个阶段,前期添加高氮降解液促进细胞生长,后期添加低氮降解液和葡萄糖补充氮源及能量过量合成油脂,实现细胞浓度和生物油脂产率最大化。C.protothecoides培养期间,0~120 h恒速流加(15 m L/(L·D))高氮降解液,120~200 h流加(15 m L/(L·D))低氮降解液和葡萄糖(1.5 g/(L·D)),培养结束(200h)时,油脂质量浓度高达5.28 g/L,分别比对照及不添加葡萄糖时油脂质量浓度增加74.8%和21.1%。结果表明,两阶段鸡粪降解液添加与葡萄糖再生ATP结合策略促进油脂合成是有效的。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杂志会议消息
会议消息582-582

摘要:会议名称(中文):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所属学科: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开始日期:2017-09-23结束日期:2017-09-25所在城市:湖北省宜昌市具体地点:宜昌市馨岛国际酒店主办单位: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协办单位:三峡大学湖北省生物工程学会承办单位: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摘要截稿日期:2017-07-15.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杂志研究论文
蔗糖对七味白术散治疗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道细菌多样性的影响583-589

摘要:为了明确蔗糖对七味白术散治疗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道细菌多样性的影响,将48只SPF级小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小鼠灌胃无菌盐水,以头孢拉定、硫酸庆大霉素混合灌胃小鼠构建菌群失调腹泻模型,然后分别灌胃无菌盐水、七味白术散50%量超微汤药、七味白术散50%量超微汤药加糖,治疗结束后,提取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通过扩增核糖体DNA限制性酶切片段分析(ARDRA)技术研究肠道细菌多样性,判断药效。结果表明,七味白术散50%量超微汤药组、七味白术散50%量超微汤药加糖组及正常组的条带数和OTU数均为6,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322、2.585、2.585;相似系数分别为0.363 6、0.277 8、1.000 0;从相似系数分析发现,七味白术散50%量超微汤药加糖组相似系数低于七味白术散50%量超微汤药组;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表明,七味白术散50%量超微汤药组较七味白术散50%量超微汤药加糖组更接近正常组,说明七味白术散50%量超微汤药组与七味白术散50%量超微汤药加糖组均能治疗小鼠菌群失调腹泻,且七味白术散50%量超微汤药组对小鼠的治疗效果优于七味白术散50%量超微汤药加糖组。七味白术散在临床用药时不加蔗糖更理想。

姜提取物生物合成纳米银抑菌活性的研究590-597

摘要:作者利用姜提取液作为还原剂生物合成具有抑菌活性的纳米银材料,避免了传统合成过程中危害环境的弊端。生物合成的纳米银材料分别采用紫外吸收光谱(UV-vi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晶体衍射(XRD)等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纳米银颗粒为面心立方结构,呈球形,粒径范围在5~30 nm,分散性良好。体外抑菌结果显示,姜提取液合成的纳米银对供试的8种典型病原菌(包括4种典型的临床耐药病原菌和4种海洋水产病原菌)均具有显著的抑菌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分别为25.7μg/m L和51.4μg/m L。长期稳定性实验和热稳定性实验表明,该生物合成的纳米银具有优良的稳定性。最终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姜提取物能够合成出环境友好、广谱高效、性能稳定的新型抗菌剂。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杂志会议消息
会议消息597-597

摘要:会议名称(中文):第六届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会议名称(英文):The Sixth National Symposium on Micro/NanoScale Bioseparations and Bioanalysis所属学科: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开始日期:2017—09—22结束日期:2017-09-25所在城市:辽宁省沈阳市主办单位:中国化学会.承办单位:东北大学摘要截稿日期:2017—07—31联系电话:024—83687659.

具有转糖苷活性β-半乳糖苷酶菌株的筛选鉴定598-603

摘要:为了获得具有较高酶活力的β-半乳糖苷酶,以乳糖为诱导剂,采用涂有x-gal的鉴别平板分离初筛得到28株生长较好的产β-半乳糖苷酶的菌株。通过摇瓶复筛测定其水解酶活,从中筛选出4株酶活力较高的菌株,并利用高效液相检测菌株的转糖基活性,确定了一株具有转糖苷活性菌株B5582Y,其初始水解酶活可达12 U/m L。根据细胞形态、生理生化数据、16S r DNA序列和rpo B功能基因序列数据多项鉴定分析,最终确定该菌B5582Y为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michiganensis)。

会议消息603-603

摘要:会议名称(中文):第26届高压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暨第8届亚洲高压科技学术会议会议名称(英文):The 2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gh Press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VIII Asian Conference on High Pressure Research所属学科:基础物理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地球物理,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开始日期:2017—08—19结束日期:2017-08—23所在城市:北京市朝阳区具体地点:中国国家会议中心(北京市朝阳区天辰东路7号)主办单位:国际高压科学与技术联合会。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杂志研究论文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虫草中核苷类成分604-609

摘要:为虫草中核苷类成分研究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HPLC)定量分析胞苷酸、尿苷酸、尿嘧啶、鸟苷酸、肌苷酸、次黄嘌呤、尿苷、腺苷酸、胸腺嘧啶、腺嘌呤、2′-脱氧腺苷酸、肌苷、鸟苷、2′-脱氧鸟苷、胸苷、腺苷、2′-脱氧腺苷、虫草素和N6-(2-羟乙基)腺苷这19种核苷的方法。采用X select HSS T3 column(5μm,4.6 mm×250 m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和水,梯度洗脱,流速1 m L/min,柱温40℃,检测波长254 nm。研究表明:19种核苷精密度RSD为0.11%~2.82%,稳定性RSD为0.22%~1.63%,保留时间RSD为0.14%~3.47%,重复性RSD为1.3%~5.2%,回收率为84.9%~108.3%,说明该方法准确、可靠,采用该方法成功测定了多种虫草产品中核苷的质量分数。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杂志会议消息
会议消息609-609

摘要:会议名称(中文):2017年国际酶学研讨会所属学科: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开始日期:2017—08-18结束日期:2017—08—20所在城市:吉林省长春市主办单位: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酶学专业委员会承办单位: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子酶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摘要截稿日期:2017—07—15联系人:李全顺.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杂志研究论文
拉曼光谱测定食品油脂的氧化610-616

摘要:油脂是一种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的主要原料,其品质和抗氧化稳定性直接影响着食品的质量。因此,建立一种快捷、可靠、灵敏的食用油质量检测方法尤为重要。作者采用普通拉曼光谱对亚麻籽油、鱼油和山茶籽油的氧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974 cm-1处代表的反式结构在氧化过程中逐渐增多,特征峰的相对强度I974/I1442逐渐增加;1 265 cm-1处的代表的顺式双键在氧化过程中损失,其特征峰的相对强度I1265/I1442逐渐降低。以纳米银为基底,采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对亚麻籽油的氧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正己烷为溶剂、50倍稀释条件下得到的SERS增强因子最大。对比亚麻籽油在储存过程中SERS和普通拉曼光谱在同一位置的特征峰相对强度的变化,发现两者反映的脂肪酸结构变化信息一致,且SERS更为灵敏。

卷枝毛霉△6-脂肪酸脱饱和酶基因的敲除及功能研究617-624

摘要:γ-亚麻酸(γ-Linolenic acid,GLA)是人体所必需且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一种重要多不饱和脂肪酸。研究表明,卷枝毛霉等GLA生产菌株中△6-脂肪酸脱饱和酶(△6-Fatty acid desaturase,FAD6)是合成γ-亚麻酸的关键和限速酶,然而GLA是否惟一通过△6-脂肪酸脱饱和酶途径合成则目前还没有报道。作者以卷枝毛霉Mucor circinelloides EIM10 sp.为研究对象,以其FAD6基因的5'端启动子和3'端终止子为同源臂,潮霉素B抗性基因为筛选标记,构建了M.circinelloides EIM10 sp.△6-脂肪酸脱饱和酶FAD6的敲除载体p UMCD6-Hm B,转化进入制备好的原生质体中成功地敲除了FAD6基因,发现FAD6基因缺陷菌株GLA质量浓度比野生型对照菌株降低了50%以上,但GLA并没有完全消失,说明卷枝毛霉生物体内还有其他代谢途径可以将碳源转化为GLA。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杂志会议消息
会议消息624-624

摘要:会议名称(中文):2017中国生物材料大会所属学科: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生物及医药化工,纺织材料与纺织技术,材料科学基础学科开始151期:2017-10-27结束日期:2017—10—29所在城市:江西省南昌市主办单位:中国生物材料学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材料分会、华东交通大学会议主席:王迎军万明摘要截稿日期:2017-04-15联系人:敖海勇15797863906联系电话:0791—87046893.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杂志研究论文
食品中甲醛的细胞毒性及基因表达影响625-634

摘要:为了探讨食品中甲醛的细胞毒作用,检测不同浓度下甲醛对细胞生长的抑制情况,并运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甲醛对淋巴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筛选并分析与甲醛毒性和致癌性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作者进行MTT实验,绘制淋巴细胞的细胞生长曲线及细胞形态观察,然后用5×10-5mol/L甲醛处理人外周血淋巴细胞24 h,提取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m RNA,经逆转录和标记后与人类全基因组芯片(约35 000个点)杂交,芯片扫描后提取并处理数据,筛选出甲醛诱导显著改变的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甲醛与淋巴细胞增殖存在的剂量-效应关系,验证了甲醛对淋巴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共筛选出显著上调基因211个,显著下调基因113个,分别参与氧化应激、细胞凋亡、核酸代谢、细胞周期调控、肿瘤生成、肿瘤抑制等途径,推断出OXR1、MLH1、TP53等基因表达的改变可作为甲醛毒性和致癌性的遗传学基础。本研究获得的数据为进一步阐明甲醛的毒性和致癌机理,检测食品中甲醛暴露的早期生物学标志提供了理论依据,证明了基因芯片技术在食品毒理学研究中的可行性和优越性,为建立新的有毒物质暴露的检测和研究方法提供了实验依据。

液态发酵茯苓菌丝体形态与产胞内三萜的关系635-641

摘要:研究茯苓菌丝体液态培养条件对菌丝体形态及胞内三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装液量为50 m L,接种体积分数6%,p H 5.5,温度26℃,转速130 r/min,液态培养11 d时,有利于中型和光滑型菌球的生长及胞内总三萜的积累,且中型和光滑型菌球的生长与胞内总三萜的积累量呈正相关,说明茯苓液态发酵过程中菌丝体形态与胞内三萜积累量相关联。

贵州产地火棘活性成分的聚类分析642-648

摘要:为了解不同地区野生火棘果实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差异,以贵州贵阳、思南、长顺、习水等地采集的新鲜野生果实为材料,通过测定不同产地火棘果实的营养成分和抗氧化活性,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软件进行组内显著性分析、各指标间相关性、不同产地营养成分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贵州不同产地火棘果实中营养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差异显著,其中鱼梁河果实中抗坏血酸、蛋白质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AAE(7.35±0.08)mg/hg和BAE(10.48±0.30)mg/hg;花溪火棘果实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GAE(218.14±0.70)mg/hg和RE(159.80±0.45)mg/hg);岩上总酸含量最高,柠檬酸(7.18±0.00)g/kg;种获乡还原糖质量分数4.91%±0.01%;花溪火棘提取物的总还原力最强,岩上火棘提取物对超氧自由基清除率的最强,中心村火棘提取物对过氧化氢清除率最强,总酚、总黄酮、蛋白质、总酸质量分数与总还原力和超氧自由基清除率有一定线性关系;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将不同产地火棘果实分为3类,揭示了贵州不同产地野生火棘果实营养成分和抗氧化活性地域分布的规律性和差异性。

连续微通氧浓醪乙醇发酵研究649-656

摘要:为了提高浓醪酒精发酵效率,以高浓度木薯粉浆液化滤液为原料,对微通氧浓醪酒精发酵过程进行了研究。在搅拌式5 L发酵罐中,通过对连续通风速率分别为0、0.04、0.08、0.16、0.24、0.35 L/min的高浓度液化滤液酒精分批发酵过程分析表明,最佳通风策略为:以通风速率0.08 L/min进行酒精发酵,酵母细胞密度达到5.40×10^8个/m L,发酵效率为90.00%,与未通风发酵相比分别提高了56.52%和2.45%。总之,在浓醪酒精发酵过程中微通氧能够提高酵母细胞活性,进而提高发酵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