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

《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农业发展战略、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开发、农业经济、农业工程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0-0275
  • 国内刊号:43-1132/S
  • 出版地方:湖南
  • 邮发代号:42-46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68
  • 综合影响因子:1.992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5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单胃动物营养学的动态概念及其发展

摘要:生物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是按一定规律、持续不断进行的动态过程。营养物质是维持生命体物质组成和生理机能不可缺少的要素,也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随着对动物营养需求动态变化规律认识和养分生物学效价评定知识的不断深入,研究人员发现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且机体对营养的消化代谢等方面的生理活动表现出典型的周期性变化。以猪为代表的单胃动物,其消化器官在夜间的机能状态和基础代谢率低于白天;在营养物质代谢受生物钟节律性调控的同时,机体的营养物质也影响生物钟节律性的代谢活动。营养物质在动物机体内的代谢是复杂而系统的生理活动,这使机体内环境的营养水平保持相对的动态平衡。本文针对单胃动物动态营养学的概念、理论基础和科学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旨在为单胃动物动态营养学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321-326

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评价研究

摘要:运用层次分析和专家咨询法,构建一套较为科学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2006-2011年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行定量测算,并将评价结果与上海、天津、广州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011年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度为72.16%。四个二级指标中,农村发展水平的实现度为82.16%;农业投入水平实现度为76.83%;农业产出水平实现度为62.58%;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实现度为73.56%。北京市2006-2011年都市型现代农业实现度分别为60.53%、63.76%、67.48%、67.94%、69.56%及72.16%。2011年上海、广州、天津其他三个城市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实现度结果分别为66.80%、66.15%、64.08%。研究表明近六年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平稳发展,总体实现度稳步上升,2011年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基本进入发展阶段后期,虽然各个指标发展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但在全国范围来看总体处于领先水平,且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具体与其他三大都市相比,北京市的单位耕地面积、农机总动力、土地生产率、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人均肉蛋奶水产品占有量、单位耕地农药使用量,是发展较为薄弱的环节。
327-332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土地社会养老保障制度重构

摘要:在农村土地所有权仍然归集体所有,但农民享有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等权利的制度框架下,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能够合理提高农民个人收益。以此为契机,政府可以整合土地保障和新农保的相关功能,引入市场化投资、管理、运营机制,建构新型土地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本文通过构建养老保险制度精算模型,并对相关参数进行合理设定,在此基础上对养老金替代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缴费档次、缴费年限、投资收益率的提高能够促进农民养老金替代率的有效提升。当缴费年龄从16岁时开始,按设定的最高缴费档次和最高收益率计算,选择性缴费金额模式和选择性缴费比例模式下农民养老金替代率将分别达到64.10%和75.33%,完全有能力满足农民养老保障的基本需求。为此,政府应加强新型土地社会养老保障宣传和补贴力度,提高农民参保意识和积极性;促进土地信托流转,提升农民土地收益,增强农民养老保险缴费能力;建立养老基金市场化运营机制,提升投资收益率。
340-347

农民合作社与农业现代化——基于黑龙江仁发合作社个案研究

摘要:为了探讨农民合作社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具体作用,本文采用个案研究法,对黑龙江省克山县仁发农机合作社的成长历程、经营效果、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农民合作社不仅能够提高土地经营规模和效益、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可以改善农田水利设施状况、完善区域农业服务体系。仁发合作社的经验表明,合理运用资金、人才和科技等资源要素是合作社发展的基本前提,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合理的分配方式有助于提高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不过,仁发合作社发展仍然存在精英依赖严重、收入来源单一、持续增收能力不强和品牌化建设滞后等问题。通过进一步提升规范化程度和组织经营能力,农民合作社可以为农业现代化做出更多贡献。
355-361

农业补贴政策及其对土地流转的影响研究

摘要:当前我国实施的农业补贴政策在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农业补贴政策与推进土地流转之间的不协调等问题。本文归纳概括已有的研究成果,旨在为理解农业补贴政策对土地流转影响机理提供逻辑基础,从而为农业补贴政策更好地与土地流转衔接配套,促进土地健康有序流转的政策调整提供支撑。结果表明,农业补贴政策与土地流转不协调的问题根源在于"谁种粮谁受益"的政策目标与"谁的土地谁受益"政策实践相背离;而且,补贴的对象错位与收入分配效应叠加在一起,进一步加剧人地固化、抑制土地流转、引发土地纠纷。因此,今后的公共政策设计需要协同农业补贴政策与土地流转政策,均衡成本压力与托底保障的政策效应,优化补贴政策的农业增产与农民增收目标。
362-367

土地流转与农民收入增长、农户最优经营规模研究——以湖北、江西山地丘陵区为例

摘要:基于农户收入影响模型和农户最优生产经营规模模型,以湖北、江西两省山地丘陵区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土地流转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以及农户最优的土地经营规模。结果表明:1)对转入户而言,土地流转对其收入有正向的影响作用,土地流转面积的提高能够有效增加转入户的劳动力人均收入;2)土地流转对转出户收入影响并不显著,转出土地的农户通常是劳动力已经实现非农就业或因其他原因缺乏农业劳动力的农户,农地的流转对劳动力的释放影响不显著,导致对其收入影响效用有限;3)对转入户和转出户而言,单位地块面积的增加均能提高家庭劳动力人均种植业收入,并测算出农户潜在的最优生产经营规模为3.16 hm^2。当前,湖北、江西两省山地丘陵区现有的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尚未达到最优状态,具有较大的提升潜力。
368-373

我国棉花生产的空间格局演化及集聚因素分析

摘要: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对1978-2011年全国31个省级地区棉花生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演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地理加权模型(GWR)比较1990年和2011年棉花生产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我国棉花生产一直保持较高的集中水平,但空间集聚程度在全国尺度上有较大下降,呈现由集聚变为分散分布的整体格局;在区域尺度上,山东、河南、江苏和安徽等局部地区一直为高值集聚区,呈现出空间集聚的分布特征;劳动力投入长期对我国棉花生产布局具有正向影响,单产和纺织工业总产值的影响有所增强,而光照和化肥使用的影响则相对减弱。
387-393

我国蛋鸡密集养殖区粪便处理与利用问题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畜禽产业迅速发展,畜禽养殖污染排放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在密集养殖区域,畜禽粪便大量产生,已对当地环境造成严重威胁。本文基于河北、辽宁、山东、湖北和四川五省密集养殖区蛋鸡养殖户的调研数据,分析了我国蛋鸡密集养殖区内粪便处理的现状和问题。研究表明,蛋鸡粪便处理受到养殖户家庭劳动力数量和土地规模限制、养殖户对鸡粪在养殖场外处理方式关注程度不够、相关产业对畜禽粪便需求存在季节性、蛋鸡粪便市场化程度低及区域内蛋鸡粪便处理的配套设施不完善等是我国密集养殖区蛋鸡粪便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我国密集养殖区蛋鸡养殖和粪便处理的特点,本文提出了要加强政府对区域内粪污治理的指导和支持力度;提高养殖户的粪污治理能力和区域合作意识;以肥料化作为粪便处理的主线,降低农户有机肥使用成本;控制鸡粪含水率,解决产业链各环节的技术和配套问题的政策建议。
394-398

产业政策调整下我国乳业的新发展——基于产业链视角

摘要:本文以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我国乳业产业政策调整为轴,从产业链的视角下分析了政策调整下我国乳业的新发展。产业政策调整前,奶牛的家庭式散养模式占据绝对主导,原奶质量难有保障;规模小、卫生条件差、经营不规范的私营奶站广泛存在;乳品市场中下集中寡占型的市场结构,以及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等因素使得乳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当前,在市场机制和产业政策的共同作用下,我国乳业产业链正由分散松散向集约紧凑型过渡。奶牛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家庭散养逐步被区域集中养殖的奶牛养殖小区所取代。奶站数量大幅减少,标准化和现代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乳品加工企业市场结构也正逐步由中(下)集中寡占型向更为集约、紧凑型转变。
399-406

基于产业链升级的京津冀农业协作模式探析

摘要:农业区域协作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对推进京津冀农业一体化进程、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立足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区域协作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链的构建和发展升级,梳理了京津冀三地农业发展定位和农业产业链运营现状,指出了京津冀农业产业链升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产中环节延伸对接缺乏统筹、跨区域产业链环节优化不足和缺乏主体整合。以京津冀农业产业链升级为目标,基于产业链环节对接与区内外空间联通,提出了京津冀农业区域协作的3种模式,包括产后拉动主导型模式、产前推动主导型模式、产中提升主导型模式,并分别以京承农业合作、中国农业大学涿州农业科技园和北京市通州区西集镇农业等典型案例对上述模式进行了分析。
407-411

新型城镇化质量测度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摘要:对城镇化质量进行测度有助于了解城镇化质量的真实水平,有助于发现影响城镇化质量提升的制约因素。文章在梳理、解读新型城镇化时代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人口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社会发展、城乡统筹等6个维度构建新型城镇化质量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安徽16个地市的新型城镇化质量进行测度并依据指数值进行排序。结果表明,安徽16个地市在社会发展、人口发展两个维度的指数差异最为明显,社会发展指数最高的合肥市是排名最低宿州市的12倍,人口发展指数最高的铜陵市是排名最低亳州市的9.4倍;新型城镇化质量综合指数值最高的是合肥市,最低的阜阳市;新型城镇化质量在地理分布上存在着东部高而西部低的区域差异。依据SPSS软件对安徽新型城镇化质量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将安徽16个地市划分为四类:城镇化高质量地区、城镇化较高质量地区、城镇化中等质量地区、城镇化低质量地区。建议政府从加强城镇之间的协调发展、积极稳妥做好"人"的城镇化、加快产业转型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来提升安徽新型城镇化质量。
412-418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河西走廊绿洲型城镇城乡关系评价

摘要:以新型城镇化为背景,基于河西走廊五个地级市城乡社会经济面板数据,利用熵权法并结合德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线性加权法计算城乡关联度、城乡协调度和城乡融合度,对河西走廊各地市的城乡关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1-2012年河西走廊五市城乡关联度水平整体不断提高,关联度值平均提高0.266,但各城市之间存在差异,其中武威市从0.174提高到0.406,关联度最低,嘉峪关市从0.495提高到0.793,关联度最高。城乡协调度呈不同程度递增的趋势,武威市协调度最低,2012年仅为0.287,嘉峪关市由0.486增长到0.629,协调度最高,城乡关系趋于良性互助。城乡融合度普遍较低,但均呈增长趋势。总体而言,嘉峪关市城乡关联度、城乡协调度以及城乡融合度水平最高,之后依次为金昌、酒泉、张掖、武威。河西走廊各市城乡关系以2004-2012年期间嘉峪关市的"强中型"为最优,以2001年武威市的"双弱型"为最弱。
419-425

生计资本对农户分工模式的影响:来自广东的调查分析

摘要: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SLA)中生计资本概念,构建生计资本与农户分工模式选择的理论分析框架,利用广东省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生计资本对农户分工模式的影响,探讨推进农户分工的可行途径。结果表明,对于转型为兼业偏农型农户,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的变量为非农业就业培训、劳动力人数,存在显著负向影响的为农业技能培训;对于转型为兼业偏非农型农户,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变量为非农业就业培训、劳动力人数、村干部、人均收入,存在显著负向影响的为农业技能培训、平均年龄,劳均土地面积、是否贷款;对于转型为纯非农型农户,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的变量为受教育年限、非农业就业培训、人均收入,存在显著负向影响的为农业技能培训、平均年龄、三代人是否生活于本村与拥有的农机数量。据此计量结果,提出了促进兼业型农户向纯农型农户或纯非农型农户转换,引导农户合理分工演化的政策建议。
426-431

“民工荒”视角下的农民工工资决定机制及其影响研究

摘要:"民工荒"背景下,识别农民工工资决定机制的新特征,将有助于把握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化进程的新趋势。基于"进城务工人员生存状况调查"数据,分析人力资本和社交网络在农民工工资决定机制的作用,探讨其对农村人口转移决策和教育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和社交网络对农民工工资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初、中等教育投资回报率明显偏低,初中教育不会对工资产生显著影响,高中教育仅能引起工资落入2000元以下工资区间的概率减少7.0%;接受初、中等教育给带来的工资增幅低于其通过工作经验增加所带来的增幅,并将促使农村初中等教育适龄人口提前做出转移决策;社交网络则通过提高实现高工资就业的机会,进一步强化上述倾向。研究揭示了农民工工资决定机制的调整,存在着抑制农村人口教育投资、鼓励农村人口提前做出转移决策的消极影响,并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432-437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协同的结构特征、运行机制及驱动因素研究

摘要: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组织协同理论,构建了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协同机制及其驱动因素的理论模型,采用SEM模型对该理论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协同的结构特征、运行机制与内外驱动因素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外部和内部驱动因素对组织的协同结构具有显著影响作用,内部驱动因素和组织协同结构对组织协同的运行机制具有显著直接影响作用,同时内外部驱动因素通过组织协同结构间接影响组织协同运行机制。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协同驱动因素、组织协同结构和运行特征之间存在显著的多阶因果链的逻辑关系;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协同是内外驱动因素作用的结果。研究阐明了人力资源、政府促进、契约规范与广泛参与是当前农业合作组织协同的主要驱动因素等结论。提出了建立高效能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必须重视人力资源及政府等驱动因素的影响,并运用有效驱动力来改善或构建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合理的协同结构,通过合理的协同结构来带动组织的健康运行。
438-443

基于IRF的农业科研投入、产出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研究

摘要:农业科技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基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分析了我国1993-2011年间农业科研财政投入、科研成果产出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及相互的脉冲响应规律,探讨了农业科研对农业经济贡献力不高的原因及改进措施。结果表明,农业经济发展与农业科研财政投入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农业科研成果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但农业科研财政投入与科研成果产出之间无明显因果关系;农业科研成果在滞后2-3期开始对农业经济产生较大影响,而农业科研财政投入在滞后3-4期对农业经济的影响最大;农业科研投入对农业经济发展波动的方差贡献率约为50%,科研成果对农业经济发展波动的方差贡献率约为46%。提高农业科研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需形成农业科研财政投入稳定增长促进农业科研成果稳定增长的有效机制,积极引导研需有机衔接,促进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及技术扩散。
444-449

基于Interbrand模型的山西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价值评估研究

摘要:品牌能兴农,商标能富农,发展农产品地理标志对优化农业结构,提升农业竞争力有重要作用。以山西省某地理标志农产品为例,基于2008-2012年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企业的生产销售数据和基层管理部门的宏观数据,采用Interbrand模型测算了农产品地理标志价值。结果表明,该农产品地理标志价值2849.8万元,品牌处于成长期;沉淀收益增长趋势良好,销售量成为其增长的关键因素,但品牌强度实力中等偏弱,市场地位、行销范围、品牌趋向的竞争优势发挥有限。随着沉淀收益较好增长势头继续保持,品牌强度中不足因素逐步完善,品牌价值具有较大提升空间。据此,提出了企业应发挥现有贸易格局优势,优选品牌化战略,提升品牌竞争力;政府应提供"订制式"服务,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企业完善品牌保护体系等政策建议。
450-455

中国水火电产能与区域经济空间关联模式研究——基于“资源诅咒”视角探究

摘要:明晰电力产能和经济联系是优化区域资源配置的关键。本文在阐述国内外资源诅咒演进和水电、火电产能本质的基础上,利用质心椭圆模型、相关性分析和构建综合诅咒系数等方法分别从时空格局动态、相关性和资源诅咒程度三方面探析我国水电、火电产能和经济规模的关联模式。研究发现,在空间格局上水电产能和经济空间系统明显错位,随时间推移偏离程度不断加深,而火电与经济空间系统较为接近;水电产能与经济生产整体上呈负相关性,即水电生产大省多为经济弱势区,包括广西、云南、青海、贵州等;而火电产能与区域经济则大致呈正相关态势,但也存在诸如内蒙古、山西等火电产能大省经济则较落后现象。以上分析显示我国确系存在电力产能的"资源诅咒"现象。研究进一步构建综合诅咒系数测算诅咒程度发现,宁夏为资源诅咒高危区,贵州、青海、甘肃、山西、内蒙古是资源诅咒严重区,安徽、河南、河北等9省处于轻度资源诅咒,上海、山东、天津等16省不存在资源诅咒现象。
456-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