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

《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农业发展战略、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开发、农业经济、农业工程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0-0275
  • 国内刊号:43-1132/S
  • 出版地方:湖南
  • 邮发代号:42-46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68
  • 综合影响因子:1.992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2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上海“三农”的地位和农业人口发展探讨

摘要:上海城乡一体化发展下的新农村建设,除了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改善农村公共管理与服务之外,农业人口自身的发展问题同样值得重视。明确了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上海"三农"地位的再认识,展望了农业人口发展方向与具体发展目标:郊区农业人口的终极目标、农业劳动力数量、来源、职业化、结构。针对上海市农村实际,在重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发挥农业科技对提升农业产业水平、转变发展方式的引领能力,实现生产者素质的稳步提高,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
385-390

我国城市发展中新区的城乡一体化功能与模式探索

摘要:以经济增长为首位目标的新区的兴起,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然而,随着新区的整合、经济体量的不断扩张,以及我国经济从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新区的发展越来越从单一的经济增长功能向经济、社会以至文化等综合发展的复合型功能迈进。城乡一体化功能是当前新区功能的新体现,以农村工业、郊区农业和新农村社区三要素为核心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实质就是推动农村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园区化和农村居住现代化。"三区"联动发展是新区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证。推动新区城乡一体化需要格外关注规划、核心创新优势、经济社会支撑体系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重要问题。
391-396

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摘要: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和农业发展中出现了农民工、末代农民、农业的低效益、农村边缘化等一些新的问题。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在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大量减少的背景下,一些基本的制度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脱节,农业现代化水平滞后。提出解决"三农"问题,要继续推进城市公共物品的供给、农村土地制度和农业经营体制创新;要培育现代新型农民;要把落后的村庄改变成具有现代服务功能的新村。
397-401

中原经济区现代农业主体功能区划及其发展

摘要:农业主体功能区划建设的核心在于强化农业发展的空间管治。根据主体功能区思想及中原经济区农业发展实践划分的五个功能区,承载着现代农业的社会、经济、生态、文化等不同功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趋异。五大功能区中,郑州都市农业区的技术装备程度、中原城市群农业区的机械化和化学化以及黄淮海农业特区的水利化都居于较高水平,而西南部养护与防护区的农业投入水平总体偏低。针对各功能区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梯次推进,是中原经济区现代农业协调发展的关键。
402-405

湖南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与策略探讨

摘要:湖南粮食流通产业具有粮食资源、区位交通、产业基础等明显优势,但也存在粮食品种比较单一、粮食商品率较低、粮食品牌不响、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等劣势。湖南如何扬长避短,加快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在发展战略定位上做出何种选择,采取什么策略?笔者认为:湖南应该立足当前国情、省情、粮情实际,找准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打造全国商品粮基地,为国家粮食安全做贡献;发展精深加工,增强湖南粮食经济整体实力;走集团化品牌化战略,提升湖南粮食流通产业竞争力。对应的发展策略,重点要在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二是打造湖南粮油品牌;三是培育粮食产业集群;四是构建粮食现代物流体系;五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型。
406-410

黑龙江省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黑龙江省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中国粮食总产"八连增"的过程中,黑龙江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在这一波增产浪潮中,黑龙江省粮食生产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本文对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存在的重迎茬、政策差异以及成本上涨问题进行了分析;从管理学和经济学角度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利益、体制、流动性、市场以及组织化原因进行探讨。提出了构建换茬补贴、实施农业政策平等对接、健全信息透明农资市场体系、控制货币流动性、提高组织化化程度以及科技兴农的对策。
411-414

中国稻谷生产的重心演变路径及偏移分析

摘要:本文利用1949-2009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稻谷种植面积、总产量及单产资料,分析全国稻谷种植面积重心、总产量重心以及单产重心的移动轨迹、偏移距离等。结果表明:(1)1949-2009年,稻谷种植面积重心、总产量重心,整体上均呈现出向东北方向移动的趋势。(2)稻谷单产重心偏移轨迹从东西方向来看,20世纪50、60年代先向东偏移,此后逐渐向西回归;从南北方向上来看,单产重心呈现波动上升、下降趋势,大约在33°N-34°N之间移动。(3)从重心总偏移距离来看,种植面积最小,总产量次之,单产最大;从偏移方向来看,三者均是向东北、西南方向偏移的年份居多,说明稻谷生产东北、西南方向的发展不平衡状态较西北、东南方向的严重。(4)稻谷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在南北方向上的动态变化相对东西向的变化剧烈,而单产则是东西向的变化比南北向的变化剧烈。
415-419

我国生物育种高技术产业化工程建设及其对策

摘要:我国生物育种高技术产业化工程,促进了一批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的关键技术的应用;优质高产动植物新品种的产业化,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扶持了一批龙头企业;探索了"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面对资源环境约束、消费需求提高和全球性转基因技术的严峻挑战,需从宏观层面做好生物育种高技术产业化工程的战略规划,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产业聚集效应,加大种子产业的市场宏观管理,培育大规模、高水平生物育种企业,做好生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进一步完善农业生物育种产业化工程的扶持政策
420-424

我国生猪市场风险的主要特征和危害及政策建议

摘要:运用风险管理理论,对我国生猪市场风险的特征、危害、控制等问题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认为,周期性"、V"字型、关联性、短期不可逆性等是其主要特征。生猪市场风险的存在,影响生猪生产者收益的稳定性、农民收入增长、消费者的福利水平、畜牧业与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文章最后就如何控制生猪市场风险从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完善生猪市场预警机制、加快推进"生猪期货"市场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425-429

我国生猪价格调控政策运行机制和效果及政策建议

摘要:本文从生猪价格调控政策实施的背景、主体和客体、工具、约束条件和效果等方面,对我国现行生猪价格调控政策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发现目前我国生猪价格调控政策整体效果较好,其对于推进生猪规模化养殖和增加生猪养殖户收入的效果较理想,对于保持合理的生猪价格水平和稳定生猪市场供应的效果还有待加强。提出未来需要加强生猪价格调控政策的立法工作、完善监测统计工作、加快流通体系建设和促进生猪产业科技创新等。
430-434

国家支撑计划农林重要杂草鼠害监控技术研发课题启动

摘要:6月13至15日,国家支撑计划课题(2012BAD19802)“农林重要杂草鼠害监控技术研发”启动会在长沙市召开。来自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农科院植保所、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中科院动物所、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四川大学、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山西省农科院植保所、郑州大学、黑龙江省农科院植保所、华南理工大学、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山东省农科院植保所和湖南省农科院植保所等单位40余人参加会议。
439-439

中南稻区复合生物循环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正式启动

摘要:6月7日,“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循环农业科技工程领域课题“中南稻区复合生物循环技术集成与示范”启动会在长沙召开。课题主持单位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以及湖南省农科院的土壤肥料研究所、水稻研究所、农业生物资源利用研究所、农业信息与工程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等合作单位的主要研究人员共计30余人参加此次启动会。
439-439

基于Malmquist指数的家庭奶牛饲养全要素生产率研究——以中国10个奶业省为例

摘要:利用奶牛家庭饲养成本收益面板数据,基于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分析了中国10省奶牛家庭饲养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及增长方式。结果表明,2004-2009年中国10个奶业省奶牛家庭饲养方式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0.7%;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分解结果显示,技术进步减缓是导致全要素生产率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技术效率的作用不显著,同时规模效率存在损失。因此进一步推动技术进步、由散养向家庭适度规模饲养转变,成为转型期奶牛家庭饲养方式的现实选择。
440-442

生态视角下我国集体林权流转法律制度的价值取向及其实现路径

摘要:任何制度的设立都有其基本的价值取向。随着社会主体对生态利益的需求与日俱增,我国集体林权流转制度需要积极回应社会主体对生态的利益诉求,具有明显的生态化趋向。在生态视角下,从目标性价值、手段性价值和基础性价值三个层次来考虑,集体林权流转制度的价值应是包括生态和谐、生态效率和生态安全在内的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为了实现这些法律价值,立法上需要通过赋予市场主体充分的森林资源经营权,完善集体林权流转配套制度等措施来进一步促进和规范集体林权流转行为。
443-446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基因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制探析

摘要: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尤其是基因工程技术的高速发展,所引起的"基因污染"是唯一一种可以不断增殖和扩散的污染,其污染传统作物,可能增加害虫抗性和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通过分析"基因污染"对农业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风险,在剖析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探析我国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关于"基因污染"防治在法律规制层面上存在的缺乏可操作性、强制性和时代性等问题;相应地提出了健全我国"基因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制构想。
447-450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探讨

摘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是当前我国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所面临的重要实践问题。本文在界定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突出存在于城乡之间的固定资产投资、义务教育和卫生医疗等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指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需要明确政府在基本公共品提供中的主导作用,发展符合农村需求的基本公共服务。研究认为政府的经济实力,城乡市场的融合及合理的制度设计是实现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因素。
451-455

中国板栗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及其提升策略

摘要:利用UNcomtrade在线数据库中1995-2010年的板栗贸易数据,对中国板栗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进行评价与国际比较;并依据波特的钻石模型对中国板栗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板栗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国际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庞大的内需市场,但受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科技创新能力低的影响,所具有的传统低价竞争优势正在逐渐丧失。据此提出强化种植户培训力度、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发展板栗加工业和实施品牌战略等提升我国板栗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策略。
456-460

我国良种推广应用补贴的积极效应和创新模式研究

摘要:本文阐述了良种推广应用补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我国良种推广应用补贴政策在提高粮食种植面积、单产水平,改善农作物品质,提高种粮效益和产业化水平方面的积极效应,以及存在程序繁琐、政府与农户间信息不对称、缺乏农户反馈机制、补贴标准偏低等问题。提出了把良种推广应用补贴直接跟农户的利益相关联,多增多补、少增少补的国家商品粮基地"以增产定补贴"的良种推广应用补贴新模式的政策建议。
461-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