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教育科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Education Science

  • 21-1066/G4 国内刊号
  • 1002-8064 国际刊号
  • 3.8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教育科学是辽宁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辽宁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教育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课程与教学研究、高等教育研究、乡村教育研究、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教师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教育战略与政策研究、学前教育研究、义务教育研究、教科书研究、劳动教育专题研究、新时代教育发展研究、“立德树人”专题研究、学生发展专题研究、基础教育研究、朱小蔓情感教育思想研究

教育科学 2017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教育科学杂志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教育逻辑之规与教育生命之魅——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联姻”1-10

摘要: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历史嬗变透射出教育本真面貌的更迭历程。在人类社会从永恒本原的先验到确定性的寻求、从确定性的破缺到不确定性的弥合过程中,教育往往陷入确定性的绝对化和异化、不确定性的无界化和泛化的现实困境。摆脱产生教育困境的思维桎梏亟需教育常识的回归与复位,还原教育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并行不悖"的本真面貌。这就需要通过关照教育问题与教育方法的适切性,形成教育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合力,培养教育主体的教育风险意识与担当能力,冰释进而化解教育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间的对立与僵化,敞开教育自我批评与超越的空间,为教育的不断延伸开辟一条自我照亮的道路,使教育活动保持一种充满活力的求真意识、向善意识与审美意识,最终在真理寻求的矛盾运动中展现教育逻辑之规与教育生命之魅的本性真谛。

居住证制度下随迁子女受教育权实现的法学分析——以权利的存在形态为视角11-16

摘要:新型城镇化要求实现人的城镇化,居住证制度因势而生,为随迁子女受教育权平等实现提供了重要契机。随迁子女受教育权实现,需要以权利的三种存在形态为视角,厘清其权利实现的三大挑战:权利法定化的技术壁垒、责任主体权利供给匮乏和权利实现的非均衡状态。只有破除权利主体身份障碍、完善权利保障机制,动态监测权利供给状况、合理平衡权利需求,强化权利供给能力、落实教育供给侧改革,推动补偿教育立法、回归教育公平本质,才能真正推动随迁子女受教育权平等实现。

义务教育学区制改革:制度逻辑、实践困境及优化路径17-23

摘要:学区制是政府促进义务教育区域内优质均衡,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制度设计与现实选择。有别于英美"学区制"以"自治"为核心的制度变迁逻辑,我国学区制受到行政管控逻辑的支配,呈现出鲜明的"自上而下"的路径依赖特征,不可避免地导致学区自主发展能力弱化,改革内生动力严重不足,从而使学区制改革陷入低效的"纳什均衡"状态。为此,回归学区制"自治"内核成为优化学区制改革最佳路径,在组织管理模式上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型,在制度变革方式上由"行政驱动"向"自主变革"转变,最终形成"自治""主动""内生""开放"的自组织形态。

政策工具视角下的基础教育公平:回顾与前瞻——基于1979-2016年基础教育公平政策的文本分析24-31

摘要:基础教育公平政策工具是政府实现教育公平目标的手段和途径。通过对我国1979—2016年间的357份政策文本进行文本计量及内容分析,发现政策体系演变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波动特征,政策主题呈现"公平内涵丰富"并追求"差异而平等"的发展趋势。然而,政策工具应用存在结构性失衡:命令性工具和能力建设工具"简单"多元化,下位工具协同不足;激励工具持续转型但配置缺位,系统变革、自愿性工具缺失。文章建议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协同性,分离多重政策目标;遵循"政策情境—政策目标—政策工具"的逻辑进路,灵活发挥多重工具效能;进行公平而又具包容性的制度设计,激发系统变革工具的活力;积极引入自愿性工具,由政府对教育的"一元化主体"管理转向"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现代教育治理。

教育科学杂志课程与教学研究
核心素养视域下普通高中日语课程标准的修订32-37

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此次对高中外语课程标准的修订关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外语课程目标也从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升为提高学生的"外语学科核心素养"。本文分析了国际上关于外语核心素养的界定及内容构成,论述了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外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着重分析了2003年版普通高中日语课程标准的主要问题,并对课程标准修订中应关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包括:要特别重视育人价值的体现;应进一步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教育科学杂志教师教育研究
教育信息化促进贫困地区教师专业发展: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38-42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是提升贫困地区教育质量与人口素养的关键因素。教育信息化具有为贫困地区教师专业发展创生优质资源、营造共生环境、凝聚方向目标的价值意蕴。基于此,推进贫困地区教师专业发展方案的整体协同设计与变革,创建开放包容的贫困地区教师专业发展扶贫教育大数据信息平台,践行以共生生态为理念的贫困地区教师专业发展行动自觉以及构筑以交互学习为核心的贫困地区教师专业发展文化之墙将成为教育信息化促进贫困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我国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与聘任合同的冲突与协调43-48

摘要:我国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与聘任合同的全面实施,引发了若干需要深入探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关于交流轮岗的强制性与聘任合同的平等性问题,本文认为行政性是聘任合同的本质属性,行政权力在合同中起主导作用;契约性是聘任合同的形式特征,在合同中属于从属要素。两者的主要特征是强制性,它们之间没有根本冲突。关于交流轮岗的资源均衡与聘任合同的资源聚集问题,本文认为教师聘任合同具有集聚和均衡校际优质资源的两种功能,在均衡资源上它与交流轮岗具有同样的作用。关于交流轮岗行为导致的合同变更解除问题,在教师人事关系转出的情况下,本文认为交流教师与流出学校之间的合同应自动解除,教师必须与流入学校签订新的聘任合同;在人事关系不变的情况下,本文认为根据现行法规,交流教师没有与流入学校和流出学校形成双重劳动关系或劳务派遣关系。

中小学骨干教师师德培训的问题、原因及改善对策49-54

摘要:中小学骨干教师师德培训的问题是实效性较差。其原因是:示范性不强、针对性不足、关联性不深和透彻性不够。要提高中小学骨干教师师德培训实效,可以尝试依靠下述五种方式谋求改善,它们分别是:自觉渗透性点式培训、内容关联性拓植培训、伺机群情共话式培训、榜样解剖比较式培训和问题主导混合式培训。

教育科学杂志高等教育研究
移植与创生:中国“MOOC”的本土化意义与实践智慧55-61

摘要:MOOC源于发达国家,进入中国以来,引起了开发的热潮,也带来了诸多值得开发主体深思的问题。MOOC存在交互性差,知识体系结构散乱,缺乏较强目的性与计划性等问题,尚不能体现课程的基本性质,本质属于一种课程资源。中国MOOC作为新生事物,引入与开发应警惕简单性移植,须与中国现实教育环境、经济条件、教育传统等因素相融合,实现本土化的再生。本土化是植根于现实问题的过程,也是适应性的改造过程。中国MOOC实践在开发定位中需分层分类,教学实践上突出创新性,管理服务中加强合作与服务意识,应针对现有条件理性分析,在创造中使MOOC在中国产生新的特点与价值,实现其效益最大化。

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政策的文本分析62-68

摘要:本文借鉴扎根理论的方法,对125所高校的青年教师培养政策文件进行文本分析,分别从培养目标取向、培养内容、培养策略、保障措施四个方面对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整体情况进行了总结概括,发现当前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存在缺乏对青年教师主体地位的认识、对专业能力发展关注不够、考评机制不合理以及内生动力激发不足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相关部门要树立"以师为本"的发展理念、形成多级联动的培养体系、搭建平等开放的发展平台、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策略、构建教师发展动力生成机制。

大学英语教师身份认同的现状与分析——基于浙江省5所大学的调查研究69-76

摘要:通过浙江省5所大学的调查显示,大学英语教师身份认同的整体水平一般,既呈现出一些积极特征,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身份认同危机。制度的变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西方"表现主义"的渗透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等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冲击教师的身份认同。本研究认为以下途径可以完善身份认同:超越工具理性支配下的课程范式,把人文主义思想带入课堂;建立制度信任,给教师赋权增能;变学校机构为学习共同体,营造合作型组织文化;减少互联网、语言损耗等带来的威胁,开展行动研究和探索性实践,重构教师和谐的身份认同。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语言服务类人才培养的改革77-81

摘要: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在教育领域的推进,"互联网+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内容。本文在梳理"互联网+教育"的目标与文化特征等内容后,提出了在此背景下外语语言服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理念和主要对策:树立生态化、个性化、协同化的新改革理念;把调整课程设置和推进教学改革放在核心位置上;为有关设施和资源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证;把建设胜任"互联网+教育"的教师队伍始终放在关键位置上。

教育科学杂志学前教育研究
“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我国学前教育资源供需状况及其政策建议——基于2017~2026年在园学前儿童数量预测82-89

摘要:本研究运用PADIS-INT人口预测软件,对"全面二孩"背景下我国2017~2026年的出生人口、适龄学前儿童以及在园学前儿童数量进行预测,分析其对我国学前教育资源供需状况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全面二孩"政策将从2019年开始对我国学前教育阶段产生影响,到2022年达到最高峰,之后开始缓慢回落。受此影响,我国学前教育资源需求增长与供给不足的矛盾也将日益凸显,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重点任务仍将是"扩资源"。为此,在"全面二孩"背景之下,我国应积极推进多元化办园,努力增加幼儿园学位供给;多渠道增加学前师资供给,着力化解师资紧缺矛盾;加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经费供给,降低家长的教育成本分担比例。

美国学前儿童STEM教育的理念声明与实施建议——源自马萨诸塞州的经验90-96

摘要:强调学前儿童的STEM教育已经成为当前国际学前教育的重要趋势。美国马萨诸塞州便非常重视学前儿童的STEM教育,倡导教师对学前儿童STEM教育要能够明晰核心内涵、厘清素养结构、坚定原则立场,以形成正确的STEM教育理念,同时,建议教师应能够基于"学科导向"和"五感切入"两个视角,掌握学前儿童STEM教育的实施策略。借鉴马萨诸塞州的有益经验,我国学前教育需要重视儿童的STEM教育,应以素养结构为依据确立学前儿童STEM教育的目标;以主题项目为抓手设置学前儿童STEM教育的内容;以有效提问为驱动支架学前儿童STEM教育的教学;以家园共育为纽带巩固学前儿童STEM教育的成效,从而切实促进学前儿童STEM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