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教育科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Education Science

  • 21-1066/G4 国内刊号
  • 1002-8064 国际刊号
  • 3.8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教育科学是辽宁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辽宁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教育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课程与教学研究、高等教育研究、乡村教育研究、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教师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教育战略与政策研究、学前教育研究、义务教育研究、教科书研究、劳动教育专题研究、新时代教育发展研究、“立德树人”专题研究、学生发展专题研究、基础教育研究、朱小蔓情感教育思想研究

教育科学 2013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教育公平实证研究:1982-2010——基于教育基尼系数拆解法的分析-

摘要:文章利用国外学者Yao的教育基尼系数拆解法,基于最近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测算和分析我国不同人口受教育年限的变动趋势.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总体受教育水平逐渐提升,教育不公平状况不断改善;同性受教育年限之间的差距变化甚微,男女受教育年限之间的差距显著缩小;城与城(乡与乡)居民受教育年限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城乡居民受教育年限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同一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之间的差距不断波动,不同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之间的差距变化呈“倒U”趋势.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社区支持探析-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改革目标与战略的实现,不仅有赖于教育系统自身的改革与发展,而且受制于整个社会系统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持,在各个支持系统中社区作为地域社会共同体在实现纲要提出的素质教育、公平教育及终身教育等方面的战略目标,都有着特殊的功能和作用.现阶段城乡社区对教育改革与发展以自身的方式和途径发挥着社会支持功能,但总体而言大多数基层社区对参与和支持教育改革的意识不强、能力不足、支持形式与渠道单一,居民参与度较低.增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社区支持功能,亟待培育社区的参与文化;深化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改革;强化社区支持教育改革的资源整合能力;联合多方参与,拓宽社区支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途径.

马克思关于穷人思想的教育学意蕴-

摘要:在当今社会公平受到挑战的背景下,穷人教育学问题的提出迫使教育学研究者必须回答:“穷人教育学”究竟意味着什么?马克思作为“穷人”的哲学家,其穷人思想对于理解穷人教育学具有重要意义.在他看来,穷人不仅仅是受苦受难的群体,还是能动的类存在.穷人教育学是以穷人的存在为前提并以穷人的精神解放为直接目的.在理论上,它是以包括教育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为对象的社会批判的教育学;在实践上,它是越出教育自身的界限而与广泛的社会变革紧密相联的社会实践的教育学.

“纯粹”与“必然”遭遇“混沌”与“不确定性”——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德育困境-

摘要:康德哲学影响世界数百年,至今依然具有独特的魅力.本文对康德哲学中关于道德的形而上学基础的思想进行了分析与反思,特别是针对康德所主张的康德所主张的纯粹的义务与道德上的必然性进行了现实的思考,结合自身的理解,指出,在现实的学校道德教育实践中,康德所主张的这种纯粹的理性思辨与绝对必然的道德基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社会性科学议题(SSI)之议题中心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社会性科学议题(SSI)教学近年来在西方科学教育中受到广泛重视,它被认为是解决学生运用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本质、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培养参与社会决策能力以及伦理道德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本文中,作者就SSI议题中心教学的模式进行初步的引荐与介绍,以期作为教师改变教学方法的参考,希望能引起国内教育研究与工作者对此的重视与关注,进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听课中教育理论主体和教育实践主体的主体间性建构-

摘要:听课中教育理论主体和实践主体的主体间性是指教育理论主体和实践主体平等交往、积极对话、相互理解的主体间关系及在其中生成的教育教学实践主体性.形成教育理论主体和实践主体的主体间关系是提升教育教学实践主体性的重要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主体性的提升是主体间关系形成的实践旨归.作为理性批判主体的“教育理论—实践主体”和“教育实践—理论主体”具备相互转化的自觉意识和形成机制是主体间性建构的条件.建构两类主体的主体间性应遵循身份确认、责任担当、生命成长和适当转化的原则.

论以事件为核心的外语教学模式-

摘要:认知—功能理论是事件为核心的外语教学模式的重要理论基础.这种理论与传统语言学的主要区别是把语言的“形式和意义”、“形式与功能”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事件教学模式的典型展开方式是:第一步是把语篇作为一个整体,帮助学生从宏观上认识语篇的修辞功能;第二步是划分语言事件,对事件功能进行分析和识别,帮助学生把握事件内部的语义结构.事件为核心教学模式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符合英语的语义系统的本质特征;符合英汉语言功能系统间的转换.

高校双语教学改革的若干问题思考-

摘要:从高校双语教学的目标与定位、影响高校双语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等方面揭示现阶段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指出应在现有的课程考核之上建立更为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以实现提高教育机构的教育水平、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的目标;改革重点是通过有效的措施克服语言对于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羁绊、解决双语教学对于知识结构完整性的不利影响问题.同时指出,新形势下双语教学仍将长期存在,应当以学生为本,对双语教学活动进行科学的规划.

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学习行为差异:基于倾向得分配对模型的估计-

摘要:本文基于福建小学调查数据构建倾向得分配对模型,系统分析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学习行为的差异.基于以上研究发现,在城镇学校的学习经历有助于改善流动儿童相对糟糕的学习行为,为有效改善流动儿童学习行为,学校须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弥补流动儿童在家庭教育资源等方面存在的劣势,重视深层学习动机和成就学习动机形成,尤其帮助男生流动儿童克服学习行为的问题.

儿童、青少年实践能力发展状况的主观评估及教育契机的掌控-

摘要:实践能力是胜任不同类型实践任务的个体所具备的具有共性特征的能力素质.本研究立足于“实践动机”、“一般实践能力”、“专项实践能力”、“情境实践能力”等四个方面,研究儿童、青少年实践能力发展状况的主观评估特征.结果发现:(1)儿童、青少年实践能力主观评估呈现明显的年级差异.具体来说,自小学四年级到小学六年级学生实践能力主观评分水平不断攀升,进入初、高中后,学生实践能力主观评分显著下滑.(2)五个年级儿童、青少年“情境实践能力”主观评分明显滞后,从中足以窥见中小学生发展“情境实践能力”的强烈诉求.

论高等教育体制政策的内在规定性-

摘要:在高等教育改革实践中,高等教育体制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它是高等教育建设与发展的载体和组织保障.国家在制定高等教育政策首先必须以明确体制政策为前提.高等教育体制政策所规定的是有关高等教育中各种“主体”之间的关系.高等教育“主体”之间主要存在着两种关系:一种是“工作关系”即各项工作职责权限划分关系;一种是“资源关系”即各种资源分配利用关系.以协调“工作关系”和“资源关系”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高等教育体制政策的应有范畴和内在规定性.因此,对高等教育“主体”之间的关系规定也就可以从协调高等教育“主体”之间的“工作关系”和“资源关系”两个方面着手,从而保证高等教育体制政策决策与制定的规范性、科学性.

理性与自由:大学建筑“场所精神”的再解读-

摘要:早期对大学建筑的讨论均以建筑学者为主,近些年来大学建筑的问题也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者感兴趣的一个新兴热门话题.由此“大学建筑”就成为众多不同学科背景参与者所共同关心的话题,这也导致了大学建筑研究的多元化趋向.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大学建筑研究脉络的一个简要统合性梳理,尝试从大学本体内在精神属性的视角对大学建筑的风格与气质进行一种出于个人兴趣的分析与阐释,揭示大学建筑“场所精神”的真正意义所在;从而释放出超越大学建筑职能性之外的大学建筑风格人文主义的气质和艺术意蕴,进而探寻大学建筑的物质构成与大学精神气质的内在统一.

研究卓越即好老师?——基于大学优秀教师评价科研化之辨析-

摘要:基于大学的领导和管理者认为教师的卓越研究能力,能自然而然地促进其教学能力,这种导向一定程度上使得大学教师逐渐偏离教学的天职,转而盲目投入“”式的重复科研中,而教学却从曾经的中心走向了边缘地带,科研卓越往往成为大学“好”老师的代名词或唯一指标.这样的评判理念违背了大学办学宗旨,危及着大学教学质量.为此,在教师职业活动评价中要建立以教学为基本点的科学评价方式,探索研究与教学有效衔接的方式,引导大学、大学教师乐于、安于从事教学.

教师和学校差异如何影响教师绩效工资实施效果——基于阶层线性模型HLM的实证分析-

摘要:本研究基于全国6省36区县2005名教师的调查数据,构建了两水平HLM模型详细分析了教师特征和学校特征对绩效工资满意度的影响机制.一是教师特征的直接影响机制,二是学校特征的直接影响机制,三是学校特征与教师特征交互作用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绩效工资满意度的差异71.2%是由教师特征差异引起,28.8%的差异是因学校特征差异导致(包括学校直接影响和学校对教师特征的影响).本研究详细探讨了上述三种影响机制的具体途径,有助于完善绩效工资在实际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来自中等收入国家教育投资的证据-

摘要:随着中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研究的重要命题.为了借鉴他国的发展经验,本研究以20世纪60年代末的中等收入国家为样本,对其1965-1990年问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只有中等教育对经济增长发生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初等教育水平和高等教育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虽然都为正,但表现并不显著.这一结果也初步验证了一些研究者从教育投资战略视角对东亚四小龙和拉丁美洲国家的不同经济绩效所提出的解释.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制定正确的教育投资策略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美国中小学《教师领导示范标准》述评-

摘要:为了促进教师领导的发展,重新认识教师领导在学校发展等方面发挥的核心带头作用,美国教师领导探索协会于2011年5月颁布了中小学《教师领导示范标准》.该标准的主要特色有:为了学生的成功,教师领导与他人合作、共同承担责任;教师领导促进同事的专业学习;教师领导倡导同事开展教育研究.该标准对于促进我国教师领导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为了支持教师领导发展应创造积极、支持的学校文化以及优化学校的组织结构.

日本小学家校合作的研究及启示-

摘要:战后,日本开始推进家校合作教育制度,这种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合作教育不仅有法律的保证,政府的财政援助,并已形成了制度化的运行机制.此外,日本的小学把家庭、社区看成一支重要的学校教育支援力量,同时注重对教师合作教育能力和工作技巧的要求与培训,这些成功的经验值得我国家校合作教育建设中的借鉴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