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教育科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Education Science

  • 21-1066/G4 国内刊号
  • 1002-8064 国际刊号
  • 3.8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教育科学是辽宁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辽宁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教育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课程与教学研究、高等教育研究、乡村教育研究、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教师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教育战略与政策研究、学前教育研究、义务教育研究、教科书研究、劳动教育专题研究、新时代教育发展研究、“立德树人”专题研究、学生发展专题研究、基础教育研究、朱小蔓情感教育思想研究

教育科学 2013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论交往视域下的教育要素-

摘要:交往是社会个体或群体之间通过一定的媒介而展开的相互作用、彼此沟通的过程.交往是教育活动的根本属性,从交往视域下审视教育活动,其要素应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学习手段五个方面.教育活动是教育主客体对象化活动、教育主体间交往活动的有机统一.

同情何以引发宽容——基于价值教育的视角-

摘要:在价值多元的背景下,培养儿童的宽容品质尤为重要.宽容作为一种社会性价值可以从人原初的价值意识中找到它的基础.同情作为人类原初的价值意识可以引发宽容.价值教育可以在激发个体同情的基础上培养儿童的个体宽容意识,可以在社会同情和人类同情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儿童的超越宽容意识.

学校空间的“准公共领域”属性及其公民教育意蕴-

摘要:学校空间是否具有“公共领域”的属性,目前依然存在着诸多的争论.按照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纯粹的“公共领域”是一个独立于国家领域、市场领域、家庭私人领域的中间领域,它具有完全的独立性、公益性、理性批判性以及协商对话性.显然,基于哈贝马斯的理论分析,学校空间并非纯粹的“公共领域”,因为它与国家领域、市场领域、家庭私人领域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它只具备有限的独立性、公益性、理性批判性以及协商对话性.因此,我们只能把学校空间视为“准公共领域”,而不是一个“纯公共领域”.为了更好地实现公民教育的目标,学校生活空间需要不断建构自身的公共领域属性,发展和完善自由、平等、协商对话以及理性批判的特性,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公共理性、公共品德以及公共行动能力的发展.

基于DEA的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各地政府更重视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但现阶段仍面临很多挑战,基本公共教育依然存在供给和享受两方面的不均等化现象.数据包络分析(DEA)具有众多优点,适合对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的效率进行评价.研究表明,河北省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的效率水平在全国排名中等,纯技术效率较低,规模效率处于递增状态,可采用增加农村和民族乡镇教育事业性经费的手段提高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的效率.建议教育事业性支出向农村偏移,扩大民族乡镇教育招生,技工学校增强对农业户口学生和农村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

论教育法律法规中的伦理问题-

摘要:调节人与人关系的手段可依强弱程度被划分为:政府颁布的法律法规、各类组织的规章制度以及社会伦理道德规范.教育法律法规不仅承载着规范教育行为、维护教育秩序的作用,也在其实行过程中逐步改造着受教育者的思维与行为方式.教育法律法规中存在的伦理问题主要有:教育法律法规在制定与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伦理问题;现有的教育法律法规的内涵与普遍伦理、教育伦理及教育规律相一致的问题.解决上述冲突的基本思路是:在法律、伦理、教育之间寻求平衡点,即在保证法律权威性基础上尽可能遵循一般伦理原则和教育规律.

道德人格形成的实践机制研究-

摘要:道德人格就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以及道德影响力等的综合体现.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等社会实践为道德人格的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社会实践为道德人格心理的建构提供了土壤;实践加深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实践理性是道德人格形成的道德意志的重要环节;实践反思后形成自律精神是道德人格完善的重要途径.

思维可视化技术下的教学目标建构-

摘要:传统的教学忽视了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将思维可视化技术整合于教学之中,为教学改革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在促进知识传授、提升能力培育和深化价值观培育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探究教学中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应用策略,建构知识、能力、价值观三位一体的三维教学目标模型,有利于增强教育和传播的有效性.

乡村教育“悬浮态势”的困境与出路-

摘要:乡村教育的“悬浮态势”是乡村教育在城市文明主导的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整体性表现,表现在乡村教育在国家教育规划中的缺席、与本土文化的断裂、乡村少年身份认同的迷失及乡村教师脱离乡土的城市情结等,这是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教育制度的失衡、乡村文化的虚化与受教育者个体精神价值的迷失等所致.提升乡村教育在教育发展规划中的地位,加强乡村本土文化与乡村教育的融合,立足乡村教育实施制度化改造,建立“平等且融合”的城乡教育交流机制,将乡村教育推向新的发展.

教师内心学习的专业体认与外部支持-

摘要:在终身教育观和学习化社会理念的推动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了教师作为学习者的角色与责任.教师不应受限于外部驱动下的群体学习与被动参与学习,而应该展开有专业诉求和自主学习愿望的内心学习.高水平的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的内心学习有必然联系,教师内心学习体现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道德使命感、主体自觉性与个体实践性引领下的寻求个人专业成长的必由路径.教师内心学习的实现需要获得外部的有效支持,如学校管理对教师学习的认同与内在激励,教师培训对教师外在学习与内心学习的有效整合,教育信息化为教师内心学习提供的外显化与交互性的平台.

教师教学观念的干预与转化——以农村小学科学教师为例-

摘要:研究通过调查与分析,设计农村小学科学教师教学观念干预实验方案,通过目的性抽样,以4位农村小学科学教师为个案,采用干预实验,研究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化,基于实验结果归纳出促进教师教学观念转化的3条途径和5个主要策略,为促进农村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小学生科学素养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中学生的宽恕倾向及其与学校适应感的关系-

摘要:对643名中学生的测查结果表明,中文版中学生宽恕倾向量表包括宽恕他人、积极自我宽恕和消极自我宽恕三个较为清晰的维度,其克伦巴赫α系数依次为0.81、0.63和0.67,各分量表得分和攻击性得分间存在显著的关联,中学生宽恕倾向的年龄和性别差异均不显著.宽恕倾向和学校适应感之间均存在明显的关联,它对学校适应感的解释率为30%.

高等学校人事制度的现实困惑与发展思路-

摘要:人事制度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人事制度改革深入发展的产物.当前,人事制度在高校的实际运行中出现了法律困惑、雇主困惑、员工困惑等许多理论和现实难题.构建并全面推行市场导向的全员聘任制是人事制度改革的远期发展思路.制定规范性的政策文件,建立合理的人事人员准入、退出和入编机制是人事制度改革的中期发展思路.提高社会公众对人事的认知,并出台相关配套制度,满足人事人员的正当利益诉求是人事制度改革的近期发展思路.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测评与分析-

摘要:本研究遵循心理测量学程序编制了大学生婚恋观问卷,对辽宁省四所大学的1766名大学生实施了测评.结果显示,虽然多数学生婚恋观状况良好,持有比较健康的婚恋价值观念,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婚恋观出现偏颇,在择偶条件、道德、婚姻本质和夫妻地位四个维度上反映出值得关注的现象.高等学校应积极而有效地开展婚恋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偶观和性观念,提升婚恋的道德水平,同时还应帮助大学生理解婚姻的真谛和夫妻的角色,增强婚恋的责任意识.

当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政策的反思:发展主义的视角-

摘要:作为影响战后教育发展的重要思潮,发展主义对当代我国高等教育政策产生了深刻影响,体现为强调高等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实施高等教育超前发展战略、以市场化手段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并直接拉动经济增长.这种高等教育政策导致了高等教育功能窄化、高等教育发展失衡、高等教育文凭贬值等负面效应,需要引起深刻的反思.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战略省思-

摘要: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世界趋势,但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在教学理念与方式上严重滞后,研究生普遍缺乏创造性思维能力,国际化交流不足、参与性研究不多、国际化特色不强.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之路,在战略构想、理论研究、人才引进和学术交流等方面完善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机制,对推动我国在未来跻身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之林具有战略价值.

情感因素促进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实证分析——以高职实践课程为例-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6所高职院校616名大三学生调查,分析情感因素以及课程学习投入度与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联系.结果显示,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水平与他们的职业兴趣、享乐和课程参与度有显著性关系(p<0.01).具有高层次的情感因素的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超过了那些职业情感中等和低等层次的学生.结果建议,改善高职学生学习实践课程的情感、情绪会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水平和提升实践课程学习效果.

美国英语阅读写作教学法课程的特点及其启示——以美国西俄勒冈大学为例-

摘要:美国西俄勒冈大学历史悠久,其教育专业在全美颇具声望.笔者在赴该大学访问、交流过程中,亲历的该校“英语阅读写作教学法”(Teaching Reading and Writing to ESOLStudents)课程,以其突出专业针对性、注重教学实践训练、教学内容新颖丰富、授课形式活泼多样以及全方位地借助现代化多媒体设备授课等特点,令人耳目一新.在考量我国与美国教育理念、文化传统、技术设施条件等方面差异的前提下,分析该课程有别于国内同类课程的特点,借鉴西俄勒冈大学的先进经验,对于优化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有所助益.

澳大利亚职前教师全纳能力的培养-

摘要:对普通教育教师进行职前全纳教育能力的培养是澳大利亚师资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澳大利亚在教师职前全纳技能培养体系中制定了详细的培养要求,提供了针对性的学习机会,确保了教师能够更好地满足儿童的全纳教育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