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 31-1772/G4 国内刊号
  • 1008-3855 国际刊号
  • 1.7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教育发展研究是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教育发展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摄影报道、视点、时评、教师发展、专题_教育评价改革、专题_职业教育发展、决策参考、课程与教学、域外、专题_大学学科评价_五个不等于:破“五唯”后的大学学科评价(笔谈)、劳动教育研究

教育发展研究 2016年第13期杂志 文档列表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决策参考
关于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几个争议问题之我见1-8

摘要:本文阐述了我国高等教育在五个方面所进行的体制改革,论述了大学既是事业单位又具有产业性,所以应积极发展高等教育产业和市场,同时也剖析了高校合并的时代背景及其所产生的积极作用;针对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高校“扩招风”屡屡遭受的批评,文章指出要予以理性地看待,并分析了高校扩招的必然性以及高校更名、升格的必要性。

独立学院“迁址办学”现象研究——基于江苏、浙江两省的实证调查9-15

摘要:独立学院“迁址办学”是促进办学条件达标、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需要。通过“迁址办学”,独立学院改善了办学条件,提升了办学水平带动了地方发展。同时,迁址后独立学院也面临一些困难:师资队伍建设面临挑战、生源数量质量受到冲击、持续经费投入压力巨大。促进“迁址办学”独立学院的健康发展,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构建校地互动格局。

政企校协同技术技能积累平台构建探析16-22

摘要:技术技能积累缓慢、效率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在客户需求及技术发展快速更迭的当下,企业或职业院校各自为营的单通道型技术技能积累模式已尽显疲态,构建一个政企校协同的技术技能积累平台,实现政府、企业、职业院校的多方联动,优势互补,有利于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本文以德国的技术技能积累模式为借鉴,结合国内现实情况,从顶层设计、多重激励、立法保障等多个维度出发立体设计政企校协同技术技能积累平台的构建,旨在充分调动各方有利资源,促进职业人才本身技术技能积累。

教育信息化项目风险管理研究23-28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推动教育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教育信息化项目作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举措,其立项、建设和应用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存在着大量风险因素,常常导致项目未达到预期目标。本文首先阐述教育信息化项目管理中引入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分析了国内当前教育信息化项目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借鉴国外ESP的教育信息化项目风险管理实践,提出适合我国教育信息化项目实际需要的风险管理系统化方法,主要包括规划风险管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估和风险应对与控制;最后给出了教育信息化项目管理中的风险规避策略。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视点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组织模式:趋同成因与现实消解29-34

摘要: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组织模式演化可以划分为酝酿期(1997-2002年)、多样化探索期(2002-2015年)和聚合期(2015年至现在)三个阶段。根据组织制度理论,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组织模式趋同主要受到资源依赖与追求合法性的强制性同形、目标模糊和技术不确定性下的模仿性同形、规范性与专业性不足导致低水平同形三个机制的影响。我国需要从拓展资源来源渠道、扩大学科渗透和促进规范发展三个角度消解创业教育组织模式的趋同倾向。

大学生创业风险管理能力培育研究35-41

摘要:风险管理能力是大学生创业者亟待提升的“核心能力”。本文在分析大学生创业风险管理能力培育价值的基础上,梳理了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主要风险点,以风险识别能力、评价能力、处理能力、风险知识运用和自我生产能力等维度为视角阐释了大学生创业风险管理能力的构成维度、形成机理,并从大学生创业风险知识传授、创业项目孵化帮扶、推动建设创业生态系统等层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教育部部署做好2016届尚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41-41

摘要:为切实做好尚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促进2016届尚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把促进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创业作为当前重点工作,千方百计帮助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创业。

我国新型高校智库专业化发展:内涵、困境与对策42-47

摘要:与国际智库发展接轨、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服务政府科学决策,是我国新型高校智库专业化发展的现实需要,而厘清我国新型高校智库专业化发展的具体内涵是促进其专业化发展的基础和起点,也是研判其存在不足的依据。目前我国新型高校智库专业化发展面临着自身依附性过大、研究领域特色不突出、研究队伍专业化不完善、研究程序制度化不足和研究成果推广非专业化的现实羁绊,为此需要不断聚焦专业化研究领域,建设专业化的研究队伍,制度化管理研究程序,构建立体化的研究成果推广体系,不断提升我国新型高校智库的专业化程度。

高校学生资助方式:生质的重新界定与功能的开发利用48-55

摘要:传统分类法依据“受助人是否必须偿还受助资金”,以“二分法”把学生资助方式分为非赠与性、赠与性资助。这种分法太过粗略,限制了资助方式功能的合理利用。重新分类是在此基础上,再依据“受助人是否必须履行某种特定义务”,把资助方式分为非赠与、附义务赠与、无义务赠与性资助。重新分类后,凸显了附义务赠与性资助功能的实质,据此设计各项目的资助条件,匹配恰当的资助范围、额度,引导申请人向资助条件要求的多个维度努力,即实现资助方式功能的拓展。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专题
高等教育治理的“项目制”及其可能风险56-63

摘要:当前,高等教育治理的“项目制”已成为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国家总体性支配惯习将项目制带入高等教育的“中心”从而使高等教育治理日益“项目化”。在经历了20世纪80-90年代初萌发与探索、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形成、21世纪发展与强化后,项目制在高等教育中落地生根。然而,项目制式的高等教育治理可能会诱致高等教育项目遭遇高等学校和教师的解构与再组织、高等教育市场的“项目化”、高等教育整体性肢解与碎片化等高等教育内外部治理的多重风险。为更好地回归高等教育以及化解这些可能风险,项目应定位在荣誉性、支持型角色;尊重高等教育中的“地方性知识”,综合考虑项目的国家意图与高等教育特性;以整体性思维构建高等教育项目制治理模式等三个方面入手解决问题。

国家高职教育项目制治理的生成动因、效用限度及优化策略——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为例64-70

摘要:项目制作为兼有财政分配方式与公共管理手段双重意蕴的国家治理模式,在我国高职教育治理中的地位作用日益凸显。通过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案例研究发现,国家高职教育项目制治理的产生,是内嵌于我国特定社会政治经济结构中的中央教育行政部门的理性选择。尽管项目制在国家高职教育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必须得到肯定,但其也由于设计实施上的若干逻辑瓶颈而存在一定的效用限度。在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国家高职教育项目制治理的发展与改革呈现出特定的要求及趋向。

高校“学科-专业-产业链”治理机制研究——政策网络比较分析的视角71-78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学科-专业-产业链”已普遍萌芽并发展。本文以某大学城乡规划“学科-专业-产业链”发展演化为例,运用政策网络定量、定性研究的方法,比较分析了1998、2012、2015年三个时期政策网络的各类参数,以考察其治理机制的演化及发展趋势。研究得出:(1)该政策网络在演化过程中行动者逐渐增加、变化;行动者之间交往逐渐频繁且日益复杂,核心-边缘行动者明显,但网络集聚能力不高。(2)该政策网络依赖于个体人脉关系萌芽,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吸纳行政和市场机制。(3)该政策网络在演化过程中更倾向于吸纳市场机制。因此,行政力量应该从政策层面加以引导,以克服市场机制下的盲目性和短视性;(4)“学科-专业-产业链”是个复杂政策网络,行动者需在不同的行动逻辑间找到合作的平衡点,同时也需要有机制来实现行动逻辑在不同平台间的转换和延续。

国务院办公厅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78-78

摘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日前下发。《意见》提出,要将中西部教育置于全国教育总体格局中谋划设计,着力从中西部最困难的地方和最薄弱的环节做起,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每个孩子受教育的权利。

以协同创新为依托的基础学科发展:逻辑、困境与路径79-84

摘要:协同创新模式在创新活动中的凸显为基础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依托。在协同创新过程中,团队成员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基础学科的发展,基础学科人才在创新团队中的组织作用与核心地位激励研究者更多地关注基础学科的知识,基础学科协同创新的目标是生成新的基础学科知识。在我国的协同创新活动中,存在团队成员有效交流不足、基础学科人才地位与作用得不到保障,以及应用性创新项目挤占基础学科创新项目等现象,制约了协同创新过程中基础学科的发展。团队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彰显多元知识协同运用创新成果的评价、凸显基础学科知识优势创新团队分工以及限制应用研究挤占财政资金等路径,可以促进以协同创新为依托的基础学科的发展。

地方高校专业设置中的省级统筹探析85-92

摘要:本文从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互动规律、高等教育治理内在逻辑、国外高校专业设置管理经验等角度,分析中央政府放权背景下加强专业设置省级统筹的现实要求。针对目前专业设置中省级统筹认识不甚明确、依据较为含糊、内涵不甚明晰等带来的地方高校盲目设置专业问题,提出颁布省级专业设置管理细则、建立省级专业信息平台、构建和实施省级专业设置预警和退出机制等政策建议。

构建职业教育融资体系:基本框架和行动建议93-99

摘要: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财政性经费投入依然不足,政府在引导社会力量投入职业教育方面也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积极探索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市场化改革之道。构建职业教育融资体系是助推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推手,也是政府增加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和引导社会力量投入职业教育的有效举措。政府构建职业教育融资体系的基本思路应是成立政策性教育发展银行为职业教育间接融资,利用债券市场为职业教育直接融资以及建立职业教育融资担保体系。

《教育部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颁布99-99

摘要:教育部日前印发了《教育部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近年来,高等学校特别是中央高校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高,创造了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在全国高校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但一些高校仍存在教育教学理念相对滞后、机制不够完善、内容方法陈旧单一、实践教学比较薄弱等问题。

“工具化理论”视阈下的职业教育发展100-105

摘要:工具化理论由加拿大技术哲学家芬伯格提出,包括初级工具化与次级工具化两部分。初级工具化主要关注技术的自然属性及其功能的实现,其对技术的解释集中在工具与手段层面。次级工具化则主要聚焦技术的社会属性及其与人的相互建构,是对初级工具化的批判与超越。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初级工具化”的内在影响与支配,导致课程模式的去情境化、技术伦理教育与技术美学教育的缺失、职业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割裂、技术创新教育不足等问题。依据次级工具化理论,职业教育应超越初级工具化的消极影响并遵从以下发展方向:开发系统化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实施技术伦理与技术美学教育、打通技术世界与生活世界、开展技术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