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 31-1772/G4 国内刊号
  • 1008-3855 国际刊号
  • 1.7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教育发展研究是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教育发展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摄影报道、视点、时评、教师发展、专题_教育评价改革、专题_职业教育发展、决策参考、课程与教学、域外、专题_大学学科评价_五个不等于:破“五唯”后的大学学科评价(笔谈)、劳动教育研究

教育发展研究 2005年第20期杂志 文档列表

加强民办教育地方立法 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1-4

摘要:一、当前民办教育发展的形势当前,关于中国的民办教育如何发展,有各种看法,各种思路,各种议论,这很正常。关键是我们自己要有清醒的头脑,全面地分析形势,正确地把握大局。《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以来,法律在推进民办教育事业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果。2004年, 全国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民办教育机构共有7.85万所,在校生为 1769.36万人,比上年增加352.96万人,增长24.92%。不仅是数

推动中国民办教育事业的合理转型5-8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1)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民办非学历教育再度萌生并蓬勃发展;第二阶段(1992—1996)以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为起点,民办学历教育开始出现;第三阶段(1997—2003)以国务院社会力量办学条例颁行为起点,民办教育进入相对规范发展时期。这三个阶段可以说是构成了我国民办教育的初创期。第四阶段(2003- )以民

解读中国教育宏观战略决策——谈松华访谈录9-13

摘要:谈松华,多年来致力于中国教育宏观战略的研究,参与制定过很多重要的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文件,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政策发展的脉络比较清楚。今天,我们有幸聆听了他对中国教育宏观发展轨迹与战略决策的分析。政府:教育发展的引导力记者(下文简称“记”):我们发现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有关教育的政策文件中有很多语言表述发生了变化,比如说我们听说过口号

加强制度建设 依法推进民办教育发展14-20

摘要:《民办教育促进法》及《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作为民办教育的专门法律和法规,确定了国家发展民办教育的大政方针和基本原则,对涉及民办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作了较为全面的规定。但是由于各地区民办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条件差异较大,还需要进行地方立法,推进民办教育向着办出特色、提高质量、规范办学方向发展。目前,民办教育地方立法工作已在全国各地展开。本刊特刊载了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江西等省市的民办教育地方立法研究报告,从中读者可以了解到这些省市民办教育发展的状况、面临的问题以及地方立法的基本思路。

上海民办教育发展现状及地方立法思考21-24

摘要:民办教育是上海市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事业,既是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的需要,也是上海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正式施行以来,上海市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上海民办教育的发展。

鼓励支持与规范管理并举——广东民办教育发展与地方立法25-29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 (以下简称《实施条例》)的相继施行,广东省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认真贯彻国家法律法规,制定政策措施,启动了地方民办教育的立法工作,不断推进民办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加快民办教育地方立法步伐 推进民办教育新发展30-34

摘要:一、江西省民办教育迅速崛起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西省民办教育发展迅速,特别是2003年《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施行以后,民间投资办学的热情进一步高涨,全省民办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好成绩。 (一)民办教育发展势头强劲从2003年9月至今,江西省民办教育规模以年均 10万人的速度增长,已经基本形成了包括各级各类教

陕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思考35-39

摘要:1984年,陕西第一所民办高校——西安培华女子大学宣告成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我省民办高等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它扩大了教育资源, 缓解了公办高等教育的压力,为广大受教育者提供了多样化的教育选择,为社会培养了近40万的适用性人才和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也为我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98年的10%增长到2004年的近20%做出了重要贡献。

民办教育的资金问题与对策思考40-45

摘要:资金困难是山东省民办教育目前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其表面原因是举办者投入不足、融资渠道单一、运营收入渠道狭窄。深入分析,这一问题是民办教育的特点、民办学校内部的问题、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传统意识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解决民办学校的资金问题,可从完善政府的财政政策、制定帮助民办学校融资的优惠政策、引导学校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加强民办学校自身建设、加强社会服务和校产的商业化运营等途径着手。

杭州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策略研究46-52

摘要:杭州市的基础教育近几年发展较快,已处于浙江省领先水平。但就基础教育内部发展形态而言,非均衡发展所造成的实际差距仍有加大的趋势。政府应坚持教育均衡发展的价值理念,确立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价值取向,将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加大教育经费总量投入,增加预算内教育经费比例,完善教育经费支出结构;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督政督学双管齐下,加大督导评估力度;济贫帮困,切实保护弱势群体受教育的权利。

配套学校:业主子女合法就读优先权益论53-57

摘要:成片开发住宅小区配套学校建设的大多数资金来源是业主的购房支出。其公共权益是交由国家代以实行和管理的。政府规划、建设配套学校就是要优先为住宅小区居民服务的。住宅小区居民子女理应享有配套学校的优先使用(就读)权。孩子在小区的配套学校入学就是“就近入学”的最典型、最好形式。小区配套教育设施不能让权力“合理”牟利。

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方略58-60

摘要:在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欢呼雀跃后,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悄然迈开。过去一年中,依托以课例为载体的教研活动,通过研究者与教师的合作性行动研究,我们力图去理解教学,改变教学。在这一过程中, 教学的风景逐渐向我们敞开,在不断际遇教学本质的同时,我们也领悟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略。

职业教育生本理念的认识与实践61-67

摘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观的关照下,职业教育“以生为本”的探索应包含三个层面,即“以生为本”的职业教育行政理念、“以生为本”的职业教育教育理念和“以生为本”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以及与之相应的实践措施。

高等学校中的“生评教”制度研究68-72

摘要:高校师生对“生评教”的认同度,关系到“生评教”本身的效度和信度,也关系到“生评教”结果用于改进教学和管理工作的程度及效果,是直接影响“生评教”成败的重要因素。要提高师生对“生评教”的认同度,必须确立发展性教学评价理念,让评价的诊断激励作用得以凸现;让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并充分体现课程的特征和教学的个性特点;让组织者与评价者、被评价者之间加强交流沟通深刻理解评价的意义;让评教形式标准化、操作过程规范化;让评教结果反馈科学化并且建立“以评促教”的效能跟踪机制。

教师的个人理论解读——基于默会知识的理解73-77

摘要:教师的教育行为来源于教师的个人理论,而教师的个人理论建立在默会知识之上。教师的个人理论具有个人性、实效性、缄默性和情景性。而要促进教师个人理论的生成,就需要通过默会知识的流动与转移来实现,这种转移与流动的主要方式有:潜移默化、外部明示和内部升华。

教育变革的一条可能路径——教育变革之批评和组织行为学观照78-82

摘要:长期以来,中国教育变革的方式较为单一、宏观,忽略了从微观角度进行社会行为动力学分析。隐藏在纷乱、低效的教育变革背后的是强制性教育制度的专断性、学校自主变革意识的淡漠和学校组织内部变革机制的僵化。组织行为学中的组织变革理论着重从微观角度分析社会组织的动力机制,对于学校变革具有启发作用:学校组织变革需要经历视角的转换;需要对外部加诸的变革期待有自己的理解和选择;需要关注人员角色的转变和组织学习氛围的营造。

论学校文化生态系统83-86

摘要:学校作为一种物理空间和组织机构,其内部存在着多种文化形态,这些形态的文化通过相互影响和作用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了学校文化的整体生态系统。因此,对学校文化生态的认识首先需要把学校划分为几个独立且联系的文化圈,然后探索各个文化圈之间以及文化圈内不同文化形态之间的联系。从生态学的视野来认识学校文化将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新的思路,生态视野中的学校文化建设不仅关注如何保持学校文化生态的整体性发展和平衡,而且还将需要思考如何在更大的文化生态系统中定位学校文化生态的功能和发展方向。

刍议“生态”的音乐教育87-89

摘要:一、何为“生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现代化进程的飞跃性突变,我们的教育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趋于实用,教育趋于功利。由此生发出诸多负效应:知识技能速成、学习没有体验、学生负担过重、教育功能夸大、教育者意志强大、学生缺乏个性等等。试问教育的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