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 31-1772/G4 国内刊号
  • 1008-3855 国际刊号
  • 1.7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教育发展研究是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教育发展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摄影报道、视点、时评、教师发展、专题_教育评价改革、专题_职业教育发展、决策参考、课程与教学、域外、专题_大学学科评价_五个不等于:破“五唯”后的大学学科评价(笔谈)、劳动教育研究

教育发展研究 2004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特稿
大学组织治理结构对高等教育制度选择的本质影响1-6

摘要:在我们分析转型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转换的制度因素时,从历史文献了解到,一个社会形态的变更和重大技术革命都会引起一些组织形态特别是组织内结构的变化,从企业组织的发展历史更能表明这一点。但是,从高等教育组织发展的历史却反映出一个特点,大学组织的基本形态和其内部组织结构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7-11

摘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及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命题。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完整地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进行理论探索的新成果,也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指导思想的新发展。它昭示中国的发展要从注重量的扩张转向注重质的提升,要从单纯的经济建设转向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共同发展,要从一味的“大干快上”、“做大做强”转向健康、稳定和协调的发展。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视点
论“三农”问题与就业创业教育12-15

摘要:“三农”(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历来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的小康建设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只有实现了农村的小康建设,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培训、科技示范推广、农民扶贫开发服务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要力量,将在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城镇化、剩余劳动

话说独立学院——从复旦大学太平洋金融学院说起16-18

摘要:复旦大学太平洋金融学院是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教发[2003]8号)下发后,批复筹建的一所独立学院。全部筹建工作正在快速进行之中。新校区建设、师资队伍、教学管理、招生专业、教学计划等一系列工作已经准备就绪。一所占地1234亩、投入10多亿元的崭新的本科独立学院将出现在上海浦东南汇科教园区。

理性审视:关于在中国推行教育券的几点质疑19-21

摘要:教育券(也称教育凭证)的设想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弗里德曼提出的,教育券的原初意义是将市场竞争的法则运用于教育领域,使学生及其家长真正成为教育的自主消费者,使学校和教师成为教育的自主生产者,通过建立统一的教育市场,打破国家对教育的垄断和公私立学校之间的制度性分割,促进学校之间的公平竞争,以达到优胜劣汰的目的,从而保证国民教育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弗里德曼提出的教育券的理论设想向世人展示了极为诱人的美好前景,并在中国浙江省长兴县付诸实践。笔者认为,作为一个在国外提出半个多世纪还处在探索阶段的教育理论,能否在中国“生根发芽”实需商榷。鉴于目前教育体制、教育利益机制和教育观念的诸多限制,中国还不具备实施教育券的基础、前提和条件,在中国推行教育券制度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质疑。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专题
理想与现实的碰撞——研究生人群心理压力探析22-24

摘要:近几年随着高教事业的发展,研究生的逐年扩招,在学研究生人数迅速增加,从1980年的2.1万增加到了2003年的49万,预计2010年将接近100万,近三年还有25万人在职攻读研究生学位。如今,研究生群体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群。但与此同时,我们对这一群体的研究却比较滞后,尤其是对其心

开放性:研究生教育追求卓越的重要选择25-27

摘要: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己任的我国第一批研究型大学,在稳定本科生招生规模、保证本科生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应切实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努力创造条件,积极扩大研究生招生培养规模,积极稳妥地推进研究生教育模式和培养方式的改革,为国家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真正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研究生教育追求卓越,需要一种开放性的研究生教育模式,本文试对此作一粗浅的阐述。

以人为本,重构研究生教育的“导学关系”28-29

摘要:2003年底,上海某大学9位博士生向学校提出申请,以导师“长时间让他们为公司做项目,而疏于学业指导”为由,要求更换导师。学校经过多方面考虑,同意了这一申请。事件发生后,引起了全社会特别是教育界对当前高校研究生教育师生关系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分析研究生教育应如何贯穿“以人为本”教育思想入手,探讨了研究生教育“导学关系”的重构问题。

从专业课程教材探讨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观——兼述《内科学教程》及其应用30-31

摘要:随着医学教育模式的改变,对医学研究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正不断提高,而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教材,已不能满足教学和培养的需要。本文从研究生专业课程教材《内科学教程》的编写及其应用来探讨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观。

“浸润式”双语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32-34

摘要:一、浸润式双语教学模式的概念与特点(一)浸润式双语教学模式的概念阐释 浸润式双语教学模式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采用逐渐渗透的方式所实施的以提高学生双语能力为目标、为培养面向世界的高素质双语人才打基础的教学模式。笔者之所以将其定名为“浸润式”,主要依据我国辞书中对“浸润”一词的以下三种解释:

如何使双语教育落到实处——实施“浸润式”双语教学模式的体会35-37

摘要:自1995年参加双语教育实验以来,我校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础教育阶段双语教育研究与实验》课题组的指导下,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的方法实施“浸润式”双语教学模式,紧紧把握“适时引入、循序渐进、创设情境、协调发展”四大教学原则,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

新课程视野下优化教学时效的策略38-41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展开和深入,教学时效的内涵及其衡量标准也由原来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倾向的片面时效观逐渐向“生命课堂”的全面时效观转变。在这一背景下,传统课堂教学时效优化的策略措施已不能完全适应现实教学实践的需要,新的课程实践急需革新与传统教学时效观相联系的师生教学行为和教学时效优化策略。本文对新课程视野下教学时效优化的基本策略作些思索与探讨。

二期课改引起的英语教学新变化42-44

摘要:在推行上海版新世纪高中英语教材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有不少体会。它使中学外语教学在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新教材的推广和使用推动了外语教学朝着素质化教学方向迈进,提升了中学外语教学的研究水平,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在理念、手段和模式方面有较大突破的英语教师。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45-46

摘要:近年来,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路已为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所接受。把满足就业需要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世界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怎样把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落实到课程,实施于教学全过程?本文拟从课程的开发,课程目标、内容、结构的定位,以及课程的实施等几方面提出一些改革思路。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决策参考
职业教育发展机制研究47-49

摘要:职业教育发展机制渊源于机制一词,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生物学和医学在研究一种生物的功能时,常借指其内在工作方式,包括有关生物结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及其发生的各种变化过程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相互关系。由于职业教育具有教育与经济双重属性特征,决定了其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环节构成,而这些环节之间相互联系、互为因果,因此职业教育学也引进了机制这一概念。

教育科研的现状与应对策略——来自宁波市中小学的调查和分析50-53

摘要:进入21世纪后,随着学校追求内涵发展的意愿越来越强烈,尤其是伴随新课改的开展,教育科研愈发凸显出非同寻常的作用与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教育科研的“发展路向”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2000年底,上海发起了一场“学校教育科研往何处去”的大讨论,提出:重新分析学校教育科研的价值,找准新世纪学校教育科研的发展路向。在宁波,中小学教育科研也同样面临着重新定位的问题,诸如:学

我国高校专业教育过早的弊端与对策54-55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的组织形式是专业教育。高校的专业教育从学生一入学就开始实施,这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我国高校专业教育过早有其形成的原因,并存在弊端,本文拟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几点建议。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专访
在发展中创新——访山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范跃进教授56-59

摘要:淄博,鲁中地区的现代工业重镇。这块在2000多年前曾经孕育了中国齐文化的土地,经过时代的变迁,如今正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驶入了现代城市发展的快车道。假如说,一年一度的国际陶瓷琉璃艺术节是齐文化与现代艺术在淄博的完美结合,那么,迅速崛起的山东理工大学则是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以及“百家争鸣”的学术精神在淄博现代高等教育中的联结和承续。不少到过该校的专家认为,在我国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