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设计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7 16:31:15

问题设计论文

问题设计论文篇(1)

二、问题设计时要留给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意思是:如果学生没通过思考就有点体会,但是想表达又表达不出来时,则先不去引导他;如果学生没有通过绞尽脑汁而又想不明白时,则不要去启发他,在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老师可以灵活运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方法,留给学生一些自由想象的空间,使他们更好地去发现问题、去探索问题、去处理问题,进而提升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如,在讲授苏教版《赤壁赋》这篇课文时,我有意不讲课文中客人吹箫及苏轼发表感慨和议论方面的内容,而是立即转入下面段落学习当中。机敏的学生很快就发现这个问题,而且主动发问“:为何客人吹箫那段内容及苏轼议论的内容老师没有进行具体的讲解呢,他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也很快地引发了其他学生的参与。我让他们进行讨论后,只归纳了问题的几种大概性,而没有给予他们准确的答案,这样就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下课后查阅许多有关资料来学习。由此可见,运用此种提问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培育他们发现问题及处理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

问题设计论文篇(2)

小学语文课讨论问题设计要具体而实在,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要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发展服务。教学目标的设定以大纲为标准,依据教材,以学生为中心来设定,要根据教学具体内容,明确提问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紧扣教学目标并围绕目标而展开。教学目标是设计讨论问题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并随着教学内容推进设计出两三个小问题,力求使设计的问题都有明确的目的,为完成教学重点和难点做好铺垫。通过问题的设置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既定的方向,使内在的学习需求转化为活跃的学习动机,围绕问题,层层推进,释疑解惑,完成教学目标。杜绝在课堂上老师随心所欲,毫无目的提问,扰乱学生正常思维。

二、要围绕新颖设计问题

如果在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则会缺少思维价值,课堂教学变成问答式,看似精彩却无效果;如果问题过于宽泛,既无法引起学生思考兴趣,又使学生无处着手,变得盲从。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核心则是设疑,在于激发学生探知兴趣。兴趣是动力,会激发学生去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进而获取新知识,也会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教师要设计出新颖的问题,就要认真地研读教材,对教材的内容要烂熟于心,感受领悟作者的意图,对大钢规定的目标任务进行深度的分析,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深入浅出,把教材严谨逻辑性强的知识外化为学生能读懂的易于接受的具体知识,力争做到知识问题化,而问题又有层次,才能设计出新颖的问题。

三、要根据学情设计问题

在围绕教学目标巧妙设疑的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到学生自身的情况,也就是要掌握好学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设计出真正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问题才行。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分类别、分层次地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如群体差异、城乡差异、兴趣、爱好等,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把班级内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每组解决难易不同的问题,使所有学生都有收获。这就可以让全班同学都有发展,也就不会出现“好学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现象。这也遵循着传统的因材施教观点。

四、要根据重难点设计问题

课堂问题的设计也要围绕文章的重难点展开。巧妙精彩的导语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去,然后让学生展示成果,体现出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学效果会更加明显。部分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不注重导语的设计,提问的问题游离于重难点之外,难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不起学生的兴趣;问题过大过于笼统,则不切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只生搬硬套大钢的提示,会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很茫然,答非所问,教师变得被动,讨论流于形式,一节课甚至完不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师问题设计形象、有趣,层层推进,会激起学生的无限兴趣,使他们乐于探索,勇于回答。问题设计有层递性,由难到易,就像一个个台阶,引导学生逐级而上,从而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要防止教师不掌握学情、不研究教材教法而盲目地“借鉴”,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

问题设计论文篇(3)

一、社会各界应在几个问题上达成共识,为中国室内设计业的发展铺路设计与施工一条龙弊端多目前,我国设计和施工由一个经济核算单位承担比较普遍,对业主的经办人和设计、施工运作有方便之处,但这是个落后的体制和做法,这样做必然取消制约,有可能牺牲设计质量并使工程造价失控,长此下去也阻碍了中国室内设计文化的发展,妨碍社会的文明进步。

设计、施工分离,设计单位和设计师加强了荣誉感和责任感,必然努力和施工单位一起贯彻设计意图,做出好的作品。设计单位必然站在业主的立场上,做业主的参谋,帮助业主控制工程合理造价和应有的工程质量。设计和施工间除了制约也同时存在合作,一个高水平的设计师对施工单位的技术进步,对施工单位最后做出优秀工程而兴旺发达是有益的。我先后两次参与中国驻德国使馆室内装修和室内陈设工程,知道德国政府规定设计与施工必需分离,而且规定同一地区相同企业必需设两家以上,以利相互竞争,这是有深远意义的。外国设计者与施工者发挥者各自的优势,相互制约又相互合作,创作出在艺术上构造上史无前例的作品是很多的。

设计、施工分离,设计单位努力实现设计意图,并代表业主发挥监理作用,是国际上通常的做法,也只有这样才能说设计龙头。目前,对于一些重要的公共建筑的装修和室内陈设来说做到这点已备条件而且十分重要。

免费设计不符合业主的真正利益目前,有些工程公司在竞标时承诺设计不收费或大幅度降低设计费,实际上东方不亮西方亮,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这只是一个竞争策略。例如,一个三星饭店重点装修部位设计单位怎么算造价也超不过4000万,不要设计费的施工单位却算出5000多万,高出的造价远远超过应有的设计费。业主少花钱多办事的想法是天经地义的,但不切实际倒是害了自己,目前不少设计图粗糙、深度不够与设计费太低和不到位有关;有些工程业主想法多变,方案反复修改,设计费不够考察、出差和制图费用,设计单位正常运作难以维持,结果虎头蛇尾,保证不了设计质量,一个刚完工不久的工程业主找我去商量返工,经计算返工费还高于原来的装修费,岂不是前功尽弃。

室内设计的设计费是装饰工程造价的百分之几,而竣工后在艺术上、功能上的高水平准则是建筑物的全部,是物有所值的。高档次高文化的工程从立项考察到工程完工设计量很大,外国设计费高是有道理的。如果中国设计费也能基本和国际接近,设计单位有条件更新设备,设计师有条件进行国际考察和交流,中国人是聪明的,不少人在国外很有成就,我相信中国设计师一定能创造出为世界称颂的中国的室内设计作品。

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应在设计费问题上作出与国际接近的规定,促进中国室内设计业良性循环。

关于室内设计启动时间和周期国内外大量的住宅、写字楼和商业用房虽是建筑设计完成之后甚至是建筑基本完工后才进行深入的室内设计,但建筑师在构思中必先对室内环境进行基本的功能和尺度分析之后才能进行空间组合设计。一些高档次高文化要求的建筑,业主和建筑师最后要达到的不仅仅是空间而是具有较高功能、文化品味、美学价值和个性要求的环境。室内设计师在建筑设计期间就介入,进行室内设计构思,对建筑师调整空间形态是有益的,对风、水、电专业相互配合更是必要的,这样就为深入的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创造了良好的土建条件。

国外好多建筑设计程序是从内到外,室内设计师与建筑师同步介入。1983年我和现清华美院一些同事参于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工程室内设计,拿到的是美国人设计的建筑初步方案图。这时,日本人深入的建筑设计才刚刚开始,他们依据室内设计方案对建筑空间形态和组合作了不少调整,新加坡人主持的风、水、电专业设计的依据之一是室内设计方案。

我国目前不少工程室内设计启动比较晚,有的最后只得边设计边施工,这给设计、施工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而且往往造成风、水、电专业设计返工、工程返工,给业主工期及投资带来损失。如果室内设计与健康设计基本同步进行,室内设计的周期就长,就能做深做细,最终受益的还是业主和社会。

关于室内设计业的管理问题现代人的心态趋向平和,一般不崇向装饰以表现自己的地位和荣耀,而是讲究科学注重室内环境在视觉中形态繁简适度,富有韵律感,有益于身心健康。同时,现代经济发展及运作模式,已不合时宜。因此,室内装修潮流向着简洁的方向发展,提出了“简装修重陈设”的概念。如果建筑空间及风水电设施合理,业主往往就不动建筑介面的构造,而是在陈设上下功夫,包括室内家具、灯具、织物、绘画、工艺品及绿化的整体设计及布置,达到理想室内环境要求。这些陈设艺术品可以随主人乔迁新居搬走,可以保值,特别是主人容易参于设计能更好地体现主人的爱好,形成居室的个性,因此,受到一部分业主的欢迎。适应这种室内设计潮流和社会需求,在一些发达国家中室内装饰业和室内布置业发展起来,我的一位同学在美国就是从事这方面工作,成为有名气的室内装饰设计师。前年我参与接待的一个美国室内装饰协会代表团就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员,他们从事的是室内陈设艺术品、实用品的开发及陈设布置的设计工作,因为他们的工作不涉及太多建筑技术和建筑安全问题,所以也没有很多国家法规来约束他们。

我现在讲管理问题,是指二战后从建筑设计中分离出来的室内设计专业,工作范围从建筑介面及空间再限定开始设计的室内设计专业,除艺术外涉及到建筑技术与建筑安全各个方面,涉及到材料学及其他高科技方面,是建筑的深化设计。在美国设这类室内设计教育的高等学校要申请美国室内设计教育研究基金会的专业鉴定。基金会是权威的,有一套完善的鉴定标准和管理办法。大学本科毕业生如果毕业于一所被基金会所承认的学校,就意味着已达到从事室内设计基本条件。对其将来的专业发展和职称评定以至工程投标都有直接的关系。美国有些州的这类室内设计从业者要取得从来资格,取得职称,才能从事相应的工作。在欧洲有些国家这类室内设计师专业职称为室内建筑师,行业法规和从业资格审定很严格。

近十几年我们国家室内设计业发展很快,成绩很突出,但因为行业法规不健全,从来人员资格未建立起审定制度,专业介定不清楚,都是从建筑装饰工程开始室内设计工作,加之多头管理,室内设计业是比较混乱的。因此,不仅一部分工程设计水平低下,而且存在不少安全和安全隐患问题。为行业健康发展,应尽快建立专业鉴定标准和从来资格审定制度。

新世纪中,面对入世后的国际竞争,市场总要规范化,总要建立起准入制,为此,国家真正权威的规范的专业鉴定标准和从来资格审定工作不能再拖延。

上述问题得到解决,将加强设计师的责任感,明确设计师的专业研究方向和奋斗目标,有利形成我国高水平的室内设计队伍。

二、室内设计师自努力提高专业素质和水平,自强于世界之林专业教育质量要提高,系统专业基础知识要扎实我国现有近200所室内设计专业的学校,但师资力量较强教学水平较高的高等学校还不多,每年毕业生总的水平还不高。我在现清华美院环艺所工作期间,每年都要接触一些求职的应届毕业生,通过考核具有系统专业基础知识的学生不多,对安排他们专业工作很费力,工程主持人不可能再从A、B、C来教他,对他们今后的专业发展也很难。中国的室内设计教育的发展目前不在数量增加而在教育质量提高。我们的专业学会和协会应当抓专业学校间国内、外教学交流,力争广泛提高教学水平。今年暑假,中韩120多名教师和学生在清华美术学院进行三天教学交流,学生一天半中共同完成30多套快题方案设计,双方都感到收获很大。

目前,20多万室内设计从业人员中高水平的设计师还是凤毛鳞角,大多数设计师未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专业设计水平不够高。应接受职业再教育,在专业基础理论、技能和创造能力方面系统补课,使之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培养合作精神,建立高水平团队中国人的合作精神方面和外国人相比没有太多优势,相反是较弱的。我们实力很强的设计单位不多,有些大的设计单位在业务运作上反而化整为零,削弱了在工程投标中竞争,有可能我们有些强手成为外国公司的干将,当然从长远讲这没坏处,我们中国人会在实践中成熟起来。我们要提倡培养合作精神,鼓励化零为整建立设计团队,因为,只有高水平的团队才有竞争力,争取大的工程,并把它做好才能稳定中国的设计业,才能尽快造就影响世界的中国室内设计文化。

我们要研究国外的做法,结合自己的国情,寻找设计业可行的合作方式和分配制度,把团队稳定下来。

发挥敬业精神,设计项目坚持高标准要求中外老一靠设计家做一个工程周期很长,从调研、构思、制图到现场指导要花很大的精力,一生作品是屈指可数的。有位年轻的设计师告诉我他的收入可观,一年做出近十个工程,可能这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年做了这么多工程,可想能达到何种深度!近期我接触了一个工程的国际投标方案,有些国外方案标书做的规范程度深入程度像几本书并有大量实物样板,相比之下我们国内的方案就粗浅的多。我想对一个有才华的青年设计师来说应追求作品的质量和水平,在敬业精神和专业水平上树立自己的形象,也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可,取得较高的成就。

问题设计论文篇(4)

2问题管理的系统化、体系化、流程化

汽车设计开发的问题管理是如此重要,大家需要把它系统化体系化流程化,这样才能确保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工程师人员能够按照统一的规则来完成相应的工作,尽早并快速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管理系统化是指针对某个专业领域的问题管理需要系统化,这样可以防止由于主观因素等原因造成问题的遗漏。例如钣金件设计冲压成型性分析过程中需要考虑哪些要点,冲压成型性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需要有一套系统化的管理办法,这样不会因为年轻工程师经验不足而遗漏掉某个分析环节的问题。问题管理体系化是指在某个设计开发阶段的问题管理需要体系化,这样可以防止整个开发团队问题管理进度不一致造成问题解决效率低下。例如在详细设计阶段,造型、感知质量、总布置、冲压、尺寸、总装、涂装、车身工艺和工装等问题都会形成问题清单进行管理,但是如果整个项目组没有对这些问题管理进行体系化地管理,会造成某些区域问题解决周期较长,从而影响到整个开发的进度。进一步说,在详细设计阶段,假如只重视了造型、感知质量、总布置、冲压、尺寸、总装、涂装、车身工艺和工装问题这些清单的解决效率,忽略了冲压清单的解决效率,会形成整个车型开发项目进度的短板,延误项目的进程。因此,在某个设计开发阶段有必要对各专业提出的问题清单进行体系化的管理,整体推进问题解决状态,尤其是推动低状态问题的快速决策和解决,确保整个开发周期满足项目的要求。具体做法可以如下:对所有这个清单的总体状态做出把控,并在整个开发团队内共享相关的信息,例如及时该车型开发项目问题解决总体状态表,对低状态问题予以推动等等。问题管理流程化是指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关闭需要形成相应的流程,这样可以使团队成员遵循既定的工作规则,避免因为流程不清晰而造成工作的推诿,影响工作效率,从而导致项目延误。对于汽车产品,它的特点非常明显,比如零件众多、特征复杂及材质多样等。这些特点会导致各种感知质量问题。其中,《整车静态感知质量工作流程》就对静态感知质量问题跟踪管理等进行了详细的定义,如在某个开发阶段由静态感知质量工程师进行问题状态管理,问题响应需要问题责任区域在问题清单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等等。这样其中的各种角色就能够明确工作的时间节点和工作内容,对于问题提出、解决和关闭都按照这个统一的流程来执行,分工与合作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工作效率高,问题解决的速度快,从而缩短汽车设计开发的周期。

3问题管理需要专人负责制并常态化

汽车设计开发过程中,各阶段的问题侧重点各不相同,各专业模块各有特点,这就需要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专人负责制地管理,并使其常态化,进行常规化、持续化管理,直到项目完成。例如冲压同步分析问题清单就需要有冲压工程背景的冲压工程师来管理,从第一个问题提出到最后一个问题关闭期间,都需要专人跟踪推动,并在汽车设计开发团队里形成常态化的管理模式。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使问题一提出来就能够传递到对应的产品工程师处,并且由提出问题的冲压工程师与该产品工程师密切沟通,共同讨论问题解决的对策,产品工程师再将达成共识的对策落实到具体的产品结构中,冲压工程师再次分析产品数据,验证其冲压成型性,直到问题关闭。例如,冲压工程师做冲压成型性分析后,发现左/右前轮罩外板加强板钣件成形时,在拐角处有开裂现象,立刻将此问题纳入冲压同步分析问题清单跟踪。他找到对应的产品工程师,并一起寻找问题解决的对策,经过双方沟通达成“在此拐角处增加缺口,向内凹5mm,并局部修改产品特征”的修改意见。产品工程师修改此零件3D数模,落实该措施,最后形成新的产品数模,提供给冲压工程师再次分析,结果满足冲压成型性分析,问题关闭。

4问题管理需要分散与集中并行

在汽车设计开发过程中,对于某个专业领域提出的问题,我们以单一问题清单的形式来管理,由问题提出区域来跟踪管控问题的进度和状态,这就是分散管理。但是由于在整个汽车设计开发过程中,不仅仅涉及到某个专业领域,而是跨多个专业领域,这样的问题就相对比较复杂,需要集中管理。例如,总布置遇到的问题大多数是跨专业科室的,需要集中管理和决策。进一步举例如下,发动机舱布置作为整车开发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汇集了整车各专业设计因素,集材料、性能、安全、加工、装配、维修、成本及美观等诸方面于一体,充分展示了整车的设计水平,尤其需要多个科室协同进行相关问题的处理和决策。又如,产品工程师在设计开发某个零部件时会遇到与下游科室零件搭接的问题,也需要集中协调和管理。再如,产品设计不满足制造需求,属于跨产品工程和制造工程区域的问题,也需要集中管控,召开专题会议上升决策等,避免由于专业角度不同而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妨碍问题的快速决策和解决。另外,在某个设计开发阶段,同时会存在有多个专业领域的单一问题清单,这些清单即使有专人管理,也需要集中汇总状态和做总体控制,这样才能确保整个汽车设计开发的进度不因为某个专业领域问题解决效率低下而拖后腿。

5问题管理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以上措施再完美,离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无法发挥作用。因此,在汽车设计开发过程中,必须要发挥开发团队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样问题管理才能够卓有成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解决问题,首先就是要形成一致的目标,以解决问题的结果为导向,把大家的意识统一起来,这样行动起来大家参与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发挥出来。例如为解决“轮罩与裙板图示处配合不美观”这个感知质量问题,感知质量工程师、造型工程师、产品工程师形成一致的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该问题,使轮罩与裙板图示处的配合能够满足感知质量的要求。这样大家目标一致之后,无论是在讨论方案、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大家心无杂念,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问题解决当中,一心一意做好各自的工作,直到问题关闭,目标实现。其次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我们需要在整个汽车设计开发团队里倡导出一种相互学习相互欣赏共同提升的工作氛围。只有这样,大家才会主动提出问题来共同讨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大家一起集思广益,共同促进问题的解决,从而推动整个汽车设计开发项目向着既定的时间节点和成本目标、质量目标迈进。

问题设计论文篇(5)

班会主题:“向左走,向右走”———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班会活动步骤:1.心理游戏:测一测,看看你的情况符合描述中的几条。a.经常对着镜子端详自己的容貌b.开始注意自己的服饰c.活动场所,有异性陪伴时,心情特别好d.很在意异性同学对你的评价e.关注某位异性同学的学习、活动……设计目的:设计贴近学生心理的小游戏,达到寓教于乐的教育目的。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已经进入了心理学意义上的浪漫恋爱期。2.男女生分别进行交流讨论:如果恋爱,你希望你的他(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讨论后得出了如下结论:a.男生希望自己的女朋友:漂亮,善解人意,温柔体贴,独立自强,乐观向上,有修养,有气质,不爱慕虚荣……b.女生希望自己的男朋友:品行端正,有责任心,成绩优异,有上进心,无不良嗜好,勇敢,幽默……班主任追问:大家觉得自己符合作为他人理想朋友的要求了吗?学生陷入沉思。设计目的:通过学生讨论并写出对另一半的要求,让学生明白自己在高中阶段必须不断努力,不断进步,加强自身各方面的修养,才可能收获一份美好的爱情。一时冲动下的情感,只能是短暂的快乐。3.配乐诗朗诵:舒婷的《致橡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设计目的:这首诗源于高中语文教材,学生比较熟悉,用诗朗诵的方式传达指导性答案,使学生产生共鸣:正确面对爱情的态度———同甘共苦,乐于奉献,勇于负责。4.出谋划策:帮助恋爱的同学做心理调节。大胆写出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归类摘录学生的字条,如下:a.一定要有远大的目标,不能整天沉醉于恋爱中不能自拔。b.多与班里其他同学交往,不要赢得一个人而失去整个世界。c.班主任对待恋爱问题的态度比较开明,可以多和他聊一聊,可能会有些收获吧。……设计目的:通过无记名字条的方式,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达到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效果。5.名人故事、名人语录:简述和邓颖超,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投影展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儿子的名言:“要记住,爱情首先意味着对你爱侣的命运、前途承担责任……爱,首先意味着献给,把自己的精神力量献给爱侣,为她缔造幸福。”设计目的:空洞的说教总是显得苍白无力,用名人故事和名言,可以让学生更加信服班主任,使班会课更具有说服力。6.班会总结:希望大家能选择正确的时间,开始自己的恋爱;选择正确的人,拥有美好的未来。设计目的:用一组格言作为班会的结束,既强调了主题,让学生思考自己应该如何对待恋爱,同时给出希望和祝福,希望学生能将自己的高中生活过得更有意义,更加充实。

(二)学生访谈

在进行学生个别访谈的过程中,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我一般在访谈中采取沟通型指导方式。首先,我充分地去了解学生的需求,挖掘他们恋爱背后的东西:是家庭不和谐,导致学生与家长总是对着干开始的恋爱?是学习没有方法、动力,成绩差,没有成就感,所以用恋爱来弥补自己内心的空虚?还是在一起互相帮助,真正想在一起的恋爱?其次,对学生进行帮助的过程中要避免单纯强调恋爱的危害,尤其是对学习的危害。最后,对于可能出现的外显行为必须严格限制,因为高中生易冲动,对性存在着好奇心,所以明确告知他们不文明、不安全的恋爱行为是不被认可的,同时教会他们如何防止不安全的发生。

二、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增强学生自我教育

现在的高中生大多养尊处优,挫折教育减少。所以,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他们往往不知所措。寻找倾诉对象,缓解压力,成为高中生恋爱的主要诱因。所以,培养学生独立意识和控制自我情感的能力非常重要,适当地在班会课和平时的集体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以帮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可以独立自主地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这样恋爱泛滥的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善。

(二)学校合理规范学生行为

由于高中生恋爱群体日益壮大,仅仅凭借班主任的个别辅导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学校必须勇于承担责任,肩负起对学生进行恋爱指导的重任。当然,学校不能单纯地用校规校纪的方式来禁止学生恋爱,也不能采用停课、记过等粗暴的手段解决高中生恋爱问题。学校应该有专业的心理教师,设立专门的指导机构,让有类似问题的学生有寻求帮助的途径。

(三)加强家校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

家校联系,在学生教育方面应该属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就目前我所在学校的情况来看,家长和教师的沟通仅限于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有很多家长甚至在开家长会时都以各种借口选择不出席。这样,家长和教师无法进行有效沟通,对于学生进行教育时则不能深入和有针对性。有些家长经常以不懂教育、不知道怎样和孩子进行交流为借口。作为教师,我的办法是主动地与家长联系,教授一些简单的教育常识,让家长参与到对学生成长,尤其是恋爱成长的教育中来。

问题设计论文篇(6)

一、电力设计行业特点

电力设计行业是一项科技含量高、专业性强的高智力服务行业。就其特殊性,电力设计形成了特有的行业结构、行业竞争、行业文化与行业环境。电力体制改革前,作为行业内的电力设计院一直是政府控制基本建设项目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职能部门;1998年,电力设计行业体制改革后,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而电力设计的市场化是在近十年内才形成的。南于电力设计产品的特殊性和专业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行业惯性很大,电力设计与施工、制造企业一样是发、送、变电建设的一个普通环节,有着本行业的特色和特点。

1电力设计产品及生产的特点。电力设计产品是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国家电力规程、规范的要求,设计而成的高专业技术含量的工程技术图纸。与其他商品一样,电力设计产品作为商品同样是完成从设计到销售的全过程。所不同的是,工程规模较小的设计可以在当年完成,工程规模较大的设计要跨年才能完成。产品具有单件性的特点,每项电力工程都要进行单独的勘察和设计,不能大批量地实行工业化和工厂化生产。产品具有固定性的特征,即先有业主(客户),然后再根据业主的设计要求进行勘察和设计。由于其产品的特殊性,企业对未确认和未实现收入的设计图纸不确认在产品和产成品。电力设计在生产过程中具有综合协作性等特点,如一项发电项目的工程设计,需要得到测量、地质、土建、热机、电气、机务、热控等多个专业的密切配合,还要与业主进行技术上的沟通和联系。

2电力设计行业产品销售的特点。电力设计产品的固定性和单件性,决定了电力设计企业必须先有业主(即客户),然后才能按业主(客户)的具体要求和一系列工程技术规程、规范进行勘察设计。这样,电力设计产品就不存在积压的问题。电力设计产品的设计周期长,设计费的取得不像工业产品那样,产品完工实现销售后才能收取货款,而需要在工程的设计阶段按照合同条款,根据工程设计进度,分阶段收取预付款或设计费款,即按照完成合同法收取设计费。

3电力设计行业收入确认的特殊性。由于电力设计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电力设计企业收入确认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这种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

(1)电力建设项目的建设程序是先进行项目建设的初可研及可研设计,然后上报国家(省)发改委,经发改委核准通过后才能进行项目的初步设计及施工图阶段的设计,而后才能进行项目建设;(2)项目报批进行的前期可研设计费收入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力项目的核准和业主的资金偿付能力以及业主的信誉,即收入确认条件具有不确定性;(3)市场经济条件下勘察设计取费标准的不确定,导致收入确认的金额具有不确定性。

由于收入确认的条件和收入确认的金额具有不确定性,收入确认的时点总是滞后于设计行为的完成。基于以上原因,电力设计企业在过去十几年的企业发展过程中,一直都是以实际收到设计费款项并开据设计费发票作为收入确认的实现,即收付实现制。

二、电力设计院收入确认存在的问题

1会计基础没有遵循权责发生制。企业会计准则客观上要求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在实务操作中,具体方法的采纳则取决于会计人员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所作出的职业判断。就设计院的收入确认现状来看,由于受计划经济时期的长期影响,以及电力设计行业一直以来所处的行业垄断地位,会计人员已经形成了一种惰性的思维方式,只是单纯依据现成的会计信息,以企业收到设计费并开据设计费发票作为收入确认的依据进行收入确认。会计人员在以合同完成法进行收入确认时,既没有考虑收入确认的时点和条件,也没有将会计实务与理论要求以及市场经济的外部环境相结合,造成收入确认上的局限性。设计院在收入确认的会计核算上,客观上要求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而实务操作上却是收付实现制。因此,从会计基础上,没能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遵循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基础。

2会计核算不适应市场的发展要求。会计核算不仅依赖于企业的内部控制,还依赖于企业外部的市场经营环境,即市场的发展要求。市场经营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给企业的收入确认同样会带来一些不确定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市场经营环境的不确定,给收入确认带来一定困难。电力建设是国家的命脉,所以电力建设的轻重缓急受国家宏观政策性的影响。一般来说,设计院按照合同要求的设计进度将图纸交与业主之时,即应是收入的确认之时,然而业主多数不按合同约定的进度付费,而是滞后支付设计费,滞后时间有长有短,短则几个月,多则甚至几年,而这期间有可能又会发生其他变故。按照准则的要求,图纸交于业主之时,设计院就应确认相应的收入,然而,由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给会计人员按照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带来一定的困难。

(2)设计取费的不确定,给收入确认的金额带来一定难度。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方式。自2003年电力设计市场引入招投标机制以来,对于发电项目的工程设计不按国家勘察收费标准取费,一口价,工期短,取费低。有些省内的电网项目合同未签,先行进行勘察设计,由于设计取费的不确定,合同未签,工程产值就不能确定,这样工程结束时,收入确认的金额也暂时无法确定。

三、电力设计院收入确认的改进设想

1正确认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性。会计信息是决策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决策者的决策及其结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不仅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在经营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在投资的过程中减少失误、降低投资风险,而且还有助于使整个国民经济有秩序的运行,从而达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有效流动的目的。而低质量的会计信息不但会引起企业决策的失误、投资的损失,而且还会引起社会经济资源的无效配置,进而在宏观上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秩序和发展。LJ电力设计院在现行会计核算方式下提供的会计信息,由于实务操作中违背了企业会计准则的核算要求,所以法全面、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决策者依据这样的会计信息进行决策就有可能出现决策上的失误。企业的决策者肩负着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职责,他们最能直接感受到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他们也迫切要求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由此可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性,并将其落实在会计实务操作的行动中,使会计信息充分发挥出决策有用性的基本职能,以此来保证企业和社会经济秩序的健康发展。

问题设计论文篇(7)

素描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一切真正的画家和设计师而言,素描都是基本功,其重要性就如同空气和人的关系是一样的,不可或缺。应该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艺术设计学科当然也不例外。素描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点不可动摇。然而随着艺术设计学科的独立发展,以及国外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思潮的影响,很多设计工作者提出了素描无用论,或者削弱设计学科素描教学的观点。

笔者认为这种提法不科学,也很危险,一旦泛滥开来,会对我国艺术学科的基础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接下来,我们从几个方面加以阐释。

艺术设计学科的出现及艺术设计与素描的关系

艺术设计与素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们同源异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众所周知,无论是画家还是设计师,都要具有很高的素描功底和艺术修养,具有高水平的审美能力。历史上各个时期不乏这样的代表,就文艺复兴时期来说,很多著名的画家,同时也是著名的设计师,例如,米开朗基罗,他既是著名的雕塑家、画家,同时也是非常杰出的大设计师,由他作为主要设计师领导修建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气势恢弘,成为建筑史上的杰作,另外,由他修复和改建的卡比多利广场以及朱利二世的陵墓无不突显出对旧有设计理念的突破,同时也是美与实用相结合的典范,折射出其对完美永恒的一贯追求。再有如:达·芬奇,既把世界上最迷人的微笑留给了世人,同时其一生当中还有很多设计性的发明创造。另外,拉斐尔、泰勒等人在名作传世的同时,也为人们留下了很多著名的设计作品。这些成就斐然的大师们,用实实在在的作品,无意间向我们阐明了这样一个道理,艺术设计源于绘画,而素描作为绘画的一种表现形式又积极地推动艺术设计不断发展。由古至今,从1919年艺术设计单独成为一门学科的标志性事件——包豪斯设计学院建立伊始,素描与艺术设计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素描作为艺术设计的基础不但没有被削弱,反而得到了增强。现代主义画家康定斯基、依顿、保罗·克利等人以基础课程教师的身份主持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基础素描教学,培养了一大批著名的设计师,也为其后的设计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直到今天,世界各国的设计学院的教育体系大多和包豪斯相类似。

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在各大美院内完成,其作为一个单独的体系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其标志为1956年以中央美术学院的实用美术系为基础,组建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同包豪斯的建立一样,这是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一个里程碑。从其名称便可以看出,素描仍是其不争的基础学科。

素描作为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的作用及其影响

素描基础训练不仅是初学绘画或设计者入门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成熟画家或设计师不断锤炼艺术语言,提高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素描基础是日后艺术创作和艺术设计的前提,没有基本的造型能力,那么所谓的艺术设计或创作,

也只能是一种幻想。

1.通过素描基础训练,促使学生掌握绘画和设计中的美感规律

素描训练不仅要培养学生准确的造型能力,而且还可以从中掌握“形”“体”的美感规律。客观形态中线面的构成,黑白灰层次的变化,对线条、肌理、笔触、疏密关系的理解及巧妙运用等,这些都为设计语言和造型语言提供了形式美感的重要内容。大量实践证明,只有通过大量的素描训练,才能不断提高学生捕捉事物形象特征的能力,才能为以后艺术设计及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日后设计及创作风格的形成提供思路上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2.通过素描训练培养学生严谨、有序、严肃、理性的思维气质

素描教学过程中贯穿着明确的目的性、阶段性、递进性及严谨性,它是客观物象、形体、结构、体积、质感、光影、空间的综合反映。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会使学生避免浮躁,逐渐养成严谨、理性的思维气质,这为日后的创作及设计,无疑打下了良好的性格基础。

3.通过素描训练,培养学生勇于攻关、坚韧不拔的精神及善于思考的创新意识

素描训练严谨,甚至可以说枯燥,而且在学习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久而久之会使学生逐渐养成一种知难而上、勇于攻关、坚韧不拔的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无论相对于设计还是创作,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解决困难的过程,也是学生积极思考、求新求变的过程,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谓利莫大焉,一举两得。

4.通过素描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方法及“艺术”的“敏锐”观察能力

素描训练过程中,成绩的好坏与观察方法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我们主张培养学生整体的、全面的、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正确的观察方法。在正确观察方法的指引下,逐渐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及艺术的审美眼光,把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训练的重点,努力达到眼、手、心的协调一致。5.通过素描训练,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谈及艺术修养,它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很难把它具象化,但它却决定了一个艺术设计工作者水平的高低。众所周知,不管是绘画还是设计,不管采用手工绘制还是计算机制作,其最终效果的优劣,很大部分取决于作者的艺术修养。诚然,提高修养的渠道和途径是很多,然而长期的、严谨的、正规的素描训练是培养修养,尤其是“艺术的修养”必不可缺的一环。这一点真正的画家或设计师必定会有着更为深刻的体验。

综上所述,素描相对于艺术设计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艺术设计教学体系当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所产生的影响,遍布了整个艺术设计学科。

素描作为纯艺术学科的基础课与作为艺术设计学科的基础课的差异

随着艺术设计学科的独立发展,以及艺术设计与纯艺术在功能上的差异,我们必须正视素描相对于不同主体而言的功能上的变化。纯艺术与艺术设计自从各成体系以来,虽然说是同源,但是二者的差异也是非常明显的,主要表现为:创作目的不同;与社会的关联不同;对社会的贡献不同。基于纯艺术与艺术设计的差异,那么作为二者共同的基础学科,素描,相对二者而言,其功能必然发生变化。首先是培养目标的区别。素描对于纯艺术而言,造就的是艺术家;而相对于艺术设计而言,则是为了培养设计师。其次是课程性质的区别。相对于纯艺术来讲,素描训练注重画面的效果,注重感性;而相对于艺术设计而言,素描训练在注重画面效果的同时,还要考虑到设计意图的表达,注重的是理性。因此可以说,作为为艺术设计学科服务的基础——素描训练,应该有别于纯艺术的基础训练。而恰恰是这些年来这方面的变化较小,也就是说,对设计学科中的素描教学进行适当的改革是必要的。

设计学科素描教学进行改革的几个趋势

1.素描训练的培养标准发生变化,这就要求素描本身也随之发生一些变化

(1)从素描本身来讲,随着艺术设计实用性的不断加强,素描训练进一步严谨化、扎实化,夯实基础是必须的,但同时也应该积极引入一些创新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对设计艺术是极为重要的,而就设计艺术学科而言,以往创新性思维训练更多地安排在专业设计的课程阶段,而忽视了素描学习期间创新性思维的培养,素描训练中蕴含的丰富的创造性,更多的是由学生个体去体会,而缺乏必要的引导,这在以后的素描教学改革中应作为教师的一个工作重点来抓。

(2)素描本身的形式应多样化,避免单一的全因素素描的枯燥性,可以尝试让学生体验从设计素描到结构素描,再到全因素素描。这样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多地体会到阶段性成果所带来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依照素描开课时间的长短,在机会成熟的情况下适当地引入表现性素描及创作性素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也是十分必要的。

2.为更好地适应设计艺术的要求,在素描训练的方式上应打破以往的习惯性思维

(1)在静物的组合及摆放上,要有新突破,如:无关联性事物组合,体量类事物组合,高差异体量组合,随机放置等,避免常规的三角构图,可以采取吊起、垒积等形式。

(2)在素描的手法及材料上要大胆尝试。以往学生习惯于铅笔排线的方法,可以引导他们了解素描的表现手法是多样性的“描、划、擦、印”等等,不同的手法都会产生不同的视觉美感,同时这样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另外随着材料的变化,同样也会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应该重视对材料的研究。

(3)在素描学习后期,训练要有创新性。要让学生知道,准和美,并不是一个等量转化关系,准不一定美,美也不一定准,刻意进行一些扭曲化、平面化、夸张化的形象处理,也是有益的尝试。另外,对过去作业量和完成时间要进行调整,适当增加长期作业,给学生以充足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同时有助于其深入能力的培养,另外还应加强对速写的训练。这是一个艺术工作者手头能力的最好体现。

至此本文对素描的定位,素描的诞生、发展,素描与艺术设计的关系,素描相对于设计艺术的作用及重要地位,以及设计艺术中的素描改革趋势,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阐述,旨在从整体上明确艺术设计与素描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其基础地位,保证我国的艺术基础教育沿着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乔迁.《在艺术设计中素描问题新探》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15卷第4期

问题设计论文篇(8)

Abstract:WhileArchitecturetendstobemoresustainableduetoagrowingawarenessofsustainablestrategiesinurbanconstruction;somepracticalissues,whichhavebeenignoredinenergy-efficientdesign,needtobefurtherconsidered.Theyareplanning,buildingventilation,exteriorshadingsandthermalbridge.Theintentionofthisessayistounderstandtruesustainabilityandtoimprovedesign.

Keywords:Energyefficiency;Energyefficiencyinplanning;Buildingventilation;Exteriorshadings;Thermalbridge

目前,我国正积极倡导节约能源,可持续发展。建设节能型建筑已被建设部纳入今后城市建设的重点发展方向,相关的指引、标准和法规也相继出台,建筑节能设计已成为今后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当前的设计市场,结合自身以往设计的经验教训,笔者认为有一些问题与建筑节能有密切关系,但又容易在设计中被忽视。它们涉及到建筑规划、建筑通风、建筑外遮阳和建筑热桥四个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将就这四个方面逐一进行论述:

1规划与节能设计

在以往的规划设计中,设计人考虑的往往是容积率、日照间距、空间形态、以及建筑与周边环境协调等问题,而很少从节能的角度来指导设计,节能设计只有在单体方案设计阶段才有所重视,从而产生了许多单体设计难以解决的问题。所以,提倡建筑节能首先应该重视规划节能。规划节能是指在规划设计当中充分考虑建筑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节能作为指导规划设计的主要原则,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从总体上为建筑节能创造先决条件的设计方法。其中,规划节能对于居住建筑尤为重要。

影响居住区气候环境及建筑舒适性的最主要的两个因素是太阳辐射和空气流动(即风流)。因此,通过降低太阳辐射、增强建筑的自然通风效果是规划节能的主要方向。由此,建筑朝向、建筑间距以及建筑的相互组合关系将是规划节能设计的重点。首先,建筑的主要朝向应迎合当地夏季的主导风向(我国大部分地区以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布局为宜),利于自然通风,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同时,南北朝向的建筑物在夏季所受到的太阳辐射也相对东西朝向建筑要少很多,可以节省夏季空调的用量;而在冬季时,建筑受到太阳辐射的情况刚好与夏季相反,从而节约了建筑保温所需的能耗。第二,居住建筑的间距应在满足当地规划部门的日照间距要求上适当加大。增加建筑物的间距有利于居住区内的空气流动——风量增大、风速提高,从而使建筑物与空气的热交换增加,有效降低建筑物的温度,从而降低建筑能耗。这需要规划师在节约土地与合理的建筑间距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优化节能设计。第三,居住建筑群的组合应充分考虑整体的节能效果,以有利于居住区内的自然通风。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居住区规划应确保“风道”的畅通,建筑群的入风口和出风口应结合主导风合理设置,使空气流通。②按照夏季盛行风向作为建筑的主要朝向,排列建筑物应遵循南小北大、南低北高的原则(见图1),确保居住区内建筑对自然风的共享性,同时也使北面高大的建筑成为人工的风障,这样的建筑群体在夏季能迎合南风、引导空气穿越,冬季又能阻挡寒冷北风的侵袭,较好地适应气候的变化[1]。③减少采用封闭式建筑组合,平面组合成“U”型的居住建筑组团,开口应尽可能朝向夏季主导风向,保证“U”型内部建筑的空气流通。④在规划阶段充分利用计算机进行三维模型的日照模拟运算,在满足采光、日照、防火等要求下,利用建筑物的自遮挡和建筑群间的相互遮挡,减少太阳辐射对居住建筑的影响。

2建筑单体的通风与节能设计

建筑市场中,住宅开发商为了达到土地最大利用率的目的,往往要求建筑师按容积率的最高值进行设计,甚至超值设计,这样导致许多新建住宅多为一梯六户、一梯八户,甚至一梯十户以上都有。这种住宅单体平面在实际使用中通风将十分不利,特别是在夏季,室内积聚的热量难以散失,必须采用人工通风或空调降温,大大增加了建筑使用的能耗。而且目前的许多住宅设计,建筑立面窗户的设计主要是从立面造型方面考虑——采光面积大,可开启窗户面积小,这样的设计不但对隔热不好,对通风就更加不利。这都是因为忽视建筑单体的通风设计所造成的。所以,一定要做好建筑单体的通风设计,而且要从平面和剖面两方面考虑。

平面的通风设计应注重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平面设计尽可能按有利于空气的贯穿进行考虑。建筑的进深应有效控制,避免建筑体型过于臃肿。房间的门窗位置应合理安排,窗户的朝向应有利于形成穿堂风,从而增加房间内的空气流动,利于室内换气。第二,从通风的角度来讲,窗户可通风面积的大小是决定室内风速的关键,但前提是必须要保证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同时存在,才能由于正负风压的作用而形成空气的流动。研究表明,空气流动的平均速度取决于较小尺寸的开口。因此,单方面增大进风口或出风口面积,并不能对室内气流平均速度有太大影响,而为了增强室内穿堂风的效果,必须同时增大进风口和出风口。这样也有利于室内保持较为稳定的风速和均匀的流场,提高人体舒适度。第三,窗户的开启形式对通风面积和气流的流场均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推拉窗与平开窗比较(相同窗户面积),平开窗的最大通风面积是推拉窗的两倍,通风效果明显优胜。上悬窗与平开窗对比,两者的最大通风面积相同,但由于两窗的窗叶开启形式不同,所引导空气产生不同的流场,造成的通风效果也明显不同。因此,从通风的角度考虑,对于有利于建筑通风的窗户应尽可能采用提高通风面积的形式,窗户开启的角度和位置要慎重考虑,科学设计,将室内空气主流场控制在房间剖面的主要使用高度。第四,当建筑内部不具备形成穿堂风的情况下,有必要通过导风板的设计尽可能增加形成空气流通的条件。如一个房间只能单侧墙开窗时,可考虑在此墙上相距一定距离开设两个窗户,两窗之间设置垂直挡风板(见图2)。当主导风在水平方向上与该挡风板夹角较大时(60o~90o),在挡板的两侧就会形成明显正负风压区,气流就会从第一个迎风窗进入而从另一窗户流出,实现单侧开窗的通风[2]。因此,此做法较为适合在房间朝向与当地主导风向夹角较大时采用。除了平面设计时应对通风重点考虑之外,建筑剖面的通风设计其实也十分重要,一般应注意以下两点:其一,进出风口的高低决定了室内空气流动的方向,对人体的舒适度影响较大。因此,一般应结合房间的实际使用功能设计剖面的通风高度。如办公室,通风高度应设在人坐姿的头部位置;住宅内的通风高度控制可按不同功能要求确定,起居室、书房、餐厅应以坐姿为参考,厨房应以站姿为参考,卧室可以卧姿为参考。窗台的高度应按实际通风要求进行相应调整,才能获得较为理想的通风效果。其二,运用文丘里管原理,在建筑物剖面的上部设置出风口,使平面面积较大的建筑物也有良好的通风效果。具体做法可在大进深的建筑物中部设置若干贯通的垂直空间,此空间应高于建筑物屋面,并设置相应数量的出风口,由于太阳辐射的加热作用使该空间形成烟囱效应,促进气流上升,实现热压通风散热,这就是所谓的“太阳能烟囱”。建筑内部设置了“太阳能烟囱”,可实现无风状态的自然通风,室内温度得到了有效的降低,换气次数得到了明显的增加[3],在节能方面有很好的成效(见图3)。该技术已被日本的文教建筑广泛采用,在我国积极倡导节能的大形势下,很值得我们借鉴。

3建筑外遮阳的运用与节能设计

随着节能技术的推广,业界对建筑外遮阳也越来越重视。建筑外遮阳能有效地阻隔部分太阳光直接照射到建筑物的结构,特别是防止太阳辐射穿过窗户直接进入室内,从而有效降低室内温度,达到节能的最终目标。在实际设计中,设计师经常会为了达到造型效果而刻意增加立面上的装饰构板,这些构件由于并非从遮阳方面考虑,所以形式作用大于实际功能。这并不符合设计的经济原则和节能原则。所以笔者认为,建筑立面设计应与建筑外遮阳设计相结合,并注意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明确各种外遮阳的适用性。建筑外遮阳的设置与太阳的位置、建筑物的朝向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窗户遮阳方面,实践证明:水平遮阳能遮挡高度角较大、从上方入射的太阳光,适用于南向的窗户;垂直遮阳能遮挡高度角较小、从侧面斜入射的太阳光,适用于东北向、西北向和正北向的窗户;综合遮阳(或称栅格遮阳)则综合了水平与垂直遮阳的优点,适用于东南向、西南向和正南向的窗户。此外,挡板式遮阳、帘式遮阳、百叶遮阳等方式对于窗户遮阳都有非常好的效果,但对建筑采光则有一定的影响。而对于建筑墙体和屋面的遮阳,目前较为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栅格遮阳和绿化遮阳。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遮阳技术已越来越趋向智能化、自动化、高效化。二是要从构件的设计上合理处理好遮阳与隔热的问题。传统的实体构件——水平、垂直和综合遮阳与墙体相连,其吸收的热量会直接传递给外墙,而且容易构成半开放式空间,遮阳构件受太阳辐射后温度上升,其一部分热量通过表面传热由空气带走并向上传递,但由于其它遮阳构件的阻挡,反而容易产生积聚现象,在风的作用下通过窗户导入建筑室内,从而不利于隔热(见图4)。解决的方法是——在水平遮阳构件的选择上采用通透性的构件,如金属百叶、混凝土栅格板等,使上升的热空气能有效地散失,减少对室内的影响。目前较为先进的双层玻璃幕墙系统中,为了利于热空气的上升,其两层玻璃幕墙间的空气夹层往往是一个可连续的整体,即垂直方向上的间隔均为通透的金属构件,确保热空气能上升并带走热量。因此,在遮阳构件的选择上要细致研究,不断更新设计。三是要合理设置遮阳板,避免影响室内空气的流动速度。因为遮阳板的存在会对建筑物周围的风压产生影响,当其角度与风向不一致时,风速将会大大降低。实践证明,由于设置了遮阳板,室内风速会减弱22%~47%。而且,遮阳的设置方式也会对气流产生不同的影响。如实体水平遮阳板直接连接在窗顶,气流进入室内后会上升,不利于房间中下部的通风。若在实体板与墙体间增加空隙,或在遮阳板上部的墙体流出通风口,又或将遮阳板设在高于窗顶一段距离的位置,都能使得气流的方向得到有效的调节,使房间中部和下部均得到良好的通风,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而对于垂直遮阳来说,由于风向是经常变化的,所以固定的垂直遮阳板应顺应所在地夏季的主导风来设置相应的角度,而更好的方法是采用可调节的垂直遮阳板,使建筑最大限度地适应气候的变化。目前较为先进的智能建筑,其外遮阳构件都是根据太阳辐射、风向等气候因素变化由电脑控制自动调节,具有相当高的气候适应能力。

4热桥问题与节能设计

建筑围护结构对建筑保温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其中的热桥问题往往是人们所最容易忽略的。当代建筑由于追求造型的变化,立面上的凹凸进退增多,突出墙体、屋面的构件也越来越多,外飘窗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这些设计手法丰富了建筑造型,却无形中增加了热桥的产生,对建筑节能带来不利的影响。产生热桥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因为该部位的传热系数比相邻部位的传热系数大得多,热阻小,保温性能较差;二是因为该部位的受热面积远小于其散热面积,从而失热过多,内表面温度较低。围护结构中钢筋混凝土梁、柱、板的相互交接处,外墙与外墙、内墙、以及窗户的连接处,保温门窗中的金属门框,以及突出屋面的女儿墙、排气孔与屋面交接部位等,都是围护结构中热桥形成的主要部位[4]。在寒冷的季节,室内的热能就会通过热桥大量地流失。不妥善处理好这个问题,对于建筑节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需要考虑冬季保温的地区,必须要做好外墙、屋面以及门窗的保温,构件自身的物理性能应满足节能标准的要求。在防止热桥产生的构造处理方法上,墙体的外保温比内保温更为有效,可避免室内外温差加大,保持较为稳定的室温和舒适度,防止保温层受潮,避免热桥的产生。实践证明,在采暖期采用相同厚度保温材料的外保温要比内保温减少约1/5的热损失,而在夏季,墙体的外保温做法还能减少太阳辐射热和室外热空气与外墙的表面换热,隔热效果也优于内保温做法[5]。对于建筑中使用较多的铝合金门窗,解决热桥的方法是改采用新型的断热桥型铝合金门窗或铝塑复合门窗,且应同时配置三玻中空玻璃或Low-E中空玻璃,这样就能保证门窗达到节能65%的要求[6]。其它的如屋面、外墙角、挑出构件与主墙体的连接位等热桥部位,应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要求加强建筑局部的保温措施,防止热散失。从总体上讲,防止热桥的产生就要平衡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控制各组成部分的传热系数相接近,保证各部位的传热均匀。这就需要建筑师熟悉各种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能,在设计时对用材要仔细研究,合理配置,从根本上减少热桥的产生,最终达到节能的目的。

5结语

当然,建筑节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上文所提及的四方面问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它们往往不被重视甚至被忽视,这会造成许多的设计漏洞,使建筑物能耗增加。所以,笔者专门把它们选出来进行探讨,正是为了抛砖引玉,希望同行们能多加指正,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建筑节能设计的新方法,在今后的设计中多研究、多尝试、多积累、多总结,在有限的条件下将建筑功能与艺术和技术更好地结合,使建筑设计的各个方面都能体现节能的原则,努力创造低成本、高效率的节能建筑。

参考文献:

[1]吕爱民.应变建筑——大陆性气候的生态策略[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121-126.

[2]刘念雄,秦佑国.建筑热环境[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72-176.

[3]株式会社建筑画报社编,韩兰灵等译.日本绿色校园建筑[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72-77.

问题设计论文篇(9)

反思 建议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C-

0115-02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的实践性环节。毕业设计(论文)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全面巩固,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毕业设计(论文)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和建议,以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效果。

一、高职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

高职毕业设计(论文)中暴露的问题很多,虽然都集中体现在学生身上,但是任何教学都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对问题的分析应该从学生和老师两个方面进行。

(一)学生方面的问题

1.选题不恰当。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之前的专业基础知识学习阶段,基础不扎实,知识面狭窄,老师教多少就学多少,自己没有扩充。开始毕业设计(论文)之后,又由于实践经验的缺乏,学生在选题阶段就显得很艰难,状况百出。比如有的学生写《接触网的弓网故障》,题目范围明显过大;还有的明明是强电类专业却选择弱电领域的选题。这都与学生缺乏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积累有很大的关系。

2.信息素养差。信息素养是获取、评价和使用信息资源的能力,是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如何才能检索、评价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信息素养差的普遍表现是对信息资源的搜集、分析、利用等信息素养能力较弱,学生很难从新的角度、新的高度对信息进行过滤,获取他们所需的信息。如果在毕业设计(论文)写作过程中,收集的资料越多,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就会更全面,思考问题会更深入。因此收集大量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是写作的重要步骤。但很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极少设置有文献检索类的课程,导致学生文献检索能力缺乏。很多学生不懂如何使用文献检索途径去寻找资料,也不知道如何利用图书馆数字资源,对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方式获取文献的服务更是不了解。学生文献检索和信息查询的手段缺乏,信息意识不足是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一大障碍。

3.语文基础差。大多数指导老师在毕业设计(论文)的初始阶段都会就毕业设计(论文)的文体特点和文本规范要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但是仍有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出现标题不准确,摘要、关键词不正确,正文不完整,参考文献不规范等问题。而且很多学生写的文章重点不明确,结构不合理,行文思路不清晰,论述层次不分明,缺乏条理性、逻辑性。还有的学生找到有关资料后没有透彻地理解,更没有正确地运用所掌握的材料,在写作过程中常断章取义地引用,造成无法正确表述自己的观点,甚至有时会产生歧义。至于文章语句不通,错别字连篇,格式设置错误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从这些表象可以看出,学生在中学时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比较差,但又缺乏这方面的自我认识,在毕业设计(论文)之前没有弥补这方面知识的缺失,导致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问题层出不穷。

4.抄袭现象较严重。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对毕业设计(论文)不重视,而且是非判别能力差,缺乏诚信,急功近利,同时由于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在网上搜索、复制,东拼西凑而成。更有甚者整篇抄袭应付。从近几年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来看,学生所写的毕业设计(论文)与网上或历届学生的文章,雷同率和重复率都比较高。

(二)老师方面的问题

1.指导老师短缺。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在较短时期内快速扩大,导致老师人数不足,师生比例偏高,专业教师团队结构不合理。特别是高职称、高学历以及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老师,在专业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极低,这直接导致了能够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专业老师非常缺乏。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在分配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的任务时,常常一位专业老师带十几个学生,甚至带几十个。然而,老师带的学生一多,每个学生所获得的指导时间和指导机会就减少,这对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非常不利。

2.指导老师能力有限。高职院校的专业老师多数是院校毕业的本科生或硕士生,他们从学校到学校,又正好遇上高职院校扩招,师资缺乏,他们一毕业就直接承担教学任务,根本没有时间到企业去锻炼,其实践操作能力存在先天不足。由于缺乏现场经验,他们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时,对选题的确定把握不准,多半将自己以前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拿来给学生做,或参考本科或硕士的毕业设计(论文)来定选题,显然这些选题不适合高职院校的学生。他们也有的使用历届的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但可供选择的题目不但数量少,而且陈旧,很难适应企业日新月异的发展。

3.指导教师精力投入不足。高职院校的扩招,师资补给的滞后,使大部分在职的老师(特别是专业老师)的工作任务异常繁重。这些老师在指导毕业设计(论文)期间,不但要负责指导毕业班的学生做毕业设计(论文),还要承担非毕业班的教学工作,而一些骨干教师还有科研任务要完成。因此,教师在指导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很难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进度和质量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其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也就难以保证。

二、解决问题的建议

针对高职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一些解决措施和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一)改变毕业设计(论文)的模式

设置毕业设计(论文)这个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巩固,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达到这个目标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应因材施教,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情况,分层次采取不同的内容形式来等效毕业设计(论文)。

比如可以按下面的方式进行等效:尖子生,这类学生经常参加技能竞赛,可要求他们对技能竞赛作详细的分析,并写成有借鉴意义的竞赛总结;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可要求他们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随着实习内容的深入,逐步去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最终形成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调研报告;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要求他们在顶岗实习回来后,将实习体会写下来,形成实习报告。针对上述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他们提交的竞赛总结、调研报告或实习报告,都是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锻炼、提高和积累,效果与写毕业设计(论文)是等效的,且学生写起来体会更深刻。

(二)采用双导师制

作为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老师,不仅应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需要过硬的专业实践技能。目前各高职院校多数专业老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理论知识可以胜任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但是部分老师的实践工作经验不足,尤其是刚上岗的新老师。鉴于此,建议采用主副双导师制。可以聘请校外的企事业单位或学生的就业协议单位的技术人员或学生的实习师傅来担任主导师,副导师由校内指导老师来担任。校内指导老师主要负责毕业设计(论文)的规范化指导,保持与校外指导老师及学生的联系与沟通,毕业设计(论文)中涉及的具体专业技术、技能指导由校外指导老师负责。双导师制可使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与企业生产实际近距离对接,更具有针对性。

(三)加强学生信息素养培育

学生信息素养的好坏,关系到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和速度。为了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图书馆可利用网页或开办系列专题讲座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数字资源的检索方法和检索策略及技巧。另外,还可以在毕业设计(论文)初期,安排一至两周的时间,要求学生使用学到的检索技巧去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扩展他们专业知识面,并使其了解论文的写作格式,有助于确定毕业设计(论文)的初步方案。

(四)加强信息资源建设

学院图书馆除了根据专业的发展动态对馆藏图书进行及时更新添补,同时应加大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收集。比如,建立校际间资源共享平台;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资料和文献尽快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将历届优秀的毕业论文刊登在校园网上;建立专业选题资源库,选题可以是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提炼出的具有针对性、综合性、应用性与先进性的课题。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指导老师的能力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学院应该在不断提高生师比的同时,提高整个师资队伍的水平。学院可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畅通企业引进专业老师的途径,从企业吸引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的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吸引具有高职称、高学历的人才;学院可以外派在职老师进修和培训,帮助在职老师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学院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有计划地安排专业老师到相关企业挂职实践,为企业和社区服务,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老师的实践能力,开拓老师的视野。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教学环节,在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中,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运用能力,而且也提高老师的专业教学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问题,只要师生共同努力,对出现的问题采取恰当的方法加以解决,就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赛.高职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

[2]曹苹.高职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模式研究[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6(17)

[3]赵素娟.高校图书馆为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提供信息服务的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

[4]吕亚慈.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0(46)

问题设计论文篇(10)

1 目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存在问题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的分值结构、评阅、成绩评定规则与执行等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1],影响了成绩评定的公正性、科学性、合理性,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1.1成绩评定的分值结构不尽合理 

目前,各高校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基本都是采用“结构分”的方式,即根据指导教师成绩、评阅人成绩、答辩成绩三个方面的成绩综合评定,三个方面的成绩在总评成绩中分别占有相应的比例。具体实施中,各高校往往有自己的结构分值。这样的作法有其合理性,但分值结构也影响综合成绩。以某校为例,其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办法规定毕业设计(论文)总成绩由指导老师成绩(30%)、评阅成绩(20%)和答辩成绩(50%)三大部分组成。从所占比例上看,给答辩成绩以很高的分值比例,似乎难以保证给出合理成绩。从答辩环节看,首先,因为实际答辩时间很短,负责答辩的老师在十几分钟的时间里要看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成果,还要听取学生陈述和提出问题、听学生回答问题等,因而对学生的成果材料、学生毕设工作情况等各项评定指标难以给出全面准确的判断。其次,有的学生论文做得一般甚至较差,但他的表达能力却很好,叙述问题清楚,侃侃而谈,因而得到不错的答辩成绩[3]。同时,学生的答辩时的水平发挥也有相当大的随机性,易受到临场因素的影响等,导致考核评定的主观性和随机性,成绩缺乏公正性[4]。 

1.2毕业设计评阅教师是人为分配 

评阅设计成果是定性评价,不是对考试试卷中客观题那样的简单判断,而是具有很大的主观性。评阅成绩是学生三部分成绩中的一个部分,不同的评阅老师对同样的毕设成果会给出不同的评阅成绩,甚至成绩差距很大,说明评阅老师给出的成绩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不合理性,而人为安排某一评阅老师评阅某一学生的设计成果增加了这种不合理性。 

1.3答辩老师负责自己所带学生的答辩 

指导老师与所指导的学生是一种特殊的师生关系,这是必须客观面对的,目前在答辩环节中存在老师自己带的学生参加自己所在答辩小组答辩的情况,实际上是一种重复对自己所带学生评分的问题,这增加了出现不公平性的可能。 

2 对策与建议 

针对存在的上述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各负其责,加强相关各个方面的管理,促进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2.1合理确定分值结构 

合理分值结构的影响因素包括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参与答辩老师的个体差异因素、学生毕业成果的因素、专业特点、成绩评定标准的制定与执行情况等,分值结构应全面客观考虑到这些影响因素,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情况,建立影响因素与分值结构相关关系。同时,可增加成绩评定主体,如学生工作部门可针对学生平时毕业设计态度、遵守纪律等情况给出成绩,该成绩在总评成绩中占有一定比例。从而通过增加评分主题和合理分值比例,确定合理的分值结构。 

2.2搞好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评分和评阅教师评分,首先制定好评分规则。再好的制度要靠人来执行,好的评分原则和方法,也要靠教师去执行。执行得怎样,要看执行者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教师要有责任心、公正心、责任感,要严格按照相应要求和规则进行评阅并给出成绩。另外,管理上要建立公正的机制,例如可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如专业方向、职称)给评阅人随机和等量分配评阅论文;对同一毕业设计(论文)可由两位以上评阅人评阅;同时,评阅教师评阅的设计(论文)应尽可能与其研究方向一致。从学习态度、外文翻译、开题报告、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设计(论文)本身水平等多方面全面考查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5]。 

2.3搞好答辩工作 

首先,做好答辩组织工作,制定好答辩规则,并不折不扣来执行。关于答辩规则应注意指导老师不得参加所带学生的答辩。指导老师对自己所带学生毕业设计的了解和掌握完全可在平时的指导及最后对毕设成果的审查中进行,指导教师成绩部分已经体现这一点,不必在答辩中再次给学生打分。其次,参加答辩老师所提出问题应围绕毕业设计课题,难易适当,注意通过问题来考察学生完成设计(论文)成果的过程、方法、收获、结论。第三,注意学生表达能力的差异,对答辩老师的问题虽然回答表述不清楚,但能做出实质性回答的应给出同样合理的成绩。 

2.4完善和利用好网络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管理系统 

传统的教学成绩管理方式工作效率低、安全保密性差,反馈时间长等弊端。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信息进行科学管理,有着传统人工管理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如具有存储大、效率高、方便性、快捷性、开放性、灵活性等[6]。应建立健全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管理系统。 

3 结论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评定是对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一次全面的检验[7]。在重视毕业环节平时教学管理的同时,更应做好毕业环节最后的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这一关乎学生和教育的要事。为此,应着力在科学确定分值结构、提高评阅质量、改进答辩方法、完善网络管理系统等方面加以改革,从而建立公正、公平、科学、创新、先进、有效的成绩评定机制,做好成绩评定工作。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张桂荣.毕业设计成绩评定刍议.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2007,21(11). 

[2]吴石林,张玘.浅议本科毕业论文成绩评定中的几个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33(1):40. 

[3]刘玉梅,赵琦,闫少华.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方法[J]探讨.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20(5):20. 

[4]金宝宏,宋建夏.毕业设计成绩考核评定标准的改革与实施[J].中国科学教育,2007,(21):35. 

上一篇: 道德论文 下一篇: 林业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