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管理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高校教育管理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 32-1774/G4 国内刊号
  • 1673-8381 国际刊号
  • 3.4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高校教育管理是江苏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9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高校教育管理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题企划:“双循环”与高等教育、专题企划: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高教研究、教师发展

高校教育管理 2008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高校教育管理杂志专题访谈
杨叔子:再谈高校文化素质教育1-5

摘要:经过十多年的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活动,目前我国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有所提高,但是高校教育中仍存在着重成才、轻成人,即重功利、轻素质的一些倾向。造成这一倾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对文化素质教育的理解还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应从3个层次上理解文化素质教育:其一,文化素质教育的锋芒是针对忽视人文教育,即解决“做人”的问题;其二,文化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加强中华民族文化教育,即解决“做中国人”的问题;其三,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即解决“做现代中国人”的问题。

高校教育管理杂志校长论坛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6-11

摘要:培养创新人才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界共同的价值追求,其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重要的实践课题。高校建立或构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创新人才,至少应包括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和人才成长环境两大部分。我国高校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目前仍存在认识层面、制度层面、办学层面的问题。通过对电子科技大学教学实践的总结,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要改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理念;调整专业结构,构建多学科交融的学科专业环境;完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完善学分制管理模式,促进学生共性与个性的协调发展;积极探索研究型教学模式,将科研引入教学。

高校教育管理杂志论点摘编
大学之道在于育人11-11

摘要:西安理工大学校长刘丁在2008年2月14日《光明日报》一篇题为“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又好又快发展”的文章中指出,高校发展必须围绕“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对于我们办学来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优秀人才;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建设和谐校园。“以育人为本”,源于“大学之道在于育人,而非制器”。人才培养是大学最根本的使命,也是大学存在价值的集中体现,这是自大学诞生以来永恒的主题。尽管长期以来就如何培养人才有着不同的理念和众多的流派,但为社会发展、科学进步塑造精英却是大学长期追求的目标。

高校教育管理杂志校长论坛
大众化背景下大学活动中关系的序性调整12-17

摘要: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不同时期会围绕不同的活动关系或者同一活动关系的不同方面而展开活动。在大学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有科研与教学和教师与学生关系,而这些关系又受哲学取向即认知哲学与政治哲学关系的影响。由于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与精英高等教育阶段宗旨不同,大学活动中哲学基础也就从认知哲学到政治哲学发生序的转变,进而引起大学的科研与教学以及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序被调整。一是认知与政治序关系调整,从原来的认知主导转变为政治主导,大学活动的哲学基础发生了序性变化:二是教学与科研序关系的调整,即从原来以科研为主要方面转变为以教学为主要方面;三是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调整.即从原来强调教师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

论市场化体制下大学校长的作用18-21

摘要:大学校长扮演的社会角色,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大学承担的特殊社会使命所决定的。在计划体制下,大学的使命是按照政府制定的高等教育发展计划及相关政策,组织实施教学及其他活动,履行各种社会职能,因此,校长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政府的政策指令,维持办学秩序,协调教育资源分配,解决师生员工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在市场化体制下,大学作为独立的社会文化学术机构的地位逐步得到承认,在招生、教学、科研、人事、后勤等诸多方面,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关工作计划并付诸实施,随之而来的是大学校长角色的转换。校长在大学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着更积极主动的作用,成为大学发展目标的决策者、学术发展的领导人、教育经费的筹集者,以及新大学制度的建设者等。

高校教育管理杂志国外高教笔谈
明确目标多方参与提升高校办学质量水平——德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及其特点22-25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多样化发展的日益深入,具有悠久历史与优良传统的德国高等教育也开始出现危机,原本行之有效的运行模式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质疑。为应对上述挑战,20世纪90年代,德国在谨慎观望、多方研讨和局部试验之后,建立起独具特色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本文首先对德国高等教育评估的宗旨与目标、评估机构、评估内容和评估程序等基本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对其富于启示价值的重要举措进行了提炼和分析,并将德国高等教育评估的特点归纳为四个方面:即评估目标定位于自我提高,高度重视内部评估;外部评估专家的选择与构成合理;以院系或学科为评估对象具有多重优势;评估结果的执行与落实措施有力。

印度高等教育质量新评估方案初探26-29

摘要:印度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是一种外部评估和内部评估相结合的评估与认证模式。其中,在外部评估中,国家评估与鉴定委员会占有主导地位。2007年,国家评估与鉴定委员会顺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制定出台了新的评估方案。新的评估方案在原有的评估内容基础上,进一步分化了主要评估指标内容,突出了高校为社会服务和创新功能的考察。同时新方案在对各项评估内容进行测定时,提高了测量的可量化程度。国家评估与认证委员会还注重吸收、发挥学生在高等教育评估中的积极作用。印度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高校教育管理杂志高教管理评论
高校教学评估与高校教育质量保障——高等学校教学评估的认识冲突与协调策略30-37

摘要:反思高等学校教学评估5年来的实践和探索历程可以看到,评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高校普遍认为,教学评估对学校的教学、人才培养、教育质量的提高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人们对评估工作也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其中既有对评估过程中出现的弄虚作假及形式主义现象的批评,也有一些有关评估与大学教育本质、教学秩序、办学自主权等理论问题的探讨。对我国高校教学评估不同认识的评论,有助于厘清今后评估工作的思路。我国高校教学评估应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其方式方法需要改进,要建立具有本国特色的高校教学评估体系,促进全国不同类别高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高等教育质量外部评价的目的与功能评析37-40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政府、高校以及用人单位和学生及其家长都开始关注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但是它们关注高等教育质量的目的是不同的。高等教育质量外部评价对高等学校质量的维持与促进以及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其功能主要包括质量保障、引导、激励和监督。

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六个问题41-43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我国是人口资源大国,要建成人力资源强国,高等教育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因此,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期,必须重新审视大众化高等教育质与量的兼顾问题、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与内涵问题、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主体的主从关系问题、高等学校的学制和课程改进问题、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的素质教育问题和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的控制问题。

高校教育管理杂志教育理论
高校扩招的政策过程分析44-50

摘要:教育政策作为社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政策的制定、政策的实施、政策的效果,针对效果进行的调整应当形成一种循环。以社会政策过程研究的思路审视高校扩招的政策制定、实施与结果评价,就会发现存在诸多的问题:政策制定的过程过于仓促,政策实施的过程数量先行,结果对经济拉动的目的并没有达到,且对入学机会的平等性、教育质量、就业问题都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因而政策还有诸多方面需要调整与改善。保证政策过程的针对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是必然要考虑的问题。扩招政策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要考虑教育自身的规律,还应当充分考虑其社会效益。所有的教育政策都是社会选择。政策的设计、实施、评价及自我调适是一个完整而又循环上升的选择过程。

高校教育管理杂志论点摘编
国家助学是一项意义深远的青年政策50-50

摘要:谢湘在2008年4月7日《中国青年报》撰文指出:国家助学是一项意义深远的青年政策。首先,这个政策与青年这个年龄段的人群有极大的关系。青年,是人的一生中身体发育最快,学习时间最集中的重要阶段。时光不能倒流,这个成长发育期一旦错过,就很难弥补。国家助学政策,能够为那些处于生命发育成长期的青年保证营养的基本需求,保障学业的顺利完成,就等于在最大程度上帮助他们解除了因家庭经济贫困带来的后顾之忧,他们的精神面貌也因此得到了很大改变。这项政策与青年的未来发展密切相关。有人把国家资助困难学生的政策仅仅看作是一种“扶弱”政策,这显然是不够全面的。

高校教育管理杂志教育理论
大学创新力的影响因素分析51-57

摘要: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理性主义、学术资本主义和企业管理主义以及政府角色的变化给大学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大学要在院校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提升其自身的创新力。大学创新力指的是大学现行的组织、规划、用人、领导与控制等各项活动的管理创新能力以及在教学和科研上的创新能力。大学创新力受制度环境和组织结构两个因素的影响。单一化的高等教育政策系统和社会评价体系、组织资源动员不足以及大学普遍存在的官僚化倾向抑制了大学的创新能力。大学创新力的提高要求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和进行内部治理的变革。

高校教育管理杂志论点摘编
创新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57-57

摘要:朱先奇在2008年4月9日《光明日报》载《构建中国特色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一文中指出:教育理念是人们对教育及其实施过程的基本主张,通常表现为人们对有关教育的信念、价值及活动准则的认识。所谓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就是高校在培养创业型人才中对创业教育信念、价值及活动准则所持的一种认识。在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时必须树立以下理念:一是创业教育既要针对大学生中的精英分子,更要考虑到所有在校大学生;二是创业教育既是为社会培养创业人才,以便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更重要的是为了社会培养创业型人才,使大学生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的推动力;

高校教育管理杂志教育理论
从我国大学理念的发展看地方院校的办学策略58-63

摘要:办学理念是构建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它主要关注大学的功能定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方面的内在规律及其关系。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普通高等院校如何确立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定位,彰显自身的办学特色与个性追求,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与作用。我国现代大学理念的核心内涵主要表现为强调大学的社会责任、凸显学术理性和文化品位、坚持制度规范和依法自主办学、正视产业经济属性等四个方面。作为地方院校,应按照现代大学理念的要求不断探寻办学策略,建立起能够承载现代大学理念、不负大学使命的大学文化。

高校教育管理杂志论点摘编
立足区域,求服务经济发展之势63-63

摘要:周治军在2008年4月9日《光明日报》载《地方院校的发展策略》一文中指出:高等教育与整个社会活动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大专院校逐渐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高等教育的“中心化”实质上是要求高等教育功能的变化,即它的服务社会的功能需要得到凸显。

高校教育管理杂志科研管理
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探析64-67

摘要:产学研合作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大学功能在现代社会日益拓展的必然结果。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必须做到:成立学校发展合作委员会或发展咨询委员会;发挥政府的协调作用。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提倡各校用最适宜自己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产学研合作并不等于忽视或放松学校教育。

高校项目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68-72

摘要:高校项目管理是指高校中相关部门对教育科学研究以立项的形式进行管理的一种职能。以立项的形式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便于组织、申报、管理以及成果转化,已经成为从教育部到省级、校级都使用的一种有效的科研管理模式。针对当前地方高校项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在项目管理中体现导向性、管理性与服务性,应当贯彻“五个理念”,即以人为本的理念,公平、公正的理念,合作研究的理念,服务社会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