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老师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21 09:00:01

高校体育老师

高校体育老师篇(1)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目前,云南省高校中老年体育教师这一特殊的职业群体在身心健康方面不容乐观,繁重的工作和源源不断的压力严重影响了教师对幸福感的体验。而高校中老年体育教师的幸福感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还影响到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中老年体育教师的幸福感与个人健康问题,不仅对自身有重大的影响,而且对社会和国家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改善高校体育教师的幸福感维度成为一个值得社会关注的问题。

1 现状

1.1女性教师群体的自我价值平均分高于男性群体

在对云南省高校中老年体育教师的性别分析中,女性教师群体的自我价值平均分高于男性群体的,且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在社会中大多数情况下男女扮演不同的生活角色有关,男性在家庭中往往扮演“顶梁柱”的角色,且社会对男性的期望值往往也高于女性,因此来自于家庭、职场等方面的压力可想而知。而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往往很简单,只需要她们把大部分时间放在处理家务以及相夫教子上,同时来自工作方面的压力相比男性而言要小很多,把“朝九晚五”的本职工作做好就够了,而且高校教师这个身份足以让女性教师拥有非常高的社会地位,这使得她们较男性而言更容易满足,因此女性群体的自我价值高于男性群体。

1.2 男性教师群体的正性情感平均分低于男性群体

在对云南省高校中老年体育教师的性别分析中,女性教师群体的正性情感平均分高于男性群体的。一般认为,女性由于承担更多的是家庭照料之类的角色,而且女性往往对生活都进行细腻关注,这些都使得女性更愿意体验和表达情感,比男性在情感体验上更为敏感,因此在正性情感的表达中,女性教师得分要高于男性教师得分。

1.3 女性教师群体的自述幸福感平均分高于男性教师群体的平均分

在云南省高校中老年体育教师中,男性教师群体的自述幸福感平均分低于女性教师群体的平均分。专家认为,如果女性在遇到对自身不好或自己难以控制的事件时,这种行为可能导致她们在短时间内难以抵消消极影响,但是如果她们的生活相对要积极美好,那么女性比男性更能体会到强烈的幸福。在正常情况下并不会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在社会中大多数情况下男女扮演不同的生活角色,女性群体较男性群体而言无论从生存压力还是社会人际关系的压力要轻松,所以在自述幸福感的比较中,女性教师得分要高于男性教师得分。

1.4 幸福感与职称有关

云南省高校中老年体育教师中,教授职称的群体与讲师职称的群体在自我价值方面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且教授职称群体的平均分高于讲师职称群体的平均分;教授职称的群体与讲师职称的群体在自述幸福感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教授职称群体的平均分高于讲师职称群体的平均分;教授职称的群体与副教授职称的群体在自我价值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教授职称群体的平均分高于副教授职称群体的平均分;教授职称的群体与副教授职称的群体在自述幸福感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教授职称群体的平均分高于副教授职称群体的平均分;其它维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当前高校里的职称竞争很激烈,尽管职称是在教师中的一种评比方式,但在当前社会大环境下更是社会地位的体现。由于此原因,初级教师与正教授在人们心中有着天壤之别,初级教师总觉得自己在其他教师和学生面前低人一等,很多初级教师从一开始参加工作就努力着向教授这个目标迈进,他们只有通过不断地参与相关课题、在刊物上发表文章来增加自己的科研成果,直到晋升为正教授那天这些压力才会真正释放,同样的中级、副教授的焦虑水平也是如此。

2 建议

2.1学校加强重视高校中老年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重视高校中老年体育教师心理健康工作的研究,有必要设立相关高校中老年教师心理健康工作的管理部门。充分利用和整合高校资源,开展各项有利于高校中老年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的讲座、交流会等形式的活动,保证高校中老年教师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

2.2 加强与扩大高校中老年教师身心健康重要性的宣传

在学校范围内,通过聘请相关专家定期举行高校教师健康知识讲座,针对个别教师诸如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从思想上提高高校中老年体育教师对健康重要性的正确认识。

2.3 保证高校中老年体育教师定期进行体检

把对高校中老年体育教师的定期体检落实到位,针对体检的每一项都严格把关,严厉杜绝“走过场”的行为。针对中老年体育教师可能出现的高血压、高血糖、心脏病等慢性病要认真进行检查,同时在日常饮食、参与体育活动等方面进行科学指导。

2.4 提供高校中老年体育教师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条件

改善高校体育场馆设施,针对高校中老年体育教师的身体素质状况,合理引导高校中老年体育教师利用闲暇时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给高校中老年教师提供体育锻炼的良好条件,培养高校中老年体育教师的体育兴趣。

参考文献

高校体育老师篇(2)

“体育老师的工资基本都没有主课老师高。”一位从事了十年体育工作的韩老师对记者说。他说,这种情况从他参加工作就没有改变过,因为老师们的收入是根据“学科系数”决定的,主课的学科系数一般为5,而体育课的学科系数为1.5,如一节课的课时费统一是2元的话,(课时费×学科系数=课时收入)主课老师上一节课的收入是10元,而体育老师的收入只有3元,彼此相差7元之多。而基本课时费越高,老师之间的收入差距就会越大。

韩老师说,在他们学校每个体育老师一周要上15节体育课,而其他老师一般只上9~11节课,他们的课时比别人多,工资却没有别人拿的多。工作10年的他加职称工资一个月只能拿到1600元,同样职称的主课老师则在2000元以上。而他们体育组的很多年轻老师没有职称,一个月只能拿到1000元,甚至更低。

对此,也有其他学科老师反驳说,体育老师本来就轻松,不用改作业,不用制作课件,又没有升学压力,工资低也是正常的。

体育老师们则对这种说法“深恶痛绝”,一位体育老师说:“很多人都有这种偏见,面对中考、高考,体育老师一样有压力,上课前的准备工作也很多,只是别人不了解。我们一节课下来,身心都很疲惫,要教好课,还要保障学生们的安全,一点都不敢马虎。”

“另外,我们每天还要给‘短跑’、‘长跑’、‘投掷’等训练队的学生训练,这些都是没有钱的。”

如今五一、十一这样的长假或者是暑假,很多学校都组织教师外出旅游,算是对教师辛苦一年的奖励。 “可是,这种名额不是每位教师都享受到,这与平常工作干得好坏无关,只要所授科目重要,理所当然就是你,但每次与我们体育教师无缘。”这名从事十年体育教学的女老师说,体育老师经常处在“被遗忘的角落”。

即使是评奖项,体育也不受重视。女体育老师说,各科的考试都有排名,体育也在其中。可是她所在的学校从来看不到体育的排名,即使她所教的体育分数相当高。其他的科目,比如语数外,只要不是排在最后三分之一部分,学校会有金钱奖励,数目还不小。而体育教师很少拿到奖励。

其他科目的老师多多少少都有在外面补课的收入,而这对体育老师来说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体育教师相对来说比较“清苦”。“当体育老师本来就难,当一个好的体育老师更难。”

赵老师还说,在学校体育老师很多时候就是“高级勤杂工”和“搬运工”,每个学期一来新书,学校领导肯定会让体育老师去搬,因为“体育老师年轻、有劲啊!”,体育老师也抱怨:“为什么每次都是我们”,可时间长了,他们也“习惯了”。

但体育老师们真正渴望的是自己的收入能与工作量成正比,更希望自己的社会价值能被学校、家长和学生认同。

“边缘科目”老师待遇

很尴尬

“体育老师长期收入低、地位边缘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结果。”乌市一所中学校长这样认为,他说,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所有的科目都向文化考试倾斜。体育、美术、音乐这“小三门”的老师基本都是这种情况。虽然现在一直强调“素质教育”,“体音美”本是素质教育的门面,但中考、高考成绩仍然是评价一个学校好坏的标准,在没有将“考试成绩”这样的硬指标提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学校不敢下大力气提高“小三门”的现状,怕被人说“不务正业”。

不过城市学校的体育教师状况相对而言还是好的,在许多乡村学校没有专职的体育老师,是班主任或者其他科目的代课老师在上体育课,体育老师一直都处于缺编的状况。

“现在很多学校都落实上级要求,每天中午有个30分钟的大课间,做广播体操,做运动,非常好,我和学生们都很喜欢。”一位女体育老师说。

乌鲁木齐市教育研究中心体育教学研究员藻世明老师说,几年来,我们一直关注着体育教师的待遇及体育的发展问题。体育教师不受重视、待遇低,边缘化情况的确存在,媒体对于出现很多胖孩子、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孩子呼声也很高。但因为学校、家长、包括一些学生自己对分数看得很重,很难实施。

当然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与当前的教育体系也有关系,但是这些情况正慢慢好转,不久将要出台有关音体美科目、音体美老师现状等内容的文件,里面有对“边缘科目”以及改变这些老师待遇等问题的规定,如果有各级单位的强力贯彻,学校改变急功近利的态度,将眼光投向孩子的未来,现状一定有所改变。

下一代的健康谁来负责

在几所学校门口,记者对几十名学生做了随机调查,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喜欢体育老师,但内心的崇拜程度却没有对主课老师深,他们说,毕竟体育是副课,学校都不重视,学生又能多重视呢。但学校随意砍掉体育课也让他们很反感。

正在上高三的王翔说:“高一、高二时,每天都打打篮球,家里也支持,给我买个篮球。可是高三一到,爸妈就把篮球没收,不让玩了。学校也把体育课减了一半,本来特想运动,但看看周围的同学正认真地学习,也只好随流了。如今我很少运动,出门坐公交车,回家吃着妈妈做的可口饭菜,我从前几个月的56公斤急剧增长到70公斤。”

王翔说,唯一的希望就是,高考结束,痛痛快快打几天篮球。

体育老师不但要带体育课,还要负责学校的安全、杂事,所以很忙碌,一天再上四节体育课,非常疲倦。某中学初二同学周亮(化名)说:“体育老师只是应付一下,有时候叫我们玩跳绳,或者是打篮球,他就站在一旁用疲惫的双眼看着我们,感觉不用心。”

体育老师被边缘化,教学质量势必有所影响,课时越来越重,待遇仍然很低,学校、家长的眼睛里似乎没有体育运动的概念,没有感谢过体育老师!

试问,这样的现状,孩子的健康谁来负责?谁又曾想到十年后孩子的身体状况如何?据一位体育老师透露,现在初中的一些孩子个子虽然高,看着也健壮,可是骨胳很脆弱,孩子经常骨折。

一位学校领导建议: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所有的科目都向文化考试倾斜。如果把体育也纳入这个领域,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的重视程度就会不一样了。比如说,把考生的体育达标率作为评价学校的前提条件。

高校体育老师篇(3)

引言

随着高校扩招程度的逐步加大,体育教师在大学教学中的作用显现的更加的明显。在发挥作用之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受到学校及社会上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校体育老师对于工作的满意程度并不那么尽如人意,存在着许多事情亟待解决。如何抓住主要矛盾,提高体育教师对于工作的满意程度,进而提升整个高校体育教学的专业水平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1.研究方法和对象

本研究工作以河北省唐山市的高校的体育老师为研究的对象,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设计出了和体育教学工作满意度有关的共十个维度的调查问卷,将问卷的结果以积分的形式加以统计,并用SPSS软件进行最后的归纳、分析描述。

2.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结论与分析

2.1 整体水平

从整体上来说,唐山市高校体育老师对于工作的满意度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这主要表现在领导的管理水平,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社会的认可度上。在领导层的管理上,高校的体育老师还是比较满意的,这主要归功于学校领导在平时的工作中充分的做到民主、公平公正,虽然有的时候体育老师的职称晋升的限制的比较死板,但是领导层中并没有因而在此方面设立重重险阻,更不会因为体育专业并非学校的主干专业而另眼相看。在同事的人际关系中,受到体育这个外向型学科的影响,大多数体育老师平时都十分愿意与其他人沟通,同事之间关系处理融洽,满意度较高。在社会的认可度上,尽管近几年来,国家增加了在体育事业方面的投入,但这并不能改变社会上对于体育这门学科的看法。重智育、轻体育的现象依然相当的普遍。加之,体育又是一个需要长时间的磨练才能够出成果的学科,因而有时候在短时间内效果并不明显,这又降低了体育教学的认可度。

2.2 个体差异

2.2.1 教龄时间与工作满意度

在调查中,我们将教龄分为1-8年、9-15年、16-25年。数据显示,三个不同教龄阶段的老师对于工作的满意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拿教龄为1-8年和16-25年的体育教师来说,前者属于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头脑中充斥着各种理想和信念,往往对于刚接触的工作保持浓厚的兴趣,外在的表现为干劲十足。而后者常常处于教学事业的成熟期,在历经多年的拼搏之后,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上都相对稳定。遇到教学中的一些不如意的困境时,凭借着以往丰富的教学经验都能够很轻易的予以化解。但是对于教龄在中间层次的体育教师来说,他们却对工作的满意程度并不像上述两者那样高涨。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使得他们在工作当中力不从心,对于正在处于事业上升期的老师来说,这种时期存在的无形的打击会使得他们陷入迷茫,找不到方向。因而教龄在9-15年的老师对于工作的满意程度普遍不高。

2.2.2 学校类别与工作满意度

由于我们是对唐山市所有高校的体育老师对研究对象,所以在对工作满意度的调查上自然会因为学校类别的不同而产生差异。一般来说,省属院校的体育教师对于工作的满意度比较低,而一般性本科院校的老师满意度较高。综合考虑,这种现象的发生可能和学校内老师的自我定位以及社会大环境有关。比起一般院校,省属院校的老师常给自己设定相对较高的目标,对于自身的福利,薪资待遇会有一个很大的期望值。但是这些期望受外部环境的关系得不到实现或与自己的设定值相差甚远时,在工作上的满意度自然就会走低。而一般的本科院校却不一样,由于学校的规模有限,体育专业很可能与其他专业一样受到同样的重视,在对于自身的期望上,体育老师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定一个合理的数值。这些设定值明显的要小于省属老师的设定值,实现起来也较轻松的多,因而在一般本科院校中老师对于体育的教学工作不满意率较低。

2.2.3 学历与工作满意度

如今,唐山市高校的体育教师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老师占据了绝大多数。对于唐山市这样一个人口流动大市来说,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大都数来自于外部省市,他们在工作中除了要完成所规定的任务之外,还要学会熟悉社会环境,与当地人和睦的相处等事宜。高学历体育教师常在教学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但是他们凭借着过硬的教育水平,常能够突破这些障碍,并肯为其目标的达成付出有倍于本科学历老师的努力。在与周围的老师相处时,这种高学历带来的自信常会转变为工作上的高效率,从而使得教学工作更加的得心应手。而随着国家对于教育质量的把关越来越严,低学历(本科及本科一下)的生存环境越加糟糕,一定程度上转化为对于现有工作条件和环境的不满。

2.2.4 职称与工作满意度

按照常规,高效的体育老师分为讲师、副教授、教授这三个级别。据调查显示,在这三个职称中,讲师对于工作的满意程度最高。收入常与教师的头衔职称挂钩,他们的收入纵然没有副教授及以上级别那么高,但是其在教学事业上成长的空间大,发展的前景光明,表现出强烈的适应能力,随着教学资历的增长,定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因而满意度较高。而对这副教授及以上级别的老师,虽然高收入能够带来一定的满足感,但是头衔职称越高,工作的压力也就越大,有时压力大到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另外由于经费条件的限制,他们对于教学研究中的物质需求得不到满足,有时甚至不得不停下手头的研究工作。因而表现出较低的工作满意度。

3.结论

通过对于唐山市高校体育老师的满意度研究,我们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总体上来说,高校体育老师对于工作还是比价满意的,这主要是体现在领导管理层以及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上。当然,社会的低认可度使得这种满意度降低。(2)在个体方面,工作满意度在教龄时间、学校类别、学历以及职称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这也是今后我们应该及时调整的重心。(作者单位:1.河北联合大学体育部;2.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高校体育老师篇(4)

教育不仅包括知识方面,还有身体素质方面。特别是到了高校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教学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只有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才能够让学生在其他科目的教学活动中做得更加突出。但就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而言,体育教学的实施并不十分顺利,我国高校教育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因此针对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因素进行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希望大学生能够加强锻炼身体,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最终实现提升国民身体素质的标准。由此可见,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虽然我国高校中已经普遍开展体育教学,但是当前的教学情况并不是非常的乐观。

1.不重视体育教学的价值

尽管我国高校中普遍开展体育教学,但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成果并不十分的理想。随着我国体育教学的不断改革与完善,可以从各高校的课程表中看出体育教学在我国教育中的地位有所提升。虽然高校教育的改革提升了体育教学的价值,但是高校体育老师并没有对此十分重视,同时在教学中也没有充分利用这一点。目前,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依然沿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并没有体现出体育教学中包含的价值。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体育教学还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精气神,在其他方面做出更好的成绩。然而高校体育老师对体育教学的价值一直处于忽视的状态,不能使其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2.体育教学观念比较落后

造成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成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就是各高校体育教学的观念还是比较落后,无法与我国当前的教育目标相匹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传统观念就是让学生在体育课上自己进行自由活动,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进行自由的玩耍。甚至有的老师对于体育教学的理解是,让学生从课业繁重的环境中走出来,接受全新的教学模式。然而这种理解存在很大的偏差,对我国体育教学的发展十分不利。

3.体育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手段单一,在创新性上有所欠缺,大部分的高校遵守传统,过于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填鸭式”教学。体育教学是一项基于理论知识的技术性学科,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处在一个被动学习的地位,学习主动性每况愈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使得学生在学习自觉性、学习创新力发掘等方面受到了大大的阻碍。由于教学模式的单一性,慢慢失去了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这是教育者的悲哀,需要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深思,共同发现问题,并找到恰当的解决方法。

4.师生之间缺乏沟通

在这里所说的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只是单纯地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却忽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很少,甚至为零。同时传统的教学内容刻板,课程气氛压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缺乏主动性、积极性。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是主导者,不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老师和学生最终形成了对立面。其次,老师之间存在交流,但是交流的范围较小,不能为学生的学习进行扩展,因此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就被束缚住了。在体育教学的过程已经不能只单一地教授一方面的知识,教授的内容应朝多元化发展。因此就需要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根据学生自身的不同条件进行特长方面的培养,完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进而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和专业需求的学生。

二、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

1.体育教学硬件设施不完善

不管是哪种体育活动都需要有足够的空间和运动器材,只有满足这两个条件才能更好地完成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硬件设施是非常关键的部分。当前仍然有很多高校在硬件设施方面不完善,如运动器材不够、场地较小等,甚至有些学校进行体育教学过程的场地也十分紧张,这样对体育老师的教学活动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导致体育教学的效果不能令人满意。除此之外,体育器材在使用的过程不断出现磨损,影响体育教学的开展。由此可见,若想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成效,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大学体育教学中的硬件设施问题。

2.教学考评体制不合理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老师在体育教学中一直追求的目标是:跑得更快、跳得更远、跳得更高。然而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已经不能适用于我们当前国民身体素质整体性提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应该在体育教学中体现出其社会性价值。特别是高校体育教学的手段要进行相应的创新,在对一个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已经不能单独依靠某一个标准,若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评价过于追求量化,会忽视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健康性忽视,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都各不相同,因此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该因人而异。除此之外,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还需要根据其学习中的表现情况。在整体的评价中要适当地调整竞技项目所占分数的比例。老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过分注重学生技能的考核情况,这样只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还可能为后续的教学带来更多的不良影响。

3.体育教学模式中缺乏创新

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已经设计出一套基本的教学模式,这个体育教学模式一直沿用至今。虽然在不断的改革过程中对该模式进行相应的改变,但基本模式的框架并没有发生变化,特别是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受到传统思想的禁锢,没有对体育教学模式框架进行创新,导致高校体育教学的模式与中学教学模式没有太大的差别。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是老师作为体育教学的主导,老师在教学中只是带领学生做几套传统的教学活动。尽管当前大学设有选课的环境,但是还是有一些课程没有办法完成,主要原因是体育硬件设施并不完善。即使任课老师想进行教育模式的创新,但是客观条件有所限制,最终导致学生无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这样就会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体育教学已经不能成为学生提升自身素质的途径,只是为了最终考试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这样的体育教学已经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社会功效。

三、优化我国体育教学发展的措施

当前我国的体育教学现状并不理想,出现这种局面是由多方面的影响因素造成的。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高校体育教学,高校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变当前的局面。只有改变当前的教学现状,才能促使我国体育教学的长远发展。

1.树立良好的体育教学观念

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第一步就是树立良好的体育教学观念,摒弃传统教学观念中的糟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体育教学进一步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体育教学也被赋予了新内涵,简单地说,就是以社会体育观与社会健康观为基础,进而形成全新的体育教学观念。当前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社会条件在居民中的地位也有所提升,人们对健康也有了全新的看法。从传统生物健康到后来的三维健康,人们逐渐将社会特征与生物学特征进行有机结合。因此新的体育教学观念也应该由传统的教育观念转变成为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教育观念。传统的体育教学设置的目标是以技能为主,不重视学生自身素质的锻炼,这样的体育教学观念已经不能与当前的教育目标相匹配。因此,高校的体育教学观念应该进行转变,将体育教学的目标转变成: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只有这样的教学观念才能与高校体育教学中“以人为本”的理念相符。除此之外,体育教学还应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体育习惯,并以此为主线,提升学生整体的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将体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体育教学观念。简单来说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将体育的理论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还要帮助学生能完成自我学习、自我锻炼的目标;不仅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还需要教会学生在社会中如何生存。只有这样的体育教学才能在现实中立足,让学生不仅在大学期间进行锻炼,还能在未来的生活中坚持体育锻炼,培养出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都能够坚持体育锻炼。

2.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综合专业素质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领导者,是实施教育活动的主体。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促进我国高校体育运动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对于体育教师的选拔应该层层把关,绝对不允许不符合条件的教师混入体育教师的队伍。要将体育教练员的岗前培训、考核以及学习做到系统化。相关的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体育老师的培养,并支持体育教师进行在岗的学习和培训,增强体育老师的体育理论知识水平和专业的技能,促使我国体育教学顺利开展。通过培养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能够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改变我国高校的体育教育现状,提高师资力量,丰富教师的教育经验,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我国的高校体育教育水平。教师是增强学校体育教学的关键,要招聘专业的教师,建立起优秀的师资队伍。老师自身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教学的效果,一个有专业体育老师具备高素质之外,还要德才兼备。在体育教学中熟练地掌握体育教学的理论知识以及教学的目标、规律,了解各种项目的教学内容,知道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主创新,发展学生的个性。据相关专家调查显示,让学生终身都热爱体育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条件就是有一位优秀的体育老师。由此可见,培养体育老师的综合素质是发展我国体育教学的核心内容。因此,我国高校要加强对体育老师的培养,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内外体育教学的交流机会也在不断地增加,各种新的体育教学理念也逐渐被引进国内,需要高校体育教师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提升体育老师综合能力也是为我国体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做准备。

3.完善教学设备

高校体育设施不健全是阻碍着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要想让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得到更好的发展,各大高校就需要加强对体育运动的基础设施建设,满足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需求。高校体育教学的硬件设施是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的基础,但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硬件设施仍然存在者一些不足,要对高校体育教学硬件设施进行一定的改善,以适应体育教学对硬件设施的要求。完善的教学设备是开展高校体育教学的保证,高校体育要进行长远的发展,只有将磨损的硬件设施进行更新完善,引进先进的硬件设施。为体育教学准备充足的教学设备,不但可以顺利的完成体育教学的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国内各大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完善措施。

4.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课程

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落后是阻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若想促进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能够发展好,最需要考虑的就是对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对教学模式的创新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构建符合我国体育教育的教学模式与课程设计。这是开展我国体育教学的基础。只有对体育课程进行科学的规划、合理的设计,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国体育教学的发展。在体育课程设计方面应该增添更多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另一方面,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主要是以体育教学目标为准。国内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因此各大高校要对体育教学模式以及课程进行创新与更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高校体育教学长远的发展。

5.构建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当前的教学评价原则就是对教学目标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考评机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考评机制中不仅要包含显性指标,还要包含隐性指标,其中显性指标是指时间、高度、远度等;隐形指标主要包含了兴趣、态度以及意识等方面。在体育教学中过分量化评价机制会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还会出现学生为了最终的学习成绩始终围绕考核内容进行练习的怪圈。由此可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制定合理的考评机制十分重要。在构建考评机制时需要综合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步、努力以及难度情况。除此之外,老师还要对学生已经掌握的技能进行测定。只有构建完善的考评机制才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的评判,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

四、总结

总而言之,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不管是老师的综合素质与考评机制,还是教学模式与教学设备,这些因素都是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只有在体育教学中树立良好的教学观念,才能让我国体育教学模式进一步创新,提升我国体育教学的质量。除此之外,在体育教学中还要不断地提升老师的综合素质,构建合理考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热情。高校体育教学水平对我国未来的国民身体素质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因此对体育教育发展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赵忠 单位: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振社.论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J].新课程学习(中),2011

[2]柏杨.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内江科技,2010

[3]陈东,王玮.影响新疆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及对策分析[J].搏击(体育论坛),2010

高校体育老师篇(5)

2010年11月,笔者就高等院校办老年教育到上海、南京等地进行调查,感受到高等院校办老年大学的浓厚氛围,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力,也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部分高等院校发展老年教育的成功经验

这次调研了上海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的老年大学,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校容校貌上环境优美,布局和谐,古色古香,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整洁、有序,教学设施齐全。在老年教育内涵建设上,根据自己的校情、生情,积极地探索适应老年教育管理和教学活动新模式,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走出了一条“主体能动、分层教学、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多层次、多元化地促进学员主动发展”的特色之路。

(一)注重本校办学特色

上海部分高校的老年教育起点高并注重特色发展。在1993年,复旦大学就开办了上海退休职工大学复旦分校,为上海高等院校第一所老年大学。在“控制规模、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办出精品”的思想指导下,不断探索办学新途径,近年来,他们整合学校资源,利用学校工会活动场地,解决老年大学学习和活动场所问题,并在“理论研究出成果”、“特色课程趣味多”、“以人为本谋发展”、“教学相长展风采”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了成熟的经验。2008年获得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发的上海市特色老年大学称号。

上海师范大学老年大学从1997年建校就确立了“依托高校,面向社区,服务社会,建设一所多学科、开放型、有特色、高水平的老年大学”的办学目标和工作方针。多年来,他们依托母校走资源共享之路,充分发挥上海师范大学学科众多、师资雄厚、管理规范、设备先进、校园优美等优势,为老年学员营造了优越的学习条件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他们在面向社会、课程设置、服务社区、第二课堂等方面不断探索,取得了成功经验,2002年、2007年被评为“上海市老年教育先进集体”,2005年被评为“上海市老龄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被评为“上海市示范性老年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于1990年创办了老年大学,2003年建成的6000平方米的教工活动中心作为老年大学的办学载体,要求全体教师,不计报酬,自觉承担学校老年大学的教学任务;南京农业大学老年大学与工会共享资源,有教学、行政用房2000平方米,图书10万册,杂志价值3000元,教学用计算机20台,多媒体教室一间;南京理工大学除了舞蹈课,其他课程都运用了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课程建设,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课程与教学是教育的基本构成和核心内涵,加强课程建设是提升老年大学教学水平的中心环节。基于上术认识,上海师范大学老年大学长期狠抓课程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学校经历了办学初期学员要求什么就开设什么,喜欢什么就讲授什么的“起步阶段”。近年来,他们对开设的70门课程进行了全面梳理,明确提出了系列化和标准化的目标要求,每门课程都确定了具体的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现在各门课都制定了教学大纲,每一学期都有具体的教学进度安排,并在新学期第一周以书面的形式发给学员,使教和学两方面都能有章可循。还评选出十几门骨干课程和特色课程,《钢琴即兴伴奏》、《旅游文化学》、《饮食与健康长寿》课荣获特色课程和提名奖,起到了示范作用。

加强课程建设的基础是教材建设,多年来上海各高校老年大学大力开展课程的教材建设,对选用教材进行全面筛选审定,同时鼓励各老年大学教师自编新教材。如上海师范大学老年大学已自编近三十门课程教材,其中《旅游文化赏析》、《经典电影欣赏》、《饮食与健康》都已出版,学员们普遍反映:上海师范大学老年大学课程开设多,高低层次全,教学有特色,在这样的老年大学里学习,收获大。

另外,上海、南京高校老年大学还注重科研工作,各校组织力量,成立了“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小组”,以本校为基础,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同时积极申报相关老年教育研究课题。如复旦大学老年大学理论研究不但有计划、有组织,每年都召开这方面的交流会议,还出理论研究专集。

(三)优化教学、管理队伍

上海师范大学党委十分重视老年教育,老年大学成立时,就由退休的副校级干部任老年大学校长,由刚退休的部处级干部,高级职称教师任办学管理干部,从而确保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各校都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不求所有,但求拥有。他们不但选用退休的教师,还请高年级博士、硕士研究生任课,还在社会上招骋有特长的有识之士来校任教。同时加强有针对性的管理和考核,做到了“让学员高兴,让学校放心”。

从笔者调查来看,各校管理人员十分精干敬业,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符合老年教育特点的管理办法,并形成了制度。如各校在每学期开学前和学期结束前,都要召开相关会议,如:校务会议、教师会议、班干部会议;学期中召开教师教学研讨会、师生交流会、外出交流联谊会;每学年暑假前以学科分类开展学员学习成果展示活动,寒假前召开全校总结表彰大会暨文艺汇演。

(四)强化社区示范和辐射作用

上海师范大学老年大学的学员80%来自社区,在长期办学过程中也得到了社区的大力支持,这种自然、和谐的联系,也发挥了高等院校的“面向社区,服务社会”服务职能。老年大学有计划组织和支持教师、学员到期社区举办讲座,传授知识;邀请社区老年学校领导和教师来上海师范大学听专题报告,沟通信息;主动承担社区老年教育的骨干培训工作;开展“大手牵小手,共建文明社区”活动,帮助社区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多年来,引领和辐射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态势,赢得了社区的好评,增强了老年大学办学活力。

二、高等院校开展老年教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老年教育进入普通高等院校或以高等院校为主体,在现阶段还是新事物、新观念,取得高等院校与老年人的共识还要一个提高和实践的过程,但是毋庸置疑,由于时展需要,这一过程不会太久,一个以高等院校为主体的老年教育模式将会形成。

(一)要贯彻科学的发展理念

为了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充分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实现老年教育与国民教育建设的同步发展,推进老年大学建设,推动老年教育事业的高水平发展,就必须要贯彻科学的发展理念,认识到老年教育是现代和将来中国教育的一部分,没有老年教育是不完整的全面教育,也建不成学习型社会和和谐社会。这个认识不仅要高等院校领导、师生员工认识,而且更重要的是政府部门。首先,要出台相关政策,制定老年教育相关法规,明确高等院校在老年教育服务中的主体作用,引领本地区的老年教育向规范化发展。并在对高等院校的任务指标、检查验收、评估中予以考核落实。其次,要理顺体制,老年教育的国家主管部门应该当设在国家老龄委和教育管理部门,相应地在地方政府中延伸,彻底改变目前老年教育找不到“婆家”吃百家饭的现状。根据中国的老人数量多、分布广、文化层次参差不齐、身体状况特殊等特征,还需进一步明确以政府为主管、高等院校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的办学体制,形成政府办学与社会力量办学共同发展的格局,使老年教育的面能覆盖县、乡镇,使绝大部分人享受到老年教育的成果。

学校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以师生为主体的基本理念,学校一切工作要以老年人需求为出发和归宿,渗透人文关怀、人情关切、人道关爱,努力把老年大学建成“学习的校园,交友的乐园,温馨的家园”。从“控制规模,提升内涵,务实创新: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的实际出发,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二)要推进老年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首先,要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要建立健全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大力推进教学规范化建设。要鼓励教师不断改革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力争取得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创新教学成果。要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评估和考核体系,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要强化班委会职能,充分发挥学员骨干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其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进一步发挥高校教师优势和社会公开招聘师德高尚、热心老年教育事业的各类专业人才,进一步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打造创新型、科研型教师队伍,大力推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年轻化,努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再次,要推广远程老年教育。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电视等媒体,建立开放、兼容、共享的老年教育网络体系,利用现代化的传播方式,推动老年教育向广大农村、社区发展延伸,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的学习条件,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要坚持老年教育规范发展的道路

老年教育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相对于庞大的老年群体来说,仍处于初期阶段。目前,老年人的入学率不足老年总人口的3%,这说明老年教育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全国各级老年大学(学校)没有统一的设课规定,没有统一学制,没有统一的大纲教材,没有统一的学校管理,没有规定的考核和评估标准,学员的满意程度基本上就是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主要标准。由于学员需求的差别、地域文化的差别、办学条件的差别,加上法制的不完善和办学体制的不统一,各地办学、教学水平差别也非常明显。因此要加强规范化管理,只有规范发展,老年大学(学校)才有生命力,才有发展前途。

(四)要坚持老年教育公益性方向

目前,国家各地各级举办的老年大学,其根本目的是让老年人同其他社会成员一起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必须坚持公益性方向,坚持政府主导的方针,坚持公益性、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统一,通过老年大学这个载体,使老年人整体素质、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保持老年群体的稳定。所以各级政府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老年教育事业从上到下理顺关系,摆上位置,落到实处,办成办好。另外,要建立分级负责的老年教育投入机制。明确各级政府财政应在教育经费中切出一块老年教育经费,根据各级各类办学情况,给予经费补贴,为中国老年教育开辟一条健康、经济、快速的办学路径。

(五)要强化老年大学社会服务功能

各级各类举办的老年大学要得到政府的支持、社会的认可、老人的接受,就要做好服务社会(社区)这篇文章,紧紧围绕社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的需要,加快内涵发展。高等院校完全可以依据原有基础结合本地的经济科技发展现状、当代老人自身的需求、适应老年人生理特征来优化课程设置、教材和教学大纲上充分发挥老年教育对老年学员的求知引导作用,并在为社区的老年教育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同时还可以通过老年学员的身体力行等方面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学校要鼓励学员,用其所长,直接为社会人群服务,并积极予以引导,使其成为充分展现老年人活力和风貌,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形式。为此,要做好三个结合:一是服务理念上“近期”与“长远”相结合,二是服务内容上“指导”与“示范”相结合,三是服务层次上“全面”与“特色”相结合。

高校体育老师篇(6)

引言

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的开展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选课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在体育课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体育选项课的展开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热情,让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体育项目,但是,在体育选项课展开的同时,也发现了诸多的教学问题,本文结合厦门5所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开展的现状,探究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开展的具体对策,为体育选项课的展开提供借鉴。

一、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开展现状

(一)体育选项课课程的设置

通过调查厦门ABCDE5所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的结果显示,这5所高职院校都开设了体育选项课。但是有的高职院校的体育选项课是由学校强制选择体育项目,学生不能够发挥自主选课的权利,失去了体育选项课设置的意义,与此同时,学校强制选课也使学生失去了对体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体育选项课的教学效果。

(二)体育选项课项目的设置

虽然体育选项课已经在厦门ABCDE5所高职院校全面展开,但是,在体育选项课课程项目设置上,有的高职院校为学生提供可选的体育项目种类较少,学生虽然进行了自主选课,但是很难选到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甚至每个学期选到的体育项目总是相同的几种,一种体育项目反复学习,使学生失去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达不到开展体育选项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

(三)体育选项课选课人数的设置

由于厦门ABCDE5所高职院校的体育基础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的不同,学校在为学生提供体育选项课时,也是按照本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情况进行设置,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选课。高职院校在进行体育选项课设置时,对不同的体育项目都规定了选课人数的限制,达到上限后,其它学生便不能再进行该项目的选课,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受选课人数的限制而难以选到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从而对所选体育项目失去学习的热情。厦门ABCDE 5所高职院校在体育项目的设置和人数的限定上因自身院校的基础设施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异。

二、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体育老师对体育选项课的改革不够重视,师资配置不合理

通过对厦门ABCDE 5所高职院校进行调查显示,只有极少部分体育老师对体育课程改革很清楚,少数体育老师对体育课程改革有所关注,但是大部分体育老师对体育课程改革不是很清楚,因此,在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时,也只有一少部分体育老师在开展体育课程时进行了课程的改革,融入了新的教W理念。但是,体育选项课作为体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体育老师要充分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因此,必须要加强体育老师教学改革的观念。

另外,高职院校在进行体育师资的配置也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厦门5所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的师资配置上主要集中在篮球、羽毛球、排球、健美操和足球上,对于游泳、初级剑、交际舞等专业的老师比较缺乏,与此同时,很多的体育老师的理论知识与教学水平不相符,老师重点侧重于教学水平,忽略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导致在体育选项课教学中的专业性比较缺乏。

(二)学生的体育基础较差,对学校体育选项课的教学现状诸多不满

厦门ABCDE 5所高职院校的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体育基础比较薄弱,体育课程中的一些基本技能掌握的不够牢固,各方面的基本素质都比较差,很多的学生对体育项目根本不感兴趣,更没有自己所擅长的体育项目,这就使得体育课程教学的展开增加了难度。通过调查显示,厦门ABCDE 5所高职院校的学生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对学校所开设的体育选项课程不感兴趣,对学校的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不太满意,学生认为在自己所学的体育选项课中无法提高自己的体育创新能力、专业能力和身体素质,认为学校对学生体育选项课程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还有待加强。

(三)教学中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重视程度不够

在高职院校中,对于体育选项课的教学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体育技能和基本的专项知识,进而能够有效保证课程教学的展开,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但是,在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体育项目的选择大部分是为了拿到学分,学生在一项体育课程中所具备的专业技能参差不齐,但是,在进行体育教学时确实同时展开,不会因为学生之间差异的存在而影响教学的进度和教学效果,因此,在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的教学中,学校没有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分组教学,忽视了学生之间差异的存在。

(四)各校课程的设置在具体落实和实施中存在许多问题

通过对厦门ABCDE5所高职院校的调查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体育教师认为学校在进行体育项目的设置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体育项目种类较少,学生的可选择性较小。高职院校为了响应课程改革的号召,都出台了一系列的特色课程的设置理念,但是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还是以传统的体育项目为主,没有真正实现特色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体育教师也没有深入贯彻特色教学理念。

(五)学校体育设施不健全

高职院校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很多却选取,在厦门ABCDE5所高职院校中,学校的体育教学设施严重不足,这就使得很多的体育项目难以开展,从而限制了学校体育选项课程的设置,大部分高职院校都配备了篮球场、足球场、田径场、排球场、羽毛球球场等一些基本的体育场地,但是很少有学校配置游泳馆、舞蹈房等一些特色教学场地,而且学校的器材配备也存在一定的缺失现象。

(六)体育课程评价机制不健全

据调查显示,厦门ABCDE5所高校的体育课程考核机制都不健全,考核内容简单,只局限在对体育选项课程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考核,对学生学习体育选项课程的态度、基本的身体素质、学习体育选项课程的兴趣以及学生的出勤率等方面没有做出明确规定,而且对学生的考核人员主要是体育老师,缺乏学生对自己的全面评价,无法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我认知。

三、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开展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选项教学内容多样化,满足学生需求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选项课程进行优化配置,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课方式,采用预选、实验、调整、确定的选课方式进行选课,让学生通过对体育选项课程的实际体验来确定自己最后是否真的对所选体育项目感兴趣,同时学校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进行学校资源的合理配置,另外,多样化的选课方式还能避免学生因为课程人数的限制而选不到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同时也优化了选课机制,解决了选课难的问题。

(二)合理配置师资力量

为了提高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程的专业化,满足学生对体育选项课的爱好需求,学校要对师资力量的配置更加合理化。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要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这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专业化的体育技能,还要求老师的理论知识更加专业化,从而保证教学内容的专业化。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体育选项课师资力量配置时,要更加合理化。这就要求学校不断培养体育老师的全面知识和技能,让体育老师掌握多方面的体育技能,从而满足学校教学的需求。

(三)进行差异性教学

差异性教学是指根据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在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程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基础技能掌握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使体育选项课的教学质量有一个质的提升,而采用差异性教学法可以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分组式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还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互助协作能力,能够使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四)提升教学的专业化程度

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大部分体育老师比较注重体育技能的学习,忽略了体育基础知识的讲授,这就使得学生只掌握了体育技能,而不知其原理所在。因此,在体育选项课教学中,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和掌握体育选项课程的精髓所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体育教学的专业化程度,还能够提高体育选项课程的教学效果[5]。

(五)加强体育选项课的监督管理机制

高校体育老师篇(7)

1.中学体育教师这个职业无法实现自身价值

目前,各个中学的学生都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学校的领导、老师、学生的家长都比较注重学生的成绩,因此,中学里面的体育发展一直被搁置在靠后的位置,这也就使得中学体育教师的声望变得很低。在中学里,受到表彰的老师一般都是文化课的老师,很少会有体育老师受到学校领导的表彰,而这会让中学体育老师感觉非常没有自豪感,根本无法在教学中实现其自我价值。久而久之,老师在每节体育课上都进行机械式的教学工作,其情绪以及职业倦怠最终会使得整个体育课堂变得没有活力,没有生机[1]。

2.体育课程要求禁锢了老师的工作兴致

体育老师和文化课老师的性格往往是不一样的,一般体育老师都是体校毕业的,他们骨子里有爱玩的血液,也希望在课堂上教授给学生一些基本技能,和学生一起交流体育,一起玩耍。但是,学校对体育课程的硬性要求使中学体育老师想要教授的知识不能向学生传递。在体育课堂上,老师需要让学生做的活动,或者要向学生传授的知识,都是非常传统的,没有新意。在很多中学体育老师看来,课标的要求有时候是非常幼稚的,他们不愿意将时间花费在这种教学上面,但又不得不做,这样的体育课程要求会禁锢老师的工作兴致,让中学体育老师在教学方面变得越来越倦怠,这也是目前中学体育老师的职业通病。

3.中学体育老师自身因素所致

中学体育老师一般是从体校毕业的,体校的学生每天都是不停地训练,对文化课的重视程度非常低,这也就导致了中学体育教师的文化水平非常低,整体素质也不高。素质不高会导致体育老师不注意自己的平时形象,而且长时间不锻炼,老师的水平会降低,动作也不是很规范,不规范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是不利的。不仅如此,由于体育老师的文化素质比较低,和其他老师的交流也会存在一定的障碍,时间长了,很多体育老师会放弃和其他老师的沟通,这也会导致中学体育老师产生职业倦怠[2]。

二、缓解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1.改变社会对体育教师的传统看法

由于社会上对体育老师的传统看法,体育老师的社会声望变得非常低。社会应该致力于改变大众对体育老师的看法,告诉大众体育老师应该和文化课老师受到社会的同等尊重。社会、学校、家长、学生都应该重视体育老师的存在,深刻明白体育老师是帮助学生锻炼身体的好导师,并且社会应该经常性举行竞技性的比赛,让体育老师参加,让老师在自己的工作中获得自豪感,实现自身的价值,从而在这种良好的感觉中不再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

2.加强学校体育教学的专业性,提高老师的工作兴致

在中学体育教学工作中,课程要求应更专业化,比如,在体育教学中实行分科教学,将课程安排成不同的种类,有篮球、排球、足球等,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这样,老师每一节课都是在进行专业课的授课,才华得到了很好的施展,学生也在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学习的时候会更加有动力。学生有动力学习,老师才更有动力教学,这样可以让老师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得到好的施展,从而提高工作的兴致。

3.在学校举办周期性的体育活动,提高体育老师的综合能力

学校举办体育活动会调动起老师的积极性,体育老师会将精力放在举办活动上面,在活动中,每天的任务会充实自己,让体育老师觉得自己的生活非常有意义、有价值。除此之外,像运动会这种体育活动,老师会对学生进行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也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而在这个提升过程中,老师的技能变得更高了,会在教学工作中变得更加自信。

总之,职业倦怠是目前中学体育教师职业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深入研究中学体育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原因,并及时地提出缓解思路,是目前所有中学都要做的事情。要解决这一现状,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学校领导、体育老师、学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高校体育老师篇(8)

世界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带来了各国教育任务的调整各改革,无论教育发展先进还是相对落后,都会对教师本身的再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体育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于体育老师的继续教育却存在严重的问题。

一、各方对继续教育认识不足

(一)初中体育老师

当前初中体育老师对于继续教育的观念相当的陈旧。体育老师对于继续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认识的不够,这直接导致部分老师把继续教育当成一种任务,出现被动应付、敷衍了事、把难得的继续教育机会白白浪费的现象很严重。此外,很多教师依然持有今天所学的知识必须是今天用的着的。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仅仅局限于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根本不能满足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这和当下的新课改的精神也是不一致的。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部分初中体育老师到现在还不理解教师继续教育的含义。很多初中体育老师不能完全理解继续教育的功能,但是迫于教育主管部门的命令和要求,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所得学分和转正、聘用、晋级等等直接相关,很多老师抱着被动的态度参加教师继续教育,根本无法真正达到应有的效果。

(二)学校领导

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领导对于初中体育老师的继续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

1.学校领导对于体育老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多领导认为成绩才是学校的支柱,往往只关心学生的成绩。这就导致了学校只重视对教授科目中考试科目老师的再教育和培训,不注重体育教师素质的提高,认为学校只要安排了体育课,有体育老师去上课就行。另一方面,学校领导认为继续教育对于体育老师的收效不大或者不明显。这一切直接导致了初中体育老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进展缓慢,收效不大。

2.学校领导对继续教育的意义认识不足。一些学校领导担心开展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会分散广大教师的精力,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还会加重学校的经济负担。在非全员参加的继续教育活动中,学校领导在教师的选派上经常只派骨干或是“闲者”参加。这两个极端选派都表明了学校领导没有统筹兼顾好“点”与“面”、“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三)教育主管部门

教育主管部门对于继续教育起着上传下达、监督、实施等各方面的职能。它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动继续教育发展的好坏。然而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同样也存在对继续教育认识不足的问题,这直接会导致继续教育有关政策措施的不能有效落实。而出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相背离的根本原因就是把培养目标定位在“知识仓库型教师”上,而非定位在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上。由于个别职能部门对继续教育的功能理解不全面,教育价值定位不准确,重视经济价值,把继续教育作为创收手段,收费培训,不问质量,时间一到就发证。而且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出现了各个学校都是以分数论高下,很多学校都出现了重教师使用,轻教师培养的问题,甚至有人认为继续教育会耽误教师的教学工作。因此,要让继续教育真正可以达到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目的,打破以往旧有的观念至关重要。

二、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初中体育老师普遍认为继续教育内容不实用,不能满足体育老师的需求。关于初中体育老师安排的继续教育内容,理论与实践不符,有针对性的内容很少,教育内容也不实用,甚至部分课程内容出现了重复的现象。初中体育教师希望继续教育改革从内容开始。从中我们可以发现,继续教育不能满足体育教师对于学习内容的需求,就会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继续教育的质量也就根本不可能提高。实际上,继续教育组织机构在没有深入学校调查,缺乏与体育教师沟通的情况下,就确定了继续教育的内容,以传授教育原则、教育观念为中心,只重视理论知识的更新,内容空洞乏味,直接导致教育内容不能满足体育老师的实际需求,忽视了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三、工学矛盾突出

影响初中体育老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最大障碍就是工学矛盾。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初中体育老师所要参加的继续教育培训多且杂,这无形中就占用了很多的时间。现在的初中老师依然实行坐班制,每天的课时多,工作任务繁重,直接导致工作和学习提高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首先,目前的培训形式多种多样,已经出现了重复的现象,教师无从选择。其次,学校的体育方面的老师往往师资很有限,学习的时间和工作的时间相冲突,学校派不出足够的人员参加培训。最后,继续教育培训的对象是在职人员,大多已经成家,家庭琐事多,压力大,任务重。这些原因都直接影响了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因此,目前最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能让体育教师能够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来参加培训。

四、教育经费紧张

我国的教育经费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这也会对教师的继续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我国的总体教育经费投入就已经不足,教育经费的分配也很不合理,投入到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又少之又少。与此同时,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不高,这对于本来已经很少的继续教育经费来说,就显得更加不足了。随着初中教师继续教育的全面展开,相应继续教育经费投入远远不能保障教育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二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培训经费的缺乏,直接困扰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尽管近年来中央、国务院已出台相关政策并颁布的有关法规要求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但具体落实起来举步维艰。国务院下发的有关文件精神中指出:继续教育经费的筹集应该由地方财政、用人单位和教师个人三方共同承担。但是,由于对继续教育认识的不足,各方面的资金都很难到位,根本难以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高校体育老师篇(9)

校园集体舞高潮过后,郑州市又推出了少林拳(操)走进小学的课程。同样是缺乏老师,这次参加培训的也仍是体育教师。少林拳(操)在学校的教授模式也依旧是阶梯式传授,高年级学生学会后教低年级学生,体育老师除正常的体育课程外,还要负责学、教学生这套少林拳(操),显得力不从心。

与此同时,在全省率先引进京剧、豫剧进入校园的郑州市中原区秦岭路小学也遇到了老师“非专业”的问题。

自寒假起,音乐老师马仙菲和郑彦就开始跟着磁带、光盘分别学习豫剧和京剧的几个唱段。两个年轻姑娘尽管已经当了几年音乐教师,但毕业于师范类音乐教育系、学的是声乐专业的她们对学习唱戏还是觉得很困难。“在学校时也接触过一些戏剧唱腔,但只是鉴赏课,要自己学会再去教学生,这中间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

马仙菲跟着磁带学了3个星期,掌握了《花木兰》里的“谁说女子不如男”唱段和《穆桂英挂帅》的唱段。在上了4节课后,三年级学生基本能够顺利掌握调子。用同样的方式,郑彦教会了学生《红灯记》和《智取威虎山》唱段。

两位老师很努力,但也只能教学生一些戏剧中的皮毛。“跟着磁带只是单纯地模仿曲调,戏服、化妆造型、唱段技巧、肢体语言等所代表的含义、所表达的感情以及戏剧背后的文化我们都没有专门学习过,也很难把这些教给学生。”马仙菲说,随着国家对于课程改革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副课老师的专业性和知识面也是一种严峻的考验。

缺乏专业老师,9岁娃和豫剧名家成了老师

如此一来,这些小学体育、音乐老师并不轻松。马仙菲说,她在学校担任着两个年级的音乐课,一周共有18节课,同时还负责学校的大队辅导员工作,要组织学生参加活动,还要在学校组建的舞蹈队里教学生跳舞。

校园集体舞蹈和少林拳(操)进入校园后,现在学生课间要跳多种操:少林拳(操)、低年级和高年级不同内容的集体舞、学校自创的铃鼓舞以及学生广播体操。“学生要学的内容很多,老师要掌握的内容就更多。”她说,随着素质教育的一步步推进,对于音乐、体育等老师的要求也在一步步提高。

郑州市中原区伏牛路第四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学校的体育老师不多,正常的体育课程已使老师感觉很累,加上特色课程的开展,每天保证学生锻炼1小时、体育艺术2+1课程项目等相关要求,体育老师很难抽出时间教授学生更为专业的少林拳(操)等课程。

为了弥补缺乏专业少林拳(操)教师的不足,学校只好请了一名9岁的小娃娃当老师。这位“武林风”小擂主自幼跟随在某武校当校长的父亲练习武功,在教同龄娃娃的同时,也成了该校体育老师的专业老师。

教体育的党老师说,教育部门组织集中学习了两天,他总共学会了1/3,剩下的课程还需要跟着光盘和教材学习,等学会后再教给学生,“其实我们很想请一位专业的武术教练到学校来教我和学生一起学习”。

和党老师的心情相同,渴望专业人士为学生和自己上课的马仙菲,盼来了一位专业的豫剧人士。

3月18日,学校请来了常香玉的小女儿常如玉为学生上课。一节课下来,马仙菲感触颇深,“听专业人士上课和听磁带的感受完全不一样,学校开设这样的课程,还是应该请专业老师来上课。”

是否聘请专业教师,家长学校各有说法

据了解,河南省豫剧目前已走进各中小学课堂,现在中小学音乐教材里已增加豫剧《花木兰》《朝阳沟》等经典唱段的赏析和相关内容。但这也仅是在课堂上让学生欣赏,并没有要求学生学唱。

对于教师专业性的问题,不同的教育工作者有着不同的见解。郑州市中原区秦岭路小学校长曹建平说,学校决定让戏剧进入校园,是想让学生扩大知识面,并非要培养专业人才。不过他会考虑请一些专业人士来为学生定期上课。

开设特色课程的学校不少,郑州市郑东新区聚源路小学近日更是在体育课堂上开设了“冰上运动”。穿着冰刀鞋在真冰上滑翔并非体育老师看看光碟就能学会的,学校因此特意聘请了专业教练做老师。在教授现场,专业教师短短十多分钟的动作培训之后,初次站在真冰上的学生就已经初步掌握了在冰上行走的技巧。

“如果开设特色课,还是应该找一些专业人士,这样老师教起来省事,学生学起来也容易。”聚源路小学校长王春喜说。

但聘请专业人士授课还涉及经费问题,这也是一些学校不考虑聘请专业老师授课的原因。

对于是否应该聘请专业人士授课的问题,一些家长认为,请专业人士为学生讲课或为老师进行培训很有必要。“专业人士教授专业知识会更加正规化。”

而一些学校负责人认为,这些课程主要是减轻学生课业压力的一种途径,并非要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专业人士,因此没有必要让学生集体学习这些课程,更没有必要聘请专业人员授课。

新课程重在文化传播,素质教育不应只是单调训练

无论是新增设的体育艺术2+1课程项目,还是少林拳(操)、京剧或豫剧,特色课程在学校普及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据了解,教育部提出体育艺术2+1课程项目的目的,是让中小学生在校园至少掌握两项体育内容和一项艺术内容,锻炼身体,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而少林拳(操)的开设,则是为了让河南省小学生了解这种中原文化,关于少林拳(操)的教材也正在编写中。

一位教育界人士说,艺术性或体育性的非传统课程进入校园,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把单一美育转变为全方位素质教育。例如戏剧,是融音乐、舞蹈、表演多种艺术为一体的多元艺术,虽然浅尝辄止不可能学好这门艺术,但也可以使学生了解一些唱腔、身段以及其中的历史故事。它不仅仅在于让孩子欣赏到戏剧的美,更是一种认知的培养。每一个人都应具备、拥有这样的能力,教育更应该给受教育者提供一个广阔的审美平台。

高校体育老师篇(10)

二、优化体育教师资源配置的策略

1.重视体育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要优化教师资源的配置首先要保证有足够的体育教师资源,学校及教育部门有义务让大众知晓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体育学分在所有课程中所占的比例,增加考核项目,让体育在学生们心中单一、枯燥、多余的想法发生转变,应该让学生意识到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个人都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只有学生真正喜欢上了体育课程,学校才会加大对体育教育的投资重视,才会聘请更多更专业的体育老师,体育师资才能得到提升,师资队伍才能变得庞大。同时,学生反映现在对体育课程没有兴趣的主要原因是体育教育课程授课过于单调乏味,不能带动学生上课的激情,这说明我国体育教师的在授课教育方面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由于学校方面的忽视和体育老师自我提升发展的意识不强导致体育老师的继续教育存在瓶颈,因而,针对于体育课程教育,我们还应注意到体育老师的继续教育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不认真分析对待继续教育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势必将影响到体育教育的改革的深入发展和高水平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2.完善并严格执行体育教师配置制度。根据试行的《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得知在教师配置比例上要求小学1~2年级每4个班配备一名体育教师,3~6年级每5个班配备一名体育教师;初中每5个班配备一名体育教师;高中每7个班配备一名体育教师。这说明在教师配比上国家对于体育教育的投资关注是不够的,不应该是随着学龄的增加而减少配比,而应该根据学校学生规模给予符合实际的教师编制,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反思的,严格配齐、配好体育教师是优化体育教师资源的一重要任务。同时还有规定中小学体育教师必须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并经过体育专业学习或培训。每个教师每学年接受继续教育应不少于48个课时,然而实际这些制度在要求落实到实处时却往往与现实不相符。因此,合理完善并严格执行体育教师配置制度对于优化体育教师资源配置意义非凡。3.兼职体育教师专业化,提高体育老师工作待遇。体育教师缺口问题导致了体育教师教学压力过大而出现兼职教师的情况,兼职教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专业体育教师数量上的压力,但是对于体育教育模式和经验却稍有欠缺。当今面临着专业体育老师师资不足的问题,那么对于这些兼职的体育教师我们可以进行合理的教育和培训,然后通过继续教育和高校培训实习的模式使之成为具有专业水平的体育教师,以弥补体育教师的缺口,优化体育教师资源。对于体育教师,学校应该给予肯定和帮助,合理安排教学任务,按比进行评优评选,保障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提供继续学习和深造的机会,特别是在高等体育教育中,学校更应该重视体育教师的科研发展,适时的予以科研资助。积极落实体育教师的福利待遇,为体育教师从事学校体育工作提供必要条件与优惠,提升体育教师的整体地位,增加老师们的信心,使得教师资源合理有效的发挥作用,最终到达发展提高我国体育教育整体水平的目的。

上一篇: 小学分数讲解 下一篇: 旅游研究方法论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