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产管理研究3篇

时间:2022-12-20 09:38:50

摘要:虽然有些高校在资产绩效管理上进行了诸多尝试和探索,但未有建立完整的运行机制体系,指标权重设计较为单一,商业化的思维意识偏重,对使用部门及二级学院的考核辐射不足,是未来需要治理改革的重点。

高校资产管理研究3篇

高校资产管理研究篇1

高校作为一类特殊的社会组织,担当着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逐步跨入了普及化、大众化发展的新纪元,资产规模积累达到了新的高度。基于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高校资产种类、数量、形态等均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传统的管理模式表现出了诸多不适性,具体实践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改革势在必行且尤为紧迫。

一、概述高校资产管理

资产即企业交易及其相关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预期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等几种类型。在高校这个特定的领域下,资产呈现出了国有属性,涵盖纯办公性质的不能经营的资产、可以经营的资产即其他公共财产,其相关管理是基本要求,更是关联到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对输出更高品质的教育服务至关重要。近年来,在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强力推动下,高等教育普及化、大众化,使得高校资产规模持续积累并不断增长,对相关管理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等资产规模已逾百亿元。同时,高校资产来源还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特征,除了学生学费、专项资金、上级补贴等传统收入外,还通过重组、兼并等形式实现了资产规模扩张。另外,“百万扩招”政策背景下,高校生源数量急速增长,政府教育投入不足,使得高校为了维持再教育开始实施贷款办学,由此形成的负债增加了资产比例。

二、分析高校资产管理现状

(一)职能模糊

长期以来,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高校坚持“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资产管理原则,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客观上讲,受多重因素影响,部分高校资产管理实践中对“统一领导”的认知出现了偏差,导致整个机制体系运行不畅。事实上,国资部门或财务部门作为国有资产的一级管理机构,在高校这个特殊的领域内,校长扮演着相关责任人的角色,但是具体执行中,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重大决议均是由国资部门、财务部门研究,后经校长办公室或党委会审定执行,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国有资产在高校管理中的地位。同时,由于职级上的平等关系,容易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相互间的协同力不强,继而高校资产管理系列问题。各管理机构之间的职能模糊,常常导致“谁都管、谁都不管”的问题,尤其是对于高校资产的特殊情形,如无形资产的计量,可能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协同作业,相互推诿势必会造成高校资产信息失真,最后影响了资产管理的成效。

(二)保障缺失

据相关访查结果显示,有半数以上的高校资产管理人员认为配套制度缺失仍是管理的薄弱环节。在即有的制度框架下,高校资产管理“重有形、轻无形”的现象尚未完全隔绝,没有健全的评价体系和制度,存在分工混乱、缺少奖惩制度、评价工作形式化等现象。高校的核心职能是培养育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源于其强劲的智力输出,科研领域取得了成效,是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意识资产管理的要点之一。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张,专利本身较强的时效性,加之发明人知识产权意识及科研人员考核等因素制约,无形资产70管理始终是高校资产管理的难点。进一步配套高校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形成全生命周期的网络化结构,创新无形资产管理理念及方式至关重要,且尤为紧迫。同时,高校资产管理制度配套的疏漏性,还表现在对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辐射力不足,共享共有的理念缺位,资产配置到二级单位后被认为归属二级单位所有,即使出现闲置的现象也不会主动提出共享使用。因此,加强保障机制体系建设,配套完善制度,推动资产数据信息共享势在必行。

(三)考核单一

高校作为育人主阵地,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科教兴国”战略驱动下,受到了国家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整体运行经费较为充裕,但是投入产出情况却没有对应科学的评估标准。为了进一步提升自身育人水平,保持强劲的综合竞争实力,不少高校添置了很多大型设备和精密仪器,但是其效能价值却未有得到极尽发挥,无形中造成了资产浪费。根据《教育部关于规范和加强直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资产绩效考核评估通过科学合理、客观公正、规范可行的方法、标准和程序,真实反映和评价本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然而就客观实际而言,虽然有些高校在资产绩效管理上进行了诸多尝试和探索,但未有建立完整的运行机制体系,指标权重设计较为单一,商业化的思维意识偏重,对使用部门及二级学院的考核辐射不足,是未来需要治理改革的重点。

(四)人才不足

高校资产管理优化的最终着力点在于人才,需要从业者逐一落实。随着高校办学规模增长,无论是固定资产还是无形资产的存量日益增加,并且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对资产管理相关工作面临着更加沉重的任务,从业者亦由此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来讲,部分设备数量较多的二级单位,都是从专任教师或管理人员中抽调出兼职人员负责设备的报修等工作,高校资产管理一线从业队伍的稳定性偏低,势必会影响到资产管理的效率和实效。同时,高校资产管理的即有从业结构中,有些人员的专业知识薄弱,对工作流程、规制的认知模糊,加之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弱化了资产管理成效。高校资产管理的复杂性、专业性,必须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从业队伍,除了从根源上选拔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外,还需加强内部培训工作,充分发挥高校在育人领域的优势,保障足够的智力资源输入,才能真正推动资产管理工作的最优化发展。

三、探究优化高校资产管理对策

(一)完善配套制度

制度是行为的依据,对推进高校资产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至关重要。如上分析,现阶段的高校资产呈现出规模增大、来源多样的特点,相关管理工作不应仅局限于资金形态上,需对所有类型资产进行统筹规划,以国家法律为基本遵循,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高等学校资产管理办法》等,结合实际情况,出具更加细化的操作规范,对资产产生、转移、管理乃至消亡等全生命周期进行规制,明确相应的责任归属,以财务部门为轴心,使用部门、管理部门等有效协同,保证一致的账户设置。例如,资产管理部门按需编制固定资产目录表,详细列明固定资产的种类、名称、编号、数量、损耗、账面价值、使用年限等信息,指导做好动态跟踪,如来源、验收、维修等。另外,需要着重指出的是,高校资产管理实践中,亦需树立科学的发展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及时发现配套制度存在的缺陷或漏洞,针对性地进行优化,保证其可操作性,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并着力执行力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效能。

(二)明确职能划分

客观上讲,随着高校资产规模扩张,相关管理工作实施难度增大,涉及到多部门的协同参与。尤其是在国有资产的处置上,以国有资产管理处为轴心,统筹规划好系列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高校资产计划书,并积极联动其他各个部门,最大限度地发挥即有资产价值,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物质基础保障。与此同时,合理分配学校与院系之间的资产管理权限,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导向,采用谁使用谁管理、资产管理部门综合处置的模式,建立完整的高校资产管理结构,全方位保证高校资产安全。另外,基于上述组织结构模态,面对高校资产规模不断增长的挑战,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管理工作的集约化建设,完善“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责任、责任到人”的运行机制体系,配套科学的运行程序,推动高校资产管理的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以及动态化,实现即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畅通各级部门之间的联动通道,有效组织融资、投资以及预算等各项工作。

(三)加强全程控制

高校资产管理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要形成完整的内部控制机制,渗透整个工作全程,包括预算、采购、维护等。在此过程中,健全的资产管理组织机构是有效使用资产的先决条件。其中,关于预算环节的内部控制,可由高校牵头成立专门的委员会,充分发挥其在人才资源方面的优势,包括党委数据、分管校长、财务出等协同参与,对整个资产预算编制进行全面审查,高度匹配学校实际情况明确未来5年规划。关于采购环节的内部控制,筹办对应的委员会结构,由校长办公室、财务部、资产处、法务处等各抽调一人,并配备一名监督员,形成科学的决策组织,针对各部门提请的采购计划进行甄别,并按规定做好会议记录、资料归档等工作,确保其严谨性、合法性。关于维护环节的内部控制,在上述高校资产两级管理结构下,学校及院系分别建立资产明细台账,全面覆盖名下的所有资产,并进行分类标识,建立严密的使用申请程序,做好事后维护工作,附注上明确的责任人及联系方式,确保高校资产安全。加强高校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势在必行。

(四)科学绩效评价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普及化、大众化发展,高校资产规模总量及种类日益增多,相关管理工作实践中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要保证一个持续革新的态势,从而提升各项机制体系对现实情况的适用性。在此过程中,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建设至关重要,发挥了导向功能。根据《高等学校资产管理办法》,“高校应加强对本单位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校名校誉、商誉等无形资产的管理…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办理入账手续,加强管理。”宏观层面上,高校资产类型包括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与企业资产存有明显差别,目标设置呈现出公益性、多元化的特点,评价指标不能完全套用商业“成本-利益”的方法。具体而言,高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应当从“保值增值”的角度切入,重点围绕“效率”和“实效”两项权重进行,并针对各个目标进一步细化指标体系,包括科研经费、科研成果转化、资产收益率等,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继而以此为导向,采取科学的优化创新举措。

(五)推进信息共享

宏观信息化时代生态下,“互联网+”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部署任务,为高校资产管理优化创造了诸多便利条件,能够有效推进各环节管理水平的提升,提高运行效率。事实上,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腾飞的趋势带动下,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包括房产、设备、家具等固定资产以及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亦是持续累积,充分耦合“互联网+”科技,有助于简化资产管理操作,并推动其规范化、透明化建设。同时,基于互联网+资产管理模式,还有助于高校对自有资产资源情况的动态掌握,方便资产调配,提高其使用效益。对此,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应当树立高度的“互联网+”意识,结合资产管理需求,配置高端技术装备,并邀请专业软件公司进行“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开发,定制个性化服务,尽量集合房产、设备、家具等固定资产和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数据,生成大数据库系统,实现资产采购、使用、维护、报废等全生命周期的线上作业转化,并加强动态数据监测,有效遏制重复购置、超量购置等现象。另外,根据各部门权限,实现高校资产管理部分数据共享,形成良好的共治局面。

(六)建设专业队伍

固定资产管理离不开资产管理者的管理和运作,而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势在必行。简单来讲,市场经济模态下,高校树立高度的“人才战略”意识,并将资产管理队伍建设纳入到人才建设规划中去,认真解析高校资产管理的特殊性、专业性,明确相关岗位工作要求,积极吸引高精尖人才的汇入,严格选拔任聘程序,综合审查他们的素养品质,包括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等,从根源上拔高整体队伍从业水平。同时,基于上述绩效考核总结,及时发现高校资产管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组织相应的专题培训活动,及时更新资产管理从业者的思想理念,强化他们的能动意识、团队意识、责任意识等,不断充实其知识涵养结构,共享有效工作经验,势必能够开派高校资产管理良好局面。除此之外,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关注高校资产管理从业者的动态表现,将部分考核结果纳入到绩效收入调配机制中去,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鼓励自主学习、终身学习。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资产管理优化十分重要和必要,现实情形下,受多重因素影响,其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包括职能模糊、保障缺失、考核单一、人才不足等,继而弱化了资产价值。对此,高校应当充分认识到资产管理的必然性,提高能动意识,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严格落实党的系列政策指导,结合实际情况,从完善配套制度、明确职能划分、加强全程控制、科学绩效评价、推进信息共享、建设专业队伍等多角度入手,建立高校资产管理新格局。

作者:李孝义 秦艾 单位: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高校资产管理研究篇2

内部控制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从不同角度反映出高校财务水平差异。而财务管理作为高校重点管理内容之一,在促进高校资源配置、开展教学活动等方面意义重大。而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还可对高校资产、资金等进行有效管理与配置。

一、高校财务内控概念

高等院校财务内控贯穿高校活动全过程,并且高校人员均参与其中,其目的是提高高校资金运行透明度和资金使用合规、合法性。高等院校需要建立健全具有准则或者责任制度的全新财务管理体系,进而推动财务问题处理向着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实现对高校资金流入与流出的有效监管。不仅如此,高等院校还需要对各单位设备仪器采购、维修以及更换等收支情况进行明确记录,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能够追踪溯源,而高校相关领导人员应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加强监管力度,为校内财务正常运转提供保障,进而提升院校综合实力。

二、现阶段高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等院校的主要职能是培养人才,进行科学研究。随着时代不断发展,高等院校被赋予新的使命,即传承文化,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发展而服务。基于此,政府对高等教育方面资金投入不断增加,在此基础上,高等院校不断扩大自身规模。而资产管理在推动高等院校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高等院校对其认知程度有所增加。虽然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工作与资产管理工作如火如荼进行,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显著问题,尤其在数据方面,准确性与完整性较差,阻碍相关工作正常开展。与此同时,财务管理中所面对的问题更加严峻,固定资产与账面不符等情况时有发生,投资未入账现象频繁出现,负债没纳入学校报表等情况也对资产管理、财务管理造成阻碍。除上述问题外,在工程项目后续核算工作中,受多种因素影响,缺乏规范性、系统性、科学性、合理性。尤其是在固定资产核算方面,不规范现象更加严重,这些问题均会导致高校固定资产核算与实际不符,进而影响财务管理工作正常开展。将高校报废、出租资产等问题展开分析,能够发现大多报废资产没有经过相关部门审批。而出租资产缺乏专人管理,在外借过程中,财务管理账上没有相关内容,或者账上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等。当前,高校资产管理问题仍较为突出,不利于其内部整体水平提升。因此,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加强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的必要性,以内控为根本视角,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稳步提升管理质量。

三、内控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之间的关系

资产管理主要是对高校资产进行合理化的实施与应用,而财务管理则是分析、审核以及规划高校固有资产。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密不可分。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是总结报告、核算反映财务部门资金流动情况以及资产管理情况,而资产管理需要在财务管理监督下进行,再实施以及合理分配项目。由此可见,资产管理需要以财务管理审核与监督为前提,而财务管理的审核监督以资产管理要求为根本。因此,在内控视角下,高校应重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合理运用,使其为高校未来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与保障。

四、内控视角下加强高校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结合的迫切性

高校需要建设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体系,同时资产管理需要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作为保障。只有将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进行有机结合,才能使资金流动与处理在安全范围内进行,进而实现有效资产管理。同时高校应根据财务管理实际情况购置相应资产,进而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基于此,必须明确并改善高校财务与资产管理制度,解决高校改革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五、高校在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资产系统、财务系统缺乏统一分类指标

高校财务系统、资产系统受分类标准影响,管理形式较为混乱,分类过于精细。这就导致在开展具体工作时,相关人员难以确定分类标准。一般情况下,无形资产、固定资产以及其他资产等属于高校财务系统范畴。而高校资产系统分类手段多样,难以统一标准,根据不同标准分类,所产生的类别不同、数量不同。如果只根据一种方式分类,则物资管理与价值管理将会存在衔接缺陷。

(二)账账不符

高校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在其固定资产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固定资产清查制度不够完善或者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因此,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诸多账面不符的现象。这也是现阶段我国高校在财务管理中与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特别是一些具有建设周期长、建设难度大特点的工程项目,在其竣工后,开展资产结算过程中,如果未能仔细核对工程项目金额以及工程往来款项金额,则很有可能导致数据口径存在差异,进而造成账账不符等情况。

(三)忽视高校无形资产管理

在缺少相关数据、依据的情况下,如果高校开展无形资产计量工作,将会影响评估入账工作的准确性。无形资产是高校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际价值远高于固定资产,但是高校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往往更加倾向于核查固定资产,忽略无形资产管理。虽然一些高校认识到开展无形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各个相关部门在职能方面较为模糊,并不清楚主要工作内容,导致无形资产管理效果不理想。

(四)后续固定资产计量工作未得到重视

高校财务制度严格规定固定资产的相关内容,并结合其使用情况、年限等对其真实价值进行评估,目的是推动预算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此外,评估固定资产价值,还可反映高校资产实际价值。但是,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有的高校对固定资产相关规定只局限于其使用年限、使用类型,并没有明确规定其耗损程度等。这就导致固定资产价值评估缺乏精准性,不能够作为高校发展与建设的依据,其使用价值得不到有效发挥。除此之外,在绩效考核评价方面,高校天平更加偏向投入指标,而天平另一侧的资产应用效益指标被严重忽略。

六、高校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内控视角下相结合方法

(一)完善管理制度

高校无论是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还是资产管理工作,都应基于内控视角,结合高校各项业务,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关规章制度。高校应对管理流程、规范以及标准等进行明确规定。综合分析高校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现状,需以其权责范围为参照指标,融合二者发展。尤其是管理中的风险问题,应从战略发展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同时根据内控要求,制定合理、科学、有效的风险防范举措。

(二)建立信息化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高校在开展资产管理工作时,可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提高管理质量与水平。针对资产管理的相关要求,以规章制度为准绳,将固定资产信息工作落实到位,进而推动高校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动态管理模式不断发展。基于此,工作人员进行信息分类时,需要对高校购买的商品仔细核对,尤其是商品采购方面,对于未及时上报的固定资产,需要坚强监督力度,促使其修改、完善,确保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业务流程向着规范化、信息化方向发展,进而提升财务管理效率与质量。

(三)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部门应结合高校实际情况

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部门在制定固定资产相关维修费标准时,需要结合高校实际情况,不断优化高校资本化支出工作,促使高校固定资产使用情况与价值能够更加真实、完整的体现出来。

(四)高度重视无形资产管理

高校开展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工作,需要明确界定无形资产价值范围,同时对摊销年限进行详细调研以便最后予以确定。而工作人员还应将高校使用的无形资产在财务账上完整、真实、及时地体现出来,提高账实准确性。

(五)持续提高后续计量高校资产管理工作

高校只有充分认识到后续计量固定资产的重要价值,并采取相应措施,才能不断提升其资产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这就要求高校需结合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实际情况,成立相关清查小组,该小组主要功能是清查高校各类资产,并按照学校设备实际使用情况,对其折旧方法以及方法进行确认,并将部分资产做好减值准备,使学校资产价值得以体现。

(六)做好高校编制预算工作

高校需要制定完备的存量资产绩效考核工作,进而提升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工作效率。这就要求学校应以领导、教职工以及学员为单位,从多方面提升其资产管理意识,提升高校资源配置工作效率、水平。

七、提升内控整体水平

内部控制工作在高校中开展,所涵盖内容较为广泛,不仅需要真实完整地反映财务信息内容,还应是单位经济活动得到合法性保障,目的是将腐败、舞弊等不良事件发生概率降低,直至消除。基于此,高校应将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进行有机结合,进而提升内控管理水平。

(一)真实反映学校财务信息,保障资产安全

高校开展实物管理工作,主要是对资产进行管理,而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则是对价值进行评估。二者虽然管理内容不同,但是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等并无差异,因此,可进行有机结合。只有加强控制管理工作,才能使高校财务信息内容能够更加真实、完整地反映出来,进而提升高校资产安全性,减少资源浪费情况。

(二)提升公共服务效果与效率

高校加强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部门的协调沟通工作,可减少学校行政成本。因此,高校应将资产管理评价融入财务管理绩效评价工作中,并采用轻存量财务管理模式,使公共服务效果与效率得到同步提升。

八、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我国教育体系不断变革与发展,因此财务管理方面也需要与时俱进,避免财务问题的发生,而高校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工作,并将二者进行结合,使其发挥出最大价值。

作者:何瑶

高校资产管理研究篇3

教育事业发展迅猛,带动了高校包括办公用品、实验设备等在内的固定资产的急剧增长,实现资产的有效管理是高校正常运转的保障。硬件设备、通信技术尤其是移动终端设备的发展和应用,为更高效、便利地实现设备的全面管理提供了可能。本文以传统的设备(资产)管理为基础,结合二维码和移动终端功能,实现设备状态的随时查询和准确匹配,以提高资产信息管理效率,有效降低管理成本和管理风险。1研究目的

硬件设备、通信技术尤其是移动终端设备的发展和应用,为更高效、便利地实现设备的全面管理提供了可能。本研究的目的是开发一款能够实现系统信息和设备状态信息实时、准确匹配,同时不需要使用成本过高的条形扫码枪、条码打印机等设备的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应实现用户管理、资产管理和系统信息文档化等功能[1]。该资产管理系统以传统的设备(资产)管理为基础,结合二维码和移动终端功能,实现设备状态的随时查询和准确匹配,以提高固定资产信息管理效率,有效降低管理成本和管理风险。

2系统结构设计

该系统整体分为用户登录模块、用户管理模块、资产信息管理模块、资产借用模块、存放地管理模块和系统信息文档化模块等六部分。用户登录模块包括登录、权限匹配分配、日志记录等功能。用户管理包括对用户的基本信息、权限、借用权限等信息的管理和日志记录等功能。拥有权限的用户可对用户信息进行管理。资产信息管理包括对资产的名称、类别、资产状态、存放地和价格等信息的分类检索与管理。拥有权限的用户可对资产信息进行管理。资产借用包括资产的借用、续借和归还等管理功能,拥有借用权限的用户均可在系统内借用资产。存放地管理包括对存放地的名称、管理者等信息的查询与修改。拥有权限的用户可对存放地信息进行管理。系统信息文档化包括对系统中对资产信息、用户信息等信息进行文档化管理。既可以将按照规定格式存储资产信息的Excel文档导入系统并写入数据库,也可将系统数据导出成规定格式的Excel文档进行保存。拥有权限的用户可根据需要导入或导出文档[2]。

3资产管理平台整体功能设计与实现

3.1资产管理平台整体功能设计

3.1.1概念结构设计

概念结构设计是数据库设计的第一个阶段,先把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从现实世界抽象化,通过对系统的功能进行分析,结合数据规范化理论,确定系统中实体的属性和实体之间的关系。根据对系统分析的结果确定各个数据信息中实体和实体属性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基于二维码的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功能进行分析,将资产(设备)的属性进行抽象化并规范化,得到实体和实体属性之间的关系。

3.1.2逻辑结构设计

结合本次开发系统的特征得出本次开发需要数据的一般关系模型,将数据的一般关系模型按照MySQL数据库的数据特征,转换为MySQL数据模型。最后通过优化MySQL数据模型得到计算机能够识别的逻辑数据模型。通过分析逻辑数据模型,得到主要数据库信息表。用户信息表中用户名字段、密码字段和密码验证字段主要用于系统登录功能;姓名、性别等字段为用户基本信息;用户状态字段主要用于管理用户信息逻辑删除和物理删除;用户角色字段作为外键用于管理用户角色表,用于分配用户角色权限[3]。资产信息表中资产名称、资产类型等字段为资产基本信息;资产编号字段作为资产的唯一凭证;资产状态字段主要用于管理资产信息状态,判断资产能否被借用;二维码地址字段用于存储该资产被借用时关联的二维码地址;借用者字段作为外键用于存储该资产借用者相关信息。资产操作记录表中资产名称、资产编号和用户姓名等字段为资产操作记录基本信息;二维码地址字段用于存储该资产记录中资产关联的二维码地址;备注字段中存储该操作记录类别。

3.2资产管理平台整体功能的实现

系统的详细设计,主要是针对各个模块的实现方法进行描述。下面是对系统的部分主要模块的实现方法和具体功能描述。

3.2.1用户登录模块

用户登录模块包括登录功能、记住当前登录用户功能、权限匹配分配功能和图片验证码功能。(1)登录功能。通过用户名获取用户信息,判断传入密码与获取用户信息中密码是否一致,判断能否登录成功。

3.2.2资产管理模块

资产管理模块包括资产信息管理、资产操作记录管理、当前用户已借用资产管理和分类检索功能。(1)资产信息管理功能。拥有权限的用户可以对用户进行管理,按照系统界面展示的逻辑对资产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删除和分类检索等操作。资产信息的添加和修改调用是同一个接口,调用该接口时首先根据前端传输的信息查询资产是否存在。如资产信息不存在,则新建一个资产对象并将信息存入资产对象;如存在,则将前端传输的信息中与查询到的资产对象不同部分存入资产对象。(2)资产操作记录管理功能。资产操作记录是借用或归还资产时自动生成的记录,记录了这次操作中的全部信息。拥有权限的用户可以对资产记录操作进行管理,不同于资产信息和用户信息,资产操作记录不能够自行添加或修改。只能进行删除、详细查询操作。资产操作记录的删除和批量删除是将选中资产操作记录id以数组的形式传输到后端,执行删除操作并写入数据库。查看资产操作记录详细信息是根据该资产操作记录id查询到该资产操作记录的全部信息并以弹窗的形式展示。资产操作记录分类检索是将要检索的信息传输到后台,将检索后符合条件的资产操作记录信息以列表的形式展示[4]。以上的增删改查等对数据持久化的操作均通过Java持久层API中的BaseRepository技术实现。(3)已借用资产信息管理功能。已借用资产展示的是当前用户借用的资产信息列表,同样不能够自行添加或修改。用户可以按照系统界面展示的逻辑对已借用资产详细查看和归还。查看资产详细信息功能,根据该资产id查询到该用户的全部信息并以弹窗的形式展示。资产分类检索将要检索的信息传输到后台,将检索后符合条件的资产信息以列表的形式展示。以上的增删改查等对数据持久化的操作均通过Java持久层API中的BaseRepository技术实现。

3.2.3资产借用模块

资产借用模块主要实现对资产的借用和归还两个功能。(1)资产借用功能。用户可以在资产列表界面对空闲状态的资产进行借用操作。执行借用操作后,首先跳转到二维码生成界面。选择一张本地图片并进入下一步后,系统将图片上传到服务器同时对图片的大小进行规范化。生成二维码的同时将嵌入完成后的二维码图片上传到服务器并将图片地址存入该资产信息中的二维码字段,同时将该资产信息的状态变更为已借用并将借用者信息变更为当前用户,并生成借用资产操作记录。(2)资产归还功能。用户可以在已借用资产列表界面对资产进行归还操作。执行归还操作时,首先会提示是否确认归还。确认后首先将资产信息中的二维码地址和借用者字段清空,删除二维码图片,并生成归还资产操作记录[5]。从测试结果及用户的使用反馈来看,系统各个模块的功能均符合开发前对系统的预期,各项系统功能操作完备且无漏洞,测试结果准确无误,系统可以投入使用。

4结语

本文以传统的设备(资产)管理为基础,结合二维码和移动终端功能,成功开发了一款能够随时查询设备状态信息、准确匹配系统信息与资产(设备)实物的基于二维码的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本系统核心功能资产借用通过结合二维码和移动终端,在借用资产时生成二维码实现资产信息和资产实物双向对应,准确匹配系统信息,极大地提高了固定资产信息管理效率,有效降低管理成本和管理风险。

主要参考文献

[1]洪坚,王永峰,李伟华.高校资产管理系统中资产维修与折旧业务处理[J].装备维修技术,2020(2):348.

[2]孙俊菊,施卫民.基于二维码的高校资产管理维修平台[J].教育现代化,2019,6(99):161-162.

[3]张慕然.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荆州:长江大学,2019.

[4]李雪荣.基于JavaEE技术的高校资产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7.

[5]陈丹琦.数据挖掘技术在高校资产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7(8):46.

作者:赵卫峰 王亚红 单位:重庆邮电大学

上一篇: 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3篇 下一篇: 银行资金管理探讨3篇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