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训练在合唱教学中的作用

时间:2022-08-15 10:00:12

摘要:声音训练是歌唱艺术的基础,不仅在声乐教学中需要系统的声音训练来锻炼学生的演唱基本功,在合唱教学中声音训练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具有针对性的声音训练不仅可以促进学员歌唱基本功的建立,更可以使咬字与音色变得更加统一,从而全面提升合唱中的视听体验。本文将从国内合唱教学中声音训练使用的现状出发,探索声乐与合唱之间的联系,并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实践,分析声乐训练方法在合唱教学中的作用。

声乐训练在合唱教学中的作用

合唱与声乐同属歌唱艺术,两者自古以来便有着不解的渊源。若论起歌唱艺术的起源,应是从古罗马时期的教会音乐开始,人们为了更好的传播信仰,便组织了小型的合唱团以此来歌颂和朗读《圣经》,而这也是最早的合唱形式。随着音乐的发展以及人们审美要求的提高,独唱也渐渐地从合唱中分离出来,并借鉴了合唱艺术的相关技巧,发展出了更多的演唱技巧与歌唱形式。歌剧出现也使得声乐艺术走向了巅峰,成为了当今世界主流的歌唱形式。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声乐艺术与合唱艺术可谓是同宗同源,两者在训练的方法上也有着互通之处,只不过是个体与群体的差异。在本文中,笔者也对合唱教学中可用的声乐训练方法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实践经验分析各种训练方法在合唱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

一、声音训练在合唱教学中的现状

随着声乐歌唱艺术的发展与完善,声乐教学对技巧的训练也形成了非常严格的体系,尤其是在声音的调整与训练上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合唱艺术也借鉴了相关的方法形成了独有的训练体系。两者在发展上可谓是相辅相成、交相辉映。但就我国目前的合唱教学而言,很多国外先进的训练方法并没有得到较好的运用,其原因有二:首先,我国目前仍是以声乐艺术为主的歌唱发展形式,合唱专业多为声乐专业的辅助,并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虽然近年来合唱指挥专业的规模在进一步扩大,但仍然无法满足众多合唱团的需要。其次,因受到我国音乐文化的影响,我国的合唱团的规模多为中、大型的合唱团,小型的合唱团在我国并没有形成规模,这样庞大的规模也给声音训练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合唱教师也不能够一一的进行针对性教学,这样便会导致合唱团整体的水平不一,使合唱质量大幅下降。好在近年来随着音乐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音乐的需求不断提升,合唱也渐渐的受到人们重视,许多先进的声音训练方法也逐渐普及,原来的千人一声的“大合唱”也渐渐的向“多声部”、“多层次”、“多色彩”等丰富多彩的合唱形式转变,而这则是要归功于声音训练在合唱教学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至于声音训练方法,则需要从声音训练的起源,也就是声乐艺术进行分析,笔者也将在下文就声乐与合唱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的研究。

二、声乐与合唱之间的关系研究

(一)合唱是声乐演唱集体性配合性的体现

大多数人会这样认为,声乐的学习要远远难于合唱的学习,这便是极大错误的观点。声乐的演唱基本为独唱形式,当然也会出现两人对唱的情况,最多也只是为歌剧的表演,但不论何种演唱形式,声乐基本是以独唱的形式存在的,这就不需要更多的去照顾其他的演唱者。而合唱则不同,它所具有的集体性不仅考验着每一个合唱教师,同样考验着每一个合唱团中的成员。随着合唱的发展,声部的划分也更加细致,这就要求演唱者在演唱自己声部的同时也需要充分的照顾其他声部,既不能影响其他声部的演唱,也不能被其他声部带跑。很多音乐素养不达标的团员唱着唱着就会被其他声部带跑,这也是很多合唱团中老生常谈的问题之一。所以,合唱不仅是声乐演唱集体性的体现,更是音乐综合素养的体现。

(二)合唱是声乐演唱技巧的广泛延伸

会合唱的人,一定可以独唱;会独唱的人却不一定会合唱。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合唱不仅是集体的,更是一个人综合音乐素养的体现。在演唱技巧方面,合唱是声乐演唱技巧的广泛延伸。首先,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便是合唱有着极为严格的节奏要求,音乐中的每一个节拍都要按照指挥的要求进行演唱,过快或者过慢都会影响到整体的合唱效果,而在声乐的表演中,节奏却可以根据演唱时的需要自行进行调整,钢琴伴奏也会跟着演唱者的速度进行调整。这样将两者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只有合唱才能够更加规范演唱时的节奏,对声乐的演唱也有着极大的帮助。其次,合唱可以有效地锻炼对音乐的控制能力,何时演唱、何时收音以及用什么样的音色演唱,都需要整齐划一,这便对气息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独唱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会因为气息使用不当,在乐段的结尾处往往会出现气息不够用而导致的声音位置变换,甚至出现跑调的情况。长此以往的在合唱中进行锻炼,对于音乐的控制以及气息的使用上只能是驾轻就熟,从而更从容的应对各种演唱形式。

(三)声乐与合唱可以共同促进、协调发展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发现,学习合唱不仅可以提高音乐的综合素养,更能够规范演唱的基本功,对于声乐以及其他歌唱形式只会起到帮助与促进的作用,并不像某些观点所说的学习合唱会影响到声乐技巧的使用。学习歌唱的最终目标也是走向舞台,而舞台表演形式的多样化也决定了我们不能每一次都能够获得独唱的机会。所以,更多的学习其他演唱形式会让我们更加从容的应对舞台,应对每一项表演。当然,笔者也不会因为简单的分析而轻易的抛出声乐与合唱可以共同促进、协调发展的观点,在声乐与合唱的训练方法中,两者也是可以互相借鉴、共同促进的。笔者也会在下文就声乐训练方法在合唱教学中的作用做具体分析。

三、声乐训练方法在合唱教学中的作用

(一)气息训练有助于歌唱基本功的建立

合唱在气息使用上虽然有着严格的要求,但它集中体现在气息的控制力上,对于气息的使用量却没有声乐的要求高,因为合唱对于声音有着统一的要求,如果吸入过量的气息,其音量也会随着气息的饱满而增大,这样也会盖过同声部的声音。所以,这也注定了声乐对于气息的训练方法在合唱教学中使用的可行性。合理运用声乐中气息的训练方法可以更快的普及合唱团的专业程度,其具体的使用方法便是在合唱团排练歌曲之前,进行呼吸的练习,就像声乐中的训练方法一样,先进行吸气,然后松掉,之后再进行气息的保持训练。如此反复练习不仅可以锻炼合唱团团员的演唱基本功,更可以快速的找到歌唱状态,全面的提高教学效率。于此同时,中低声部的教学一直是合唱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众所周知,合唱团的中低声部是整个合唱团的根基所在。尤其是低音的演唱,在合唱作品中,低音为和弦的根,起到了衬托高声部的作用。所以,作品中低音的时值一般较长,很多团员虽然能够唱出低音的音高,但却很难进行长时间的保持,中途也会出现因气息不稳而发出的颤音。这便会导致使整体的合唱效果变乱,其原因是合唱团成员不会使用气息而造成的。所以,在中低声部的教学中,更应该加强气息的训练。必要时可以进行逐一、依次的长音保持训练,即选择一个音阶,由一个成员起音,其他成员依次的唱出音阶中的各音。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升合唱团的整体质量。在此笔者也建议广大合唱团的教师、指挥,不要因为麻烦而不进行成员的单一训练,要知道团体是由一个一个的个体而组成的,只有个体强,团体的优势才能得以发挥。

(二)咬字训练可以使声音位置得到统一

咬字训练是合唱中较为关键的一项训练,咬字的位置不同则会影响到发声位置不统一。比如有些人会打开牙关进行咬字,这就会使声音位置较为立体,声音也会比较明亮;而有些人喜欢用两唇或是舌尖进行咬字,声音则会变得浑浊不清。而相比于气息的使用,咬字的习惯是更加难以调整的,这是因为气息是歌唱的基础,对于专业不强的成员来说,只要建立起来习惯,便可以长期保持。但对于咬字来说,是一个很长时间才能形成的习惯,并且合唱团的成员每一人的咬字习惯不同,也为教学增加了难度。而声乐中咬字的训练方法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在合唱团演唱作品前,我们可以让团员集体的朗诵歌词,如果是外国歌曲则可以替换成母音进行朗诵。大声的朗诵可以在过程中调节全员的咬字位置,这样合唱教师便可以利用灵敏的耳朵找出个别位置不一的团员,再进行逐一的调整。当然,咬字位置的统一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速成的,教师及指挥也应该意识到,并尊重音乐教学的长期性,不要急功近利,慢慢的培养合唱团的技术、技巧,使之成为合唱团的优良习惯,这样即使团员不断的变更,优秀的团员也会将这份习惯传承给新来的团员,从而使合唱团的竞争力永久的得以保存。

(三)练声曲有助于不同声部音色的统一

在声乐训练中,我们常常会为学生布置一些简单的练声曲,来锻炼学生的演唱基本功,这些练声曲可以是无词而用韵母、音节或唱名演唱的旋律,也可以是旋律悠扬,不需要过多技巧的艺术歌曲。而练声曲则可以按照音阶、琶音、音程的不同,锻炼歌唱技巧,包括气息的支持与保持、音域的开拓、音色的养成、共鸣的选择。这对于技巧的提升可谓是必不可少的。在合唱的教学中,我们也可以选用布置练声曲的方法对各声部的音色进行调整。这是因为练声曲形式较为简单,团员在演唱时也不需要照顾其他演唱技巧,只用在教师、指挥的配合下进行音色上的调整即可。这些曲目看似短小,但也与其他作品一样拥有美妙的旋律,同样可以作为演出作品进行演唱,并且目前很多优秀的合唱团在演出之时喜欢将这些练声作品作为节目之间的过渡加入到节目单中。所以,笔者也建议各位合唱团的指挥与教师,“勿要以事小而不为”,往往是这类练声曲才能够真正的提升合唱团团员的演唱技巧,更快速的使不同声部的音色得到统一。

四、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对声乐训练方法在合唱教学中的作用进行相关的分析与论述,通过对目前我国合唱团中声音训练使用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声音训练并没有得到更加广泛的普及。盲目的训练也只会增加作品完成的周期,这对于合唱团整体水平的提升,会十分困难。所以声音训练方法的合理运用便显得十分重要。只有通过科学的声音训练方法,掌握合唱对共性的要求、对高位置的理解、对直声的认同才能解决合唱中的声音问题。声乐中的训练方法经过实践才可以运用到合唱之中,而并非某些言论所说的会互相冲突。笔者作为一名声乐教师与合唱团的声乐指导教师,也将继续对声乐中训练方法在合唱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索,并不断的实践,努力为我国声乐以及合唱的长期稳定发展做出必要的努力与贡献。

[参考文献]

[1]杨鸿年.合唱训练学[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2]杨琳.论声乐与合唱的关系[J].福建歌声,2014,01:46-47.

[3]王茵东.论声乐技巧在合唱中的运用[J].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75-78.

[4]崔明子.论声乐技巧与合唱艺术表现之间的关系[J].音乐时空.2014,18:123.

作者简介:胡晓瑞(1981-),女,山西长治人,硕士,长治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合唱声音训练教学。

上一篇: 市政工程不良地基处理技术研究 下一篇: 高层建筑深厚软土基坑支护设计...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