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师工作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8-22 06:06:40

声乐教师工作总结

声乐教师工作总结篇(1)

一、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声乐演唱教学是情感教学,并带有浓厚的感彩,教师要以情感为纽带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内应创造一种自由的、无拘无束的、轻松自然的教学环境。教师要以科学优美的范唱生动的讲解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自己对声乐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耐心地像面对朋友一样地对学生讲解,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快速的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还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师生成了朋友。总之,课堂上教师不应太严肃,要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唱。相反,一个很严肃、很紧张的学生是演唱不好歌曲的,因为好的心境是唱好歌曲的前提准备。

二、教学方法要合理

有了具体的教学目标,就需要针对其中的要求制定好合理的教学环节。高职院校的学生是没有任何的歌唱基础,生声音又各不相同,如果按照以前的教学方法,让不同起点的学生同时演唱一首歌曲,会影响学生演唱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因此,实行分层次的教学和分唱法的教学相结合是教学方法最为有效的。教师在短的时间里要观察学生,抓住每个学生声音的特点,把相同程度、音色相似的学生进行美、民、通三种唱法分组,实行美、民、通三种作品和三种唱法的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组织演唱相互观摩,三种唱法的学生能够得到互相的交流,使学生开阔眼界,从不同的角度对各种艺术的表现形式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尤其在唱法的观摩中,学生用心聆听到各种新鲜的音乐元素,同时也触及到了不同的风格作品,并且在直观的对比中,学生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音乐鉴赏力,从而为下一段的声乐学习确立了更适合自己的目标。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这种表演培养自己艺术评价的能力。而教师在整个的教学活动中,要教会学生如何准确地进行自我评价,正确的引导与总结,从而促使教学出现百花齐放的艺术氛围,这种教学对声乐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对学生合理分组并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在做出分层次教学之前,教师必须具备更多领域作品的演唱尝试和教学经验的积累。这样才能为实现“有效教学”提供充分的准备。

三、选材要合理

根据学生的声音特点为其选择力所能及的作品,对于声乐教学能否达到较好的效果具有重大意义。例如,《一抹夕阳》等作品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然而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会有一定的难度,因而不易被学生掌握。

首先,在作品的选择上尽量挑选不易过难,琅琅上口,最好融入一点点流行元素,如,为大一的新生选择《绒花》这样的作品进行教学,这首歌不但旋律流畅,音乐也容易掌握,而歌词含义也更能激发学生的欲望,实现技能教学与情感教育的双重意义。

其次,作品的选择还要关注学生的视野,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网络时代,学生们登陆各大音乐网站去搜索自己喜欢的歌曲非常方便。虽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作品来完成教学任务,但曲目不应是一成不变的,从学生的爱好出发选择的作品更易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培养他们独立判断作品的优劣能力,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广泛的浏览空间,从中发现更多的新鲜元素,使自己的认知始终与时代接轨,其教学总能推陈出新,具有一定的时代感。

四、培养师生关系

上好声乐课从来都是师生共同完成的一个重要条件,声乐教学更以它特殊的师徒关系,离不开师生间的密切配合。我个人认为,课堂上和课余时间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可以进行良好沟通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学生有问题随时问,身体不舒服及时说,上课时不应该存有害怕心理,在教学环节上,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像知己一样的讨论问题,从而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五、鼓励学生参加演唱实践

大家都知道,声乐作品不仅要求歌手要以美的声音歌唱它,还要能够以好的台风展现它的思想内涵。演唱实践是提高教学质量,缩短课堂与舞台、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工作之间的距离的重要环节。上台演唱是学生学习成绩的表现,也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练唱,还应把上台演唱作为授课的一部分。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争取机会上台表演,培养他们现场演唱的欲望。演出时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作好心理上的准备,告诉他们上台演唱和课堂练习之间的不同,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应该怎样应对临时出现的问题;其次做好技术上的准备,帮助他们分析技巧上的难点,认真练习,做到心中有数。在演出实践结束后,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对演出进行探讨,指出不足,肯定成绩,并以此作为下次登台演唱的借鉴,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艺术实践的意义在于演唱知识的实际应用,为学生日后适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声乐教师工作总结篇(2)

一、声乐大课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在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中声乐是非常重要的,是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由于它具有极强的个性,教学中的针对性很强的特点,所以长期以来声乐教学都沿袭了专业院校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但高师音乐专业的招生数额不断增大,教师工作量不断增大,学校教育成本增加,使高师声乐形成“高投入,低产出”的教学模式,既不能很好的体现师范特色,也不能很好的实现高师培养目标,因此,如何提高声乐课教学质量,降低教学成本,促进学生歌唱能力全面发展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声乐大课的授课模式无疑为声乐教学改革开辟了新的途径。

事实上,目前很多高师音乐专业学生进校时声乐底子都较弱,他们对发声器官的构造、发声的的原理等都没有清晰的认识,声乐学习起步较晚声乐基础较差,这为声乐大课教学统一安排教材和掌握教学进度提供了可能,所以这是开设声乐大课得一个很好的条件,加之师范声乐专业培养的目标不是培养专业的尖子生和歌唱人才,而是培养掌握声乐正确理念,为以后教育工作服务的人民教师,因此,高师音乐专业声乐教学,正确而有效地采用大课的教学形式是非常必要的和完全可能的。

二、如何上好声乐大课

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从学生刚进校就开始采用每课时3人的形式,事实上,这只是上课人数的改变,而教师的上课模式依然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对每个学生来说还是各上各的课,各用各的教材,结果每个人的时间缩短了,效率降低了。由于时间紧张学生只是囫囵吞枣,教师手忙脚乱,造成教学、学习效果不佳。

通过参阅资料,学习先进经验,进行教学改革,在实践中逐渐确定了声乐大课的授课模式,我认为声乐大课一般情况下学生在12人以内比较合适,主要从基础的、共性的方面去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水平。那么如何上好声乐大课,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很好的开展理论教学

声乐理论是声乐技能的基础,是学生学习唱歌和将来从事教学的依据,在声乐理论教学中,一方面加强理论课程的实践性,要尽量避免枯燥的讲解,利用实物标本、生理解剖图、多媒体等各种手段,全方位、多角度的帮助学生理解;另一方面教师还要示范不同的用嗓或用气的效果,帮助学生掌握和辨别、理解发声技巧,然后教师当场指点,全体讨论,解决问题真正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使理论课生动、真实、有趣、有触摸感,以此激发并推动学生理论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也可以采用组织学生定期选看国内外声乐作品和歌剧等相关资料,开拓学生的视野,加强专业修养,提高学音乐素质。

2.声乐大课应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

声乐教学的个性是强烈的,因此它无法像其他学科那样规范、严谨、也无法像数理化那样得出一个永恒的公式,编出一套适合同龄同水平的材。声乐大课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能力、生理,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有步骤的,全面而科学的安排教学。费郎琦斯科。蓝佩尔蒂是意大利美声学派在教学上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在学唱初期,应先建立一个悦耳动听的中声区,不要过早的练最高或最低地音,尤其是女高音和男高音,在中声区还不稳的时候,就超大限度去追求扩大音域,对嗓音是有害的”,因此,声乐教师需要注意训练声区的步骤,声区包括自然声区、中声区、换声区和高声区。同时,声乐训练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嗓音条件和能力而行,学习由浅入深;方法由易到难;内容由简到繁;技巧由少到多;能力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

3.教师的要求

声乐大课的教学能极大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及理论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组织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品和教学水平,才能上好声乐大课。

三、具体做法

在新生入学后,对学生进行专业摸底,将程度、方法相近的学生分为一个小组,由业务水平较高、有一定教学经验、学风正派、责任心强在学生中有一定威望的教师担任授课,每周上课一次,连续四课时,上课的基本环节是大约用两课时检查学生演唱情况,一课时总结汇课情况并进行新课讲授,一课时用来辅导。

汇课时采取小型演唱会的形式,全体学生自始至终都要参加,每个人既是演员也是观众,教师在此时不进行辅导,学生进行完整演唱,以增强音乐会的气氛,加强学生艺术实践锻炼的效果,但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演唱情况进行记录并评分,在统一的点评表上写上简短的评语,指出主要的有缺点,成绩则作为下次布置作业的参考,70分以下的继续此前的曲目,70分以上则布置新的曲目,对平时的这种检查评分总和的平均分在本学期结束时站本学期总分的50%,期末考试成绩占50%,这样可以有效的督促学生自觉练习,避免了平时不练一学期只会唱一首歌的情况。

作业检查完后,教师要对学生演唱的情况进行认真的总结,总结的方式除了教师分析、示范演唱外,更多的是要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总结时教师可选出2―3个典型的优缺点,让典型的学生在演唱一遍,全体学生对他们进行讨论,找出优点和缺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要注意的是教师每次总结时尽量不要重复选人。

总结完后就是开始讲授新课,新课的讲授在最初前七周都以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发声概念,在此基础上加以实践进行与理论相结合的发声练习,但要注意音域要窄,不能够急功近利,老师应当堂示范,并找勇敢的会唱的学生试唱,针对学生试唱时的问题做进一步的指导和讲授。

在声乐大课上,教师一定要注意声乐进度与因材施教的关系,一定要注意为有潜力的学生准备一些补充歌曲。只有学曲目演唱得很好评分在80分以上的学生才能做补充歌曲的演唱。

最后一步则是辅导疑问,这并不是让全体学生都留下,而是教师有选择的为问题较大,要领掌握过慢的学生进行必要的辅导,以帮助学生能更快的掌握声乐技术

四、实践后的思考

通过教学实践是我们认识到声乐大课是很有必要开设的,它有着声乐小课不能替代的优势。

首先,声乐大课更能体现师范性。在大课的教授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有着很好的交流,同学们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实地观摩教学与交流,。如声乐演唱的观摩、鉴赏水平的提高,由于互相之间能进行有效地探讨,所以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师则充分利用讨论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更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更进一步的声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将来的教育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另外,声乐大课每次汇课总以音乐会的形式出现,这就强化了课堂的艺术实践气氛,增强了学生艺术实践的机会,锻炼了学生声乐的实际演唱能力,这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轻松自如的完美的将自己所具有的能力展现出来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由于大课引进了一定的竞争机制,为学生的声乐学习注入了活力,增强了竞争意识,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声乐大课在进行中,教师必须同时面对许多学生,这种课堂气氛和小课完全不同,个别课时教师也要认真备课,但由于课堂气氛比较随便,在教的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自身的功底,讲授时也多是有感而发,因此即兴和随意的东西就比较多。而在大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众多的学生则要做出精准而生动的示范状态,对歌曲要进行严格系统透彻的分析和讲解,因此对教师备课的要求更高,更严格。对声乐技术的讲解更充分更具逻辑性,这就是学生的声乐学习具有了系统性、深入性。因此讲授大课的优势是小课望尘莫及的。

当然了,由于声乐学习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即它具有强烈的个性,所以只依靠大课是不能够满足声乐学习的需求的,我们应在不同的年级不同的阶段进行不同的声乐学习,使声乐大课与声乐小课声乐一对一的课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互相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使高师声乐教学逐渐成为以声乐大课为基础,兼声乐小课,一对一课这样一种灵活有效的、既有浓厚师范特色、有助于培养高师培养目标,又符合声乐教学特点的全新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杨立岗.声乐教学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7.4.

声乐教师工作总结篇(3)

1.立体感

钢琴合奏课是对学生进行多声部音乐的训练课,培养学生多声部音乐的听觉和记忆能力,养成多声部的立体思维的意识。学生通常接触的音乐以单旋律线条为主,加之受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对主调音乐比较敏感,没有多声部音乐的概念。通过和声学和复调的理论学习,学生具备多声部的理论知识,没有形成多声部音乐的音响效果。加强他们的听觉能力训练尤为重要,深刻体会横向的旋律线条与和声的纵向关系,感受到和弦的色彩及其功能的作用。教师详细分析作品织体中各声部音色的融合与整体音响的实际效果,逐步训练学生的多声部音乐的听觉能力,在实践中锻炼形成立体感的能力。

2.整体感

钢琴合奏不仅要具有立体感,还要注重作品的整体感。合奏曲的声部很多,旋律线条错综复杂,音色变化多样,学生很难把握作品的整体感,这是中国学生传统的线条思维所致,忽视了主旋律之外的其他声部。教师在训练帮助学生分清合奏曲主、副旋律,对于旋律线条的对比处理要进行详细讲解,力求在音乐风格、音乐内容的理解与认识上要高度统一,培养学生理解作品声部的立体层次感,才能真正感受到音乐作品的整体感。

二、有利于音乐感觉的培养

音乐感觉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综合反映,它是决定合奏课成败的关键,教师在合奏课中自始至终要强调音乐感觉的训练。学生的音乐感觉不是与生俱来的,它也要通过学习才能获得。节奏律动感是学生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合奏课教学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用不同的节奏类型和节奏型变化组合进行训练。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在节奏及旋律上风格特点,利用数码钢琴的的节奏功能,选择如新疆舞曲、藏族舞曲的节奏音型强化音响效果、增强节奏意识。当然,教师要反复强调节奏的稳定性、重视节奏的骨架作用的同时,也要与音乐结合起来共同完成作品的表达。

三、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数码钢琴合奏课是体现学生多种能力的运用能力,它不仅要求学生读总谱的能力,还要全面掌握数码钢琴的各种音色特点,并能合理地运用音色编配合奏曲的能力,提高学生创造性的演奏能力。

1.视谱能力的培养

合奏课的乐谱与钢琴谱有所区别,它是众多声部的集合体,在某种程度相当于小型交响乐队。读谱的思维方式要进行调整,这也是合奏课的基本技能之一,它将直接影响合奏课的整体效果。合奏曲的总谱包括多种声部,而且各个声部的调号、调性、节拍节奏、速度等许多方面都要全面的认识。教师在训练时将总谱分成若干组别,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演奏不同的声部。训练时先以同种乐器组合训练,然后是将不同组统一起来,最后才是总谱的整体训练,这样层次分明声部清晰,学生就能从乐曲的整体上感受音乐发展的逻辑,增强学生阅读总谱的能力。

2.音色的编配能力

数码钢琴包括中外乐器的多种音色,各种音色都有鲜明的个性和丰富的表现力。如何运用音色准确地表现音乐形象,需要学生的不断努力和细心体会才能获得。数码钢琴的音色丰富多样,不同音色的振动频率也不相同,在教学中教师要对音色的特性进行分析,不同的音色表现什么样的音乐形象,哪些音色融合在一起更能表现音乐内容等都要举例演示。如《卡门》这首合奏曲,主声部表现慷慨激昂富有战斗性的旋律,在选择音色以铜管乐器组为主,为了使音响丰富饱满,选择弦乐组的音色与之匹配相得益彰。当然,数码钢琴的特殊音色运用恰当也能增强旋律的美感,更好地刻画作品的音乐形象和体现地域色彩及其民族风格。因此,在合奏课上,教师对特殊音色要提出统一的要求,不能自由发挥。

四、有利于协作精神和集体观念的培养

数码钢琴合奏课是一种集体的演奏形式,它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才能完成的一项工程。学生既要具备专业知识技能,还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促进合奏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必须以集体利益为重,服从大局听从指挥,严格遵守合奏课的组织纪律,否则就会影响合奏课的正常教学。在合奏课中不能只顾个人演奏,还要受到相互之间个性与共性的制约,既能充分发挥个体的优势,又能在集体表现音乐内涵,在乐曲中确立个体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形成一种定势的心理效应,增强他们的职业道德与责任感,为将来从事音乐实践和音乐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五、对数码钢琴合奏课教学的建议

数码钢琴合奏课教学还处在发展阶段,在教材编排、教学内容等方面都要进行全面的建设,尽可能地把数码钢琴合奏课的教学优势发挥到最大极限。

1.数码钢琴合奏课的执行者是教师,钢琴教师是合奏课教学成败的主因。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对合奏课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熟练掌握现代教学工具――数码钢琴的原理及各种功能的使用,在教学中运用现代科技的优势进行创造性教学,充分体现现代教学理念,注重内容的多元化和学科之间的协同性,避免数码钢琴合奏课变成全能课而没有主次和重点。

2.数码钢琴合奏课开设的时间短,在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上还不够成熟,目前处在明显的薄弱环节。加强教材编排和教学方法的总结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对于提高数码钢琴合奏课的教学效果改善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3.正确认识合奏课的目的。合奏课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不能把合奏课作为应付演出的工具,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和人员安排都要从教学的角度出发,以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素质为目标,避免频繁的演出而影响正常的教学。

声乐教师工作总结篇(4)

技工院校的学校生源相对于高等本科院校的生源质量稍差,且由于目前招生政策的放宽,高校扩招形势的趋势,技工院校的生源一部分质量较好,另一部分的选择不得已退而求其次,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基础起点高低不同。对于学习声乐的学生而言,声乐基础更是不尽相同,有的学生会唱歌但不识谱,有的学生喜欢唱歌但是音质、音准或音色较差,甚至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没见过钢琴之类的乐器。这种学生起点不同、个体差异性较大的特点,势必给声乐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

(二)教学模式趋于老套陈旧,缺乏因材施教

声乐教学“一对一”教学模式是比较先进的教学模式。然而,在技工院校中,由于师资力量有限、教学资源不够充分等客观条件的制约,长期以来,技工院校的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都是在集体大教室中进行,同学们一起练习同一首歌,共同发声,教师既要弹奏钢琴伴奏,又要集中精力倾听学生的发声,故而,很难做到完全掌握一个学生声乐学习的动态过程,教师对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声乐理解能力以及学习声乐积极性知之甚少,也就无法做到因材施教。

(三)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材匮乏

近几年,技工院校发展迅速,幼儿教育专业也备受社会关注,不少专业书目也相继出版发行,但是能够突出技工院校特色的声乐教学课程却少之又少。许多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过程中,都是借鉴本、专科高等院校的声乐教材。由于在教学过程中,这些教材中曲目专业性强、难度较大,与幼儿教育声乐教学有一定的距离,故而会打击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开拓创新,加强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科学对策

幼儿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跟其他的声乐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进行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幼儿园教学的特点,不断创新,进一步加强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

(一)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强化因材施教

1.集体教学与个体教学有机结合。

任何一种教育,因材施教都是最佳的教育方式,技工院校的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更需要因材施教。依据现有客观条件,我们应该不断地创新声乐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集体教学与个体教学,充分发挥声乐教学的魅力。在集体授课时,注重讲解声乐理论知识和技巧方面的内容,主要解决共性问题,在节约教师资源的同时,让学生们接受系统的声乐理论知识,进而提高学生对声乐体系知识的理解能力。在个体教学中,充分体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比如根据学生的嗓音条件、声乐学习能力及歌唱能力等特征,一对一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与训练,不断提升学生声乐方面的专业技能技巧,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并不断开发学生声乐方面的潜质。

2.多元融合,改进声乐课堂教学方法。

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面对的群体有其特殊性,因此,为了更好地做好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我们必须多元融合各种声乐授课方法,不断改进声乐课堂的教学方法。首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声乐教学作为一门艺术性的科学,多媒体技术的声、图再现功能都可以为声乐教学提供即时性、有效性的帮助,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声乐教学,更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可以采取小组学习、分组练习等教学方法,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由于受到师资和教学设备硬件条件的限制,长期处于大课堂教学的状态,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小组学习和分组练习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完声乐基本理论知识之后,针对某一课程,让学生分组学习、分组练习,并且互相评价。比如唱一首歌,声乐教师首先教会学生把握住歌曲的朗诵节奏,然后讲解相关的乐理知识,最后再填词或者设计舞蹈动作,等等,一系列教学活动过程均可以采取分组学习、分组练习的方式,既能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力性,又能提升学生自我学习声乐知识和技巧的能力。再者,声乐教学不是固守成规的,是比较灵动的,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环节,不断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不断拓宽教学思路,在教师的专业指导下,让学生在更加和谐、更加生动的环境中学习声乐课程。

(二)结合幼儿园教学实际要求,科学选择声乐教学内容

幼儿教育专业归根结底是为幼儿园培养高素质的幼教教师,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与幼儿园教学实际要求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培养出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的幼教人才。

1.转变声乐教学过分专业性的观念,与幼儿教学实际有机结合。

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主要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幼教人才,因此,针对幼儿园教学实际,我们在进行声乐课堂教学时就应该转变过去声乐教学过分专业性的观念,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声乐技巧方面的要求,避免过于追求声音的位置、声音的高度等等,从声乐、钢琴、试唱、欣赏等各类课程中,不断训练学生的发声方法与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学生的声乐技能训练、声乐作品欣赏、歌唱等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宜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2.重点突出,以幼儿歌曲学习为主线。

幼儿歌曲对幼儿的成长发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幼儿园中,幼儿歌曲的学习是重要的内容之一。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更应该围绕幼儿歌曲展开,通过学习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幼儿歌曲,一方面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为学生积累更多的幼儿歌曲素材。然后,在幼儿歌曲的学习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歌曲弹唱能力,为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走入社会,进行音乐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全面科学,教好声乐教学中的唱歌。

唱歌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内容,深受幼儿喜爱。一首好的歌曲不仅能够舒缓幼儿焦躁情绪、启迪心灵智慧,更能在深层次上影响幼儿的道德情操。因此,技工院校幼儿教育声乐教学一定要全面科学地教好唱歌。唱歌对于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仅是会唱歌,更为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幼儿嗓音的科学保健方法及唱歌的基本方法,选择合适的歌曲,为歌曲适度定调等能力,让声乐教学更好地发挥它的积极性,为学生以后更好地发展做好铺垫。

(三)多措并举,开展声乐教学实践活动

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知识的应用最终要经过实践,只有多方实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住声乐课堂的精髓,不断提高声乐技巧,增强作品鉴赏、评价能力和课堂掌控能力等。因此,声乐实践教学也是培养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步骤。

1.通过组建合唱团、艺术团等形式,定期开展“送文化下乡”“文化进社区”“我是小小幼教员”等一系列活动

充分利用学生的声乐特长,让学生在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

2.充分利用寒暑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家乡幼教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调研,通过声乐实践教学活动,感受一下当地幼教发展现状,并进行总结,撰写调研报告等,增强学生对幼儿教育事业总体上的理解和认识。

3.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比赛。

依托中国传统佳节,比如“元旦”“五四”“十一”等传统节日,围绕某一特定的主体,开展歌唱比赛,不断增强学生学习声乐课程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声乐技能技巧不断提高的同时,接收到更好的社会教育。

4.适度开展学生学业成果展示活动。

技工院校的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可以适度采取学生学业成果展示活动,或由任课教师直接布置,或由学校统一安排,成果展示内容涉及声乐、儿歌、指挥、作品品鉴等多方内容,并让不同年级的学生互相观摩学习,提出各种不同意见。这种成果展示一方面能够积极地提升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倾听更多的指导意见,不断提升声乐水平。

(四)根据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特点,开发校本声乐教材

开发出适合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校本教材,对于此阶段的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是十分有利的。但是开发校本教材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科学的总结、不断的实践,通过对目前幼儿园教学实际的现状总结,调整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模式和内容,然后再付诸于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幼儿的歌曲演唱、表演技巧、对幼儿表演的指导技能,等等,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声乐教学的科研实践活动,争取在三年内完成校本教材的开发工作。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校本教材的研发,必然会将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脱离高等院校或者专业学校模式的限制,从幼儿教育的实际出发,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

声乐教师工作总结篇(5)

一、声乐教学中师生沟通的内涵

声乐教学中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教师认为是好的歌唱状态或好的声音而学生感觉不好,学生感觉不好的歌唱状态或不好的声音则教师认为是好的。对于这样的问题需要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沟通是一种双向交流,在声乐教学中则表现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仅有教师的知识传授或学生的被动学习,教学是没有沟通的。沟通是指两方能通连,它既包括教师所传授的声乐知识、技能技巧被学生接收,也包括学生把练习效果和整个的学习状态表达给教师。如果交谈中的任何一方面出现了障碍,对所遇到的问题没有达成一致的认识,那是没有沟通效果的。

二、声乐教学的特殊性需要师生更好地沟通

(一)声乐教学的抽象性

声乐学习的乐器就是歌唱者的嗓子,它生长在人体里面,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对歌唱的器官及其肌肉群的运动状态缺乏清晰的直观性。教学中,教师除了讲解以外,大多亲身示范,让学生从听觉上去认识与辨别声音。学生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一种感受和体验,从而对声音进行正确地调控。这种较为抽象的声乐教学无疑会给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带来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师生之间能很好地沟通。师生之间沟通的效果,对声乐教学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声乐教学的授课形式

声乐教学有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以及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但主要还是个别授课的形式,即一个教师一节课教一个学生。这种授课形式能使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声音条件、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达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课堂中师生之间的接触较多,了解较深,彼此都在近距离体验对方,师生关系也较集体课密切。师生沟通得好,能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表现力、创造力及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还能够建立很深的师生情。反之,则教学效果明显受到影响。

三、声乐教学中师生沟通的理论分析

(一)沟通效果影响教学结果归因

“在学习和工作当中,人们都会体验到成功与失败,同时人们还会去寻找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这就是对成就行为的归因。”①声乐教学中,师生都会遇到教学效果好与不太好的情况,同时他们往往会去寻找效果不好的原因。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会导致对教学结果归因的偏差,从而影响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

学生在声乐学习中遇到一些困难或出现暂时不顺利的情况时,如果不能及时与教师沟通,找出问题所在,可能会对教师的教学持怀疑态度,归因于教师的教学水平,认为是教师没有把自己最好的歌唱状态调整好,从而把没学好的原因归结于教师。学生一旦把声乐学得不好归因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时,可能会出现课堂上“你说你的,课后我练我”的现象,这对声乐教学和学习是不利的。与此同时,学生也可能归因于自己不适合学习声乐,对声乐学习有为难情绪。这些缺乏沟通的情况往往会对教学结果归因有偏差,从而影响声乐教学。

(二)沟通与否影响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的认识和评价。张大均在《教育心理学》中明确指出:“教学效能感会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会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学习,会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在声乐教学中,学生把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练习的感受及时与老师沟通,有利于教师对教学的总结。教师会从自身去分析学生学习效果好与不好的原因,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合适,语言表达是否清晰等。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提高了,也会投入更多的精力来进行教学。

(三)师生的沟通能使教师的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同一位教师指导的不同学生会对教学方法的认识、理解不同,其歌唱上的感觉也就不一样。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曾说,“同时教若干学生,虽然教学原则是一样的,但具体到每一个人身上,出现的现象是不一样的,有的甚至很不一样,教师千万不能用自己的某一个经验,某种现

象来代替学生们千差万别的状况”。②因此,师生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声乐教师根据学生的自身状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不同的发声训练和演唱曲目类型等,有利于对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声音训练,克服不同情况下的发音毛病,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四、声乐教学中提高师生沟通的策略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

“亲其师,信其道”,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是师生有效交流的平台。教学中,教师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要适当进行换位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声乐学习中,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初步掌握歌唱方法的学生,方法虽然对了,但声音不一定好听,处于一种有方法的不自然状态,还需不断地磨炼。有点儿演唱程度的学生也会出现时而感觉好,时而感觉不好的现象,这需反复练习,才能逐渐巩固下来,并运用自如。因此,教师要允许学生有反复、有错误,进展有起伏的现象,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和提出问题的机会。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学习中能感受到教师的亲切感,愿意与教师进行交流,使教师能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沟通也就能有效地进行。

(二)提高教师自身演唱水平,使学生愿意跟教师沟通

教师除了要熟知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外,还需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很难想象一位自己都唱不好的教师能够教好学生,就好比自己没有尝过梨子的滋味,却要告诉别人梨子是甜的。”③只有理论知识的教师不太可能教好学生。在教学中,学生对正确声音概念的形成等一些问题总要借助模仿来领会和理解。因此,教师应有一定的演唱水平和范唱能力。好的范唱与演唱经验使教师的教学更具魅力,更令人信服,让学生产生钦佩与认可的心理。这样,学生才会愿意跟教师沟通,沟通也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三)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让沟通能及时进行

师生交流是否真的有成效,一方面是声乐教师传授教学内容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教师从学生那获得教学反馈的能力。教师要想从学生那获取其学习情况,还需有敏锐的观察力。声乐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顾着上课,应密切关注学生课后的练习效果,学习中的情绪变化。如发现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表达,与教师进行沟通。只有把所困惑的问题予以解决了,才有利于学习的进行。

笔者在教学中曾出现过这个问题。有位女学生唱歌时真声用得比较多,几乎没有头声。笔者逐步给她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主要给她轻声练习,体会头声,加强共鸣。刚开始练习的效果还比较满意,但后一段时间效果不佳。通过与她的交流,得知她自己觉得声音不够亮、不好听,想把声音唱响些。笔者让她认识到自我感觉音量大,声音响、共鸣足,常常是不正常的力量发出来的声音,这样容易养成许多唱歌的坏习惯,影响声乐学习,甚至会损伤声带。沟通使她又回到正确的方法上去练习,声乐学习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四)帮助学生解决声乐学习中的难点,让沟通起到作用

声乐教学中,当学生遇到学习中的难点需要教师的帮助时,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解决好歌唱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到与教师沟通是有作用的。当学生下次遇到学习中的难处时,会想到与教师沟通,否则学生会觉得与老师沟通与否都一样,问题没得到解决。因此,声乐教师应具有“诊断”和“对症下药”的能力,为学生指出问题所在,并用有效的训练手段解决学生的问题。在教学中,笔者有个学生苦恼她的歌唱呼吸问题,总感觉气息不够。笔者发现她是没有注意放松的问题,也就是唱完一句应适当放松。如果没放松,身体就处于比较僵硬的状态,影响歌唱的换气。笔者要求她歌唱时一句句的练习,体会放松。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她歌唱时呼吸就不再感觉那么憋了,能按歌曲的要求进行换气。在后来的声乐学习中,她遇到什么问题都能主动地与教师进行沟通,教学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五)教师应能让不同性格的学生与其进行沟通

教师应能使不同性格的学生都能与其进行沟通。有的学生自我感觉较好,常质疑教师所传授的内容,甚至按自己所认为的方法去练习。对待这类学生,教师要积极与他们进行沟通,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对他们所质疑的问题要积极回应,对他们所谈的正确部分要予以肯定,取得他们的信任。而有些学生性格比较内向,他们往往不够自信,很少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教师要多鼓励他们,主动跟他们沟通。教学中多让他们对教师所教的内容和自己的歌唱感觉进行总结,并表述出来。

声乐教学是通过教师对声乐知识的讲解和对技能技巧的示范,引导学生对自已的歌唱器官及其肌肉群进行科学的训练,达到自如运用发声技巧进行歌唱的过程。声乐教学中师生之间较好的沟通较之其他学科显得尤为重要,声乐教师应当重视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注释:

①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92.

②李晋玮,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 [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69.

③李平闪 李长青. 高师声乐教师的基本修养和专业教学能力[J].艺术教育,2005(4):60.

参考文献 :

[1]徐行效.声乐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声乐教师工作总结篇(6)

(一)民族声乐的发展现状

在人类精神文明不断发展的进程之中,民族声乐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表现在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形式上面,都取得了非常深厚的积淀。但需要指出的是,民族声乐虽然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但其自身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进步的层面上来看,民族声乐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表现形式和教学方法都趋于科学,特别是在当代,结合西方的声乐特点在声区统一、音域扩大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突破,完善了声乐的唱法,教学方法更系统。但存在不足方面,教学中过于注重技术,推崇技术至上的理论。虽然歌唱技巧在声乐教学中的地位不容忽视,但情感的表达和文化的积淀同样是声乐里的重要因素。

(二)民族声乐理论与实践的分析

民族声乐是在民歌、戏曲等艺术种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同时又吸取了美声唱法中的优势,进而产生了这种具有艺术性的歌唱艺术。民族声乐的理论经过历史的不断洗涤和文化的进步已经更加完善。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只是总结国外的声乐理论,以此为依据研究我国的声乐,希望能够形成具有我国民族特点的民族声乐;在60年代左右,重点放在建立同时代精神相符合的声乐理论,更加深入的探讨声乐的表达形式;在80年代,声乐的理论研究已经被真正的重视起来,同时在实践中合理的应用声乐理论;现如今,声乐的研究已经有了突破性的进步。

二、民族声乐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途径

通过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过程我们能够看出,声乐理论和声乐实践是不能分开的,二者不仅是互补的关系,同时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理论是实践的核心,而实践是把理论变为现实的工具,如果声乐理论没有实践来支撑,只能是空言无补,不能把理论有效的实现出来;而如果声乐的实践没有理论来作为依据和指导,实践的开展将漫无头绪。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二者相结合的方面考虑,在民族声乐开展的过程中,必须要把理论和实践二者相结合,不能独立,要科学对待二者之间的关系,不断完善声乐理论,优化教学的方法,把理论印证到实践中去。

在民族声乐的教学中,如果把理论和实践分别置于独立的位置,那么二者都具有极大的局限性,理论在没有实践作为考量时,只是死板的知识,其价值不能有效的体现出来;而如果实践的开展没有理论作为依据,那么实践只是在技术上获得粗浅的提高,声乐的意义没有领悟出来。所以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清楚理论和实践各自的特点和价值,使二者科学的融合到一起,互相弥补对方的缺陷,更好地推动民族声乐的进步和发展。

(一)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不同的学生对声乐知识的掌握和对声乐文化的了解程度都是各不相同的,有些学生基本功比较扎实,而有些学生的动手能力则比较强,对实践课程有着非常大的热情。所以声乐教师在进行授课之前要对每位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并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在声乐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多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同时还要相应的降低声乐理论的难度,保证其在学生能够顺利接受的能力内,尊重每位学生的自身发展,使学生能够自然的对声乐理论和实践进行统一的掌握。

(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对于声乐教师的考核必须要重视起来,加强审查的力度、严格把关,并对声乐教师进行经常性的指导和训练,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另外要不断增加声乐教师队伍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加强教师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分享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力求在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

(三)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特点

声乐教师工作总结篇(7)

声乐是音乐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以歌声为主要手段,表达人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这种美好的演唱效果来自于学习者科学的发声方法,刻苦的训练,更来自于声乐教师一对一的个别授课方式的精心指导。但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幼师生来说不太恰当。因为幼师课程设置的门类多、声乐课时少、幼师学生多等原因,所以目前声乐课的教学方式以集体课的形式进行教学为多。本人通过这些年的教学就来谈谈幼师的声乐集体课。

一、集体课形式的运用

1.在声乐基础教学课时有限、学生人数较多而声乐教师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把集体课列为声乐教学形式之一,比较符合当前幼师声乐教学的实际需求。

2.集体课有利于相互感应,增强教学效果。在学生群体中,就学生的基础水平看,总有上、中、下之分。一般是两头小,中间大。在声乐的基础课中,通过教师的亲自示范,讲解分析以及悟性较高的学生的带动,也会产生相互的声音感应。

3.集体课有利于改善整体与个体的音乐表现力。任何集体曲目,对每一位学生来说,不论他们的基础水平有何差异,都必须全身心地进入歌唱境界。只要有人对要求不到位,影响了整体的表现力,就要反复纠正练习,直到总体“达标”。因此,任何个体的“行为”,要受到练习或作品要求的制约。如练习或作品的节奏、力度、音色、情感、风格的表现等要求,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相对一致的。每个个体都要认识到自己在练习与音乐作品整体中的“位置”与作用。

二、集体课的教学内容

无论哪种声乐教学模式,其教学内容的选择主要是落在歌曲的选择上面。因而,在选择歌曲时要选择那些风格鲜明的歌曲。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对歌曲产生丰富的联想,激发歌唱的欲望,并且能够让学生体味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风格的歌曲,使他们保持新奇的态度。这里主要阐述艺术歌曲和儿童歌曲两种形式。

1.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歌词通常是在日常生活语言的基础上提炼、加工、创造出来的,具有文学性。一首好的歌词,就是一首好诗。然后由著名的作曲家谱曲和谱写伴奏,其具有旋律优雅、意境高远,伴奏生动而具有特色,音乐形象生动活泼且与歌曲配合的极其和谐,艺术价值很高。如《长江之歌》《小路》《雪绒花》 等。这些歌曲能让学生从初学就体会到歌曲带来的美好感受,吸引他们投入歌唱,从而提高他们对课程的兴趣。

2.儿童歌曲

毫无疑问,儿童歌曲在幼师的声乐教学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尤其儿歌的教法是学生必备的教学能力。一首优秀的儿童歌曲能够陶冶儿童的情操、提供才智,还能锻炼儿童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幼师的学生基本上将来都要从事幼儿教师这一职业,他们面对的都是小朋友,自然唱的歌都是儿歌。所以,我们在声乐课中除了教授艺术歌曲外,还应该教授儿童歌曲,为他们将来从事幼儿教学工作打下基础。为此,在声乐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儿童歌曲的学唱,让学生充分了解儿童歌曲的魅力所在以及其是怎么吸引小朋友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以后的幼儿教学工作中游刃有余。

三、集体课的教学要领

1.随时注意为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而教学。除了要求学生在演唱时声情并茂,在发声训练中也要求学生诉说有各种情绪的内心台词,使学生脱离为发声而练习的僵硬,机械的发声状态。要求学生按乐句中所蕴涵的喜怒哀乐的不同情绪贯穿于严格的发声方法的规格之中。

2.每条练习目的性要强,基本要领要讲解清楚。对可能出现的偏差事先打预防针,要使学生了解练什么,为什么练,如何练才有效果,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

3.把握好节奏的律动感,歌曲总体情感要连贯。咬字,吐词准确清晰,抑、扬、顿、挫层次分明,要把换气与乐句休止符号巧妙结合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情感的表达。

4.要善于每次课后对教学语言、学生创作意识等的不足进行思考,及时调整。特别是期中、期末考试后,要注意吸取他人之长进行教学调整,师生共同为下一阶段进行教与学的准备。争取做到每次课有所发现,每次课师生都新鲜感。

5.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启发他们思考、联想、磋商,并肯定他们的成绩,使学生有成就感,增强他们学会思考、善于发现、参与创造的精神和能力。

总之,声乐集体教学既有它有利的一面也有它不利的一面,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研究,克服不利因素,积极调动有利因素开拓思维,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和谐快乐的集体教学中得到成长。

声乐教师工作总结篇(8)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C-0049-03

一、高职音乐专业声乐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大多缺乏较好的演唱功底和综合音乐素养,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缺乏对音乐职业教育的认识和了解。其次,我国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与音乐市场需求脱节。声乐教学模式是本科艺术院校的模式压缩,高职院校目前仍没有编写出一套适合高职音乐学生学习的系统声乐教材。更为重要的是,高职音乐专业声乐教学上缺少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相一致的指导思想,缺少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与市场紧密联系的教学模式;缺少与各相关音乐学科的相互渗透与综合的教学理念。因而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符合职业教育,不突出“应用型、技能型”特点的现象。如部分教师相互之间缺乏交流,生产出来的“产品”市场上推销不出去;课堂教学比例过重,学生在艺术实践方面能力薄弱,缺乏舞台演唱经验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毕业生综合能力弱等。

二、工学结合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声乐教学的指导意义

工学结合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把工作与学习结合起来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载体,把课堂教学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强调理论、技能知识的实用、精炼性和综合浓缩性,强调教、学、做、用合一,学以致用。工学结合的声乐教学一体化培养模式就是把音乐市场实际工作需求与声乐学习有效结合起来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载体。它强调声乐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实践紧密结合;强调理论、技能知识的实用、精炼和综合浓缩,强调教、学、做、用合一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国内外工学结合模式下音乐专业声乐课程建设的研究为数不多,而由中师转型高职的声乐课程建设的研究改革则更为罕见。因此,探索一条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声乐课程建设新思路,将对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发展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把声乐作为工学结合、工教结合、校企合作的音乐实训平台,作为音乐专业与培训市场紧密结合的重要手段,是体现高职音乐专业职业化发展,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对高职声乐教学的培养模式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工学结合指导下高职声乐教学一体化实践探索

(一)加强声乐教学与音乐文化产业市场的联系

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生活质量的提高,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和艺术的推广传播媒介,已成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部分,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音乐既可以满足社会需求,又可以因生产者的目的而作为一种产业进行专项投资。社会之所以要投资音乐,就是要实现某种效用,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音乐可以作为一种产业,作为一种音乐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模式进入市场,可以通过市场化运作,大量地直接进入到民众生活之中,并被不断地物质化和价值化。因此,音乐职业教育的发展建设与市场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产生和发展受到社会市场需求的直接影响。其次,在企业文化建设的需求上,声乐合唱等形式具有投资小、见效快的特点,对企业文化的发展具有较大诱惑力,可快速提升企业的文化形象和艺术品位。因此,良好的企业文化的发展建设离不开高素养的音乐人才的营造。这为高职声乐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高职声乐专业教学必须根据文化产业市场需要来培养人才,根据人才的需要来调整专业,根据专业教学需要来更新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并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实施“订单式”培养模式,使高职院校真正成为为音乐市场输送急需音乐人才的基地。

(二)加强音乐职业教育办学定位,加快声乐教师职业思维转型

高职教育突出以“职业性”为特色,以培养高职生的音乐实际应用能力为宗旨,强调艺术实践是高职艺术教育的重要环节。而大部分从事高职声乐教育的教师是高职院校升格前中专的教师,或是升格后从本科院校引进以及本科院校毕业的,这些师资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大多数人未真正了解高职教育的内涵。因此,要对从事高职声乐教育的一线教师进行培训,加快教师的职业思维转型,甚至把职业指导作为教师业务考评和专业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而使教师在思想观念认识上发生改变。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音乐实训平台中逐步培养出一批具有高职教育特色,顺应市场要求的声乐教师。提高声乐教师的音乐综合分析能力和职业音乐素养,是实现高职声乐教学一体化的关键。

在教学理念上,教师应主动适应高职音乐职业教育的发展特点,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在声乐教学实践中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多能一专”的“能师型”教师。在教学内容上,以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音乐表现力为目的来安排教学环节。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安排教学。在教学考核上以声乐考级教材为蓝本,并能获得相应级别的声乐考级证书。在教学模式上,改变传统声乐教学中片面强调声乐技能技法的教学模式。突出音乐职业化,强调以学生实用能力和声乐综合素养的培养为目的。形成声乐学习与实际应用一致的教学培训模式。在教学方法上,强调综合音乐感知教学一体化教学方法,即在教学中强调音乐分析、和声分析、乐曲风格分析与声乐技法结合为一体化的实用综合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综合演唱与教学的能力和综合音乐感知能力。在教学手段上,改变以往单一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根据声乐培训市场需求,实施“订单式”培养和“个性化”培养方案。一年级采取集体分组教学的形式,二年级则根据学生基础和学习程度以快慢班形式分组教学。并开始对有发展潜力、基础扎实的声乐学生集中实施“一对二”的主修教学。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以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强调学生集体合作形式的学习。在教学单元中逐步提供真实的教学情境,让有一定声乐基础且示范能力好的学生带低年级或基础浅的学生上课,教师再点评总结指导上课。逐渐形成良性循环的互动式多边教学模式。同时,教师还应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每学期定期开展班级音乐沙龙展示音乐会,锻炼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声乐考级和比赛。同时,成立学院的艺术培训机构或校企合作的声乐艺术实训培训基地,直接面对本地音乐培训市场进行招生、教学和培训。鼓励高年级学生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兼职教学,学会把声乐技能合理有效地应用到声乐教学实践、培训教学工作中,为毕业就业及自主创业积累经验。

(三)建立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声乐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

1 加强声乐教学与视唱、音乐分析、钢琴编配等音乐学科综合一体化教学。声乐和视唱、音乐分析、钢琴编配是关系非常密切的学科,以“唱――听――想”为核心手段,以声音、音准、分析、编配为具体内容。在教学中,应以音准和声音为桥梁,来融合声乐、视唱、分析、编配,并结合网络教学,进行“看-唱-听-想-做-用”合一的立体化声乐教学。这样,不但有助于声乐的音准提高,更能在一个良好的音准基础上提高声音,完善声乐技法,帮助声乐教学。在视唱教学中增加声乐技法,如在练习曲的演唱过程中增加声音的表现力,强调声音的规范性,加强气息的连贯性无疑都会给视唱带来极大的方便。有了适当的声乐技巧,视唱练习就能带来一定的美感,声音圆润加之音准正确,能使视唱教学上一个新的台阶。声乐的教学过程中,学会分析和为歌曲进行钢琴即兴伴奏编配也是整个声乐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伴奏无论在作品的前奏、演唱过程中,还是间隙、结束时都起着强化主题、渲染气氛、升华情感、转折补充等重要作用,完善了对声乐作品的再创作。因此,应充分利用钢琴与声乐水融的特点,加强声乐教学与视唱、分析、编配等音乐学科综合一体化教学的联系,准确表达作品音乐内涵,共同塑造音乐形象,完美展现作品艺术精髓。

2 加强声乐教学与重唱、合唱与指挥一体化教学。声乐教学与合唱训练存在多方面的联系,声乐是合唱必不可少的基础,而重唱、合唱又是声乐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文化层面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使得合唱、重唱在当今社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并具有广阔的发展市场。把重唱、合唱和声乐教学紧密联系起来面对庞大的音乐市场需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重唱、合唱和声乐的一体化教学,有助于声乐学习的拓展,在作品中美化声音,在演唱形式上能不断拓宽学生的综合声乐能力和音乐素养。但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这三门课程是分开进行教学的。合唱与指挥隶属于作曲系列的分支课程,重唱课程则属于可有可无的,有了比赛才临时开设的课程。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会出现能唱不能教,不会指挥;会指挥又不能唱的尴尬局面。因此,应在传统声乐教学的基础上,以网络声乐、合唱重唱音乐资源为平台,对这些课程进行综合一体化的教学。学生一入学就开始在声乐教学中进行合唱必修课程学习,直到毕业,既让学生在个人的声乐技能技巧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又在合唱的学习中培养多声思维、听觉能力和集体协作的团队精神,不断发现和挖掘搭配合理的重唱苗子,形成立体的、多方面的综合一体化教学手段,把有限的教学资源高效率地分配给学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总之,借助强大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实现声乐教学与视唱、音乐分析、钢琴编配等多个音乐学科综合、立体的一体化教学,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合理提高教学效率,逐步建立起一套体现高职声乐教学特色的课程体系,为今后的声乐一体化教材研发提供实践案例和素材。

(四)加强声乐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课程一体化教学

新时期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是培养专科学历层次为主体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掌握一定的音乐专业理论、技能,面向音乐产业市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的职业音乐人。因此,应根据音乐文化产业市场的需求,加强声乐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课程一体化教学,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声乐表演和教学应用能力。

1 抓好音乐教学实践与校内音乐实践实训基地建设。定期为学生举办班级、学院的音乐会、沙龙、比赛及各类积极有益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学生音乐基础知识、提高学生音乐实践学习技能、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及就业需求,建立院校级大学生合唱团、艺术团,为学生积极提供音乐实践舞台,使学生的音乐个性需求得到充分发展,音乐与表演技能得到提高。合唱团中下设有混声合唱团、男声小合唱、女生小合唱,重唱、独唱等。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和实际能力、需求,积极组织,精心排练,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比赛、演出及社团活动,使优秀的学生在舞台实践中脱颖而出,使更多的学生的视野得到开拓、潜能得到开发、心智得到锻炼,音乐表演和演唱能力得到逐步提高,团队精神得到夯实。

2 科学合理地安排校外实践实训基地,积极参与当地音乐文化发展和企业文化建设。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根据地方特色及专业特点合理安排实训实习场所,与艺术剧院、歌舞团、合唱团、艺术团、群艺馆、少年宫、少儿活动中心及中小学校建立长期的音乐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实践实训中提高声乐专业技能,将课堂上的音乐知识在实践实训中变成实际能力,提高学生技能,发展个性。同时,积极参与到当地的音乐文化市场发展和企业文化活动中,使学生能参与到民歌节的节庆晚会、大型音乐会和企业搭台的音乐促销文化活动中,在真正的舞台实践中得到发展和锻炼。

(五)不断挖掘整理当地民族音乐资源,进行特色民族声乐教学

声乐教师工作总结篇(9)

关键词:

示范;歌唱;教学;声乐

歌王卡鲁索的朋友—嗓音专家P•M•马腊弗奥迪指出:“意大利美声唱法(Belcanto)的传统教学模式是由教师教学生直接模仿,由一个好的歌唱家传给另一个歌唱家,如此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我国传统声乐教学中也强调“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人类在长期的歌唱与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声乐及声乐教学是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历来具有重视实践的传统。中外声乐教学已把“示范法作为声乐教学的主要方法”。加强声乐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开展声乐学科教学改革与研究工作,做好声乐教学示范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分析研究,为声乐课程的教学实践起到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一、研究内容

声乐教学示范研究将声乐艺术现象与艺术形态,作为一种专门的研究对象进行科学研究。依据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物理声学、人体生理学、心理学等自然和社会科学,研究声乐示范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根据声乐艺术悠久的历史传统积淀与丰富的艺术实践创新,研究声乐艺术的内涵与外延的本质规律。声乐教学示范研究以声乐艺术实践为基础,通过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梳理、提炼、概括,使感性(感觉、经验与体会)上升到理性(即理论)的高度,反过来对声乐艺术实践产生积极指导。是一个系统工程,以专业建设为重点,围绕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进行综合性改革与实践,声乐教学示范研究通过对声乐教学示范的基本概念、学科属性、学科体系研究,结合声乐教学实践的传统与现实经验,深入开展声乐示范理论、声乐示范技能、声乐示范修养、声乐示范文化、声乐示范教学、声乐示范实践的研究,并以我院音乐舞蹈系音乐学(教师教育)声乐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实地开展对声乐教学示范体系、声乐教学示范模式、声乐教师理论研究示范、声乐教师实践研究示范、声乐教师课堂教学示范、声乐教师舞台演唱示范的研究,探索声乐教学示范的机制、模式、内容、方法、手段等科学规律,提高声乐教学示范的科学性,保障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研究方法

(一)历史研究法

声乐教学示范研究应追根溯源、以史为鉴,用“搜练古今,博采沉奥”的精神,对中外声乐教育教学历史进行深入研究,为声乐教学示范研究挖掘历史依据,对揭示声乐教学示范规律,预测未来声乐教学示范趋势也有一定意义。

(二)文献研究法

声乐教学示范研究需要广泛研究、收集与综合类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教育声乐教学改革相关的各种资料,包括音像资料、图片资料、文字资料等,在此基础上,运用声乐学、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归纳,为声乐教学示范研究的科学、深入研究提供更加广阔的思路。

(三)问卷调查法

声乐教学示范研究还需要对所有声乐专业的学生进行声乐学习情况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所得数据、结果,运用统计学进行整理、分析,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教学主体素材。

(四)个案调查法

声乐教学示范研究需要以某一届声乐专业学生作为实验对象,按照声乐教学示范研究所制定的研究方案进行声乐教学,将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为声乐教学示范研究提供论据和实例。

(五)行动研究法

声乐教学示范研究要按照研究需要和要求制定出方案,针对声乐教学实践和教学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然后对方案进行调整,重新开始进行新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活动,通过行动研究法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学实践和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实践研究所得经验记录、总结,并形成文字资料。

(六)经验总结法

声乐教学示范研究应将研究的对象进行全面考察,以实践所提供的事实为依据,将分析所得的材料上升到理论高度,为声乐教学示范研究的全面、深入开展提供有效的科学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

三、研究目标

跨入21世纪,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声乐教育教学事业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同时对声乐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全国普通高等院校音乐学(教师教育)声乐必修课(主干专业课)教学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声乐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教师示范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刚要》这两个重要的教学指导文件精神,声乐教学示范研究应对声乐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实施工作进一步加强研究,紧跟部级院校声乐教学示范改革步伐,立足综合类院校声乐教学示范前沿,在全国同类院校中率先创建声乐教学示范体系,完善声乐教学示范模式,改变现在单一化的声乐教师课堂教学示范形式,通过课堂内外各个环节,全面构建完整、科学的声乐教学示范体系,在重点做好声乐课堂师生互动教学示范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同时做好声乐教师理论研究示范体系、声乐教师实践探索示范体系、声乐教师舞台表演示范体系、声乐教师网络多媒体教学示范体系的创建工作。通过创建声乐教学示范体系、完善声乐教学示范模式,使声乐教学质量得到提升,从而,进一步推动声乐学科建设,为同类院校声乐教学示范提供借鉴模式与范本,同时,推动声乐教学示范科研的建设,不仅能够促进声乐教学的改革与研究,同时还能为地方声乐艺术研究筹备有效资源。

[参考文献]

声乐教师工作总结篇(10)

因此,师范院校的声乐教材一定要“泛中求精”“、多中求益”。其次要在基础教学上凸显师范性特色。师范院校的学生将来要走上讲台,要为教学服务,因此其声乐的基础一定要牢固。尤其要让他们学习并掌握中声区的声乐理论和演唱技巧,这是因为,很大一部分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会从事中小学的音乐课教学工作,而这个年级段的学生恰好处于童声期和变声期,这个时期的学生音域相对成年人来说比较窄,相当于成年人的中声区。所以,师范院校的学生必须唱好中声区,以便为学生做好范唱。

2.教学形式上要凸显师范性特色

师范院校的学生因为毕业后要做音乐教师,所以他们不仅要学会怎么唱,而且必须学会如何教。这恰恰也是师范院校声乐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点,更是声乐教学中不容易突破的难点。笔者认为“,为人师表”“、以身立教”在这里同样适用。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如何教,在声乐教学中就要通过课堂教学这个有效的载体,向学生加以渗透。教学形式上要凸显师范性特色。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科学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总能让学生耳目一新,使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在进行声乐教学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声乐知识的同时,学习课堂教学的方法。比如,通过“个别课”让学生与教师的沟通更有针对性、目的性。

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纠错,使学生及时修正自己,并提高演唱水平;通过“小组课”让学生之间通过沟通相互学习。因为学生们演唱的作品并不相同,在这样的小组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就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通过互相交流使学生对更多的曲目及风格处理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激发学习积极性,加深对声乐教学的体验,从而形成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通过“集体课”让学生学习声乐知识的同时,学习声乐教学的方法。除了上述几种教学形式外,还可以结合教学实际,采用示范课、观摩课、小组课、选修课以及必修课等多种不同的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声乐知识的同时学习声乐教学的方法,为他们毕业后从事音乐教学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教学手段上要凸显师范性特色

上一篇: 幼儿游戏活动总结 下一篇: 产业扶贫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