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内容及过程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25 16:21:27

声乐教学内容及过程

声乐教学内容及过程篇(1)

一、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的意义

首先,引入传统文化元素以及各类音乐元素,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一步完善声乐课程教学中的主要内容,规范声乐课程教学的主要流程,且这样一来,也能够真正促使人们去弘扬我国特色的传统文化以及相关音乐文化。同时,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相关音乐文化在继承的过程中,也可以得到较好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可以得到进一步传承。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元素与传统文化元素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声乐专业日常教学活动之中,进一步融入相关传统文化元素,便可以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传统音乐文化教学的重要价值以及教育意义。当前我国传统文化之中存在着诸多教育灵感以及教育元素,教师便可以汲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具体音乐元素,之后,则需要将音乐元素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进行结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让将声乐教学的内容与教学中的音乐元素所提炼出来,让学生对这些音乐元素有更多的理解,并于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材料以及教学资源。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相关音乐文化是伴随着我国历史不断推进、发展而来的重要历史文化元素,且在历史的推进过程中,我国音乐文化在结合了各地区、各个朝代的历史元素与文化元素后不断得到创新发展,且在当下更是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特征,我国传统文化以及各类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多年演变之后,已经得到了文化方面的改进与创新。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相关音乐文化,不仅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之一,更是高等院校声乐专业学生的具体教学材料之一。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角度分析,在高等院校声乐教学活动之中逐步融入相关传统音乐文化元素,可以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可以将传统文化之中的各类由于资源及时提取出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一步促进传统文化的改进与创新。

二、高等院校声乐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单一

当前情况下,在一部分高等院校开展声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具体的教学流程比较繁琐。一部分学生无法在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充分理解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同时,甚至于无法真正理解到教学中的关键点,即便教师围绕某一具体的声乐教学内容作出了多次的阐述与透析,开展了较多的形式的教学活动,然而有关声乐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及学科知识仍旧无法得到巩固。而从部分教师的实际教学形式上来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一部教师的教学内容极为单一,仅仅是围绕着声乐教学的课程内容来讲解,即便部分教师是开展了一定的教学活动的,但实际上的教学活动内容也较为单一,或者说是极为枯燥的。而部分学生对于声乐方面的知识点理解能力较差,加之单一的教学内容更是无法让学生理解声乐教学的相关知识点,无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传统音乐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教学内容单一问题不仅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也有可能会对学生的终身学习以及终身发展造成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学生无法通过较为单一的教学内容充分理解相关学科知识以及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作用,教师也无法逐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二)教学方法落后

在高等院校声乐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一部分教师依然固守较为落后的教学思维以及教学理念,教师无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为学生展开综合性的教学工作,教学方法的滞后性若是不能得到有效改善,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目前,部分教师所沿用的教学方法较为落后,这部分教师无法围绕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为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工作,也无法结合学生当前的具体学习问题,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问题解决策略。除此之外,面对学生日益变化的学习情况以及实际的学习需要,这一部分教师若是无法灵猴的应用多种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工作,那么必然也将会直接影响到实际的教学效率,这对于学生的终生发展将造成不利影响。

(三)无法合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

现如今,在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内部,均已经利用了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相关现代化教学设备,开展各类现代化教学活动。但是,依然有一部分教师没有正确意识到互联网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价值。依然采取较为落后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且在教学措施的落实过程中,未能进行调整,未能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做一定的调整,按部就班地为学生讲解并灌输各类学科相关的知识点,此种方式虽然可以进一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以及教学压力,但是实际上对于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现代化人才而言,并没有太多积极作用。除此之外,现代化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相关教学设备更新换代速度逐渐加快,许多教师无法进一步提升自身专业技术操作能力以及相关职业素养,无法正确使用各类互联网信息技术,从而导致在高等院校声乐专业日常教学活动之中,经常会出现各类技术操作问题以及设备故障问题,从而严重耽误课堂教学进度,逐步影响高等院校声乐专业课堂教学实际效率。

三、高等院校声乐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的具体方法

(一)合理安排教学工作

针对高等院校声乐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教学方法应用而言,需要教师真正重视结合课程的实际教学需要,结合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相关内容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来进行调整,对性地落实各项教学管理工作。因而,声乐教师在落实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时,就需要重视合理安排教学工作,要能够在基于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作出分析,如可以针对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划分层次,之后则是再来实施具体的教学分层教学工作,将声乐课程教学的安排,依照其本身的课程内容来划分为基础理论知识、重点知识以及难点知识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管理工作开展中,还必须要重视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要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的声乐素养。

(二)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教学方法为了进一步提升高等院校声乐专业日常教学活动实际效率,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围绕学科知识做探究,教师需要将班级中的学生合理做分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通过以发出提问的方式来促使学生围绕一个问题做探究,而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做引导,让学生朝向问题的正确答案做思考。具体而言将全体学生集中起来,依照学生的不同能力发展阶段以及相关学习情况,不同的性格特征等来进行分组,在一个小组中既要有活泼开朗的学生,又要有性格缅甸、文静,善于思考的学生,如此才可在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积极性的这一基础上,真正获取到声乐知识。在此之后,教师则需要积极引导小组组长带领全体组员,深入研究高等院校声乐专业教学的具体教学要求,研究传统音乐文化元素与日常教学活动相互融合的全新途径,或者是共同探索某一教学题目或者是相关课题。教师也需要认真分析小组合作教学的具体效率及相关教学过程,随后引导学生不断调整主要的教学策略。除此之外,教师需要积极鼓励小组内部成员展开平等交流与互动,也需要引导小组之间通过合作与竞争等形式进一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通过活跃的课堂气氛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保障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2.问题探究教学方法利用问题探究教学方法,要求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相关教学要求,融合教材以及课本之中的主要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对声乐知识的理解程度来展开问题的设置,既要让设置的问题符合学生合一年龄阶段的特征,不能太难,让学生无法思考到正确答案,同时也不能过于简单,否则将会使得学生很难学习到声乐知识。学生在认真思考与探究的过程中,便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学生需要通过自身努力,探索全新的学科知识,随后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未知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便可以探索出问题的全新解决对策,也可以与其他同学进行亲密沟通与交流,或者是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与讨论,这样一来,也能够真正帮助到学生从多方面去思考问题,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好相关的问题,认知道声乐知识的重要性。而在具体的问题探究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鼓励性质的方式来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更加复杂的学习问题,通过不断解决相关的知识,理解问题以及能力发展问题,便可以促进学生多方位学习能力的快速成长,也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意识以及学习习惯,逐步活跃课堂小学气氛,拓展学生学习视野,完善学生学科知识体系。3.综合实践教学方法在高等院校声乐专业日常教学活动之中,教师不仅仅需要重视对理论知识的教学工作,重视将理论知识真正的传授于学生,还需要重视实践教学工作,教师在开展实际的声乐教学工作时,需要重视理论结合实际,要重视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实践,明确实践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对此,教师在开展实际的声乐教学管理工作时,务必要重视围绕声乐课程的内容来开展实践教学管理工作,并为学生说明实践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对学生未来发展所将会产生的积极作用。随后开展各类综合实践教学活动以及实践操作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实际教学工作的开展中重视合理应用声乐相关的理论知识来分析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并围绕现实生活中的教学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来做出实践探究,切实解决生活实践中所存在着的各类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实现温故知新以及活学活用。教师必须要结合高等院校声乐专业日常教学的具体要求,以及传统音乐文化教学的具体原则来完善教学具体的教学操作流程,结合声乐教学中的实际要求与面临着的主要困难作分析,合理控制整体的声乐教学进度。

(三)高效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

现如今,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经过多年技术研究以及技术改进之后,已经诞生出了独具特色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体系。一部分更加全面化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相关现代化教学设备不断涌现,针对高等院校声乐专业传统文化元素教学活动的具体要求,搜集各类教学资源以及教学信息。随后,将各类教学信息进行初步整合,提取教学资源之中的各类有益内容,随后与教材以及课本之中的相关内容进行紧密对接,将高等院校声乐专业的教材内容与传统音乐文化教学内容进行充分融合,以便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内容,同时,教师也可以在互联网教学平台之上查找相关教学视频以及教学课件,并且集中利用一部分课堂教学时间,为学生集中展示教学视频以及教学课件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理解高等学校声乐专业传统文化以及音乐文化教学的主要内涵,从而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教学视频以及教学课件之中的相关重点知识以及难点知识。

四、结束语

如果教师想要进一步探索高等院校声乐专业教学与传统音乐文化教学相互融合的全新途径,则需要逐步分析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以及具体学习需要,进一步整合各类教学内容以及相关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及实践教学活动,同时,教师也需要巧妙灵活运用动作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策略,逐步完善课堂教学的主要流程,高效运用各类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相关现代化教学设备,为学生的能力发展过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姝姝.试析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大众文艺,2021,(17):145-146.

[2]金彤.高校声乐教学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策略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5):43-45.

声乐教学内容及过程篇(2)

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合格教学能力的音乐师资人才。

这就要求学生不仅具备完成课堂唱歌、欣赏、弹唱等内容的教学能力,还应具备讲授科学声乐理论知识的能力,掌握科学声乐教学方法。因此,声乐教学改革力图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实施多样化教学,采用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艺术实践课、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相配套,以弥补一对一授课形式的不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二、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主要问题

1.大量扩招,生源质量下降。

随着国民教育的发展,对音乐师资的需求不断增多。新形势下,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扩招生素质偏低给声乐教学带来难度,旧有的教学及管理模式与新形势不适应。

2.专业能力不强,忽视师范素质培养。

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教师的重任。

“合格”已不再是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是新世纪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和敬业精神,仅仅上好专业课已达不到新的教学目标。

3.过多注重技术训练,学生综合素质不强。

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在关注技术训练的前提下,应加强相关学科的综合素质。声乐教学不仅要弘扬我国民族声乐文化艺术,还要关注世界多元文化;不仅要提高专业综合素质,还要加强相关学科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艺术类学科);要与文学、历史、民族、宗教、民俗等紧密联系,使学生的人文内涵更加丰富和鲜明。

4.声乐教学内容单一,参与教学研究活动能较低。

一直以来,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课程基本延用传统的声乐表演专业设置,尽管增设一些特色课,但也存在随意性设置的现象。课程设置显然是不全面的、不适应时展要求的。经过改革后,确定了新的教学内容,更加突出了师范性。

三、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有了发展与进步。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音乐教育对社会的影响都是非常重要的,人们需要多元文化的真、善、美来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因而对声乐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2.全民素质教育的需要。

目前,我国教育模式更多倾向于理性素质的培养,但感性素质的培养更应得到重视。感性素质的培养只有通过艺术教育来实现,其中音乐教育起着重要作用。

3.高校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新课标为大连大学声乐教学改革的发展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使学校及学生真正认清自己专业的职能所在,并正确地规划设计,这是教好学好声乐,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必要前提和重要手段。

四、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的策略与实施

1.声乐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施。大连大学在教学改革中,改变原有课程体系,强化各种演唱技巧及声乐基础理论学习。

新课程体系要求学生不但要加强声乐演唱的技能训练,还要学好声乐理论基础知识和声乐教学方法。学生不但要唱得好,还要懂得多、教得好。大连大学在教学改革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加强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内容改革,加入声乐教学法的课程内容;加入声乐理论的课程内容;加强声乐教材的选编工作;加强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实践活动;加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舞台演出实践活动;积极开展教师声乐技能大赛;在确立声乐学习目标前提下,抓住发声训练与作品演唱,抓住声乐理论、声乐教学法,以及舞台表演、教学实习等环节,立案备课,有的放矢地实施教学。

2.改变教师的声乐教学观念。

专业声乐教学正处在高速发展和急剧变革的关键时期。一方面,高等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也日益深刻地影响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这种状况下,培养专业音乐人才,切实提高教师声乐教学观也成为必要的趋势。

大连大学在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中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宰的教学观,提倡教师转变角色,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以人文主义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与学习积极性,培养具备新理念、新方式、新技术的新型音乐教师。提倡教师从促进声乐教学出发,打破以往单纯的教师与学生是传授与接受知识关系的旧格局,采用整合式的综合性教学方式,在声乐教研教学上精心规划设计,挖掘这一特殊职业的价值潜力。

3.改变学生学习方法。

声乐教学是漫长的过程,学生要熟练地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并以其支持各种风格的声乐作品演唱,是需要采用切实可行的有效学习方法的。学生必须改变传统的被动式学习的方法,多采用研究性的学习方法。大连大学提倡教师在声乐课堂上多为学生设计研究性课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探究和创新意识。

在研究性学习方法基础上,培养学生研究并掌握现代音乐教育的理念,做好选择声乐学习所需耐性、勤奋刻苦的心理准备,辩证地认知掌握发声方法的点滴进步;了解教师要求的声乐学习的阶段目标、方法及教学内容,自觉提高创新思维素质,从而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现状,达到培养学生具备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目的。

4.完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条件。

大学在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中,重视加强声乐教育的科学研究,并不断完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硬件条件,不断探索专业声乐教学教育的规律,建立了高校音乐教育的专门研究机构,隶属于音乐学院。

同时,不断加大高校声乐师资队伍的培训与建设,聘请国内外教学专家学者到校讲学及座谈,引进来走出去,内引外联,不断提高声乐学科的教学水平。

声乐教学内容及过程篇(3)

(一)个性化

在声乐教学中,与其他学科在教学内容与具体形式上有一定差异性,同时学生情况也有自身学科的特点,因此声乐教学中实际语言运用要充分从声乐课堂实际情况出发,进行个性化处理,充分满足声乐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要全面了解学生对于声乐知识的了解程度、兴趣点以及课堂教学的各方面硬件与软件条件,明确声乐教学目标,从而采用针对性的个性化语言内容来达到教学效率提升的效果。

(二)实践性

在声乐教学中所使用的语言,是教师在教学经验积累中逐步形成,并不是笼统照搬书本材料。整体的教学语言是教师自身依据教学目标与计划,依据对学生情况的判断,做有效的设计规划,同时在该过程中依据自身的语言习惯做教学思想与内容的表述,进而达到教学中语言教学传播的实际效果。与常规性生活交流相比,声乐教学中所使用的语言具有更强的实践性与艺术特质,需要通过真情实感来达到吸引与表达的魅力,从而达到对学生思想的改变,提升学生在声乐认识上的高度。该语言艺术能够充分的应用在声乐实际教学中,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特性。

(三)服务性

在声乐教学中,无论语言如何生动且具有吸引力,其目的是服务于声乐教学内容,因此所有语言的设计与表达都应该是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声乐课程内容之上,达到声乐知识的深入了解,提升学生对声乐内容的浓厚兴趣。其语言并不是独立存在,要与声乐内容紧密相连,服务于声乐教学内容,而不是声乐教学内容的主体。语言即便水平较高,但如果脱离了声乐教学目的都将失去其最终教学的价值。

二、声乐教学中语言艺术的重要性

单纯的声乐内容无法有效的通过非语言系统来表达,人类理解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语言。在声乐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将自身需要表达的内容以及声乐教学所拥有的历史背景、特质通过专业具有吸引力的语言表达出来,可以有效的达到教学内容的明确性、高效性与趣味性,从而有效的提升教学效果。因此在声乐教学中,语言表达是必不可少的,即便它无法代替声乐表现本身,但却是声乐教学内容较好的内容传达媒介,是声乐教学中的基础条件。教师需要通过贴切的语言表达来描述声乐技巧以及相关规范,让学生能够有效的了解自身发音问题,并进行有效纠正。也可以将晦涩难懂的声乐知识通过简单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传达领会,提升学生对声乐知识的全面与深度把控。因此,在声乐教学中语言自身的精炼、准确、科学合理是语言要求的基础,从而满足教学内容的准确传达。

其次,语言艺术性处理可以有效的让声乐教学内容摆脱理论枯燥乏味,让教学内容在具有艺术性的语言包装下显得趣味、吸引力、美感与情感感染力等,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是声乐教学较为有效的包装手段之一。一般情况下,学生对于理论教学是具有排斥心理的,但是通过适当的语言艺术包装,会将晦涩难懂以及枯燥乏味的声乐理论内容渗入更多趣味化的元素,从而有效的让教学过程更为活跃生动,学生理解能力提升,同时会被语言艺术所感染而更加投入性的学习声乐知识。这种语言艺术的运用是一种教师的智慧表达,需要教师充分的了解声乐知识与学生心理,从而达到各方面能力的融合。

其三,语言艺术的运用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学进度。教师可以通过精炼准确的语言来表达内容,运用趣味生动的语言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学进程。语言的合理运用可以更快速的让学生理解核心思想与技术,从而加快学生习得的效率,同时由于学生参与兴趣浓厚,教学阻碍有效减少,接受效果显著提升。

在一定程度上,专业的演唱示范能力与对应的语言表达能力相结合才能构成优秀声乐教师的标准。其中声带发声没有清晰直观的表现特点,因此需要借助于教师自身感受与语言来达到思维与技术的传达,从而指导学生来进行发音处理的有效纠正,让学生了解与形成自身的发声处理方式与个性。

三、声乐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运用方法

(一)巧用比喻

在声乐教学中,如果单纯的依靠理论知识教学,缺乏一定生动形象性,需要充分的以学生知识积累与生活经验积累情况出发,通过一定比喻性、形象性的语言来做理论内容的转化,尤其是对于深涩难懂的理论点上,要能够通过通俗易懂的比喻方式来让学生更快速的领会含义,达到教学启发的效果。例如在歌唱训练中,运用吹皮球训练法来促使气息下沉,可以避免腰腹扩张将气吸到胸上位置;比喻通过荡秋千的感觉来达到高音训练,通过惯性将高音“甩”出来,声音保持持续向前的感觉。在语言表现形式上,运用比喻性语言与真实性叙述语言的结合是语言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同时实践操作发现,通过比喻形象的语言学生具有更高效的领会效果。而对于部分教师认为只要通过教授理论知识就可以达到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这种想法已经非常滞后,理论叙述实际上只是教学内容的一半,而另一半需要比喻性原因对理论内容做一定包装转化,让抽象的理论内容变得形象具体化。

(二)积极鼓励性

在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职责不仅仅在于知识得到传达,同时还在于学习的引导,如何引导学生发挥足够的学习热情是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而通过鼓励性的语言艺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更高效的实际效果,充分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而批评指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学生兴趣与积极性,因此,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合理适当的运用批评,更多的通过鼓励来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要给予及时的心理安抚,让其明白难度人人都有,切勿让其认为是自己的个案问题,要让其得到心理压力的舒缓,积极看到自身的学习优势,发挥学习自主性与耐心,逐步得到表现能力的提升,避免急躁与自卑状态的产生。同时贴切的鼓励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增进师生情感,避免学生对教师的排斥心理。

(三)精炼准确

声乐教学内容及过程篇(4)

引言

在新时期声乐教学中,促进教学模式的多元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起到弥补作用,也能够促进学生在声乐方面的技能有所提升,同时促进教师的教学效果的都提升。但是,在当今的声乐教学中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而为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声乐方面的技能,应该加快对多元化教学理念的落实工作,同时音乐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对音乐人才的培养。我们应该将声乐教学与时代形势相结合,改变原有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创建新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模式的多元化。

一、声乐教学模式的发展现状及解决措施

(一)声乐教学教材内容单一

目前,声乐教学的教材内容十分单一,这使得教所采用的声乐教学模式深受其影响,同单一的教学模式也限制了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教材中所记录的都是比较单一的乐曲,声乐教师一般都是通过自己发生领唱来教学生,这种教育方式使得老师在对音乐作品的背景及情感的传达上存在一定的欠缺,同时,这种枯燥的传授教学方式会使得学生觉得乏味,渐渐失去学习兴趣,这不利于学生的声乐学习,以及自身的全面发展。为此,在制作教材时,应该学习一些经典的曲目,同时也应该添加一些不同类型的曲目,同时老师应该改变自己原有的枯燥的教学方式,应利用多种不同的形式来传授学生的声乐知识,促进教学模式和教学题材的多元化,在课堂上开展有关声乐学习的实践活动,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对声乐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更加喜爱声乐学习。

(二)教学模式过于老旧

现如今,许多的学校的声乐教学器材都不够完善,且学校的声乐老师的年龄普遍较大,这使得其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也比较传统,难以实现与时俱进、跟上时展的潮流、为学生创造出新的教学模式适。这会使得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在声乐教学中占据主流地位,这会使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仅存在与理论当中,难以投入实际声乐教学当中。因此,应该加大投资力度,努力完善我国各学校的声乐设备,同时也应该大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对所有声乐老师进行科学系统的培训,使其理解多元化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并促进其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投入实际教学的实践。

(三)教师无法因材施教

教师在教学工程中,会对一些曲目进行增加或删减,使得一些好的曲目学生无法学到。同时,有的老师喜欢教学生一些难度较高的曲目,学生多这些曲目学习困难,而努力尝试都无法学会,就会使得学生紧紧的失去对声乐学习的喜爱。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能够认识到一个班级甚至是一个学生的声乐学习程度以及对声乐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而后采取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以及合理地教学内容,并采用他们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这样能够提升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学习热情,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水平和提高学习水平。

二、声乐教学模式的设计

(一)情感体验教学模式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体验,能够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更加深刻、能够使学生牢记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知识的掌握程度得到提升。而想要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有情感上的体验,这需要音乐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对其所讲解的音乐作品的背景以及其所蕴含的情感进行讲解,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感受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这有利于使学生在音乐表演时能够投入自己真正情感,演唱的更加动听。因此,老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要尽可能的挖掘学生的内心世界,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情感体验。一般情况下是通过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来实现情感体验的教学模式。直接途径是老师利用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对所演唱作品所蕴含情感的理解,让其在演唱过程中融入自身的情感经历,同时,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间接途径是学生通过老师所讲解的关于作品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发挥自身的联想能力,来演唱相关作品。

(二)文化修养教学模式设计

文化修养教学模式是一种不仅限于教材本身的声乐教学,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的同时会传授学生一些相关的知识。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传授学生教材上的内容和知识,也会联系到一些教材以外的相关知识,并采用对媒体,通过视频音频等形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声乐知识,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对声乐知识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踊跃的自主的去练习声乐促进学生声乐文化修养能够不断的提高。

(三)数字化教学模式设计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各行各业也逐渐朝着信息化发展,在教学中采用计算机多媒体设备能够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因此,老师采用媒体的方式进行声乐教学,能够引发学生对多媒体中宣传的声乐教学内容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同时,多媒体数字化教学有着其特有的优势,多媒体的网络信息十分丰富多样,任何形式的声乐教学文化资料都能够从中找到,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将多种形式的声乐教学资料展现给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四)个性教学模式设计

声乐教学内容及过程篇(5)

声乐教学作为高职音乐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其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识结构及音乐表现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高职学生素质不一,高职声乐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及教学实际进行合理教学,从而提高高职学生的声乐素质。以下就高职声乐教学主要的教学模式及其措施进行探讨。

一、高职声乐教学的重要性及其现状分析

1.高职声乐教学的重要性。为了更好的促进高职声乐教学活动的开展,积极的实施高职声乐教学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高职声乐教学活动中,声乐教师应明确高职院校声乐专业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合格的音乐人才,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唱、讲、教等综合能力,能够在毕业后有能力从事音乐教学活动。加强高职声乐教学可以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音乐能力,促使其可以在毕业后顺利实现就业,因此在高职声乐教学非常重要。

2.高职声乐教学的现状分析。随着教育事业改革的深入,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声乐教学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声乐课作为高职音乐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在高职音乐教学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影响。高职院校开设声乐课程,更多的是为了有效的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促使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后,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并具备一定的歌唱技巧。但是综合当前高职声乐课程开展的情况来看,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声乐课堂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相对较低,无法较好的适应声乐教学。

二、高职声乐教学主要的教学模式

高院校学生素质不一决定了高职声乐教学如果想要提高质量,就必须转变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并且基于高职院校不同于专业音乐院校,决定了其教学模式需要因人而异。通常高职声乐教学模式主要有:(1)专业型。这些学生本身的演唱水平较高,先天素质决定了他们在声乐学习方面更占优势。针对这些学生,教师可以对他们的音乐理论、演唱技巧进行更加专业的指导,尽量把他们培养成专业型音乐人才。除了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求层次更高以外,还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演出平台,在实践中丰富阅历,提高专业水准,为他们在声乐学习上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2)综合发展型。这部分学生对学习声乐的兴趣并不大,他们本身掌控音乐的能力也一般,对于这部分学生不必强制要求他们的唱功达到什么程度,只要音乐理论学习过关就可,应更多的注重他们自身的特长以及其他方面的发展,使他们得到全面综合发展。(3)理论学习型。这部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致很高但是没有一项专长,在音乐知识和音乐技巧储备方面也存在很大不足。针对这一状况,声乐教师可以加大他们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力度,从基础的声乐知识学起,以培养一项专长为目的,耐心细致教导学生。对于这部分学生的定位应是具有丰富的音乐知识储备,掌握基本的声乐演唱方法,具有良好的音乐欣赏水平。

三、加强高职声乐教学的措施

1.应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高职声乐教学应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式,也是提高高职声乐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高职声乐教学应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参与声乐教学活动的积极性。通常教学方式都是有效实施教学内容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高职声乐教学活动,应充分重视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式,以便可以有效的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因此,如何根据学生的音乐知识基础,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的学习声乐知识。

2.丰富高职声乐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内容是提高高职声乐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在高职声乐教学活动中,由于种种原因,高职声乐教材一直没有得到统一的规范使用,在使用音乐院校声乐教材的同时,声乐教师应注重丰富教学内容,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及内容,引导学生全面的学习声乐的曲目、编排的结构等,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通过丰富教学内容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注重声乐理论与技能训练相结合。在高职声乐教学模式中,声乐理论与技能训练相结合,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声乐理论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是需要表演的艺术,只用通过表演才能使乐谱上的音符活跃起来,使之充满生气,给观众带来美的听觉享受。此外,高职声乐教学是一门集艺术性、知识性及技术性的课程,学生必须在学习中掌握一定的声乐知识、技巧及演唱的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因此,在高职声乐教学中,重视声乐理论与技能训练相结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加强高职声乐教学实践活动。加强高职声乐教学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声乐表现能力及声乐知识的理解能力。在高职声乐教学模式中,加强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内容。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堂内容,是当前高职声乐教师应重点关注的教学问题之一。加强音乐教学实践活动,要求声乐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环节,积极的为学生创造实践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声乐实践活动,促使学生感受到声乐学习的乐趣。因此,在高职声乐教学中,重视加强音乐教学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结束语

高职声乐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教育,对于丰富学生的多元化音乐知识结构、提高学生音乐实践能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在高职声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合理的高职声乐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声乐素质。

参考文献:

[1]于洲.浅议高职院校声乐教学模式的发展与定位[J].神州,2012(05)

声乐教学内容及过程篇(6)

一、开放性声乐教学的必要性

一直以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的课程设置基本延用传统的声乐表演专业设置, 尽管增设一些特色课,但根本无法适应中小学音乐师资基本素质的培养。针对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必须进行改革,改革传统的课程设置和传统的教学法,实施开放性教学,进行创新教育。我们提倡的开放性教学就是要求教师转变旧有观念,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依据社会与人的发展需要,去开发学生的声乐智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学的开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学校教育实现发展的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普通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师资为目的。而声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所占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从事声乐教学的工作者,通过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我对声乐教学有着较多的了解和体会,随着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发展与现实的需要,原有的旧的教学模式逐渐制约和阻碍了声乐教学的发展,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指出现状并提出新的声乐教学方案实施开放性教学,构建新的声乐教学课程理念,以促进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情商指数,进而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充分实现音乐的美育功能,为国家输送合格的中小学教师是我国高师声乐课堂教学中共同面对又有待实现的共同课题。

二、开放性声乐教学的内容

针对声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声乐课堂开放式教学就是要开放教学内容、开放授课方式、开放师生关系、开放教学环境、开放考评制度等。(1)新课标要求中小学学生不但要加强声乐演唱的技能训练,还要学好声乐理论基础知识和声乐教学方法。学生不但要唱得好,教得好、还要懂得多。(2)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是漫长的过程,学生要熟练地掌握正确的声乐演唱技能和方法,并以其支持各种风格的声乐作品演唱,那么怎样采用切实可行而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研究的内容。(3)专业声乐教学正处在急剧变革和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也日益深刻地影响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 高等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日益突出。在这种状况下,培养专业音乐人才,怎样提高教师声乐教学观也成为必须研究的内容。(4)如何不断完善高师声乐课堂教学的硬件条件,以及完善考评制度,探索专业声乐教学教育的规律也是我们需要研究的内容。

三、开放性声乐教学的方法

(一)声乐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施。改变原有课程体系,强化各种演唱技巧及声乐基础理论学习。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加强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内容改革,加强声乐教材的选编工作;加入声乐教学法的课程内容;加入声乐理论的课程内容;加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舞台演出实践活动;加强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实践活动;积极开展教师声乐技能大赛;在确立声乐学习目标前抓住发声训练与作品演唱,抓住声乐理论、声乐教学法,以及舞台表演、教学实习等环节,立案备课,有的放矢地实施教学。

(二)改变教师的声乐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学习积极性,培养具备新理念、新技术、新方式的新型音乐教师。提倡教师从促进声乐教学出发,打破以往单纯的教师与学生是传授与接受知识关系的旧格局,采用整合式的综合性教学方式,在声乐教研教学上精心规划设计,挖掘这一特殊职业的价值潜力。

(三)改变学生学习方法。学生必须改变传统的被动式学习的方法,多采用研究性的学习方法。提倡教师在声乐课堂上多为学生设计研究性课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在研究性学习方法基础上,培养学生掌握现代音乐教育的理念,做好选择声乐学习所需耐性、勤奋刻苦的心理准备,辩证地认知掌握发声方法的点滴进步;了解教师要求的声乐学习的阶段目标、方法及教学内容,自觉提高创新思维素质,从而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现状,达到培养学生具备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目的。

(四)完善高校专业声乐考评制度和教学条件。考试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高师声乐课应制定可比性和可评性演唱考试标准,建立可行的多元化的学生声乐学习档案,增加具有师范特点的考试内容和形式,采取“主考负责制”评分办法及多元化评价的成绩反馈等措施,构建符合高师特点的声乐课学生成绩多元化评价制度。

(五)重视加强声乐教育的科学研究,不断探索专业声乐教学教育的规律。同时,不断加大高师声乐师资队伍的培训与建设,聘请国内外教学专家学者到校讲学及座谈,引进来走出去,内引外联,不断提高声乐学科的教学水平。声乐教师要努力学习、钻研,不断探索和积累,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实加强声乐教学能力。第一,声乐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相关的科学知识。第二,声乐教师要有总的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掌握正确的唱法。只有老师明白了,学生才可能明白,如果教师本人都没有搞懂正确的唱法,教学时难免陷入“盲人骑瞎马”的境地。第三,要有个好耳朵。声乐教学这门艺术主要通过听觉来进行,声乐中的绝大多数问题,只能说一个梗概和一般原则,更具体的就要靠听觉去把关了。第四,声乐教师必须具有因材施教的能力。每一位声乐学生在声乐学习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歌唱发声技巧和歌唱艺术表现上的问题,声乐教学实质上就是师生合作,及时发现问题和动用有效的训练手段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第五,声乐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舞台演唱能力和一定的钢琴伴奏能力。一位具有较高的舞台演唱能力的声乐教师必定同时具有很好的范唱能力,而好的范唱不仅是激发学生兴趣最有力的手段,还能使教师从生硬的、喋喋不休的理论讲解中解放出来。较强的钢琴伴奏能力,也是上好声乐课不可或缺的。好的歌曲伴奏可以使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对作品情绪的提示、意境的烘托与情感的交流融合,使学生更好地进入作品,投入到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中去,完美地表达作品。

参考文献:

[1]金铁霖.《漫谈民族声乐教学》

[2]林立君.《声乐教学艺术论》,福建教育出版社

[3]黄友葵.《声乐教学艺术》,华乐出版社

[3]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上海音乐出版社

[4]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学大纲(草案)》,教育部制订,l981

声乐教学内容及过程篇(7)

从全国范围来看,近几年来我国高校声乐专业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教育实效,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具体来看,传统的教学观念仍然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在教学方式上略显单一,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不能够有效地提高教育与学习的质量。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表明,采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方法,形成多种风格的演唱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声乐学习的兴趣。同时,采用多种风格的演唱教学方法,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实有效的开展声乐教学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最终有利于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声乐专业的人才。

1 当前高校声乐专业教学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

1.1 在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

众所周知,声乐专业的课程,无论是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有着单一性的特点,整个教学过程的开展也比较固定,有着固定的模式。长久以往下来,这种毫无变化的教学模式,使得声乐专业的学生们感觉到声乐课程有所乏味,使得学生们对于声乐专业的学习失去了一定的兴趣,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具体来看,这些声乐专业的学生们往往表现出在课堂上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较差。从高校声乐专业教师的角度来看,很多教师的年龄层次较高,具有多年的授课经验,但同时他们也有着比较固定的授课模式,很难接受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其对于教育体制和教学方式改革的理解和认识也较为肤浅。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声乐专业的教师对于教育体制和方式的改革在理解上大多停留在理论方面,没有实际的运用到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来。从实际的教学活动来看,当前高校声乐专业的教学内容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没有有效的融入进来新鲜的教学元素。在教学方法上,也没有进行适时的进行调整和更新,仍然采用传统的、单一的教育教学方法。可以说,存在有滞后性的教育内容和较为单一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声乐专业多种风格演唱教学模式的推进,最终导致声乐专业的课堂教育教学效果低下,学生们对于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强。具体来说,往往表现出声乐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即老师在讲,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学生也不能给予教师很好的反馈,在整体上表现出互动性较差的特点。长久以往下来,声乐专业的教师不能及时地了解并解决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出现的困惑和问题,更加不能根据学生学习掌握的程度把握与调整教学度行,最终很难完成预计设定好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

1.2 在教学方法上,有着不合理之处

从全国范围来看,高校声乐专业的教学方式有着普遍性的特点,即声乐专业的教师通常采用的是讲述式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育教学方式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严重地制约着声乐专业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的丰富以及教学手段上的变换。一般来说,高校声乐专业的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所教学的内容大多是如何进行声乐演唱的具体方法,更多的是侧重于理论上的学习。具体来看,声乐专业教师所讲述声乐演唱的方法,在语言上有着书面化的特点,缺乏着一定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严重地影响了声乐专业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这样,就导致了声乐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较低,其学习效率也有所降低,学生们所接收到的有效的教学内容也较少。通常来看,一节课的教学时间大多是在四十五分钟到九十分钟左右,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内,声乐专业教师所要讲解的内容较多,并且显得杂乱无章,其没有理顺成具有严密逻辑性的教学方法与内容。这样,就导致了声乐专业教师只是单纯的讲授知识,而学生们则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进行很好的沟通与交流,学生们所掌握专业知识的程度也没有给予教师有效的反馈,进而声乐专业的教师不能及时地调整具体的教学进度。长久以往下来,学生们一直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严重影响了学生们学习声乐知识与获得声乐技能的热情,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严重低下。

1.3 在课程安排上,动手实践的环节较少

众所周知,讲授给学生基本的演唱方式,是高校声乐专业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一般来说,声乐专业的教师首先要对基本的演唱方式进行具体的解读,在学生们了解了基本音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安排学生按照规范与要求进行演唱的专题性训练。但是,由于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他们并没有通过主动求知的过程来进行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势必严重减弱了对于演唱技巧的感知力。可以说,声乐专业的教学效果不容乐观。作为声乐专业的教师来说,应当清晰地意识到,学生才是具体学习活动的主体,声乐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而实际的教学情况却是,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缺乏给予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环节,学生只是单纯地、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对于音乐的整体感知能力的培养。可见,这样的教学方式,严重的限制了学生综合音乐素养能力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增强。

2 形成多种风格演唱教学模式的有效对策

声乐教学内容及过程篇(8)

 

一、问题的提出 

 音乐是全方位反映生活的艺术,对它的表现、理解、鉴赏涉及许多方面的知识和修养。正是这种广博的学科品格,才使得音乐有可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声乐虽然以技能表现为主要学科特征,但通过歌唱,却全方位地反映和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例如,音乐基本素质包括乐感、音准、节奏,对作品的理解、表现等能力,以技能和修养来驾驭作品的能力等。声乐学习还可以培养人的多重素质,如平衡、稳定与自我调节能力等。声乐无论是唱还是教都是技能与素质并存,所以声乐是整体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环节。 

现今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基础与速成、技能与素质之间的矛盾;将声乐等同于技能教育,重主课轻公共课、重技术轻艺术、重比赛获奖轻基本艺术实践、重视少数条件好的学生而轻视条件一般或较差的学生、重视个别大型曲目而忽视基本素养积累等现象一直是高师声乐教学的误区。致使高师声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格格不入;不懂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师,面临中小学音乐教育实践无从下手;教师不能驾驭声音,给音乐课教学带来许多障碍,教师坏嗓、孩子大喊大叫不懂得科学发声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些现象说明高师的音乐教学需要科学的定位,特别是高师的声乐教学需要明确定位。高师声乐专业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师资。高师声乐课的设计不是为了培养歌唱家,而是让学生掌握一种规范化的歌唱技巧,为音乐普及与艺术审美把好入门关。因此,从声乐教学规律来说,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法和音乐学院声乐专业声乐教学法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起点与达成的目标不同。目标不同也影响到教学内容、方法与专业趋向不同。 

 

二、培养设计 

 

1.双重性特征分析及目标设计。高师的声乐教学过程具有双重性:教师既要教“声乐”,又要教“声乐教学”;学生既要学“声乐”,又要学“声乐教学”。通俗地说就是老师和学生既要教好、学好声乐技巧,又要学会运用声乐技巧去教导中小学生以正确的方法进行歌唱。这一双重性特征要求高师学生在声乐课的学习中既要充当客体,又要充当主体。高师声乐教学的目标也由此分为“声乐技能”和“声乐教学技能”两大块。作为学生,要成功地实现这两大块目标,需要从理论到实践把握好以下六个紧密相连的层次和过程,即“领悟、接触、模仿、操作、熟悉、创造”。(1)“领悟”即从理论和教师的示范性演唱中,开始建立歌唱是一种科学的观念。学习歌唱需要了解人体发声器官的结构及其功能,了解各个器官的共鸣特征,只有当歌唱者拥有熟练地调动并掌控这些器官运动的能力时,才有可能实现科学的歌唱。(2)“接触”即开始试着感受发声器官的功能和作用,以及自己所具有的调整发声器官的能力如何等,为学习声乐技巧做好意识上的铺垫。(3)“模仿”即开始按照老师的要求,仿效老师的歌唱。学生从模仿中感受发声器官的振动正确与否、气息支撑及其位置是否正确等,从而从模仿向自我感觉、自我审视、自我提高过渡。没有初期的模仿就没有正确的歌唱。(4)“操作”即独立练习,独立思考,独自建立歌唱声音体系并逐渐走向成熟。所谓独立并非脱离教师指导,而是强调“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声乐学习过程中的器官运动,即所谓的气息支撑和位置点等,需要练习者不断地独自实践、感悟才能掌握。(5)“熟悉”即通过上述层次和过程的学习、揣摩逐渐形成了正确的发声方法,已经可以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歌唱或教学。到了这个层面,学生已经可以独自选择歌曲并进行歌唱设计。(6)“创造”即在熟悉的基础上,以歌唱者自己对作品的领悟,对作品进行恰当的设计。无论是演唱,还是教学,都有一个二度创作的问题,怎样把作品演唱好,怎样教学才能让学生学得快而且符合歌唱的正确方法,都需要创造。这是声乐教学中的重头戏,是高师声乐专业教学二重性目标的关键所在。 

在实现上述层次和过程的教学内容中,高师声乐教学呈现出从以“声乐技能”为主逐渐向以“声乐教学技能”为主过渡的显著特征。不同的教学阶段有不同的侧重。学科教学目标,一般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进行循序渐进的目标设计,实际上一般的设计会分解为单元乃至课时的教学目标予以完成。教师在目标设计中,既要照顾到属于外显性学习行为的技能、理论的掌握等;又要密切关注内敛性的所谓音乐感觉,一般简称乐感的训练和养成。目标设计务必精确、具体,反映出不同的层次目标和要求,以便于实践操作。 

2.内容设计。高师声乐教学的双重性不仅决定了教学目标是双重目标,而且也决定了教学内容是双重内容:声乐与声乐教学两部分。从信息论角度来看,教学内容是教学信息,学生在接收并加工处理声乐与声乐教学信息的过程中,即获得或发展了声乐技能,而学生加工处理这些信息的结果,则是获得了声乐理论知识与声乐教学理论知识。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就必须有声乐与声乐教学两部分,每部分又应有理论知识与技能技巧两方面,如此才能真正完成声乐教学的双重技能目标。 

3.对象设计。教学对象的设计,首先要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嗓音性质、音乐基础与文化基础、歌唱发声习惯、主观爱好及主观追求的艺术目标、个性特征和身体状况、对教学的期待和希望,等等,然后才能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教学对象的设计应当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个别化原则,它要求在双重教学目标的指导下,采取因人而异、有的放矢的教学安排;二是逐渐递进原则,它要求在年度教学目标的指导下,给学生做出长远的、中期的、近期的达标设计,诸如教材的由浅入深的选择、进度的由慢到快的安排等。 

4.形式与方法设计。高师声乐教学的双重目标,决定了高师声乐教学不能单纯沿用音乐学院声乐专业的个别教学形式与方法,必须与小组、班级教学形式,与语言的方法(如讲授法、评价法),与直观的方法(如示范法、微格教学法)进行优化组合精心设计。一般来说,声乐理论知识和声乐教学理论知识的教学,采用班级教学形式、讲授法并辅之以示范法为好;在声乐技能教学中,采用个别教学形式、练习法是恰当的;而在声乐技能向声乐教学技能过渡中,则必须逐渐加大小组、班级教学形式与示范练习法、微格教学法的比重,为的是要让学生达到掌握声乐教学技能的目标。 

5.媒体设计。教学媒体的设计是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为依据的,必须反映出高师声乐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双重性特点构成,必须为达成双重目标服务。教学媒体的设计也往往与教学形式、方法的设计融合在一起,因为一定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中就已经包含了教学媒体的运用,如微格教学法中就包含了录音、录像媒体的选用。 

一般而言,要促使学生自我评价自己的声乐学习,掌握某种演唱技能,可设计录音媒体教学,这在个别教学形式和对比评价法中很有效;而要促使学生相互评价各自的声乐学习,掌握某种演唱技能或某种声乐教学技能,则应设计录像媒体教学,这在小组或班级的教学形式和微格教学法中最有效。 

6.评价设计。高师声乐教学评价的设计,首先必须把握教学评价与双重目标一致的设计,既要评价学生学习声乐的达标程度,也要评价学生学习声乐教学的达标程度,还要使评价与目标层次相对应,这是准确性方面的设计,否则,声乐教学将难免出现偏差。其次是必须将评价渗透于教学形式、方法之中,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比如,对比评价法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学生相互间的评价都是教学评价的渗透贯穿;微格教学法中师生共同对教学录像中教学情境的评价也是教学评价的渗透贯穿,这是及时性方面的设计。 

7.模式设计。高师声乐教学中,教与学是师生双边共同作用的互动活动,教师起主导性作用,引导学生朝预定目标前进;学生起主动性作用,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将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内容,以学生为中心,选择适当的媒体、方法或方式,把教学信息内容传递给学生;学生则根据预定的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技能,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 

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向,是调控整体教学活动过程的依据。根据目标达成反馈的情况,教师对教学过程作出主导性调控,例如目标预定是否过高、内容传递是否合理、媒体选择是否恰当、方法运用是否恰当等;学生亦对学习过程起反馈调控作用,检验和反思是否充分参与、方法是否得当、学习目标和内容是否过高或过难等。这两种调控都是循环往复的,也说明整个教学过程是双向循环的过程。 

 

三、结语 

 

高师声乐专业教学目标所特有的双重性目标特征,决定了声乐教学从内容、方法、课程设置到培养目标都需要相应的配套设计。将现代化的教学理论、技术应用于高师声乐教学中,正确把握高师声乐教学中的诸多要素,保证高师声乐教学在科学的设计模式中顺利运行,改正以往高师声乐教学目标定位和内容往往偏离师范性的弊端,避免教学中对各教学要素顾此失彼的现象,从而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合格的中小学音乐师资,是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管林.论声乐训练[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 

声乐教学内容及过程篇(9)

为音乐基础教育培养出合格的师资人才,是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新的课程标准不断推动和加快音乐基础教育的变革和进程,在当代社会传媒技术高度发展和艺术形式多样化的背景下,学校情境中的音乐教师教育更是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社会现象的影响,迟缓的声乐教学改革以及高师音教专业毕业生胜任工作的能力偏低的客观现象,使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声乐教学理念,明确培养目标,高师声乐教学教材建设问题作为与声乐教学息息相关的主要环节之一,在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中必须受到应有的重视。

一、高师声乐教学教材建设的现状

1.演唱教材的选择和运用。许多高师院校的声乐演唱教材比较混乱,大多都是声乐教师各自为政,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声乐曲目选择教材,系统性、科学性、适用性以及针对性等方面考虑得不够;内容缺乏新意,曲目选择保守,没有积极拓展;往往根据个人演唱特长选择曲目教学,没有全面贯彻多种唱法的实践教学原则;现有已出版的科学化、系统化的高师声乐演唱教材利用率不高,实际教学内容仍然倾向于声乐表演专业。

2.重视演唱教材轻视基础理论教材。声乐基础理论教学是声乐整体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声乐演唱实践的基础。但如果在课程设置上没有充分考虑此类课程,势必造成学生不知道或不接受此类课程的学习,现已出版的声乐基础理论教材便形同虚设,这个空缺不利于高师院校的声乐教学发展。

3.声乐教学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在学期中和学期末考核,学生能完整演唱1~3首中外曲目,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多年来的考试形式惯例。这种考试形式很少被打破,它反映了高师声乐的教学缺乏全面性和开拓性,但更值得反思的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其规格是否得以明确。

二、高师声乐教学教材的建设

1.把声乐演唱课和教材紧密联系。声乐演唱课是高师技能技巧课教学的主要课程之一,在声乐课堂上按声乐教师的具体要求演唱好声乐作品,全面了解和掌握声乐作品的知识内涵和外延,是声乐演唱类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由于高师院校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在专业知识上要具备多能的特点,学生在入学时大多数的声音演唱条件都不能和声乐表演专业的要求相提并论,因此,经常出现大多数条件一般的和少数条件好的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两极分化现象。对待前者声乐教师缺乏教学耐心和激情,不愿继续探索和开拓,教材曲目的选择和运用多次重复,充满陈旧感,学习兴趣得不到激发和提升,教学效果不明显;对待后者声乐教师充满教学的欲望和热情,教材曲目多选择难度较大的中外曲目,往往把专业演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作为衡量自己和学生教与学的成功与否。这两种情况都表现出声乐教材在选择和应用两极分化的不规范现象。要想认真地贯彻和执行教学大纲,顺利地教学,合理、妥善地选择制订声乐教材不可忽视。要建立适合本校本专业的声乐教材体系,声乐教学不能只关注歌唱技巧的教学,现有已出版的科学化、系统化的高师声乐演唱教材,如《声乐艺术教育丛书曲库》基本囊括了所有形态的声乐作品,从民间歌曲到创作歌曲,从古代艺术歌曲到现、当代艺术歌曲,从戏曲声乐作品到曲艺声乐作品,从歌剧声乐作品都声乐名品佳作。这类教材,内容全面、丰富,教学性体现在入选作品的体裁、题材、时代背景和教学方法的指导;作品发表的年代及时代特征、词曲作者及作品的内容主题、角色情节及曲式结构等方面的分析,为我们文献知识的教学环节提供了便利条件;演唱风格与难点的教学提示无形中又提升了鉴赏能力。因此,充分选择这类既有全方位的理论知识又结合演唱实践的声乐教材,有利于学生的歌唱表演,拓宽知识面。

声乐教学内容及过程篇(10)

新世纪以来为增强世界文化软实力竞争,我国高等师范专科学校音乐教育专业得到迅猛发展,但目前其课程结构及课程内容却不尽合理,为实现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根本和前提,本文根据当前高职高专音乐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从专业基础课程的民族化、专业技能课程的师范化,以及职业课程的能力化三个方面探讨音乐教育课程改革。 一、当前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基础课程的严重西化 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和声》、《中外音乐史及欣赏》、《音乐作品分析与儿童歌曲创编》等,现在《基本乐理》课程中,学生首先学习的是五线谱、简谱,而我国流传几千年的乐谱,如俗字谱、工尺谱等却没有纳入课程之中;同样西方的七声音阶大小调首先进入学生的乐理知识体系,而我国的民族五声音阶、民族调式则因西洋大小调的先入为主,常常被学生所忽略;目前《中外音乐史及欣赏》课程是将中国音乐史及欣赏与西方音乐史及欣赏二者合并,这样虽然有益于知识的综合贯通,但因受音乐教育西化的影响,很多老师授课中习惯安排大量的西方音乐史及欣赏内容,然而尽管我国民歌、戏曲、曲艺,民族器乐等民族民间音乐中有很多精品,却很少被介绍到课堂来。另外,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还有很多优秀的民族音乐没有进入课程;同样《基础和声》课程因长期受专业音乐院校的影响,内容上以西洋传统和声学为主,关注和声理论,重视四部和声连接等,由于和声课程内容难度较大且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和声课程的兴趣锐减,最终导致最简单的和声连接学生都掌握不了,进而影响了其即兴伴奏能力的形成。另外,新世纪伊始基础音乐教育已将世界多元文化音乐纳入课程之中,而目前高职高专音乐课程体系在这一领域却是空白,因此专业基础课程急需改革。 (二)专业技能课程缺乏师范性 多年来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一直套用音乐学院的课程体系,在技能课程方面向音乐学院表演系看齐,只重视技能课的训练而忽略了师范性。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技能课程有《钢琴与即兴伴奏》、《声乐》、《舞蹈》、《合唱与指挥》等,从专业技能课程的结构上看,目前高职高专音乐教育长期将钢琴作为唯一的必修乐器,我国民族乐器在高师课程体系中是缺失的,无疑极大地影响了我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另外在课程教学上很多学校的钢琴老师在教学上依然延续音乐专业院校的教学模式,教学上偏重于技能,关注大量练习曲、乐曲的训练,追求弹奏大型的乐曲或难度较高的练习曲,学生的钢琴技巧规范而娴熟,但简单的儿歌即兴伴奏能力却相当薄弱。从技能课程的内容结构方面看,现在高职高专音乐教育技能课程缺乏师范性,以《声乐》课程为例,声乐课程教学中将美声唱法作为歌唱的标准,注重学生的嗓音、气息等声乐基本能力训练,以歌曲演唱的难度作为评判声乐水平的标准,在曲目选择上以演唱艺术歌曲或歌剧选曲为主等等,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音乐课程中,歌曲难度并不大,且多为儿童歌曲,其歌曲形式多样,特别是民歌、戏曲、说唱等均占有一定的比例,但目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这方面相关知识及歌唱能力都很欠缺。 (三)职业能力课程的欠缺 教师职业能力课程是音乐教育专业最为重要的课程,也是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不被重视的课程,然而学生所学习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最终都必须渗透于职业能力课程中,通过教师职业能力课程产生作用。音乐教师职业能力课程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师口语》、《现代教育技术》、《音乐课程与教学法》等,然而目前突出的问题,一方面体现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上,现代社会人们已经进入网络时代,高职高专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电脑基本知识,如果教师依然传授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就完全掌握了的电脑基础知识,学生肯定不感兴趣。如果将计算机专业知识如编程、C语言等作为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对音乐专业学生则不具有针对性,因此怎样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更适合高职高专音乐教育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需要进一步在课程内容上多思考。另一方面体现在《音乐课程与教学法》课程上,此课程强调理论而忽视了音乐课程与教学的实践内容,导致学生的音乐教育实践能力薄弱。以上是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方面存在的种种不足,以下将从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方面提出如下改革构想。 二、课程改革构想 (一)专业基础课程的民族化 面对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基础课程西化现象严重这一不争事实,建构突出民族性的专业基础课程迫在眉睫,建议在课程内容构成上作如下调整:《基本乐理》在讲述基本音阶时,从我国的五声音阶开始讲起,在乐谱的识读上,首先介绍我国传统的记谱法,如:俗字谱、工尺谱等,使学生了解我国简单的乐谱知识,并能识唱简单的传统乐谱;同样《视唱练耳》课程首先选用民族五声音阶的视唱曲为基础内容,在此基础上选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典音乐曲目;《基础和声》课程则需要降低难度,讲述各和弦的功能以及四部和声的简单连接等,新增我国传统音乐作品编配等相关内容,分析我国民族音乐简单的编配特征,培养学生欣赏、分析我国传统音乐作品的能力;《音乐作品分析与儿童歌曲创编》则需就我国音乐作品进行分析,鼓励学生采用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创编现代儿歌等。在《中外音乐史与欣赏》课程方面,为突出民族性特将其划分为两门独立的课程,即《中国音乐史及欣赏》和《西方音乐史与欣赏》,并将重点放在《中国音乐史及欣赏》上,《西方音乐史与欣赏》放置于次要位置,另外,新增设《外国民族音乐》课程,以填补学生在世界民族音乐文化方面的欠缺。同时在开课的先后顺序上调整,使学生首先学习本国本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并进而学习和理解世界各国的优秀民族音乐文化,以彻底改变此课程过去以西方音乐文化为主体的历史。课程开设的顺序和具有时间为:《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开课时间为一学年,其后开设《外国民族音乐》课程,时间为一学期,最后开设《西方音乐史与作品欣赏》课程,时间为一学期;这样在音乐教育专业基础课程上树立我国民族音乐教育为先的理念,正如孙杰远学者所讲到的:“在此当下多元文化背景之下,推动本民族文化在跨文化语境下的适应生存,使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以自己的独特方式融入时代洪流之中,并进而提升民族的创新能力是民族教育的职责之一。”[1]民族音乐教育从基础音乐教育的教师培养这一源头开始重视,进而对提高全民的多元文化音乐素养都很有裨益。这里就新增《外国民族音乐》课程作出特别说明,早在2001年我国实施的基础音乐教育新课标,已将世界不同民族音乐内容纳入到新课程之中,此后教育部印发[2006]12号文件,规定《外国民族音乐》为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至2009年,全国已经有90多所院校开设了世界多元音乐文化课程”[2],此课程的开设使学生具备世界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知识,也为他们进入小学从事世界民族音乐教学打下了基础,从更为深远的意义上理解,《外国民族音乐》的开设“可以增进对多元文化和人类文明的了解,加强文化认同感和多元文化意识。”[3]。#p#分页标题#e# (二)专业技能课程的师范化 鉴于音乐教育专业技能课程重技能轻理论的现象,以及师范专业基本技能课程缺乏师范性的弊端,特将专业技能课程构成调整为:《钢琴与即兴伴奏》、《民族乐器》、《声乐》、《合唱与指挥》和《舞蹈》。从专业课程的总体构成上看,《钢琴与即兴伴奏》作为必修课程之外,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技能课程中应新增《民族乐器》课程,如此建构课程是因为学校教育承载着传承民族文化重要职责,目前国民的民族民间音乐缺失严重,儿童成长的初期阶段,民族民间音乐是人生最富营养的精神食粮,我们必须对其重要性、必要性有深刻认识,通过音乐教育这一主渠道,抢救和传承当下濒临消失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其意义深远,我国民族乐器种类很多,有吹、拉、弹以及打击乐器,可根据学校实际师资状况,实行师生双选,这样有效避免因师资缺乏有些乐器有学生选,没教师教的尴尬局面,当然随着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民族乐器师资队伍会得到不断补充或改善。此外《民族乐器》课程的后续课程还有《民族器乐合奏》课程,此将有效培养学生具备编排小型民乐队的能力,如此的调整突出了专业技能课程的民族性和师范性。另外,在课程内容上同样要做适当调整,面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声乐》课程更加强调较为全面的歌唱能力和弹唱能力培养,演唱方法也更为灵活,即将美声、民族、通俗融会贯通,同时还应特别关注声乐课程多选用民歌或用民歌改编的创作歌曲,增加中国戏曲、说唱等内容,高师声乐课不应过于关注技能,应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学会运用相关的声乐教学法以更好的凸显师范性。在《钢琴与即兴伴奏》课程方面,不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关注学生弹奏大型的乐曲或难度较高的练习曲,往往学生钢琴演奏水平的确很高,但对简单的儿童歌曲伴奏却束手无第,此将无法适应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需要。且由于教师成长于欧洲音乐教育体系中,他们固有的钢琴演奏基础和当下音乐教育专业《钢琴与即兴伴奏》课程的要求之间产生了落差,很多教师只会教“钢琴”却不会教“伴奏”,因此,高师钢琴教师的教育观念要彻底转变,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弹唱和即兴伴奏能力则更为重要。同上述两项主干技能课程一样,《合唱与指挥》、《舞蹈》等课程也存在着程度不同的相关问题,一定要引起各专业技能教师的高度重视。 (三)职业课程的能力化 音乐教育职业能力课程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师口语》、《现代教育技术》和《音乐课程与教学法》等。现在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其课程内容对音乐教育学生来说最好能突出职业特点,使学生在学习必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简单的电脑音乐软件的运用,使学生具有MIDI电脑音乐制作、简单的打谱、编配和声,进行儿童歌曲创编等方面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另外,《音乐课程与教学法》是一门重要的职业能力课程,此课程将原有的音乐课程与教学论、音乐教学法等进行统整融合,有效避免其内容的相互交叉和重叠,节约了开课的时间。《音乐课程与教学法》具有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在过去此类课程非常重视音乐教育理论知识的传授,音乐教学实践内容往往被忽视,由于高职高专音乐教育培养的是小学音乐教师,他们需要有实实在在的音乐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因此建议此课程除基本的音乐教育教学理论外,应该更多关注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教育教学实践,用大量的案例教学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实践中思考,从而不断体会音乐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更好地培养基础音乐教育的职业能力。 以上从课程的总体结构和课程的内容构成两个层面探讨高等师范专科学校音乐教育课程改革,无论对新增设课程还是对已有课程内容顺序进行调整,以及对课程缺失内容进行补充,都试图使所构建的课程更加符合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上一篇: 环境污染及防治 下一篇: 中小学德育衔接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