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考核方案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28 15:26:04

声乐考核方案

声乐考核方案篇(1)

有关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改革这一课题,学术界已从多层面展开了论述,但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都存在普遍性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是以课堂讲授的方式来培养学生演唱能力、舞台表演能力等。他们仍习惯于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示范——学生学唱——老师挑毛病——学生再学唱。这种口传心授的单一教学模式造成了教学封闭、流于形式的问题。2.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数量也随之增加,根据个体差异设置的个别小组课也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多而发生变化,由原来的“小锅小灶”演变成了“大锅饭”,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3.师资缺乏在高职院校是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师生比严重失衡。为了满足教学,学校只能外聘教师。外聘教师多为地方兄弟院校或中学教师,上课来下课走,很难做到同步管理,教学质量也得不到保障。4.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评价方式,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较大,考核方式较为单一,大多是一首作品就完成了考核,与新时期的评价多元化要求不符,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制约了学生的综合发展。5.高职声乐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的演唱水平在艺术实践中得到发展,而实际上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严重不足,舞台表演机会太少,缺乏充分的实践锻炼,有些毕业生直到毕业也没登过几次舞台。6.声乐课程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不够灵活,缺少整体部署,缺少健全的课程管理制度,课程教学内容与行业技术应用脱节,过分偏重歌唱技能的培养,而忽略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改变现状,院校需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课程的教学目标,调整和完善课程的实施方案并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调整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更新教育理念,明确教学目标,改革教学内容,优化课型的结构,在遵循声乐教学的客观规律情况下,积极探索和创新声乐教学的新模式,摆脱传统说教式的教学模式,适当采取多层次、多方位的教学模式;对声乐基础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采用个别课、小组课和集体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积极开展声乐拓展课,把课堂充分延伸,多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解决有些学生课上吃不饱等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更新声乐教学方法,变换师生角色

尝试新教学理念,改革理论脱离实际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立理论与实际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封闭式授课方式,开放课堂,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评论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成为学生真正自主学习和实践的场所,引导学生增强自主学习和创新拓展能力;尝试让学生走进不同老师的课堂,观摩其他专业教师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主导,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变换师生角色,开设评论课、辩论课以及学生科研课题研究等,在师生合作互动形式上多做文章,只要是有利于学习的就大胆地进行尝试。探究性学习已成为基础课程改革的核心,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也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声乐课程也不例外。著名声乐教育家喻宜萱先生说:“声乐教学是一门赋予创造性的思维劳动课,这种创造性要求体现在教和学的双方。”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障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基本条件。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要敢于打破唱法禁锢,讲授多种唱法,不管是美声唱法、民族唱法还是通俗唱法,只要能够很好地表达情感,都可纳入教学计划。另外,声乐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合唱,把合唱和独唱结合起来教学,可以让学生区分和感受共性和个性的唱法,为今后开展基础音乐教学提供很好的基础。

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质量

声乐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声乐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随着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师资缺乏是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成分具有复杂性,年轻教师偏少,一些高水平、高学历的音乐学院年轻高材生,因编制等问题短时间无法进入课堂。这就要求一线教师改变观念、提高认识,主动自我提高,寻找各种途径走出去,多学习多取经,多参与高规格的培训班,定期举办个人音乐会,并积极参加社会专业艺术实践活动,实时充电,增长技能,以满足理论和技术方面的教学需求。对于外聘的教师,要完善聘任制度,积极引进专业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入课堂,要对所聘用的教师进行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等方面的评估和考核。同时,也要经常邀请部分兄弟院校的声乐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互动交流,互通有无,实现资源共享,共同促进声乐教学的良性发展。

4.改革与完善考核制度

声乐课程的考核,要告别单一的一首歌考核模式,不能只依据声乐的发声技能来评定学生的成绩,要从综合能力上多方面考核,根据综合技能技巧设置不同的考核内容:(1)演唱内容上,不同程度的作品,设置难易系数,比如演唱《花非花》和《我爱你中国》,根据不同的音域、不同风格以及完成的质量,要给出差异性评价;(2)考核中设置演唱伴奏环节,包括正规伴奏、即兴伴奏以及自弹自唱,要求与每个学生的声乐演唱捆绑完成,根据完成的质量给予适当的评价;(3)将平时成绩结合日常上课情况,包括完成的作品数量和质量,以及参与各种观摩、排练、演出和个人音乐会等方面进行声乐成绩的综合评定。

5.增加艺术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艺术实践作为声乐教育教学的延续和拓展,是提高声乐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艺术实践与声乐教学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将实践和声乐理论知识有效结合,构建“教、学、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有效保证声乐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目前的声乐教学中,学生缺少艺术实践机会,偶尔参加个集体演出活动就算完成了艺术实践任务,极大地限制了学生演唱能力与表演能力的发挥,停留在课堂上的艺术实践只能是纸上谈兵。艺术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参与各项实践活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的时间和内容,其中包括专业观摩、专业考查、专业考试,各种排练、各种比赛,组织或参加大型或小型的各种教学汇报活动、社会演出、合唱比赛、专业辅导和排练、单项或专业全能比赛(包括声乐、钢琴、伴奏、弹唱、合唱指挥、作曲、中外乐器、舞蹈等)、声乐沙龙、个人音乐会,等等。

6.强化声乐教学中的思政理念

声乐课不仅仅是一门技能课,也是一门情感与技艺相结合的音乐文化类课程,它肩负着弘扬民族文化,提高人民音乐文化素质的责任。声乐课程的特殊性,对教师本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既要注重课程思政的艺术性,也要注重教学方法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将思政内容融入声乐课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学内容相结合,通过讲解将爱国主义教育、情感教育、感恩教育等内容贯穿于声乐作品中,使其在学生群体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以歌化人、以歌育人的作用。比如,《北京颂歌》《我爱你中国》等作品,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感,选取这类主旋律作品进行演绎和学习,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7.加强课程整体部署,改革声乐教学管理模式

目前,高职的声乐课程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不够灵活,教学改革缺乏整体部署,教学管理模式也跟不上形势,缺乏激励机制与有效协作,需重新定位课程的培养目标,调整和完善课程培养方案,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专业标准对接。近年的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比赛中,声乐演唱除了考核演唱歌曲的技能外,还要考核钢琴伴奏能力和即兴弹唱能力,考核的重点已向综合能力考核转变,这就要求课程的建设要围绕课程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规划和部署。建立健全声乐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推动教学管理规范有序进行是提高声乐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这要求将声乐教学制度化,加强声乐教学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增强师生的责任和规范意识;对课程质量进行全覆盖评价,科学编制课程教学大纲和考核大纲,完善课程教学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度,加强对专任教师的教学进度、教案、教学反思等的有效管理。高职院校的声乐教育教学改革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优化的过程,需要从教者及时更新观念,改变思维,与时俱进,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赋予声乐课程新的活力,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这也是时代赋予声乐教师的使命与责任。

参考文献:

[1]陈艳伟.高校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当代音乐,2018,(8):42-43.

[2]卫燕.浅谈高职院校声乐课程教学改革策略[J].黄河之声,2020,(14):2.

[3]吴极巧.新时代背景下边疆师范大学声乐教学改革的创新研究[J].当代音乐,2020,(10):3.

声乐考核方案篇(2)

教材是体现一定教学内容与思想的载体,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和基本依据;是教学理论发挥功效与实践媒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关键因素。教材建设是一项宏伟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涉及教育外部,又要涉及教育内部;既涉及各个学科问题,又涉及教学心理领域;既有科学求真问题,又有技术革新与美学意义;既有理论探索问题,又有实践问题;既有教与学的问题,又有管理的问题;既包括教材的自身建设问题,又包括教材的教学工作;既有教材的研制问题,又有教材的出版发行问题。那么,如何加强高师的教材建设,编写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满足教学和社会需要,突出高等师范教育特点的教材,这是高师院校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高师院校声乐教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学校的规模更大了,数量少了,专业设置多了,办学条件更好了和招生人数更多了。然而,作为高师院校基本建设之一的教材建设,却滞后于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步伐,以至于许多高师院校的学生缺乏适用的教材,这势必影响高师院校的教育质量,也不利于高师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些教材建设发展缓慢,教材的编写组织管理不力,以致高师教材不能自成体系;二是有些教材内容陈旧,缺乏科学性、先进性与针对性;三是由于一些教材的缺乏,有些院校不得不采用一般本科院校的教材,而这些教材往往与学生的能力、要求不相符合,与实际不相符;四是有少数教师不愿选用高师教材。许多高校教材的选择权在教师,教师使用老教材驾轻就熟,而使用新的高师教材往往要受到一些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院校选用的声乐教材是由教师根据个人的演唱特点及欣赏习惯自选出来的,以一对一的单兵训练方式教学;有的教材将声乐理论、声乐教育理论与歌曲集混合编排,有的教师对声乐教学中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有自己的取舍与偏爱,这些因素增加了教材内容选用的随意性。由于两种唱法教材的使用缺乏必要的系统性,造成有些学生只学技巧,不爱学文化的现象,这与高师音乐人才的培养规格、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的结构很不一致。这样,必然导致教材无法贴近高等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实际。

二、声乐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探索

(一)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探索出一条符合高师音乐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声乐教研室的老师经过长期的努力,探索出了一条符合高师音乐教学特点的声乐教学道路,摸索出符合高师音乐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如针对学生的程度和嗓音特点的不同,课时分配和授课形式也有所不同,采用分级教学的手段来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从而达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通过声乐四级考试的要求)的量化标准的教学改革目的,促使每一位学生完成学分。教学当中采取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把声乐技能训练、演唱、作品讲解、分析研究、理论知识、教学方法融为一体,达到了课程的整合。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突出表现在教材不够规范、进度不够明确、考核不够严格等方面。这些问题存在,涉及传统教学模式本身,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教学有着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随着教学规范化要求日益广泛地得到重视,教学的量化管理和教材的系统、规范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这要求每位教师在执行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把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进度表、教案、授课内容保持一致,又要求老师们在教学思想上、教学方法上、教材选用上、考试形式上施行行之有效的改革,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声乐教学要遵循其教学规律、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年龄等因素,突破“声乐教学有法而无定法”的模式。声乐教师要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声乐教学大纲、声乐教学计划,教师要选择接近学生性格的曲目,能使其很快地进入“角色”,从发声练习中有意地从情绪上引导学生,从歌唱站姿、呼吸、打开喉咙、共鸣、咬字、吐字、声情并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意识、创造能力和舞台表现能力,创造性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歌唱技巧,增强对作品的想象、理解能力,使技巧与情感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表达真实自然的歌唱情感。这样,通过挖掘培养学生的歌唱情感,为学生提供富有创意的课堂设计和生动丰富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推出如“启发式”“生成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模式,遵循教学相长的原则,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所获、有所得。

(二)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探索出一条符合高师音乐专业特点的考核方式

声乐考核方案篇(3)

中图分类号:J616

声乐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科学规律,总体来说,理论与实践并重,以课堂为主体,以舞台实践为目的,注重基础性和个体化教学,依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呈阶段性发展。高职声乐教学属于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由于培养目标、培养对象以及培养模式的不同,使得已形成完善体系的本科层次专业艺术院校教育模式无法直接套用。如何在遵循声乐教学一般规律,以社会文化生活和市场需要为指导的前提下,探索出一条实用、高效、适应性强的声乐教学的新思路,成为高职声乐教育人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准确定位,培养以市场为导向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几乎所有与高职教育有关的文献,都反复强调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适应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或称之为高技能型人才。声乐自身即属于应用型、技能型学科,如何准确定位高职音乐表演专业声乐人才的培养目标,关键在于怎样理解“第一线”的问题。

从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情况看,基本为群艺馆、文化站、企事业单位公会文宣岗位、小学音乐教育及社会音乐培训等,即群众文化生活及社会音乐普及教育。因此说,高职音乐表演专业人才服务的“第一线”即为,服务与群众文化生活、活跃于群众文艺舞台、进行音乐普及教育活动。有鉴于此,笔者认为,高职音乐表演专业声乐人才培养目标可以设定为:以市场为导向,服务于群众文化生活和社会音乐普及教育,具备演唱、教唱、艺术指导、节目编排能力四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是有其合理性的。1,从岗位需要(市场导向)看,群众文化生活和社会音乐普及教育岗位需要的不是以歌唱家为代表的高精尖人才,而是能适应多种工作内容、工作环境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在工作中,尤其是群众文化活动中,声乐表演只是工作中的一项,教唱、编导、钢琴伴奏、合唱指挥等工作都有可能落实到一个人的身上。从岗位设置的角度讲,作为非专业院团的群艺馆、企事业单位等也不可能每一项工作都安排一个岗位。2,从学生的个人职业发展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其具备唱、教唱、艺术指导、节目编排四位一体的综合能力,对其适应岗位的长远要求和专业的进一步深造都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二、完善师资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是落实人才培养目标、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直接参与者,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师资队伍的建设。前文已述,当前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问题之一即是师资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职业教育理念缺失和“双师型”教师缺口大的问题,建设一支适应高职教学的优秀师资队伍,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善:

第一, 转变观念,明确“以技能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

当前,绝大多数从事高职声乐教学的教师为专业院校的应届毕业生,其求学路线为小、初、高、本、硕,对于职业教育理念没有切身体会,对于从事职业教育和接受职业教育的人群没有直观感受,从精英模式教育转入应用型的职业教育,不适应是其第一反应。因此,转变观念,学习职业教育理念,改变教育思维模式,是每一个职业教育人的第一课。

第二,“请进来,走出去”,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请进来”,就是要聘请行业内的专家、教授,具有双师素质的高级人才到校任教、交流。一方面,可以充实教师队伍,加强教学质量及教研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人才引进和交流、座谈等形式,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就业市场需求,更好地适应开放的职业教育潮流。

“走出去”,就是要建立教师培训机制,要求教师参加职业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培训,为教师赴高一级教学机构、组织进修学习创造条件,安排教师到省、市级艺术团体顶岗锻炼,到用人单位进行市场调研等。在“走出去”中锻炼教师队伍,在“走出去”中加深的职业教育理念的理解。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开设艺术实践课

实践型、应用型是高职教育的根本要求和基本特征,“做中学、学中做,工学一体化”是其鲜明特征。《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意见》要求:“三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不得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可见实践教学在高职教学活动中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声乐课是一门技能型课程,其本身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在高职声乐教学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声乐课的实践性与“技能核心、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以及“实践型、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统一起来。

第一, 将实践教学课程化,开设艺术实践课

声乐课本身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但传统的“练声+歌曲+音乐表现指导”的课堂教学模式远无法达到高职实践教学的要求。尤其是高职学生基础薄弱,发声练习、歌曲教学部分即占用大量时间,实践指导部分极有可能无法顾及。因此,应把实践教学部分独立出来,将其课程化,开设艺术实践课。艺术实践课应具有独立的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案,以及考核体系。考核体系应贯穿整个实践教学,有效考核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拿出实践成果的全过程。

第二, 教学形式多样,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高职声乐艺术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演唱、教唱、艺术指导、节目编排能力四位一体的综合能力。同时,其实践内容应指向与学生就业息息相关的群众文艺活动与社会音乐普及教育工作。因此,教学形式应多样化,同时注意多学科的参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首先,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打破“教室”教学的限制,打破三种唱法的限制,拓宽教学曲目范围和表演形式,以市场为导向,市场需要什么就选择什么。独唱、重唱、合唱、舞台剧等群众文化生活常见的艺术形式均可作为教学内容。教师应将角色转换为“教练”,参与学生完成节目(艺术实践成果)创、编、导、演的全过程。其次,注意多学科的参与,将舞台表演、舞蹈、合唱指挥、钢琴即兴伴奏等知识运用至艺术实践教学中,需要什么就学什么、用什么。

以笔者所在单位艺术实践课教学为例,艺术实践课每学期一考核,考核形式为节目编排(平时成绩)+艺术实践晚会演出(考试成绩)。教师全程参与艺术实践活动中,节目形式一般不采用独唱形式,力求多样性,涉及形式有:男女对唱、重唱、小合唱、表演唱、戏曲片段、音乐剧片段、民族歌剧片段等。节目选择力求兼具经典性与通俗性,雅俗共赏。目前,已成功编创、排演一系列为业内肯定、受市场欢迎的优秀节目。

四、结语

高职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应向何处发展是每一位高职声乐教师思考的问题,为社会培养活跃于群众文化生活舞台第一线的优秀人才是每一位高职教育人肩负的责任。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群众文化生活和社会音乐普及教育在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高职音乐教育必将随之蓬勃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声乐考核方案篇(4)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各地新高考方案的出台,全面提高各学段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艺术学习兴趣与学习实践能力,特别是关于声乐等艺术类特长的教育已成为当前社会热点,与此同时社会上对这类艺术型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高职院校声乐艺术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地方培养一批具备较高声乐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的高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来满足地方教育人才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发展。然而现实却面临着企事业机构招不到合适的声乐人才和高职院校学生毕业找不到合意的工作这样的人才供需脱节矛盾。造成矛盾的原因诸多,主要包括:第一,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大多数高职院校声乐课程的设置主要参照专业音乐学院或本科师范院校的课程体系,是其“压缩饼干”式课程体系,偏重理论的课堂传授而忽略学习实践锻炼;第二,高职院校行政化现象严重、管理机制僵化、激励水平不够,教师整体年轻化、缺乏实际社会实践经历和实践指导能力;第三,生源素质参差不齐,一方面是由于学生通过普通高考考进本校时其生源所在地区声乐教育整体水平不同造成的差异,另一方面是部分学生是通过中考先接受3年的中等职业教育,再接受2年高等职业教育的五年制高职生,其与普招高职生在文化素养、技能学习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针对以上问题,如若推行工作室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工作室模式强调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导入真实工作任务进行开放性工作过程教学的特点,那么在声乐艺术这类技能应用型课程教学中将具有显著作用,对提高不同层次的声乐艺术学习者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企事业机构岗位需求、解决实际问题,[1]成长为合格的声乐艺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有着现实意义。

二、声乐工作室模式的特质

工作室教学模式是以专业教师和行业导师主导,以工作室为教学、科研、生产活动平台,以真实的项目任务为动力,以企业运作方式作为组织架构的教学模式。[2]声乐工作室模式则是以声乐项目的导入为核心,教师和学生按照企业运营机制对项目进行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声乐项目运营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活动的总称。工作室可以分为教学工作室、导师工作室和项目工作室,文章所谓的“声乐工作室”是特指项目工作室的模式,即由学校提供场所,企业出资建设,能够承接校内外业务,同时长期承担项目教学任务的校内设计公司模式。[3]其主要的特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项目化教学

声乐工作室模式,是以工作室为平台、项目导入和运作为主线来完成教师和学生综合专业能力的训练,项目的引入是声乐工作室教学模式是否有效的关键。[4]声乐艺术包括声乐基础教育理论、声乐技能训练、声乐舞台实践等三个方面的学习,项目导入可以是这三大类内容的综合导入,也可以是某一单项的具体导入,如与中小学合作导入声乐基础教育的课堂实战项目,与地方琴行等私人培训机构合作导入声乐技能训练和比赛设计指导项目,与各大赛组织方合作导入参赛项目的策划、设计和演出等,通过各项目导入和组织工作,营造真实的专业学习环境,让教师和学生参与其中,提升其专业核心能力和岗位职业素养。

(二)开放式教学

声乐工作室是一个开放的教学平台,对内面向校内教师和学生,对外面向社会和企事业机构。教学内容不局限于传统教材,而是来实战项目,通过企事业机构校外导师的早期参与,校内专业教师和校外导师合作开发适合社会用人单位需求的声乐项目式课程体系;教学不再是在学校教室发生的封闭式过程,而是以开放的教学目标为导向,通过工作室平台和微信等社交平台面向社会,以项目的解决为载体而作的互动教学过程;教学的评价方式突破传统的以考分来衡量学生声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以校内教师、校外导师和学生等多主体作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等多维评价。

(三)资源整合化教学

声乐工作室是一个校内外资源整合的平台,校内不同专业教师和工作室之间可以优势互补。在教师资源整合方面,计算机专业教师可以为声乐工作室线上教学提供技术支持,艺术设计专业可以为舞台搭建背景、为师生表演设计服饰风格等;各类专业工作室整合方面,如在我校古琴工作室可以为声乐学习提供配乐、对各类传统声乐艺术进行演绎,三山国王文化研究所可以为声乐艺术创作提供丰富的文化素材等;校外导师或机构导入不同类型的实战项目,校内专业教师围绕项目平台更新课程设置理念,共同设计教学体系,整合优化课程资源配置,提升教学质量;校内校外实习实训资源整合方面,校内各种实训资源围绕声乐实战项目提供各种技术、场所和知识支持,校外实习基地提供企事业参观调查、了解行业发展情况和趋势,提供相关的顶岗锻炼、带薪实习或就业等机会,为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便于建设声乐教学资源案例库。

三、声乐工作室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声

乐艺术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声乐工作室模式强调工学结合,以工作室为核心,通过高职院校校内专业教师和校外导师导入的课题项目作资源整合化、开放式的工作过程课程教学,构建了声乐艺术课程教学实践平台、多元实训实践平台和就业实习平台,通过实践教学平台营造真实或仿真学习环境,提升学生声乐艺术文化修养和职业素质能力。

(一)声乐艺术课程教学实践平台的建设

高职声乐艺术课程教学实践平台的建设,应当围绕以就业为导向来培养出能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声乐艺术人才的目标。集中体现在根据本校生源条件,以声乐工作室为载体,突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导引校外行业和企事业单位带项目并参与到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以完成项目所需的人文素养、职业基础能力和岗位技术能力为依据进行实践性课程体系的改进,提高学生的独立完成能力和自主学习训练的积极性。[5]高职声乐艺术课程教学实践平台的建设内容包括课程体系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标准的制定、课程理论和实践比例的改革、师资队伍和设施设备的保障等。比如声乐工作室可以请竞赛经验丰富的歌者示范演唱,并请工作室计算机专业教师运用MIDI等音乐制作软件将歌者演绎的作品录制下来,通过微信群等社交平台对学生作线上学习和线下互动讨论。

(二)声乐艺术多元实训实践平台的建设

声乐考核方案篇(5)

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在高中音乐考核时,教师要改革现有考核评价制度,打破音乐课程考核内容与标准的绝对化,尊重个性差异,由“知识能力考核”转向“全面评价”,避免考核变成一种形式与任务,远离音乐教育本质与素质教育要求。如根据音乐课程特点,既对学生在音乐常识、音乐欣赏、器乐与歌唱等方面的评定,考核音乐基本技能。同时,也还要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个性发展等方面的考核,将单一的考核内容转变成综合音乐素质测定。如设计“我与音乐”等话题,让学生书面表达自己对音乐的认识与感受,关注他们体验与评价音乐的情感。另外,考虑学生的音乐基础,制定分层性的考核目标、选择性的考核内容,让学生结合自身条件,扬长避短。而后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进步幅度,调整评分标准,以便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使其保持学习动力与热情。

二、创新考核方法,“单一考试”变为“综合评价”

由传统音乐课程考核形式看,通常是笔试(理论性试题)与口试(学生唱歌与表演)。这样的评价方式单一而枯燥,标准较为统一与绝对,偏重结果,以考试分数为评量尺度。这样,虽然可看出学生某方面的学习效果与素质,但很难反映出不同智能优势与综合艺术素质,容易抹杀他们的个性特点,影响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动力与热情,与素质教育倡导的“育人为本”,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是相违背的。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进行高中音乐课程考核时,教师要丰富音乐考试手段与方法,探究更具综合性、深受学生欢迎的考核形式,由“单一考试”变为“综合评价”,让音乐考试变得更灵活有趣,帮助学生更好的展示自我,张扬个性。

如①整合指定、自选与抽签的考试方式。比如者规定若干测试主题,同学抽签选取测试题目,再结合自身特长与智能特点来自选表现方式,譬如自弹自唱、以曲填词、自编自蹈等;②组合表演或编演短剧的考核方式。如期末考试,可组织戏剧表演: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自选主题,自由组合,融入多样音乐形式与项目,比如舞蹈、小品相声、器乐等,进行戏剧竞赛表演,并将竞赛情况按存入学习成长档案袋,纳入期中与期末考核成绩之中。由考核现场来看,同学们热情高涨,准备充分,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表演内容、多元新颖的音乐组织形式,突显了他们的智慧才能、协作表演能力。此外,还有音乐分析短文、观察记录等形式,多视角考核学生,使其在音乐考核中感受音乐之美与乐趣。

三、拓宽评价主体,“单边武断”转向“多元评价”

在传统高中音乐教学中,考核主体趋向单一化,通常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侧重技能考核,带有较多的片面性、独断性、随意性,而少了些许民主性与互动性。而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考核与评价并非单边武断,而是多边互动与对话协商,要打破“老师说了算”的考核弊端,将学生家长、社会以及学生等主体引入评价体系,让考核变得更民主化,更具互动性与多样性,更多的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重视学生主体意识与个性发展。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拓宽考核与评价主体,尤其是增加学生自我评价,从过去评价主体的“单一化”逐步向“多元化”转变,更公平、更公正、更全面的评价学生,以考核促进师生交流互动,以评价提高学生自我反思能力。

声乐考核方案篇(6)

中图分类号:G642.0,J617.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127-02

随着新时期文化建设的迅猛发展,社会对声乐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加大,对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院校培养的声乐专业人才面对是更广阔的音乐市场,这就需要更多具备实践技能的、能够适应文化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是课堂理论教学无法替代的,也是新时期声乐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为了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天津音乐学院声乐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规范实践教学管理,积极探索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完善管理制度

培养方案是学校培养人才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是规划专业设置、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程序的基本文件。为适应新时期音乐人才培养的需要,天津音乐学院近年来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普及公共课、扎实基础课、拓展专业课、强化实践课”的原则指导下,对声乐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完善和修订,不断优化课程结构、调整学分比例。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将实践教学活动纳入学分体系,形成了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五大部分组成的课程体系。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学时学分的比重,并且提出了专业选修课32学分中的12学分可以由艺术实践的学分代替。为了突出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课不再是单纯的声乐演唱,而是由声乐演唱和合唱排练两部分组成,其中合唱排练的权重至少占50%。

为了规范实践教学工作,学院专门制定了《艺术实践学分管理实施办法》,各教学单位可以对学生参加演出、比赛、学术讲座、社团活动、音乐会或艺术展演等实践创新活动进行学分认定。声乐系根据学院的文件精神,制定了《艺术实践学分认定细则》、《艺术实践考勤制度》、《合唱团管理条例》、《毕业班实习工作管理规定》等一系列相应的教学管理细则,形成了院、系二级管理工作科学有效的进行,进一步落实了实践教学环节管理。

二、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创新声乐教学模式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有创新环境和条件的实践基地。声乐系一方面引进了一批实践经验丰富、学术造诣较高的专业杰出人才,另一方面建立了歌剧艺术中心。歌剧艺术中心内设专业教研组、钢琴艺术指导组和行政外联组,分别负责教学、排练、演出活动以及行政后勤事务、演出活动的协调、对外交流与拓展工作等事宜。声乐系以歌剧艺术中心为平台,为本科生、研究生及青年教师提供排练和面向校内外演出的机会,通过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极大地促进校园文化氛围和学术水平的发展,为培养专业领域的应用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还需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声乐系通过将艺术实践与服务社会紧密结合、创建实践性教学艺术团、以赛促练、以演促学等多种方式,将声乐教学从课堂向更广阔的社会实践舞台延伸,实现了将声乐课程从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向多样化实践教学模式的转变,探索出一条以培养学生舞台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艺术实践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声乐系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参加专业演出、公益活动、音乐节、大型晚会等各类舞台实践活动,在服务社会、繁荣文艺发展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舞台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市场竞争力。声乐系先后成功排演了《钱学森》、《青春之歌》、《茶花女》、《托斯卡》、《阿依达》等多部歌剧,通过与著名的歌唱家、指挥家以及乐队的合作演出,开阔了学生的演出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舞台经验。

2.创建实践性教学艺术团。天津音乐学院青年合唱团经历了近十年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已经是一支具有深厚艺术底蕴和丰富舞台经验的合唱团,所有团员均从声乐系的在校优秀本科生和研究生中,经过专业水平、文化素质、政治素养等方面的严格考核而选的。青年合唱团在近十年发展历程中,曾获得第十三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合唱组比赛优秀奖和第七、第八连续两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合唱比赛铜奖等多项荣誉。

3.以赛促练、以演促学。声乐系在每学期会举办多场师生音乐会,通过举办音乐会和参加比赛来促进教学。每学期举办一次综合音乐会,每学年举办一次期末歌剧汇报演出,展示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成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声乐表演能力和舞台经验。此外,每年还举办两次专业选拔赛,选出高水平选手代表学院参加全国性专业比赛和国际声乐大赛,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竞争能力。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为了更好的管理实践教学工作,还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加强实践宣传,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教师自身专业水平和指导实践教学的能力。教师应通过学习本专业在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创意、新方法等,能善于将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有机结合,主动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完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践能力的锻炼,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其次,要加强实践动力,建立完善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把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考评纳入到教师业务的整体考核中,调动教师投身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新上岗的青年教师,必须有1-2年以上实践教学经历,并作为年度考核的内容和晋级的依据。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的快速提高,把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落到实处;第三,要加强实践平台,不断为教师开展科研和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机会。近年来连续举办了“天津五月音乐节”、“春华秋实”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等艺术实践活动,为青年教师锻炼实践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第四,要加强实践能力,重视青年教师的再培养,提高青年教师指导实践教学的能力。声乐系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分期分批选送优秀青年教师赴国外深造,聘请国内外高水平专家举办讲座并为青年教师单独授课,组织青年教师观摩学习各类音乐会等手段,旨在打造一支师德修养好、教育观念新、专业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加强实践教学管理,能够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应用型声乐人才。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和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应用型声乐人才的有效措施。天津音乐学院声乐系以“天音歌剧艺术中心”为实践平台,践行以舞台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及输送更多具有较高声乐技巧和舞台实践经验的应用型声乐人才。

参考文献:

声乐考核方案篇(7)

我校是部级重点中专,湖南省示范性(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全省示范性特色专业。近年来,我们依托学校办学资源,瞄准市场需求,结合课题“农村幼儿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研究”的调查情况,对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强化了“六字”基本功职业技能训练,扩大了社会影响,提高了办学规模,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和稳定率,真正实现了“能说会道、能写会画、能弹会唱、能歌善舞”的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一、“六字”基本功的真正内涵

职业能力是指为顺利完成职业任务,经过练习、实践而形成的一种动作方式或智力方式。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各方面技能基本合格的基础上具备某方面特长,是我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六字”基本功是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职业能力教学的特色。“六字”基本功,即“说、唱、弹、跳、书、画”。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内容:

“说”指的是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掌握语音学方面的知识,掌握发声、吐字归音等规律,熟练掌握童谣、幼儿诗歌、幼儿散文等诵读技巧,绘声绘色地讲幼儿故事,顶岗实习前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乙等以上。

“唱”指的是会唱20~30首儿童歌曲,会唱民歌,懂得乐理,能识简谱和五线谱,掌握发声的方法和幼儿发声的规律。

“弹”指的是能用钢琴或电子钢琴演奏20~30首儿童歌曲,能边弹边唱。

“跳”指的是会跳儿童舞,动作要自然、有美感、有节奏感,懂得儿童舞的特点和规律,有创编儿童舞的能力,掌握常用的民族舞、中国舞、现代舞的动作和技巧。

“书”指的是能写规范的三笔字(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掌握汉字书写笔顺、间架结构,懂得书法理论方面的知识。

“画”指的是能熟练画简笔画,有色彩学和素描理论知识,能画简单的素描和色彩画,会剪纸技能和手工制作。

“说、唱、弹、跳、书、画”这“六字”基本功所定的目标要求是很基本的,所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都必须要过关。在此基础上,学生视其个人兴趣爱好也可针对性地加强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训练,形成合格加特长。

二、“六字”基本功的确立依据

1.就业市场的需要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我校的幼师毕业生去向可分为三个地域:珠三角、长三角和本地。幼儿教育理念最先进的是长三角,其次是珠三角,最后是本地。长三角地区的幼儿园教育从根本上脱离了小学化,幼儿园教育以游戏活动为主,每天户外活动两小时以上。珠三角地区的幼儿园是鱼目混杂、良莠不齐。本地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特色明显,很多幼儿园在小班就已经开始拼音、识字、算术等知识的教学了。无论是哪个地区的幼儿园,对幼师人才的要求都强调“六字”基本功,面试时,也就基本上定在这“六字”基本功的测试上。

2.因材施教的需要

毋庸讳言,现阶段中职生源质量不好,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而永州地区小学初中阶段的艺术教育又相对薄弱,我校幼师学生进校时简谱不识、乐理不通,弹琴跳舞、画画、写字就更差了。针对学生实际,我们加强了“六字”基本功的教育和训练,做到了因材施教。

三、“六字”基本功的具体实践

1.注重引进优秀人才,形成“六字”基本功教学特色

提升农村幼儿教师职业能力,抓好学生“六字”基本功,教师是关键。“师范性”是我校的特色,我校对于师范专业办学已有一定的经验,但过去的生源质量好,严格按照国家的教学大纲教学,文化课比例重,职业技能课比例轻,学生有分配,教师较适从。现在学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教学重点已从文化课转为技能课,对师资结构、教师自身素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几年我校从武汉音乐学院、厦门大学、重庆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引进了不少艺术人才,学校的师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学校现有教师中也有相当部分改专业任教,很多学科职业化特色越来越明显,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学校要求所有教师都要使用普通话教学,45岁以下的教师普通话必须流利、准确。学校再专门对全校教师进行普通话培训,全体教师都能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我校的书法教学、普通话教学、形体舞蹈教学已自成体系,校本特色明显,声乐、器乐等课程教学改革较大,注重因材施教,完善了教学大纲。

2.不断更新教学设备,改善“六字”基本功训练条件

为了训练学生“六字”基本功,近两年,我校增设了教室一间,添置了80台风琴,50套电钢琴,20架钢琴,装修了两间舞蹈教室,更新了舞台演出设备,新建了三间按学生机60台标准配置的电脑室,改装了一间语音教室,添置了学校有线电视系统等,学校的风琴是三年一更换。尽管我校办学去向摇摆不定,但我校坚定职业化教育的方向不变,在办学经费困难的情况下,学校也挤出资金,改善了办学条件。

3.依靠班主任常抓不懈,落实“六字”基本功训练工作

“六字”基本功训练这项工作要常抓不懈,必须依靠班主任去落实。在我校任课教师教学任务重,对学生了解不够全面,学校出方案、定目标,教导处作督查、汇成绩,管得大,没有管到学生个体。只有班主任,对学生情况了如指掌。现在的学生贪玩好耍、怕吃苦、没毅力、无恒心,“六字”基本功训练往往是开始有兴趣,不多久就放弃了。要使这项工作常抓不懈,达到预期目标,必须依靠班主任去落实。

为此,我校将“六字”基本功的考核情况纳入到班级评比和优秀班主任评比中,要求班主任“六到场”。事实证明,学生技能基本功的学习与训练,只要是班主任到场抓了,效果一定很明显。

4.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制订“六字”基本功考核方案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我校实行考核考试定等级,制订“六字”基本功考核方案。每一学期的基本功考核安排两次,每次考核的时间是一周,称作基本功考核周。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依据考核的内容定等级,分为A、B、C三级,C级要求最低,每个学生都要达到C级。考虑到有些学生怕吃苦,每次考核前一个月公布考核内容和标准,让学生明白考核要求,促使学生学习、训练。

学校按学生在校两年四期制订了详细的分期次的基本功考核的方案。已形成了学校出方案、定目标,教导处作督查、汇成绩,班主任具体抓、抓细节,科任教师严格教、勤辅导的考核传统。

5.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展示“六字”基本功

学生的“六字”基本功是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也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表现出来的。为此,我校每一个月都有一项大的活动,每一个学期有4~5个大活动。开展的大活动有“普通话推广活动周”“三星(歌星、乐星、舞星)大赛周”“元旦文艺汇演”“讲故事比赛”“朗诵比赛”“书法大赛”、剪纸、手工比赛、简笔画比赛、篮球赛、排球赛、乒乓球赛、运动会等。基本上每一次大活动都是要先从班级内部开始,再到学校参赛,从而达到人人都参与,个个有事做,优秀的有表演的舞台,普通的也有展示的场所。

现在中职生不爱好读书,强压他们在教室学习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普遍感到在学校里学到了东西,也感受到了学校里的快乐。我们有个很明显的感觉,在每一次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变得更有礼貌、更守规矩、更懂事。

6.营造良好培养氛围,构建“六字”基本功基本框架

我校为体现“合格+特长”的职业技能教学指导思想,构建了“六字”基本功基本框架,积极营造了良好的培养氛围。学校目前有蓝窗文学社,两个书法兴趣小组(基础组和提高组),三个舞蹈兴趣小组(健美操、街舞、拉丁舞),两个声乐兴趣小组(基础组和民歌组),两个器乐兴趣小组,两个普通话兴趣小组,两个美术兴趣小组(美术组和手工组),每天的早自习和下午第七节课是这些社团、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的时间。开展活动时,每个社团都有指导老师来现场指导。每学期学校专门安排时间展示社团、兴趣小组的学习和训练成果。

声乐考核方案篇(8)

目前虽然大部分师范类院校已经开始钢琴弹唱教学,但只附属于钢琴小课或是即兴伴奏课,考核的方式也是独立分开的,没有作为系统化的课程进行设置与考核。首都师范大学(以下简称首师大)郑莉教授作为基础音乐教育的首批专家,她长期研究基础音乐教育,并深入到中小学的音乐课堂,深刻的认识到钢琴弹唱对基础音乐教育的实用性与重要性以及对高等师范院校(以下简称高师)学生音乐综合能力提高的意义,因此,她在提出并实施对本科生音乐教育实践课程考核制度。其中,钢琴弹唱考核方式引起笔者的兴趣。考核制度要求采用“即兴弹唱”,考生边唱歌词,并依据乐谱进行即兴编配伴奏的形式。她希望像研究钢琴演奏、声乐表演、即兴伴奏等课程一样来研究钢琴弹唱课程。郑莉教授对音乐教育实践课程改革的考核制度就完善了这些需求,按照基础音乐教育所需要的方式进行期末考核,培养学生养成平时有计划学习的方式和态度。这种考核方式针对实践性较强的音乐学科,是对学生学习程度的检验,是对模拟音乐教师资格准入证考核的方式,以弹唱为主,达到提高学生音乐综合能力,不会像传统的考试方式只停留在表面,而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的,以下几点呈现出改革钢琴弹唱考试制度的目的。

一、提高音乐感

人的音乐感是人对音乐的敏感度和感受力,敢于表现音乐的能力。在钢琴弹唱考核之前学生需要练量的弹唱作品,从曲调、歌词了解歌曲的内容大意和感受把握音乐的情绪。在反复练习演唱和弹伴奏时,依据作品的情绪合理地设计音乐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以娴熟准确地表现音乐。首师大改革钢琴弹唱考核制度不仅是对弹唱的考核,也是促进学生音乐感与表现力的进步。在潜移默化中合理安排弹和唱的主次、前奏和间奏的表现情绪,以免喧宾夺主,以达到伴奏配合歌唱的起伏,使钢琴伴奏更好地烘托歌唱。例如《彩色的中国》,从歌词“轻轻打开地图册,我第一眼就看到了彩色的中国,碧绿的是平原、金黄的是沙漠、长长的是长江、弯弯的是黄河”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乐曲对祖国山河与中华文化的热爱,在演唱和弹奏时需用深情和柔美的声音,速度不能太快,要把赞美的情绪表达出来。曲调生动流畅地表达了对祖国未来发展的关注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追求,让演唱者真正感受到“神州处处好”,并警惕地告诫祖国儿女“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学生通过这样的深入体验音乐,逐渐使自己能够投入到音乐中,做到声情并茂,并能学会对音乐情绪的合理处理,提高音乐的表现力和感受力。当然,这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师大钢琴弹唱考核的准备过程需要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感。

二、实践音乐基础理论

“音乐基础理论的学习必须与音乐实践活动相结合,因为学生对音乐实践活动参与度越高,对音乐的感受越充分,就越有助于他们认识、理解、掌握基础理论知识。”①钢琴弹唱的过程是练习视唱练耳、运用音乐基础理论实践的过程。多数学生为了应试而学习音乐基础理论,缺少实际的运用,钢琴弹唱考核的目的是把基础理论运用在作品中,给基础理论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例如初次见到一份钢琴弹唱乐谱时,要根据乐谱唱准旋律,要准确把握音准和节奏。在唱歌谱时,要划拍、打节奏,同时唱准音高,要具备一定的视唱练耳功底。同时,在读谱过程中,能够实践各种音符的时值、节奏音型、力度和速度记号、表情记号、记谱法等,从而实践与运用了音乐基础知识,而且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理论知识的兴趣。钢琴弹唱练习的所有作品都附有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例如在乐谱中出现的拍号、休止符记号、反复记号、力度记号等等,在此过程中都能得到反复的实践运用。

三、丰富协调性

同时进行两种活动时必须有一种是很熟练的,这样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比较生疏的活动上,把小部分的注意力分配到熟练的活动上去。②弹唱是两种以上活动的配合,更要做到各部分活动的熟练性。弹琴、歌唱、看谱和眼神与学生互动、脚踩踏板。这种复杂的动作技能是一个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需要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大量音乐综合技能与理论的支撑、长时间的摸索、练习和实践,才能更好的完成弹唱。有些学生唱的好,弹的也很好,但如果没有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二者结合起来还是会手忙脚乱,更不用说各方面基础都较差的学生了。在练习的过程中,人的手、口、眼、脚等各个部分的协调性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首师大改革钢琴弹唱考核制度为学生提高协调性提供一种可行的方式。例如《国歌》,这首歌曲歌词和旋律大家都很熟悉,没有钢琴的旋律就能唱准曲调。这个时候就可以单独练习钢琴伴奏部分。待弹奏熟练后,加入适当的踏板,使声音更动听,更能增加提高伴奏的效果。在完善弹奏的问题后,再进行手口的配合,眼睛看谱的同时时常与学生进行眼神的情感交流。

四、展现即兴能力

钢琴弹唱更高层次的要求是训练学生的即兴弹唱能力,也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熟练掌握大小调和各级和弦位置的能力。从常用的调性入手,不断进行扩展,直到达到熟练自如的移调。即兴能力更是对学生和声以及伴奏织体编配熟练程度的考核和实践。学生能依据旋律的风格、曲式结构等,来安排正确的和声风格与伴奏织体的形态。和声和伴奏织体的运用也是由简到繁逐步积累的过程,需要经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才能达到。即兴伴奏的编配是灵活的表演方式,同一种音乐风格可以用不同的音型来表现,同一曲调和声编配连接也是丰富多彩的,可能每一次都有不同,它是一种灵感的闪现。例如用短促的装饰音、跳音、琶音等音型都可以表现活泼、灵巧的音乐形象。通过即兴弹唱的训练,学生对和声、伴奏织体也更加熟练,从而提高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现即兴能力与音乐灵感。

总之,首师大郑莉教授提出的这种新方案不仅仅是改革考核制度,更是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这种改革给学生指明了一条自我学习的道路,学生从考核内容中,通过实践取长补短,养成良好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方式。钢琴弹唱课的考核是以培养学生音乐综合能力为目的,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融入到教学计划、内容、考核的序列安排之中,并以学生为本,注重综合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加强艺术实践环节。加强练习钢琴弹唱,可以做到一举多得,使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充分融合与发展,并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为高师音乐专业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为基础音乐教育培养实用型的教师,使音乐专业的师范生更适合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要求,符合21世纪音乐教育人才的要求。因此,这种艺术实践课程考核制度的改革对社会是意义深远和极为必要的。(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声乐考核方案篇(9)

考核管理

首先,考核管理平台是对中央台播音员主持人进行个人信息管理,包含播音节目管理,工作情况管理,业务能力考核、年审考核等内容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它的用户范围有中央台领导;中央台各级管理干部、考核人员;播音主持人等工作人员;系统管理员。该平台考核内容设置有:一、播音员个人基础信息收集维护,如人员基本信息管理;个人音频数据、视频数据信息;个人节目管理、工作日志等。二、播音员主持人业务情况管理考核,如工作情况管理、年审打分,年审考核,以及HR系统数据交互。三、播音员主持人业务数据分析,如数据查询、数据汇总;数据分析、图形展示;个人能力指标分析查询;岗位与个人发展路线推荐分析查询。

建立中央台播音员主持人考核管理平台的价值在于,该系统以播音员主持人的节目、音视频作品为中心,是播音员主持人个人数据的管理平台。它打破了以往以频率、中心为建制的分散管理格局,有利于实施向新媒体转型的整体战略,有利于进一步整合内容、以播音员主持人品牌资源推动广播媒体进行全媒体发展的战略。如,按条件对(节目播音情况等)进行人员筛选汇总查询、统计;在工作平台上将数据上传下达,简化工作流程,迅速统计出所需要的信息。对播音主持人进行年审考核工作的数据,写回HR系统。通过数据对播音员主持人岗位与个人发展路线进行推荐分析。

交流平台

中央台播音员主持人业务水平专业档案平台,除了对台内人员设计有考核管理平台外,还为台外人员设计有交流互动平台。该交流互动平台包含对地方台、社会专业人员、院校人员提供技术支持、个人发展、作品展示、学习交流、人才招聘、资源共享等互动、分享、双赢的人际网络平台。地方台专业人员、社会专业人员、院校学生、猎头公司、兴趣爱好者都可以成为这个平台的用户。用户可以通过注册、审核登录指定页面,个人或单位经过实名认证后,享有不同等级的权限。如,个人基础信息收集维护:人员基本信息;音、视频作品数据上传(审核后);文学创作或其他原创;社区互动;作品点评等。专业信息,如行业资讯、艺考专栏、职场心得、专业百科等。地方台求职招聘、个人求职、实习岗位、猎头公司、VIP服务等。

建立中央台播音员主持人交流平台的价值在于,将社会资源引入节目生产,探索有利于激发节目创新的“制作人制”和适应节目制播分离的“主持人工作室”机制,储备平台信息资源。如,中央台通过此平台,寻找、发掘适合台内需求的人才;了解行业内其它地方台的新需求,为地方台、院校提供人员及技术支持;为地方台建立人才交流平台;为猎头公司、专业人员等提供VIP服务;对外提供培训、外包、广告等服务的平台;行业内信息和研究。

此外,播音员主持人业务水平专业档案平台设专门的接口与中国广播网对接,维护中广网实时采集的播音主持数据,导入存储在中广网上的播音主持音视频数据。

最后,作为中央台人员资料的一部分,播音员主持人业务水平专业档案平台与全台HR系统享有资源共享的权限,实现基本考核数据自动来自HR系统,考核管理结果自动写回HR系统中。

技术要求

建立中央台播音员主持人业务水平专业档案平台需要的关键技术一是混合云服务。云计算意味着集成化的动态基础设施,它可以将 IT 以服务形式提供给内部(私有云)或者外部(公共云)。关键技术二是基于NC业务系统的管理系统;关键技术三是智能移动设备访问(支持IOS、WP7、Android)的智能操作系统。关键技术四是权限管理与安全保障体系的设计。基于对网络风险、系统风险、业务应用风险、管理风险的综合考虑,该平台建设的安全需求包含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入侵检测、容错容灾、审计跟踪。关键技术五是可靠的安全运维体系。其中包含物理安全:物理监控与检测;生物识别;认证令牌和卡;报警装置;物理锁;双链路设计。网络安全:防火墙;入侵检测与漏洞评估;自防御网络;防DDoS;流量异常监控和安全管理;网络备份。信息安全:VPN/IPsec,病毒防治,邮件过滤,安全内容管理,安全3A(授权、认证、管理),加密机及加密软件,传输安全,安全管理制度。业务安全:高可获得性与容错计算,性能监视,RAID,SAN,NAS,负载均衡,备份与灾难恢复,业务授权体系。

播音员主持人三证年审案例

中央台播音员主持人业务水平专业档案平台,采取边实践边完善的思路,在运营中不断升级产品。截止到目前为止,该平台已经在全成,播音员主持人普通话等级证、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证、播音员主持人技术上岗证的三证年审工作。此次年审工作,以中央台播音员主持人所在频率、中心为单位进行组织,全台在岗播音员主持人、职称为播音系列的人员、新近招聘的播音员主持人或新近转岗为播音员主持人的人员参与此次年审,涉及中央台中国之声、经济之声、音乐之声、央广都市(含都市之声、文艺之声、娱乐广播、老年之声)、北京广播中心、军事中心、华夏之声、对台广播中心、民族中心、网络中心、技术中心共11个频率、中心,327名人员提交审核资料,各位播音员主持人年审信息由各频率、中心组织并初审确认后提交播音主持指导委员会进行复审。并准确统计出中央台播音员主持人普通话等级为一级甲等并审核通过的人数,具有播音主持资格考试合格证并审核通过的人数,具有中央台播音员主持人技术上岗证资格的人数。此次年审统计,是对中央台播音员主持人业务水平的一次集中摸底,对频率专业化、专业市场化、市场科学化管理来说,迈开了机制建设的第一步。

声乐考核方案篇(10)

高校声乐优秀课是具有专业特色和一流的教学水平的示范性课程。课程的培育与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教学手段、方法。并且结合现代教育教学发展,学生个性的发展,声乐课相应的进行改革和创新。教学效果显着,具有示范性作用。 优秀

课的培训与建设,不仅要上好课堂教学,还需完成系统地课程建设,提供优质教学资源。通过优秀课的培训与建设,把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教具等整合为一体。从而实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的目标。

声乐专业课的优秀课培养和建设是校级精品课的基础,参加省级精品课的评选,最后形成国家精品课程。精品课的评选是由专家按照评审指标逐项评分进行的。

根据声乐专业教色和学生的特点,我们应重点做好几方面的考虑:

1、 专业教学应体现以技术练习为核心,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实践教学内容应与理论教学相配套,形成完整体系,突出产学结合特色,能很好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并尽可能考虑与舞台实践,文艺演出等相接轨。

2、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大纲系统完整,能充分体现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成果,指导思想把握准确,教学大纲既是参评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又是指导学生自学的纲要。教学大纲除了对本课程基本内容提出明确要求外,还应根据学科的发展加以更新,提出培养学生能力的措施,阐明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充分体现优化课内,强化课外,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并提出相应措施和办法。

3、讲授课程的教师应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或“双师素质”的教师,并亲自主持、设计和指导实践教学;同时形成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梯队,教学队伍中配备足够数量的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并具备一定比例的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4、教学条件上,应重点考察教学大纲、教材、学生指导书等教学辅助材料建设及教学硬件设施条件,教学项目开设等内容,除在数量上要符合实践教学要求,还要在质量上反映出高要求。

5、教学方法上,要处理好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的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协调应用的关系;要恰当地处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把讲授的重点由单纯讲知识本身转向同时讲授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思维方法,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6、教学效果上,应考察理论和实践环节考核方法指标,优秀课课程应在考核方式上有所创新和突破,考核方式、方法应科学、适用、灵活、多样;考核的重点,除了“三基”内容外要着重考核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全程考核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考核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能真实反映声乐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水平。

我院《声乐》优秀课课程在建设过程中一直注意适以适应就业形势和教学改革的需要。近年来主要从教育理念, 课程体系, 内容建设,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育途径等多个层面进行, 形成了以教育理念为指导, 以内容为核心, 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育途径为辅助的综合性改革, 取得较显着的成绩。《声乐》课的建设团队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以传统的美声唱法教学为演唱教学基础, 根据学生特性选用美声唱法、民族声乐或者个性化演唱的教学( 即通俗唱法) , 将美声唱法中科学的声音训练融入到民族歌曲、通俗歌曲的演唱中, 将声音的共性基础训练与个性作品风格表现紧密结合, 在同类领域中教学效果见效快, 成绩突出。课程建设目标、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教材建设规划、教学改革与创新目标以及实现上述目标的各项举措。

首先,师资队伍建设。积极进行师资队伍团队建设, 增大教师高学历、高

职称比例; 同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提高现有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 逐步锻炼教师队伍中骨干教师独立承担科研、教改项目的能力; 扩大教师队伍, 带动新教师参与课程建设, 课题研究, 形成课程教学队伍梯队。

第二,教学条件建设。继续增加资金投入, 进行校内实训硬件设备的建设, 实训场地的建设; 同时积极进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在实训基地的深度和广度上进行纵深发展,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第三,教材建设。加强教材选用管理, 保证高质量教材进入课堂。继续深化面向新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 究, 并在此基础上参与、指导新教材的编写与修订。 第四,教学资源建设。加强教学资源建设的力度, 在原有的网络教学环境的基础上,将整门课程的授课录像全部上网; 在保证习题库音像资料、曲谱质量的同时增加其数量; 建立学生教学录像资料库, 将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练习的过程全程录像, 放置到课程网站上, 学生可以自由点击或

上一篇: 投资与营销论文 下一篇: 银行综合员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