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教育管理研究

时间:2022-07-31 04:15:50

摘要:自国培计划深入贯彻落实以来,对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也受到相应的重视,教研机构积极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的建设,并且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基本理论,能够为管理实践的开展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本文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基本理论入手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全面推进提供良好的支持。

中小学教师教育管理研究

中小学教师教育管理研究:中小学教师高层次学历教育管理办法

根据县教育局《关于做好2006年全县初中、小学教师高层次学历教育招生工作的通知》(谷教文[2006]4号)精神,为了加强对中小学教师高层次学历教育的管理,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达到县教育局为解决全县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学科不配套的预期目标,特制定管理办法如下:

一、学期注册:

在籍学生每学期必须按学校规定的日期履行报到、缴费、注册手续,远程教育学员第一学期入学时必须在三级(中央电大、省、市电大)网站上进行实名注册。因故不能如期履行者,必须办理请假手续,未经请假逾期二周不注册的学员,将不安排本学期结业考试。

二、考勤规定:

在籍学生每学期必须按学校规定的教学课程安排到校参加面授辅导或网上学习,不得无故请假,因故确需请假者需持乡镇中心学校签署意见的证明方可请假。未经请假无故不参加面授辅导或网上学习者,作旷课论处,每学期旷课超对面授时间50%,将不得参加本学期结业考试并通报全县。

三、自主学习:

电大远程教育实行“一网双学”的主导型教学模式。“一网双学”教学模式的涵义为:“为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目标,以网络教学系统为支撑(一网),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辅导教学相结合(双学),形成一种基于网络为基础的远程开放教学模式”。根据这一教学模式,以学员任职单位为基础建立自学小组,每个自学小组每学期开展自学活动不得少于4次,并做到有活动计划,有活动时间安排,有活动内容,有活动记载。

四、形成性考核成绩评定:

在籍学生每门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占20%,学员每门课程必须上网学习4-6小时,完成4次形成性作业,参加面授辅导或网上学习出勤率达到80%,形成性考核成绩方可及格。形成性考核成绩不及格者不得参加本学期结业考试。

五、奖励和处分:

凡自觉遵守纪律,学习态度端正,勤奋学习,成绩优良,给予表彰并向任职单位通报。

凡违学校纪律,经常无故迟到、早退、旷课的学生,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处分并通报任职单位;因旷课太多,造成二分之一以上课程结业考试不及格,县教育局将取消其学费补肋并通报全县。

六、毕业、结业:

凡具有正式学籍的学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并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通过教育部组织的网上考试,成绩合格,思想品德鉴定合格,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

正式注册学籍的学员,其所修课程的学分8年内有效。其间每门课程均可办理结业证书。

中小学教师教育管理研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基本理论探索

摘 要 自国培计划深入贯彻落实以来,对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也受到相应的重视,教研机构积极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的建设,并且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基本理论,能够为管理实践的开展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本文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基本理论入手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全面推进提供良好的支持。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继续教育 管理模式 基本理论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基本理论是主要的理论表现形式,能够作用于管理实践中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优化开展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促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取得更好的发展成效。因此应该加强对基本理论的探索,争取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全面推进提供良好的支持。

1构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的基本理论

从理论研究角度进行解读,对中小学教师实施继续教育是促进我国中小学教育优化开展的重要保障。而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管理模式的构建是较为重要的内容,并且管理模式的构建将省级管理作为基础,希望能够借助省级管理工作的优化开展保证国家继续教育立法、方针政策等得到贯彻和落实,真正将继续教育理论和教育政策等全面执行,为中小学教育工作的全面优化提供相应的保障。从本质层面上进行分析,对中小学继续教育省级管理目标进行定位应该保证其与培训模式相适应,切实满足全省教师的实际需求,促进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工作的优化开展。这样在省级管理基本理论的指导下,继续教育省级管理模式能够将各个影响要素之间的动态平衡作为主要依据,将区域性继续教育的稳定运行作为最基本的要求,进而逐步建立将中小学继续教育行政和业务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二元架构。唯有如此,中小学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基本理论才能够得到逐步的完善,在宣传机制、立法、业务管理机制、控制机制和行政管理机制的建设角度为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支持,保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能够在新时期取得新的发展成效,切实推进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优化。

2广西凭祥市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方面做出的探索

基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基本理论的指导,广西凭祥市教育部门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视,希望能够构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并结合系统的理论指导对管理模式加以完善,促进继续教育工作的优化开展,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执教能力,为广西凭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重要的师资保障。在具体实践探索中,广西凭祥市从以下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努力。

2.1基于“十三五”规划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进行创新

广西凭祥市为了增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际效果,全面贯彻落实安全区和凭祥市教育局关于教师继续教育方面的工作精神,基于“十三五”工作理念的指导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进行改革创新,并结合该地区实际情况和未来教育改革探索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创新规划,以发展为主要追求,拓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覆盖面,提高工作影响力,希望在协同推进中改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情况,提高教育质量。

2.2全面推进网络研修,落实各项培训任务

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综合管理工作中,广西凭祥市为了能够保证网络研修工作的高效运行,并取得相应的成果,启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后,加强对管理者培训建设工作的重视,并明确各项工作标准,让各级参与者都能够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形成系统的认识,进而为网络研修工作的优化开展提供相应的支持,促进各项培训任务的贯彻落实。唯有如此,才能够切实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工作,促进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基本理论指导作用的发挥,争取取得更好的继续教育成效。

2.3对多种继续教育项目进行整合

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中,广西凭祥市也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对工作进行了适当的创新,积极组织开展工作坊项目,并且将工作坊项目作为整体,联合网络和校本两个方面的研修项目、送教活动等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一体化探索,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优化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对广西凭祥市中小学教师职教能力强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4多部门协同推进,增强继续教育培训力度

在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项目的过程中,广西凭祥市教育局和教育机构针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项目做出了共同的努力,希望能够从多角度采取相应的措施构建良好的继续教育队伍,保证继续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进而真正发挥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职能和作用,实现对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具体实践操作方面,广西凭祥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构建了项目领导团队、培训管理者团队和研修引领团队,增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全面性,希望能够借助协同推进保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效果。

3广西凭祥市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取得的成效

广西凭祥市在全面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并借助系统的理论加强对继续教育工作的管理后,随着“国培计划”的贯彻落实,也取得了良好的继续教育成效。大量中小学教师参与到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中,网络研究项目实现了对464名中小学教师的引领,整体教育效果显著,中小学教师的职教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可见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进行研究和探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够为我国教育质量的整体性强化提供良好的支持。

4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对中小学教育改革以及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著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应该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视,明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基本理论,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不断的尝试和探索,希望能够切实保障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才支撑。

中小学教师教育管理研究: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管理体制述要

摘 要:随着现代教师教育的改革,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发展需要一种新的、科学的教师教育管理体制作保障;借鉴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管理体制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管理体制的改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发达国家;教师教育;管理体制

作者简介:马卫花(1975-),女,汉族,山东青岛人,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现代社会教师教育正面临着从规模、数量的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转型时期,中小学教师教育发展越来越需要一套适应新形势要求的、科学的教师教育管理体制作保障,审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教师教育管理体制,真正从管理理念、管理方式、方法上实现教师教育管理的世纪转型,成为教育真正走向成功的关键。教师教育管理体制主要包括教师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两部分。所谓教师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指教师教育行政机构的设置以及各级教师教育行政部门隶属关系等方面制度的总称,或者是政府管理教师教育制度的总称;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是学校组织体系以及权责关系的综合。借鉴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管理的经验与成果,实现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与转型,进而构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教师教育管理体制。对当前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师教育行政管理的法制化

依法管理是当前教师教育行政管理的一个趋势。它是现代社会一个普遍的价值趋向,也是管理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管理科学以及教师教育的专业发展,要求教师教育管理实施更加科学化、法制化的管理。这在当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教师教育管理中达成了普遍共识。这一价值趋向体现在多方面,或者说需要多方面的因素保证其得到有效的实施。首先是有法可依,英美等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通过立法来加强对教师教育的管理,就美国而言,美国政府特别重视通过立法来规范全国的教师教育,1958年的《国防教育法》、1968年的《教育专业发展法》都对教师教育管理的法制化、专业化具有根本意义;英国1975年颁布的《继续教育条例》,日本1947年颁布了《教师许可证法》等都成为本国教师教育的法律依据。其次是执法必严,要真正实现教师教育行政管理的法制化,必须要求在教师教育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合理执法,严格依法办事。这也是当前我省教师教育行政管理的欠缺。教师教育法制作用在于:规定各国教师教育主体的法律地位;制定并划分其相应的管理权限;明确其各自的义务以及规定教师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遵循的规则。在美国一些教师教育的非官方管理机构如美国联邦教师协会、美国教师教育学院联合会都有相应的管理权限。这就使得教师教育管理有章可循,避免了越权管理,保证了管理的严肃性和有效性。另外,自80年代以来,美国各届政府对教师教育的质量管理高度重视。2001年美国总统布什签署的《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法令》就要求加大财政支持以培养和留住更多高质量教师。总之,欧美发达国家在教师教育行政管理改革中逐步形成了通过立法――执法,这一现代社会处理各种社会群体间矛盾的、稳定且有效的手段来处理政府与教师教育学校之间的关系。

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

教师教育管理由于政治体制的性质不同而具有不同特性,在其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三种有代表性的管理体制:中央集权型;地方分权型以及两者相结合形成的类型。教师教育管理体制的这一状况决定了教师教育管理的手段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受我国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如上文所述我省的教师教育管理的行政手段相对单一。而从历史传统来看,国外发达国家的教师教育管理则表现出管理手段多元化的特征。这是我们当前的改革与发展所要借鉴的。英美等发达国家的教师教育一般由大学承办,属于高等教育范畴,这是它们教师教育管理的一个前提性条件。所谓教师教育管理手段多元化是指管理手段不仅仅局限于行政管理,其他诸如教育立法、财政拨款、教育基金以及政策调控、教育规划等。管理手段的多元化还体现在管理的社会化特征。当前美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已形成了一个立体式管理体制。美国教师教育管理手段的多元化就取决于这一立体式管理体制。所谓“立体式管理体制”包括三个要素:高等教育管理的社会化、“管理主体的分权――制衡”和高等教育管理的法制化。其中第一个要素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管理主体,强调中介管理的手段;后两个要素主要与教育立法、财政拨款以及政策调控等手段。管理手段的多元化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成效,这为教师教育管理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有利的保障。针对我省目前管理手段单一,较多倾向于行政化的人治手段,吸收借鉴国外多元化的管理手段具有积极意义。

三、完善的决策服务机制

决策是现代管理工作的核心和关键,决策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管理效能的质量。现代社会的决策已经从单一个体的经验决策转向群体的科学决策,从组织上看,它需要系统化的组织决策机构,从决策过程来看,它需要有科学的程序,一项决策的完成,要经过问题的分析、确定决策目标、拟定决策方案、论证评估等多个相互关联的环节。现代的科学决策机制应该是由决策中枢系统、信息系统、咨询系统等诸多系统的有机体系,共同担负决策功能。这其中完善的决策服务机制对于领导的决策效能又具有根本的意义。相比较我国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实施教育决策咨询服务机制,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决策咨询机制。美国的教育决策咨询机构绝大多数是民间性的咨询机构,它们对美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组织包括经过美国联邦教育部和美国全国高等教育评估委员会认可的全国教师教育鉴定委员会(NCATE)、国家教育协会(NEA)、美国联邦教师协会(AFT)、美国教师教育学院联合会(AACTE)和教师教育者联合会(ATE)。另外还有各种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师组织如全国数学教师联合会等。其中著名的国家高等教育管理体系研究中心,一个只有五名高级咨询顾问和七名研究人员组成的微型机构,却已设计或策划了近20个州的公立高校管理和财务体系的改造。该中心还为美国高校认证理事会设计新的认证模式,并先后承担设计了18个州的高等教育长期发展战略,制定了州立大学的评估标准,设计了全国本科教育质量调查方案等重要项目。除去完善的机构以来,教师教育的决策咨询还需要较高的质量保障,成立于1987年的日本大学审议会,在其10余年间就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方方面面向文部省提出了22份咨询报告,可以说20世纪90年代出台的大学改革政策和措施都是在大学审议会的咨询报告之基础上形成的。应该说我们国家现在已经初步形成了教师教育咨询的服务机制,但当前我省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决策咨询意识比较淡薄,还有待加强。教育决策咨询制度不完善,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决策咨询工作认识不足,决策者还是习惯于凭个人经验办事,因而出现决策失误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教育决策咨询机制的完善与提高需要从国外吸收有意义的经验。

四、教师教育学校拥有较为充分的办学自主权

教师教育学校的自主权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学校与政府的权力关系问题。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教师教育多为高等教育院校承担或者说是大学水平的教师教育。从这一意义上说欧美国家的教师教育学校的自主权问题即是大学与政府的权力划分问题。从历史来看,自中世纪以来欧美国家的高等教育学校中的教授管理体制就获得了传统的自治权力和参政权力。在英国,大学是经过皇家特许的独立法人,每所大学都握有经英皇批准的、具有国家法律地位的《大学宪章》。这保证了英国大学在国家的法律框架体系中,享有不受某一届政府制约和约束的相当大自主权。而且大学在财务、人事以及民事事务方面负有法律责任。由于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大学在财务拨款、招生规模、研究经费资助以及专业发展等重大事务上可以与政府平等地协商。从理论研究方面来看,在涉及大学自治的诸多问题上,诸如概念、范围、自治与控制的关系等问题都展开了一些研究,并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果。大学的办学自主权包括经费权、人事权以及内部事务处置权。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教育、教学管理与学校设施使用与管理的自主权、财政自主权、一定的人事权、确定教师与工作人员奖金的自主权、对学生处理与学籍管理的自主权;第二层次(属于严格控制、明确限制要素的自主权):有限制的招生与收费的自主权、厘定校内职务与教师工资的自主权、教职工调动的自主权;第三层次(只在很小的一部分学校试点):放宽招收自费生的自主权、基建自主权、招聘教师的完全自主权、进行教改实验的自主权。在英国,还设立了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来保障和监督大学自主权的实施,如在大学内部,有教授会、大学评议会等自治管理机构遴选大学校长和校监,其中校监多由皇室成员、社会名流或著名学者担任;在大学与政府之间有强有力的“大学校长委员会”(CVCP),它代表所有大学与政府协商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事务,维护高等教育的自主权。这从组织制度上保障了实施教师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能够很好地维护办学自主权。

五、教师教育学校内部管理的民主化

缺乏民主管理,这是目前我国高校管理最薄弱的一面。广大教师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力被削弱,渠道狭隘化,措施形式化。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外教师教育学校的内部管理表现出较强的民主化倾向。在西方国家,高等教育管理的民主化自欧洲中世纪以来已经出现,学术自由和教授治校是大学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生命力之所在。特别是从洪堡改革柏林大学以来,民主管理和教授治校原则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大学管理的基础模式。在西方国家,教育民主化管理的真正内涵表现为对个体价值的充分肯定。他们开办教师教育的大学内部管理大都采用权力下放、政策指导以及设立中介机构等具有民主化的基本价值观念。这些国家的大学基本上都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体制,学校一级主管大政方针,学院有相当充分的自主权,系是组织教学和科研的基本单位。它们大都实行“教授治校”,校长、院长、系主任都分别由各级委员会产生,各委员会的委员绝大多数是教师。在西方教育中,强调学校教师作为一个自治团体。在作为高深学问和科学方法的学术研究机构和活动中心的高等学校中,教师是学术研究的主力军和举办教育的主要依靠力量。在这些学校中,一些由教师组成的管理中介机构对学校的管理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如英国的剑桥大学有近八百年的历史,有100多个分支部门。在剑桥大学的校、院、系三级体系中,有学校一级的大学评议会、大学董事会、学校常务委员会、学校财务委员会、调查与咨询委员会等常设中介机构,它们分有不同的管理权力,相互制衡,如其中大学董事会和学校常务委员会是大学主要的执行机构,权力正不断增大,为保证其各项职责的履行,大学建立调查与咨询委员会,对以上两个部门进行监督,并对学校发展提出咨询意见。在学院一级有研究员董事会、学院委员会等。其中学院委员会由本院教授、资深学者、教师代表、学生代表以及同行代表和增选代表等组成,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也有一定的发言权。另外,剑桥大学从专业建设的需要出发,为协调各院系关系而专门建立了一个特别管理委员会负责履行这一职能。

中小学教师教育管理研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

1知识的表示与关注点提取

1.1知识的表示定义1(知识点)系统中每个知识有若干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由若干固定的成员构成,可以用一个多元组表示:K=(KID,name,RL,KWS,des,imp,dif),其中KID为知识点的标识,用于区别于其他知识点;name为知识点的名称;RL为知识点的相应资源列表;KWS为知识的关键词集,是对该知识点的高度概括;des为知识点的详细描述,包括该知识点的定义、范畴、详述及来源的领域等;imp∈[0,1]为知识点的重要系数;dif∈[0,1]为知识点的难度系数.

1.2关注点提取文本挖掘是项目的重点所在,从学员提供的基本信息、相关文档以及学员访问频次较高的网页中提取学员的关注点.项目采用LDA(LatentDirichletAllocation简称LDA)建立信息进行文档主题分析模型.LDA是一个生成式三层贝叶斯网络的概率主题模型,由DavidBlei,AndrewNg和MichaelJordan于2003年提出,主要用于文档处理和知识发现方面.文档的主题抽取是文本挖掘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使用LDA模型对语料集建模,然后确定词项集合,以此形成文档的主题.实验表明该方法在表达文档的主题方面能更加准确地表达其主题,获得了良好的效果.非监督机器学习算法LDA,依据词项频度来表达文档主题,而不考虑词项之间的关系[6].标准的LDA很难进行精确的求解,并且忽略了词项之间的联系和词项频度与主题之间的关系,在实际的应用当中需要借助其他的方法进行不精确的求解,并且可以利用词项频度设置权重的方法来弥补这些缺点.项目中采取了吉布斯抽样方法(GibbsSampling).采用主题概率模型对文本进行主题建模,得到文本的主题~词项分布.然后综合文本的词项序列、主题~词项分布和相关主题挖掘出易于理解的文档主题.文本挖掘过程如图1所示.根据LDA模型生成的文档~主题分布,采用libsvm实现SVM算法,训练二元分类器进行分类.经过样本训练的测试实验,分类的准确率达到92.42%。

2学习分析和个性化学习序列的生成

2.1学习分析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移动智能终端广泛使用,随时随地的移动学习和办公成为习惯,进一步拓展了个性化学习的应用环境,智能答疑及自适应服务等开始用于支持移动学习,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质量和能力的提升成为决定产品成败的关键,如何为学习者提供更“贴切”的服务成为研究的切入点,智慧学习环境的提出为个性化学习的实现提供了新的途径,大数据分析也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技术基础.智慧学习的基本方法是依据学习者个体差异的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学习计划、学习诊断和学习服务等,并利用移动互联网实时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轨迹以用于数据挖掘和深入分析,结果用于还原学习轨迹,评估过往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以及预测未来表现和及时发现潜在问题,为学习者提供最佳的学习方案及策略,从而提高学习效果[7].目前学习分析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基本上都反映了学习分析的本质:首先发掘学习者的需求,利用技术手段获取、分析数据和解析预测,为学员、教师、管理人员等提供所需的数据结果,参与者依据数据结果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从而达到提高学习和教学效果的目的.可见,学习分析科学地提升教学效能的指向非常明确[8].学习分析的要素.布朗(Brown,2011)提出学习分析包括五个要素.1)数据获取:利用技术手段获取系统中的学习数据和学员学习日志等.2)数据分析:按照学习能力、用户需求等方向对数据进行分析.3)学员学习:学员在系统上的学习序列、学习行为、时间分配等.4)信息反馈:将结果以各种方式反馈给教师、学员本人以及教育管理者.5)干预:根据结果,为学员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服务学员.学习分析的过程模型如图2所示.从模型可以看出数据的来源主要有学员的学习日志和网络行为及系统相关数据,最终的分析结果用户个性化学习服务.

2.2个性化学习序列的生成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通常是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单元内(如假期等)组织实施的,一次培训通常为一个月或者一周时间不等,每次培训又会细化成几个阶段或者是几个环节来进行.每个阶段或者环节、一个学时都可以看作一个学习活动,每次培训可以有若干个学习活动组成(如72个学时).按照预设的培训方案,假定每个学员的学习能力、学习效率等特点都是一样的,都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培训任务.这种传统的培训方式忽略了学员的个性化差异,实际上每个学员的各方面指标都是有差别的.在固定的时间单位内,依据学员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由知识点组成更大容量的学习序列,便于学员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学习工作量是学员完成学习序列任务所需付出的精力成本.在固定的时间单位内,它与知识点的数量、难度系数和重点系数成正比.定义2(学习能力)学员的学习能力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学习工作量的多少.可以用公式lC=Wl/t来表示.lC为学员的学习能力,Wl为学习工作量,t为单位学习时间.在培训计划确定后,随之的学习工作量也是固定的,依据学员学习能力的不同,能够计算出每个学员完成培训任务所需的时间,进而生成学习序列,为学员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图3为一个学习序列,该序列由若干个学习单元构成.lui为学员正在学习的学习单元,它之前的为学员已经完成学习的学习单元,后面的为将要学习的学习单元.每个学习单元的单位时间t相等,也就意味着每个学习单元内的知识点的数量不尽相同;在固定的学习工作量要求下,知识点的重要系数和难度系数越大,也就意味着能完成学习的知识点的数量越少,反之则相反.综上,这些公式和数值对于学习任务的精准生成提供了依据和帮助.

3个性化服务与自适应学习

3.1个性化用户建模关于个性,著名心理专家郝滨先生认为:个性可界定为个体思想、情绪、价值观、信念、感知、行为与态度之总称,它确定了我们如何审视自己以及周围的环境.它是不断进化和改变的,是人从降生开始,生活中所经历的一切总和.个性就是指某个个体区别于自己所属群体中其他个体的一些独有的特征.本文重点探讨个性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以及对方法和模式的影响,特别是学员的学习轨迹和选择倾向.系统个性化和适应性的第一要务就是精准刻画学员画像.例如,在学员使用系统过程中,往往有些并行的选项,学员根据个人喜好进行选择,系统记录学员的选择、理解并分析出学员的个性.用户画像尽量精准地反映用户的真实个性,是实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个性化的关键所在.项目实际过程中真实地理解用户就要获得相当量的用户信息,如果要求用户大量显式输入显得臃肿,也影响用户体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为用户偏好的记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用户通过智能终端的网络行为和操作行为为用户的个性化分析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基础,用户通过社交软件的行为能反映学员的偏好、需求、动机等一系列的个性特质.

3.2系统的自适应学习以学员为中心的学习服务系统,为学习提供贴切的服务是唯一要旨.贴切的个性化服务就要求系统能根据学员的变化,自动做出实时的调整和优化,具备自适应的学习能力.自适应机制是提供系统生命力的关键手段.系统的适应性体现在系统是否能够根据学员的实际操作和变化,不断地进行学习,进而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个性化需求,以及对学员的变化提前做出预测和判断,引导学员进行学习.将学员失去不再关注的知识点的衰减系数趋近于0,将预测的用户关注的知识点添加到为学员推荐的知识点列表中;学员持续关注的知识点在推荐列表中进行加强.针对系统通过预测推荐的知识点和学员真正期望的知识内容存在的情形,分别采取4种不同的策略.如表1所示.

3.3系统的使用效果系统的开发工具为VS2013和SQL2008,采用ASP.NETMVC进行开发,也分别开发了基于Android和IOS的移动智能终端软件,利用Python开发了网络爬虫系统.系统投入使用1年多来,不断完善,已经替代了老的培训系统,正在为河南省100多万中小学教师服务.2000人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员对新的个性化培训系统满意率为97.32%,对老的培训系统满意率为81.12%.系统分析数据表明,使用新的培训系统后,学员的学习成绩提高了7.6%,培训效率提高了8.5%.

4结语

本文整体上对系统的研究和设计过程中的重点进行了较为清晰的表述,满足了学员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并具有较好的自适应学习能力.目前该系统的个性化服务得到学员的好评,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对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没有详细的分析和考虑,对学员的个性刻画还不够详尽,下一步在这两点上完善研究与设计,并进一步提供系统的自适应性.

作者:肖立志 单位: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上一篇: 中职学生教育管理探讨 下一篇: 班主任教育管理探讨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