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继续教育研究

时间:2022-07-25 04:20:58

摘要:乡村医生是我国农村卫生服务主体,承担着全国近8亿农村人口最基本的医疗、预防、保健及健康宣传等卫生服务工作,在改善农村卫生状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医生准入制度的实施,人们对农村卫生工作的需求不断增加,提高乡村医生继续教育质量与专业技术水平,成为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

乡村医生继续教育研究

乡村医生继续教育研究:乡村医生继续教育现状与对策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和电话访谈方式,分析福建9个地区乡村医生继续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进一步提升乡村医生医疗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福建;乡村医生;继续教育

乡村医生是我国农村卫生服务主体,承担着全国近8亿农村人口最基本的医疗、预防、保健及健康宣传等卫生服务工作[1],在改善农村卫生状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医生准入制度的实施,人们对农村卫生工作的需求不断增加,提高乡村医生继续教育质量与专业技术水平,成为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福建地区乡村医生基本情况及继续教育现状,并提出建议及对策。

1对象与方法

以问卷形式对福建厦门、漳州、泉州、莆田、福州、三明、宁德、龙岩、南平9个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抽取调查样本时,充分考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地域分布,以确保调查对象的代表性和可信度[2]。本次调查采用自制的“福建地区乡村医生继续教育情况调查表”,包括乡村医生基本信息、继续教育现状和继续教育意愿3部分,共15个项目。

2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68份,有效回收率89.3%,通过Excel整理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1福建各地区乡村医生基本情况分析

2.1.1乡村医生年龄与学历

本次调查的268名乡村医生中,女性85人,占31.7%,男性183人,占68.3%;31~40岁的占50.0%;学历:大专学历者居多,占38.1%,低学历(高中及以下学历)者占9.4%。详见表1。

2.1.2乡村医生执业医师资格证获取情况

268名乡村医生中,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的99人(36.9%),获得乡村医生执业证的169人(63.1%),见表2。调查发现,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的人数相对较少的原因如下:知识储备不足(41.4%)、学历不高(17.1%)及年龄太大(12.7%)等。

2.1.3乡村医生职称情况

此次调查的268名乡村医生中,101人(37.7%)为中级职称,64人(23.9%)为初级职称,60人(22.4%)无职称(见表3)。

2.2乡村医生在岗继续教育现状

2.2.1培训时长

调查显示,171人(63.8%)每年培训时长为50~100学时,49人(18.3%)每年培训时长大于100学时,48人(17.9%)每年培训时长小于50学时。

2.2.2培训单位

调查显示,268名乡村医生中,在县级机构参加培训的143人(53.4%),在市级机构参加培训的57人(21.3%),在省级机构、乡镇机构参加培训的分别有18人(6.7%)和50人(18.7%)。

2.2.3培训内容

调查显示,167人(62.3%)参加全科培训,参加以西医为主与以中医为主的培训分别有72人(26.9%)和29人(10.8%),表明参加全科培训的乡村医生居多。

2.2.4继续教育形式

调查显示,对于继续教育形式,106人(39.6%)参加定期集中专题学习,13人(4.9%)参加函授,详见表4。总体上看,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形式较单一。

2.3乡村医生继续教育意愿及需求

2.3.1培训时长

2004年,卫生部颁布的《乡村医生在岗培训基本要求》规定,乡村医生每两年参加集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00学时。调查显示,希望每年继续教育培训时长为50~100学时的175人,占65.3%(见表5)。表明大部分乡村医生对培训时长的需求与《乡村医生在岗培训基本要求》中的规定学时数一致。

2.3.2乡村医生对继续教育形式的需求

调查显示,大多数乡村医生希望的继续教育形式是定期集中专题学习和组织专家到农村实地培训,短期多次培训、远程培训、函授需求较少(见表6)。

3建议与对策

乡村医生可通过参加继续教育,不断充实和更新自身医学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提升学历,获取执业医师资格证,这对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上述调查结果,对乡村医生继续教育的开展提出以下3点建议。

3.1改变单一的培训形式,加强网络模式培训

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形式主要是定期集中专题学习,较单一,无法满足乡村医生的需求。针对乡村医生地理分布比较分散、学习时间难以统一等特点,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远程培训。网络培训不受地点、时间、空间限制,乡村医生只要有网络就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学习时间自由,灵活性强。在网络培训模式下,网络培训平台提供的培训课件、培训视频可以重复使用,乡村医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深入学习,不仅对工作和生活影响较小,还增加了继续教育培训时长,降低了培训费用。

3.2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提升继续教育水平

以医学类高校为平台,为乡村医生继续教育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高校拥有完整的教学体系、完善的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医学方面的经典教材、先进的医疗设备、较好的学习环境以及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尤其是有附属医院的高等院校,更有一批专业知识扎实、医术精湛的专家教授。如果通过相关部门的协调,使高校成为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平台,将高校的优质资源有效地应用到乡村医生继续教育中,相信对乡村医生扎实掌握医学理论知识、提升医疗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3.3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网络意识

调查发现,希望继续教育形式是远程培训的只有37人,占13.8%。这个数据与当今的网络环境格格不入,通过电话访谈发现,主要原因在于:(1)乡村医生没有较好的信息化工作环境,主要表现在网络信号差、信息化设备配置低或数量少;(2)乡村医生大多年龄偏大,网络意识较差。对此,应为乡村医生创造较好的信息化工作环境,在信息化硬件方面,创造通畅的网络环境,配备中等以上的电脑硬件;在软件方面,给继续教育网络培训平台打造友好的界面,配备相应的APP软件,以便乡村医生在移动设备上安装,进行有效学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不仅能提高乡村医生网络意识,还能有效提高乡村医生继续教育质量。乡村医生继续教育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实行有效的措施确保乡村医生继续教育质量,能使乡村医生提高业务能力,从而为基层大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促进农村医疗水平的提高,有效缓解农村就医难问题,对减轻城市的医疗负担也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唐青 单位: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乡村医生继续教育研究:乡村医生继续教育论文

1乡村医生的现状

1.1任务重、职责多

有关资料表明,中国农村有一半以上患者在村级卫生部门就医。乡村医生工作和生活在农村,除担任医疗卫生基本工作外,还从事计免、妇幼保健、新农合等方面的基层卫生工作。有的乡村医生还有繁重的农活,有时使之身心疲惫,对乡村卫生工作显得力不从心。

1.2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有调查表明,乡村医生的从医途径存在多种多样的现象,有的是参加县一级卫生职业学校培训的;有的是参加全国成人高考的;有的是通过祖传的等等。从事乡村医生时间跨度上也存在很大的差距,有的乡村医生从业几年,有的甚至超过了几十年。但大多因为没有经过正规高校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培训,医学理论知识显得相对肤浅,基本临床技能操作也不是十分规范。乡村医生在文凭、年龄、阅历等方面巨大的差距,使得其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这些必将影响中国乡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2影响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培养质量的相关因素

2.1缺乏对乡村医生设身处地考虑的教学组织

乡村医生的继续教育过程实际上是一种脱产的受教育形式,存在着工作和学习上的矛盾。自己诊所之事及家务的繁忙是大多数乡村医生在继续教育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和障碍。而在乡村医生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上,现在多实行以医学高等院校为依托的相对集中的短期教学培训的方式,而医学高等院校又集中分布在中等或者中等以上的城市,这种相对集中的教学组织和管理方式给乡村医生的求学之路带来极大的不便,这样很容易出现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出勤率不高的现象。另外,有些医学高等院校只是集中将每期不同层次、不同经历乡村医生分到一个较大的班级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课堂的教学组织和管理,从而影响乡村医生继续教育的培养质量。另外,乡村医生在多年的行医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他们缺乏对现代医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认识,显得其医学知识整体性差,临床操作技能不够规范,文化水平整体较低,所以承担乡村医生培训的医学高等院校要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使课程设置更适合乡村医生的继续教育。

2.2忽视了对乡村医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再教育

乡村医生继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乡村医生的业务水平和临床能力、紧跟医学知识发展的前沿。但随着现代健康生态学模式的发展,乡村医生的继续教育理应向素质教育方面进行转化。但相当多的医学高等院校在对乡村医生进行继续教育时,只注重医学理论教学和临床技能的实践,而忽略了对乡村医生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讲解和渗透,尤其忽略了对乡村医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医德的教育。

2.3教学方法陈旧单调

由于缺少对乡村医生有关课程的教学任务、内容等方面了解和认识以及缺少对乡村医生知识层次和业务水平的认知,在对乡村医生继续教育过程中,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抱着完成进行教学任务万事大吉的心理进行课堂教学。教学方法上的陈旧枯燥,势必会影响乡村医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2.4有些乡村医生对继续教育目的不够明确

许多乡村医生具有一定的医生知识技能和独立的医疗工作能力,事业上的小成功使其产生满现状的心理和想法,不思进取;加之对相关政策的认识不到位,对继续教育缺乏全面而深刻的了解,进而以一种无奈的心态和抵触情绪对待继续教育。有些医学知识,特别是医学基础知识枯燥又难懂,而且表面看上去与农村卫生工作关系不大,加之自身学习能力和记忆力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不少乡村医生在继续教育过程中对现代医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

3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培养质量的对策分析

3.1采取多种教育模式并存的教学方式

乡村医生的继续教育主要是采取集中短时间授课的教学管理模式对其进行的成人教育,在教学方式上,可以采取聘请有关医学专家或者医院科室主任举行讲座、亲临医院临床学习、集体会诊、观看医学教学视频、针对不同层次的个别辅导、分组探讨等形式。这是由于乡村医生不能和五年制的医科生相比,医科生是在医学高等院校接受全日制的本科教育。所以我们可以采取上述教学管理模式。其主旨就是要尽最大可能的让接受继续教育的乡村医生在接受继续教育的有限时间内学到更实用的现代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知识,在临床实践教学中要尽可能去征求乡村医生对病例和案例的意见和看法,广泛听取乡村医生的建议,并结合本院校实际情况积极抓落实,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为乡村医生安排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以期提高继续教育授课质量及教学效果。同时在授课安排要做到科学、合理的原则。做到能激励乡村医生在继续教育中将学习真的落实到位,尽可能减少调课、停课给乡村医生造成的上课扑空现象的发生;在教材和所学课程的选用上要以能够培养出技能型、实用性的地方医疗卫生人才为主,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采取启发式教学,培养乡村医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

3.2加强对乡村医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针对乡村医生临床经验不足的特点,承担继续教育任务的医学高等院校可以为其量身制定一套临床实纲并实行临床导师制。即聘请学校附属医院临床经验相对丰富的相应科室医师作为乡村医生的培训导师,在这些医师的安排和指导下在规定的继续教育时间内高标准严要求地完成有关临床操作技能和临床实践。同时指导老师要细心地解决乡村医生以前从医中遇到的相关医学问题和困难,指导老师可以从出医院到乡村医生所在的乡镇或者自然村,为病人诊断和进行相关治疗。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乡村医生要较好地完成临床实际操作技能,将学到的医学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去,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为做一名合格的乡村医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3.3加强对乡村医生的管理

负责承担继续教育的各医学高等院校要对乡村医生进行入学教育、行为安全教育等一系列活动,应加强承担乡村医生继续教育的各医学高等院校之间沟通和学术交流及联络。同时要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培养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人文素质和时代精神,增加人文素质教育在乡村医生继续教育中的比例,加强医德医风医貌的培养,努力造就一批又一批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乡村医生。通过不断地提高对乡村医生继续教育的管理,使更多的乡村医生更好地服务于祖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

3.4采用多种而有效的考核形式

结合乡村医生工作特点和实际情况,在继续教育中可以采取多种考核方式,如理论笔试、临床实验操作等,学校可以安排模拟执业医师考试的形式对其进行规范化的实践操作性考核,提高其执业医师考试的考试通过率。总之,要采取人性化、规范化的教学和实践管理模式,有针对性地对乡村医生进行理论教学及临床实践的管理,培养出具有真才实干精神的乡村医生,使接受继续教育的乡村医生受到当地村民的认可和好评,为农村医疗卫生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

4结语

在实施乡村医生继续教育过程中,各级政府和承办单位要高度重视,制定出切实可行培养方案并结合乡村医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管理,加之乡村医生的认真学习,必然能加快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从业人员的培养,提高其现代医学理论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达到完善执业医师资格制度的目的,使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以其发挥出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作者:王长文 单位:吉林医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乡村医生继续教育研究:乡村医生继续教育问题的探讨

一、商丘市梁园区乡村医生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历层次偏低、平均年龄较大我国乡村医生学历层次偏低是一个普遍现象,首先是乡村医生产生的历史原因造成的;再者由于农村从业环境差、医疗条件落后、待遇较低,很难留住高端人才,年纪较大的是从“赤脚医生”经培训转变而来,中青年一部分上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卫校西医士、社区医学等专业毕业的学生,还有的是继承家族医疗事业的个体诊所转制而来的人员;近几年随着河南省51111工程的推进,引入了一批青年大学专科层次的学生从事乡村医疗工作,但占比还较少。在青年人中大部分都具有医学第二学历(成人业余本科),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的人员比例还达不到要求。

(二)知识老化,专职医生少乡村医生大多接受的是20世纪的医学知识,由于进修学习的机会较少,缺乏对现代医学知识的更新;大多乡村医生是农民身份,农忙时还要打理农活,村卫生室专门配备的专职医生很少,一些诸如检验、影像等辅助卫生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三)角色不清,社保机制缺失大多数乡村医生是生活在农村的农民,又行医又务农。乡村医生这种半医半农的社会地位,导致了乡村医生的角色不清的现状,既不能按国家工作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但按工作性质又区别于农民,“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这些实际问题在乡村医生中还没有妥善解决。相比市区,这14个乡镇办事处的卫生医疗事业仍比较薄弱,除了医疗基础设施落后外,从业的乡村医生队伍现状也是制约乡村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与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卫生事业的发展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要改变梁园区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状况,除了按照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给与政策、财政支持外,通过大力推动乡村医生继续教育,提高乡村医生业务能力,是目前解决梁园区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瓶颈的关键。

二、乡村医生接受继续教育、提高业务能力的意义

(一)是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需要乡村医生是我国农村卫生三级服务的网底,提供了最便捷、最经济的卫生服务,是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的根系。

(二)是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党的十六大把“建设和谐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乡村医生业务能力的提高,对广大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健康教育的宣传、国家公共卫生政策的推行都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均衡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我国卫生人力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大城市“高、精、尖”人才聚集,农村卫生人才匮乏。立足于我国国情现状,只有大力推动乡村医生的继续教育,提高乡村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才能为广大农村疾病患者提供医疗保障,更好的服务于民众,缓解城市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

三、提升乡村医生继续教育效果的思路

笔者这些年一直在我校从事乡村医生继续教育的管理工作,对乡村医生的继续教育作一些经验之谈,共同探讨一下提升乡村医生继续教育效果的思路。

(一)确立适宜的培训形式乡村医生有着半医半农的双重身份,是一种以医疗收入为主,务农为辅的职业,自负盈亏。因此,对乡村医生的培训时间不宜太长,短期培训最好不超过10天,半脱产函授可以适当延长,但集中学习时间应合理安排,应避开乡村医生农忙和疾病高发时间段。根据《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和有关政策安排,以每年轮流培训1-2次为宜。基础医学知识可以采取同普通学生一样的课堂教学形式。而临床常见病、合理用药最好是以专家讲座的形式进行,因为乡村医生已经是掌握了一定治疗技能的临床医生,再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将课本上的知识讲一遍,对他们来说意义不大。

(二)培训内容要突出乡村医生一专多能根据目前每个村卫生室只配备1-2个乡村医生的建设现状,乡村医生集医、药、针、护多角色特点于一身,培训内容要涉及多个医学学科,注意各学科的交叉渗透。乡村医生虽然不是专业意义上全科医生,但他们提供的服务却是全科医疗模式,也可以借鉴全科医生培养模式组织教学,根据农村医疗卫生实际需要,合理安排课程,教学内容不易太深,但必须精炼、实用,针对性强,理论与实践并重,注重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能为主的四新培训。

(三)开发远程教育方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这种方式变得越来越受欢迎。由政府出资搭建网络信息平台,统一建立适宜乡村医生的培训课件、视频网站和规划教材供乡村医生免费使用,每位乡村医生以会员的身份注册,在网上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内容和学习时间,并由培训机构定期考核并颁发学分。通过这种方式给乡村医生的继续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事实上这些手段已在梁园区乡医培训中初步应用,很受乡村医生的欢迎。

(四)建立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虽然乡村医生在岗培训是乡村医生提高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调查结果也证明乡村医生有强烈接受继续教育的热情,但实际情况却是出勤率并不高。有很多因素制约乡村医生培训的开展:乡村医生一般没有固定工资,收入很多程度上仅凭个人医疗量而定,部分乡村医生生活负担较重,参加培训有时还需要缴纳一定费用,培训花费了时间,直接影响经济收入,一些乡村医生为眼前利益而放弃继续学习机会;再加上培训内容有时不符合受训者的实际需要,针对性不强,培训形式、培训质量不达标等,因而就会出现有热情无行动的尴尬局面。针对这种局面,主管部门应制定激励政策,如对积极参加继续教育的乡村医生给与政策和资金倾斜,必要时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对完不成继续教育任务的乡村医生不予注册等。

(五)培训机构要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师资力量优秀的师资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保证,乡村医生继续教育也不例外。卫生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医学院校,选拔并打造一支理论知识扎实、教学水平较高、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继续教育基地也应提升乡村医生教学管理水平,做好后勤保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张彦辉单位:商丘卫生中等专业学校

乡村医生继续教育研究:关于乡村医生继续教育模式的初步研究

摘 要:近年来,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逐渐转移到我国的“三农”问题上来,广大农村卫生人才的培养和基层农村的卫生事业也逐步得到了政府高度的重视。而作为农村基层卫生组织重要组成部分的乡村医生,则充当着广大农民健康保护者的重要职责。所以农村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成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在黑龙江省“村村大学生计划”中的“乡村医生培养计划”已经成为“乡村医生”培养的重要途径,如何进一步完善乡村医生继续教育模式已成为高等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新课题。

关键词:乡村医生 继续教育 模式

黑龙江省内目前现有村卫生所(室)13147个,具备执业资格的乡村医生27417人,其中拥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者3057人,占总人数的11.15%;注册的乡村医生23332人,占85.10%。学历构成:大专及以上学历2568人,占9.36%;中专学历及相当水平者共计20176人,占73.58%。全省每千户农业人口乡、村两级范围内执业(助理)医师为0.65人。针对以上调查结果不难看出,广大农村地区极其缺乏医疗卫生人才。在黑龙江省内齐齐哈尔医学院是首批加入“乡村医生培养”计划的高等医学院校,在2005年到2011年间,乡村医生的培养数量在省内占有绝对优势,在管理质量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以齐齐哈尔医学院为例,研究如何更加完善乡村医生继续教育模式。

1 研究意义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点是培养达到相应职业标准的合格的农村医务卫生工作者,这直接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地方经济,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的大局,对于提高全民整体素质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在农村卫生保健的体系中,乡村医生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同时他们也是这一体系中最活跃和最有效的一只力量。所以要改变目前农村卫生工作的薄弱状况,就要下功夫做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加强乡村医生的队伍的素质建设是必要的,促使他们在农村地区发挥更大的医疗保健作用。因此,探索一条行之有效且完善的乡村卫生人才培养模式,是解决农村卫生人才匮乏问题的关键,对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继续教育模式中问题的分析

2.1 乡村医生继续教育模式中培养对象问题

在培养过程中,乡村医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够强烈、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导致了乡村医生学习兴趣不浓。这一问题在乡村医生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在实际理论授课阶段,由于乡村医生学历层次低、平时学习机会较少、身处于信息相对闭塞的农村,对全科医学相关知识缺乏全面了解,使得他们在接受和理解新知识的过程比较漫长,加之理论授课期间缺乏有经验的上级医师及时指导,形成了对理论知识学习的盲目性问题。

2.2 乡村医生继续教育模式中培养者问题

乡村医生培养者(师资),可以说是整个模式中至关重要的灵魂。好的乡村医生师资人才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可以教授全方位的全科医学专业知识,使乡村医生们真正认识到全科医生在农村卫生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也可以在今后的临床应用和实际工作中起到规范和指导的作用。这样重要的角色在实际实施培养模式过程中确是十分匮乏的。

2.3 乡村医生继续教育模式中实施措施问题

在乡村医生日常出勤管理过程中,了解到乡村医生学员存在严重的工学矛盾问题。在每学期组织授课的过程中平均有30%的乡村医生因为家庭、单位、农忙等原因请假,耽误正常的教学进度实施。

3 问题的分析与讨论

3.1 乡村医生培养模式中培养对象遇到问题分析

乡医培养过程中遇到的乡村医生学习方面的问题是有历史原因的,首先乡村医生拥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但却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做指导,有一些医学知识学起来比较枯燥无味,难以理解而且表面看上去与行医关联不大,所以乡村医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3.2 培养者问题的成因

针对乡村医生培养过程中,全科医学师资人才严重缺乏。在国家全科医生培养方案中曾经明确提出:要规范全科医生的培养模式。将全科医生培养逐步地定格为“5+3”模式,即先接受5年制的临床医学本科教育,然后再接受为期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在目前的过渡时期内,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可以采用“毕业后规范化培训”和“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两种培养方式进行。同时还指出,国家近期要采取种途径大量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包括:大力开展基层在岗医生转岗的培训制度,对自身符合条件的基层在岗执业医师或者执业助理医师,按国家要求进行为期1年至两年的转岗培训,成为全科医师或助理全科医师;对到经济不太发达的农村基层工作的3年制的医学专科毕业生,可以在国家所认定的培养基地经两年系统的临床技能和公共卫生培训合格者,同时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后,可进一步注册为助理全科医师,即“3+2”模式。这就清晰地告诉我们:“5+3”模式是我国全科医生培养的主流模式或说是期望的惟一目标模式。在当前过渡时期内,还有过渡期模式,即“3+2”模式和转岗培训。由此可以看出全科医学师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是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坚决把师资培养工作做好的决心,这需要乡村医生培养院校耐心的等待。

3.3 培养措施问题的成因

在乡医培养过程中,乡村医生不能满足日常出勤管理制度的要求,这一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乡村医生大部分是在职学习,他们同时肩负着工作、家庭的双重压力,如果长时间的脱产集中学习会影响诊所的开门行医,必然造成他们经济上的损失,而且无法抽身照顾家庭,对此乡村医生有着非常强烈的抵触情绪,因此,针对乡村医生的授课选择方式和学时数的多少这两方面都是应该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针对上述乡村医生继续教育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分析,高等医学院校可以根据继续教育培养模式的具体要求,适度且灵活地开展具有多种性质和形式的乡村医生培养实践,如使其成为学历教育,或者非学历的业务培训,也或者专业资格教育等等;可以进行脱产学习,也可以短期学习等等,这样即经济又能促进乡村卫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还可以很好的解决乡村医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上一篇: 中小学继续教育研究 下一篇: 党校继续教育探讨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