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创业教育杂志社
分享到:

创新与创业教育杂志

《创新与创业教育》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10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卷首特稿、理论研究、实践探索、政策解读、创域英才、它山之石、学会动态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 国际刊号:1674-893X
  • 国内刊号:43-1503/G4
  • 出版地方:湖南
  • 邮发代号:42-374
  • 创刊时间:2010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1.28
  • 综合影响因子:0.256
期刊级别: 部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4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创新与创业教育杂志理论研究

问题创新教育的哲学理性蕴含

摘要:问题创新教育是现代创新教育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但是,问题创新教育的范畴和事实,于创新教育是否有必要,是否能作为创新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还需进行深入的理性分析.从揭示问题创新教育的生命哲学理性蕴含、创新哲学理性蕴含、教育哲学理性蕴含和社会哲学理性蕴含等方面分析,能明了问题创新教育的问题生命活动逻辑起点、问题创新教育的科学创新特征、问题创新教育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及问题创新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由此认识问题创新教育的丰富哲学理性蕴含,为创新教育奠定思想基础,提供理论依据.
1-3

国内创业型高职院校建设的五大成功路径

摘要:在建设创业型高职院校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中,创业者们经过艰苦的努力和不懈的探索,逐步总结出了一些最能体现创业型高职院校能力要素的创业路径,并提供了大量不同版本的成功而鲜活的案例.对创业型高职院校创业路径案例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总结已有的探索经验,帮助我们树立自信;启示和激励正在深度与广度上全面推进的创业实践,以期找到一条既符合世界高等职业教育主潮又具有鲜明中国高职教育特色的创业型高职院校建设之路.
4-8

高校德育的几个逻辑前提

摘要:高校德育是人与人之间关于人类世界和自然世界的基本认识的交流与对话,根本目的是让学生知善懂道,起点是分析人的本质,基本原则是遵守人类长期以来形成的德育原则,基础是对基本人类文明的学习与认知.德育的目的、起点、原则、基础,是高校德育的逻辑前提,只有对这几个德育逻辑前提的充分理解和把握,高校德育才能真正有效地展开,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结果.
9-12

构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的原则与路径

摘要:在高职院校大力推进创业教育,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在回顾国内外实施创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指出我国高校应以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协同发展为指引构建创业教育体系,并遵循“全面覆盖、分类施教、融入教学、实践育人”等基本原则.同时,提出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三条基本路径普及化、融合化、专业化.三条路径之间体现了层级递进的关系,兼顾了创业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具有内在的完整逻辑联系.
13-15

基于职业生涯发展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力提升研究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社会性问题,引起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多、很复杂,其中就业能力不足是重要原因之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从大学阶段开始,就业能力的开发应引入生涯发展理念.研究首先对就业力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从职业发展理念的角度,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力开发存在的问题,并从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展开研究,以有助于实现大学生顺利就业和终身发展.
16-19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

摘要:目前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规模不断扩大,相关培养质量的问题日益凸显.研究从利益相关视角分析制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质量的因素以及从相关利益的内驱动力、相关利益的市场取向、相关利益的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23-25

浅谈高职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摘要:创新意识即是人们追求创新的源泉、观念和设想.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树立创新教育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投身社会实践、参与科研项目、营造科技文化、实施艺术教育、构建师生和谐、创新评价制度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6-27

创业型大学与大学创业文化的建设论要

摘要:创业型大学既延续了研究型大学的使命,又对接经济与社会发展,使大学功能得到了深化和拓展,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建设创业型大学与大学创业文化,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建设创业型大学与大学创业文化可以成为助推器.大学创业文化的本质是创新精神,它具有以市场为导向、鼓励经世济用,宽容和理解失败,倡导社会责任等内涵.高校要从创业的教育体系、科研体系、活动体系和服务体系等方面入手,深入推动大学创业文化建设.
28-31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需坚持“四个统一”

摘要: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高等院校在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需做到四个统一,即工作目标坚持与人才强国发展战略相统一,活动理念坚持与办学理念相统一,工作设计坚持与创新人才成长发展规律相统一,活动项目坚持自主选题与特色办学引导相统一.
32-33

中职学校立德树人浅窥

摘要:中职学校应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明确中职学校立德树人的目标、内容和全面健康成长的内涵;立两德,树三风,言传身教;把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到和专业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逐步养成爱学习的美德等中职学校立德树人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的路径.
34-36

高职涉农专业学生为何要加强农业职业价值观的培育

摘要:当前,高职涉农专业学生职业价值取向功利性强,矛盾性出,个人主义倾向比较严重,与涉农职业要求相距甚远.高职学生正处在职业发展的探索阶段,有必要加强农业职业价值观培育,使其正确地认知现代农业职业价值、转变观念、化解内心矛盾、激发理想,这不仅是涉农职业对高职人才的现实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学生自我成长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缓解当前就业压力的必然选择.
37-38

对我国应试教育的反思

摘要:自1978 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教育经过不断摸索改革,已得到快速发展,但因我国教育多年来一直沿袭应试教育的体制模式,未能培养出适应当下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创新性人才.以应试教育下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为研究对象,论述在这样一种教育体制下存在的种种弊端,呼吁一种全新教育体制的诞生,以培养出有创造潜能、善于独立思考、适应当下经济发展的人才.
39-41
创新与创业教育杂志模式探索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创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摘要:创业教育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当下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普遍存在着创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创业教育教学可以划分为两个环节,创业理论和创业实践.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创业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学生以往传统而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大学生获得行为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提高,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创业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应用能够很好的契合创业教育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
42-46

略论增强法学本科生的问题意识

摘要:法学本科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从事法律职业的人才.而在以法治国的当今,不管从事哪一种法律职业,都是要运用法律或者依据法律来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矛盾或问题.因此,对于将来从事法律职业的法学本科生来说,养成归纳、提炼问题的意识、发现新问题的意识和质疑意识非常重要.而要增强问题意识,必须具备较为系统的法学专业知识和多向思维、批判性思维方式.因而其问题意识养成非一日之功,需要经过系统的训练.其中法学专业教师应在课堂教学、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教学等方面做学生问题意识养成的引领者;学生应进行多学、多思、多实践的“三多”修炼.
47-51

长尾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

摘要:长尾理论对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有借鉴指导作用.通过对长尾理论的概念、意义及作用的介绍,分析了企业应用长尾理论的典型成功案例;分析了大学生创业所需的资源能力,概括出适合大学生创业的创业项目特点.在长尾理论视角下,对长尾产品创业项目进行了需求分析、成本利润分析和盈亏平衡点分析.此外,还从产品策略、渠道与销售策略和定价策略等方面对长尾产品创业项目的营销策略进行了分析.
52-54

“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研究

摘要:针对现有中国特色创业教育模式不足的现状,在福州大学创业教育前期探索和福建海峡经济文化协作交流中心青年大学生创业帮扶实践基础上,借鉴台湾育成中心成功经验,提出了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阐述了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的三个关键概念,并对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的特点和内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的特色;总结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55-62

推进高校文科生创业就业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苏州大学社会学院为例

摘要:面对2014 年更难就业年,高校文科生创业就业工作更为严峻.苏州大学社会学院面对困难,主动破解,通过多方位的就业制度建设,多角色的就业观念转变,多渠道的就业素质培育,多举措的就业服务体系推进学院就业工作打开新局面.并围绕着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文科人才,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提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提供选择专业机会的建议,推进高校文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63-66

面向天津滨海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构想

摘要:天津滨海新区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高学历、高技能的现代服务业人才.而现阶段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课程设置不衔接、教学内容滞后、实践教学不完备等,培养的人才知识面窄、动手能力差、创新能力不足,不能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针对滨海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分析高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对策.
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