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践研究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15 16:26:14

创新实践研究

创新实践研究篇(1)

创新实践教学作为创新创业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创新、协作和钻研精神的平台,是学生展现自己、积累经验的舞台[1]。当前,在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高校的发展又步入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迫切需要深入教学改革。如何利用好学院有限的资源开展好创新实践教学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 创新实践教学的立项

开展创新实践教学活动,首先要立项,一个好的课题立项不仅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而且有利于拓宽其学识面,提高其核心竞争力[2]。下面笔者结合多年来带领同学开展创新实践教学活动的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开展创新实践教学的立项问题。

1.1 准确定位

开展创新实践教学,经常感到困惑的是如何创新。此困惑的产生原因主要是出于对“创新”的误解:一是,把“创新”与“创意”混为一谈;二是,一提到它就想到科学的创造发明;三是,认为凡开创一项新项目就是创新。德鲁克先生曾说:“创新是有目的性的,是一门学科。”创新必须基于务实的基础之上,才会是有效的创新[3]。而在校开展创新实践有其特殊性,应基于立足于学生的学识水平这一“实事”和基于实用型的创新,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实践。一味地追求“高大上” 只会让学生望而却步。

1.2 紧扣教学

无论是开展理论教学还是开展实践教学,归根到底,其目的都是提升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和确立未来职业目标,培养其创新思维与工程实践素养,提高专业和职业技能,从而实现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因此,创新实践教学不能游离于专业教学之外。应以创新实践教学为手段,帮助学生认知每门课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的激情。

1.3 激发兴趣

兴趣是动力。如何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最好的方法就是给他们感官冲击,突出可行实用、眼见为实,不至觉得虚无缥缈。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目的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通过实践以实现其加深对本专业的感性认知,帮助其明确学习方向,同时对其他学生起示范作用。

1.4 突出“三创”

从本质上说,创新是创新思维蓝图的外化、物化;创意是创出的新意或意境;创业是人们创业意识产生之前到企业成长的全过程。作为校园教学主要支柱之一的创新实践教学,“创新”是教学的属性之一,“创意”才能激发学生从事创新实践的激情,开拓思维。“创业”是其教学的主要归属之一。因此,在校创新实践教学要以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意思维、创业能力以及团队协同实战精神为出发点,普及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观念,引导学生成长为具有创意创新意识、善于捕捉市场机遇、勇于开拓的创业者。

2 创新实践教学的实施

2.1 突出主体,健全导师制

虽然经常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在传统的课程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师还是占主导地位,难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创新实践教学,能从行动上打破这一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通过网络、团体间的讨论与合作及向任课老师咨询来确立实践目标、实践方法、实践反思、知识产权保护及研究报告撰写等。让学生在接受引导的过程中,深度思考、活跃思维,又能静下心来做创新。

学生在创新实践过程中往往存在各种技术与非技术问题。如何行之有效地快速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那“画龙点睛式”的指导往往会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若不能及时给予学生指导或指导不当,有时会使学生迷失方向、挫伤他们创新的积极性。为此,要建立和健全导师制,让学生在碰到问题时不至盲目或无所事从,给学生铸造一个坚强的技术后盾。

2.2 转变角色,客观评价

在以往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往往被摆在课题实现工具的位置,大都只是按教师的意图行事,束缚学生了他们的思维与手脚。而创新实践教学有利于把学生的思维与手脚从各种人为束敷中释放出来,转变角色使学生由参与者转变为策划者、组织管理者和学识竞争者[3]。

在创新教学接触的学生中,大部分能理性地对待创新实践活动。但也有些同学对创新成败无所谓,有的实践后则过分看中成败,做得不理想就自我或小组成员间相互埋怨。为此,讲评要少看结果、多看过程,客观并体现激励性,提高同学对实践教学认同感和参与度。

2.3 基础为本,植入竞技

“万丈高楼平地起”。创新实践教学也要规划基本功能和拓展功能,在实现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逐步拓展功能,尽量避免“高大全”一定到位。如2016年,由笔者指导同学开展的创新实践项目――人体生理参数远程监护系统,参加“全国高校互联网应用创新大赛”总决赛及之前的省赛,均荣获了不错的名次。这一结果的取得无不是基础为本,植入竞技的体现。首先,指导同学们做出能检测血压、体温、心率、脉膊@样一个只能实现简单功能的人体生理参数检测仪。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同学们加入防走丢功能、PM2.5检测功能、GSM短信提示与一键呼叫功能;之后再引导学生加入血糖,无创血氧,尿液以及心电、吃药提醒和娱乐等功能,就这样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地创作出了“人体生理参数远程监护系统”。在该课题的创新过程中,同时引导多组同学同步实施,植入竞技,对各组在各个步骤进行评比,以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强化创意挖掘。当然,引入竞技模式,只是手段非目的。

2.4 团队组建、培育协作

创新团队的组建在创新实践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团员间通过不断的沟通与交流能实现大家在知识与观点上的分享。它组建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创新实践教学活动的成败。一个好的团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一个欠佳的团队,相互推诿、相互埋怨现象严重,难有所作为。对团队组建笔者认为可遵循以下几点:

一是,尽量避免强强联合。通常认为,强强联合是取得好的效果的保证。根据笔者带领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经验来看,在创新实践中,若强强联合往往事倍功半,效果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无外乎就是思法太多且相互不让步,突不出灵魂组员的作用,协作难。其结果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讨论与意见的统一上。如15年笔者选出二组同学参加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在相关同学的强烈要求下,组建一组他们认为的所谓强队和一组弱队。强队用了近两天的讨论与意见统一,把基本功能和拓展功能一股脑儿上,结果在编程调试时发现方案有致命缺陷,想翻盘重来,但时间已不允许,其结果不言而喻。而弱队定位目标低,根据核心组员的建议,以实现基本功能为基础,稳扎稳打,结果还顺利地做出了拓展功能,取得了省赛一等奖,这现象在创新实践教学不是遇然。

二是,以老带新,以优带新,以学促新。毋庸讳言,高年级的创新组员参加创新比赛等活动较多,拥有较丰富的创新经验,这是低年级学生暂时难以企及的,而低年级组员的那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却是高年级学生所缺少的。因此在组建团队时,从解决实际创新技术问题入手,以关注创新团队组员新老人员交替等薄弱环节为着眼点,采取以老带新、以优带新、以学促新,不断发现与培养苗子,全方位、多途径地来培育创新梯队。

三是,F队为重,培育协作。无须讳言,因每个同学知识的局限,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出发点不一样,在团队合作中难免会因观点的相左而产生碰撞,这时候需以团队为重,以创作为主,全身心投入,充分尊重队员意见,聚集团队智慧,将之充分发挥,创新实践活动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效。

3 创新实践教育取得的初步成效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与实践,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了较大幅度提升,创新实践教学活动成效明显:连续6年申请下“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在“全国高校互联网应用创新大赛”的总决赛、“国际大学生iCAN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个人赛全国总决赛(电子类)” 及“建行杯”湖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均获得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创新实践研究篇(2)

(一)缺乏会计实践教学目标

在2010年,财政部制定了《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截止到2020年,规划中提出了中国会计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素质较高、富于创新、乐于奉献的会计人才队伍,确立我国会计人才竞争优势,建设国际一流的会计人才队伍,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会计人才基础。”但是,目前我国的高等会计教育缺乏统一的规范的会计实践教学目标。虽然会计本科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高能力的会计人才,但是高能力怎么来定义和衡量?会计人才的高能力应该体现在具有较好的实践能力上,即会计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马上就能适应企事业单位会计岗位对会计人才的需要。但若没有统一的会计实践教学目标,那么在培养学生时,到底应该达到什么标准?如何去检验实践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在教学过程中,这些关键问题缺乏一个统一衡量的标尺—会计实践教学目标,这必然会困扰会计实践教学的具体开展,也造成了目前各高等院校会计实践教学发展良莠不齐的现状。

(二)落后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

目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校内实践,二是校外实践。对于校外实践,从组织的形式来看,一般分为学校统一组织的集中式实践和非统一组织的分散式实践。集中式实践模式主要是由学校组织学生到实际企业去通过实地实习,由校内和校外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完成,但是,这个环节由于学校实习基地和学生实习机制不健全,有的不能够达到实习的目的。分散式实践,往往是由学生自主联系企事业单位进行的校外会计实践。由于有些企事业单位出于嫌麻烦、担心增加成本费用、害怕泄露商业机密以及对实习学生工作能力的担心等问题,不太愿意接受学生实习,使得校外实践流于形式,从而达不到校外实践的目的。校内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往往是借助教材模拟一套工业企业或商业企业的经济业务流程,要求学生按照给定的经济业务,完成“凭证—账簿—报表”的会计循环。由于会计实践教材毕竟有其局限性,有的业务与实际脱节,不能跟上张静:创业教育下的会计实践创新教学探索时代的节奏,不能适应当今创业教育背景下多行业企业会计实践的需要。这样的会计实践模式只注重强调学生个人会计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没有注意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符合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性会计人才的需要。

(三)会计实践教材跟不上时代

在进行会计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离不开实践教材,它是规范实践教学,实现会计实践教学目的的重要基础,是会计实践教学的指南。所以,会计实践教材的内容和结构直接影响会计实践教学的质量。按其来源,会计实践教材可以分为自编教材和现成教材。自编教材往往根据本校会计专业学生培养目标量身定做,虽较单一,但针对性强,可以及时更新,但质量受限于学校教学团队的编写能力。市面上现成的会计实践教材名目种类繁多,但其质量也良莠不齐,精品教材少;有些教材粗制滥造、内容陈旧,甚至漏洞百出,这样的教材不仅指导性差,而且还会给会计实践教学造成极大的困扰,也不能跟上会计专业创新教育的发展。(四)缺乏满足会计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在整个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中,会计实践指导教师起着关键性的指导作用。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然而相当一部分会计专业教师都是会计专业毕业后直接从事教育工作,缺乏专业实践能力。没有较高专业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会计学高等教育又怎能培养出具有专业创新能力的优秀会计人才呢?

二、创新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清晰的会计实践教学目标

1990年,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ccountingEducationChangeCommission,AECC)把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作为会计教育的目标。在有关提高会计教育质量的第一份研究报告—《会计教育的目标(1号立场报告)》中,AECC提出“会计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未来成为专业的会计人员,而不是训练学生毕业时即已成为专业人士”。它将会计教育的教学目标聚焦在怎样培养学生具备在会计职场中成功的技能和怎样培养学生具有面对未来的会计职业要求这两个方面上。这份报告同时也指出,会计教育不是培养学生毕业踏出校园时就已经成为一名会计工作者,而是要使其具有作为一名会计人员所应具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会计专业的学生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是AECC提倡的,而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会计教育目标则包括会计技能、专业知识和职业认同这三个方面。会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会计人才的竞争优势就体现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方面上,而动手操作能力就需要会计实践教学来培养。高等会计实践创新教学应树立“分阶段、分层次”的观念。所谓分阶段,就是分不同的学历阶段,树立不同的实践培养目标,比如:专科(包括高职)阶段应以培养技能应用性人才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所谓分层次,是指会计实践教学应区分大众实践教育和精英实践教育两个层次:大众实践教育,就是把学生锻炼成应用型人才,使他们在企业中能够从事具体工作;精英实践教育就是把学生作为精英来训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分层次的会计实践教学,把学生发展成为“通才+专才”的复合型会计人才。这样,就可以打造专业化、有竞争优势、富有创新精神的会计人才,这样的会计实践教学目标才符合我国会计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要求。

(二)完善会计实践课程体系设置

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在创新观念的基础上,除了改革会计实践教学的硬件设施外,还应该着力改进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置、改革和创新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既有机结合又相互独立。目前,有些会计实践课程是单独开设的,但多数是依附于理论课程,起到辅助会计理论教学的作用,尚没有形成完整而系统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在创新人才培养观念的引导下,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应该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结合起来。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是对其组成要素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进行整体设计所形成的结构框架,其构成要素包括会计实践教学目标、会计实践教学内容、会计实践教学管理和会计实践教学条件等。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会计实践教学要从整体出发,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要以培养大学生会计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主线,根据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分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对高等学校会计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分清不同实践教学环节在职业技术能力培养中的不同作用,在此基础上,认真修订或重新设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构建科学合理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三)加强会计实践教学的硬件配置

会计实践教学目标的达成离不开完备的会计实践教学硬件配置。众所周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会计实践教学的硬件配置是会计实践教学的根本。高等会计实践教学除了要开设综合会计实训课程外,还应该配备达到仿真要求的会计模拟实训室,保证会计实践教学的需要。一般情况下,校内会计实训室应该包括: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同时,建立完整的会计模拟数据系统,真正实现会计业务操作的仿真模拟,从而实现学生所学会计理论和实践无缝对接,达到会计实践教学的目标。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一些相对稳定的会计实践教学基地,具体包括校内和校外基地,两者相互补充。积极拓展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单位间的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

(四)规范会计实践教材建设

会计实践教材或指导书是会计实践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会计实践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只有利用高质量的会计实践教材才能提升会计实践教学的质量,所以要想创新会计实践教学就必须规范会计实践教材的编排和出版。因此,在会计实践教材建设中要特别注重教材的质量建设,判断教材质量的高低可以依据如下标准:(1)会计实践教材是否与现代企业的经营活动相适应,做到理论联系实践;(2)会计实践教材是否结合当代会计实务的发展,在使用过程中不断修订,使其内容与会计实践相一致,做到教材的不断创新;(3)会计实践教材是否紧随现行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税务法规等的不断完善与规范,做到紧跟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总而言之,组织和编写高质量的会计实践教材是提高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之一。

(五)强化会计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

创新实践研究篇(3)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9015602

1 引言

随着现代大型生产自动化水平的日益加强,企业对人才需求尤其是工科类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牢固掌握本专业相关知识,还要熟悉各种仪器设备的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等相关技能。当前,由于我国高等院校在传统的教育模型下培养出的学生不能很快胜任所聘任的工作岗位,使得很多高校不得不对传统的培养模式进行大幅度的改革。为此,内蒙古工业大学在实训基地工程训练中心开设了“机器人创新实践”这门实践课程,引入了CDIO项目式教育培养模式。从目前的教学效果来看,随着该课程的不断深入和推广,得到了很多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好评和认可。

CDIO的意思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最早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工学院、瑞典查尔摩斯工业大学和瑞典林雪平大学共同建立的基于工程的教育改革模式。该项目式教学法主要锻炼学生的个人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工程系统能力以及掌握基础知识能力,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是该项目式教学法的主要目标。CDIO项目式教学改革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工程背景,在实际生产环节中对产品从最初的构思-产品设计-产品实现-产品运行的条件下,使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自主研发新产品和新系统的开发与运行;深刻理解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对社会的重要性和战略影响。

2 课程方案的制定及具体实施过程

2.1 课程方案的制定

为提高教学效果,授课教师事先了解各个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学科,根据各班所学专业的特点以及实验教学硬件设施的现状,对机器人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将CDIO项目教学模式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新旧大纲学时安排对比如表1所示。

由表1新旧大纲的对比可以看出,学时分配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很大的调整,在保证重点知识授课学时的基础上,增加了学生项目制作时间和讨论环节。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又能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从而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且高质量地完成。

为了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以提高授课质量,结合机器人创新实践课程的特点制订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具体项目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实施步骤

2.2 课程实施过程

课程具体实施过程包括团队分组、项目确定、硬件搭建设计、软件编程驱动、调试运行、验收等环节。

(1)团队分组。由授课教师根据平时学生成绩以及男女比例等进行分组,通常3人为一个小组,每组选取一人作为组长,主要负责项目的顺利进行。

(2)项目确定。首先由教师介绍硬件作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然后要求学生至少提出两种方案的设计(包括硬件搭建的外形和将来实现的动作);最后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最后的方案。

(3)硬件搭建设计。由教师提供硬件包括设备驱动控制器、配线以及必须的其它配件等,学生根据事先确定的设计方案自行搭建外形。本环节可以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整体构思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等。

(4)软件编程驱动。对搭建出来的硬件进行软件编程驱动,既可以检验硬件安装是否正确,也可以对搭建的项目进行智能驱动,设计有创意的动作以及实现机器人的自动控制。

(5)调试运行。机器人套件搭建完成、软件编制驱动后,各组成员自行检测、调试各自的项目,解决项目进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

(6)项目验收。要求每组学生边讲解边现场操作演示,指导教师给予综合点评。

3 项目式教学法的研究意义

以项目为导向的机器人创新实践教学方法的研究意义有如下几条:

(1)以机器人技术为载体的项目式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目的性,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有显著的效果。

(2)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一个渠道,藉此可以总结、遴选出有效措施和方法,以利于传统高校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坚持和推广。

(3)开拓了一条对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和新渠道,能借此寻找出一种新思路、新方法,有利于推动创新人才培养工作能够更上一个新台阶。

4 总结

CDIO项目式教学在“机器人创新实践”课程中的应用和推广,能够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与实际生产企业用人需求脱节的问题。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实际生产过程中项目制作的因素,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能力。实践证明,该项目式教学方法推动和促进了机器人创新实践课程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思远,姜万录,陈刚,等.基于CDIO项目式教学的课程改革与实践――以电气传动与控制课程三级项目教学为例[J].教学研究,2012,(03):4446,73,124.

创新实践研究篇(4)

自从实验室在我国高校普遍建立以来,对实验室存在的意义、功能的研究和相关管理体制创新的研究层出不穷。但大多数研究成果都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涉及实质性的应用和实践,因此,笔者以实践理念为突破点,试图提出一种全新的观点,促进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创新。

一、实践理念视角下实验室特征

1.整体性

尽管实验室仅是科学研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的作用十分重要,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整体性。科研不仅是关起门来做实验,它需要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融入。高校实验室需要将周围的教学环境和学校的教材使用结合起来,配合课堂教学,发挥应有的科研功能。例如:模拟生活中水遇低温凝结成冰的实验,需要先模拟自然条件,然后观察水分子凝结后的晶体形状。

2.开放性

科学的奥秘无穷无尽,人们探索科学世界的脚步永不停歇。实验室是人类离科学真理最近的地方,必须具有开放性的特征。许多闻名中外的科学家都是在开放自由的实验室里,发现了科学的奥秘。例如:居里夫人在对大量沥青的长期提炼中发现了镭和铀。实验室的开放性不仅体现在实验器材、实验方式上,也体现在实验理念上。只有怀有主动交流的理念,实验成果才能够被外界所了解,才能展现出实验的社会意义。

3.实践性

实验室存在的意义,就是让研究者,用实践来证明知识的科学性。近阶段我国的教育面临改革,高校以培养综合性人才为主要目的,实验室的实践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科学家为了研制原子弹,一次次地在实验室中进行高度危险的临界质量测量试验,经过千百万次试验之后,终于得出“两个铀”之间的临界质量值,推动了建造原子弹的进程,甚至改变了全世界人民的命运。因此,实验室是检验科学理论是否正确的重要载体。

二、实践理念下的实验室管理创新研究

1.人性化的管理理念

科学不同于政治,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中才能发挥其作用。实验室是科学研究的阵营,需要实行人性化的管理。目前我国许多科研技术人员理论功底扎实,科研热情高,但是他们对于实验室的认识深度不够,因此始终无法获得科研成就。对这个问题,实验室管理者应该要从科研目标出发,给予研究者更多的资源,保障他们在实验室中的安全。只有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科研工作者才能从根本上融入实验室,融入自己的科学研究。例如:一些实践紧急实验,在实验器材和用具来不及审批的情况下,应该允许科研人员有一定的权限自由支配这些器材。总之,实验室管理中最重要的是管理要灵活规范。

2.良好的实验室氛围

对于很多科研工作者来说,实验室就是他们第二个家,他们每天要在实验室中花费大量时间。为了让科研工作者更放松地投入工作环境,实验室管理者可以创设一个温馨的氛围。例如:借传统节假日的机会组织科研工作者进行集体活动,定期举办实验室书法大赛等有较强趣味性的活动。这种加强科研工作者交流互动的方式能使他们对实验室产生一种归属感,让他们在为科学付出的同时内心更加充实和满足。当实验氛围良好时,其中的成员也会努力投入该环境中,形成良性循环。温馨的科研环境能够促使科研人发挥正常水平,有益于得到更多的研究成果。

3.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待遇

由于目前我国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科研工作者的待遇较低,许多科研工作者的热情不高,这大大阻碍了我国科技研究的发展。所以创新管理制度迫在眉睫,具体措施可以有:第一,保障实验室工作者的福利,增加他们的科研经费和项目奖金,切实保障他们的物质需求;第二,对研究人员的科研成果要加强重视,任何一个不起眼的小发现都有可能是日后科学界的一大进步,只有在物质上保障他们的研究需要,生活上减轻他们的顾虑,充分尊重他们的科研发现,实验室工作者才能更好地进行科研和管理工作。

三、总结

笔者认为实验室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和实践性这三个特征,提出了通过改革管理制度和营造良好的实验室氛围来推动实验室科研向一个新层次迈进。总之,在进行实验室管理革新时必须牢记实践理念,从实际出发,实验室才能真正起到科学孵化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嵩,全达昆,王有春.基于技术的开放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J].实验技术与管理,1998(2).

创新实践研究篇(5)

如何开设“研究创新型实验”?如何通过这种类型、这种层次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此,我们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以学生独立进行科研项目研究的“研究创新型实验”,形成了有一定特色的“研究创新实验课”,并纳入实验教学体系。

一、以科研为载体设置“研究创新型实验”

探索和实践使我们认识到,科学研究是设置“研究创新型实验”最大的平台。也是学生作“研究创新型实验”最好的课堂。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把实验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把科研内容和科研成果融入实验教学,设置了以科研项目研究为主要内容的“研究创新型实验”。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自己选择科研项目,自己进行项目研究,自己撰写研究论文或申请专利。科研过程就是一门极好的、高质量的“研究创新实验课”。

以科研为载体的“研究创新型实验”,其特点是创新型、设计型和综合型。因此,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自我设计能力以及提高综合素质的高层次实验。为实施因材施教与个性化培养,为激励学生广泛参与,我们为学生开设了学分与非学分、必修与选修、课上与课下不同形式的“研究创新型实验”。每年以不同形式作“科研创新型实验”的学生多达百余人,深受学生欢迎。

二、开设不同形式的“研究创新型实验”

近几年来,主要开设了四种不同形式的“研究创新型实验”。

1、研究式实验教学

我们不断将科研内容和科研成果纳入实验课堂教学。“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ICP)基因的检测”、“少根根霉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PCR扩增”、“长春花愈伤组织诱导及吲哚生物碱的提取测定”、“聚羟基脂肪酸酯的发酵及产物分离纯化”、“植物根茎维管组织过渡区的研究”、“微生物多糖黄原胶的摇瓶发酵和提取”等多项实验内容,皆是由科研内容和科研成果转化而来。“聚羟基脂肪酸酯的研制与开发应用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天津市重点基金项目。微生物发酵工程实验课,将其部分研究内容编制成“聚羟基脂肪酸酯的发酵和产物分离纯化”研究项目,纳入课堂实验教学,学生边作发酵工程实验,边进行项目研究,形成研究式实验教学。黄原胶是一种新型发酵产品,曾荣获多项科研成果奖。微生物实验课,将其编制成“胞外多糖黄原胶的摇瓶发酵和提取”研究项目,供学生选作。学生在原来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查阅最新文献,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和研究方法,对黄原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2、开放实验必修专题

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我们还专为生物科学和技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班的学生,开设了1学分的“开放实验必修专题”,作为“研究创新实验课”,列入教学计划。“开放实验必修专题”要求基地班学生,在第五期必须选择一名教授作导师,必须在导师的实验室独立完成一项科研项目,参加实验室组织的学术活动。在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学术环境中,经科研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学生要撰写科研论文,导师要写评语,评定成绩。成绩合格者可获学分。“开放实验必修专题”,是专门为基地班开设的“研究创新型实验”必修课。

3、科研创新开放实验

早在1999年,就为学生设立了“科研创新开放实验”。具体做法是:生科院设立科研创新基金,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编制或选择研究项目。自己设计研究方案,并写开题报告。申请项目基金的学生,可向教授组成的立项评审组作开题报告,阐明研究项目的重要性、可行性和创新点。项目批准后可获得基金资助,在导师指导下,在开放实验室完成项目研究,向评审小组作结题验收报告。2006年,有50多名学生以“科研创新开放实验”的形式,作“研究创新型实验”。

4、创新科研“百项工程”

2002年,南开大学设立了本科生创新科研“百项工程”,学校每年投入100万元,资助由学生主持立项的百项左右的科研创新项目。学生要跨年级、跨专业甚至可以跨院校组成科研团队,并确定研究项目。“百项工程”项目,由院系评审组推荐,学校专家组审批立项。学校批准立项后,学生科研团队要在导师指导下,按项目认定书的计划要求完成项目研究,研究结果要或申请专利,学生可根据研究成果申请学分。2006年,生物实验教学中心组织学生申报“百项工程”项目51项,批准31项,获项目经费9万元,有70多名学生以“百项工程”的形式,作“研究创新型实验”。

三、育人效果和成果

生物实验教学中心以科研为载体,为学生开设4种不同形式的“研究创新型实验”。经过实践,取得显著的育人效果和成果,学生的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研究创新型实验课”的开设,不仅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涌现出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学生。如,有一组等同学完成的“饮用水细菌学检查及紫外线杀菌”的研究项目,设计了六套紫外线杀菌系列装置,荣获天津市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金奖。另一组同学完成的“工业废水中苯酚降解菌的分离鉴定”研究项目,分离到高效降解苯酚的pD12细菌菌株。经生长、降解曲线的测定,16SrRNA基因测序和分析,苯酚羟基化酯大亚基基因同源性比较,对pD12菌株进行了分类鉴定。研究发现该菌株细胞固定化有良好的苯酚降解性能,为处理含酚废水奠定了应用基础,其研究论文在《环境科学学报》发表。

近几年来,共有500多名学生以不同形式参加了“研究创新型实验”,既出成果,又出人才。学生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近70篇,荣获全国、天津市大学生“挑战杯”竞赛金、银、铜奖4项,14项科研成果荣获南开大学“百项工程”优秀项目成果奖。学生们一致认为:以科研为载体开设“研究创新型实验”,以科研创新项目带动“研究创新实验课”,是实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是实验教学的一大特色。

四、认识和体会

在实验教学改革和探索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和传统的、“照方抓药”式的单纯验证性实验相比,“研究创新型实验”是一种具有创新功能的高层次实验。而开设多种形式的“研究创新型实验”则是一项涉及教育教学理念转变、实验内容和方式方法改革、实验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教学资源、科研资源向学生开放、师资力量投入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我们的体会是:

1、必须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

在多年的实验教学改革与建设中,我们逐渐建立起以学生为本,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并努力实践以科研为载体开设多种形式的“研究创新型实验”。

2、必须充分利用科研优势和人才优势

创新实践研究篇(6)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ake Guangdong Polytechnic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ZHU Siyin, DU Haidong

(School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Guangdong Polytechnic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uhai, Guangdong 519000)

Abstract The rapid change of market demand the employees have the ability to adapt and develop the ability to work. Through eight years explosion, Guangdong Polytechnic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 a full rang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though practice teaching,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social demand for talent.

Key words practice teaching; management education; Science Education Institute wide double cable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是近年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研究热点,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多种建设思路和模式,2009-2016年的cnki文献搜索中,相关研究文献540000多篇,实证性论文90000多篇,可见,双创教育已经得到高职院校理论研究的重视并在相当一部分学校开始践行。

尽管社会和高校都有了急迫的需求推动职业院校构建双创教育体系,但我国高职院校对于如何构建却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检验。大多数高校对于创业教育体系理解较为简单,还存在许多问题。

1 存在的问题

双创教育在高职院校中刚刚开始得到重视和发展,双创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发展缺乏协同,主要表现在双创教育形式单一,与专业教育相对脱节、双创教育实践性较弱等方面。

(1)双创教育形式单一,资源投入较少。多数高职院校对双创教育缺乏理解,在双创教育做法上仍停留在开设通识课程的浅层次基础上,缺乏对双创教育的整体性思考,无法从整个学校的大层面上启动多层次、递进式双创教育,也未能建立全校联动的双创教育体系,投入资源较少。

(2)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对脱节。多数高职院校的双创课程基本独立于专业课程之外,教师也多采用原有的专业师资,对于双创课程与专业的融合思考较少,对专业双床师资队伍的建设较为欠缺,未能真正与现有的专业教育相融合,相对独立于专业教学之外。

(3)双创教育实践性较弱。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其与本科院校的最大区别在于职业教育以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和职业能力为目标,因此,职业教育强调实践性,职业教育改革也在继续强化实战技能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而多数高职院校的双创通识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重在增加学生的双创知识,对于技能的训练,多采用虚拟实训或大赛等方式进行,实践性较弱。

上述问题深刻影响了双创教育的实施效果,客观上难以实现国家以双创教育带动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高职院校急需依托经典理论,探索在职业教育背景下双创教育的有效实施路径。

2 广科院双创教育的实践教学路径

广科院双创教育实践教学经历了初始试水期,探索前进期和体系形成期三个阶段。

2006~2008年是广科院初始试水双创教育的阶段。2006年率先开设“创新精神与创业方法”的综合素质选修课,面向全体学生任选,选择优秀教师讲授创业的核心精神和创新的基本方法,这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属于首例。在三年间,“创新精神与创业方法”?@门课程选修学生人数超过5000人,学生评价均为优秀。

2008~2016年是广科院双创教育体系构建的探索前进期。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2008年,学校在全省率先成立创业教育中心,挂靠经管学院,并将经管学院作为试点,开设双创课程,实行双创视讯,并开始通过与教学企业结合,探索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实践体系。2010年,广科院实践教学的双创教育体系初步形成,其相关成果得到中国发展与改革网全文收录。在学校的其他院系,则大力推进教学企业建设,推进实践教学的研究。通过八年的积累,学校理顺了“产教融合”的双创教育思路,制定了竞赛、实训、教学企业等一系列双创教育相关制度,培养了一批专业创业师资。

2016年,广科院成立创新创业领导小组,创新创业学院,标志着学校“产教结合、分层递进、系统推进、全面覆盖””的双创教育体系正式形成。学校实施“一把手工程”,学校成立双创工作领导小组,作为整体把控的决策协调机构;成立教务牵头的双创工作办公室,整合推动全校双创工作;成立创新创业学院,服务学生公共双创需求;成立教师发展中心,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创师资队伍;在各二级院系设置双创工作教研室,真正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此外,学校还设计并出台了一系列深化双创教育改革的制度文件,在教学、实践平台建设、双创教育成效等方面都有相关制度,释放了师生活力,形成了完善的工作促进制度和考核激励机制。

3 “产教融合”双创教育体系屡结硕果

学校在逐步深化双创教育改革的进程中,不断凝练提升,在科研、技术服务、培训、技能竞赛等多方面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3.1 互联网+双创,有机结合倍增育人效果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广东省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互联网+”行动的系列文件精神,服务“互联网+”影响下的人才培养变革需要和服务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学校启动了“互联网+创新创业示范”建设方案,得到省科技厅的高度肯定。重点打造互联网+跨境电商、互联网+机器人等10个特色专业;同时,服务全省“四众促双创”的产业活动,在全省高职院校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3.2 技术开发多见报道,技能竞赛屡获佳绩

学生在手机软件创意开发、工业产品设计、工业机器人、电商商务服务等一系列领域做出来可喜成绩。例如,学生在移动应用开发中心开发的“史上最坑爹的游戏”产品日下载量超10万,在App Store 中国排行榜第二名,累计下载用户上千万。学生开发的移动应用APP项目产品30余款,其中明星产品3款(在App Store排名前10)。被南方都市报、珠海特区报等媒体多次报道。

广科院“我能创未来”创业计划大赛已举办6届。近三年,创新创业典型不断涌现,创新创业竞赛屡获佳绩。在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众创杯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高校“创意、创新、创业”电商挑战赛等创业大赛等比赛获得特等奖、一等奖等优异成绩。其中,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成绩突出,2016年省赛、国赛获奖数量及等级均为全省高职院校第一。

3.3 服务贡献50强,彰显区域影响力

学校一直重视为服务区域经济,尤其是区域双创活动的智力支持。2015年学校获评“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学校建立了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和技术技能人才培训中心;获得了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教育厅、人事厅认定“科技人才岗位能力培训与继续教育基地、广东科技人才培训基地”。学校的社会服务品牌已经形成,社会辐射效应明显。

创新实践研究篇(7)

关键词: 实验教学; 创新实验; 课程体系; 导师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3)01-50-02

Mod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innovation experiments in university

Du Xiaoyu1, Li Hui2, Wu Yonghui1, Du Ying3

(1. Basic Experiment Teaching Center of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Henan, 475004, China; 2. Minsheng College of Henan University;

3. Schoo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enan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about the innovation experiments are analyzed. Through three factors of course architecture, supervisors and students, there are many ways to inspire the students' interest, such as altering the teaching plan, setting up supervisor system, relaying on student clubs, etc. Innovation projects can promot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such as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team cooperation, self-learning, and fighting spirit. These measures are benefic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experiment and formation of operation mechanism.

Key words: experiment teaching; innovation experiment; course system; supervisor system

0 引言

传统的实验教学多是紧扣课本,对所学的基本知识进行简单的验证或深化,这种实验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由于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但要适应能力强还要发展全面,因此高校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以至高等教育也应随之改变。高等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要实现此目标,必须改革单纯重视知识传授的教育观念,加强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方式、发明创造的意识和乐于动手实践的重要场所,实验教学在高校的整个教学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验教学的方式与效果已成为评价一所高校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1]。2007年,教育部在全国高等学校正式启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这一计划是国家直接面向大学生立项的创新训练计划,目的是探索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逐渐掌握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从事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科学素质[2],提高其创新创业实践的能力。

1 目前创新实验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高校实验教学仍然是以讲授为主,并且实验教学基本上是基础实验教学,简单地让学生做一些验证实验,加深对课本上理论知识的理解,这样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也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如何改变实验室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研究的能力是我们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对于普通院校来讲,实验硬件条件和指导力量相对来说比较有限,探索如何进行实验室开放,如何指导学生的创新实验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创新实验和普通的验证实验有很大的区别,不同的实验所需要的实验环境和实验器材均不同,很多元器件不能重复利用,而且,创新实验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学生在实验室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和研究,这需要实验室有固定的实验台和实验仪器以及宽松的研究环境。实验室开放模式和管理模式目前还不完善。

其次,创新实验前期处于探索期,存在失败的风险,需要有经费的保障,而对于没有收入来源的学生来说,向他们收费是不现实的。

再次,高校的教师指导力量薄弱。高校教师的工作集授课和科研为一身,既要完成本科教学的工作量,又要做科研。而一个创新实验需要教师参阅大量的参考文献,才可能对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正确的意见;并且当学生没有思路的时候能给他们指明方向;当学生遇到失败气馁的时候要给他们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可以说,一个优秀的创新实验的完成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奉献。目前很多院校对创新实验成果认定,只重视对学生成绩的肯定,而轻视了老师的付出,所以大多数高校教师对创新实验的指导并没有热情。

2 创新实验改革模式的研究

2.1 调整教学计划,优化课程体系

创新实践研究篇(8)

在大力弘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坚持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在大学生素质教育框架下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为高校的工作重点。国内许多高校围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教学和考核方法、创新创业实践、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探索,其中,台湾龙华科技大学的三创教育颇具特色,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有很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1台湾龙华科技大学三创教育简介

为顺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以创意带动经济成长,以创新能力提高技术研发与软性创意的附加值,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很早就开始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探索。2009年8月,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创新创意创业发展中心(简称“三创中心”)正式成立,中心旨在将本校创意与发明成果商品化或产业化,鼓励师生将创新、创意研发成果转化为专利等知识产权,进而开展技术转移和自主创业,藉此强化校内师生的创新能量,提升创新产出。龙华科技大学三创中心的功能可以归纳为:创意实践、创新转化和创业辅导。①创意实践属于普及教育层次,强化学生创意过程体验、重在学生内化提升,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和积极思考,涌现新想法和新点子,通过创意实践普遍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②创新转化则是将在创意实践阶段产生的有价值的创意和点子具体化和可视化,将创新想法和创意通过有形的设计和产品表现出来,以产生创新创意产品为本阶段的目标;③创业辅导则依托创新转化阶段产生的新产品或新服务开展创业实战,学校通过场地、资金、人力、政策等各要素支撑,促进具有价值的新产品市场化,产生经济效益。由此可见,三创中心的功能定位遵循了循序渐进、由浅及深的发展规律,满足了大学生思维训练、创新体验和创业实战的需求。龙华科技大学三创中心具体职能可用图1来概括。

2台湾龙华科技大学三创教育的做法及启示

2.1开设层次分明的创意创新教育课程

为满足学生项目体验、创业模拟和创业实战等不同层次的创新创业需求,龙华科技大学三创中心遵循创业教育循序渐进、由浅及深的发展规律,构建了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具体包括:①面向大二学生开设“创意思考”课程,且作为必修课程,学习内容为创意思考技法心智图及创意性发明方法TRIZ。②面向大三学生开设创新管理课程,要求学生组建创新团队,承担实务专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创新课题研究,以产品设计或创意报告完成课程任务。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课程学习中,一定要求学生组建团队,不允许学生个人单打独斗,让学生明白创新创业一定是一个团队互相协作的过程。③面向大四学生开展创业经营课程,鼓励学生在大三实务专题制作成果的基础上,基于自己的产品开展创业经营。目前,大陆部分高校也逐步构建了以“职业素质训练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训练体系,把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进行系统化设计、模块化实施,逐步形成“普及教育+项目体验+创业孵化+创业实战”的“四纵”培训教育体系,但仍需进一步明确各层次的培训目标和内容。普及教育以培育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为宗旨,通过课程、活动、培训等对全体学生进行创业通识教育;项目体验旨在通过创新思维训练、专业技能拓展、科技项目孵化等方式让学生参与、策划和运作创业项目;创业孵化主要依托校内创业孵化平台,鼓励学生开展创业实践,体验创业艰辛、了解创业风险[1];创业实战旨在引导孵化成熟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工商注册,参与市场竞争,让学生在实战中丰富创业经验,提升创业素质。

2.2丰富教师评鉴维度,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

教师在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项目成功的运行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的优势在于知识储量,然而教师限于自身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量,对指导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为鼓励教师主动承担学生创业指导服务工作,龙华科技大学在教师评鉴及激励方面大胆创新。龙华科技大学将教师升等(职称晋升)划分为4种类型:一是学术升等,以SCI发文量为主要指标;二是教学升等,以教学质量评估为指标;三是实务升等,以产学合作案及资金作为主要指标;四是学生辅导升等,以辅导学生竞赛、创新创业等为主要指标。教师可以选择自己的升等路径,这让在指导和服务学生方面有特长的教师找到了有效的方式,调动了教师的指导积极性,学生很多专利申请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大陆地区高校为做好大学生创业指导和服务,也非常重视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并且分类建设了指导团队,包括:①校内专业导师,帮助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专业技术问题,协助创业者使用校内研究实验室和设备。②创业导师团,组建由职业经理人、行业专家、专业教师、法律专家、财税人士等构成的大学生创业导师团,提供大学生创业咨询、项目论证、财税、工商、法律等一系列咨询服务。③企业运营问诊帮扶团,依据行业和产品特点,选择类型相同或相近的园区企业作为大学生创业企业导师,提供帮带辅导,问诊大学生创业难题。导师团队建设相对完善,但相较台湾地区高校最缺乏的是激励机制,如何充分调动这些创业导师的积极性,将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落到实处仍需探索和思考。

2.3多维度支持优秀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龙华科技大学三创中心为鼓励学生开展创业实践,开辟专门的创业场地,但由于场地较小,进驻门槛高,比如,入驻项目必须有自己的产品,且一定是技术研发产品,简单的贸易类企业,实践基地一般不考虑引入;同时,申请入驻的项目必须通过“获利能力、就业机会、税收、扩充性”四个指标的全面考核,只有优秀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才能入驻专门的创业园区。而一旦通过评审,学院将对其提供多维度的扶持,涵盖项目论证、资金配套、财务管理、法律咨询、专利、课程活动、模拟实战等多要素帮助,比如,入驻项目可以直接申请300万台币的创业圆梦基金、指导教师可帮助其申请政府扶持资金、参加创业类竞赛。大陆地区高校也不断整合资源,力求从场地等方面助力大学生创业。比如,大部分高校均启动了大学生创业园建设,打造“零规费”的创业基地,大学生创业项目可免费或缴纳较低场地租金入驻。相较台湾地区高校,大学创业园硬件支持是优势,而包括资金、项目、指导在内的软服务较为薄弱,随着国家对大众创业的引导和支持,围绕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支持政策陆续出台,而高校对政策的理解与运用并不充分,需要充分利用相关政策,为创业大学生申领各类创业和社保补贴,制定创业基金管理制度,为大学生创业投融资提供更广泛的渠道[2]。

2.4整合资源,成立专门管理和服务机构

为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和服务能力,龙华科技大学整合院系和行政资源,成立创新创意创业发展中心,全面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机构的工作内容包括:①开展创意与创新教育;②提供创意创新资源;③提供创业实践基地及配套辅导;④协助开展专利申请及相关咨询;⑤协助研发成果的技术转移、商品化;⑥组织参加或开展各项创新创意竞赛及学术活动;⑦协助专利技术与企业对接合作;⑧承办创意创新产品研发或展览活动等。专门管理和服务机构的成立有利用资源的整合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推进。随着高校大学生创业示范校和示范基地建设的不断推进,大陆地区部分高校成立了由学院主要领导负责,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与的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力争形成统一部署、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良好态势[3]。然而,不容忽视的是,该领导小组为非常设机构,工作由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兼担,这势必会影响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力度,尤其相较于社会上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器,专职、专门人员的缺失成为深入开展相关工作的制约因素。

3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进一步思考

基于理念、课程、平台等维度,笔者对比了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和常州几所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表1)[4],可以发现大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存在以下问题:①尚未充分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由于对通过课程教学来提升大学生创意创新和创业能力而心存质疑,因此创新创业教育长期未纳入正式的学分课程体系,而只是以公选课、短期培训课的形式开展[5]。②课程体系尚不完善。目前,常州几所高职院校均陆续开设了技术创新方法TRIZ、创新创业基础等课程,以及GYB、SYB等创业培训,而这些课程大多以网络教学、专题讲座、集中短期授课等形式开展,课程之间缺乏衔接和联系,完整的课程体系尚未建成。③师资建设较为薄弱。目前,常州几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大部分由辅导员兼任,专业师资团队严重缺乏[6],另外,相较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常州几所高职院校并未充分肯定教师在大学生创业工作中的绩效,导致专业教师在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④大学生创业氛围不浓郁。麦可思近几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常州几所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率为3%左右,这与台湾地区大学生的创业率尚有一定差距。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借鉴台湾龙华科技大学的先进经验,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改进:①进一步统一创新创业教育大纲,完善课程建设。各高校应统一开设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并成为大学生必修课,使学生对创新技法、创业基础知识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整合零星散落在各阶段的创新创业培训课程、公选课、网络课程,按照年级开设不同层次的课程[7]。将创业实践纳入到大学生实践教学过程中,出台相应的考评制度,建成理论和实训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②多元评价创业指导教师工作,鼓励专业教师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学院应出台多元化的教师评价制度,如专业教师指导的大学生在创新创业领域取得优异成绩,可将指导工作量冲抵教学或科研量,其获得创新创业职业资格证书后,可享受与相应职称同等待遇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热情,提升创新创业指导和服务质量。③在大力推动创业基地等硬件建设的同时,强化资金、项目、指导等维度的软服务。高校应与政府相关部门紧密联系,协同用足国家扶持政策;应积极与银行、风险投资机构的合作,解决大学生初创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应加大对创业孵化平台的建设力度,整合多方资源,助力大学生创业。④加强机构建设,责任明确,推动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持续发展。高校应学习社会上青年创客空间、大学生创业孵化器的做法,设置专门部门、安排专门人员具体负责大学生创业项目的遴选、孵化、融资、金融等多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强化大学生创业服务,包括项目论证、市场营销、风险规避等一系列专业服务,不断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质量。

4结束语

在社会鼓励青年勇于创新、敢于创业的今天,大学生应承担起创新创业的历史责任,而作为人才培育摇篮的高校,应主动思考如何更好地为大学生服务,如何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曹剑辉,周合兵,罗一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8):195-198.

[2]何婷婷,高彦怡.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6):27-29.

[3]马慧敏.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三位一体培养体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2):12-14.

[4]吴光明.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现状、问题与解决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4):65-67.

[5]缪宁陵,吴云飞.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2(35):19-21.

创新实践研究篇(9)

作者简介:宋之帅(1980-),男,山东滨州人,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田合雷(1977-),男,安徽淮南人,合肥工业大学团委,讲师。(安徽 合肥 230009)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社科联资助项目(项目编号:A2011054)、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YJG2010Y3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4-0017-02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具有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发明新事物和开创新领域能力或潜质的人才。[1]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国家创新体系作为理论概念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最高层次的学历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中最重要的力量。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是包含政府部门、大学、企业和科研机构在内的产学研合作。通过产学研合作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对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一、产学研合作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趋势

产学研合作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体现了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普遍规律,是当代各国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基本途径。各国实现国家创新基本选择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如美国的科技工业园区模式、英国的剑桥模式、德国的Fraunhofer联合体模式、日本国立大学模式等。虽然具体形式不同,而政府导向与市场推动形成产学研合作在运行中的良性机制,已成为各国科技与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2]

产学研合作是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一种潮流。产学研合作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直接面向社会实践和科研创新,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在产学研合作中,学校将根据社会的需求来设置专业,选择人才培养规格,优化课程结构,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并突出应用性,这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此外,学校与企业的结合充分调动了地方、部门和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这样一来,学校与企业双方就会把智力投资和人才使用效益统一起来并达到一致,这将更有效地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同时也能促进对高等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实践证明,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国际公认的培养创新人才的最佳教育途径,也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对加快人才培养的要求,顺应了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潮流。[3]

产学研合作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当然选择。产学研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院校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其对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具有显著的作用。产学研合作办学培养的人才具有广博的知识基础和较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创新思维的方法、创造性的实践能力和求实的科学精神。[1]产学研合作办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企业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科研及成果推广示范的实践基地,同时促进学校科研成果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通过产学研合作办学的链条带动了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共同为社会创造知识价值、学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实现校企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二、产学研合作的主要运行模式——以安徽省为例

实践表明,开展产学研合作,把高等学校中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引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能有效地培养应用人才,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4]安徽省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有产学研合作,近年来发展较快,尤其是高校产学研合作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取得了一定成绩。从“十一五规划”开始,安徽省把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作为导向,把培养创新能力、支撑核心企业作为主线,不断提升产学研合作层次,探索并建立产学研有效的合作机制,着力加快建设产学研合作实体,更加积极地服务于合肥、芜湖、蚌埠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进而全面增强了安徽省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下面以安徽省为例,重点研究产学研合作的主要运行模式。

1.政府推动型产学研合作模式

政府推动型产学研合作模式,是指由政府搭台、财政出资、引资,经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高风险、高投入且符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项目,目的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关键问题。[5]政府定期或不定期主办大学与区域企业科技供需交易会,大学把科技成果向企业,企业则将所需科研项目与大学交流,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近年来,安徽省围绕合肥、芜湖、蚌埠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充分利用展会对接和网络视频,精心打造了引技、引智、引资的产学研合作综合性平台,吸引了越来越多企业和高等院校的共同参与,并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2.大学主导型产学研合作模式

这种模式中,大学既是科学技术成果的创造者,也是将科学技术转化为产品进而形成产业化的创造者。大学不仅仅是科研的主体,同时也是生产的主体。这种模式实施起来的做法多种多样。例如高校办企业,即所谓的内部一体化模式。这种模式的具体做法是高校依靠自己的科研成果,综合学校内部技术和人才来创建企业,同时相关的科技人员进入该企业,从而形成产学研合作关系。该企业为高校所有,其在进行生产经营的同时也需要承担学生实习、指导学生科研等培养人才的任务。还有一种大多数地方院校采用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此外,大学主导型产学研合作模式模式还包括在校内建立工程类教学实验中心、中试基地、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或科技园(如孵化器、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3]大量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方面最为直接、有效。

3.科研院所主导型产学研合作模式

科研院所一般是指为解决某些方面的科学及实践问题而开展研究的科学院、研究院、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科研院所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独立法人实体,凭借其具有竞争性的科研能力来实现其科学技术的产品化、商品化以及产业化。事实上,科研院所是科学技术成果的创造者,同时也是科学技术转化为产品并进而形成产业化的创造者。这种模式的特征、功能、结构和表现形式等各个方面都与大学主导型模式有很大的相似性。不同之处在于,该模式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科研院所,其将以创办经济实体的方式集“科、工、贸”为一体并以此来达到产学研合作一体化。

4.企业主导型产学研合作模式

企业主导型产学研合作模式是由企业将科技活动与经济活动有机结合,自主进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产业创新和新产品的市场营销等全部过程,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这时企业既是生产的主体又是研究的主体。企业通过创造科学技术并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该模式也可以由企业创造条件,高校、科研院所提供创新成果,这种成果的形成往往需要高校和企业联合攻关才能完成。

5.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型合作模式

该模式是为了实现将科技转化为成果。在这种模式中,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各自拥有原来的体制,充分利用各自占据优势的要素,通过分工协作来共同实现一项技术创新。目前这种模式正成为技术创新,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创新的主流模式。该模式将大学和企业的科研人员一起吸纳到联合型合作一体化组织,共同承担企业科技研发创新的任务。以下是一些较为典型的实例:合肥工业大学与江淮汽车集团、奇瑞汽车公司等建立的联合研发机制,与江淮汽车集团合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研究院。在安徽省,这种模式虽然也在不断推广,但由于知识产权及其收益分配机制不够完善等原因,其发育尚不成熟、不充分,有待进一步发展提高。

三、产学研模式下培养研究生创新人才的若干实践

笔者所在的合肥工业大学始终坚持科学研究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注重瞄准国家战略目标和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大力倡导把“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转化在企业里”,深化研究生培养合作机制,拓展研究生培养基地,积极推进学校科研工作更加贴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第一线,为服务安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改革传统工程教育模式,深化校企合作机制

中国工程院在2007年启动“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重大咨询项目,报告指出:高等工程教育中的工程性与创新性缺位,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主要表现为:在教育观念上,创新教育的思想尚未贯穿培养的过程;在课程设置上,重专业、轻实践,与工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相差甚远;在实践训练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双师型教师匮乏,难以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针对传统工程教育模式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瓶颈”,合肥工业大学在大力推进产学研的过程中先后与安徽省16个市及省国土资源厅等行业主管部门、年销售额30亿元以上大型企业建立了三个层面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凭借合作优势构筑工业化或准工业化的校内外实习基地,为研究生参与工程实践营造最为直接和真实的训练环境。

2.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为适应学科与社会发展以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合肥工业大学依托重点科研机构,紧密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对研究生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尝试以科研项目为载体的培养模式,构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新体系。将研究生课题研究与学位论文挂钩。按照研究生能力强弱,分别进入科研课题组,结合科研或工程实际问题开展课题研究。研究生的指导亦推行双导师制。由于指导针对性强,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比较好,学生受到了科研人员良好的科学素质的熏陶,创新意识进一步被发掘,创新与实践能力明显增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升华,实现了校企双方的优势互补。[6]

3.依托工科专业优势,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合肥工业大学以国家、地方、企业的需求为导向,集中开展技术攻关和科技创新,努力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可持续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技任务、工程项目的科技创新基地,重点建设了汽车工程研究院、光电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产生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影响、对行业和企业有带动作用的创新成果。学校与合肥锻压、蚌埠丰原、江淮集团、奇瑞汽车等企业联合承担了包括“国家重大专项”、“支撑计划”、“973”、“863”在内的多项重点科研项目,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真正成为了安徽社会经济发展的“智囊团”、“思想库”,为服务安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4.产学研合作教育,拓宽创新人才培养渠道

合肥工业大学注重在既有科研实力又有先进生产能力的企业中培养研究生,先后与在江淮集团、中国第一拖拉机厂等企业签订了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协议。学校还利用产学研用合作优势,模拟企业生产实际,建立校内准工业化的生产线和创新实验室(中心)、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啤酒生产线等一批校内准工业化的生产线和实验室(中心),为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保障。为加强工业人才的创新教育,合肥工业大学还根据行业需求开展不同形式的“订单式”培养,与江淮汽车集团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首批选拔了23名二年级的硕士生提前进入江淮汽车集团工作。此外,为了使研究生在学期间能够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并在实践中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近年来,合肥工业大学积极推进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加强和各地市间的交流和合作,先后在合肥、宁波、扬州等地协议建立了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探索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新模式,努力使研究生社会实践成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

参考文献:

[1]李大胜,等.产学研合作办学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高教探索,2007,

(5):60-62.

[2]丁厚德.产学研合作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国策[J].清华大学学报,1998,13(3):50-54.

[3]郭斌.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J].黑龙江教育,2008,(4):29-31.

创新实践研究篇(10)

关键词 :电子商务;网络创业;创新实践

基金项目:广东省创新强校项目基金

电子商务是互联网时代最具经济活力的网络创新,是国家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建设规划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我国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已迅速超越西方发达国家,电子商务网络渠道、相关从业人员数量及营销额度都位列全球首位。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商业创新模式,不但成为融合了现代商业贸易与互联网技术于一体的现代经济产业,还成为增强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形象和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电子商务作为重要的获得全球资源配置的新型经济形式,正以异乎寻常的发展速度向前推进。

国家教育部在2010年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高校教育主渠道。创新创业教育对于高校而言,是要培养在校大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创业精神,通过专业教学和实践学习,使其具有较丰富的创业知识、较强的创业技能,能够较好地发现和寻找到创业机遇,有承担风险、开拓进取的志气和勇气。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创新型经济模式和现代商务特点,使其最适合融入到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教学中。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办学规划,写入教学计划,并结合专业教学与实习具体细化,来满足教育部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全程融人于人才培养方案全过程的要求。2014年,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在美国成功上市,阿里巴巴执行主席马云的身家超过200亿美元,成为中国大陆新首富。阿里巴巴的成功,进一步掀起电子商务发展的新高潮,中国电子商务的超常发展将需要大量创新创业型人才。

1、高校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及电子商务发展状况

电子商务及互联网已经逐步成为当今高校教育办学中非常重要的专业和学生创业实践活动,而且高校许多非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也积极参与电子商务创新与创业实践。电子商务是一门集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互联网技术,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型、综合型为主的专业。早在1999年,清华大学就尝试成立了校园门户网站 “我们的家园”。它是一个将校园食堂、校园物流、校园服务等多种服务机构和高校财务、教育行政等各部门工作全部加入链接,融合于一个校园网站里,所有在校师生提出的需求或意见都能及时的在校园网相关栏目上得到答复、咨询和反馈解决,从而开启了高校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历程。2001年教育部正式批准高等院校试办电子商务专业,至今许多非电子商务专业的大学生也热衷于电子商务创新船业实践。国内很多高校也都建立了相关的在校大学生“淘宝班”, 学校按照互联网站经营步骤与网络商店程式开设对应或相应课程,大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可在辅导员及专任老师的指导下,尝试开一个“淘宝店”来进行实践或实习,使学生通过开网店创业的实践过程,既学习了相关理论知识,又磨练了电子商务技术技能。2003年3月,由黑龙江大学生自创的“易蓝电子商务网站”是一个以网上购物为主,兼顾服务咨询、快递送货等业务的第一家由在校学生自己构建的校园网络直销超市。另外深圳大学的“阿基米饭”、华中科技大学的“52momi”、“Myhust”、四川农业大学的“多多网”等高校购物网站都享有盛名。广州航海学院于2012年起也建立了多个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实践工作室,还得到了动漫行业协会、知名电商企业、职能部门等社会支持和政府扶持。

在西方发达国家,电子商务早已涉足高校,并对学校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例如在美国德州大学、伯克利大学的信息系、麻省理工学院和纽约州立大学陆续成立了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开办了电子商务经济、网络金融等专业。近几年,我国高校互联网及电子商务发展进入到“数字校园”时代,进一步推动了高校大学生电子商务及网络创业与创新实践的发展。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2009年我国正式开展3G移动业务,截至2010年12月底,已覆盖全国所有县级城市和绝大部分乡镇。2013年12月工信部正式向三大运营商颁发了4G牌照,标志着中国的4G时代到来。4G移动技术具有通信速度更快、网络频谱更宽、提供更多增值服务等优势,有利于促进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移动电子商务作为4G时代新产生的一个行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其人才需求十分迫切。移动电子商务也发展为高校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与创业实践的热门领域,学生团队开发属于自己的移动端APP进行电子商务创新实践。

2、高校须给予大学生电子商务及网络创业发展宽松环境

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各种网吧等网络经济崛起,电子商务及网络创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和平台,在校大学生普遍对电子商务与网络创业充满兴趣,成为高校新的研究课题,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须进一步深入探讨。

2.1 高校应给予大学生电子商务及网络创业的良好体验

实际上随着电子商务等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网络创业形式呈现多元化,高科技一点的,如网络银行、支付宝等;智力服务型的,如网络咨询服务、网络,栏目编辑等;快捷一点的,就是开网店。在高校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大学生电子商务及网络创业的良好体验,鼓励和创造条件让大学生投身社会公益服务和网络经营实践等活动中,使大学生由被动型的接受转为主动开放地接纳电子商务及网络创业新生事物。

特别是在“创新强校,协同育人”理念指导下,联合或引进电商企业进行应用型教育教学实践合作,使大学生亲身体验网络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以有形的网络产品或服务为载体,拉近大学生、企业商家和顾客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在校大学生电子商务及网络创业的积极性与实践性。

2.2 电子商务及网络创业已由大学精英泛化为普通学生

当前,电子商务及网络创业主体已经扩大化或泛化,从社会、高校精英向普通人和普通大学生,甚至中学生延伸。最早一批成功的电商网络创业者基本是高校精英或海归派。如百度的李彦宏、搜狐的张朝阳、阿里巴巴的马云等。由于高等教育不断普及,已逐步进入大众化教育办学阶段,越来越多的电商网络创业者来自普通大学生或普通人。中国大学创富排行榜中的二十余位电商网络创业大亨,都来自于普通学生。排名第八十八位的杨甫刚是浙江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大学生,他在淘宝网上开了一家名叫“嘟嘟靓妆小铺”的网店,一年营业额超过200万,流动资金有十几万。值得关注的是,杨甫刚是名顽皮且学业并不优秀的学生。选择电商网络创业的大学生有很多并不是被学校或社会公认的精英或好学生,而是由于创业多元化,加上对电商网络创业新事物的良好体验所产生的积极因素,导致当代大学生成为电商网络创业的大众主体。

2.3 在宽松环境下注重发展电子商务与网络创业教育

随着国家政府和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多方支持与鼓励,高校加大了对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引导与指导,创业环境日益宽松。在越来越好的和谐氛围下,各学科专业的大学生不约而同地纷纷将创新创业实践应用在了电子商务及网络创业方面,使互联网电子商务创业的实践热情普遍被激发出来。高校对互联网电子商务创业的教育教学更加重视和务实。如广州航海学院组建了天天向上电子商务创业工作室;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成立淘宝网上创业培养班;阿里巴巴集团发起大学生网络就业创业护航行动等。通过类似这些组织和形式,体现了高校对电子商务及网络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视与社会需求和支持。

另外,高校与电商网络企业在淘宝网上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平台,并出版大量的电子商务教材与网络创业模式案例等,开设了《大学生网络创业理论与实务》、《决胜网络——创业管理案例》等众多网络电商实训课程。表明高校正逐步改革和加强电子商务及网络创业的教育教学,创新产、学、研和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注重应用型技能的培养,走协同育人创新强校之路。

3、高校培养创新型电子商务与网络人才的思考

3.1 加强建设电子商务类实训基地,保障电子商务创新实践的顺利实施。

建立电子商务与网络实训基地是高校将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最好场所,特别在培养大学生电子商务应用技能和掌握网络化市场规则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另外,电子商务可信交易环境建立,电子商务市场准入与退出、电子商务领域支付、跨境电子商务、在线知识产权保护、电子商务纠纷解决机制、消费者权益保护、电子商务交易监管与信息安全保障等理论内容都可通过“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基地获得实践应用。再引导学生走入社会,深入企业学以致用,在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在实际中迅速提高自己的应用技能。

高校在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现代教育理念同时,应积极探索引入社会力量、行业优势参与办学和协同育人的新途径、新模式。积极建设能满足核心技能实践、应用训练等要求的电子商务及相关专业的校内或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在软、硬件配套上,网络环境上充分保障电子商务及相关专业实习、实训、实验等实践条件。

3.2 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全国、地方和企业举办的各类电子商务类竞赛。

高校应为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专题报告,激发学生的认知能力,对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项目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各类“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在项目研究的过程中重点是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目前国内的各种电子商务类创新实践项目的各种重要赛事,例如:全国高校“创意、创新、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广东省大学生电子商务大赛等相关赛事,引导学生提出各种有价值的建设方案参赛,并在参加全国比赛的过程中与全国兄弟院校的师生以及电子商务相关行业的专家进行探讨,进一步了解企业的需求、探讨方案的可行性以及改进的意见。使得大学生在参与课题研究以及相关比赛的过程中迅速提升实践创新的能力,并收集相关创业项目信息,为今后创业做好铺垫。

3.3 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电子商务创业实践,提前与网络社会接轨。

新的教育理念提倡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特别针对电子商务专业,更应鼓励学生成立电子商务开发应用创业团队,并在团队中担任一项任务或职务,进入角色。在专业实训教师指导下和创业项目导师的辅导下,引进企业式运作模式,使学生以电子商务实际项目为载体进行教学实战。利用大学生本身具有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逐步培养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再以细化的专业教学实践课程为标准,将创业实践内容以具体的实践教学学分形式纳入到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学体系中,从而让在校大学生提前与互联网社会接轨。

电子商务实际是互联网思维加网络营销。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思想就是引入消费者创造价值,就是大家所说的“C2B”概念,这一概念的出现,使得互联网经营更加开放化,使得价值的创造更加贴近用户需求和客户本身。因此,要引导学生摒弃传统企业与传统经营概念,树立互联网时代的“C2B”概念,即让消费者参与制造、参与经营的概念。

鼓励学生参与网络电商经营实践,成为网友和粉丝,在网络上创造产品。例如:习主席在庆丰包子店点的是“6个猪肉大葱包子、一份炒肝、一份荠菜”,被网友们命名为“习大大套餐”,定价21元,在网络上图文并茂的热卖起来。这个套餐概念不是庆丰包子店创造的,是习主席和网友们在电子商务时代背景下一起参与创造的、并由网友粉丝们在网络上参与经营中传承下去。小米手机的成功真谛之一,也是让网友粉丝一起参与创造产品内容,而不是企业的一厢情愿行为。只有网友创造的,才是有生命力的,才是不花钱的广告。

3.4 联合网络电商企业建立协同育人机制,组建电子商务“双师型”教学团队

电商网络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尽快适应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大信息大数据时代,必须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全面建设。所谓“双师型”教学团队是指:基础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一般由院校专任教师授课完成,而实践性、技能应用型的实验实训课程,则由来自企业的具有高技能水平的一线员工,如技师、工程师、动画师、设计师等指导完成的分工协作教学机制。在校企合作下,通过共同制定课程框架体系,共同设置教学内容。基础性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由校内专任教师教授,技能应用及实践性课程由企业一线从业员工兼职教授,聘请电子商务行业与企业技术骨干担任技能应用及实践性教学兼职教师。

针对我校地处黄埔区“状元谷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内的有利条件,我们在加强电子商务“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中,一方面通过与示范基地内的优秀电商企业合作建立“协同育人机制”,轮流聘请企业一线的优秀技术骨干充实“双师型”教学团队。另一方面派遣专任教师进入企业顶岗工作和实习实践,一般经过半年以上的企业工作锻炼,这些教师基本都成为“教师+技师”的“双师型”教师。

3.5 积极搭建电子商务与网络专业多学科交叉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创新平台

协同创新(Collaborative lnnovation) 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中心的研究员PeterGloor最早给出定义,即“由自我激励的人员所组成的网络小组形成集体愿景,借助网络交流思路、信息及工作状况,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电子商务本身是一门需要文理相结合、工学相交叉的学科专业,由于它集合了许多学科专业知识于一体,又必须了解掌握诸如商务经济、信息处理、金融管理等多种专业技术与技能,这就需要整合多门类、多学科横向联系、合作办学。再引进相关企业协作,逐步建立多学科专业交叉的,与企业一起协同育人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不断完善和推进校企协同、产学研融合、适应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办学体制与教育机制。

学校通过强化与互联网企业沟通合作,以电商企业经营项目和生产任务作为引导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进行实战的训练内容。特别对电子商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综合改革,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新设计,增加诸如网页广告设计、网络栏目编辑、网络文娱等电商应用实践课程,指导和训练学生怎样成为网友和粉丝。实行课程体系和创业实践体系双轨制的教学和评价体系:在教学环节设计、创业导师团队组建、创业班学生遴选、学生管理创新等方面综合改革,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技能素质与创业能力。我校电子商务创新平台就是联合信息技术学院与艺术设计学院等不同学院共同建立电子商务技能实践工作室和互联网创业孵化基地。

4、结束语

总之,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是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培养创新创业型电子商务人才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电子商务的核心是商务,它是非常适合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行业。但我们也要冷静思考高校电子商务创新实践存在的难点问题,例如物流、管理模式和支付等问题,仍需要不断思考和改进。我们相信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移动电子商务作为4G时代新产生的一个行业,将成为新的亮点,对推动高校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与创业实践也有重要意义。我们坚信一定能实现高校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业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叶仕满.协同创新:高校提升创新能力的战略选择[J].中国高校科技,2012,(3):l6-19.

上一篇: 给排水优化设计 下一篇: 活动宣传设计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