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创业教育杂志社
分享到:

创新与创业教育杂志

《创新与创业教育》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10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卷首特稿、理论研究、实践探索、政策解读、创域英才、它山之石、学会动态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 国际刊号:1674-893X
  • 国内刊号:43-1503/G4
  • 出版地方:湖南
  • 邮发代号:42-374
  • 创刊时间:2010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1.28
  • 综合影响因子:0.256
期刊级别: 部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3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创新与创业教育杂志理论研究

创新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路径选择

摘要:目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工作存在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滞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培养手段与训练途径单一等问题。要以科教兴国为核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灵魂,以科学发展观为价值取向,以中国梦为最终价值追求,在教学环节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教育,在实践环节上增强中国梦的体验感悟,在社会保障环节上营造互动与服务的就业环境,创新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1-10

基于自我效能感调节的创业“意愿-计划-行为”模型研究

摘要:创业活动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推动创业实践已成为各国普遍重视的问题。但当前我国实际创业率并不乐观,很多人虽然有创业意愿,却未采取创业行为。这种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背离现象的存在,对打破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之间的机制黑箱提出了迫切的需求。通过“意愿-计划-行为”路径,构建了从创业意愿到创业行为的内在机制的概念整合模型,提出了相关假设和概念测量,并对未来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11-16

论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目的,使学生认识到生命存在的意义,明白自我与他人、社会、国家的价值吻合。体验是生命存在的方式,在体验中,人不断地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以实现对生命的创造和超越。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积极的生命体验,体验式生命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设计体验式生命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认知自我生命;丰富实践教育内涵,帮助学生认知社会生命;吸收借鉴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认知精神性生命是其基本方法,最终帮助学生认识到人的生命是自我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性生命的立体式统一体。
17-21

基于人格培养的创业课程教学改革--以四个部级精品创业课程教学为例

摘要:高校创业教育遵循两种视角:功利观和非功利观。前者以培养创业者为目标,后者以培养创业人格为目标。直接培养创业者的功利化目标使得创业教育发展道路变得越来越窄。创业教育需要拓展发展思路,回到培养学生创业型人格的发展路径上。基于人格培养的创业教育应有效协调各种创业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并重点做好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学习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四所高校的创业管理国家精品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将为其他高校的创业教育提供借鉴。
22-26

建构论视野下专业教育中的创业教育模式改革

摘要:当前专业教育中的创业教育模式存在以下弊端:“以教师或学校为中心”作为指导思想;创业教育与学习者的专业知识和课程相脱离;强调“教学环境”设计,忽视“学习环境”设计;以“教师传授”为主要教学方法,使学习者对创业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本文提出以建构理论为指导,构建在“以学生为中心”指导思想下,制定适合创业教育的专业教育培养方案;设计以专业课程为基础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注重建立配套的创业教育学习生态系统环境;注重在协作互动式学习体验中实现创业知识的意义建构的专业教育实施创业教育发展模式。
27-30

大学生健康精神生活培育初探--基于荣格的心理动力学分析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从物质生活状况、社交状况、日常生活、基本观念和心理特征五个维度探寻大学生精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表明,由于心理能的扭曲、负性体验的作用、精神断乳的冲突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精神生活呈现出学习动力缺失、人生目标功利、人际关系障碍和兴趣爱好异常等不良现象。针对以上问题,建议通过内外两通道、知情意行四个层面解决大学生精神生活存在的问题,以建构和谐的精神家园。
31-35

大学生创业环境的问题分析及对策选择--基于政府行为的视角

摘要:鼓励大学生创业需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目前我国的创业环境存在创业政策体系不完善、创业融资市场效率低、分担创业风险机制有欠缺、创业援助系统不健全等问题。从政府行为的角度出发,完善政策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和构建创业援助系统是我国政府优化大学生创业环境的对策选择。
39-42

毕业生职业期望研究的相关文献述评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整理和分析,梳理并概括了与职业期望相关联的职业价值观的概念、结构、内外在影响因素等内容,进一步明晰了职业期望概念的演化过程,并从文献研究的角度指出了大学毕业生职业期望相关研究的不足,认为今后应从研究内容、视角、方法等方面拓宽对职业期望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43-46

高校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浅议

摘要:高校创业教育实践教学,能够丰富学生创业实践的领域,包括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和增强学生的创业素质与创业能力等等,本文通过高校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经验,进一步探索研究高校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创新模式。
47-48
创新与创业教育杂志模式探索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探讨--以安康学院为例

摘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是影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重要因素,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是地方本科院校生存和发展的依据和基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只有自觉树立“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专业结构,面向地方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主动融入地方、服务地方,才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充分就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49-51

应用型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长沙理工大学为例

摘要:以长沙理工大学新闻学专业方向人才培养实践为例,阐述采用全媒体新闻人才培养创新基地的手段,从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和学习实践等方面,探索应用型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52-54

国家发展战略下的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摘要:工程教育改革虽然涉及诸多因素,但其中最为主要的问题是,要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水平。近年来,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日益深入,以兰州交通大学为例,该校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积极开展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中外合作培养模式、军地合作培养模式、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等进行了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益探索,取得了成效。
55-57

煤炭行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探索

摘要:华北科技学院依托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突出安全科技特色,为煤炭主体行业服务,在三个部级特色本科专业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制订了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创立了学校与煤炭主体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与煤矿企业深度合作,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打造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积极探索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58-60

校企联合培养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的基本思路

摘要:我国现代设计教育起步晚,大学设计课程存在着局限性。缺乏适合本土设计现状的教学体系,过多注重理论教育而忽视了教学实践的重要性。依据当前大学课程对培养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结合现代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素质构成要求,分析校企联合培养创新型设计人才的重要意义,对校企联合培养创新型设计人才进行探讨。
61-63

艺术设计专业的高职属性及教育定位

摘要:根据创意文化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与属性,结合就业岗位的需求标准,以市场为导向,就如何培养出既拥有传统文化根基,又能适应现代技术,同时具备创新能力的高技能型设计人才,使高校艺术设计职业教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教育模式,作一定的研究,加以实践推进,使其具有借鉴和示范指导作用。
64-65

光电专业“卓越计划”实施探索

摘要: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目的和要求,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光电行业标准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学校培养标准,以我校与国际知名信息技术企业QNX、TI建立的光电应用联合实验室为平台,提出针对我校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以及具体培养案例分析,通过此方案实施可以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中最先进软、硬件技术并能熟练协同软硬件进行光电系统整体设计以提高学生光机电专业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66-67

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构建

摘要:当前,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普遍存在着理念比较落后,缺乏文化氛围;师资队伍数量不足、整体水平不高、结构不够合理;教育模式单一,课程体系不系统,实用性教材缺乏;重理论、轻实践等等问题。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地方各高校应构建创新创业文化环境育人,针对全体学生并全过程育人,专兼职师资相结合并全员参与育人,多元化实践实习育人,多学科交叉渗透支撑育人,科学保障激励机制育人等相结合的育人新模式。
68-71

创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培养实践探析--以厦门理工学院为例

摘要:厦门理工学院发展定位于新型“亲产业大学”,鼓励高校创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注重企业参与的创业教育。其创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模式包括以校方主导的模式“创业与职业发展启蒙计划”和共同主导模式“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实验班”。高校创业教育中校企合作面临教育的企业功利性目的与学校非功利性目的的矛盾,双方投入对创业教育中校企合作有大的影响。宜通过签订契约,校企合作主体地位平等、权利义务对等,增强合作的可能性和长期性,为规避校企合作双方存在的功利性目的与非功利性目的的矛盾等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
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