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杂志社
分享到:
《城市规划》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7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城镇化、土地利用、城市交通、小城镇、历史文化保护、国外规划研究、市长之声、观点引介、研究综述、规划书市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主办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 国际刊号:1002-1329
  • 国内刊号:11-2378/TU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72
  • 创刊时间:1977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97
  • 综合影响因子:1.607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城市规划 2016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城市规划杂志编者絮语

开会

摘要:去年12月20日至21日,中共中央召开了城市工作会议。七位政治局常委全部出席,参加者为各地党政一把手.总书记和总理讲话,如此高规格的会议不多见.可见会议议题之重要。
1-1
城市规划杂志规划信息

高层信息

摘要: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于2015年12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城市发展面临的形势,明确做好城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在讲话中论述了当前城市工作的重点,提出了做好城市工作的具体部署,并作总结讲话。具体的工作部署包括:
5-6

部委动态

摘要: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召开 2015年12月28日,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全面总结了2015年住房城乡建设工作,对2016年工作任务作出部署。
6-6

地方信息

摘要:遂宁市出台国内首部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作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之一的四川省遂宁市,在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之后,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了《遂宁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规划》于2015年12月21日通过了由多位全国知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评审;2015年12月23日,《规划》成果通过市规委会审查,成为国内首部出台的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为遂宁市全面开展海绵城市建设、从试点走向示范提供了技术支撑。
6-7

学会工作

摘要:水与历史城镇国际研讨会在南京召开 首届“水与历史城镇——互动及形态变迁”国际研讨会于2015年11月28-29日在东南大学成功举行。会议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与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联合主办,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以及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联合承办,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亚洲文化遗产与发展基金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资源管理教席对会议的召开给予了大力支持。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周岚.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韩冬青致辞。
7-8

行业动态

摘要: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成立人居科学院 2015年12月13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召开了“人居科学院成立大会暨2015年人居科学论坛”。人居科学院由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国家科技最高奖得主吴良镛院士倡导成立。人居科学院将作为研究国内外重大人居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公益性学术交流平——汇聚各领域相关专家学者,聚焦人居环境建设的科学理论和实践案例,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人居建设和城镇化提供咨询,传播相关科学知识。
8-8
城市规划杂志规划研究

经济增长、城镇化的机制及“新常态”下的转型策略——理论解析与实证推论

摘要:分析经济增长和城镇化的经济本质,对其发展机制进行理论解析和实证推论;认为制度变迁是影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制度变迁的方向应对称于当期的禀赋条件,制度有效性将影响制度变迁的效果。基于我国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的票赋条件,“新常态”阶段将是一个经济发展中枢下移的阶段,传统的“需求侧”强刺激增长路径难以为继,必须转向适度扩大内需和提高长期供给能力的新发展模式。长期供给能力来自于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制度创新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因此,从重视物质资本积累转向注重人力资本积累,从过于依赖土地等资源投入转向“存量规划”和空间资源优化配置等,构成了新的发展战略指向。
9-18

以改革为背景谈城乡统筹规划的方法

摘要: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的新型城镇化之路,绝非“毕其功于一役”的社会革命,而是围绕人文本位为核心,逐步撑起一个立体的新型发展结构,最后形成以人的发展为主要脉络并一以贯之的社会系统。这就要求城乡统筹规划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脱离直觉规划,走向系统规划。本研究论述了这一规划转型的过程,并认为中国未来的改革需要关注三件事:边缘革命、区域竞争和思想市场。城乡统筹规划的具体方法与这三件事密切相关。首先,应通过城乡统筹规划建立全社会共同的底线,目的在于规范市场,优化服务;面对区域竞争,城乡统筹规划应以全民规划为导向,纠正地方政府的偏好和干预,利用规划指引的方式迅速介入地方城乡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和矛盾;为了实现城乡思想市场的长久持续繁荣,城乡统筹规划应本着和合共生的文化理念,以和而不同的态度容纳文化的多样性,从而发挥城乡文化的持续创造力。城乡统筹规划的具体方法可以概括为持守底线、顺势而为和多元包容。
19-24

控规阶段高层住区相邻地块日照遮挡控制研究

摘要:相关技术规范尚未对高层住区相邻地块间日照遮挡进行有效控制,导致高层高密度地块先后开发顺序的不同而造成相邻地块间权益互侵,甚至因此而诱发城市空间被动无序发展,成为当前困扰城市规划管理者和设计者的难题。本文在对高层住区相邻地块日照遮挡相互影响问题进行解析的基础上,通过在控规阶段地块图则中植入日照遮挡的控制范围和控制时间,尝试提出高层住区相邻地块日照相互遮挡的解决方式。
25-31
城市规划杂志空间研究

亚洲国际化城市中心区空间指标比较研究

摘要:亚洲国际化城市大都具有人口高密度聚集的特征,且中心区存在着规模、等级及形态的较大差异,表现出一定的规模门槛规律,对我国城市化发展具有较大的借鉴价值。本文在现状调研及数据矢量化的基础上,逐项定量剖析亚洲17个国际化城市29个中心区的空间形态,对其规模、等级及格局所涉及的用地规模、建设规模、开发强度、街区大小、道路密度等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探寻其间存在的门槛规律,并对其空间形态类型进行分类研究,提出相应的数据簇群;进而揭示在非市场经济因素限制的基础上,城市经济等级规模、服务产业业态结构以及交通方式的支持是促使亚洲国际化城市中心区形成门槛特征及不同形态模式的主要因素。
32-42

生产-消费均衡视角下城市商业中心演化研究——以南京新街口为例

摘要:通过南京城市商业发展与中心演化的历时性梳理,指出在非西方文化语境下,传统城市是顶层设计下的空间生产机器,在特权消费与大众生产之间维持着精妙的平衡,商业则是这一复杂系统中的辅助性制度设计。近代城市工业化转型破坏了这一系统,但受地缘政治、工业基础等多因素影响,并未能在工业生产与居民消费之间重建平衡,商业空间发展两极分化。现代城市通过制度干预,重建商品生产供给与消费需求之间的均衡关系,商业空间发展逐渐回归市场机制与公共政策的双重调节,并出现中心极化。在当前大众消费需求日趋分化的趋势下,商业空问发展呈现出新特征,在新供求关系下,对城市商业空间规划从等级设定、规模预测、区位选择、主体特征以及空间组织等方面展开思考,提出建议。
43-49

北京市城乡建设用地扩展与空间形态演变分析

摘要:利用北京市全市域的遥感影像数据,运用GIS分析技术,对北京市近50年来的城市空间扩展与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市空间扩展有明显的阶段性、轴向性和圈层蔓延特征。北京市城乡建设用地的扩展在不同时段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综合分析表明,人口激增加剧了对于空间的需求,产业发展奠定了空间形态的基础,空间战略的延续维系了形态的演化,大事件大项目的出现给城乡空间形态带来了变革。
50-59

中国城市社会空间转型解读——以单位空间向社区空间转型为例

摘要: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单位是计划经济时代社会空间最基本的细胞单元,承载着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履行国家制度政策的职能。这一社会空间组织,保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正常运转,成为中国政治和社会叙事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后,随着管制放宽、市场经济以及快速城市化的发展,单位空间景观开始解体。随着个人主义泛滥、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以及贫富差距的悬殊,社会结构中出现离心力加速的趋势,这对社会结构整合、社会凝聚力和政治稳定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通过梳理单位空间的演变过程,试图理解与阐释中国当前城市社会空间转型的发展特征、地方政府的行动实践以及城市社区的建设。
60-65
城市规划杂志规划实施案例

规划引领 法规保障 全民参与——合肥市环城公园规划实施案例分析

摘要:1环城公园概况 合肥市环城公园位于老城区四周.兴建于古城墙及护城河旧址之上.全长87km.最宽处达200余米.最窄处也有30m,总面积1376hm^2,其中水域526hm^2.陆域85.0hm^2。公园由包河、银河、西山、环西(含黑池坝、琥珀潭)、环北和环东等6个景区构成.并串联老城区东北角的逍遥津、西北角的杏花两个公园.被誉为合肥的“翡翠项链”(图1)。
66-67

一起规划执法案例的法理逻辑与人情关怀

摘要:1基本案情 南方某村(位于总体规划的规划区内)村民有在河道边搭建“水桥”用于日常取水洗漱的习惯。这些水桥多为上下两层2块板,方便在不同水位进行取水。近年来.随着该县对河流景观的整治.河流边原有的水桥被统一拆除.但随后不久,村民又陆陆续续在河边搭建起了水桥。
68-69
城市规划杂志年会建言

美丽中国呼唤景观风貌管理立法

摘要:1实施景观风貌管理及其立法的必要性 城乡的景观风貌即城乡的风采和面貌.是涉及国土自然环境、城乡历史传统、现代风情、精神文化.经济发展等的综合表征。景观风貌不仅包含了看得见的空间景观,如建筑形式、建筑色彩、山水格局、绿化.还蕴含着城乡的神韵气质,地方的市民精神、风俗习惯与科教文化。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城乡的景观风貌是城乡特色的最主要体现之一,是城乡的软实力,竞争力。
70-71

城市更新要同时体现市场规律和公共政策属性

摘要:在未来5至10年乃至更长的一段时期.我国城镇化将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城市逐步转变发展方式,不再一味向外扩展.而是转向调整内部结构,注重内部更新,提高城市的质量和承载能力,控制增量、盘活存量、优化存量将成为城市空间增长的新常态。目前.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深圳、沈阳、厦门等许多城市正在积极开展和推进城市更新工作,城市更新在严格管理城市增长边界、注重城市内涵发展、提升城市品质、促进产业转型的趋势下日益受到关注。
72-74

加强城乡聚落体系的整体性保护

摘要:当前,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均已经进入一个关键时期。我国城镇化在经历多年追赶式高速增长之后已经进入到调整阶段.未来保增长、重民生、追求城乡协调发展等多个国家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均需要高质量的城镇化提供有力支撑。
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