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设施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8 14:51:41

城市公共设施

城市公共设施篇(1)

引言

城市化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我国城市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进入快速增长时期。我国城市化率从2005年的42.99%提高到2009年的46.59%,年均增长0.9%,预计到2020年,将有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2050年则有7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尽管我国城市化率提高很快,但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85%的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50%的水平,未来发展空间很大。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人口城市化并不是人口流动到城市这么简单,城市化水平的整体评价体系还应包括下列要素:适龄人口入学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市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城市人均道路铺装长度;城市用自来水普及率;城市人均住房面积;万人拥有医生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这表明,人口城市化起码应该是一个包含相应的城市建设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内容就是城市公共设施建设。

城市公共设施的发展水映了城市的整体经济实力、规划建设能力,是体现城市良好投资环境、生活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良好的城市公共设施不仅能够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维护城市形象,为城市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而且能够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当前,我国城市公共设施水平无论从人均占有率还是从质量来看,都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1 城市公共设施的内涵

城市公共设施是指有由政府提供的为社会公众享用或使用的公共物品。城市公共设施是指道路、桥梁、港口、广场、路灯路标路牌、城空防空、等等。从空间布局来分,有全市性公共设施、区域性公共设施、邻里性公共设施三种。

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最能体现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精神品质,优秀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能强烈地突出城市的地域感,增进城市居民的归属感。城市公共设施数量多少、品质的优劣以及摆置位置是否合适等,都影响着城市综合景观的整体效果。随着本县经济的发展和居民余暇时间的增加,城市公共设施以它独有的功能特点,遍布整个城市。伴随着经济的不断的深化,公共设施已经逐渐落后于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2 功能

在影响公共设施造型的诸多因素中,功能是最为重要的,它对公共设施产品的造型形态有决定性作用。一件合适的公共设施造型设计我们会从使用功能、环境功能、文化功能等方面考虑。因为不同的功能要求而设计不同的座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相关群体对景观公共设施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如休闲类设施户外小品,因为环境要求不同而造型迥异。

同时,随着现代人对文化的重视,人们对公共设施功能的诉求上升到文化层次。不同的文化背景要求公共设施在整体环境中艺术效果不同,如英雄纪念碑和牌坊。作为城市户外公共设施,其功能设计体现了设计师对生活的理解度,它不仅要解决功能,环境舒适问题,而且还要激发、引导城市形态的发展。

3 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策略

3.1 完善城市公共设施建设项目运营的收费机制

城市公共设施是政府提供的一种公共产品,这与政府从中收取一定的费用并不矛盾,这一部分收费如同城市维护建设税,其对于当前我国城市公共设施所需资金而言杯水车薪,但它同样体现了城市居民对城市建设发展的关注和参与,所以这一部分资金来源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保持稳定。然而,在现实中我们经常发现城市公共设施被“绑架”进行乱收费以及不合理收费的现象。城市公共设施收费是一种社会收入再分配形式,对于经济运行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但乱收费以及不合理收费的现象是绝对不应该存在的。因为收费范围的确定、收费标准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企业的效益和居民生活,所以政府必须要明确哪些城市公共设施应该收费、能够收费以及如何收费。在此基础上,政府还要合理规划和使用这些收费,并予以公示。

3.2 进行合理科学规划布局

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布局问题关系到社会公平和效率的问题,是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一件大事,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布局。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过程中必须依据程序进行,讲究合法性,避免快速决断;连续性决策,每个过程都要进行选择,不断调整决策,以谋求共识;综合审视,注重比较与选择,不要专注于某一个方面。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公共设施的规划建设不应一味追求规划的效率与经济性,不应主观的追求单一要素对整体的拉动,而应在规划中更多地体现合理性与科学性,综合各方面因素,满足更广大市民的需要,赢得更长远的利益,实现更长久的发展[3]。

3.3 是必须处理好法、理、情的关系。城市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城市环境。这就要求执法必须严格,不能有随意性。城市管理工作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执法涉及的许多问题都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多数违章者都能说出一大堆“理”来,怎样用“大道理”说服他们的“小道理”,已成为对执法人员的基本要求,否则群众会说执法人员“不讲理”。在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要首先消除与当事人的对立情绪,倾听当事人的意见,关注和尊重当事人的权益,在依法说理的同时,努力消除当事人的对立情绪,加强沟通交流,注重法、理、情的有机结合,着力化解矛盾,促进工作。

3.4 是必须依靠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要在畅通与市民信息互动渠道上做文章,不断增强群众认同感和责任感。通过开展城管工作进社区等活动,深入了解和关心群众疾苦,从群众的角度审视执法中的重点和难点,调动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和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形成群众全程参与、全程监督,共创共管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

3、5 用市场化模式激发活力。一方面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对能够实行市场运作的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以适当的方式交给社会组织、中介机构、社区等基层组织承担,引进竞争激励机制,以扩大公共服务的供给,并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结合该区实际,对市区主干道及重点区域的环境卫生、城市“牛皮鲜”、车辆停放、乱晒乱挂、乱倒垃圾、公共场地及设施实施管理,甚至是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管理,先由城管部门通过确定管理标准,然后通过招标、承包的形式,委托有合法经营执照、依法在工商部门登记过的、有管理经验的公司来管理,对不服从的管理者,再由城管部门实施行政处罚,逐步形成“执法与管理相分离,即市场化管理在前、城管执法在后”的城市管理新机制。

结语

表面上看,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和管理不属于国家大型规划项目,重要性不大,但由于其关系到城市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关系到城市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必须要时刻关注其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政府要加强素质教育,不仅要发动他们参与这项工作,更重要的是要教育他们爱护城市公共设施,合理使用和维护好城市公共设施。

城市公共设施篇(2)

城市公共设施主要是指城市环境中面向社会大众开放的生活、文化、起居娱乐、商业、交通、广场、体育、文化古迹、行政办公等公共场所的设施、设备等。

一、公共设施普遍缺失问题

在我国绝大部分城市的街区和各类公共活动场所,我们都可以感知到用于公共场所作为视觉识别和导引的城市公共设施还十分匮乏,欠缺大量高水准的、艺术人性化的、具有公益性质的应用设施。

就石家庄市来看,自上世纪末以来,在公共视觉识别和传导系统的建设较以前有了较大改进和提高,并在视觉应用设计上开始讲究起来,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的城市特色,但就该设计和应用领域进一步的人性化、艺术空间化和公共传导化要求而言,还处在初始性的探索和推广阶段。其问题突出的反映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缺乏对城市公共设施和视觉传导的功能与设计价值在城市公共空间的理解与认识。第二,缺乏设计的美学意识并忽视对本土文化的挖掘,将其看做是工程设计之外和之后的小事情或作为可有可无的事项。第三,较多地注重单位性质及其外事部门的视觉导引的设置而往往忽略和轻视了和对社会公共场所设施的人性化与公益性建设。第四,较多注重经济实体或直接进行商业活动的单位及其商业广告性质的视觉标示物空间的视觉导引的设置,而大都忽略了非商业化的公共性视觉传导系统的建设。

二、确立公共设施的公益性视觉传导理念

我们的城市化建设迫切要求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在功能、经济、科技、信息、文化等方面符合当代社会公众的生活和生产交往的需求并能够融入到特定的城市环境及其审美文化之中,成为它们的一个有机的构成部分。具体说就是城市的公共设施中,无论是公共建筑、照明、道路、桥梁、车辆、通讯、标志物、绿化,还是公共卫生或安全设施、健身娱乐或休闲设施以及整体的公共空间环境,都不能缺失合理的和具有公益特性的设计与视觉传导规划。因为城市公共设施的系统化设计是实现城市生活和公共空间的人性化和效率化运作的基本保障。

同时,城市公共设施领域的公益性视觉传导系统,在视觉的“标识”意义和文化的“符号”意义方面又都同时承担着双重的角色和作用。一方面,公共设施作为视觉化的传导标识而存在,具有帮助人们对于具体目标对象、空间位置及环境特性等进行有效的指引和识别作用,同时也提供给人们对活动于其间的环境形态及功能作用的直接认知和帮助;另一方面,又可以作为一种文化性的符号而存在,在提供给人们以某种感性形式的基础上去显露它们背后蕴含着的某种特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意韵,体现着本土文化的装饰性和意象性,其创意与视觉意象直接影响着城市整体文化空间的规划品质。成为直接或间接向公众揭示其内在的文化脉络与时代风格的符号。成功而有效的“城市设施”的视觉传导设计必然构成城市环境中不同时期的公共设计和公共性文化理念的复合体。它们在为市民提供方便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和行为方式,从而把艺术和文化最为生活化地融入到我们的任何一个社区、公园、剧场、博物馆、医院、商厦、学校、公司、车站。

再者,欲要提升和完善城市公共空间的视觉传导系统,我们的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也要在城市公共空间视觉传导系统的认识和制度方面纳入到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和管理的整体规划和法规之中,使之与城市整体的视觉形象及公共设施的建设整合配套,并实施长期而细致的专业化建设与管理。使之在起到既定的社会公益性的功能作用的基础上,广泛征集和采纳优秀的工业设计家和艺术家的成功方案,并通过政府权力去组织有能力的厂家进行竞标和生产。使尽可能完美的各类公共设施,充分发挥公共视觉传导系统和其他城市家具系列的设计美、材质美、工艺美等的社会公共效应。

三、确立公共设施的人为本理念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许多城市都加快了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石家庄市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也逐步开始注重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与城市发展和人的关系,并开始通过开放公园、修建主题公园、街心广场、休闲步行街、城市绿地、停车场,道路、桥梁、通讯、标志物等方面用以满足市民的需求,但这距离一个大都市的城市公共设施建设规范的要求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它还仅仅停留在城市设施建设的表面,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则在于我们是否把公共设施建设与设计的重点放在了研究公共空间、城市环境及现代人三者的关系上,是否将公共空间、行事行为及设施要素组成的行为场所作为了具体的探求对象。

我们知道,公共设施与人们的户外活动关系密切,这些设施虽然体量大都不大,却与公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起着理顺协调人与环境关系的作用。笔者认为,只要是“人”所使用的产品,就应在人性化方面加以考虑,这里的人性化设计即是设计产品的过程中了解人的需求,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关怀。要充分考虑人的心理、生理因素,建立人与产品之间的和谐关系,最大限度的挖掘人的潜能意识,保护人的健康。作为公共设施在设计制造时把“人的因素”作为一个重要的条件来考虑,也就是在生理学和心理学两个方面进行全盘考虑,注重公共设施在安全、方便、舒适、美观等方面的评价,即以人性化的最大需求为主。

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表现,说到具体上应当包括安全性、美观性、舒适性、通俗性、材质感、地域性和文化性等方面,因此,影响公共设施人性化设计的要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环境因素、人的因素、文化因素以及设施本身的因素,而除了设施本身要求符合人体工程的功能性因素外,由于人性化的表现众多,所以其他公共设施的人性化因素应当是一个可变因素,例如地理文化的不同、民族与历史的不同、传统与的不同、使用环境的不同、使用者的不同都是体现人性化差异的表现因素,因此我们可从以下三个可变因素:自然环境、人文地域文化、使用人群来分析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

1.自然环境因素

公共设施的设计应考虑到周围的自然环境,注意设施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理顺自然环境与公共设施的关系,达到自然环境与人的生活的和谐统一。比如我们地处北方气候较为干燥,公共设施材料应多采用具有厚泽温润质感的木材,且冬季时间相对较长,视觉色彩较单调,因此在色彩设计上要鲜艳醒目,以调剂漫长冬季中单调的色彩,使为紧张生活所累的人们在漫漫寒冬也可以感受到心理上的温暖和视觉上的春天。

2.地域人文环境因素

公共设施作为一种城市文化的载体,传承着城市历史文化的基因。因此公共设施的存在除了理解设施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对其文化意蕴和风土人情的解读。不同的生活方式体现着不同地域的文化并表现出不同的生活习惯,而作为人们社会生活服务的公共设施必然会受这些不同生活方式的影响。因此除了其本身的功能外,它一方面是城市文化的显现,体现着本土文化的意象性,直接影响着城市整体文化空间的规划品质。另一方面,公共设施直接参与城市景观构成,是景观规划中的一部分。在进行公共设施的设计与建设时要尊重当地建筑的风格,从中抽取出诸如形态、色彩、文化等隐含的因素,运用到公共设施设计中去。

3.人的因素

人是城市环境的主体,因而设计应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使用人群的需要。在使用人群中老人、儿童、青年、残疾人有着不同的行为方式与心理状况,必须对他们的活动特性加以研究调查后,才能在设施的物质中给予充分满足,以体现“人性化”的设计。如社区垃圾箱的开口,太高和太低都不便于人们抛掷废物,箱体太小则又会使污物外露,太大则不雅观又孳生蚊蝇,同时还要考虑防漏雨措施以及便于清洁工人清理等等。再如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需要;关注残疾人的需要等,在人行道上开辟盲道,在入口楼梯两侧开辟轮椅通道等等,这些都是考虑到残疾人需求的人性化设计。

总之,尊重使用者,“以人为本”是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一个需要自始至终贯穿的原则。我们在城市的公共设施建设与规划中,应按“人――公共设施――人”的顺序对我们的“城市家具”进行科学规划与设计,研究人与公共设施及环境关系的行为心理,在其功能中寻找最适合环境的平衡点,使公共设施系统同时具有功能、公共文化、游憩、生态等多种功能,而并不是不顾实际情况建造大广场、大草坪。

参考文献:

城市公共设施篇(3)

关键词 城市发展 公共体育设施 设施建设

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随着近些年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和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公共体育建设工作迎来了一个新的高潮,而且无论是在体育设施建设的数量、类型还是在功能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背景下,要确保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工作的科学、顺利实施,就必须要注意跳出公共体育设施单体建设的视角,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根据城市发展的战略需求和布局安排,进行统筹规划。鉴于此,本文就针对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 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

简单而言,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如下:

首先,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受城市发展的影响和限制。城市发展对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影响和限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工作的开展要受城市规划的影响和限制。城市公共体育设施是城市公共设施下属的一个大类,其建设工作的开展必须要符合城市公共设施分级配置的要求。二是,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工作的开展要受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和限制。城市只有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具有了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才能够有足够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来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的公共体育设施,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三是,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工作的开展要受城市用地情况的影响和限制。一般来说,城市公共体育设施所占的面积都是比较大的,如果城市用地比较紧张,无法提供足够的用地面积,那么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工作的开展无疑就要受到影响和限制。

其次,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工作的开展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是,城市公共体育建设工作的开展,有助于城市形象的改善。城市公共体育设施是城市文化形态建构的重要组成,也是城市发展的名片,标志性的体育设施往往能够让人更好的感知和了解一个城市的城市形象。二是,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工作的开展有助于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尤其是大型的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往往能够通过场馆的合理分布,来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并起到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的目的。三是,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工作的开展有助于体育文化的传播。体育文化是随着体育活动的开展而发展、形成,并传播开来的,而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成之后,体育活动就会增多,相应的体育文化也会得到更好的传播。

二、 城市发展视角下城市公共体育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注意根据我国城市发展的现实情况,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角度,对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在现阶段我国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城乡两元结构之间的矛盾是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顺利推进一大障碍,也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要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角度对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做出科学的规划。而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作为城市规划的一部分,同样也应根据城市发展的需求,立足于我国城市发展的实际,从统筹城乡发展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城市与农村发展的需求,通过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合理安排,来以城带乡,促进我国城乡体育的共同发展。

其次,要注意根据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中突出城市的个性化特点。城市的个性是一个城市的特征,也是彰显城市特色和魅力的关键。但是,综观现阶段我国城市发展的现状却可以发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的高楼越来越多、马路越来越宽,所有的城市都是高楼林立,道路纵横,城市的个性和特色却被逐渐的湮灭其中。而这种状况显然是不符合我国城市发展的理念和内在需求的。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在开展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就一定要注意突出城市的个性和特色。例如:西双版纳体育馆在建设的过程中,设计的灵感来自于傣族传统的竹楼,通过在常规的体育馆和傣族传统竹楼之间寻找结合点很好的体现出了西双版纳的傣乡风情。

最后,要注意根据城市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对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进行合理的统筹。每一个城市都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此处所指的自然环境既包括城市所在地的自然景物也包括城市所在地的自然现象。在开展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应在充分考虑城市公共体育设施与城市生态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的利用城市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开展建设工作。例如:日照的帆船基地就建设在万平口自然泻湖始端,很好的利用了城市所在地的自然环境。

城市公共设施篇(4)

1.1交互设计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了交互设计的定义,并把交互设计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教学。交互设计即“人类交流和交互空间的设计”,它强调的是产品的使用环境和使用者这两者之间的共存,关注的是交互空间以及场所的构建。交互设计融合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机工程学、视觉设计、工业设计、认知心理学等诸多学科,其交叉性强,目的在于实现用户对产品的具体需求。我国城市公共设施的交互设计,目的在于满足城市环境、公共设施与使用这三者间的信息传递、交流体验的反馈需求,确保城市公共设施能够发挥构建和谐城市环境和服务市民的作用。

1.2城市公共设施城市公共设施指的是国家政府为广大市民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一类设施,其具有服务性与公共性等特征。从广义上而言,我国城市的公共设施有:学校、博物馆、体育馆、公路、影剧院、医院等。但从狭义上而言,我国城市公共设施即“城市家具”,包括了信息设施,卫生设施,娱乐服务,交通设施,照明安全设施以及交通设施等。其中信息设施包括了指路标志、电话亭、导游图、邮箱等。卫生设施包括了公测、饮水器以及垃圾箱等。娱乐服务设施包括了坐具、售货亭、游乐器械以及桌子等。艺术景观设施包括了艺术小品、雕塑等。交通设施包括了车棚、巴士站等。居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以及城市的稳步发展,使得城市公共设施也在不断丰富与完善。我国城市的公共设施作为整个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城市环境和公众之间起着纽带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各种数字平台、计算机二维码产品等逐渐被开发出来,使得感应式灯具、LED大屏幕、智能公交车站以及智能导游查询机等城市公共设施的出现。

2我国城市公共设施中的交互设计

2.1交互信息的及时反馈在我国城市公共设施交互设计额过程中,要求从用户角度出发,在整个城市的公共空间中,建立从市民到公共设施的双向信息反馈系统,为整个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信息传递和交流体验平台。现阶段,在城市公共设施交互设计中,多点接触技术、信息共享技术、感应技术等应用较为成功。

2.2和附近环境的结合城市公共设施是整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要求充分注意到附近的环境因素,将地域特色符号和城市的文化符号融入到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中。

2.3为市民的使用提供方便城市公共公共设施主要是为了市民的生活服务的,使用公共设施的便利性作为城市公共设施设计过程中首要问题,对整个城市公共设施的存在意义以及使用频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中融入交互设计理念,满足市民对设施的使用需求,完善信息双向传导。

2.4从整个城市公共设施的媒介材料上分析城市文化信息的传递以城市公共设施作为载体,展示的是城市的文明建设和市民素质。目前城市公共设施中的媒介材料包括了现代媒介材料以及传统媒介材料。其中现代媒介材料包括了:感应装置、LED大屏幕等,是城市居民和公共设施沟通、交流的纽带,也是传达公共设施功能的基本材料。而科技的发展,使得新型媒介材料被应用到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中,为实现交互设计创造了条件。例如:城市交通导向、滚动宣传栏、车位信息以及城市景观灯等。石材、水泥、木材、不锈钢以及玻璃钢等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作为城市公共设施中的传统材料,在市民的使用和体验过程中,并不能引起双向信息反馈。

2.5从整个城市公共设施的类型上分析城市公共设施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以及功能可以划分为信息传达设施、公共生理服务设施、艺术服务设施这三大类。从交互设计构成要素以及城市公共设施的二次分类而言,信息传达设施较早融合了交互设计理念。信息传达设施的主要功能在于信息的交流和传递,信息传达设施的交互设计的优势较多,更容易完成交互设计目的。目前,艺术服务设施正朝着互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交互设计理念逐渐实现,这也使得国外的数字化公共艺术的发展趋于成熟。如:美国千禧公园中的皇冠喷泉就已经构建了交互系统,为公众创造了良好的交互交流平台。

城市公共设施篇(5)

引言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公共设施已经不仅满足功能单一、使用性强等特点,也要在品味与品质上追求完美,这是我国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发展写实。但是也与其现状和现实发生了一些不和谐的冲突,如在建设决策、规划、设计、开发、管理等方面暴露出了严重问题,其中最突出的症结就是在其设计理念中缺乏创新和科学管理。因此,结合国外城市建设的先进经验,本文基于工业设计的视角,对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价值、特征、理念、方法等进行研讨,希望对于提高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1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价值

各国对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价值都有比较成熟的认可度。有的学者认为,城市公共设施包括了城市所有的设施,人们通过感知对其外形和质量进行评价,可以得到美学感受;也有的学者认为,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可以将公共绿地、广场、道路等很好地搭配和呈现,使其具有功能和视觉的完美统一效果;还有的学者认为,不仅是公共绿地,还有巷弄、庭院等,都应包含在公共设施内。综上,首先应对城市公共设施的涵义给予明确的定论——即包含了向社会开放的文化、交通、体育、办公、金融、商业等,涵盖在公共场所范围内的所有设备和设施。公共设施与人们的户外活动紧密相连,随着城市活动日益丰富,就连桌椅板凳等细枝末节都已成为公共设施中的重要内容。例如,公园内的设计不仅可以让人休闲,还能够用来休憩、娱乐。诸如废物箱、饮水器等的外观设计都有了明显改观,成为人们既可使用又可欣赏的服务设施[1]。新的信息技术,如触摸式多媒体、数字咨询服务及大屏幕数字电视等的演进,让街头的公共服务设施实现了数字化,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信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完善了服务功能,展现了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提升了城市建设的品味,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经济水平、社会福利的综合体现。公共设施的设计水平与城市空间环境、形态等息息相关。艺术的处理、合理的规划,决定了城市空间的利用和人们的活动方式。这是对城市大多数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的领域。优秀的公共设施建设和设计能够将原有的不和谐、不合理元素加以协调和整合,让城市公共空间变得舒适,让城市真正成为宜居城市。随着城市文化建设加快,城市的环境逐渐成为动态发展的巨大载体,内含巨量的物质、精神层面的变化,影响着生活于其中的每一个人。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内容,公共设施要考虑的不仅是使用,还有精神文化的追求,以及城市特有的精神面貌和人文高度的体现。

2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原则

公共设施的功能是由在人们在活动时从公共场所获得的所有需求的意念中体现的,因为功能性原则是设计原则中最重要的内容。功能性的完善设计可以让人们在享受公共设施提供的服务的过程中,获得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城市公共设施在利用工业设计理念和方法进行设计时,应从城市建设、市民需求、文化品味、信息技术等多方面,如公共设施的形态设计、施工技术等,还有材料采买、成本核算等加以考虑,并且针对工程建设的风险进行安全方面的设计,图1所示为城市公共设施环形设计层次。城市公共设施最终服务的对象是人,因此任何设计思路均要以人为本。人性化设计强调的是为人的需求服务,这是设计的最初目的,也是根本要求。将设计与功能性结合起来进行思考,是工业设计中融入人性的突出特征。无论是设计者还是使用者,本着工业设计思想的设计思路,加以人的思维的创新,是理想变为现实的必由之路。运用工业设计思维进行城市公共设施设计,要遵循形态美的原则,是要遵循的基本规律。用美来指导设计创作活动,运用美的法则,创造美的产品。

3城市公共设施的工业设计特征

3.1融合性工业设计并非等同于工程技术设计。应用于城市公共设施中工业设计,是运用机械技术的手段实现美的工作。随着信息技术、科技手段不断发展,工业设计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从产品、视觉、环境等几大领域,加入了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理念,对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予以介入,将人的需要、美感等融入到其中,使其成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产物,并给人方便、舒适的感觉。3.2协调性作为城市公共设施,产品一般都是以独立的形式呈现的,相互之间具有协调关系。例如街道设施应围绕街道的商业、文化、交通等系统进行设计,相互应具备内在联系[2]。这需要从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杜绝各自孤立的现象。最终设计的理想效果是将公共设施与整个环境有机联系在一起,烘托出城市整体风格和特征,用色彩和风格征服每个看到它们的人,让城市显得魅力无穷。3.3功能性运用工业设计的理念对公共设施进行设计要注重功能的特性,满足不同活动和不同需求。明确公共设施的功能是为了人的活动而设置的,首先要对人的活动需求进行调查,确定公共设施类型;其次,在使用功能、工学要求等方面要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例如垃圾箱的开口设计,如何才能便于人们抛掷废物时不会由于开口太大而影响污染物的储存,同时又能够防止蚊蝇侵害,以及防雨、美观、清洁方便等。3.4强化性工业设计的重要作用就是将产品进行美化和功能的加强,通过造型、色彩、工艺等技术加以构思、创意和实现。对于城市公共设施中城市景观的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让设施发挥功能,还具有装饰效果,将城市整体空间的品质加以创新和提升。国外发达国家的一些公共设施就十分注重美化,有的装饰甚至出自名家之手。从整体环境的角度对街区、局部等进行设计和探索,将重新构建出一个集都市特征、文化、品味于一身的新型现代化都市的优美环境。3.5经济性工业设计的最后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经济性。城市公共设施设计赋予的是产品的生产创造力,因此出于对材料的再造和制造工艺的把握,部分可以通过批量化生产降低成本,是工业设计给予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优势。例如将汽车站分级设计时,一类站拥有起点、终点等,二类站是客流量较小的站,三类站是不重要的站,按照等级进行相应建设,还可为广告投放留下足够空间,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3,4]。

4城市公共设施的工业设计理念

4.1注重相互协调首先要注重与整体环境的协调。要从视觉要求出发,对公共设施的位置、尺度、造型等进行设计,务求融合于城市景观环境中,衬托城市独特风景;第二要与建筑物相协调。不要分割建筑物的造型与基调;第三要与市政设施相协调。如与候车亭、电话亭、道路指示牌等相协调,起到艺术点缀的作用;第四要与城市绿化相协调。注重视觉效果,按照公共设施的功能配备不同的绿地景观,隐喻时代精神,表现城市气质,体现市民文化。4.2融入人文关怀为公共设施注入人文关怀,也是将工业设计理念引入城市设施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通过形式和功能的设计,将人性化的因素注入其中,使其能够为人所用,具有个性、情趣和生命。除了实用和经济,人的特殊需要应在设施的功能中得到充分体现,尤其要展示城市公共设施对普遍人群以及对社会弱势群体需求的满足,帮助人与设施之间建立和谐关系,使得公共设施达到布局合理、充满人文关怀的境界[5]。4.3尊重地域特色根据地形地貌、地理环境等,使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地域特色,这是公共设施设计时需要注意的第三个问题。巧妙运用地域特色和自然资源,为公共设施增添趣味。一个城市的文化背景、发展历程、人文景观、意识形态、风俗习惯等均有不同,公共设施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上述要素,深入挖掘城市的本土特点,根据地域化特征,将居住、建筑等进行有机结合。图2所示为结合某市特色,将公共设施与街道进行有机结合的示意图。综上,将公共设施与环境协调一致地加以设计,使公共设施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整体中的一部分,与城市环境相呼应,充分体现城市魅力。力求整体风格统一、协调,让城市公共设施成为城市的风景线,给予城市人文、自然、文化的韵味,并迎合城市品味,在基调上做相应调整[6]。

城市公共设施篇(6)

城市公共设施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室内外辅助设施,是伴随城市发展而产生的集合工业产品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为一体的新型环境产品设计,它在城市空间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媒介功效,成为体现市民生活品质的人与环境的纽带。好的城市公共设施不仅可以作为一种公共设施使用,同时亦是很好的城市景观,是城市当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1]

城市公共设施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好坏,不仅关系着城市整体的环境印象,同时也是城市文明的重要体现。以上海的城市公共设施为例,它的设计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从本质上讲应以人为本,兼具生态性、经济性与文化艺术性。上海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很好地满足了人们户外活动诸多功能上的要求,丰富了城市的户外生活,突显了城市的人文特征,就是遵循了如下几种基本原则:

(1)人性化原则

城市公共设施的规划与设计要体现对人的关怀,关注人在其中的生理需求和心理感受,以人为基本出发点,研究人的需求,探索各种潜在的愿望,提出人在城市户外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通过户外家具本身,使人的各个器官能得到延伸而发挥作用。

此外,人性化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到正常人的需求,还要考虑到伤残人、老人和儿童等的特殊要求。2010年8月,上海市设立首批残疾人汽车无障碍停车位,体现了对人的关怀,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人人都可以平等且无偿地享有在户外进行活动的权利,努力创造一个公平、平等的社会环境。

(2)生态化原则

自然生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噪音、拥挤、污染、疾病等城市问题越来越严重,人类的生存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因此,不滥用资源、不破坏环境的观念,提倡一种生态型的城市景观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生态化原则主要是指在其原材料获取生产、运销、使用和处置等整个生命周期中密切考虑到生态、人类健康以及安全向题。具体而言,就是应该考虑选择对环境影响小的原材料,减少原材料的使用,优化加工制造技术,减少使用阶段的环境影响,优化产品使用寿命及产品的报废系统。例如在上海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上采用和自然息息相通的材料,使城市公共设施的质感与自然和谐融合,这种取于自然,归于自然的表现手法,使城市公共设施的营造充满活力。

(3)科学性原则

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要采用国际通行的标识;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汉语和拼写规范、符合英语习惯书写规范的中英双语文字标识。[2] 公共设施中的指示系统、公共座椅、垃圾箱、路灯、公共厕所、候车厅等,都要有一定的科学性。例如上海温热多雨,选材要注意防潮防锈,故材料的运用多运用塑料制品或不锈钢材料,色彩上也以亮色调为主;要注意照明系统的防雨措施。

(4)艺术性原则

城市公共设施的创意与视觉意象,直接影响着城市整体空间的规划品质,这些设施虽然体量一般不大,却与公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与城市的景观密不可分并忠实地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文化水准[3] 。上海市随着人们交往的增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功能也越来越趋于完善,城市公共设施的种类和材料将不会再像从前那样单一和形式简单,更注重功能与艺术性的统一。在对于设施的艺术性所创造的价值,上海市已经认识到通过公共设施的艺术性去感知城市和建筑、交流情感、平和情绪、激发想象与创意;如果我们能从街区、局部地域、整体环境的角度来进行各种公共设施的设计探索,将有助于构建一个融都市特征、文化、品种、便利性和装饰性等综合元素为一体的优美环境。如上海人民广场的公共设施,既是美化环境的花架,又是自行车存放处,功能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5)历史性原则

上海市在保护城市公共设施作过很大的努力。陆家嘴中央绿地旁那幢风雨斑驳的“陈家宅”,如今成了陆家嘴中心绿地最突出的亮点之一。它与金茂大厦、东方明珠等摩天楼形成的有趣对比,吸引了无数旅人的目光。同样的事例还有复兴公园东南门口的那座老消防龙头。三十年代建成的这个金属制品,粗看上去是那么生硬、那么笨拙,又横拦在公园大门口“丢人现眼”。但主持公园大门重建的著名建筑师项秉仁聪明地保留了这个“老家伙”,搞了一个玻璃罩将它罩起来,再配上一段说明它来历和历史功劳的铭牌,如今这个消防栓成了复兴公园最出色的景点之一。

我国逐渐意识到城市公共设施的重要性,并不断加大对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从国内的公共设施投放情况来看,产品普遍存在外观设计缺乏创新,设计不够人性化,以及产品设计与周边环境没有协调统一的造型美感;目前国内公共设施的设计对生态的考虑也存在着不足,产品材料、功能设计、产品生产、报废过程还未考虑到生态的问题。[4] 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应该着眼于创新和生态发展,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寻求合理的产品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要加强对公众意识的关注,将公众意识转化为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设计,在给人们带来生活方便的同时,必定营造出人人共享成果,人人参与其中,人人受到尊重的和谐的城市公共设施气氛。

参考文献:

[1] 王昀,王菁菁.城市环境设施设计[M]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城市公共设施篇(7)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6-0100-01

公共设施是城市生活必不可少的要素,一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如果缺乏必要的配套设施或配套设施性能不完善,城市功能便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而在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过程中,实用性是第一原则。然而,公共设施除了要具备实用功能外,它同时还是一个城市的“脸面”,美观且富于特色的公共设施不仅能够带给市民审美方面的享受,还能提升城市的文化气质。因此,在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中还要注重美观性。设计元素是设计中的基础符号,它可以细分为自然元素、文化元素、艺术元素等多个种类。本文就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元素进行相应研究。

一、自然元素

自然元素是指城市公共设施在设计过程中以自然对象为设计元素,它包括江河湖海、草木花鸟等。城市公共设施是政府提供给全体市民的公用物品或设备,社会性是它的基本属性。自然元素在公共设施设计中的运用,一方面可以改变传统公共设施生硬、无趣的刻板形象,提升其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也能使公共设施与城市的自然环境相融合,契合当前的生态发展理念。自然元素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的运用需要注意到以下两点内容:首先,公共设施中的自然元素必须与城市的整体自然环境相协调,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环境相差甚远,东部滨海,水资源丰富,水就是很好的自然元素,而西部缺水,沙漠众多,黄沙则是设计过程中可以借用的自然资源;其次,公共设施中自然元素的运用需要和公共设施的具置相契合,城市公共设施众多,政府在规划公共设施时要做到因地制宜,比如同样是供游人休息的凳子,在公园树木旁,就可以将凳子做成树桩形的,与周边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二、文化元素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人们对城市文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公共设施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蕴含着城市文化的内涵。因此,在公共设施的设计中要注重其中的文化元素。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寄托了中国古人的理想与追求,对于公共设施的设计有着独特的启发与借鉴意义。传统文化中的民俗、建筑、图纹等都能够美化公共设施的外形,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比如民俗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展现着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与喜怒哀乐,北京前门大街的拨浪鼓路灯,就是从民俗中汲取养分的典型,不仅如此,这种拨浪鼓造型和前门商业街的整体氛围是相得益彰的。又如古代中国有着独特的建筑美学,亭、轩、阁、榭等建筑都是其承载形式,这对于公共设施尤其是建筑类公共设施的设计也有着很好的借鉴价值。其次,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这些文化也是各地公共设施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本土资源,这些资源利用得当不仅能提升城市当前的文化内涵,还能彰显本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比如苏州以园林著称于世,园林建筑中的许多构成要素都具有良好的装饰功能,苏州市政府在道路护栏的设计中便汲取了不少园林建筑的图案、纹样,展现了城市的历史文化;最后,随着中西方交流的日益密切,西方文化尤其是后现代文化也在中国人尤其是年轻群体中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因此,在公共设施的设计中,尤其是对年轻人比较集中的公共设施的设计中要注重文化时代性的体现,这样也能反映出城市的时代感。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此类公共设施不胜枚举。

三、艺术元素

艺术元素对于公用设施的设计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艺术元素指以艺术形式作为设计元素,如图形、歌曲、影片、雕塑、舞蹈等。这种艺术形式能有效地改变市民对于公共设施的刻板印象,提升公共设施的审美层次与文化内涵,不仅如此,有些艺术形式除了具备审美价值以外,还有着良好的实用功能,能够有效地提升公共设施的服务价值。比如,传统的公交站台光秃秃的,毫无美感,现在的公交站台则定期更新内容,美轮美奂的内容一方面可以美化站台,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候车乘客度过时间;又如图案,无论是卡通图案还是名画,都能改变公共设施如变电箱、垃圾桶等给人单一、乏味的印象,如果在城市所有公路垃圾桶上画出该地区历史文化名人的图片,不仅能提升垃圾桶的美观度,也能起到一定程度的教育意义;此外影视资源也能丰富公共设施,徐州市在设计市民广场时,便装备了一块大型电子屏幕,每天晚上播放视频资源,丰富广场上活动群体的生活。

四、结语

设计元素是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基本单位,对公共设施功能的发挥以及美观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公共设施因地理位置或服务功能的不同,在设计元素的选择上也有所不同,设计者需要从公共设施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出发,选择最适宜的设计元素。

城市公共设施篇(8)

1 公共设施的概念

目前,各国学者对公共设施所界定的含义差别很大。克莱尔认为:“公共设施就是指城市内开放的用于室外活动的、人们可以感知的设施,它具有几何特征和美学质量,包括公共的、半公共的供内部使用的设施”。

我国的一些学者认为:公共设施包括公共绿地、广场、道路和休憩空间的设施等等。综合分析以上相关概念的要点,我们可以看出,公共设施主要是面向社会大众开放的交通、文化、娱乐、商业、广场、体育、文化古迹、行政办公等公共场所的设施、设备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设施的品种和数量也会越来越多。从历史上看,公共设施最早可追朔到上古时代祭祖祭天的公共场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城市排水系统,古奥林匹克竞技场等都属于当时的公共设施。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现代意义的城市兴起以后,公共设施变得更加普及,如十六世纪威尼斯的圣马克广场蚀刻版画所表现出来的景象。但是在人本主义理论兴起以前,公共设施在设计时很少考虑到人的特殊需要,也没有从人文关怀的深度去考虑。有的公共设施仅仅考虑了实用和经济,有的只是彰显了对王权和神权的崇拜,它们很少关注人,更谈不上人性化设计了。

当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心里学派兴起以后,人们在设计公共设施时,开始逐渐认识到公共设施设计应该以人为核心,为人而设计。公共设施在世界各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在欧美以及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因为工业化程度较高,经济力量比较强大,在公共设施建设中的投资比较大,公共设施的建设也比较完善;但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等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公共设施的发展比较落后。我国的公共设施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虽然古代的神庙、集市,封建社会的城市、庙宇、码头等公共设施,在当时是世界上比较发达的,但是到了近代,由于工业化起步比较晚,经济比较落后,公共设施的建设落后于西方的发达国家。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各个城市都加快了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注重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关注城市发展和人的关系。通过兴建广场、步行街、城市绿地、停车场等公共设施,满足了人民的需求。

2 公共设施的设计要点

公共设施规划设计的要点在于研究公共空间、城市环境、现代人三者的关系,具体的探求对象为:空间、行为及设施要素组成的行为场所。公共设施的规划设计与人们的户外活动关系密切,公共设施是促进人与自然直接对话的道具,起着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的作用,帮助人们相互间清新自然的交往,是丰富市民生活、完善城市的服务功能、提高城市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公共设施规划设计还可以协调城市内各个建筑单体存在的不和谐,使城市空间变得亲切并适宜居住。

城市公共设施是构成城市环境的主要内容,充分考虑到它们的物质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作用,提高其整体的艺术性,还能体现出城市特有的人文精神与艺术内涵,提高一个城市的文化品味。布局合理、设计周到的一系列城市公共设施能使市民和游客切身体会到来自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人性化的服务,从而赋予该城市与众不同的城市形象和魅力。适宜的公共设施形象对于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完善的公共设施和更具人性化的设计可促使人们比以前更依恋和热爱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城市。

在为杂乱无章的环境与紧张节奏的生活所累的今天,人们对富于人性化的设计是迫切需要的。注重人性化的公共设施更为人们所称道。那么什么是人性化设计呢?人性化设计即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以人为本,了解人的需求,设计出尊重人文关怀的产品。公共设施是当地居民的室外活动设施,具有人性化的设计能真正体现出对人的尊重与关心,这是一种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时代的潮流与趋势,是人与设施、自然的完美和谐的结合。公共设施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就是包含着人机工程的设施产品设计,只要是“人”所使用的产品,就应在人机工程上加以考虑,要充分考虑人的心理、生理因素,建立人与产品之间的和谐关系,最大限度的挖掘人的潜能,保护人的健康。作为公共设施在设计制造时把“人的因素”作为一个重要的条件来考虑,也就是在生理学和心理学两个方面进行全盘考虑,注重公共设施在安全、方便、舒适、美观等方面的评价,即以人性化的最大需求为主。

3 公共设施的规划设计影响因素

公共设施人性化设计的要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环境因素、人的因素、文化因素以及设施本身的因素。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表现,说到具体上应当包括安全性、美观性、舒适性、通俗性、材质感、识别性、和谐性、地域性和文化性等。我们可从以下四个因素: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地域文化、使用人群来分析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

3.1 公共设施规划应该考虑自然环境的因素

公共设施的规划设计应注意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顺应自然环境,又要有节制的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通过具有人性化设计的公共设施这一中介,达到“天人合一”(自然环境与人的生活的和谐统一)、例如:济南黑虎泉的公共设施设计,就巧妙的利用自然环境进行了人性化设计。

3.2 公共设施规划时需要考虑人文环境的因素

任何一个地区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和习俗,如果不了解当地的文化特征、文化差异,不研究民众心理与人类社会学、就不能在设计出符合人文环境的人性化公共设施。除了理解设施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对其文化意蕴和民族风情的解读。人文环境主要从建筑和景观两个方面考虑。

3.3 公共设施规划应该考虑地域文化的因素

公共设施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它记录了历史,传承了文化。东方与西方、国家与国家文化存在着差异,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农村的生活方式也存在着差异。不同的生活方式体现着不同地域的文化,并表现为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而作为为人们社会生活服务的公共设施自然就会受这些不同生活方式的影响。

3.4 公共设施规划还应该考虑使用人群的因素

城市中的公共设施以其服务人们的工作、生活和供人们欣赏的双重功能,方便市民和美化城市。人是城市环境的主体,因而设计应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使用人群的需要。在使用人群中老人、儿童、青年、残疾人有着不同的行为方式与心理状况,必须对他们的活动特性加以研究调查后,才能在设施的物质中给予充分满足,以体现“人性化”的设计。如在人行道上开辟盲道,在入口楼梯两侧开辟轮椅通道,这些都是考虑到残疾人需求的人性化设计。如何兼顾不同使用人群的需求,如何使他们在使用设施时感到方便、安全、舒适、快捷,是我们进行人性化设计时应该考虑的因素。

参考文献:

[1]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知识[J].上海城市规划,2011,(03).

[2] 王琦.城市生态化公共设施设计研究[J].艺术.生活,2009,(05)

[3] 王晓丹;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研究[J].黑龙江水专学报,2011,(01).

城市公共设施篇(9)

随着个人电脑、智能移动终端的迅速普及,数字网络、云服务的飞速发展使得“数字化生存”(Nicholas Negroponte《Being Digital》)成为真实的现代生活方式,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带来了巨大、甚至颠覆的改变。已经习惯沉浸在无线网络、云端科技的人们对公共场所中事物的认知、体验、反馈或者分享的要求更高、更个性化了。这使得传统公共设施无法满足公众的需求而被逐渐忽视,而人们在外遇到不便时更愿意去寻求个人终端上各种信息服务类软件的帮助。如何将城市公共设施,公共场所中人与物、与环境的多重交互体验重新还给人们,是新时代下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新重点。

1 交互设计与城市公共设施的概念

1.1 交互设计

“交互设计”源于英语Interaction Design,[1]是设计用于支持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交互式产品。“交互”,是指人与设备、系统、网站等的直接或间接的通信过程。就应用开发而言,目前的发展从面向功能的开发转向以用户为中心的开发,它更注重可用性和用户体验。

1990年,IDEO设计公司的创始人,Bill Moggridge提出交互设计的概念,并率先将交互设计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Terry Winograd将交互设计定义为“人类交流和交互空间的设计”,强调的是用户与产品使用环境的共存以及交互场所与空间的构建。[2]在此后的10多年里,交互设计逐渐从少数人从事的一门狭窄、专门化的学科发展到今天在全世界拥有数万名从业人员的跨学科领域,涉及软件工程、人工智能、人类工程学、计算语言学、认知科学、社会心理学等。

从城市公共设施角度理解交互设计,即满足城市公众、公共设施及城市环境三者之间信息传达、交流体验感受的双向反馈需求,使得城市公共设施充分发挥其服务公众、构建便利、轻松的城市功能。

1.2 城市公共设施

城市公共设施指国家政府为市民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各种公共性、服务性设施。广义上的城市公共设施包含学校、医院、影剧院、博物馆、公路、体育场等。从狭义上而言,城市公共设施即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家具”。主要包含:信息设施(指路标志、导游图、电话亭、邮箱等)、卫生设施(垃圾箱、饮水器、公厕)、照明安全设施、娱乐服务设施(坐具、桌子、游乐器械、售货亭)、交通设施(巴士站点、车棚)以及艺术景观设施(雕塑、艺术小品)等。[3]

随着智能终端、无线网络以及云服务的进步,很多城市中已经陆续出现了基于数字平台、借助计算机二维码的公共设施,如越来越多的感应式灯具、LED大屏幕、智能公交车站、智能导游查询机等。它们作为“智能城市”的一部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城市文化与发展,同时担当着公众与城市环境的纽带,构成“使用者物环境其他人”的系统。

2 更新中的城市公共设施

2.1 更新中应注意的问题

焦点在于关注使用者与公共设施之间、使用者与其他公众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信息的多向反馈,从而满足人们传达信息与分享体验的需求。从交互设计角度去更新城市公共设施过程中应考虑4点问题:

(1)市民使用的便利性。城市公共设施的根本目的在于服务市民生活,使用的便利性即易用性成为公共设施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对公共设施的便利体验将直接决定了其使用频率和存在意义,交互设计理念介入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目的是更直观快速地满足公众的使用需求并建立信息的双向传导,因此市民使用的便利性是其最基本的需求。

(2)交互信息的多向反馈。交互设计在城市公共设施中应用时从用户即公众角度出发,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建立“市民―公共设施―市民”之间多向对等的信息反馈系统,既能为使用者提供个性信息的传达与互动体验平台,同时可以让使用者将其分享给处在同一公共空间中的其他市民。

(3)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空间的因素。城市公共设施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在设计与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周围的环境因素,并将城市文化符号与地域性符号融入公共设施的设计中。给予使用者与周围人群以亲和、轻松的氛围。在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在公众使用设施过程中挖掘公众的交互需求。

(4)公共设施与个人终端的衔接。个人终端不可替代的多功能性使得人们已经无法拒绝使用它。城市公共设施与个人终端的关系应为相互补充与相互辅助的关系。在每一种类型的公共设施上通过不同的方式衔接好使用者的个人终端将是城市公共设施重回公众视野的关键,也是信息个性化与信息共享化的纽带。

2.2 更新中的案例

(1)New Concept of POS(Point-of-Sale)项目。[4]现代人的购物方式很大程度上会依赖网络,这使得去商场选购的习惯逐渐淡化。在Intel与美国Frog Design合作的“New Concept of POS(Point-of-Sale)”项目里,设计师通过重构商场的导购设施,使人们传统的购物习惯与智能终端进行了结合。让人们从电脑桌旁回归到公共空间。

在使用者体验过程中,该设施会根据他们的需求、以往的购物经历及选购现状作个性化的信息反馈,并按使用者的需要检索其他用户的推荐和评论,存储或输出针对性商品销售信息。因此,客户在整个过程中将获得一个有效的、知识性和流线型的现实生活购物体验,同时也感受了网上购物的便利与满足个性需求的体验。

该项目的硬件设计运用了模块化的体系结构,充分体现了智能终端的可升级性和多样适应性。管理者可以配置系统的功能和样式,以适合更多的使用者。同时,终端通过智能交叉销售工具,数字标牌和有针对性的广告以提高对其周围每一个人的关注度。

(2)Eye Stop项目。[5]Eye Stop公交车站是一个允许乘客做更多的活动不仅仅是闲置的概念装置。麻省理工学院SENSE able城市实验室设计的这个智能车站配备了触摸屏显示器,将显示必要的信息如巴士时间表或某个目的地的最短路线。更多的使用者将能够浏览网页,检查空气质量,看到自己想要的确切位置,如巴士、电话亭等。它与个人移动终端交互使用后亦作为一个社区留言板公告和广告。最重要的是,该智能车站必将改变人们对于传统公交车站的态度。

用户通过一个手指的触摸即可表明其理想的目的地;然后系统将显示在他们和目的地位置间最短的公交路线。以不同强度的发光信号来代表公交车辆的距离远近。乘客和路人可以在电子公告板上广告和社区公告,以提高它作为一个公共空间中聚集各种相关信息平台的功能。

除了显示人为信息,Eye Stop还作为一个积极的环境感知节点,通过阳光供电,并收集空气质量和城市环境的实时信息。Eye Stop项目是一个为智慧城市作统计的项目,它可以被视为一种“信息硬盘”,蜿蜒穿过城市,而收集的各种信息将用云服务的方式传播给每个市民。

Eye Stop旨在丰富城市最先进的传感技术、交互式服务、社区信息、娱乐信息。该项目是采用大面积覆盖的触摸感应电子墨水屏幕,为公众无缝连接地传递信息。用户可以在交互式地图上计划自己的出行行程,将相关信息在数字留言板上作社区交流、网上冲浪,监测污染物实时曝光以及使用他们的移动设备与候车亭界面进行匹配以下载公共开放数据。MIT SENSE able城市实验室主任Carlo Ratti是这样评论Eye Stop的:“就类似于IPhone如何改变我们的移动生活一样,Eye Stop的出现将会改变我们对于城市信息的访问方式。”

3 结语

随着数字技术与城市网络设置的继续发展,城市公共设施将被置入更多的交互功能,公共设施与周围环境、异地设施使用者之间、使用者与周围人之间的交流成为现实。科技的高速发展,富有感情的人机交互将不断出现。为了让生活变得轻松、自由,还有必要对城市公共设施持续展开研究,为创造应对灵活多变的尖端科技的交互媒体而进行设计。

参考文献:

[1] https:///wiki/Interaction_design[DB/OL].维基百科.

[2] 李世国,费钎.和谐视野中的产品交互设计[J].包装工程,2009,30(1):137-140.

[3] 过伟敏,史明.城市景观形象的视觉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4] Intel Point Of(Pos)Concept by FrogDesign[DB/OL] . http:///intel-point-of-sale-pos-concept-by-frogdesign/.

城市公共设施篇(10)

【关键词】信息时代公共设施城市

城市公共设施,通常是指候车亭、座椅、垃圾桶、路灯、各式商亭、公共厕所、地图指引牌、电话亭等为人们提供生活方便的固定设施,是在城市中使用最多,分布最广,且与人群接触最为密切的公共设施,它以其特有的功能特点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

人类社会在21世纪到来前开始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经济高速发展,带动中国城市建设正以史无前例的规模和速度向前发展,城市公共设施作为城市文化和形象的标志,不应该单单成为城市的装饰品,创造舒适的环境;在功能上应该多样化,满足现代人的多种需求,引导城市的发展。所以,必须充分考虑公共设施的设计问题。事实上,发展公共设施领域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城市开发项目的设计原则,并且也被认为是当代建筑师应该承担的社会和政治责任。

20世纪70年代以来,计算机智能化和信息综合化的程度得到了很大发展,人的许多最高明的知识和本领都可以编成程序输入机器之内,并可以根据指令毫无差错地将其重现出来时机器变成了人的辅导者。人们所进行的设计是从"信息"着手,将人们通过感觉和知觉而获得的对事物的认知作用及其效果作用作为设计的基本价值,促进了产品的智能化和人的亲和力。

从工业设计的角度上看,设计实质上是一种人工造物的创造行为,是“创造一种更为合理的生存(使用)方式”。现在社会对于可参与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表现在公共设施上就是人们尽可能多地利用这些公共设施,享受这些公共设施带来的乐趣。可参与性好的公共设施,用户体验品质高,使人难以忘怀,人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使用的乐趣。“体验时代”的来临使人

现代公共设施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的有机概念。人们过去常常把它们简单的分解为实用或装饰等两大类,实际上城市公共设施的功能有四个特性:基本性,环境性,装饰性,复合性。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资源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通过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几个方面来谈谈信息时代下城市公共设施的发展趋势。

一、城市指示系统设计

指示系统属于城市公共设施领域的公益性视觉传导系统,具有帮助人们对于具体目标对象,空间位置及环境特性等进行有效的指引和识别作用,同时也提供给人们对活动于其间的环境形态及功能作用的直接认知和帮助。成功而有效"城市设施"的视觉传导设计必然构成城市环境中不同时期的公共设计和公共性文化理念的复合体。它们在为市民提供方便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和行为方式,从而把艺术和文化最为生活化地融入到任何一个社区、公园、剧场、博物馆、医院、商厦、学校、公司、车站。

在现代信息社会高度发达的技术支持下,每天生活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的我们,对于出行的要求,更多时候已经不可能再像过去一样,完成仅仅依靠记忆来到达目的地的过程。而且交通工具技术的进步,实现了人类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在很短的时间内跨越大洋到达不同的国家或地域。换而言之,将来的社会在随着经济,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开展,与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交流也将不断的扩大。同时我们出行的时候,对于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如何简单地获得急需行动支援信息也是出行之前必须检讨的一个问题。所以,仅仅凭借传统上以形象传达为目的的VI系统,将很难完成对于来自不同地域的人的行动支持的功能。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考虑在城市街道上设计一些定位导航设施,现代城市虽然在一些公交站牌上配置了地图和车站线路,但是许多方面指示并不是明确,而且对于国外旅游者来说,语言文字不同,信息也无法识别,拆除不合理的标识牌,设计电子定位导航设施是发展的趋势,其应用软件方便、高效。设置不同语言版面,满足不同地域人们的需求,触摸式屏幕使出行者更快知道自己所处位置,以及怎么到达目的地,不仅满足了城市人们的生活需求而且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味,给世界人们留下美好的印象。

二、手机的街头归宿——新式电话亭

随着手机的普及,曾经备受宠爱的街头IC公用电话正渐渐地被人冷落和遗忘,甚至被恶意破坏。

据统计,2004年至今,在一些大城市每天平均有2部半公用电话遭破坏,被盗设施的价值累计达500多万元。同时,大部分电话亭都陈旧破烂。亭子污迹斑斑,电话卡插口处已大块地掉色生锈,亭盖里贴着各式各样的广告——办理车牌、办理证件、招聘电话等。亭盖上原有使用方法的说明介绍被“牛皮癣”遮盖。这样的电话亭没有起到应起的作用还影响城市面貌的。一部分市民认为应该取消电话亭的设置,但是我国毕竟还没有达到“手机人手一部”的发达程度,电信部门还得为外来工和异地求学的学子们多加考虑,他们需要IC电话亭。

上一篇: 生产实习总结 下一篇: 房地产企业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