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面城市设计研究

时间:2022-11-13 09:57:42

摘要:传统控规对于城市空间环境品质的提升效用甚微,将控规与多层面的城市设计结合,不仅能够促进控规成果的合理完善,还能够借用控规的法律效力实现城市设计的有效管控,对提升城市空间环境品质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安陆中心城区控规为例,详细阐明了与控规结合的多层面城市设计的内容与成果的表达。希望提出城市设计与控规结合的一种应用模式。

多层面城市设计研究

一、研究背景

当前,城市建设面临着传承历史文脉、凸显地方特色、展现城市个性、提升空间品质等一系列难题。在追求城市空间环境品质的过程中,城市设计的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非法定”的制度定位使得城市设计的存在依然窘迫。现行法定城乡规划体系无论是在法律制度、技术成果,还是实施操作层面,都没有对城市设计作出具体规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城市设计的实施应用缺乏保障。在我国多年的城镇化发展进程中,控规重点强调建筑密度、建筑限高、容积率、绿地率等规定性指标的规划控制,对城市设计内容关注较少。想要提高控规对城市空间环境品质的控制效用,需要进一步完善控规中城市设计的成果内容和应用管理的规范化操作。将多层面的城市设计融入控规,不仅能够促进控规成果本身的合理完善,还能更好地发挥城市设计对于城市建设的引导作用,对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结合控规的城市设计实践探索

1.以控规要素为基础的城市设计管控要素探索

武汉城市设计核心管控研究提出:城市设计应当落脚于控规,城市设计的核心设计要素应当落实于控规的控制要素,对接法定城乡规划体系;而控规应当利用城市设计进行创新提升,主动采用城市设计成果,为城市设计提供法律支持。为了实现城市设计法定化管理途径,城市设计应当提高自身成果的可转译性,但控规也需要通过法定审批程序与开发实施过程,提高城市设计的管理可控性。武汉城市设计核心管控要素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类、公共空间类、景观环境类、交通类、建筑类、设施类和可持续性类共7大类要素,其中又细分为87项。通过各项要素明确对城市物质空间环境及城市功能使用方面的管控。武汉城市设计核心管控要素与城市控规、修规等法定规划形成合力,又各有规划侧重,全面、切实指导城市建设。

2.控规中的城市设计成果深化探索

控规作为具体指导城市开发建设的法定规划,在规划实施层面具有强大保障。把城市设计的内容通过图纸或图则化的表达方法呈现在控规中,使控规和城市设计相互优化互为补充,可以充分发挥两种类型规划的优势。例如:控规层面的城市设计辩证探讨控制与引导两者融合、共同作用的可行性,提出控规层面城市设计的具体操作方法;探讨控规中城市设计的控制方法,通过城市设计的技术手段补充控规指标控制上的相对不足,以打造高品质的城市空间形态。

三、与控规结合的城市设计体系构建

1.结合控规的多层面城市设计体系构建

由于我国的城乡规划是由总到分、由整体到细部的编制体系。为了与控规整体、各管理单元与重点地块对应,城市设计与控规结合形成“整体设计——单元导引——地块控制”三级导控体系。无论是控规还是城市设计,都是复杂又独立的规划体系,所涵盖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想要建立与控规结合的城市设计内容体系,且将多层面的城市设计内容与控规对应,需要对控规的核心内容、成果表达形式进行梳理,并理清能与之对接的城市设计层面及与该层面相对应的核心内容、工作重点,在提炼融合二者内容的基础之上,方能构建体系完善、层次清晰的控规中的城市设计内容体系。

2.宏观层面——整体城市设计

整体城市设计一般是以宏观空间的战略目标为参考,综合分析城市整体的自然资源、现状环境、空间形态、发展潜力等,充分挖掘地方价值。该层面的城市设计以城市的特色内涵研究为重点,提取城市空间的整体意向,在宏观层面实现结合控规的城市设计整体概念的确定。首先,在整体层面对空间特色要素进行提取,通过对城市重要自然山水、历史文化等特色资源和城市空间形态特征的分析,发掘和提炼城市地方特色、文化特征和时代风貌,梳理并明确城市发展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宏观协调城市整体空间格局和景观框架结构,以此为基础,结合控规,将这些城市空间要素融入到控规制定的发展目标和策略中,提出整体控制对策,优化控规用地布局方案,并搭建起指引城市空间建设发展的整体导控框架,划定重点控制区,确定城市需重点控制的地段、廊道和标志性建筑等,塑造城市整体形象、构建城市空间景观框架,营造良好的城市空间品质和文化氛围,以指导下一步城市设计项目的开展。该层面的城市设计是通过一系列整体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理念对控规的规划目标和方向进行把控,常通过原则性的文字说明表达。将城市设计的成果表达融入控规的说明书、文本与图纸,实现控规控制体系的完善和深化,提高宏观层面城市设计内容的实施性和强制性。

3.中观层面——单元城市设计

为方便管理与实施,中观层面的城市设计以控规的管理单元为控制单位。单元城市设计以落实某一单元的功能布局、空间形象为主要任务,以单元的要素导引为设计重点。在中观层面依据整体城市设计部分提出的城市景观风貌定位与分类,结合控规的管理单元,合理划定分区,落实控规和整体城市设计对于分区的控制与引导要求,进一步深化各分区的风貌特色、开放空间、建筑色彩、沿街界面等要素。选取特定要素,进一步细化表达。中观层面通过单元控制导则体现城市设计构想,单元方面的设计细则引导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单元的城市设计结构和目标,校核控规中的规定性指标,其指标通常包含建筑限高、建筑密度、容积率等;并在整体城市设计的指导下,提取对单元空间环境和风貌有关键影响的城市设计要素类型,表达在单元图则中,以单元城市设计提高控规引导性指标的可行性。

4.微观层面——地块城市设计

为了有效优化工作重点,微观层面的城市设计可能需要针对整体城市设计所确的重点区域,如特定的风貌地段、滨水地带、山前地区等做有针对性的深化研究,以进一步确定地块内的功能分区、景观构架、开放空间格局、慢行交通和建筑控制、海绵城市体系等各项要素。在微观层面实现城市设计定量的控制,将重点地段的指标控制细化表达到分图则中;运用详细设计的方法,不断调整、完善控规指标,以达到控规成果更趋合理的目的。将城市设计内容融入控规分图则,对城市空间环境加以引导,使城市设计内容更加直观,增强城市设计的可操作性,也便于城市设计内容的后续管理。融入城市设计的控规分图则,既能更为合理的制定控规的规定性指标,又能优化控规中有关城市设计的引导性指标,增强城市设计对城市空间品质可控度。

四、结合安陆中心城区控规的多层面城市设计

1.结合安陆中心城区控规的整体城市设计

(1)总体城市设计意象目标综合分析城市整体的空间资源与环境现状、存在的挑战及发展潜力,制定安陆市城市设计的整体意象目标为:“三环抱德安,六脉连府河”。安陆因水而生,其城市也是沿水系拓展。府河是安陆中心城区重要的生态廊道。安陆城市设计保护城市生态廊道,打开水系的生态联通性,使府河连同六条水系支线共同构成生态廊道体系,形成“六脉连府河”的安陆城市山水格局。并借助水系的自然分隔,凸显安陆中心城区的多组团特征,形成“三环抱德安”的城市景观意象。(2)整体导控框架安陆整体城市设计通过对城市重要自然山水、历史文化等特色资源和城市空间形态特征的分析,发掘和提炼安陆城市地域特色和基本风貌,梳理并明确安陆发展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以此为基础,结合控规,筛选出空间形态、城市文脉、景观构架、立体空间、开敞空间、建筑高度及天际线、风貌分区、色彩指引8项关键要素并开展相关研究,优化控规方案,搭建起指引安陆城市空间建设发展的整体导控框架,划定重点控制区,以指导下一步城市设计项目的开展。综合以上8类要素的分解分析,安陆整体城市设计形成“一脉贯穿、双轴延展、三环联动、四心领率、五区导引、六带渗透”的整体导控结构。(3)重点控制区划定安陆整体城市设计确定重点控制的空间载体为“17个地段、16条廊道、20个节点”,以便进一步规划提出下一个层面的城市设计建议和要求。重点地段分为自然风光、文化历史、城市功能三类。重要廊道分为生态景观廊道、道路景观廊道、视线廊道三类。重要节点分为建筑物、构筑物两类节点。

2.结合安陆中心城区控规的单元导引城市设计

(1)导控要素依据整体城市设计部分提出的城市景观风貌定位与分类,结合控规的管理单元,合理划定分区,落实控规和整体城市设计部分对于分区的控制与引导要求,进一步深化各分区的风貌特色、开放空间、建筑色彩、沿街界面等要素。为突出体现分区特色,强化不同单元的特征性与标识性,结合控规的用地方案,进一步确定单元景观风貌,划定主要轴线、节点、视线通廊、地标等。根据界面的构成因子(建筑、绿化、山体、水体等)、人的活动特点等,对地块内临街界面贴线率以及绿化景观等提出控制引导要求。结合活动人群的行为规律,设计建议的步行廊道与绿道,紧密衔接城市公共交通和慢行系统,组织安排开放空间,包括广场、公园绿地和滨水空间等。综合分析地块的区位、定位、结构、公共服务设施、公共交通和市政设施配套条件,综合考虑自然环境、历史文脉、空间景观、城市安全等因素,运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对各项城市物质空间要素提出控制和引导要求。(2)单元导引为方便管理与实施,安陆城市设计与控规的管理单元统一,划分八个单元进行城市设计导引,提出相关元素的控制要求。

五、结语

在现阶段我国的法定城乡规划体系下,城市设计与控规的相互影响效应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它们共同作用与影响指标的制定,相互补充并相互制约。基于此,本文在安陆中心城区控规中开展多层面城市设计的实践探索。相信将多层面城市设计融入到控规既有的法定程序,能够更好地落实不同层面的城市设计内容,以有效提升城市环境品质。相信随着我国城乡规划法规体系的完善,随着城市设计管控机制研究的深入,会有更加适用于城市设计实施的编制和管控办法的施行,为独立的城市设计成果审批和实施提供依据和支撑。

作者:毛珍婧 耿军 单位: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上一篇: 区域文化对居住景观设计的影响 下一篇: 农产品品牌包装设计研究
精选范文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