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杂志社
分享到:
《城市规划》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7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城镇化、土地利用、城市交通、小城镇、历史文化保护、国外规划研究、市长之声、观点引介、研究综述、规划书市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主办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 国际刊号:1002-1329
  • 国内刊号:11-2378/TU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72
  • 创刊时间:1977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97
  • 综合影响因子:1.607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城市规划 2015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城市规划杂志编者絮语

调查

摘要: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写过一本《江村经济》,基于他对故乡的调查,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发展的里程碑”。他后来又回到江村25次,直至92岁高龄,仍然坚持最后一次到江村进行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的重要性无需赘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也没有决策权,城市规划尤其离不开社会调查。 然而,如今不少搞规划的,对于调查研究似乎兴趣不大。
1-1

规划信息

摘要:国务院: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国家层面首个系统部署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工作的重要文件。《意见》明确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以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以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为重点,着力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由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可持续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5-8
城市规划杂志展望“十三五”

特大城市包容性城中村改造理论架构与机制创新——来自北京和广州的考察与思考

摘要:城中村是中国特大城市现代化发展最后的堡垒,对城中村进行空间、经济与社会功能的结构性乃至系统性再造是特大城市“十三五”期间面对的历史性挑战。目前中国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的多种模式存在着共性的问题:“排斥性”、高成本、低效率、逆垄断、不可持续等,中国特大城市迫切需要建立包容性城中村改造模式。本文以北京市海淀区及广州市城中村改造调查研究为基础,试图构建中国特大城市包容性城中村改造的理论架构和实施机制,特别提出特大城市需要并可能将非户籍常住人口可支付健康住房纳入城中村改造规划,极大降低特大城市非户籍常住人口市民化成本,为“十三五”期间中国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提供参考。
9-23
城市规划杂志城中村研究

基于竞租理论的城中村建设强度分析——以深圳市为例

摘要:借鉴城市土地利用和地价规律的经典理论,探索我国城中村空间发展演进的特征与机制。实证研究以深圳市为例,利用GIS和遥感技术分析城中村建设强度增长的驱动力,提出并验证了解释城中村建设强度空间差异的理论框架。
24-28

博弈与方向:面向城中村改造的规划决策刍议——以经济平衡为核心驱动的理论梳理与实践操作

摘要:从多方关联主体共同参与的利益博弈出发,以“利益博弈关系一城中村改造模式一核心经济平衡一城中村改造难易度一城中村改造方向与策略”为理论脉络,凝练出经济平衡为核心的城中村改造方向和策略选择的理论模型,以引导城中村改造的规划决策;并结合城中村改造规划的实际要求,将理论脉络发展为以经济平衡为核心驱动机制的“一核心、两主线”的城中村改造的规划决策框架,以期对涉及城中村改造问题的规划决策提供思路和方法。
29-38
城市规划杂志规划研究

特大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的经济绩效——中国实证研究

摘要:特大城市在追求集聚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不经济性。因此,许多特大城市政府纷纷制定多中心的空间战略规划,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对此,区域科学与城市经济学的学者们开始关注多中心空间结构的经济绩效问题,并在理论研究领域得出了方向性的结论。为数很少的实证研究从不同尺度和视角关注多中心结构的经济绩效问题,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本文以数据可得的我国31个特大城市为例,从5个不同空间尺度分别构建了反映市区多中心空间结构的指数,运用城市生产函数进行的经济绩效检验显示,在控制了资本、劳动、人力资本等其他经典生产要素后,多中心的空间结构具有更高的经济绩效,同时,规模集聚也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这一结论表明,与单中心相比,特大城市的多中心空间结构是一种高效的聚集模式。该结论的现实意义在于,为我国特大城市总体规划采取多中心布局提供了学术依据。
39-45

周期理论:城市女性的空间需求研究

摘要:长期以来,城市发展一直受到“男性原则”或“男性标准”的影响,忽视了女性的空间存在和空间需求,给城市建设打上了深刻的“性别盲”烙印。作为“第二性”,全球范围内的女性都遭受着严重的性别歧视。本文从女性主义思潮的演进及相关理论研究出发,着重探讨城市女性的空间需求问题。通过分析城市女性的性别差异、行为特征和生命周期,假设出一个典型化的女性样本P,将其生命历程分化为自立期、新婚期、满巢期、离巢期、空巢期5个阶段。而在每一个生命阶段,城市女性都有不同侧重的空间需求和需求偏好,这和她们所处的年龄段、身份设定及现实诉求密切相关。正是这种基于生命周期特征的女性空间需求分析,可以为重新思考城市空间的属性和资源配置问题提供一个更为客观的、平视的和阶段性的新视角。
46-55

征收的规划控制

摘要:《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9条对征收的规划控制作了原则性规定,但理论与实践对此缺少深度阐释。自城市更新运动始,美国法上逐渐形成了关于征收的规划控制的裁判逻辑:规划决定征收范围;经由充分审议的综合规划足以证成征收的公用性。征收的规划控制的正当基础在于规划与征收具有可通约的公共利益前提,且规划程序要求广泛的公共参与。以判例为线索,梳理美国法上征收的规划控制的发展路径,对我国征收与规划实践的展开有借鉴意义。
56-62

城市生态游憩空间服务功能评价与优化对策

摘要:以城市公园和绿地为主的城市生态游憩空间作为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其空间的格局与功能的水平是体现城市宜居性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上海为对象,在综合城市总体数量特征指标的同时,将考虑城市居民对城市生态空间的游憩需求和空间格局的特征,以体现可达性、人均占有量、功能完整性、城市空间和游憩满意度等为目标,选择更能反映城市生态游憩空间服务功能水平的综合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并进行评价;结果发现目前上海综合评分处于较低的状态,其主要原因不是其绝对的空间数量值低,而是空间格局不合理而造成的功能受损。据此,从定位、目标的角度提出优化服务功能的对策。
63-69
城市规划杂志土地利用

整村统筹土地整备中规划土地政策互动——基于深圳的研究

摘要:整村统筹土地整备是深圳目前正在探索的一种土地二次开发模式,其目的是在“整村统筹”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全面解决土地历史遗留问题、推动社区综合发展。本文从深圳整村统筹土地整备中规划土地政策互动的现实需求出发,深入分析了现有专项规划编制和实施方案编制的内容和特点,聚焦土地整备实践中利益平衡的关键内容即社区留用土地的面积、用途及开发强度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在专项规划编制和实施方案编制中实现规划土地政策的互动,从而促进有效实现土地整备的利益平衡目标。深圳在整村统筹土地整备规划土地政策互动方面的探索实践实际提供了在城乡统筹背景下如何通过规划和土地政策的协同来解决问题的一种路径,这种路径的探索将为城市地区解决农村城市化的后遗症带来全新的理念思潮和技术方案。
70-74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与乡村空间转型——以苏南为例

摘要:以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为主线,探讨土地产权制度变迁及其对苏南乡村空间转型的影响。通过理顺宏观结构性背景与土地产权制度变迁之间的关系,认为,“政府——市场——农民”相互间关系对土地产权的制度变迁起着主导作用,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5次大变迁,与其相对应,苏南乡村空间也发生5次转型。土地产权制度对苏南乡村土地流转和空间转型具有深远影响。
75-79

美英土地利用分类理论与实践的演进

摘要:从历史的角度梳理美英两国土地利用分类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揭示土地利用分类标准的演进趋向,指出对土地利用分类的研究应超越经验层面,借鉴规划语言学的方法构建一个多维土地利用分类理论框架。适应现实的土地利用分类标准应创设可扩充的平行维度的分类体系,或为规划实践留有创设土地利用新类型的弹陛空间。而在应对当前城市化快速发展中所出现的城乡空间失衡、城市特色丧失等一系列问题时,基于横断面分区的形态准则提供了具有前瞻性的规划工具。
80-86
城市规划杂志历史研究

明辽东海防军事聚落与长城军事聚落比较研究

摘要:通过对比分析明代辽东内陆防御体系(长城)和沿海防御体系在功能作用、布局因素和建筑形制等方面的异同,探寻二者的共性和特殊性,从而更加深刻地揭示了明代辽东海防军事聚落的建制体系、布局特征、功能作用和形制特色。
87-91
城市规划杂志实例研究

城市规划区内的乡村规划编制实践——以广州市南沙区芦湾村规划为例

摘要:芦湾村处于城市规划区内,没有农田和农业,但村民保留着农村户口和蓰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乡村聚落形态特征明显。这类处于城市规划发展的核心区域、没有农业和农业用地,仍然保持乡村聚落的村庄是珠三角城市化区域的一种普遍存在的村庄类型。芦湾村的特殊性使得这类村庄规划既不适用于现行城乡规划体系中的村庄规划,也不适用于市镇详细规划,需要引入新的规划工具——综合社区规划。本文以芦湾村为例深入分析了芦湾类型村庄规划的困境,提出应以区域发展目标来指导村庄规划类型的选择,并在芦湾村乡村规划实践中试图避免重复“城中村”发展途径,倡导村庄发展应渐进有序转型为城市社区的价值观,保持和强化村庄物质空间的历史文化价值的规划思想,以及结合城市绿地布局保留村落的自然景观格局的规划方法,以此探索城市化区域乡村规划发展的新途径。
92-100

从一元决策到多元参与——广州恩宁路旧城更新案例研究

摘要:恩宁路是广州首个大事件诱导下,政府主导居住街区整体改造为文化休闲功能的旧城更新项目。尽管恩宁路旧城更新与以往相比具有极大的创新性与进步意义,在实施过程中却倍受质疑。恩宁路更新是政府一元决策遇到挑战的典型案例,更新过程遇到的问题与取得的进步显示出政府应接纳并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旧城更新,建立政府引导下的多方参与模式,完成从一元决策到多元参与决策的转变,这种转变应通过建接纳多元目标与建立完善的决策机制来实现。
101-111
城市规划杂志其他

《城市规划》杂志撰稿须知

摘要:1著作权 1.1本刊对所发作品享有中文专有出版权.包括海内外简繁体版本印刷出版权和电子出版权。1.2作者向本刊投稿期间不得事先或同时向其他出版物投寄相同或相似内容的稿件。1.3作者文责自负,所发表作品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且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1.4本刊为公开发行刊物,作者投稿必须遵守国家有关保密的法律法规,并对此负完全责任。1.5本刊对来稿保留修改权,有特殊要求者请事先声明。 2知识创新 2.1来稿须在理念、理论、方法、技术等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取得显著创新。
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