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杂志社
分享到:
《城市规划》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7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城镇化、土地利用、城市交通、小城镇、历史文化保护、国外规划研究、市长之声、观点引介、研究综述、规划书市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主办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 国际刊号:1002-1329
  • 国内刊号:11-2378/TU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72
  • 创刊时间:1977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97
  • 综合影响因子:1.607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城市规划 2015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城市规划杂志编者絮语

棚改

摘要:国务院6月25日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工作的意见》,强调了棚户区和危房改造工作对于改善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带动消费、扩大投资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积极作用,明确了未来三年的工作目标,对于创新融资体制机制提出了具体要求。
1-1
城市规划杂志规划信息

高层信息

摘要:国务院:做好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按照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部署,实施三年计划,2015-2017年改造包括城市危房、城中村在内的各类棚户区住房1800万套(其中2015年580万套),农村危房1060万户(其中2015年432万户),加大棚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备,布局合理、运行安全、服务便捷。为确保完成上述目标任务,《意见)明确了四方面工作举措。
5-5

部委动态

摘要:七部门联合下发通知保护中国传统村落6月23日。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旅游局等七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就做好2015年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做出具体部署,强调要抓紧建立传统村落挂牌保护制度,严格执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通知明确,中央财政支持中国传统村落保护,2015年重点将前两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以前年度尚未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村落纳入支持范围。
5-6

地方信息

摘要:江西省出台智慧城市建设“指南”近日,江西省制定了《智慧城市建设基本指导目录(试行)》,围绕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内容指标体系。《目录》将智慧城市建设内容分为4个一级目录,43个二级目录,涵盖信息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建设内容按照轻重缓急分为。必选”和“可选”两大类,供各地在智慧城市建设实践中参照执行。
6-6

学会工作

摘要:学会开展高校城市设计教育调研为了解当前全国城市设计专业教育、人才就业需求等基本情况,提高下一步相关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住建部城乡规划司和人事司委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对全国高校的城市设计教育开展调研。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通过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筑学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和风景园林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联系全国各相关大学,调查了解高校城市设计人才培养情况,并通过全国各地的规划设计机构调查了解城市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
6-8

行业动态

摘要:九所院校通过城乡规划专业评估高等教育城乡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2015年5月23日在广州投票决定,9所学校的城乡规划专业通过了该委员会的评估,其中,新增6所学校(青岛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四川大学,天津城建大学、长安大学干口郑州大学),使得通过评估的院校数达到42所。
8-8
城市规划杂志展望“十三五”

论农村人居空间的“精明收缩”导向和规划策略

摘要:在国家的城镇化历史进程中,城镇人居空间要“精明拓展”,收村人居空间要“精明收缩”。基于这一认识,本文首先对徙村人口和人居空间的变化进行概念界定和量化分析,阐述其现实情景;然后基于对问题的识别,在理论上做出解释;最后提出农村人居空间“精明收缩”的立论,讨论基于“精明收缩”导向的若干规划簋略。
9-18
城市规划杂志高铁效应与城市规划

高铁效应下我国城市总体规划的应对

摘要:高铁时代的到来为城市和区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我国许多城市对高铁效应的认识和应对存在问题和误区。本文以实证分析结论为基础,对我国国情下高铁效应进行解析,提出了设站城市在区域影响、功能定位、空间结构、交通组织、站点选址及其周边布局等方面较为系统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应对措施。
19-24

中西方高铁对城市影响的内在机制比较研究

摘要:通过中西方高铁对城市影响的内在机制比较研究,揭示了我国高铁发展受制于现有经济发展水平、快速城镇化阶段、土地财政、短期政绩观和“条块分剖”的部门关系等方面影响,在站点选址、周边开发建设等方面难以复制西方模式。“高铁时代”的城市规划应对需科学制定高铁站点周边产业发展规划,理性处理高铁站点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控制站点周边土地开发速度,协调各利益主体关系以提升整体开发效益。
25-29

我国高速铁路影响效应实证研究——兼析长三角与武广沿线地区的差异

摘要:构建高铁余票抓取模型、0D模型及高铁总体影响效应评估模型,从客运出行、产业发展和区域格局三个方面对长三角地区(沪宁高铁、沪杭高铁、沪宁城际)和武广沿线地区(武广高铁)的高铁效应予以实证,指出高铁效应与所处区域发展阶段、城市能级以及站点类型密切相关。
30-37

基于高铁余票的客流行为特征及其效应分析——以沪宁沿线高铁站点为例

摘要:基于高铁余票信息建立了上下净客流量模型。以沪宁沿线高铁站点为例,分析了高铁客流在区域和城市两个层面上的行为特征,得出了“周末效应”、“一日活动圈”、一个城市中不同站点具有不同的客流出行特征等结论,进而分析了站点区位与客流量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以及站点与中心城区的关系。
38-42

高铁站点周边商务空间的影响因素与发展建议——基于沪宁沿线POI数据的实证

摘要: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加快,各地争先在铁路站点周边布局商务功能来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然而其安际发展水平却参差不齐。由于数据的限制,目前对多个站点的系统性比较研究较少,难以深入了解造成这种发展差异的具体因素。本文采用百度地图POI数据,对沪宁沿线28个高铁站点周边商务空间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度描述和空间分析,指出站点周边商务空间受站点自身客流规模结构及站点与城市空间关系的影响,并呈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并非完全遵循土地价值理论的圈层模式。基于此将站点划分为紧邻核心、轴状串联、组团之间、飞地外延四大类,剖析站点周边商务发展影响要素的作用机制,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
43-49

高铁站区位对周边地区开发的影响研究——基于京沪线和武广线的实证分析

摘要:空间区位是影响高铁站周边地区开发的主要因素之一。以京沪高铁和武广高铁沿线58个站点为案例,探究高铁站到城市中心的距离对高铁站周边的开发规模、用地性质等方面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站距离城市中心过近和过远均不州于站点周边地区的开发,且开发显著的样本以大城市及以上规模城市为主;就用地性质而言,道路用地占比最高,其次为居住和商务商业用地,表明站点周边仍处于建设开发初期;开发显著的站点与高铁交通功能密切相关的基本服务功能完善,而与城市价值相关的衍生功能差异较大。京沪线站点周边的开发规模远大于武广线,且商业类用地占比更高,这与两线路沿线城市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关。
50-55
城市规划杂志城市设计

问题导向型总体城市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当前随着中国城市发展的转型,总体城市设计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但也存在技术路线偏差、成果内容泛化、难以管理与落实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问题导向型的总体城市设计思路与技术方法:基于城市空间总体层面的主要问题,以可操作性为目标,筛选关键要素,强化空间特色等针对性的专项研究;整合多维度系统,建立整体框架目标;落实控导空间载体,搭建可衔接管理的分级控导体系;制定适应动静管理需求的成果与行动计划。依据此思路与方法,在常州的案例中进行了具体的实践与探索。
56-62

生态城绿色街区城市设计策略研究

摘要:分析了我国出现的生态城现象及存在问题,探讨了未来生态城规Ⅻ的安效性趋势,从气候条件、土地条件、绿地殖被、水体条件等方面提出了适应不同生态环境要素的生态城绿色街区城市设计策略,力图弥补当前生态城规划在中观层面研究的不足,建构科学有效的绿色街区规划方法体系,探讨绿色生态理念在街区层面的实现途径。
63-69
城市规划杂志规划研究

苏联专家对新中国城市规划工作的帮助——以西安市首轮总规的专家谈话记录为解析对象

摘要:以“一五”时期西安市首轮城市总体规划为例,通过对苏联专家谈话记录进行深入解析,再现了苏联专家对我国城市规划工作进行帮助的鲜活事实。苏联专家对我国城市规划工作的帮助,既有城市规划的基本依据和规划原则等指导思想的明确,也有城市规划的科学基础、标准定额、设计方法和成果规范等工作内容的指导,还有签订协议文件等制度建设方面的建议。苏联专家对规划工作的帮助是全面、系统而深入的,兼顾了理论和实践、远景和近期、苏联经验和中国实际等多方矛盾,体现了科学、严谨而务实的态度。在对建国初期城市规划事业创立和发展的认识方面,应对苏联专家的重要贡献予以客观评价。
70-76

形态分区理念及在中国旧城地区的应用——以1949年以来广州旧城的形态格局演变研究为例

摘要:形态分区是西方现代形态学中对于形态类型识别与划分的一种方法。根据中国城市情况建立适宜的形态分区体系,对于深入了解城市形态的演变与改进城市规划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基于形态单元构建中国旧城地区形态分区的初步设想,并以1949年以来广州旧城的形态格局演变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探讨了形态分区在规刈管控中的应用。
77-86
城市规划杂志公共参与

社区参与对历史街区保护的影响——以都江堰市西街历史文化街区灾后重建为例

摘要:中国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多为地方政府或专家主导,这种自上而下的方式虽然使大量物质遗产得以保护,但往往会因缺乏社区价值的考量使街区的历史记忆被切断、社会肌理遭破坏。本文以四川省都江堰市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探讨在灾后重建背号下建立的社区参与机制对街区保护性更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社区参与必然使保护政篡和保护规划发生局部的调整,在保护项目的实施中需要更加注重居民需求、民间智慧及公平透明。由于部分居民个体化的、非理性的行为,遗产保护真实性和完整性目标的实现也受到了一定的挑战。社区参与是活态文化遗产保护的必然趋势,但须通过遗产教育、社区增能等方式倡导理性、组织化的参与,从而使共同的目标得以达成。
8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