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统计源期刊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 23-1544/R 国内刊号
  • 1673-6273 国际刊号
  • 0.7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是黑龙江省红十字医院;黑龙江省森林工总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11年创刊,目前已被剑桥科学文摘、Pж(AJ) 文摘杂志(俄)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黑龙江省卫生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述评、研究快报、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论与综述、技术与方法、研究简报、生物磁学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年第2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论著
SOX6基因3'UTR区野生型和突变型重组质粒的构建与鉴定4201-4206

摘要:目的:构建含单核苷酸多态性(SN P)位点rs1 065024的SO X 6基因3'U T 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与rs1 065024位点区域相结合的mi R N A,为进一步研究此SN P位点的功能及mi R N A与SO X 6基因3'U T R区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提取人全血基因组D N A,以基因组D N A为模板,通过PC R扩增含SN P位点在内的SO X 6基因3'U T R片段,经过胶回收纯化后,将回收的目的片段插入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 M IR-R E PO R T中,再经D H 5a转化扩增,挑单克隆进行菌落PC R并进行质粒提取,对质粒进行双酶切鉴定,最后进行D N A测序鉴定。针对SN P进行定点突变,构建出野生型和突变型重组质粒,并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出与SN P位点相结合的mi R N A。结果:经单菌落质粒测序验证显示带有T碱基的SO X 6基因3'U T R重组质粒p M IR-R E PO R T-3'U T R-T构建成功;经定点突变,成功将p M IR-R E PO R T-3'U T R-T质粒转变为p M IR-R E PO R T-3'U T R-C,经比对未引入任何其他突变;生物信息学预测显示,rs1 065024位点位于mi R-1 90b、mi R-1 90a-5p、mi R-451 b、mi R-4791与SO X 6基因3'U T R的结合区域,其多态的改变可以影响mi R N A与m R N A的结合效率。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含SN P位点rs1 065024的p M IR-R E PO R T-SO X 6-3'U T R野生型和突变型重组质粒,为今后SO X 6基因3'U T R的SN P位点的功能及mi R N A与SO X 6基因3'U T R区之间的关系研究奠定基础。

双峰驼重链抗体组库的基本特征研究4207-4212

摘要:目的:利用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了解双峰骆驼循环B细胞重链抗体(H C A bs)组库的组成和基本特征。方法:通过分离骆驼外周血单核细胞(PB M C),提取m R N A,利用多重PC R和Illumina M 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三头双峰骆驼的重链抗体可变区进行深度测序,分析了重链抗体组库V、J基因组成、重排时末端基因删除数和V-J基因配对率,以及C D R 3的长度、香农多样性指数(Shannon index)、氨基酸组成分布等基本特征。结果:鉴定出平均每头骆驼1 30000条有效数据和67561条独特C D R 3序列,H C A bs含量较高的V基因为IG H V 1 S45、IG H V 1 S50和IG H V 1 S52,J基因为IG H J4和IG H J6,所对应的V-J基因配对含量大于40%;C D R 3的长度主要分布在1 0-30个氨基酸之间,含量较高的氨基酸为丙氨酸、甘氨酸和半胱氨酸;C D R 3区域70%以上的平均长度为20个氨基酸长度,其中V基因长度为3 bp,J基因长度分布在1-1 8 bp。结论:双峰骆驼B细胞重链抗体组库由巨大的、不均匀分布(以少数V J基因克隆占大多数)的和具有高度多样性的多克隆抗体构成,较长C D R 3和富含丙氨酸、甘氨酸和半胱氨酸是H C A bs的重要特征。

相转化水凝胶微针的制备和处方优化4213-4216

摘要:目的:考察分子量为4 k D a的透明质酸,羧甲基纤维素钠对相转化水凝胶微针的影响以及对药物体外释放的影响。方法:制备含有不同浓度透明质酸或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微针,利用显微镜观察微针的外观形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药物的体外释放,并用统计分析软件检测体外释放率的差异性。结果:含有透明质酸的微针出现相分离现象,体外释放24 h,释放率为55%左右;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微针未出现相分离现象,体外释放24 h,释放率能达到60%左右,两种微针在3 h和24 h时体外释放率无显著性差异,在1 2 h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透明质酸与聚乙烯醇混合易出现相分离现象,可应用于微针的浓度范围较窄,羧甲基纤维素钠微针不易出现相分离现象。在1 2 h体外释放方面,含有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微针处方优于含有透明质酸的微针处方,但是哪一种辅料更优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机械牵拉诱导人RPE细胞IL-8分泌及其对PI3K/AKT通路的影响4217-4220

摘要:目的:视网膜脱离发生机制尚不明确,本文旨在研究机械应力牵拉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上清中IL-8分泌量的变化以及人其对R PE细胞PI3K/A K T通路变化影响。方法:培养人R PE细胞,应用F lex-cell细胞应力加载系统牵拉人R PE细胞不同时间(0h、1 h、3 h、6 h、9 h)建立不同牵拉时间的模型。分别标记为对照组、牵拉1 h组、牵拉3 h组、牵拉6 h组、牵拉9 h组。随后用E L ISA方法检测人R PE细胞不同实验组上清中IL-8分泌量的变化。细胞免疫荧光和W estern blot方法观察PI3K、PPI3K、T-A K T、P-A K T的表达。结果:随着牵拉时间的延长,E L ISA方法检测人R PE细胞不同实验组上清中IL-8分泌量逐渐增加[924.79±5.92 pg/m L、947.73±5.34 pg/m L、974.53±5.74 pg/m L、979.57±1.1 2 pg/m L、1 01 9.22±4.25 p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66,p〈0.01),各牵拉组与对照组分别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中P-A K T蛋白表达增加[0.61±0.02、0.97±0.05、0.99±0.04、1.21±0.1 1、1.2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24,p〈0.01),各牵拉组与对照组分别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K T表达未见明显变化。结论:机械应力牵拉人R PE细胞时,细胞上清中IL-8分泌量逐渐增加同时R PE细胞内PI3K/A K T通路明显激活,并与牵拉时间有关,为探究E M T原因和对防治PV R提供了理论基础。

巨噬细胞在小鼠肾纤维化恢复期的研究4221-4223

摘要:目的:观察巨噬细胞在小鼠肾纤维化进展期和恢复期的作用。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U U O)肾纤维化模型和输尿管再通模型(R U U O)进行试验研究;用M asson染色和H E染色观察肾脏纤维化程度和炎症变化趋势;流式分析肾脏中巨噬细胞细胞群的比例变化。结果:M asson染色显示肾脏纤维化程度在梗阻解除后胶原沉积面积减轻从80%降到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 E染色显示梗阻解除后肾间质炎症减轻,且有新生小管形成。流式结果显示梗阻解除后巨噬细胞细胞群比例由1 9%降到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噬细胞可能在肾纤维化恢复期发挥一定作用。

mir-26a对子宫肌瘤细胞周期和增殖的影响4224-4227

摘要:目的:近年来许多报道表明,mi R N A与一些肿瘤的发病息息相关,其其表达失调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肿瘤的进展。检测mir-26a在子宫肌瘤组织和肌层组织中的表达,并进一步探究其对子宫肌瘤细胞周期和增殖的影响。方法:收集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妇产科2009年1 2月至201 1年1 0月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肌瘤组织和成对肌层组织标本1 3例,R ealtime PC R检测这1 3例成对组织中mir-26a的表达情况。建立可稳定传代的子宫肌瘤平滑肌细胞系后,将mir-26a转入肌瘤细胞中使其高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高表达mir-26a后子宫肌瘤细胞周期的变化,同时用cck-8方法验证细胞增殖活性。结果:R ealtime PC R结果显示,与相应肌层组织相比,肌瘤组织mir-26a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流式检测结果显示,24 h时,与对照组相比,mir-26a高表达的肌瘤细胞G 1期比例增高。增殖实验显示种植细胞第二天开始,mir-26a高表达的子宫肌瘤细胞增殖速度显著降低。结论:与正常子宫肌层组织相比,mir-26a在子宫肌瘤组织中表达下调,这种表达失调直接影响肌瘤细胞的增殖速度和周期比例,提示mir-26a在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广西壮族人群EBI3基因rs6613A/T,rs4905A/G多态性分布特点4228-4232

摘要:目的:分析广西壮族人群E B I3基因rs661 3A/T、rs4905A/G多态性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单碱基延伸的PC R技术对1 68例广西壮族人群E B I3 rs661 3 A/T和E B I3 rs4905A/G进行多态性检测,对比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H ap M ap)公布的中国北京人、日本人、非洲人和意大利人的SN P分型数据,分析5个人群rs661 3 A/T、rs4905A/G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结果:在广西壮族人群中,E B I3基因rs661 3 A/T位点A T基因型最常见,约为49.4%;T等位基因频率最高,约为52.1%;rs4905A/G多态性位点A C基因型最常见,约为48.2%;C等位基因频率最高,约为50.9%。E B I3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于性别无显著相关性(P〉0.05)。广西壮族人群E B I3基因rs661 3A/T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北京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非洲人、日本人、意大利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 B-1 3基因rs4905A/G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北京人和日本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非洲人和意大利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 B I3基因rs661 3 A/T和E B-1 3 rs4905A/G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广西壮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与其他种族和地区人群相比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导致某些疾病在不同人群发病率和临床表现存在差异的原因之一。

低强度振动载荷刺激对于三维多孔钛合金内成骨细胞粘附和增殖的影响4233-4236

摘要:目的:探究低强度振动载荷刺激对于三维多孔钛合金(porous titanium,p T i)内兔成骨细胞(osteoblasts,O B)粘附和增殖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振动载荷协同p T i治疗骨缺损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方法:原代分离培养1日龄新生新西兰兔颅盖骨O B,待传至第3-6代以5×1 04/m L密度植入p T i中,随机分为振动组和对照组。振动组在5%C O2、37℃温度环境下进行3天低强度振动载荷(0.5 g,30 H z)刺激,每天1 h;对照组放置在无载荷的振动平台上,分别采用D A PI核染色法和M T T法评价O B在p T i中的粘附和增殖情况。结果:在振动载荷刺激下,每个视野下O B细胞在p T i上的粘附数量1 4±3个,对照组粘附数量6±2个,粘附能力显著增强(P〈0.05);在振动载荷刺激下,p T i上的O B细胞增殖吸光度为36.5%±0.8%,对照组吸光度为34%±1%,细胞增殖能力得到了显著促进(P〈0.05)。结论:低强度振动载荷刺激对于提高p T i中的O B细胞生物学活性具有促进作用,本研究为下一步系统探索振动载荷协同p T i对于骨缺损的修复效果奠定了基础。

厄贝沙坦对脑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4237-4241

摘要: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I受体(A T 1)抑制剂厄贝沙坦对侧位液压脑损伤模型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改良的侧位液压损伤装置建立大鼠颅脑损伤(T B I)模型,术前及术后给予厄贝沙坦治疗,用激光多普勒测定局部脑区血流(r C B F)的变化,术前及术后1、3、5和7d利用神经功能评分评估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利用T U N E L染色检测大鼠脑细胞凋亡情况,利用W estern B lot检测大鼠脑组织损伤周围区域活性caspase 3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值相比,T B I手术后损伤局部脑区r C B F下降至30%(P〈0.05),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5),损伤区周围脑组织T U N E L阳性细胞明显增多,活性caspase 3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厄贝沙坦治疗组大鼠r C B F显著高于单纯T B I组,梗死区面积显著缩小,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损伤区周围脑组织T U N E L阳性细胞和活性caspase 3表达下降(P均〈0.05)。结论:厄贝沙坦预处理能够通过抑制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不同电针方法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下丘脑TRH表达的影响4242-4246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两种不同电针方法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C U M S)下丘脑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 R H)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编号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正常喂养)、模型组(仅建立C U M S模型,不予治疗)、观察组A(建立C U M S模型后,脉冲电针治疗)、观察组B(建立C U M S模型后,音乐电针治疗)、氟西汀组(建立C U M S模型后,氟西汀治疗)各1 2只,对除对照组之外的其他各组大鼠进行1只/笼的孤养结合方式建造C U M S模型,利用开野实验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改变,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 R)法测定各组大鼠下丘脑组织中T R H m R N 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T R H蛋白的表达。结果:在刺激21 d后,模型组大鼠的水平运动次数、垂直运动次数显著的低于对照组、实验组A、实验组B、氟西汀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实验组B、氟西汀组大鼠的水平运动次数、垂直运动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实验组B、氟西汀组大鼠的水平运动次数、垂直运动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的下丘脑T R H m R N A、T R H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实验组A、实验组B、氟西汀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实验组B、氟西汀组大鼠的大鼠的下丘脑T R H m R N A、T R H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实验组B、氟西汀组大鼠的大鼠的下丘脑T R H m R N A、T R H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 U M S大鼠下丘脑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表达水平降低,脉冲电针与音乐电针能有效逆转这一现象,效果相当。

绞股蓝多糖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4247-4250

摘要:目的:探讨绞股蓝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肾功能的影响及其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大鼠高脂高糖饲料结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灌胃给予绞股蓝多糖8周后,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 B G),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24 h尿量及尿蛋白等指标;组织病理切片观察肾形态,肾小球体积;W estern blot法检测肾皮质N F-κB的表达。结果:绞股蓝多糖(G PS)可剂量依赖性的降低D N组的F B G、血肌酐、24 h尿量和尿蛋白;但血尿素氮模型组与G PS组无统计学差异;中、高剂量G PS治疗后,肾脏指数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1 49.8±1 2.2%)比较,高剂量G PS可抑制肾小球体积肥大至1 08.9±9.6%。进一步研究发现,G PS可剂量依赖性的降低D N组肾脏N F-κB蛋白的表达,高、中剂量组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绞股蓝多糖对实验性糖尿病肾病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肾炎症相关通路N F-κB的表达有关。

常规剂量乌司他丁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疗效观察4251-4255

摘要:目的:评价常规剂量乌司他丁联合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脓毒性休克诊断的4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人(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及观察组23人(早期目标导向治疗+乌司他丁20万单位/次,2次/天,连续应用7天)。在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乳酸值变化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情况,同时记录机械通气的时间、IC U住院时间,观察28天患者住院死亡率。结果:47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在治疗后的6、1 2、24、48、72小时动脉压上升、血乳酸值降低,具有显著差异(P〈0.05);并且在治疗后的24,48,72小时患者的心率减慢,更加趋于稳定(P〈0.05)。实验组血管活性药物用量较对照组减少,但无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后的第3、5、7天观察组较对照组SO F A评分降低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 PA C H E-II评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机械通气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者28天住院死亡率未见明显差别(P〉0.05)。结论:常规剂量乌司他丁联合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可以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缩短其在IC U的住院天数,降低机械通气时间。

TK1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4256-4259

摘要: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胸腺嘧啶核苷激酶1(T K 1)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 2年1月-201 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癌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志愿者5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T K 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T K 1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T K 1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阳性表达率(56.96%)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 6.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期为晚期的患者血清中T K 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肿瘤分期为早期的肺癌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远处转移的患者血清中T K 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未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 K 1在性别、抽烟史、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类型不同患者血清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 K 1阳性患者两年生存率(42.22%)低于T K 1阴性患者(64.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血清中T K 1呈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肿瘤远处转移、T M N分期及预后有关。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FG,LP(a)变化研究4260-4262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 R P)、纤维蛋白原(F G)及脂蛋白(a)(L P(a))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201 3年1 2月-201 4年1 2月在我院就诊的年龄≥60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作为实验组,根据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N D S),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根据病灶直径及A dama分型法分为腔隙性脑梗死、小梗死和大梗死,另外选择90例健康老人为对照组。测定所有受试者血清中的C R P、F G及L P(a)的水平,并比较它们在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不同严重程度和不同病变类型的患者中的差异。结果:实验组血清C R P、F G和L P(a)的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患者血清C R P、F G和L P(a)水平明显高于中型患者,中型患者显著高于轻型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梗死患者血清C R P、F G和L P(a)水平明显高于小梗死患者,小梗死患者显著高于腔隙性梗死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血清C R P、F G和L P(a)水平异常升高与老年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15例重症药疹患者临床特征及激素联合免疫球蛋白的疗效分析4263-4265

摘要:目的:探讨1 5例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采用激素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改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 2年1 2月至201 4年1 2月在我院就诊的1 5例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采用激素联合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发病类型、致敏药物及疗效,分析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指标与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 5例患者中,中毒表皮坏死松解8例,占53.33%,药疹重型4例,占26.67%,中毒表皮坏死松解并支气管炎患者、史蒂文斯并支气管肺炎患者及重症药疹并重症肝炎患者各1例,占6.67%。致敏药物主要是中药、卡马西平、柳氮磺吡啶、头孢他啶、布洛芬、青霉素、别嘌呤醇、感冒药。治疗总有效率86.67%。白细胞、中性比、总胆红素(T B IL)、谷丙转氨酶、胆碱酯酶、胱抑素、肌酐(C r)、乳酸脱氢酶(L D H)、肌酸激酶(C K)、肌酸激酶同工酶(C K-M B)与重症药疹患者治愈预后有关(P〈0.05)。结论:重症药疹以中毒表皮坏死松解患者为主,对不同致敏药物引起的重症药疹患者应进行区别治疗,重症药疹患者的预后与患者内脏受累程度密切相关,临床采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持续治疗,可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预后,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开放手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Cobb's角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的影响4266-4269

摘要:目的:比较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并对其C obb's角与椎体前缘高度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1 1年1月-201 3年1 0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并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两组患者均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及C obb's角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及矢状位指数均大于术前(均P〈0.05),观察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及矢状位指数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且两组术后后凸C obb角小于术前(均P〈0.05),且观察组术后后凸C 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1例(3.3%),与对照组4例(1 3.3%)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较佳,C obb's角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情况较优。

腔隙性和非腔隙脑梗塞患者的血压差异研究4270-4273

摘要:目的:比较腔隙性(L I)与非腔隙性(N L I)脑梗塞患者血压变化,评价血压与腔隙性脑梗塞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49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根据不同亚型将患者分为腔隙性脑梗塞组(L I组,n=1 87)与非腔隙性脑梗塞组(N L I组,n=62),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差异,采用线性相关分析与cox相关分析评估血压与脑梗塞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L I组患者入院3天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高于N L I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03,P=0.009);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入院时收缩压、入院第3天收缩压、入院第3天舒张压与L I显著相关(均P〈0.05);cox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表明,入院第3天收缩压与L I显著相关(分别P=0.009与P=0.006),与其他协变量不相关(均P〉0.05)。而患者出院时血压与m R S或N IH SS不相关(分别P=0.788和P=0.898)。结论:与相同严重程度N L I患者比较,L I患者高血压与L I独立相关。L I患者血压显著高于N L I患者,二者差异虽与临床疾病严重程度无关,但很可能是患者发生急性脑梗塞的根本原因。

Nell-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在胃癌中的研究4274-4279

摘要:目的:探讨N ell-1基因启动子区不同甲基化位点与胃癌患者术后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度之间相关性。方法:收集201 2年4月至201 2年9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临床医院肿瘤外科25例接受胃癌根治术的病人资料,运用配对t检验及线性回归统计方法,分析N ell-1基因启动子区不同甲基化位点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相关因素。结果:N ell-1基因启动子区不同甲基化位点的胃癌组织组和胃正常组织组甲基化率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第1号位点及第38号位点),简单线性回归结果分析显示在第1号位点随着患者术后病理分期逐渐降低,胃癌组织组和胃正常组织组甲基化率之间的差值会逐渐增大(负相关);而在第38号位点随着淋巴结转移度的逐渐增大,胃癌组织组和胃正常组织组甲基化率之间的差值会逐渐增大(正相关)。结论:胃癌的发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甲基化位点其甲基化率不同,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